第一篇:韦丽策划
建党九十周年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同时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隆重庆祝党的九十华诞,颂扬党的丰功伟绩,回顾总结我们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广陵学院学生会宣传部特策划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诗歌征集活动。
二、活动主题:“建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
三、活动目的: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习气氛,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文采的舞台,以诗会友,以字传情,通过飞舞的笔尖和激扬的文字来共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讴歌中国共产党九十载的丰功伟绩,表达同学们对党浓浓的敬意,同时展现广陵学院人的别样风采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四、活动时间:2011年4月11日-4月19日
五、活动对象:我院大一至大三学生
六、活动形式:诗歌比赛
七、主办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院学生会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制作、张贴海报,印发比赛通知。
2、中期工作:由院学生会派发比赛通知至各班团支书,各班团支书负责宣传活动,收集参赛稿件,并按时交至院学生会。由院学生会组织阅稿,确定比赛获奖名单,并予以公布。
3、后期工作:组织4月19日颁奖晚会,表彰获奖同学,并诵读优秀作品。
九、作品要求:
1.要求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精练;
2.自定文题,格律诗、词,自由诗等形式不限;
3.诗歌限30行以内;
4.扣紧主题,不冗余,极力表现主题所要表现的宗旨,抒发真情实感。
十、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
(根据奖项加学分)
九、参赛须知:
1.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对所提供的作品应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2.因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由参赛者承担后果,学生会将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者应保证主办方不因使用作品而产生任何版权或知识产权纠纷,主办方无偿拥有将入选作品展览和收藏的权利;
4.本次大赛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院学生会所有。
策划单位:扬大广陵学院宣传部
2011年3月28日
第二篇:韦丽老师优秀事迹材料
韦丽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平时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上,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该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地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敬业意识强,奉献精神好,课改劲头足,教学思路新,教学方法好,教研效果佳,教学成绩优,能潜心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勇于参与教学展示课,撰写教学论文,能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每学期都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到一个应有的职责。课外对后进生和差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课堂上,她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作业批改认真、及时。该老师是一位十分积极上进的年轻英语教师,她上的课充满了激情、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学生都喜欢听她上的课。为了上好每节课,她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精心准备。凭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多年来始终名列前茅。但她从不张扬自己,更不满足现状,课后经常与同志们交流教学经验。
古语云: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尤其是教师要持久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叶圣陶老师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对叶老所说的这颗“心”进行了自己的诠释,有了自己的理解。
1、对待工作:安心。
2、对待学生:用心。
3、对待同事:诚心。
4、对待生活:“乐”心。
5、对待自己:狠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学成绩逐渐得到学校、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认可。她本人也取得了累累的硕果。2013年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教师。
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使她真切的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她已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比较文学论文作业
天津理工大学比较文学作业
汉语言文学2班汉语言文化学院
从电影《足球尤物》中浅谈中西方文化
摘要
电影《足球尤物》是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十二夜&;改编过来的现代版。少女维奥拉是电影《足球尤物》里的女主人公,由于她学校的女子足球队被学校取消,为了能继续踢足球便和好友进行了一系列密切的计划。女扮男装代替她哥哥到了他的学校,并认识了室友杜克。维奥拉在于杜克的相处中爱上了杜克。最后由于维奥拉的大胆承认与表白,她与杜克和好如初,同时她也实现了自己足球的梦想,证明了女人的价值。其与中国古典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对比,显示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与文化观点。
关键词:维奥拉 莎士比亚 祝英台 中西方文化 时代主题
第一章 对《足球尤物》的深刻分析
1.1维奥拉在影片中的形象分析
维奥拉是电影《足球尤物》中的女主人公,电影通过刻画她为了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不惜女扮男装混入哥哥的学校,最后阴错阳差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的故事。电影向我们展现出一个现代女性富有激情的开放精神。维奥拉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活泼好动,不热衷于名利场上的名媛淑女形象,对于母亲的百般央求她都无动于衷。她为人处事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她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宴会上她行为举止才会令人咋舌。作为女人,维奥拉更是懂得要为自己的权利争取到底。在得知自己学校的女足被解散了之后,她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想尽办法去告诉世人作为一个女人,她也可以积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机智善良,在混进哥哥的学校之后得知室友杜克,也就是本片的男主人公爱上了另一个女孩奥莉维娅,她大胆的为他想办法,但善良的她却不知自己在于杜克的相处过程中早已陷入爱情的漩涡。同时,维奥拉又具有勇敢的精神,影片中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所爱。当她明白奥莉微娅并不是真正喜欢杜克,而是故意要让她吃醋的时候,她就大胆的向杜克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慕,为自己的爱情争取到底。更重要的是,维奥拉有着一种一般人做不到的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被选为替补队员的时候她也没有气馁。而且虚心和杜克一起努力,日日夜夜地练习,只为可以站在足球场上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个女孩子可以有这样的魄力也是值得称赞的。当然,最后的那场比赛我们可想而知,由于队友的的共同努力,维奥拉所在的球队战胜了对手,她凭着自己不凡的能力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维奥拉作为一位在开放时代成长的女性,体现出的一个女孩子特有的开放激情,机智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
1.2《足球尤物》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后现代电影则是倾向于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电影《足球尤物》便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点。影片以足球这一极其平凡的运动项目作为故事的核心要点,围绕足球刻画了女主人公维奥拉对足球事业的热衷,围绕足球成全了一对恋人的唯美爱情故事。这一看似简单的运动,却蕴含着现实与梦想的激烈碰撞。女主人公为足球不惜女扮男装,其哥哥为自己的音乐事业不惜远赴国外,这种种都可表现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这个时候,国家前途、传统道德在他们身上都不起任何作用,因为人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人们有权利追求美,有权利追求自己所爱。
第二章 《足球尤物》与《梁祝》的对比
电影《足球尤物》中维奥拉女扮男装的行为,让人们不难想到我国古典小说《梁山伯与祖英台》中的祝英台。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两部作品不一样的结局发人深思。维奥拉与祝英台同身为女性,但二人所处的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维奥拉性格开朗,恋爱自由,富有激情。这是因为她所处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时代。而中国当时的封建礼教养成了祝英台含蓄内敛的性格,虽有心爱慕却终不能说出口,传统的禁锢不允许女性有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的权利。在对自己爱情的态度上,维奥拉积极勇敢,而祝英台却只能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女性人物一喜一悲的命运。同时两部作品在音乐的选取上也有很大不同。《足球尤物》中富有激情的音乐带给人们青春与活力,而《梁祝》中的音乐则是凄美为主,生动地展现出梁祝二人相爱却不得的苦楚。
第三章 浅谈其与《梁祝》两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梁祝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二人的凄美爱情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透过祝英台女扮男装所表现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表层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当时社会进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唤女权回归这一深层的时代主题。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向一切顽固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抗争。
电影《足球尤物》通过女主角维奥拉男扮女装追求足球梦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伟大,梦想的伟大。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就曾说过&;如果你不能加入他们,那就打败他们&;。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女主角维奥拉和其他平凡的名媛淑女不一样,她心中有梦,她坚定地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足球而不是公主裙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维奥拉喜欢的杜克也说&;不要惧怕伟大,有些人生的伟大,有些人成就伟大,有些人则被伟大所信任&;。是啊,平凡的生活谁都可以去过,但那缺乏激情缺乏梦想。不要惧怕梦想的巨大亦或是艰辛,而是要想着如何成就自己的这份信心,女主人公正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杜克的信任和爱也成就了他和维奥拉的二人世界。在那个信奉淑女的时代,维奥拉以自己的力量告诉人们,并不是只有名媛淑女才可以找到爱情,那些看似光鲜华丽的他们也许就根本不懂什么是正正的爱情。而热爱足球事业的她虽然不拘小节,大大咧咧。但她一样可以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同时,《足球尤物》这部电影也在幽默诙谐中向我们展示了维奥拉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影片中有许多令人禁不住发笑的小片段,像是她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女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室友崇拜她相信她等等等等。正是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我们才得以更好的了解到西方文化的开放包容。自由、进步、追求爱情便也成为西方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总的来说。两部作品在女主角的形象塑造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女主人公都是为了读书或是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而女扮男装,最后邂逅男主人公。但两个作品的结局并不相同,所体现的时代主题也不尽相同。表面上看,梁祝最终结局是以二人殉情而终,但最后她们还是化作蝴蝶双宿双飞,他们将爱情的希望寄托给来世,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便是个喜剧结尾了。而《足球尤物》里维奥拉和杜克所追求的则是现世的的幸福,实实在在的生活。来世的期盼和现世的享受形成鲜明地对比,反映出中西方截然相反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
第四篇:迁江镇中心小学韦丽兰老师事迹报告
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中心小学 韦丽兰老师工作事迹报告
——美丽坚守,用爱铸熔师魂
韦丽兰老师工作事迹报告
美丽坚守,用爱铸熔师魂
2001年9月踏着秋日骄阳,19岁的我一脸稚气,手里拽着分配通知书,满腔热情地坐上了开往迁江镇的大巴车。从此我融入到一群群渴望知识的学生当中,成了孩子们最亲切的Miss Wei。弹指一挥间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12年的时间里,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一、面对工作,激情满怀,无私奉献。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中考填写自愿时,所有的自愿全是“师范”。中师毕业后,梦想成真,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春耕秋收,润物无声。收获的自然是一串串硕果,我所 1 教班级的英语,年年考试成绩都排在全镇的前列。每次发卷时,面对那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多少辛劳,我都心甘情愿。
同时,我作为兴宾区教育局教研室聘任的“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指导组成员和迁江镇英语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我凭借自己深厚的英语学科功底,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其他的教师进行积极指导和悉心培养,组织他们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很快成熟,并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二、面对自己,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的点点滴滴言行。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渐渐地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 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三、面对学生,严爱相济,亦师亦友。
在儿时的梦境中,教师是圣者的化身,似乎一切美德都凝聚在他的身上;在少年的遐想中,教师是智者的化身,似乎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在青春的期盼中,教师是力量的化身,似乎能将一切丑恶变成美好。而今,在三尺讲台站立12年的我,终于明白,教师是爱的化身。
育人不余力,爱生当如子。植根于爱的土壤,教育艺术之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真诚的爱和宽容始终贯穿其中。在课堂上,我用鼓励式教学来激励学生学习。班上有个智力比较低的学生,我主动安排他和成绩好的学生一起坐,不懂的可以让学习好的同学教他。上课时也经常关注他,让他回答问题,当他不知道时,及时给予他鼓励,让他不要气馁;当他回答正确时,真诚地给他表扬,让他有上进的勇气。在我的努力下,他只要是学过的字他大都能认了,英语单词也能认真读了。看到孩子的变化和表现,他的爸爸非常欣慰。因为课堂上流动着爱的教育,所以总是能听见学生的欢声笑语。学生们也更爱学了,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所以我一直实践着,爱生是教师应具 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四、面对离开,美丽坚守,无怨无悔。
一面招展的红旗,几间简陋的教室,几十双渴求的眼睛,乡村小学的小貌勾勒而出。面对坚苦的工作环境,有同事调离乡村,走进县城明亮的课堂;有同事弃教从商,日子过得滋润舒畅。但对我来说乡村小学朴素的生活,一如质朴的夕阳晚照,不是美的惊心动魄却能滋生淡然的心境。这质朴的环境所养成的质朴的情怀,早已难以割舍!割舍不掉这乡村情怀,割舍不掉那夕阳晚照,割舍不掉孩子们那些渴求的眼,舍不掉百姓们那些期许的盼念!面对县城里一次次抛来的橄榄枝,我选择做一个坚守者,主动要求去更为艰苦的完小支教。在这美丽乡村,我守巢的是自己,但放飞的是希望,洒下的是粉笔屑,但画出的是彩虹。作为乡村教师,坚守在学生之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植根僻壤,为的是默默追求心中的梦想。面对三尺讲台,不改初衷,面对学子,一往情深!让我做一个坚守者吧,坚守到红颜不再,坚守到青春枯萎,坚守到两鬓斑白,乡村的教师,用尽一生的时间书写一个词——坚守最美!我坚守着的不仅是课堂,还有乡村人民的希冀!
五、面对坚守,一分耕耘,万分收获。
在这12年的坚守中,我播种的是阳光,收获了春天。我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有21名学生分别获得全 国、自治区和来宾市的一、二、三等奖;从教以来所教班级每年都排在全镇前三名;多次被评为来宾市兴宾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广西优秀外语教师;2010年被评为来宾市第二批教坛新秀;2011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多次在自治区,来宾市和兴宾区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面对荣誉,我选择淡然,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铸熔师魂。
第五篇:教案韦
一、设计意图: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教学这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全译。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2.过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设计意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是灵魂句,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因此,首先要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学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二)、细读句子,品悟文本内涵。
(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出示课件)
1.谭老师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
2、交流,出示:①天空阴沉沉的。②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③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④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3.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地震突如其来,愈演愈烈,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请大家读读这四句话。
4.逐句指读,指导读好。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场面的语句读一读,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无私大爱
1.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
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在边上作批注。
2.交流:①人物的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这句话体会了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
②人物的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从这三个动词,还有一个“立即”,你感受到什么?(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这一壮举。
3、指导朗读2-7自然段。感受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三)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出示句子:“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找出文中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读一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没有改变,不同的是后脑深凹、血肉模糊。)
(3)但他还“死死地”护着,从中体会到什么?(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
2.获救的学生回忆说——?(引读第9自然段。)从“飞身”一词体会到什么?(谭老师面对危难,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一位老师说——?(引读第10自然段。)
4.课文引用了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体会侧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指导学生关注第11自然段句1和第1自然段,并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体会谭老师的爱女儿爱学生爱工作。)
6、出示句子:“张开手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1)这“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2自然段读,理解诠释着一个老师的爱与责任,一种高尚的师德,所以课文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2)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7.谭老师曾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8、他不但言传,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己。因此人们赞颂他什么?
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齐读句子。
(2)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三、拓展写话,升华情感
1.播放课件。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2.交流:谭千秋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倾吐内心真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正面描写舍己救人侧面烘托英雄不死,精神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