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中办学的得与失
集中办学的得与失
奈曼旗某小学教师
正文:这是2005年发表在通辽日报上的一篇关于奈曼旗集中办学的文章: 治安镇是一个蒙古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过去在村村办学的格局下,该镇的九个嘎查都相应地建起了蒙古族小学。由于校点布局分散,生源少,造成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今年,镇政府投资万元,新建了一处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平方米的花园式蒙古族小学。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学生宿舍,修建了可同时容纳人就餐的多功能餐厅及勤工俭学基地。还择优录用了名教师。使全镇的九所民族小学的名学生全部到该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年以前,奈曼旗共有学校所,随着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出现了班额严重不足的情况,造成了教育资源闲置和办学效益低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全旗教育事业的发展。奈曼旗本着精简效能、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市率先实施集中办学。探索出了苏木乡镇集中、分片集中、高年级集中三种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集中办学模式。全旗先后撤并规模小、效益低、危房严重的中小学所,使学校总数减至现在的所,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布局框架。目前全旗中小学危房比例由年的%下降到%,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并避免了因布局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文周俊玲 巴特尔)
个人认为集中办学的有点很多,像文中提到的可以改变教育资源闲置和办学效益低下的局面、降低危房比例、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地方财政支出、满足社会对优质资源的需要等诸多方面。但是随之带来的困难也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困难一:入学后的食宿问题。
入学后大规模学生的食宿问题,尤其是食宿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要放在重点的工作。
如学生的自理能力也受到关注,一些孩子太小或者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给学校生活老师带来不小的压力。
困难二:住宿后学生自理能力差
困难三:贫困地区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问题。
困难四:离开父母后孩子的心理变化的不定向性及缺少家庭教育、关爱的问题
双休日学生集体回家,为节约成本很多家长选择雇佣小客车接送,所以出事就是几十个家庭的灾难,值得我们重视。学习方面:课上老师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但是一些家庭作业由于缺少父母的督促指导就会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甚至还会造成部分学生抄袭的现象发生。
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离不开两种基本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两者比起来,我以为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之前,都在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父母是给他们最重要影响的人。上学之后,家庭影响仍然非常重要。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但却不无道理。试想:如果父母好吃懒做,而非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很困难的。大人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正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或者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看孩子的行为
上,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爷爷奶奶是“隔代亲”;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落伍。据报道:由爷爷奶奶一手溺爱带大的孩子,三分之二出现人格健全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是我们传统的古训,父母给
了孩子的生命,就应该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分享着孩子成长的快乐。
心理方面:离开父母的孩子,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后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产生紧张、烦躁、忧伤、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适应期的最大障碍,又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老师的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同时,学生长大的过程是一个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父母的介入,对一些新事物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心里极有可能发生扭曲,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所以说我们教师除了在学校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关心学生的家庭教育。就要使得学生留在父母的身边成长,这就与集中办学相排斥了。
多年的学校工作,我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当然也和各种各样的家长打过交道。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从家里做起,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孩子上了学之后,再加上学校的教育,绝大多数孩子能顺利成长,直到升入上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当然,也存在着个别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把一切推给学校或推给社会。虽然学校里也有思想教育,但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孩子
们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只靠学校里的思想教育是很难完成的。
综上所述,我不赞同集中办学,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诸多问题,尤其是缺失父母关爱,任何人不会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那种关爱,小时候缺少了关爱,长大了怎么会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个人认为出生率下降,生源不足以及集中办学所带来的优化资源的种种好处都不足以取消孩子就近入学的权利,面对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各种困难,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
第二篇:集中办学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集中办学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现将***中学关于集中办学的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中学概况
***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4712平米。其中硬化面积8456平米,绿化面积3989平米。共有三栋教学楼,建筑面积5540平米。共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29人。我校在校生927人,初中267人,小学660人,少数民族学生445人。教学班25个,初中8个班,小学17个班。
二、集中办学的优势
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相应的师资、仪器、设备、手段。在原来低水平分散办学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全,专业教师奇缺,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仪器设备也难以保证教学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空话。而集中办学,有利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㈡、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约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农村学校大多规模小,布局分散,投入相对也分散,造成资金的浪费,改善条件也难以到位,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适度集中办学,能够集中使用财力,节约资金,加速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尽快提高办学水平,尽快提高教育质量。
㈢、有利于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布局调整,适度集中办学后,可以彻底打破原有的状况,进行新的结构性调整,改革内部管
理体制。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不胜任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梳理调整,对缺编的进行调剂充实,教师队伍结构能得到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能得到提高。
㈣、集中办学有助于培养寄宿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立能力。学生通过寄宿的集体生活,在学校生活指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练,更有助于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三、集中办学工作中筹备情况:
按照***市教育布局调整方案,我校8月份将完成与阿克吐木斯克学校初中部及民语部合并工作,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筹备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务求取得实效。寄宿制集中办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部分群众存有疑虑,有的学生家长不放心。为此,本学期已经召开了多次教职工大会,向学生、家长和全校教职员工们宣传相关政策,使大家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集中办学的重要意义。
2、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了适应集中办学的需要,2010年9月,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学生食堂宿舍楼,将于2011年8月10日竣工,新建的食堂餐厅可容纳400人的餐饮与住宿。今年暑假期期间还要对“励智”教学楼进行整体修缮(楼顶的防水处理、地面重新铺地板砖,楼内外墙面粉刷),以及校园地面4000平米的硬化,使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学校达到了寄宿制集中办学的标准。
3、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集中办学后,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更加合理优化教师队伍,把最优秀的教师安排到一线教学岗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中办学
后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成绩有明显提高,育人环境有明显改善。
4、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学校食堂、宿舍和校园管理的水平。集中办学以后,要把学生的宿舍、食堂卫生与安全摆在重要位置。
⑴、选派有责任心、会管理、素质好和能力强的人员到后勤管理岗位上来,并保持后勤队伍的相对稳定,负责宿舍、食堂的管理工作。经常关心在校学生的情况,包括思想和心理状况,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⑵、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寄宿生管理专职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管理网络;加强每天晨练、晨读、午休、晚自习的监管和生活指导,做好双休日留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点名制度,离校登记制度,认真做好学生周末回家乘车安全宣传工作;
⑶、加强食品卫生宣传,严把食品采购质量关,同时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努力创设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学校后勤管理在实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暑假期间的具体工作安排:
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决定,暑期所有中层领导和男教师不休息,积极投身于学校合并前的具体准备工作中。1、7月初做好阿克吐木斯克和切尔克齐两所学校的家长和学生,关于集中合校办学的宣传工作。
2、在7月中旬至8月初完成食堂、宿舍必需品的采购、安装工作。3、7月进行校园重新规划,完成校园地面4000平米的硬化并改建篮球场。
4、完成对一幢教学楼的全面修缮,楼顶的防水处理,楼内地面的全部重铺、楼内外墙面的粉刷。
5、做好学校合并的其他相关工作。
五、学前“双语”工作开展情况
***幼儿园在园幼儿有230人,开设6个双语班。2006年9月起向中班、大班民族幼儿开设哈汉双语教学,至今发展为面向全体民族幼儿开设双语课。现在每个班级每周开设3节双语课和2节双语活动,除此之外还开展民、汉幼儿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情景表演、才艺表演等双语活动。采用以常规式教育活动与主题式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双语教育活动。注重环境对幼儿学习汉语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及语言环境,使民族幼儿在浓厚的兴趣当中获得汉语交流的机会,并掌握汉语知识。通过双语教学的培养,幼儿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汉语水平,可以轻松的听懂汉语,并用流利的汉语与他人交流,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资90万,建筑面积418平米,双语教学楼将于今年7月完工,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教学楼内设教室、幼儿图书室、食堂。教学楼的建成大大的改善了我园的办学条件,为接收更多的农牧民子女入托提供了条件。
总之,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集中办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今年我校作为一所集中办学的合校点,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市教育局的要求,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切实做好合校前的各项准备。
***中学
第三篇:集中办学效益分析
民族贫困地区集中办学效益分析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针对全县小学校点布局分散,一师一校点过多,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分散,危房多,办学效益低等实际,为有效破解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教育发展难题,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8年以来,丘北县抢抓中央及省州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机遇,提出了“以排除D级危房为突破,以优化学校布局为重点,以加强学校管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现代特点的办学新模式”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了以实现“七化”为目标的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一)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丘北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统筹规划,先建后撤;确保巩固,均衡发展;坚持标准,优化资源”的原则,以打破乡(镇)界线,建设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小学为重点,整合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的小学校(点)。具体分两步实施:首先,整合现有校点,保留现有完小;其次,待条件成熟后再整合弱小完小,实现“一村一校”或“一村几校”。根据规划,2008年至2011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万平方米,建成乡、村标准化小学校145所(其中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校115所),整合弱小完小和校点467所,努力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2008年以来,选择2个乡作为试点,其余10个乡镇分别选择1个村作为试点,全面实施校点布局调整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2个试点乡校点布局调整工作已顺利完成,其余10个试点村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正在实施中,改革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二)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丘北县抢抓机遇,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为突破,力争校舍建设基本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在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地方财力弱、教育底子薄的情况下,丘北县多出主意,多想办法,采取“争、捐、免、垫”等措施,多方筹措,确保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同时进一步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不含教育费附加)用于排危。二是通过开展“爱心献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三是县建设、发改、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税费的减免规定,其他相关部门也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教育综合改革和校安工程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由发包方先拨付20%的工程启动资金,其余80%的资金由施工企业全额垫付至竣工;从竣工之日起,所欠资金由政府付给每年9%的资金占用费,所欠资金在3至5年内还清的办法,邀请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商承担校舍建设工程。五是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2008年至今,丘北县共投入资金1.1亿元,改扩建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面积5.3万平方米,消除校舍安全隐患点120个,在广大农村普遍形成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是学校的可喜局面。2009年10月起,丘北县将全面启动实施其余10个乡(镇)学校的校舍安全工程,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规划改扩建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面积17万平方米。
(三)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化。丘北县以“力争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校均18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在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或几所校均12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为目标,在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上存在的一些顾虑,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推进校点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走集中办学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化。截至2009年9月底,全县确定的2个试点乡校点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共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校25所,成功整合弱小完小和校点76所,校均在校生达400人(其中住校生达300人)。
(四)实现教师配置结构合理化。丘北县通过实施校点布局调整,集中化、规模化办学,有效集中了师资力量,教师专业技术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自2008年起,采取“关、招、辞”的办法,妥善解决了全县顶编代课教师问题,并按照省定的教师编制标准,结合各学校教师编制数及各学科教师需求情况,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等形式,逐年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补充到师资薄弱的学校,努力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确保各级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之比达标,实现教师配置结构合理化。
(五)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按照“创特色、强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学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一是配备校医加强师生健康维护。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调剂名额,招聘业务素质精、责任心强、具有临床医学资格的人员到寄宿制学校担任校医,加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师生卫生保健水平。二是实施“安保工程”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每年从政府安置的退伍军人中优先安排思想好、能吃苦、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员到寄宿制学校担任保卫工作和协助学校开展后勤、校园美化绿化等工作。三是研究制定了《丘北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建立低年级寄宿制学生上下学家校接送制度,实行月假、半月假休假制度,寄宿制学校安全、学生宿舍、环境卫生、学校食堂、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创新和规范。四是县财政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寄宿生除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外再给予适当的学习和生活补助,并全力抓好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落实,认真组织学校实施 “菜篮子工程”、“肉食供应工程”、“饮食安全工程”和“小超市工程”等四大工程,大力开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办好食堂、开设小卖部等勤工俭学活动,寄宿生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进得来、吃得好、留得住、学得好”有了保障。同时,大力推进普及实验教学工程,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六)实现校园建设人文化。坚持以建设绿色学校、文明学校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人文化校园环境,努力实现校园建设人文化。通过努力,新店乡小江口小学、树皮乡矣得小学、朦胧小学等一批寄宿制学校初步呈现出勤工俭学效益好、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校园绿化美化成果显著等办学特色,校园建设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的目标迈进。
(七)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一方面,狠抓科学质量观和育人观的树立,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深入开展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重点的“三生”教育,坚定不移地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规模化办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自2009年秋季学期起,所有村完小三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并配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农村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丘北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改革工作将在全县推广。
三、改革效益分析
(一)有效降低投资,为国家节约资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基本指标计算:一校2班建校舍面积200平方米,一校4班建543平方米,一校6班建2120平方米,一校12班建3432平方米,一校18班建4655平方米,一校24班建6117平方米,一校48班建12234平方米;寄宿生生均5平方米;初小生均占地25平方米,寄宿制完小生均占地30平方米;单方造价1200元∕平方米。
1.树皮乡矣得村。原有学校8所,其中:完小3所,初小5所,共需规划建设7360平方米。其中:3所完小需建设6360平方米;5所初小需建设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完好房60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为6760平方米,实际需要投入资金811万元。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矣得村办一所12班的寄宿制学校,学生662人,需建校舍3432平方米;住校生470人,需要宿舍235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782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00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5182平方米,需投入资金622万元。
通过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投资189万元。
2.树皮乡。共有学校62所,其中:完小19所,初小43所,共需规划建设65558平方米校舍。其中:12班4所需建设13728平方米;6班15所需建设31800平方米;4班10所,需建设面积5430平方米;2班以下33所需建设6600平方米;1600人住校生需建设宿舍8000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61811平方米,需投入资金7417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乡有11所寄宿制学校,需建校舍55189平方米,其中:有住校生4000人,需建设宿舍20000平方米;24班1所建设6117平方米;12班6所需建设20592平方米;6班4所需建设8480平方米。有完好房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面积为51442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173万元。
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资金1244万元(目前我县按照安全、实用、基本满足的要求仅投入资金2200万元)。
3.全县测算。
①校舍建筑面积测算。布局调整前,全县有小学627所,其中: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18班5所需建23275平方米;12班38所需建130416平方米;6班148所需建313760平方米;4班20所需建10860平方米;2班414所需建82800平方米;住校生15515人,需建77575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663154,扣除完好房62390平方米后,需建600764平方米,建设资金72092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县建寄宿制学校115所,全县有住校生42000人,需建校舍面积210000平方米;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24班12所需建73404平方米;12班36所需建123552平方米;6班65所需建13780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69224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239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506834平方米,需要投入资金60820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校舍建设资金11272万元。
②附属设施测算。分散投入学校大门需建627道,需投入资金940万元;需建球场627块,需投入资金2195万元;需建围墙12.5万米,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以上资金合计5635万元。
集中后需建学校大门115道,需投入资金230万元;需建球场345块,需投入资金1207万元;需建围墙5.1万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以上合计2457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附属设施节约资金3178万元。
③学校用地分析。分散需学校用地3267亩(414所校点,平均每所学校有35名学生,平均每所学校占地为3亩左右)。集中办学需学校用地2700亩。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土地567亩。
④施工情况分析。校点分散施工困难,单方造价增加,因此,集中办学施工成本低于分散办学。
综合分析:按基本指标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77727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需投入资金63277万元,集中办学比分散办学节约资金14450万元,可节约土地567亩。按安全、适用、基本够用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44220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资金36000万元,可节约资金8220万元。
(二)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县共有小学教师2006人。改革前,共有小学学校627所,教学班2056个,按教育部班师配备1:1.4的标准计算,需要配备专任教师2878人。改革后,全县由原来的627所学校优化为115所,教学班优化为1340个,按标准计算,共需教职工2809人。其中:专任教师1876人;工勤人员按1:45配备需933人。可节约教师69人。并实行专任教师竞聘上岗,建立教师间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有效巩固“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前,各校点,特别是一师一校点,教育教学设备难以配齐,教师只能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怕学厌学等现象突出,流失率严重。教师配备不足,多数学校是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学,课程难以开齐,课时不足,教学质量低。实施集中办学后,各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音、体、美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安全员等各类人员基本配齐配足,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课时开齐开足,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后勤管理有保障,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积极性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保证。
(四)有效提高师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模办学后,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教师能充分开展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实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掌握更多知识,从小学会团结友爱,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陶冶情操。
(五)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已实现集中办学的试点乡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4000份,收回“满意测评卷”3918份,“基本满意卷”80份,“不满意卷”2份,满意率为99.9%,人民群众一致好评,均等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革效益分析
(一)有效降低投资,为国家节约资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基本指标计算:一校2班建校舍面积200平方米,一校4班建543平方米,一校6班建2120平方米,一校12班建3432平方米,一校18班建4655平方米,一校24班建6117平方米,一校48班建12234平方米;寄宿生生均5平方米;初小生均占地25平方米,寄宿制完小生均占地30平方米;单方造价1200元∕平方米。
1.树皮乡矣得村。原有学校8所,其中:完小3所,初小5所,共需规划建设7360平方米。其中:3所完小需建设6360平方米;5所初小需建设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完好房60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为6760平方米,实际需要投入资金811万元。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矣得村办一所12班的寄宿制学校,学生662人,需建校舍3432平方米;住校生470人,需要宿舍235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782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00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5182平方米,需投入资金622万元。
通过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投资189万元。
2.树皮乡。共有学校62所,其中:完小19所,初小43所,共需规划建设65558平方米校舍。其中:12班4所需建设13728平方米;6班15所需建设31800平方米;4班10所,需建设面积5430平方米;2班以下33所需建设6600平方米;1600人住校生需建设宿舍8000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61811平方米,需投入资金7417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乡有11所寄宿制学校,需建校舍55189平方米,其中:有住校生4000人,需建设宿舍20000平方米;24班1所建设6117平方米;12班6所需建设20592平方米;6班4所需建设8480平方米。有完好房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面积为51442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173万元。
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资金1244万元(目前我县按照安全、实用、基本满足的要求仅投入资金2200万元)。
3.全县测算。
①校舍建筑面积测算。布局调整前,全县有小学627所,其中: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18班5所需建23275平方米;12班38所需建130416平方米;6班148所需建313760平方米;4班20所需建10860平方米;2班414所需建82800平方米;住校生15515人,需建77575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663154,扣除完好房62390平方米后,需建600764平方米,建设资金72092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县建寄宿制学校115所,全县有住校生42000人,需建校舍面积210000平方米;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24班12所需建73404平方米;12班36所需建123552平方米;6班65所需建13780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69224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239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506834平方米,需要投入资金60820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校舍建设资金11272万元。
②附属设施测算。分散投入学校大门需建627道,需投入资金940万元;需建球场627块,需投入资金2195万元;需建围墙12.5万米,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以上资金合计5635万元。集中后需建学校大门115道,需投入资金230万元;需建球场345块,需投入资金1207万元;需建围墙5.1万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以上合计2457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附属设施节约资金3178万元。
③学校用地分析。分散需学校用地3267亩(414所校点,平均每所学校有35名学生,平均每所学校占地为3亩左右)。集中办学需学校用地2700亩。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土地567亩。
④施工情况分析。校点分散施工困难,单方造价增加,因此,集中办学施工成本低于分散办学。
综合分析:按基本指标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77727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需投入资金63277万元,集中办学比分散办学节约资金14450万元,可节约土地567亩。按安全、适用、基本够用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44220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资金36000万元,可节约资金8220万元。
(二)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全县627所普通小学中,完小190所,校点437所,一师一校占校点总数的68.42%,学校校舍破烂陈旧全部是D级危房,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不是配置不齐,就是交互混杂,点多面广规模小,给学校规划管理带来不便。改革后,校舍建设将在规范的设计图纸和科学的校园规划下进行,有严格的施工监理,校舍建设将更上档次,学校教室、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将一次性规划投资到位,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有利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实验课程的开设和学校各功能室得配备,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县共有小学教师3061人。改革前,共有小学学校627所,教学班3061个,按教育部班师配备1:1.4的标准计算,需要配备专任教师2878人。改革后,全县由原来的627所学校优化为115所,教学班优化为1340个,按标准计算,共需教职工2809人。其中:专任教师1876人;工勤人员按1:45配备需933人。可节约教师69人。并实行专任教师竞聘上岗,建立教师间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有效巩固“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前,各校点,特别是一师一校点,教育教学设备难以配齐,教师只能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怕学厌学等现象突出,流失率严重。教师配备不足,多数学校是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学,课程难以开齐,课时不足,教学质量低。实施集中办学后,各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音、体、美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安全员等各类人员基本配齐配足,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课时开齐开足,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后勤管理有保障,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积极性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保证。
(五)有效提高师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模办学后,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教师能充分开展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实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掌握更多知识,从小学会团结友爱,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陶冶情操。
(六)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已实现集中办学的试点乡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4000份,收回“满意测评卷”3918份,“基本满意卷”80份,“不满意卷”2份,满意率为99.9%,人民群众一致好评,均等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第四篇:关于集中办学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乡党委、乡政府领导:
一直以来,我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曾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普遍认可。但近几年来,由于市直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吸引了许多农村家长纷纷择校送子女进城,我乡地处近郊,生源流失更为严重,已成重灾区,仅09年一年,我乡就有199名小学生择校进城,使得我乡原有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东部已有两所学校学生几乎全部流失(福利还有一个三年级,7名学生;同德已经没有学生了),其它各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流失。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乡现有的教育发展步伐已经相对滞后,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无法满足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尽快实行集中办学已是当务之急。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教兴省大会也曾对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村学校从现实和长远出发,更应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实施集中办学,加速改革发展。
实现集中办学的意义:
(一)集中办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约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原来的学校大多规模小,但“五脏俱全。因此,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而且,由于布局分散,投入相对也分散,造成资金的浪费,改善条件也难以到位。集中办学,能够集中使用财力,节约资金,加速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尽快提高办学水平,尽快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相应的师资、仪器、设备、手段。在原来低水平分散办学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全,学科教师缺,仪器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条件设备也难以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学对象过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空话。而集中办学,有利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原来分散办学,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有效能的集体生活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集中办学,能改变学生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有助于整个家庭、整个村屯、整个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是有利于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布局调整,适度集中办学后,可以彻底打破原有的状况,进行新的结构性调整,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学校实行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对不胜任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或分流,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梳理调整,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二)集中办学,推进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关乎到师生生命安全的百年大计。近年来,虽然我乡部分学校已经进行了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但改造的程度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改造后的校舍基本上没有任何抗震设计,无法抵御具有破坏性的地震灾害,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5.12汶川地震中的北川中学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校舍安全工程就是民心工程,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如果师生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教育又何谈发展?何谈为经济发展培育未来社会所需人才?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效益,我们期盼着党委、政府领导早下决心,早作决断,克服困难,为同心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我们期盼着早日在我乡实施集中办学,让我们同心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第五篇:2011集中办学调研汇报
实施集中办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民丰县民汉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亲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莅临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部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心和鼓励。在2009年10月,按照县委集中办学的发展思路,把县直和乡镇所属的7所中学进行合并,成立了我们现在的民汉初级中学。
近年来,在民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整合教学资源,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实施“双语”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25.8亩,建筑面积8285平方米,总投资840万元。
专职教师167 人,其中民族教师134人,占80.2 %;汉族教师33人,占19.8%。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占6%。中级教师49人,占29.3%。
学生1166人,其中维吾尔族学生1066人、朝鲜族学生
1人、汉族学生99人;民族学生占91.4%,汉族学生占8.6.% 教学班30个,其中汉语班6个,双语班12个,民语班12个;双语班数占38.7%,人数477人,占40.9%;汉语班学生239人,其中民族学生140人,占58.6%。
二、学校管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1.教学常规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地区和地(民教发【2010】48号)文件,开齐、开足了课程和课时。学校课程总课时七、八年级每周40节课时,九年级每周46课时。有个别科目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时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另外,自反分裂斗争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创设条件,在原有的课程安排基础上,增设了以德育为主的《民族政策常识》和《新疆》;同时还调整作息时间,将每天下午的第五节课设为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二课堂,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且每周每班至少保证有两课时,由教风严谨的专业骨干教师任课。
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详细填写了教学计划,各教研组都写了教研组计划,计划都做到了详尽细致,各计划都符合学校总体计划和要求。授课记录、教案设臵、教学设计合理规范,符合要求
2.教学水平
通过检查教案和听课、评课。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
环节符合教学要求,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作业量布臵科学合理,体现了讲练结合,作业批改做到了全批、全改。
3、教育质量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材施教,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和选拔一大批骨干教师,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我校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评定工作细则》,以制度促竞争,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在自治区、地、县各类教学业务评比获奖的优秀教师。这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仅今年就向内地高中班输送学生23名,在全地区名列前茅。
4、双语班教学推进情况
我校共有12个双语班,其中七年级有5个班,八年级有4个班,九年级有3个班,总人数为47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0.9%。
学校从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汉语水平测试把双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编班。实事求是的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并按照双语教学的不同模式使用汉语授课。
双语班的理科均由汉语讲授,配备了业务素质强、懂民汉两种语言的教师讲授。各任课教师能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所任学科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进度、措施等,了解双语班的授课特点,教学活动能够充分面向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双语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务处统一在学生中做过各班教师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班教师授课比较满意。
为了实现普及双语教学的目标。小学双语班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全部编入双语班。为促进双语教学快速良性发展,学校制定了双语教学规划,和双语教师培训计划,目前正按照既定目标逐步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德育工作
1、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以“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的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召开家长会、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校会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及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无神论教育、五爱、六个好教育、法制教育等。
2、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团队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新时期共青团作为党的参谋助手作用,结合我校团员及少先队的特点,校团委、少先队制定了周密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每周进行流动红旗班级评比,每周一节团课、队课,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自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以来,举办歌咏比赛,组织团员到县敬老院进行慰问,为贫困生捐款,参观了县博物馆,加强军民共建,和县生产营、雷达连组成军民共建单位并多次联谊,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3、学校依法治校
为了加强校园法制建设,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我校特成立了由校长阮伟杰担任组长,由校党支部书记库尔班江〃木沙、公安局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的法制进校工作领导小组。我校充分利用好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优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开展以“一学三讲”、“八荣八耻”、“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
传日等专题宣传。在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请县交警为学生讲解道路安全法规,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援助帮教“问题学生”,通过上课、座谈、警示教育等形式,以案讲法、以事论理,进行教育。学校严格落实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制,建立有效运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教职工、学生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经过普法工作的开展,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校在校师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保持为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
民汉初级中学的成立是我县民族教育发展、改革的创新。我校在立足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开创我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结合实际,我校明确提出了“推进双语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和新思路。力争在今后的3-5年内实现全面普及双语教学的目标。
民汉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