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围墙的学校的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没有围墙的学校》的读后感
长春市106中学
2012.1
2张英娇
《没有围墙的学校》的读后感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些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用满腔的诚挚将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徜徉于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我常常为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动。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尤其全人学校创办人大胡子那种当孩子犯错后,“只有宽容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才能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由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
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
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朵云朵,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行为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如果说教师用包容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又一道的靓丽风景线的话,那么他们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尊重”的真正含义。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无论是“探索自我的旅程”的真诚地鼓励,还是“漫漫长路有人伴”的不离不弃,都让我们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尊重使成长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正确对待友情;是尊重让孩子有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是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呵护的温暖。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祝贺、赞美和激励的掌声,更胜过苦口婆心的教诲,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作,促人勇敢前行。这不由得再一次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想想平日里,我们常常习惯性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又有多
少!今天想来尊重岂是用嘴来说说那么简单,那应该是无声地发自内心的伟大行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让我们学会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始终牢记多给予孩子一份尊重,就会多获得一份灿烂的阳光。
在这部书里,全人教师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此刻,尽管夜已深,然思绪依旧跟随者全人学校的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不住飘飞。也许昨日我曾在自己的芳草地迷失方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这段时间捧读《没有围墙的学校》,却如细品幽幽的清茶,潮润着自己那久久干涩喉咙。我知道,在春天的夜晚,月光倾洒下的刹那,也把皎洁留在了我的心间。就让自己像全人学校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教师一样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阳光一路洒落在孩子的心田吧,那样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绚烂夺目的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没有围墙的学校,我若有所思
张伟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决定孩子的未来!如何来实践教育的理想化?《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诉说青嫩生命在自由环境中,生猛浑厚又细腻的成长故事;也道出满怀真诚的老师在缴械之后的困思笃行与笑泪天涯。我们于是恍然大悟:开放教育所挑战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开放教育所成全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大人。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些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用满腔的诚挚将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读着书中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全人教师真诚而平等地与孩子们相处,与孩子们做朋友,陪伴他们成长。如果说教师用包容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又一道的靓丽风景线的话,那么他们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尊重”的真正含义。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无论是“探索自我的旅程”的真诚地鼓励,还是“漫漫长路有人伴”的不离不弃,都让我们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尊重使成长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正确对待友情;是尊重让孩子有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是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呵护的温暖。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祝贺、赞美和激励的掌声,更胜过苦口婆心的教诲,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作,促人勇敢前行。
这不由得再一次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想想平日里,我们常常习惯性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又有多少!今天想来尊重岂是用嘴来说说那么简单,那应该是无声地发自内心的伟大行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让我们学会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始终牢记多给予孩子一份尊重,就会多获得一份灿烂的阳光。
在这部书里,全人教师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
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无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他的以身示范,他的是非分明,就是给学生树立的标志。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臵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
第三篇:《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此地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
此地绿竹掩映,柳杉环绕,是绝佳的隐居环境。还有山鸡、野兔、大冠鹫、黄嘴鸮等生态,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台湾的“全人”学校,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也回忆起很多……
当学生的感想
老师——对我来说,像一堵墙,阻挡了猴子似的孩子奔向丛林,让他们收起野性,走向所谓的“方正”与“规矩”。在这条“正路”上,只要有微小的分歧,那双“如来”大手便会毫不犹豫地盖下来,将“邪恶”制服。
老师似乎永远在说服我,永远在要求我应该做某事,不应该做某事。即使是善意的关心,背后也隐藏着绝对的价值判断。
记忆中,自己很少对抗过老师,面对老师的权威,我感觉自己很渺小。
作为一名学生,不得不承认很长时间我觉得老师是毒蛇猛兽,距离越远越好。但是,经过七年的求学生涯,我有了更深的体悟,作为一个小孩或一名学生,可能会与自己的师长发生如下三种关系:一是直接表现为冲突。二是阳奉阴违,内外不符,表里不一。三是一切听从大人的,循规蹈矩。
也许,家长和老师认为第三种孩子最好,其实,照这种模式成长,孩子的创造力早就被扼杀在萌芽中了。
自由与失控
自由与失控只有一线之差。
现在,如果你见到一个留长发、染色还直呼老师名字的学生,你自然而然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学生。你会说:“学生本来就不可以这样。”那么,这个“本来”是怎么来的,你能说清楚吗?你会说你以前当学生就是这样的。
……
冲破限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学生为自由付出的可能是数年的混乱。
成长意味着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孩子大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每个人的心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伤痕,这些伤痕慢慢地形成自我的一部分。作为老师应教会学生释放过去,超越负面的生命经验。当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灵,将能更自在地面对人生,学习也便不再是难事。
正向看待孩子的犯错。孩子犯了错,家长、老师的责罚通常只能让孩子心生恐惧、厌恶,甚至抹杀孩子尝试创新的勇气。当然,犯错误的孩子也不会自首。宽容地与孩子讨论,只有当孩子愿意思考自己行为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第四篇:吴雪银《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给孩子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
独山子第一小学吴雪银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李校长推荐的台湾李崇建、甘耀明合著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书中的育人思想和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部书里,作者认为,“成为一个人”远比“学习”更重要!这本书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作者的态度,坦诚、勇敢、真实、接纳,在全人学校,他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思考和追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中藉由聆听、分享、反思,而完善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而我感触更深的却是怎样使孩子更容易成就为一个健康的人。读完后,给我留下感触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孩子的接纳。
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是错误。书中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们没有错误,没有过失,只有特点,只是方式的合适与否,孩子们的任何行动都是在试图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孩子真错了,也没有被粗鲁的对待。“我不想上课了”、“我的耳朵打烊了”,当学生说出这样违背常理的话时,老师的意识里显现的不是对孩子不爱学习反抗老师的批评等问题,而是及时反思自己,琢磨怎样与孩子一起面对这种学习的困难,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老胡子想传达给我们的是:教育不只是学生在学习成长,教师也一样。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孩子只能慑于你老师的身份,不会将不满说出来,但是如果他并不认同,只是敷衍你,那对教育本身并无好处。”
想想自己在现实教育中的做法大多时候却不尽人意。记得去年,班上
有一个男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准备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作为孩子没有办法接受,那段时间他情绪特别的不稳定,上课也无精打采,对所有事情特别敏感。有一天早上因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就借此缘由干脆不来上课了。和家长沟通后,令人更加气愤的是,家长竟然把责任全部推到了老师的身上,说孩子太敏感了,觉得老师是故意针对他的。想想平时这个孩子也不是会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就承受不了,以至于不来上学吧!我带他已经四年了,作为班里的体育委员,是个负责任又勇敢的男子汉,怎么会因为一两句批评不来上课了。我想既然孩子这几天情绪不好那我就早上去他家接他上学吧,可是早上去接了,下午又不来了上课了。几次沟通交流下来,把我也弄得精疲力尽了,怎么劝说孩子也不来上课。家长还是无理的的将责任推给了老师,那天我和家长打电话沟通时有点生气了说到:“我该做的都做了,孩子不来,我也没有办法!”下午孩子的姑姑找到了我,才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孩子的妈妈为他找的这个“新爸爸”经常和孩子的妈妈吵架,她妈妈前几天腿不小心摔伤了,现在没有人在家照顾,所以孩子心理负担挺大的,想留在家照顾她妈妈,现在根本没有心思来学校学习,老师批评他没有完成作业只是刚好找了个借口而已。了解完事情后我调整了心态,再一次踏进了他的家门,和孩子好好的谈了一次心,他向我恳求道现在真的没有心思去上课,想在家照顾她妈妈,并向我保证下学期开学会准时出现在班里的。在和家长、学校领导沟通后决定让他休学一个月。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还会不时的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在QQ上和他进行沟通、谈心。
现在这个男孩又回到班里上课了,对于他现在有的一点小“敏感神经”
我也会及时观察、了解、沟通。对于班里同学对他的的误解,也在我的努力下渐渐消失。现在孩子已经顺利的毕业了,我想想当初如果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现在也许就不是这样一个完美结局了。
二、宽容的老师
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
看了《我的耳朵打烊了》一节,我感同身受,平时自己也不都是这样的吗?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希望身边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班级搞活动时,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周围的老师、家长、甚是学生给予了我能帮助,才使得我在班级管理工作时如鱼得水。但是当我给予学生压力的时候,有时我却没有设身处地的想。从道理上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只要是学校,难免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是老师,难免要和问题学生打交道。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这里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里的学生犯错时,面对的不是老师的训斥或者居高临下的一通通大道理;这里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这里有的是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极度宽容,这里有的是师生之间畅通无阻的心灵沟通与碰撞,这里有的是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大朋友,他们之间甚至会嘻嘻哈哈,互相倾诉秘密,这里的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因为这里的师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这就是我们和人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差别。
三、坚强的学生。
在这部书里夹是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孤独的美感“、“步出暗沉的山林”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登山活动,校内登山训练、规划、任务逐渐由有登山经验的大孩子接替。三千米高度,学生遭遇风雨、疲惫、危险,也经历互助、友爱、责任与分享。置身责任,参与每件事,学生在处理危机、困难时学会方法、技巧,也同时学习沟通、人际交往、组织领导、面对责任与义务,最后成长为富有创造力、行动力、有梦想、敢担当的个体。
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班上有一个男孩,在家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上学要车接,班里野炊活动家长全程陪同,帮忙搭灶、捡柴、烧烤等。他就坐享其成,到处乱窜。
书中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多组织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四、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书中的老师做到了真正的解惑,孩子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只是身边的陪伴着,同行者,引路人,而非指挥者,评判者,认真聆听孩子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想办法”。例如在养成宿舍卫生习惯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这可是全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能够忍受长达一个学期的脏、乱、差,并接受孩子们的“私人空间”,这在我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想在自己的班级里,每次去上课,看到没有擦干净的黑板,到处乱扔的抹布总是一顿狮吼,这
个问题马上就会解决。但是书中的老师一直在和孩子们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有一句话说: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宽容别人,在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他人,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他人,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已。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全人的老师是最明白这个道理的,也是最宽厚的教育者。
五、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书中的师生关系是令人羡慕的。在全人学校创始人“老胡子”的序言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一直相信办教育,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当成一个人,然后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学习’,因为孩子的发展及成长,你不可能把什么价值灌输在他内心,教师和孩子都应该谦逊地注视激荡出来的火花。”谦虚地注视彼此,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人的状态,在实践与互动中,成全师生的生命成长。这让我想起书中“三剑客”的故事:几个孩子拔掉了老农的青菜,到教师跟前“自首”,描述故事经过的时候,嘻嘻哈哈,很随意的样子。老胡子面对犯错的“三剑客”,谦恭的样子,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来。最终,了解到三剑客实则是因为拯救小鸟而报复菜农。老胡子的处理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既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又给在座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而他的这份从容不迫来自哪里?在未弄清事情真相之前,他并未先预设立场批判,也未直接给予教导,那是一份来自他心中真正的接纳。是啊,一个老师能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真正接纳每一个孩子?能够接纳,就能够倾听,能够倾听就能够寻求到教育的智慧。而这一切,也是在沉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说:“好关系胜过好教育”是的,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应该谨记:好关系才能成就好教育。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良好的教育的绿色屏障,而这道屏障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
宽容的老师,相信经过努力,我能做到;坚强的学生,是我们培养孩子能力的一个目标;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孕育学生美好心灵的土壤。所以我要让自己像全人学校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教师一样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迎来一个又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第五篇:《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此地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
此地绿竹掩映,柳杉环绕,是绝佳的隐居环境。还有山鸡、野兔、大冠鹫、黄嘴鸮等生态,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这是一所专为十一到十八岁的青少年而办的学校。学校重视五个理念:人类过去知识的通识理解、人格特质的自我实践、审美趣味的养成、创造能力的释放,批判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不同的观点在此都能被尊重、包容与启发,大人和小资的关系是朋友,互相聆听与辩证。让孩子不仅在心智上成熟,也在人格上有正向的发展,大人们会给予很长的期待,让孩子们逐渐成熟。所以孩子快乐而有自信,不需太多的教训与管理,最后他们拥有的能力是真实的,而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这就是台湾的“全人”学校,它让我知道了很多……
流连于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仔细阅读这本书,我为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动。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
体的尊重。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朵云朵,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行为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我们知道,只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只要是学校,难免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是老师,难免要和问题学生打交道。我们要理智,心平气和,学会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成长意味着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孩子大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每个人的心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伤痕,这些伤痕慢慢地形成自我的一部分。作为老师应教会学生释放过去,超越负面的生命经验。当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灵,将能更自在地面对人生,学习也便不再是难事。正向看待孩子的犯错。孩子犯了错,家长、老师的责罚通常只能让孩子心
生恐惧、厌恶,甚至抹杀孩子尝试创新的勇气。当然,犯错误的孩子也不会自首。宽容地与孩子讨论,只有当孩子愿意思考自己行为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看过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后,我不得不要回到现实中来,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我也会因为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而生气,但是我相信在生气的同时,我会想到全人学校的校长老胡子与三剑客的故事,会想到李崇建老师与蓝天、白云、阿凯、阿询等学生的故事,会想到曾经小错不断,大错也犯的超爱搞恶作剧的P的成长故事,想到这些,我想我会变得理智,变得心平气和,然后有效地与学生沟通。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似乎是我们大家的共识。尤其是在学校,面对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学校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矩。这些规则可能是一些规章制度,也可能是教育者认可的金律良言。然而在全人教育者都明白:教育之路有很多条,你不能逼着孩子们都走相同的路。
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阿询写字不认真,错别字连篇,崇建在他的作业本上圈出30多个错别字,规定他每个错别字写一行。阿询告诉崇建完不成,崇建说这是功课,必须完成。阿询再次重申,崇建依然坚持。阿询无奈,回到
座位上开始写字。过了一会儿说:“我下周不来上课了,我要去户外学习。”崇建问:“不对吧,户外学习还要一个月。”阿询赌气的说:“不管了,就是不来了。”然后哭了起来,泪水弄湿了作业本。崇建问他为什么哭,阿询说:“告诉你有用吗?”“你不说怎么知道没有用?”“刚才我说了,我写不完,你根本不听!”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崇建的内心。让他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老师或父母交代的任务超过了自己的负荷,让自己遇到困难而又求助无门的时候,是多么的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 帮助。但总得到冷漠的回答时,自己别提有多么的孤独和懊恼。如今,自己是一位老师却还有以前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孩子,走入教育最惯常走的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而老师在其中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他的以身示范,他的是非分明,就是给学生树立的标志。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阅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书香在,福就在。”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星空,他们能更多地为国家、为民族前途思考和奋斗。”作为一名教师,徜徉在教海中,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潜心阅读、积累、思索,仰望教育的星空,为祖国的教育前途思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