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很幸运,我能到公司实习。初入职场,我觉得很迷茫,学习课上的老师讲说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安慰自己,谁都需要这样的一个过渡期,但是我衷心的希望,这个过渡期不要太长。
培训老师说,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我好想明白,也好想不明白,听见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场,实际,我想这个实习的这个企业给了我最好的平台。珍惜!
从我来公司实习到现在,不多不少刚刚一个月,想想,这个月我都收获了些什么,都学习了些什么,学习笔记给了我答案,但是,很多东西其实是不能记载到笔记里的,我心里很明白,但是对很多事情,我也失望,不少社会的现实,也不少人情世故的冷暖,而是我对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将来的职场生涯产生了怀疑。
为谁而工作?讲师说的是为自己而工作,因为你获得了薪金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其实对我而言,我最大的动力是爱好和父母。在大学的时候,我真的发现自己爱好造价这个专业,我虽然学习的不是造价专业,可是在做公路工程预概预算的时候,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工作。那个课程设计是我最用心做的一个,从中真的能得到快乐,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很开心,过程中我有4天拿出了结果,可是基本每天都熬夜的了,自己喜欢做,不排斥才有这样的干劲吧!所以,当初的选择实习方向的时候,就果断的选择了造价。
每天,只有想到我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还很多的时候,就觉得过得很充实,不知不觉。想想,比自己在学校的时候认真多了。锦辉有着很好的氛围和实践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长,处处事事是老师。
最后,祝愿。。。
第二篇: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建校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一千多名的本、专科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为松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并作出突出的贡献。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兼容并包,容纳无数莘莘学子,这所开放式的大学仿佛对我们诉说:只要有心,就为时未晚。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四个字:有教无类。我想:我们学校正是很好的运用了这四个字。而我校的校训正是:有教无类,乐学致远。
我作为本学校的普通一员,从1996年10月至今,在校以已长达13个年头,我眼见着学校从原先的两幢楼到三幢楼再到如今的美丽校园,我感慨万千。
如今我们学校已有8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学生规模超8000人的成人高等学校,是一所运用电讯、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作为重要教育手段,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多年来,为松江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已经成为松江远程开放教育的主阵地、上海电大系统的优秀分校。松江电大在构建松江人才高地、创建松江学习型城区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记得松江区区长,我校的客座教授孙建平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教育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何谓教育?难道教育是单单只针对于那些千辛万苦考大学再考研更有甚者考博士,想从学习这条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年轻人么?我认为这是片面的。教育应该面对更多的人,对全体有志于学习的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学校正式秉承了这个精神,给乐于提高自己的人一个平台,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据了解,三十年来,松江电大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不同的人才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松江分校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地域文化,同时也肩负着为实现“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责任。松江电大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能留得住、用得上,成为各有关方面的骨干。因为电大永远相信:行行出状元。
我专职于上海松江电大培训中心,此中心于2005年1月成立,秉承“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宗旨,办学严谨,享有声誉。上海松江电大培训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45人,专职管理人员33人,兼职管理人员16人。各类培训项目30多个。目前本中心各类培训人次5000多。向所有有志学习深造者敞开大门,使许多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上大学机会的人能在电大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圆自己的大学梦,也使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志在这里获得继续深造或更新知识的机会。
“没有围墙”并不单单是对学校开放式教育的形容,更是对这里的学生和老师的形容,我当过许多班级的班主任,送走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着他们一步一步向前,回想起有的学生亲切的叫我周姐,我想这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众所周知,我校是“免试入学,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有一定的淘汰率。这是因为既要让更多的人有上大学的机会,同时又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先是12个字的: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深层发展。而现在更深化为16个字:夯实基础,深化内涵,提升品牌,持续发展。这不仅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集中体现。我想:我们每一个电大人都会努力为这16个字而奋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我们一身的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免有些懈怠。但蓦然回首之时,却又有一种“当时只道是寻常”之感。所以千万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学习,没有晚不晚,只有想不想。面对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受益良多,虽然我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这里,但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又有什么关系,这不正是“教学相长”的体现么?那又何必筑起“围墙”?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庆幸,我是电大的一员,无论是电大教会我的,还是我所回报给电大的,都将是我一生的财富与积累。在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我的心也仿佛没有了隔膜。我想:只有这样,心与心的距离才能拉的更近一些。
第三篇:没有围墙的教室读后感
最好的老师不教书
——为弗朗西斯·卡库嘎瓦《没有围墙的教室》作序 王开东
读《没有围墙的教室》,很多次我都停下来,慢慢咀嚼、反思。在K老师面前,我很羞愧,像一只鸟羞愧于飞行。羞愧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室是有“围墙”的,尽管我们讨厌这样的教育生态,如帕斯所说:“我有着反抗的目光,却只能压低声音歌唱。”但慢慢的,我们会服从它,遵循它,然后离不开它,以致最后我们成了围墙的一部分,甚至我们自身就是围墙,乌黑破旧,陈腐不堪,沾满平庸无奇的恶。K老师则不然。
因为可以涂着红色的指甲油,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深爱着孩子,她选择了做一个老师。还是因为深爱孩子,她没有听从老教师“一个月不露笑容就能掌控孩子”的忠告,而是把内心的爱和包容通过笑容表达出来。在她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微笑,其次才是教书。
如果教室里寂静无声,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不教室里空无一人,要不就是学生们都死了。教室里为什么会万马齐喑?学生们究竟是怎么死的?刽子手是谁?
教师既可以是教人者,也可以是杀人者啊。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居然一个个昂起头来,不知道自己脸上的血污。
因为微笑,因为尊重和信任,K老师得以走进学生心灵,鲜花铺满的小径之后,就是孩子们的秘密花园。唯其和孩子们拥有相同的语言密码,才能成为与孩子尺码相同的人,才能成为孩子们的铺路人,引路人和同路人,才能众人划桨开大船,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单纯的事。“她告诉我们,把孩子当做学习对象,”“从孩子身上学习”,孩子就会焕发出创造的活力,也会自然而然地从老师身上、从同学身上、从课本身上、从世界身上吸纳雨露和阳光;而把孩子当做灌输的容器,孩子就不再是一个活泼泼的人,而只是一个口袋,一个筐子,一个器皿,一个沉寂如死的物件。
叶圣陶先生也说,学生是种子,不是瓶子。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坏教师各有各的不同,好教师却是相似的。但我们真的有勇气说自己和K老师相似吗?
30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长度单位,更是一个用爱心和智慧累积的厚度单位啊。
30年里,她始终像是一匹马,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在她的眼里,孩子就像是草叶上的小露珠,必须给予最大的信任、呵护、理解和爱,在最充分的安全和自由中,孩子的心灵才会真正打开。在她的眼里,知识一点也不重要,让孩子循着自己的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最重要。乔伊是在停车场学会了认字,这种认字与在课堂上学会的认字结果没有任何不同,但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后者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没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不会真正发生;没有意义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
有了信任和爱,有了这种意义的自觉,她的教学,就不是一堵堵墙,而是一扇扇窗。她用美好的俳句,温暖的阅读,引导学生沿着灵魂的无数条路行走。她拆除了师生沟通的围墙,心灵隔膜的围墙,也拆除了孩子对知识恐惧的壁障,每一个孩子都在心灵的舒展中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诗人。
瑞德就是这样,他是在棒球场奔跑的浓雾中触摸到了诗,他说:“我没办法摸到它。我越是跑,它越是消失不见。” 他一脸迷茫,写满了忧伤。K老师说:“我被他的话牢牢吸引了,以至于一个字都吐不出来。我用手搂着瑞德,我们慢慢地走回教室。”
剧烈的幸福感突然到来,在诗意的复活中,浓雾里的师生茫然失措,互相搀扶,甚至于静静流泪,如同悲伤。这是真正的高峰体验,也是我看过的最美的最深刻的教学相长。“诗人之所以是诗人,不总是因为他写的诗,而是因为内心的一些东西,以及把他的内在自我和身边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体系。”
好教师也如是。好教师也不只是因为她所教的东西,还在于她把她内在的自我、孩子们和世界互相编织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K老师称之为“我们”。世界从“我与它”变成了“我与你”,然后世界就是“我们”了。
灵魂就缠在自己指尖,让生命完成最隐秘的辉煌„„ 最好的教师总是不教书,他们只教孩子——把全部的心灵都敞开,用露珠一样的眼睛和爱,朝向伟大真理。
第四篇:没有围墙的学校
关注教育的方式
这本书描述的是台湾第一所体制外的中学校——全人中学,“全人”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
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里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在全人学校发生的真实故事及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他们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全人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
全人中学对待孩子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天空。书的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决定孩子的未来!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作为一位家长或老师,如果很强硬地坚持某些规则,并未耐心了解小孩的想法,不知道小孩真正的需要,通常会发生三种情况:
一、发生冲突。小孩为了争取自我的自由和尊严,只好举起双
手对抗,更有甚者,否认大人的一切价值,成为大人眼中叛逆的小孩。
二、阳奉阴违。表面上,小孩会按照规矩来,私底下却瞒着大
人偷偷进行,我行我素,运气不好的,才被大人发现越轨
行为。到了这时候,大人常常会惊讶小孩子怎么突然间变
坏了?从而紧张起来。或者,大人突然发现自己一点也不
了解小孩,不知所措,伤心难过。
三、小孩循规蹈矩。看来这是家长认为的最好的结果,其实不
然,小孩子照着大人的模式成长,不敢越雷池一步,创造
力可能被扼杀了,一辈子选择,大抵以安全为考量。
孩子的未来才是教育最终呈现的结果,而我们常常关注的是教育的效果。不得不说,教育的效果有时看上去不错,但那也许只是看上去不错。这样的表象常常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在教育的过程中,比效果更重要的是方式。有些教育方式效果很明显,却不一定适合孩子的成长,而有些方式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年级的学生艾利克斯的书包很乱,可以说像个垃圾堆。老师把他书包的东西全倒在桌上给同学们看,还让学生把他的照相机拿来,拍下了桌上的一片狼藉,并告诉艾利克斯会在家长返校夜把这张照片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用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利克斯的桌上。
这位老师的做法很残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这种伤害要好几个月才能弥补,但这位老师认为这样做没错,因为达到了效果。
对于这样的做法,作者雷夫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
对于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在现在的体制内的学校里,常常用规则来束缚孩子们的行为,因为那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产生的后果则是很严重的,轻则使孩子个个变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处事畏手畏脚,重则使整个民族缺乏求异精神和创造力。
因此,对待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还是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一颗宽容的心,要尽量做到见怪不怪,容许孩子辩解,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总的来说就是遇事要理智,不要轻易发火。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警告儿子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当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1967年的红袜队成员对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让老爸一起玩球时,老爸提醒儿子不可以拿签名球来玩,儿子却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全部涂掉了。
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便明白儿子并没有做错事。自那天起,他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球,时时提醒自己:不
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真正关爱孩子,孩子才会爱我们,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敬重老师。
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朵云朵,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尽自己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五篇:《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没有围墙的学校,我若有所思
张伟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决定孩子的未来!如何来实践教育的理想化?《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诉说青嫩生命在自由环境中,生猛浑厚又细腻的成长故事;也道出满怀真诚的老师在缴械之后的困思笃行与笑泪天涯。我们于是恍然大悟:开放教育所挑战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开放教育所成全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大人。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些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用满腔的诚挚将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读着书中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全人教师真诚而平等地与孩子们相处,与孩子们做朋友,陪伴他们成长。如果说教师用包容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又一道的靓丽风景线的话,那么他们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尊重”的真正含义。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无论是“探索自我的旅程”的真诚地鼓励,还是“漫漫长路有人伴”的不离不弃,都让我们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尊重使成长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正确对待友情;是尊重让孩子有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是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呵护的温暖。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祝贺、赞美和激励的掌声,更胜过苦口婆心的教诲,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作,促人勇敢前行。
这不由得再一次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想想平日里,我们常常习惯性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又有多少!今天想来尊重岂是用嘴来说说那么简单,那应该是无声地发自内心的伟大行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让我们学会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始终牢记多给予孩子一份尊重,就会多获得一份灿烂的阳光。
在这部书里,全人教师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
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无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他的以身示范,他的是非分明,就是给学生树立的标志。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臵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