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大学生出世与深入社会实践
大学生出世入世的争论不绝入耳,可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我们又不能去逃避这个话题,因为他是我们生活中很现实的事,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即使争论无果,至少我们在思考,在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因此产生了众多因人而异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对错,这就是一种进步。
我的观点是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具有鲜明东方中庸思想的回答。可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理解这个中庸,很多人眼中的中庸是庸俗、平庸的代名词。如果用这种想法去看“活在当下”,那这个回答就一文不值了。
文字只是思想的载体,你用保守的眼光去看那些过去的东西,可能与如今的时代格格不入;可是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审视它,也许它就有了新的生命力。而我眼中的中庸是一种平衡。具体到活在当下,就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能与世隔绝,也不能刻意入世。而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就是顺其自然,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一嗔一笑皆修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社会形态的细化,而整个社会却又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集合起来的运动的生活形态,做好身边的事就是很好的锻炼。倘若连这些事都做不好,而去刻意的体验社会,岂非好高骛远、舍本逐末。现代讲的大学生与社会脱节,其实就是企业家对大学培养的人不能直接为我所用的一种感叹。既然是素质教育,那教育真正应该留下的是忘记所学知识后留在学生心中的东西,它是一种思想的结晶与沉淀。像西点军校采用与世隔绝的教育方式,但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伟人,那是因为他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成功的关键,毕竟思想指导行动。只要思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放在同时代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左右逢源。即使将来下底种田,却有着与农夫不一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决定着不一样的未来。同样是种橙子,褚时键的橙子却驰名海外;同样是办学校,哈弗牛津却成为知识的权威;同样是房地产,万科却引领国际的潮流。这样看来“活在当下”有着丰富的寓意,作为学生就要多学习、多总结,处理好身边的事,了解社会上的变化,调整好心态„„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与思想的塑造与调整。
由此观之,活在当下不是一句空话,他是解决一切迷茫、困惑,最好的解答。
第二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甘肃省电力检修公司兰州检修分部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和培养工作的综合改革措施。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近距离地感受企业、体会企业文化,一方面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用人单位,增加了对用人单位的感性认识。在学生中营造了关心就业、了解就业、立志基层的良氛围。从而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正是这庞大的理论体系支撑和影响着这门学科不断的发展、前进。如果将一门学科比作一座建筑,那么理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够扎实,我们才能建出坚固的大厦。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将其充分的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实践当中。这就为我们今后在校大学生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必须掌握好专业知识,充分理解各种专业理论。并力求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掌握并能将其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学会用理论知识和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学习专业知识就是要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光学不练。否则,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是一套空理论。再快再锋利的宝刀长时间不用,也会生锈。而对于知识也是如此。
2、实践为理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更加完善的可能。马克思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套理论,对于它的真伪,我们只有把它放到实践当中去,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它是对的,而如果违背了这样一个一般规律,我们就认为它是错的。这就为我们判断一套理论是否正确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对其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才能使其更趋完善。
3、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当少数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英才的“精英教育”向大多数接受必要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国民的“大众教育”转变时,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方略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就业形势的转变。暑期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让我们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与其说这是一场实践,不如说这是一场试验。因为,它允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的磨练,只有在多次“摸爬滚打”之后,我们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大众化”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4、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时候,团队协作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往往能发挥极大的作用。而暑期社会实践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带队,若干学生组成专业团队进行的。在暑假期间,师生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由困难一起解决,由喜悦一起分享。团队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精神这是我们就业和创业感到关键因素。
5、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与工作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且我们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对人员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学习能力也是创业的关键因素。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把别人的优点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方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
暑期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了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不失为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陈
磊
10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7班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论大学生与农民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论大学生与农民工
大学生与农民工是当代中国两个十分庞大,又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中国两个最基本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却是社会各个群体中最低、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却是令人吃惊、忧虑的。
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尔来三十有一年已”。
大部分农民一旦成为“职业农民工”,就相当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离乡之前他们变卖了农具、车马、外包了土地。如果在城市中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即使回到农村也很难再找到致富生财之路。即便在城市中有稳定工作的人也很难被他们贡献了一生的城市所接纳,一座座在他们手中拔地而起的高楼从来不是他们的荣身之地,一所所宽敞舒适的学校永远容不下打工子弟的身影。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却只是徒增了一座座空洞洞的摩天怪物,和令人望而却步的高额房价,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们却只能成为祖国大地上永久的“暂住居民”。
与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相比,中国每年百分之一的城镇化进程可圈可点,而从各国城市化质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则是个畸形儿,虽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城市,却没有完备的功能来发挥其社会作用,容纳更多务工人员,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即使按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长至少还要持续进行四十年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那么这四十年的城市建设靠谁呢?毫无疑问还是那些在农村失去土地或自愿放弃土地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已不再像他们的父辈——第一代农民工,那么廉价那么软弱,也不再具有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美好的品质,取而代之的是对尊严与权益的强烈要求,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渴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而不是再受到异样的目光和不公的待遇。或许简单的“提高最低工资待遇”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最低需求。
一旦这些基本诉求得不到满足,生存权利的不到保障,社会治安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孕育出的“新新人类”,传统思想影响力的减弱,以及以快速发展的IT产业为温床带有特殊目的言论的影响,都将会使他们成为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对社会稳定和经
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官逼民反”这一封建王朝的历史特色也许就会在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再次上演。处理好关系农民工的各项问题已如箭在弦上,由不得半点疏忽遗漏。
据专家介绍:每个国家城市化的推进或多或少都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然而像中国这样的情形却并不多见,向来以“中国特色”自诩的中国人也许这一次又会冠之“中国特色城镇化”以愚黔首。然而历史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教训还不够沉痛吗?
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读笔者见过很多,捧杀中国的大有人在却也不乏唱衰中国的调子,我没有那个水平来评判那个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我只知道:只有始终把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民模式”,才会大行其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好的模式。
“大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是现在很多人的共同感受。高等教育的扩大化一方面让很多社会底层人民翻了身,过上了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很多家庭因为“高风险低回报”的“教育投资”而变的一贫如洗,度日艰难。制度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不得不提及“高考”这个三十年前曾经改变无数人命运,并为新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巨大智力支持的选拔性考试制度。不可否认,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亿万学子敲开了高等教育之门。然而它毕竟是改革之初的产物,虽然诸多的正面作用,但也应看到:连同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对人才评价标准过分单一现象已成为制约国家未来发展的瓶颈,很难想象一个遍地都是工程师,都是博士后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曾有人说:如果教育把我们都培养成工程师,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其实那更是教育的犯罪。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社会氛围下培养出的一批有一批大学生,如今却已经成了社会沉重的包袱,不可否认在这个群体中部分是不合格的半成品,然而这样结果出现的原因也许并不都出在材料上,更多的是制作产品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样品模板的问题,也就是说生活在这种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只能是“被学习”,并不能对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科目进行选择,他们只能做随波逐流的失败者却不能做独树一帜的成功者。在这种高度的“计划教育”体制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
置身大学校园,无聊成了主旋律,学习变为冷幽默,新一代读书无用论充斥其中,与高朋满座的网吧遥相呼应的是空空的自习室,和门庭若市的餐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可罗雀的图书馆,教师的官本位思想。学生的读书无用论够成了当代中国大学的主流文化,在这样污浊、功利的环境中学生们怎么能专心读书,现身科研呢?我想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吧。
自身问题
现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软肋:重理论轻实践,眼高手低。也许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都具有的书生本色,可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不能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对书生的特殊要求,那么“毕业既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可为中国封建史上一代大儒,他初出书斋就向汉武帝提出了鼎鼎大名的”天人三策“,然而这位胸怀宏伟蓝图的白面书生却没能参与实施这个后来使汉王朝强盛一时的通天大计。
汉武帝知道: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缺乏将这美好的愿景实现的操作能力,他们十几年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怎能明了世事的艰难和尔虞我诈呢?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们已渐渐的懂了,可是还没有真正的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还没有把这种意识积极的转化为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实践待明日。工作成蹉跎。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又会怎样呢?也许从大学生与农民工的未来命运中就能找到些许端倪。
大学生,国之根本;农民工,社稷之基础。藏富于民,藏智于生,国之大计也。
关注农民工,关注大学生。关注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华民族崛起的建设者们!
第四篇:论大学生就业与考研
考研还是就业,大学生如何做出抉择
作者:孔祥宇
年级专业:09级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20090512676
指导老师:郑俭
摘要:当今社会,考研还是就业,一直是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就业和考研越来越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像一道难题横在毕业和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面前。到底我们该选择哪一条路走呢?众说纷纭,在我们看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词:考研就业选择
一、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分析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
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各是什么呢? 就业的优势:1.就业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解决衣食住行。2.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累处世财富,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自己与象牙塔逐渐脱钩。3.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工作实践,不断修正自身不足,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可以通过劳动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
考研的优势: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2.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3.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4.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5.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生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6.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二、抉择——考研与就业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应届大学生就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首先,要依据个人的特点和条件而论。那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学科或其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读研继续深造是进行能动选择的好机会。但对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在专业技术方面发展的学生,盲目跟风考研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走上社会在实际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能更可取一些。从职业规划来说,就要确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了。决定是否考研关键还要看个人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本身都没有方面的爱好只是一味随大流,那么也许这一部分人可以考虑放弃考研。当然考研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要考虑。想不想考是一个方面,还有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基础如何,是否有考上的可能。如果有一科比较重要的课程严重缺腿,那么考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研究生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留在高校作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应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搞研究。
2.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成本了。例如你今年打算参加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那么你就势必要放弃目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如果考不上,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如果考上研究生,三年后你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工资比工作3年的本科生高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另外, 中学阶段他们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 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行业与职业分类, 不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 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比较充分的考虑, 导致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大的被动性、盲目性。进入大学后, 有的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 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如何学, 也不知道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 更谈不上如何去达到目标。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是没有职业规划,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规划却不够科学, 要么自我评价和职业期望过高, 要么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等。如大学生中出现的跟风考研现象, 就是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真正结合自身需要的不理智选择。有的学生一旦考研不成功, 因缺乏职业方向性, 在毕业之际仓促应战, 乱投简历, 求职成本很高, 成功率却不高。因此,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是确定如何安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关键。
三、结语
总之,考研和直接就业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关键要作出一个理性的选择,着眼于自身长远的发展,而非一时的冲动。作为高等学校来说,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比较、分析,适合考研的鼓励其考研,适合就业的鼓励其就业或争取个人创业。最大程度的使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量使每个人成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02).[2] 路瑞峰.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06).[3] 李梁.两难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浅谈大学生毕业前期的双向选择问题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4] 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5]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6] 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35).[7] 洪玉华.当代中国大学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心理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8] 姬晓青,常太华.浅谈考研与就业[J].中国电力教育, 2006,(S4).[9] 肖云.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考研?[J].心理世界, 2006,(04).[10] 张磊,李四化,郑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第五篇:论大学生恋爱与学习
论大学生恋爱与学习
歌德诗云:“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恋爱,对于每一个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人,它拥有独特的魅力,我们都渴望着体会恋爱的幸福。然而,从我们的中学阶段开始,一直被灌输着禁止早恋的思想,理由无可厚非在紧张的中学阶段,学习是根本,谈恋爱会影响学习。那么现在呢?我们踏入了大学的校园,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自由是大学的主旋律,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我们自身也已经成年,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有能力对每件事情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真的是很平常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处于学习阶段,学习仍是我们的主页,这就序言我们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一.恋爱与学习孰轻孰重
在大学中,无疑学习比恋爱更重要。有的人将爱情看的重于学习,可能的原因有一下这两点1,我们刚从束缚中解脱,有了充分的自由度,没有了中学时期老师与家长的禁止,这就让我们将恋爱看得更为重要,想着如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去参加各种联谊,去认识不同的人。2,从本质来说,恋爱比学习显得更加的有激情,有趣味,这就让很大一部分人荒废了学业,沉迷于恋爱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让这两者比个高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重要性,毕竟在大学阶段,我们面临着择业的巨大压力,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知识,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也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恋爱是大学生活中的调味剂,我们需要它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事实,学习比恋爱更重要,两者当然可以兼得,我们争取使二者达到一个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境界。
二.如何避免恋爱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