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工作与思考
学习、工作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关键环节。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工作和事业的成败。纵观当前部队各级机关干部的学习状态,学而不思,简单套用;思而不深,浅尝辄止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满足于书看了、课听了,但真正入脑入心,思考转化,指导实践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个思考的过程,缺少对学到的知识、掌握的经验进行归纳、提炼、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结合当前深入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各级机关干部要在读书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勤于思考,才能把握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同时进机关的同志,经过几年的摔打,有的进步很快,对所属工作得心应手,而有的同志,虽然整天辛苦忙碌,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为什么?不能、不愿、不会思考,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广大机关干部来说,机关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深入调查研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摸清部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认真思考不断发展的现实,运用创新理论谋划工作,思想才不会僵化,工作才不会被动;只有善于对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能力进行理性思考,认真搞好总结提升,使之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也就是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思想并用以指导工作。如果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缺少了思考这一重要环节,那我们的思维就只停留于感觉阶段,发现、掌握和运用规律也就无从谈起,学习、工作也很难上层次、上质量。
二、勤于思考,才能灵活运用。思考是促进运用的必要手段。从学习到运用必须经过“思考”这个桥梁,否则就容易“变形走样”。要着力解决好学习与运用之间的矛盾,克服“学归学,干归干”、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对所学知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哪些是对个别事物的正确反映,属于个别论断;哪些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正确反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哪些是对所有事物的正确反映,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据此决定:有些东西少学或不学,有些东西可以有分析地学或变通性地学,有些东西则必须学。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实际进行分析,找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与切入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正确思路,这样的思考,才能从自己的实际引出必要的结论,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否则,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三、勤于思考,才能创新求变。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思考,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必须有的过程。在读书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哪些认识在过去的条件下是正确的,现在变得不那么正确了;哪些经验在过去的某个时段是管用的,而在现在则不那么管用了;哪些问题过去不曾遇到过,现在提出来了需要我们去回答。如此等等,需要我们根据现在的情况去加以研究,坚持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思考问题,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进步。如果我们在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理上因循守旧、人云亦云,只知道去查阅资料、与别人讨论、征求有经验者的意见,而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冥思苦想,充分挖掘自己积累的思想资源,把自己的想法尽量发挥出来,就往往会被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所左右,受到权威心理、从众心理的影响,就不能战胜自我,超越前人,更难说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勤于思考,才能成就事业。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少同志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却没有取得多少突出的成绩,更谈不上值得称道的成就了。勤思益于成功。一个人要使自己成才,使事业成功,就要勤于思考。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讲的“行成于思”就是这个道理。要多留一些时间作思考,读书时思考,倾听时思考,说话时思考,工作时思考,处处思考皆有益。要勤思自身之短,包括有形之短、潜在之短,业务之短、全面之短,明确努力方向。要勤思自己的过失,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摔一个跟头,捡一个明白”。要勤思自己的差距,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样,常思考、常总结,就会常有收获、常有进步。
第二篇:学习与思考
1.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homework)最先用到的东西。
2.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参见我的书单推荐[1])。如何选择经典,可以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评价,综合分析一下。
3.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的时候的思考(包括闪念)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这个习惯是一年前才养成的,发现受益极大。)有了 Google note,笔记可以加上Tag,非常便于回顾,加深理解。我觉得,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后两者常常也是相关 的)。
4.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发现这样一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多出来大量的思考时间。
4a.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2]讲了一个有效的做法来避 免焦虑——底线思考。然而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投入地做另一件事情。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方法并不是使劲的告诉自己不去想“喜马拉 雅山上的猴子”,因为那样等于就是脑袋里想了那只猴子。正确的做法是真的不去想那猴子,而是想别的。用别的东西充满工作记忆,其他的神经活动自然会被抑制(神经科学基本事实)。所以,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思考吧,甚至完全可以去理性分析和思考导致焦虑的问题本身,将其拆解,分析来源。在不知不觉中,大脑的工 作重心就从情绪模块转向了推理模块了,而且这思考也可能顺带更有效地解决了导致焦虑的问题呢。
5.重要的事情优先(参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事第一》[3])。尽量避免琐事骚扰,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往往只是当事人觉得必须马上做完才显得紧急或者干脆就是紧他人之急,最糟糕的就是纯属性格的原因觉得每件事情都得第一时间完成。很多看 上去紧急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能再拖了”,有的干脆就不需要或值得去做。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先放一放甚至完全let go的,否则的话就整天被所谓“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了。
6.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一本好书,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最好不要切得太琐碎了看,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和联系。
7.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知识分两种,一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即领域知识。二是关于我们的大脑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后者不妨称为元知识。虽说这也是领域知识,但跟其它的领域知识不同的是,它指导着我们学习其它所有的领域知识。
8.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9.获得的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10.善于利用小块时间。也就是《奇特的一生》[4]中所说的“时间下脚料”,如何利用前面有几个方法。同时,也善于创造整块时间(如通过要事优先)。
11.关于习惯的养成,必须要说明的:经常看到有些人评论说,说说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啊。(另一个无关习惯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则是因为纸上谈兵不可 能算计到所有现实中的因素,但那是另一个问题)。对此我要说的是,做起来当然不容易,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和认识事物的框架是长期积累养成 的,并且人们非常珍视自己的信念(英语里面表达不相信某个东西叫做“I don’t buy it”)。从进化心理学上这是有依据的,一个经过时间检验的信念往往更靠谱。只不过可惜的是靠谱不代表最佳,一个信念能让你活下来并不代表能让你活得最好(参见《欲望之源》《How we know what isn’t so》[5])。我们评判一个信念的标准是Satisficing原则(即足够,能行就好,大牛Herbert Simon提的),并不是Optimizing原则。话说回来,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因为“说”只是理性上承认正确,并没有考虑到我们每个人大脑中居住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参见《自我》[6])。这个自我以强大的情绪力量为动机,以习惯为己任,每时每刻都驱使着我们的行为(参见《Predictably Irrational》[7])。因为它掌握了“情绪”这个武器,所以我们只能时时拿它当大爷。不记得是哪位哲学家说的了,理性是感性的奴隶。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无法克服既有习惯了?以我的经验和观察到的别人的经验,还是可以的。
第一条就是认识到习惯的改变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承认它的难度。第二条就是如果你真想改掉习惯,就需要在过程中常常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否则习惯 会以一种你根本觉察不到的方式左右你的行为让你功亏一篑。有一个认知技巧也许可以缓解更改习惯过程中的不适:即把居住在内心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当成你自己的 孩子,你要去培养他,或者你的对手,你要去打败他也行。总之不能当成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想改变自己。
这里转一个认知技巧的例子: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8]中提到他一个朋友用另一个认知技巧来克服背单词的枯燥的:
因为,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 年40,000美元左右——并且连续四年没有失业可能(后来的事实是,他直到五年之后才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是8:1,所 以,大约应该相当于320,000元人民币。而如果一年的税后收入是320,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税前就要赚取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币。那么,每个单词应该大约值20元人民币——这还只不过是这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所以,他终于明白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而到了晚上验收效果的时候,每在确定记住了的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的时候,他就要想象一下刚刚数过一张20元人民币的钞票。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
注意,这跟自我欺骗不同。一来,我们的情绪系统只能这般对付(《Synaptic Self》[9]中提到,大脑中的新皮层(Neocortex),所谓“理性”居住的地方,尤其是前额叶)。在进化历史上是较为新近的年代才进化出来的,跟底层较原始的模块(如主管情绪的杏仁 核)之间的神经网络沟通并不是合作无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情绪还是在那里不依不挠的驱使你去做另一样事 情。二来,我们知道在干什么,所以不能算欺骗。总之,对于习惯的更改,除了最重要的一日三省,加上一些认知技巧。(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学家,你可以自己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法子。)其实是没有什么 速效银弹的。但是,知难而不退嘛,值得做的事情几乎总是如此。
(作者于2009年7月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从事软件研发工程师工作。)
注释
[1] 作者书单推荐:心理类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46003/
思维类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7649/
[2]《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81382/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8007/
《要事第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8372/
[4]《奇特的一生》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15353/
[5]《欲望之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28662/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83735/
[6]《自我》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93622/
[7]《Predictably Irrational》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90015/
[8] 《把时间当作朋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171244/
[9] 《Synaptic Sel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45245/
第三篇:学习与思考
学与思
众所周知,学习与思考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现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正确地处理学与思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立于不败之地。《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那些只学习而不思考的人,无法深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义,学得越多,你的疑惑也就越多;而那些整日空想的人,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只会越想越迷糊。由此可见,惟有做到学习与思考双管齐下,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学习是进行思考的基础,思考是深入学习的手段。在你学习的旅途中,知识就好比雨水,它让你沟满塘盈;而思考就好比蜿蜒向前的山谷、溪涧、河道,它们引导你走向远方,让你跋涉千里,汇入江海。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为晓则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是在学习别人的智慧,思考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一位传记作家曾问爱因斯坦怎样建立相对论。爱因斯坦答道:“空间、时间是什么,小学的课本就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所以比别人想得多了一些,把从书本里学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爱因斯坦正是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超越前辈,把物理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抗日战争中,中共是借鉴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来确立抗战方针路线的。留学俄国、精通马列主义的王明与博古受国际共产主义联盟派遣,指导中共抗战工作,在工作中无一不是按照苏联革命的经验来指挥作战,然而以少数兵力与强大的日本侵略军正面作战,就好比以卵击石,使装备与作战水平远不及敌人的红军,一败涂地,中共走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毛泽东经过对战局的分析,认为不能盲目采用苏联的经验,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共产主义路线。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共反围剿成功,前景一片光明,度过了被日本侵略军消灭的危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系列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励着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浙江是习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我们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感到特别的亲切,自觉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贯彻,扎实推进中国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思想上倍加重视,凝心聚力抓学习。浙江省委对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浙江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先后16次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建立学习联系点,深入高校、各地宣讲系列讲话精神,并组织省委宣讲团成员赴基
层开展宣讲活动。抓好系列讲话精神的集中轮训,省里分批分期抓好省管干部的专题培训,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组织专门培训班、研讨班,每位党员干部集中轮训时间不少于5天。组织全省社科理论界加强对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论阐释,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省兴起了学习教育热潮。坚持把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重温“红船精神”,重读《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等著作,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做好浙江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学习,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立场自信、观点自信、方法自信,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坚定了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自信、组织自信和能力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引向深入,真正做到学之愈久、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
请记住伏尔泰的这句话:“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越多,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你知道得很少,从而更加努力。”
矿业工程学院 测绘二班 201314420226 李瑞 ***
第四篇: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从课堂出发。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教学和育才这个主题,说具体点,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学校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从教师课堂这个出发点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初中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对于硬件建设的完善,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有令人堪忧之处: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老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影响了年青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
四是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当前高职、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确定发展目标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我们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创建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会教学、会科研、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规划期间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以及校本研修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修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校、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三层次目标:校、区级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校本研修,诚品读书会等活动,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本研修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指导”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重文化:学校通过五年发展规划与行动纲领的制定,注重加强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建设,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升华教师的专业精神,在目标引领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寻求办学的核心支撑力。
(2)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诚品读书会活动,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
(3)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每月开展教师诚品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磨上课:借助区教育局“两个关注”活动的开展,对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指导。一是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二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三优、五优),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切磋课堂技艺,商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5)促交流: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资讯,了解名校的发展状况,吸收其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党员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研修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实行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倡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等,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7)重指导:依托“江仲林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台北路学校江仲林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四)实施步骤(略)
(五)机制保障(略)
(六)工作轨迹
这几年,在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且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利用江中林老师的名师效应,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里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又逐渐在全校老师们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使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代表得到了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地完善。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再让这批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实践,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以书为伴,全员读书
校园读书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方式,我校成立了“诚品”读书会,尽可能营造不懈学习、严谨讨论、和谐交流的读书氛围,将个人的学习纳入群体的研究过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教师书吧为老师们提供了看书、借书的平台,还开辟学习栏目,定期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围绕研究主题,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并进行文章推荐,“美文共赏”,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吸收更多的新经验。现在,老师们养成了每月必读一本书的习惯。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神上丰富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3、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校要想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秀教案、上一堂高质量公开课、出一份标准模拟试卷、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将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校还请了专家来校对骨干教师们的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带动全员的教学热情,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以外,我校还建立了“心晴” 工作室,由心理健康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心理把脉,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七)对课堂的反思:
1、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与质量产生联系。
作为校长应如何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设?
(1)引导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的“问课”:
一问教学结果:学生会不会?作业交不交?作业抄不抄?成绩好不好? 二问教学效率:师生累不累?时间长不长?作业多不多? 三问备课质量:理不理解课标?教材?学生? 四问教学艺术:
五问领导才能:听不听?服不服?爱不爱?追不追? 六问教材开发:有无自己开发的补充教材
七问三课表现:组内讨论课—校内研究课—校外展示课
八问基本建设:有无经典课例?参照性课件?基本题库?新老师有无蓝本?老教师有无风格?
九问双向构建:制度程序——行为改变
十问特色建设:有无优势学科?强势教师?攻关成果?普适性经验?
(2)引导教师从八个方面思考:怎样做最能让学生学得最好? ①、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②、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度洞察力、卓越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④、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⑤、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⑥、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⑧、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就会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是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校就通过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从“专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动,实践反思”等四个维度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1)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①学科的定位和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 ②学科知识面较窄,专业素养不够丰富
③观念陈旧,没有确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④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在继承传统上有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⑤关爱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内驱力的并不高 建议:细心诊断课堂,形成归因分析。
(2)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好课标准,引导改进,准确评价。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三方面评定 ①从教学目标而言——设定确切,达成度高 其
一、全面落实“三维”(学会,会学,乐学);
其二、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场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其三、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效率高。②从教师教而言——教师有效的主导性“教”是为了“学” 教学内容——准确,整合,本体 教学思路——清晰,凸现,合意 教学方法——激活,引导,相长 教学素养——思想、专业、教态
③从学生学而言——课堂教学气氛浓厚,体现学生主体性(3)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
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细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②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力求三个发展: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规律发展,激发内驱力发展;
③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有效性; ④“学导式”教学法;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线:教师的启发 编制“学案”和“教案”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教学文化的熏陶
其一,制定各学科的学习规范要求:预习读书,听课记录,练习作业,订正改错,复习整理,规范写字,朗读习作等,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其二、规范教师的教学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上生根。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以校本开发与课程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根,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它就是课程。说得更明确一些,也就是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吃力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每单元的内容、各种作业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课程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计划、展示、成果、测试等。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所经历的事情,即教师讲授的要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那些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课程涉及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课程(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发明等)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
2、树立课程即教师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这种教师角色,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教师专业化”只能依靠“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对话、自主判断、行动研究、行动伦理来驱动。从现代经营主义思想来看,“所有教师都是管理者”。特别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理应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班级的管理者。
目前我们台北路学校作为全市的涉台教育基地之一,开发了涉台教育的校本教材--《“拥抱台湾”教育读本》,而正在开发的是以我校校训――“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为主要内容的“诚品”校本教材。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①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
每个希望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或历程作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分析,这就是教历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②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
③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合作是在原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何种,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整合功能,并由多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④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在操作层面,要观念先行,树立教师的自我意识,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而后要有自主能力作为行动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一切的目标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最后自主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它是自主发展的平台与保证条件。
⑤基于“反思”的教师发展
“经验+反思=成长”。构建“教学情境—意识到关键问题—提出其他方法—新的尝试—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的五步反思模型,采用“理论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自我澄清—改进或创新—新尝试”的操作程序,可运用反思日志、课堂实录、听取学生意见、与同事交流等具体方法。
⑥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
同伴互助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互助方式,以发现和解决教师现有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经验分享,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⑦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找出共同适宜的策略。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通过专业引领,将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理念的践行能力,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 当今的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呼唤、对教育均衡的要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教育家办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只要是为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成就的人,就是教育家,这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这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概率最大、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是校长。因为校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有着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条件,所以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于是,打造“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鲜活而紧迫的时代命题跃然而出。“从内涵与特征上来分析,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感、高远的教育追求、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的专业发展、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陈玉琨如是说。
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今天的教育最紧缺的无疑是有智慧、有思想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能推陈出新,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或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上升,而支撑他们高昂着头前行的便是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以及踏踏实实的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的“以师生为本”的朴素理念。
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我们在座各位校长的理想与追求。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领跑者,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每次,当我们决定退回一个不超越自我的界限,我们就会有许多的借口,借口正好是梦想和希望的毒药。而教育名师们会适时地敲醒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教育需要我们这群追梦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敢于担当的情怀、用激情浪漫的情怀去坚毅地跋涉、执着地追寻。
我们或许是一群把自己抛到绝境的人,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动的绝境。只要我们坚信:心中有不灭的梦想,胸中有恒久的激情、耳畔有智者的叮咛、前路有名师的引领、周遭有并肩的同仁,凭着我们的坚毅与勇气,就有机会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就一定能看到隧道尽头的灿烂千阳!
第五篇:关于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实践与思考讲解
关于“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实践与思考
——在北京东城区第十五届教科研论文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北京165中学
陈继红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叫陈继红,从事教育工作29年,具有北京教育学院政史系和教管系两个本科学历,并获得北师大研究生院哲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任北京165中学党支部书记,同时承担着高二年级一个班的哲学课的教学任务。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分四部分:
一、关于“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二、学习型教师和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条件
三、简述论文“诸光说”的成文过程
四、论文获奖后的感受及思考
一、关于“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1、学习型组织理论精要:
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一个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一个是“企业再造理论”。我非常推崇其中之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信息化时代的管理方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著。其宗旨是由个人到组织通过学习、应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方法,增强适应不断变革的能力及创造未来的能力。目前在我国倡导的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等已成为我国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一理论既是管理理论,更是发展理论。它的真谛是让人们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所在的事业,建立作为群体一员健康和谐的关系——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它的核心是持续创新。
2、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树立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学习工作化”就是对待学习要象对待工作一样,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工作学习化”就是要把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学问来研究;把工作的过程看成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工作成效和工作过程的反思进行学习,其中,工作的难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工作的得失是反思交流的重点。
只有积极地实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才能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快速应变能力,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的出现。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关系到学习型社会的命运。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其直接表现就是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其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我们能紧跟时代的最新科技前沿、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自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成果。
3、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迁移“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我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习型的政治教师、学习型的领导者。我认为,一个教师、一个领导者,只有当他/她是学习型教师或领导者的时候,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先进的学习理念就会深入人心,并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有没有理论的指导,效果不一样;自觉或不自觉,效果也不一样,强调“学习与工作不分离”,特别是要求“学后必须有新的行为”。
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指导下,我更加积极地吸纳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理念,自觉地学习、思考并认真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严格反思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教训和败笔,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非常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实践中注意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感受着研究、思考、碰撞、学习、提升境界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让人时常处于亢奋、激情中,让人始终精力充沛的工作学习,我想这也是非 2 常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总之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正符合现实中的迫切需要,并有最广泛的实践性和成效性,既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又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实现工作目标。
二、学习型教师和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条件
1、应具有的素质
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政治教师和领导者,特别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一个人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等过少过慢,那么这个人必将才能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的内在要求和冲动将更为强烈,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
二是具有完备的学习自觉性。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载体并赋予自身更加完备的学习功能,才能大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三是具有持久的创新意识。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是创新的资本,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唤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源动力,我们必须锻铸自身开发加工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本领,使自己拥有更高、更强、更持久的创新功能。
四是具有更强的自我完善境界。只有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建立良性的自我更新能力,才能自觉地校正和修补自身发展中的缺失,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攀升。
2、应具备的条件和意识
能否成为学习型的政治教师和领导者,需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和四种意识: 一是能否不断的获取新知识,吸收新成果,创造新经验;二是能否不断的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三是能否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
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即:过程意识、特点意识、整合意识、“四边”意识。(“四边”意识指的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习型的政治教师和领导者,在价值观方面有特别的要求:即对待社 3 会:要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对待组织:要忠诚关爱、同心同德;对待工作:要自我超越、持续创新;对待同志:要宽容豁达、反思律己;对待人生:要宁静致远、快乐人生。
三、简述论文“诸光说”成文的过程。
1、成文背景
这次我和谢小军老师共同撰写的论文《试论中学政治教师的“底蕴”——“诸光说”》在东城区第十五届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得好评,令我们倍感欣慰。
说来此文的形成还真是带有某些偶然性,在我还没有调入165中学工作之前,谢小军老师就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总负责人是北师大教授贺允清),东城分院承担的子课题是“新时期中学政治教师政治道德素质研究与培养”的课题研究,前期作的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都是由谢小军老师完成的,我调到165中工作后不久,小谢主动拿来她写的论文让我帮助修改,此时我才正式介入进来,那一时期学校的工作确实很忙,可以说是在小谢的“一再催问逼迫”下才写成此文的。
当然此文的形成又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那一时期我们先后数次在晚上一起研究分析各种数据,探讨各个问题,互相碰撞出许多新的想法,同时我也促使自己看了大量有关政治教师素质的文章,调出了自己多篇教学论文的内容,改变了小谢原有的文章结构,重新确定文章论述的角度,形成了现在的文章构成模式。通过这次合作成文,年青教师的虚心请教、执着精神令我感动,我也非常感谢小谢对我的这次“催问逼迫”,否则现在的这篇论文很有可能会在我的“工作太忙”的借口下溜之大吉。我和小谢的这种合作学习研究,恰恰又实践了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论。
2、题目由来
《试论中学政治教师的“底蕴”——“诸光说”》这一论文题目的设定:我们是从文化底蕴一词中受到启示,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从各校提供的各类数据,我们进行了逐项统计和分析,许多数据令人深思。我们分析到了学生对政治教师认识上的偏颇以及留给人们的不良印象,思考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把它概括为中学政治教师的“底蕴”问题,进而引申为“诸光说”。所谓“政治教师的底蕴”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教师遇事要善于思考,通过现象,了解深层缘由,寻根究底,把握事物本质特性;在学业上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博览群书,不断的吸纳、积聚实力,努力精通政治课教学理论;特别要具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理论认识的深刻性,知识视野的广阔性,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等。可见政治教师的“底蕴”内容广泛,寓意更深。
那么底蕴问题怎么又跟“诸光说”连到一起呢?
正如论文中的一段论述所说: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政治教师的底蕴问题,借物喻人,概括为“诸光说”。大自然中萤火虫之光漂泊不定、是点点亮;蜡烛之光其火苗是盏盏亮;火焰之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束束跳动充满着活力;而光源处源源不断的发出光亮,照亮黑暗、照亮人心,总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希望和遐想。
3、基本观点:
说到蜡烛之光,我们认为:政治教师不论个人能力的大和小,均应有光发光,有亮照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再深一层要求就应具有蜡烛精神,首先要做好蜡烛:蜡烛虽小,但心中有根线,燃烧时烛心结成花状并滴下油来,有烛花、烛泪之说。借物喻人,可意喻为: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勇于奉献,勤于付出,耕耘有效,过程虽然艰辛,一生献给教育,无怨无悔。
中学政治教师尤其要努力做一个悟高、德善、政坚之人,要把“敬业”精神升华到“乐业”境界,树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立足双向发展。
本文所说的火焰之光,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的特点,可引寓为具有积极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我们认为这个“火把”、这个“阳光”除了包括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完美的道德修养外,还应包括广阔的知识视野、扎实的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等,如果没有这些做基垫,就无法具备洞察问题的敏锐性、理论认识的深刻性。
我们在从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总结概括了以下诸多方面作为政治课教学艺术 5 的构成要素:即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主线精炼清晰,逻辑关系科学准确,教学内容衔接自然,脱离教案授课自如,善选难题勇于创新,质量累积精彩飞跃,锤炼把握提高升华。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经验,设计出最佳教育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同时,教学未来新知识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了好的教学内容,关键还在于教师要找准教学结合点,要巧妙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点,不论课型怎样设计,都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具有识广——即广阔的知识视野;功深——即扎实的业务功底;艺精——即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如同火焰之光不断地发热、闪烁而向上升,才能为达到知识视野的广阔性,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的境界而不懈努力。
说到“光源”,物理学上指能发出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的物体。通常则指能发可见光的发光体,可见光源常用于照明或显示信号,不可见光源能用于医疗、通讯、夜间照相等特殊用途。可见现实生活中光源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不言而喻。在这里我们借用“光源”一词,可意喻为源源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学无止境,善于捕捉最新信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教师通过自身发光,照亮学生,又因学生的目光集于光源处,教师更需要具有持续发光的能力,尤其是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教师更应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亲其师而亲其学科。这是对政治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下面仅就政治教师要具有持续发光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政治教师具有持续发光的能力,还应体现在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上,努力使自己全方位发展,做一个复合型教师。
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目前,由于卫星通讯、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教师在信息和知识占有上的优势已经不明显。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倒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要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时代是发展的,教材是变化的,政治教师从未有过一劳永逸的教案,难怪有的政治教师感叹地说:“我们年年都是新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持续发光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课堂教 6 学内容上的“实”与教学氛围上的“活”,做到课活——教学上的“实与活”;还要体现在能够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能熟练运用最新信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上,并上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课程,做到段新——手段上的“新与熟”;还应体现在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上,做到时进——要求上的“进与全”,努力使自己全方位发展,做一个复合型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才如光源之说——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的高度。
从上述的“诸光说”中不难看出,要做一个称职、合格、优秀的政治教师谈何容易。我们与之比较相差甚远,但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目标,这是方向,这是政治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区别点和内功要求。我们应自觉把握,努力锤炼基本功,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合格的政治教师。
政治教师的自身修养及文化积淀,要求这种文化底蕴犹如泉水源源不断,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政治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政治学科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面对现实瞬息万变的事物,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这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及学科功底。教学的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之本还是教师的知识底蕴。
四、论文获奖后的感受及思考。
说到这次论文获奖,我想这与我多年来超负荷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多头经历,时间少,头绪多,必须提高时间运筹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学习与工作的结合,随时积累资料,及时归纳整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学习工作模式,概括地说由下列词组组成:问题麻烦——研究课题——理出表现——双向寻因——智力能力——态度情感——方法对策——实践观察——反思比较——理论依据——拓展学习——资料积累——屡清思路——观点生成——撰写文章——推敲修改——实践验证——参评获奖——继续实践——循环往复……。
这套词组可简单诠释为以下主要内容:
问题麻烦——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麻烦、苦恼和问题,要善于发现、面对、正视它;
研究课题——教科研需要研究的课题,可以是市区拟定的课题,能够参加一个或几个课题组的研究,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是更多的应是我们日常工作 7 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麻烦,这样效果会更直接些;
理出表现——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理出相关问题的种种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双向寻因——进而要分析原因,弄清楚到底是来自于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若是老师的原因,就要敢于面对,积极的改进;
智力能力——若是学生的原因,就要进一步分清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态度情感——特别是要关注师生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方法对策——针对找出来的不同问题和原因,还要找出适宜的方法和对策; 实践观察——积极地付诸实践,不断地实施、观察,效果如何;
反思比较——随时进行积极地反思、比较,要学会不断地否定自己,换位思维;
理论依据——凡是有成效的方法和措施,就要进一步找出理论上的依据,这一理论依据是自己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拓展学习——若是未知的理论就要积极地进行拓展学习,努力提高对相关理论的认识;而后在实践中继续观察、反思、比较;若无明显效果时,则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采用新的方法和措施,继续实践……。
资料积累——在整个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积累相关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要怕麻烦,要学会资料归档,有条不紊,切忌杂乱无章、无序;
屡清思路——要不断地屡清问题思路,积极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上下左右、正反前后联系思考,多角度思考,辩证思考;
观点生成——当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时,就会自然的产生撰写相关文章的念头,将自己所思、所想、所做的如实记录下来,久而久之,素材越积累越多,要想陈述的观点也会不断生成,撰写文章——有时产生的论文题目几个或十几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素材分别列入相关的题目中,待有相对比较集中的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便会集中撰写、修改、润色、成文。
推敲修改——成文后的论文,我一般都会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反复看、8 反复读、反复推敲修改,这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及时补充进去。
实践验证——修改成文后,我仍然会关注相关问题的有关理论,教学中我会自觉地将论文中的观点付诸实施,让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参评获奖——若遇有征文或参评的机会,我会积极参与,至于参评的结果,一切顺其自然,我相信,只要耕耘,就一定有收获,只是收获的大小、多少而已。
继续实践——循环往复……。我更关注的是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是否增加了新的理论知识,我是否尝试了新的方法和技巧,我的思路是否更加清晰了,我的学习研究是否更加自觉了,只要自己在不断的提升,我就会不断的感受到新的愉悦感,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
如果说这次的论文获得了较好的评价,那也是在长期的学习研究中,仅2000年以来,我已撰写的20余篇教育教学管理的论文和文章的基础上,有多少篇区、市乃至全国不同级别的三二一等奖的论文铺垫的基础上才取得的,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谁能轻轻松松的成功。有人会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的体会是一篇优秀论文不仅仅是写出来的,信息时代,资源共享,别人优秀的观点一定要借鉴,但是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是自己学习思考、实践比较、反思总结并能自觉指导今后工作和学习,使自己进一步提升的经验、方法、新的观点,这会使自己终身受益。这些年来,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些名言警句经常激励着我不断的学习提高,拼搏努力不落伍,这就是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我会继续自觉地、积极努力学习实践,争取做一个比较完善的学习型的政治教师和领导者。
备注:
本文学习参考资料:有关学习型组织内容的网上文章。
谢谢大家!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