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总部经济调研(5篇)

时间:2019-05-12 20:5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丰台总部经济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丰台总部经济调研》。

第一篇:丰台总部经济调研

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调研报告

杭州市下城区经合办

10月25日至27日,下城区经合办随杭州市经合办赴北京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进行了调研考察。期间,我们听取了总部基地的有关介绍,参观了部分总部楼宇,走访了一些入驻企业,并与总部基地市场部周宜晴主管、建龙钢铁行政部岳桂菊部长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基本了解了总部基地的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位于北京西四环与南四环交汇处,占地65公顷,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由中关村科技园区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合作开发,是中关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单体项目,也是我国首个总部经济区。该项目建成后,将可吸纳500家大型企业、2000家中小型企业总部入驻。目前,该项目建设工程已过半,建成楼宇303栋,入驻企业200余家。

二、基本特点

1、理念新,打造及时。2003年,学术界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在理论界、经济圈、传媒和政府部门等都对其还处于关注阶段时,中关村科技园区和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抓住时机,率先利用这个先进理念,提出了总部基地的概念,并依托北京密集的科技、人才资源,在吸引IT产业企业总部及国内外企业研发总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打造了中国首个专属总部经济基地。正是这一项目的开发建设,总部经济掀起热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课题。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是第一家真正以自己的行动实现总部经济理论的一个科技园区。

2、规模大,功能齐全。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占地65公顷,投资额达45亿元,计划3至5年建成700栋独立办公楼,每栋面积

1000-5000平方米,其中500栋企业作为总部使用,200栋分层出售,吸引500家大型企业总部和2000家中小企业入驻。入驻企业对总部楼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冠名权。该项目被列为北京市60大重点外资工程之一,北京市69大重点工程之一。根据规划,基地建成后,将配套有六星级大酒店、商务酒店、小公寓、高级商业街、总部大讲堂、高级会所、健身中心、小酒吧等商业商务设施以及高智能化基础系统,会务、休闲、娱乐、商洽等场所一应俱全,足不出基地便能满足入驻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机制巧,经营灵活。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开发机制,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引入外资,共同开发园区土地二级市场,关键点是摆正了园区管委会、园区下属土地开发总公司和外资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隶属于中关村丰台管委会的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对园区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将生地整理成熟地,以土地入股(每亩130万元),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关村丰台园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丰公司,其中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占40%股份、英国道丰国际集团45%股份、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15%股份)。在新的开发模式下,道丰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先期完成房地产一级开发,再对外进行招商,出售给进驻园区的企业,并负责以后的物业管理;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不再直接进行园区的房地产建设与对外招商,重点负责园区内的整体发展规划,把好入园企业性质关,为入园企业做好公共服务,保证土地的产业性质不被改变;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除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外,同时参与董事会、经理层决策,协助园区管委会控制入园企业的质量,派出财务总监,全面掌握道丰公司的经营情况。三者之间的协作机制,既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积极性和优势。

4、服务精,政策完善。优质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入驻基础服务;二是定期引进和组织高端的经济和学术交流会议;三是每月组织一次总裁沙龙活动,为入驻企业的决策层提供交流平台;四是根据企业员工的需求,不定期组织一些专业讲座或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充电;五是配套各类工作和生活设施,提供高品质物业管理服务。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凡入驻总部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皆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详见《中关村科技管理条例》),企业经营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高新技术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第四至第五年减免按7.5%的税率征收;在人事关系、户籍、居住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

5、宣传广,招商有力。总部基地为巩固区域形象,尽一切机会增强社会认可度。通过开辟多维接触点,积极与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推广“总部基地”、“总部经济”概念。两年多来,总部基地参加了国家级、国际论坛达20多个,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链等百余位中外学者、专家参加了有关总部经济的论坛;接待了国务院10多个部委、地方20多个省市和40多个城市及地区领导的视察和考察。目前,总部基地、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媒体的焦点。在招商方面,总部基地打出了两面旗帜,采取了六大措施。两面旗帜,一面是“首都”,利用首都的号召力,提高总部基地形象与品位,增强总部基地的吸引力;另一面是“中关村”,利用中关村的无形资产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惠措施,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六大措施,一是主动联系外地企业,扩大成交客户基数;二是拓展外地代理体系,合作开发市场;三是主动参加各种经济会议,宣传总部经济,带动招商;四是发挥各地驻京办事处的纽带作用,发掘属地客户;五是积极联系外地企业驻京分支机构,促进母体企业对总部基地的了解,带动招商;六是组织营销策划活动,带动客户基数的产生并促进招商的实现。

6、起步快,效益明显。总部基地招商与建设同步启动。从2003年7月总部基地举行首届招商会以来,已经吸引了美国江森、乐华梅兰、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中华通信系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200余家、涉及30多个行业的高技术企业总部签约入驻。经预测,总部基地顺利建成后,实现预定的招商目标,就可以实现1000亿元的技工贸收入,30亿元的税费收入,吸引5万人就业,并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从侧面了解到,目前总部基地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地产等产业正在迅速汇聚,房价已由每平方3000左右涨至每平方7000多元。

三、几点建议

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余家落户北京,中国500强企业有91家总部标定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丰台总部基地的建成,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对企业总部具有强磁效应,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杭州紧邻上海,既有接轨上海的优势,又有与上海分割市场、错位发展的要求。下城区是杭州的中心城区,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经济、文化、科研、新闻、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利用武林中央商务区的环境优势,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下城区培育总部经济,要处理好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定位。我们认为,发展总部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省会意识”、“本土意识 ”出发,发展“驻地经济”,应该是下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定位,以引进本省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县市的龙头企业为主;二是产业定位,以引进金融、商贸、营销、研发、采购中心、信息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地区总部为主,强化金融、贸易地位;三是与钱江

新城(杭州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避免出现钱江新城建成后大批企业迁离下城的局面。

2、完善政策。发展总部经济,需要相关配套的、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撑,尤其是杭州这样的城市,与北京、上海等地相较,在各类资源的饱有量上,明显处于劣势。要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在明确界定引进总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从人才、融资、居住、税收、补贴、高级员工落户等方面制定比较完善且吸引力强的政策,既要系统科学、又要便于操作,处理好政策打架和不兑现的问题。

3、建好平台。北京丰台模式是总部经济,我们下城区庆春路金融街也是总部经济,武林CBD也是总部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打造CBD,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中介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专业服务支撑体系,是壮大总部经济的必由之路。概括地讲,就是要营造好3个平台,一是金融平台;二是信息平台;三是政策平台。

4、整合资源。下城区地幅狭小,土地资源紧缺,不可能象北京丰台、钱江新城那样大规模地开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整合部分商务楼宇、引导部分街区发展总部经济,采取相对集中、分片打造的办法,逐渐形成总部集聚效应。目前,杭州的商务楼宇,大多是分割出售,业主零散,政府部门没有主导权,对部分目标楼宇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总部入驻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利用旧城改造、工业企业外迁的有利时机,在下城北部地区规划建设若干“卫星型总部基地”,参照丰台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改造、扩大现在的(天堂、沈家、华丰、永丰)传统园,或规划新设若干总部楼宇,引进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入驻,也是符合下城特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在巩固金融街(庆春路)、汽车精品街(绍兴路)、女装街(武林路)、商业街(延安路)、丝绸城等特色街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中心城区的特点,进一

步打造律师街、教育产业街、投资咨询街、动漫街、文化娱乐街、会计事务街等特色街区或楼宇,打造出中心城区特色的总部经济。

5、服务宣传。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杭州没有北京、上海的天时地利,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一流的服务氛围,发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人和优势,是杭州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分切总部经济蛋糕的最好宝器。下城只有抢占“服务环境”的高地,才能获得总部经济先发优势。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商务环境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下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网络、媒体、驻上海办事处、参加各类投洽会以及组团外出招商等方式,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企业总部落户下城;三是积极改善道路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为各总部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

第二篇:丰台园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报告

丰台园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报告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1992年正式启动建设,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丰台园已经成为丰台区最核心的经济增长极,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央企、民企总部经济聚集区。未来,丰台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总部经济引领区、首都城南发展的样板区和丰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一、空间布局

扩区前,丰台园在空间上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两区一街”)构成,共计8.18平方公里,其中,东区位于四环西南角,面积4.01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一期、二期、三期;西区4.17平方公里,位于北京永定河生态发展带,毗邻园博园,分为西区I和西区II;科技一条街位于西四环南段,全长12公里,以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为品牌,由15个孵化器分中心,19栋孵化楼、2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网络构成,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成长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丰台园的面积由8.18平方公里扩展到17.63平方公里,新纳入政策体系的包括汽博中心、丽泽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动漫城、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7个区域。

建成区——东区一期、二期共计2.89平方公里,建筑规模超过300万平方米,以总部基地、总部国际、总部基地金融港、托普科技园、航天海鹰产业园、国美商都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示范区,是丰台园产业和企业聚集区。

在建区——东区三期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是四环沿线最后一片成规模待开发的产业用地,预计建筑规模将超过3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中铁诺德(已建成)、三洲能源科技中心、专利技术研发中心、海格通信导航园、华夏幸福商务区、中国通号科技研发中心等。在功能定位上,以樊羊路为界,樊羊路以东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樊羊路以西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活力商业带,着重完善东区整体商业、商务配套。上述两个区域共同作为总部基地3.0的重要支撑。

待建区——西区采取多种模式结合开发。西区I立足自主开发,打造总部基地西区,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聚集。西区II通过单宗出让、整体开发、自持物业三种模式进行开发,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区域构成“永定河生态科技新城”。园博会的举办,不但提升了西区的品牌影响力,加速建设进程,更会赋予西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使西区成为北京市生态品质最高的科技园区,加之高端完备的配套设施,西区将成为国际、国内大企业的重要聚集点,构建可期待的后发优势。

二、总部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丰台园已入驻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聚集了央企一、二级企业总部83家,上市公司总部2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形成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地方企业三大总部群。2013年,丰台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12.6%,位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前列,留区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7.4%。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部效应日益凸显。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打造了总部基地品牌,形成了以企业决策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五大中心为特征的总部经济;集成了以服务总部企业为核心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总部文化论坛、总部广场等为平台的总部文化体系;汇聚了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全路通、航天科工、建龙钢铁等400余家总部型企业。在总部效应的带动下,丰台园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央企、民企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

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一是研发机构聚集成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7家、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190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0项产品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2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38项科技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9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专利申请量7655项,授权4076项。二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拥有专利授权2825项,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人才引进、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四是创新人才方面,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3.3%,拥有硕士和博士以上学历5千人。三是产业集群特色明显。丰台园以总部经济为特色,打造了航天军工、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和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群。一是轨道交通产业。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足,近年来,平均增速高达38%,税收增长达41%,产值占全市60%,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正在推动“轨道交通安全控制系统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加快中国通号集团、北京交控科技通信和信号控制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产业的集群优势。二是军民融合产业。丰台园是国家航天、航空和兵器工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主要以大型军工集团为依托,关键技术20多项,涉及产品40多个,应用领域20多个,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共聚集了包括海格通信、元六鸿远、太空板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共33家,涵盖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新材料、航空航天、后勤保障等领域,产业规模将近700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近几年实现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三是应急救援产业。作为丰台区特有的优势产业,应急救援产业布局两大产业园,2013年正式开建。“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将建设“新兴际华集团中央技术研究院”及“应急救援技术工程研究院”,已组建的“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急救援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设在创新园内。“应急救援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以高端装备和产品制造为主,国内领先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的基地。

三、丰台园发展历程

回望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丰台科技园的发展不仅是丰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更是顺应了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功能完善的升级调整、城市扩张的空间拓展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有利周期,依托自身空间、成本等自身禀赋优势,形成了支撑丰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第一阶段是园区初创时期(1991-2001年)。90年代初期,首都经济经历了近10年去重工业化的艰难结构调整转型,重新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服务业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方向。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为契机,丰台高举火炬计划的大旗,于1991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丰台科技园,并于1994年4月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

第二阶段是园区的总部经济转型期(2002-2013年)。10年前,为突破科技园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园区抓住了中国加入WTO,首都服务业快速升级发展的机遇,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理念,打造总部基地的品牌,使园区由原来的科技工业园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园区的建设发展毫无疑问是过去二十年推动丰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对丰台区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支撑和历史意义。

(一)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拉开了丰台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

90年代初期,丰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9.1:41.2:49.71,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依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丰台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1994年加入国家高新区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极大地带动了区域传统产业的升级,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丰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丰台服务业也逐步迈入高速发展的通道,丰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就此拉开,逐步从工业化经济步入现代服务业经济,截至2013年,丰台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78%。

(二)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搭建了城市发展格局跃升的平台

一直以来,丰台作为京南门户,城南腹地,在服务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中,承担了大量现代城市的基础与保障功能,成为重大交通枢纽设施的承载地,航天军工、大型央企的聚集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首都向现代服务综合城市的升级过程中,丰台原有的产业基础已经难以形成与首都发展相呼应的匹配节点。丰台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形成了与中关村的支撑,同时弥补了首都南部地区增长极的缺失,再次使丰台成为首都南城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为丰台在新一轮首都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中占据有利位臵搭建了区域跃升的平台。

(三)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打造了丰台科技创新的区域品牌

园区成立之初,围绕“科教兴丰”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发挥丰台科研单位、大型央企和军工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资源,逐步提升市场化的创新孵化能力,逐步构建了丰台科技园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了丰台创新资源的潜力释放和整合利用,同时随着“总部基地”这一发展定位的确立,丰台园区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区域品牌逐步被市场认可,打造了丰台区过去20年以来最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同时也为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创新驱动力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提升了丰台经济发展的承载环境

丰台科技园的开发建设也是丰台区城市空间规模开发的关键阶段。按照1994版北京城市规划,丰台作为北京主要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大部分区域属于城市近郊。丰台科技园区就是在以农村地区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的区域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设起来的,在丰台区空间提升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尤其是2004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河东地区纳入中心城区以来,园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的提升,成为全区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形成了“两区一街”的空间格局,完成了500万平方米产业基地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丰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提升了与周边区县的竞争能力。

(五)丰台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丰台区快速增长的推动器

园区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周期,紧紧抓住北京市去工业化阶段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转型的机遇,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自身的空间和成本优势,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时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年来,园区通过空间的持续开发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创新资源、总部企业的集聚,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与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加速了丰台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跨越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支撑点和发展推动器。

四、支撑丰台科技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从园区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房地产扩张周期内的地产开发动力配合市场化的商业开发机制,形成了园区总部基地建设的市场动力。首先,首都房地产开发急速扩张的周期,为园区特别是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通过研究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我们看到,1995年之后首都以工业化为动力的进程基本结束,城市化加速带动的房地产投资取代工业投资成为增长的主动力,城市化进程与住房体制改革的两个因素的叠加,推动了200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的爆发式增长,首都迎来了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十年。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积累,园区2002年以总部经济为主题的空间开发,在首都房地产投资的膨胀周期内,为园区的开发建设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其次,总部基地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加速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进程。园区东区二期的开发建设不再坚持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的开发模式,而是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开发模式,由丰台园科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丰台园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房屋开发、建设、出租、出售等,且整个项目的运行从酝酿、规划、论证、定位、运作均由英国道丰国际集团主持,招商引资主要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方式,再统一招商出售给进驻园区的企业,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使园区在开发之初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后续企业的成功引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的项目运作降低了区域政府的开发投入,突破了丰台区区域财力的限制条件,大大加速了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最后,房地产开发红利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环境打造提供了资金的保障。园区总部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也是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初步爆发的阶段,房地产开发一方面带动了区域投资的增长,形成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时房地产开发带动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销售的税收收入,形成了对区域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为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环境打造和产业发展引导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二)从首都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城市扩张动力叠加丰台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了园区吸引发展资源的集聚动力。首先,首都城市发展重心向拓展区的转移为园区的承接高端产业资源扩散提供了机遇。随着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首都城市发展的重心将逐步由重心城区向丰台、朝阳、海淀、石景山四大城市拓展区转移。城市扩张的动力首先带动了城市产业资源的扩散,“首都经济战略”主导的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升级扩张围绕新兴功能区域的开发形成了新的集聚;其次,城市扩张带动了投资热点的转移,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以及市场化的投资逐步向城市发展的热点开发区域聚焦;第三,伴随而来的城市人口纾解和公共服务的重点布局,促进了区域人口结构与生活服务品质的改善,为高端资源的承接提供了有力的配套环境。园区的建设紧紧抓住了城市扩张中的资源重新配臵的机遇,以优质的、规模化的空间建设实现了发展资源的承接。其次,城市功能的完善与补充为园区总部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中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北京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战略,将首都服务功能与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在筹办奥运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北京加快了加快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文化型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链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不断延展和丰富,对功能承载提出新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逐步走向国际化都市的北京随着跨国企业开发中国市场的进程、民营企业品牌化发展的进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企业总部加速向北京集聚,作为服务业经济的高级形态的总部经济开始展露雏形,在此情况下,园区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影响,形成了独树一臶的定位优势。最后,丰台的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了对成长型企业总部集聚的吸引力。相比于同一时期快速建设中的朝阳CBD功能区、西城金融街和海淀中关村,丰台区在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上具有一定差距,但是相比于顺义临空经济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基地在地理位臵、承载环境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优势,综合的成本比较优势使园区形成了对成本敏感、希望靠近市场、急需提升企业形象的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总部选址的吸引,恰当的园区定位为企业资源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从丰台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与驻区优势企业资源的内在升级动力,形成了丰台科技园对区域资源整合利用的升级动力。首先,随着首都经济战略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90年代末期,北京经过10多年的战略调整基本完成了由重型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转化的进程,迈入了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节点功能为特征的国际化都市为目标的全新阶段。与此同时,1998年丰台区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60%,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亟待提升。在2000年前后北京功能格局进行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园区毫无疑问成为区域争取高端发展定位、构建核心功能优势、集聚高端产业资源的最重要的发展承载。其次,丰台区内原有的丰富央企和国企资源就地改造升级的需求形成了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经过90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累积,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化分工中重新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丰台区内原有的大型央企、军工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逐步完成了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随着企业发展转型与业务的升级,原有的办公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业务扩张与形象升级的需求,对丰台区新兴产业承载空间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地处城南的丰台区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薄弱,高品质的商务楼宇十分缺乏,这为丰台总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支撑。

(四)从园区发展的政策与收益驱动来看,企业总部的税收汇缴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形成了丰台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区域收益动力。首先,总部汇缴的税收政策形成了丰台发展总部经济的区域收益驱动力。从十年前的财税政策来看,发展总部经济获得的不仅仅是高端的服务业发展定位,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一般性企业与本地业务发展挂钩的收入贡献,企业总部的税收汇缴政策使得企业总部的入驻将给区域带来超出实际业务发展的快速、规模的财税贡献。在这一政策的收益驱动下,一方面丰台科技园通过企业总部的引入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总部企业也通过区域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获得了相应的实惠,形成了区域与企业的双赢。

其次,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为主的政策优势,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在园区的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与其他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除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15%的所得税优惠之外,园区内部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也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的集聚,一方面形成了对园区增加值、技工贸收入等核心发展指标的增长支撑,同时也推动了区域创新发展资源的整合,为区域的创新发展累积了优势。

第三篇:关于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调研报告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一些特有的条件,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并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全国许多中心城市的强烈反响,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市总部经济最

发达,对“总部”的争夺最为激烈。××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模式和路径何方?笔者经过调研,略有管见。

一、优势和劣势的比较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的有关原理,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具备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六大基本要素。围绕基本要素,相比较周边区域范围而言:

(一)相对比较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沪昆高速、赣粤高速、105国道、320 国道、京九铁路、浙赣电气化铁路从境内穿过。中心城区距南昌昌北、长沙黄花机场均只有2个小时车程,并已纳入上海、杭州、广州8小时经济圈。作为发展总部经济必要的空中交通,××明月山机场将成为××占领赣西地区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中心城区较为完善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2、产业基础优势。全市9个工业园均为国家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市已基本建成医药、纺织、盐化工、煤电、建筑陶瓷、鞋革等6大特色产业基地,中心城区也已形成以医药、机械、机电汽摩配件、新型建材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和一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心城区充分依托这些现有优势企业的集聚发展,有效鼓励引导相关企业的行政总部、营销总部或结算中心入驻××提供了良好条件。

3、城市品牌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具备既适宜投资兴业又适宜居住的环境。近年来,中心城区已获得五张国家级名片。目前正在大力实施“13579”工程和人口五年倍增计划,致力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使××真正成为宜业的热土、宜居的福地。随着××对外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生态宜居这一城市品牌将最有可能成为引进企业总部落户××的一个卖点。

4、人力资源优势。据统计,全市拥有劳动力总数达337 万人。设在××的赣西实训中心规模位居全省之首,年培训能力达1万人左右。尤其是中心城区设有××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全日制高校,其中,××学院是拥有800多万人口的赣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在校学生达1.6万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达1.1万人。这两所高校将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5、兴业成本优势。除劳动力资源丰富外,××的特色矿产和农产品资源都非常丰富,土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较低廉,企业职工年工资也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

6、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深化市直单位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着力解决市直部门“中梗阻”顽症,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去年的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52个行业、系统中,我市总评列全省第一名。

(二)相对比较劣势

1、经济实力不够强。与全省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仅以去年为例,我市gdp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省第5位和第9位;人均gdp只有萍乡的54.8%、新余的38.1%。总体实力不强还表现在市本级经济较薄弱,去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列全省倒数第二,只占南昌的6.67%、新余的20.8%。中心城区目前的经济规模尚难以形成对企业总部落户的吸引力。

2、配套服务不完善。××地处赣西内陆,不临江不靠海,大宗货物运输只能通过铁路和公路,不但货物吞吐量小,且运输成本高。中心城区到目前仍没有大型的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市场,加上信息流不甚畅通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服务行业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以满足较高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更无法对外产生吸引力。特别是在五星级大酒店、高尔夫球场等一些高端服务设施方面的空白,难以让企业高管人员在××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这也成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

3、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一个地方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这个地方在资金信贷、企业融资、资金结算等方面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就当前中心城区来说,存在信贷总量相对较小与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不匹配、信贷投向分散与信贷需求集中不匹配、融资渠道单一与行政资源丰富不匹配等矛盾。以企业融资为例

第四篇: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1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2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2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3

二、发展环境 3

(一)基础条件 3

(二)重要机遇 5

(三)面临挑战 6

(四)重要意义 7

三、发展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定位 9

(四)发展目标 10

(五)发展战略 10

四、重点任务 11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五、空间布局 13

(一)总体布局 13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17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19

六、保障措施 22

(一)完善政策体系 22

(二)创新服务机制 23

(三)优化招商策略 24

(四)健全扶持体系 25

(五)加快载体建设 25

(六)改善人才环境 26

前言

总部经济是指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并通过调度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周边甚至全球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集聚高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广州的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和新方向。《纲要》明确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广州在新战略背景下实现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精神,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特制定本规划。规划依托详实的前期研究成果,立足广州发展优势及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并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规划期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发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发展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2008-2009)》评价,广州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中位居前列,处于“第一能级”。在基础条件、研发能力、商务设施、专业服务、政府服务与开放程度六个分项指标中,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分项指标均排在前三位。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税收贡献效应凸现。据统计,2007年广州共有总部企业52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不到1%,但是对全市的税收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工业总部企业的税收贡献最大,其次是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零售业总部企业。

——连锁投资效应显著。总部企业带动了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产生连锁投资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自日本本田、丰田汽车和东风乘用车在广州投产后,带动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等项目陆续在广州投资,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并带动全省汽车零部件配套发展,2007年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近1000家,整车厂国产化率达70%以上。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广州521家总部企业中,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有129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24.8%。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产业,分别有156家和365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30%和70%。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分别有总部企业148家、107家和90家,三者合计占全市总部企业的66.2%。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广州总部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越秀、天河和萝岗三区集中了全市68.9%的总部企业。目前,环市东、天河北、珠江新城、广州科学城已成为广州总部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商贸大厦、工业大厦和新型工业园区也集聚了一批总部企业,日益成为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深厚的区域经济背景。广州地处全省及珠三角地区中心,具有连通全球、衔接港澳、辐射华南纵深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了深厚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2007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5607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0.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721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实现进出口总额6101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8%;三次产业比重为2.4:51.0:46.6,结构不断优化,为广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产业支撑。

——雄厚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广州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1978年-200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43.09亿元增加到8215.82亿元,年均增长13.7%,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同时,广州经济外向度高,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吸纳更多优质的企业总部。——明显的产业优势。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正加速向高端化升级,能够为国内外总部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较完善的政策环境。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政策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沿。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颁布多项鼓励政策,越秀、天河、萝岗等区也陆续出台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初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广州打造“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创新服务提供了指引。

——完备的基础设施。广州拥有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港口和铁路客运站,已经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航空网、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突出。到2010年,广州将基本建成以“三港双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道路、快速轨道线)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沟通世界的快捷商务通道。同时,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出入口之一,城市信息化程度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将建成华南最大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较好的满足总部企业对信息采集和信息交换的要求。

(二)重要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跨国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有可能加速将其职能性总部迁至发展中国家,从而引致世界总部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有利于广州抢抓总部经济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紧密合作区,以及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等区域经济合作顺利推进,使广州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广州积极争取亚太地区、国内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大型企业在广州设立管理总部、营销总部和研发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首先,新税法的实施统一了税收的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使广州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税率差异不复存在,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其次,内、外资有别的两套所得税法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后,使内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更为公平。最后,增值税转型实现了从局部的优惠到全国范围、全行业和全额抵扣的公平税负,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对加快培育广州优势产业总部企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面临挑战

——国际金融动荡导致总部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减少。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必将对广州吸引国外企业总部入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目前,广州总部企业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较少。与纽约、首尔、大阪等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以及总部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明显落后。与北京、上海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及投资项目数、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大珠三角范围内,广州面临香港、深圳的直接竞争,佛山、珠海、东莞等城市的迅速崛起也正对广州总部经济功能产生一定的分化与削减作用。

——总部经济布局有待优化。广州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相对滞后,仍未形成一个像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的具有较高国际声望的总部集聚区。各区域在总部经济发展上分工不明,造成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不利于总部经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总部企业的集群发展。同时,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的商务写字楼在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方面难以满足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选址需求。

(四)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强化门户城市功能的战略选择。产业带动辐射和综合服务是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总部经济占据产业链的高端,通过总部企业对要素流的集聚、控制和优化,能够增强产业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既能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综合优势,又能够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加速集聚并最优化配置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战略资源,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有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壮大提升服务经济的现实途径。总部企业具有管理和服务职能,总部经济具有显著的服务经济特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壮大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发展浪潮中,总部企业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争夺的战略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争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潮流,立足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市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力度,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坚持壮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以加快总部企业发展壮大为主线,在总量扩张中实现结构优化,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市场腹地和服务资源等优势,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广州,着力培育本市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坚持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布局要求,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广州与香港、深圳等周边城市总部经济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根据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以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努力成为辐射泛珠三角、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加强重点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形成跨国公司在东亚、中国及华南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和贸易总部。

——国内企业全国总部和华南总部。重点引进国内500强、中国连锁1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广州设立全国总部、华南地区总部。重点引进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

——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企业总部。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和广阔的市场腹地,重点引进泛珠三角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以及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总部机构,大力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根据《广州总部企业认定标准》测算,2007年广州共有1146家具有产业优势的潜在总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拓展营销渠道、开拓外部市场、争取上市等服务,支持其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实现广州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发展目标

坚持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实现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总部经济规模效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市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达40%;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外围城区专业性总部集聚区陆续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广州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高度集中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

(五)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际研发和技术服务加速转移和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契机,实施以培育科研创新资源、改善科研环境和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总部,不断提高总部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升产业素质,全面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创新能力。

——产业融合战略。立足广州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挥主导产业对产业链上其他行业总部企业的带动和汇集作用,形成主导产业传导效应,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产业集群能力。

——空间集聚战略。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通过优化提升原有总部集聚区、规划新建一批功能明确的总部集聚区,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促使总部企业分类集中,在整体上强化广州总部经济效应。——人才高地战略。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教育科研和人力资源中心集聚地的优势,占领人才资源制高点,不断增强人才吸纳能力,努力培养各类高端人才,为总部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

——环境优化战略。完善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硬环境,优化税收、法律、金融、管理、商务服务、教育、多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构建围绕总部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优美的南方山水城市特色景观,增强对总部企业和人才的承载力。

四、重点任务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要求,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势,结合广州发展实际,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总部。着力服务好现有的总部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适宜广州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大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的企业总部,增强广州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以增强现有企业总部的根植性和归属感为主要目标,将服务好广州现有的521家总部企业作为形成广州总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工作。突出广州服务特色,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机制,推行政府部门与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切实解决总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符合总部企业需求的服务内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现有总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遵循广州市产业发展导向,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加强国内外经济合作,紧密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粤港澳经济合作动向,深入研究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及选址趋势,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创新招商模式、增强中介服务等措施,主动出击,不断增强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吸引能力。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机构,着力引进珠三角优秀民营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利用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利时机,重点培育体现广州产业优势的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广州优势企业联合,支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对非总部升级为总部的本地企业给予奖励,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引导一批符合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走出去”的实力,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将提升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与积极发展外围专业性总部集聚区结合起来,引导广州总部经济从局部分散发展转向“片区带动、多极提升”的中心-外围式发展结构。

在中心城区,强化“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的核心地位,打造具有沿江特色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优化提升“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与沿江片区形成功能策应。在外围城区,结合广州产业发展特点,培育多个专业性总部经济发展极。

进一步加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加快推动广佛同城化,并与深圳、香港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清晰、服务优质、科学和谐的总部经济示范生态圈。

表 1 广州总部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范围 空间格局

总部集聚区 总部企业级别

主要行业

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商务区)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国家级企业总部 金融 员村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商务服务、商贸 琶洲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会展、商贸、科技服务 “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营销中心等总部机构 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传媒

流花总部集聚区 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 会展、商贸、设计 外围城区(多极提升)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航空公司、研发、设计、商务会展

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 国内企业总部

商务会展、商贸、金融资讯

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公司、现代物流、商务服务

港澳、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检测、设计 国内企业总部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研发、设计、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

国家级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检测认证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金融服务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信息服务、网游动漫、软件外包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现代物流、港口贸易、商务服务

国内企业华南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地区总部 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咨询、策划、商贸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和“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两个总部经济片区,形成全市总部经济功能核心。1.“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该片区由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员村总部集聚区及琶洲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以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生产服务业为引擎,以沿江商务休闲为特色,打造广州最具高端服务功能的总部集聚区。通过核心辐射带动,形成沿珠江两岸不断延伸扩大的沿江总部经济发展带。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贸易总部、投资公司及国家级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使之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积极发展法律、会计、设计、咨询、创意等商务服务业总部,打造信息化CBD,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金融、商贸、外事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总部企业集聚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员村总部集聚区。按照广州“中调”战略部署,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开发建设高档写字楼、会议会展型酒店,营造滨水岸线城市形象。承接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产业功能延伸,重点发展会计、审计、评估、法律、广告、咨询、策划等生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引进跨国公司分支结构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部,打造滨水商务休闲总部集聚区。

——琶洲总部集聚区。做强“广交会”品牌,发挥“中国会展名区”的辐射作用,重点引进以商务会展为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形成以会展业为主导、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海珠科技产业基地琶洲园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契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总部。规划建设成为集大型会展、国际商务、轻工贸易、信息交流、科技服务、观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总部集聚区。2.“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该片区由天河北中央商务区、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和流花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通过功能优化与提升,与“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形成功能承接与策应,强化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集聚功能。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依托成熟的国际化商务氛围和完善的商业、娱乐配套服务,加强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衔接,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外大企业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的集聚,发展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最具现代商业活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以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广场、先烈中路创意大道为契机,推动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功能提升。重点发展以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传媒为主体的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的集聚,成为广州标志性总部集聚区。——流花总部集聚区。以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为契机,推进流花交易会旧馆功能升级改造。加快展贸型商务大厦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物流交通改善,营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专业性会展企业总部、现代商贸业企业总部和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现代化展贸总部集聚区。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在外围城区,培育和发展特色突出的专业性总部集聚区,形成多个总部经济增长极,实现“多极提升”。1.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借助广州空港经济发展契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周边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时尚类产品知名企业总部,打造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商务办公、会展、研发、购物、餐饮、娱乐、时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总部集聚区。——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承接广州中心城区和空港经济双辐射,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体育馆为主要节点,加快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建设,重点发展金融资讯、会展、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大企业总部,发展成为高端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2.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依托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进一步完善珠江西岸的物流体系,促进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强广州港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引进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航运公司及生产型企业进驻港区并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华南国际航运中心。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港澳及珠三角范围内以研发、检测、设计等为主的现代科技服务业总部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外包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总部集聚区,建成粤港澳联合创新示范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加快番禺新城和万博商务中心的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形成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的新平台。依托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清华科技园,重点发展数字家庭内容服务、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总部、研发和运营机构,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3.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策应,以广州科学城综合研发孵化区和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统领,依托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广东软件园、科学城信息大厦、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城园区等多个园区或机构,重点发展以研发、软件、检测认证、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咨询策划等为主的总部经济。加快推动科学城(北区)“知识城”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和国家级企业管理、营销、采购、研发总部的集聚,打造知识创新型生态总部集聚区。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利用加快建设萝岗新城的契机,依托广州科学城的创新基础与氛围,发展金融创新研发、金融创新业务试点、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服务外包、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调试等。重点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总部机构,促成金融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中心的高度集聚,与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依托天河软件园本部及高唐新建区,重点发展以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网游动漫、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加速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园区的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群,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区。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结合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增强商务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港口贸易以及与港口业务有关的金融保险、船代货代、报关、咨询、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总部企业的集聚,打造黄埔临港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总部集聚区,使之成为广州东部产业带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4.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依托珠江两岸滨水景观和休闲氛围,重点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咨询策划、商贸业总部经济,吸引国内企业尤其是珠三角西岸、泛珠三角地区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别具沿江景致和欧陆风情、适宜国际商务聚会的总部集聚区,推动广佛同城化进程。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 ——健全协调机制。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负责组织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总部企业资格备案、信息发布及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工作。市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总部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形成政策合力。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市、区(县级市)层面已颁布的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好有效对接和深度联动,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在总部企业认定、重点领域扶持、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形成全面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广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和统计监测工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现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实行经营贡献奖励等政策,增强总部企业发展动力和品牌提升能力。

(二)创新服务机制

——加强政府服务。进一步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将总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市政府绿色通道服务范围。

——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服务,建立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机制。加强引进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支援服务。

——优化法治和诚信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信用征集和使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环境。建立完善总部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信用信息库,促进总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加大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招商策略

——明确招商目标群体。加强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趋势研究,跟踪分析国内外有关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动态,将有意向在广州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列入总部经济重点招商目录,积极跟进招商工作。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和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重点引进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广州设立地区总部。——主动招商、加强宣传。采取主动出击、重点跟进等方式,加强与有投资意向的总部企业的沟通联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探索推行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入驻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举办论坛、参与国际招商等方式加强广州的城市营销力度,宣传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政策措施。

——加强区域群体协同招商。加强广州与泛珠三角、东盟等广大腹地城市的区域合作,促进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总部企业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分享、经验交流和优势互补,实现由单体招商到区域群体协同招商,树立区域整体形象和招商实力。

(四)健全扶持体系

——支持企业拓展外部市场。以市经济协作部门为主体,发挥行业协会、各地驻穗机构和广州在其他城市的网络资源的作用,组建外地的穗企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服务前移,支持本地总部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延伸发展腹地。

鼓励有条件的总部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或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对异地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延伸企业价值链条,增强外部竞争力。争取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联合,投资参股,加速培养和壮大总部企业。

——支持总部企业上市。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资源,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引入优秀中介服务企业,改善上市服务,加快总部企业及其所属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鼓励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发行中长期票据、企业(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五)加快载体建设

——积极拓展用地空间。深化实施“中调”战略,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加速旧城区改造、工业厂房置换以及对烂尾地、烂尾楼的处置,腾出发展空间。合理控制住宅的开发规模,并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优化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空间。

——打造分行业的总部集聚区。以专业市场园区化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商贸业总部集聚区。鼓励置换出的厂房、场地优先引入企业总部,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形象更新。总部集聚区周边营造高品质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总部经济载体。

(六)改善人才环境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总部人才储备库。为总部企业吸纳的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在广州生活提供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税费、旅游、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优先服务。结合市、区相关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奖励或补贴。——形成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广州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引导高校增强相关专业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培养力度,为总部经济培养适用人才。鼓励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和培训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平台,提供高质量人才培训项目。

第五篇: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

附件:

国家发改委系统所属总部经济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所属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

总部经济课题组介绍

中科院系统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是国家一级政策科学研究机构。其学会的创始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常委会路甬祥副委员长;以及蒋正华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同时还汇总了国家一大批金融、经济、高科技、企业战略学术界的理论带头人。该组织所属总部经济课题组与国家发改委主管系统的中国相关投融资机构联合组建总部经济课题组,在最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宏观经济理论舞台,其主要成员自总部经济理论提出之时起,即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实践项目的创造。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总部经济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发表了《总部经济时代》、《总部经济·潮起中国》(张鹏编著,已在全国书店上架)等我国第一批总部经济理论研究著作成果;并在国家政府和地方的主流刊物媒体上发表了诸多专论及报道;在各地陆续举办过数十期总部经济战略论坛和知识讲座;协助解答了各地政府或者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宏观战略难题,地方发展策略问题,企业投融资渠道与项目规划实施问题;为国家与地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落实,起到了实效性的转化作用和促进作用。2006年课题组准确地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到来,并提出了抵御危机的办法。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融资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组织联合组建的总部经济课题组,使原有机构实力得到扩大。

总部经济理论自2003~2004诞生于北京,当年即创造了北京商业地产的神话;相继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市政府确定为“城市战略发展方向”;第二年例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程;六年后的总部经济项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被媒体誉为“中国人对21世纪人类经济学的一大贡献”。

联系人:黄永刚***@139.com

下载丰台总部经济调研(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丰台总部经济调研(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部经济论坛演讲

    探索第三种总部经济形态加速丰城县域经济崛起 ——在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2010年12月2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丰城作为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城市,能......

    关于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调研报告(含五篇)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一些特有的条件,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并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经......

    甘井子区总部经济鼓励办法(范文)

    甘井子区总部经济鼓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产出强度,推动全区产业优化升级,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鼓励的企业、项目须......

    解读《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解读《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作者:行走齐鲁 于 2009-09-23 16:20:32 发表近日出台的《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描摹出了未来几年内青岛总部经济的发展前景:到2012年,建立比较......

    总部经济扬帆起航[五篇材料]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发展内涵 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崭露头角 【新闻链接】 总部经济:是指某个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

    越秀区总部经济 政治、文化

    政策: 一、越秀 越秀区出台新措施刺激总部经济仅占1%的总部企业,营业额占了全区的58.8%,今后总部企业纳税大户可获优质学位及政府“绿色通道”服务 本报讯记者周乐瑞、通讯员越......

    总部调研汇报材料(5篇范例)

    总部工程建设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1 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分管领导、机构设臵、职责、主要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情况;人员结构、素质、聘用和使用及流失情况 1.1 管理体制机......

    浦东新区总部经济专业委员会邀请函

    浦东新区总部经济专业委员会邀请函6月15日,浦东新区启动了浦东新区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为总部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浦东新区总部经济专业委员会邀请函。根据工作安排,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