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理政的一种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思维,指的是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总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任务,选择、转变或创新思维方式。概括地讲,人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矛盾性思维,或者叫压倒式思维;另一类是和谐性思维,或者叫共生式思维。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思维方式正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不同反映。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世界,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具有合理性,问题在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主要运用何种思维方式。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阶级对立,战乱灾荒,内忧外患,使中国人民饱受磨难、备尝艰辛。为了摆脱压迫与剥削,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宁死不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分析中国社会,鲜明地坚持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带领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就是矛盾性思维方式的体现。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讲思维方式的时候,同样必须坚持这一点。按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应当适时转变思维方式,集中力量搞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延续了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甚至把它绝对化,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中就包括思维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阶级斗争虽然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必须依循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方式方法,善于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做到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解决国内问题时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把“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做生意讲“和气生财”,过日子讲“家和万事兴”。这也启示我们,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当然,正如讲矛盾的对立性不能不讲矛盾的统一性一样,讲和谐性思维方式也不是否定矛盾性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违法犯罪和消极腐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这些现象作坚决斗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坚持和谐性思维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篇:确立和谐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思考问题所遵循的方法,它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确立和谐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宝贵的思维资源,是使人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和谐思维方式是人们从和谐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当代中国大学生确立和谐的思维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和谐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也是运用和谐的思维方式思考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它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用和谐思维方式思考社会主义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当代中国大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同样需要运用和谐的思维方式。第二,和谐的思维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理解作用。当代中国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xiexiebang.com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和谐的思维方式就具有这种理解作用,思想汇报《确立和谐的思维方式》。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和谐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和谐思维方式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它直接渗透于人们的思考活动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特征都是和谐思维方式的同化和积淀。如果和谐的思维方式没有这种理解作用,那么它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三,和谐的思维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指导作用。因为和谐的思维方式具有真理性。和谐的思维方式是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说它是唯物的,因为思维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客观的;说它是辩证的,和谐的实质是对立中的统一,有差异才需要“和”,有对立才需要“谐”,没有差异,没有对立,就无所谓和谐。在对立中实现统一是和谐的内在机理,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和谐思维方式具有真理性的内在根据。
和谐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不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现成答案,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只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条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者,若以和谐思维方式为指导,可以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
第三篇: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
您会为时间无处打发而无聊吗?您会为工作毫无起色而郁闷吗?您会为生活缺乏目标而懈怠吗?太阳每天亘古不变的升起然后落下,;日子在一天一天的重复;如果岁月只是增添了皱纹,对人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忏悔录》中说:“上帝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同样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穷困潦倒;有人学富五车,有人目不识丁;有的人名闻天下,有的人却默默无闻。难道上帝早就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一切吗,难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活一回吗?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经历了十年寒窗之后,还要守着寒窗,我们难免会对这样的话产生动摇。但事实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事情已经在我们身上有所体现。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或者内隐或外显,但已经确确实实的存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果我们要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肯定要在这些方面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成就,需要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尊严,但这需要我们有支撑得起这一切的能力。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难免会过时;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保证我们掌握的东西跟得上时代。
学习是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一个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可以使自己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学习方面的投入,获得的利息最大。
2013.07.04
第四篇: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思想纵横)
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何民捷
2013年05月14日08:0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依法治国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在事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需要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的观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直接关系权力能否得到正确行使,直接影响依法治国成效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
树立法治信仰。就是尊重法律的权威,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保障权利。在法治社会,法律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且是规范社会关系、裁判纠纷诉讼的主要标准,必须得到充分认同和严格遵守。领导干部树立法治信仰,须切实尊重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克服人治思想,避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反对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制定和推行违反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的土政策、土办法,自觉坚定地按照法律规定用权履职、推动工作。
克服特权思想。平等是法律的生命。只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才有权威和公信力,法治才能得到实现。法治思维与特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培养法治思维必须克服特权思想。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认为法律只管群众不管自己,遇到用法律约束自身或本部门行为的时候就有抵触情绪;对涉及自身和本单位利益的事情,常常希望通过“私下协调”等绕过法律的方式处理,这 1
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克服特权思想的关键在于: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的目的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的权益,而不是谋一己或小团体之私利;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切实遵守法律规定和要求。
增强程序意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治的两大要件。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必经之路,没有程序公正就没有实体公正。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更加注重程序公正。因此,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还必须切实增强程序意识,真正做到懂程序、讲程序,按程序办事。缺乏程序意识,实质上是缺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守程序,不仅有利于工作开展,而且可以减少麻烦;不仅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可以让人服气。增强程序意识,要求克服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和无原则的弹性,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办事,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序,使工作开展更加阳光透明,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篇:入党思想汇报: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
尊敬的党组织:为了能够实现入党的理想我一直在努力,坚持学习和分析,这些都让我更加善于思考,入党思想汇报: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思考让我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党课的教育让我不仅仅收获了党建理论,更让我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所以今天我想和党组织汇报我思考的一点结果。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这大概是很多人了解历史的一个动机,也经常被认为是历史最重要的功用。历史的是一种代表人类记忆的基本知识形态,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智慧的基本来源。对帕尔默教授等编写的《现代世界史》在交代现代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历史,因为时间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历时性是事物的基本特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所来有自”,它的今天都是基于过去发展演变过来的。譬如现代社会,它的形成是有源流的,早期什么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什么重大的推进,怎样完成更迭换代等等。读完这部书有助于了解现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历史学,更普遍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历史只是一些事件,或者说故事,是案例。历史的功用,被主要理解为通过这些事例来讲道理,和寓言的作用差不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经商的人想从历史故事中学谋略,从政的人想从中学厚黑。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无论是鉴还是师,其中透出来的意思都是历史,只不过像寓言一样,被割裂了、中断了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但也忽视了历史最重要的认识论意义:现在和过去是一个连续体。把历史简化成一个个有趣的或者有教益的故事,对于普及公众的历史知识多多少少有些好处,但不能指望靠百家讲坛式的历史述说方式来提高全民族的历史思考的品质。如果将历史看成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的,那些过去的事由于有趣、对我们“有用”会被留下了,还有一些人物政治史以外的、不能用故事反映的、历史深层结构的部分,譬如历史中的结构性、制度性的东西,就会被忽视、被遗忘。我们经常会被问到历史有什么用。其实历史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历史对于个体、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记忆。你说记忆对一个人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和文明的基本功能就在这里。历史学是追溯源流、追溯演变,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展示一个事物的连续性,这是历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功用。就像要了解一个人,你只知道他的相貌、身高、性格、职业、爱好等静态的、当前的属性并不够;要对他有深度的了解,特别是要达到深度理解的程度,你就要清楚他的履历、他的过去。回到现代化或者说现代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中国当代现代化,如果对人类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的话,就弄不清很多问题。譬如国家和市场的关系这样一个发展和现代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非历史的经济学总是说,国家干预总是消极的、破坏性的,现代化的、好的经济体制就是国家彻底的退出,让纯粹经济的力量、所谓自我规制、自我完善市场的力量来主宰。去看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就很明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国家和市场的关系非常复杂,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对经济领域起作用的方式也非常复杂,远不是经济学家讲的那样。的确,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加尔布雷斯所说的,是“系统地排斥历史”;而历史学家打破这种神话的工具就是具体的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很多东西要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不过麻烦的是,很多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答案又不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所能求得的,是要在历史的深层结构、潮流趋势中去寻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