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时间:2019-05-12 20: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后作业第2题 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说实话,对于这类题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小朋友还真不好做。据我所知,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大多情况都是泛泛地说说,或者随意地写写,以完成老师的任务为目的。就算答完了,自己也没一个底。

对于这个问题,用“引”“议”“联”“结”的方法写好读后感。然后,把写读后感的方法运用于做各类阅读题。对于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运用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解决。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把“引”和“感”结合起来。

“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内容,它是感的基础。我们常常说,有感而发,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引发的感慨呢?这样以来,我们才不是空发感想,我们的感想才能立得住脚。“感”,它是“引”的结果,它是目的。我们要感得实在,感得真切。做到了这两点,我们回答起这类题目来就得心应手了。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引)这个句子讲的是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这时送来的打糕,比雪中送来的木炭还要珍贵啊。(感)朝鲜大娘和全村妇女,冒带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感人事迹,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支持,以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无限感激。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引)这个句子中的“您”指的是文中的大嫂。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解决饥饿问题,冒着危险去前沿阵地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掉了双腿。(感)这样的壮举,充分地体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感情。而且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反问句,使句子的感情更强烈了。一方面,表达了大嫂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大嫂的无限感激,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这类题目,同属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珍视独特的阅读感受”一类题目。只要我们认真地读懂了原文,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行了。当然,我们要掌握做主观题的方法,按照要求,按照格式来回答这类题。做多了,总结多了,你就很会做这类题目了。熟能生巧嘛!

第二篇:浅谈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浅谈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摘 要】 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意境,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由感而发,自然而然表露真情实感,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思想感情;体会

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就五年级下学期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本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独特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虽然文中所描述的这些生活片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文本本身对五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感知和童趣。另外,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的语言特质,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体会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感情,达到感情共鸣。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骆驼给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领悟围绕骆驼队来回忆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为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第二课时通过读几个主要的描写骆驼的镜头,体会骆驼给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领悟围绕骆驼队来回忆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一、依据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题引入,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写了什么。一开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很快地聚焦到骆驼队这一事物上来,我顺势就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骆驼队写了些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很快地概括出四个画面:学骆驼咀嚼、议论驼铃的作用、想剪骆驼皮毛以及追问骆驼的去向。通过对这四个画面的梳理,学生很快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管是看骆驼咀嚼还是想念骆驼,每个童年的场景,30年后在作者脑海中都记忆犹新,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令人感慨,从中不难体会到作者对骆驼队的难忘、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所以,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依据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看骆驼咀嚼这部分,其中有一处细节――“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抓住一个“呆”字,我为什么看呆了?让学生读出了英子的稚气,感受到童年的我是那么天真可爱,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启发学生,这么个小不点儿啊,别说骆驼,就算是一只小鸡一个蚂蚁都会让她兴奋不已呢。并让学生一起看看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回忆自己五岁时的另一段趣事。(出示语段)

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问学生:读了大屏幕上的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进一步追问,这会看到的不是小油鸡而是骆驼,也许这位来自台湾的小姑娘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再联系课文中的这段话(出示“看呆了”句),你想说些什么?此时,英子不仅仅觉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也有对某种事物看呆的时候情况,感同身受,进而体会到作者对骆驼队的喜爱和难忘。

通过细节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描写的真实与生动,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依据带有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快学生就能把目光聚集到文末的三个段落,找到三个直接抒情的句子:“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于是学生一下子就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四、依据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体会思想感情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骆驼咀嚼的傻事是6、7岁时候,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42岁了,已经过了30来年了。30多年啊,那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已经离开北京,居住台湾了,根据这些,你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潜心会文,披文入情,冬阳童年骆驼队,那是温暖人心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依然在,可是童年却不在了。引领孩子要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怀想那美好的童年,与作者共情。

作者在表达自己情感时,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注意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与诵读中一定要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给了方法之后,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呢?

我先从本单元教材中选择了《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三篇课文中自主选择一个片断,让学生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让学生分组朗读思考,再进行集体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情。

再次总结回顾方法:在阅读中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外阅读材料《母爱的力量》,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填写练习,集体交流评议。

通过结合课例教方法、结合练习巩固方法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就达成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目标。但是作为五下的阅读教学,在读写一体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理解上,还得让学生明白怎么写,也就是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林海英围绕着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一表达方法。因此便有了第三环节:结合练笔用方法。即感悟写法,唤起回忆,吐露真情。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童年趣事,我指导学生从‘趣’上选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等突出童年生活的乐趣,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体会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对此次作文很感兴趣,并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康雪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八法”[J].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4(23).[2] 熊建峰.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J].读写算(小学高年级),2014(1).

第三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起来读一句名言。(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3、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帮助梳理出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2、检查生字词:

帝国主义 欺凌 得意扬扬 租界 繁华 热闹非凡 巡警 训斥 耀武扬威

妇女 哭诉 衣衫褴褛

(指生竖向朗读,出课件介绍背景:在中国近代,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

国获取的租借地。)

(再横向朗读,说说读到“衣衫褴褛”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齐

第四篇: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我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考 杨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的功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目前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启发和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成为我们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学作品

关键

客观现实

思想感情

§1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语文阅读教学的教法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执教高中语文已近五年,感觉到现在语文科的阅读教学在我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方法却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不知道“标准”提法是否暴露我的浅陋了)。正因为执教者能力素质的差异,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阅读教学的功用(或者说教学效果)也就不尽相同。我带了两届高三,发现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跟高考 “现代文阅读”备考大相径庭。如果说平时的阅读教学还能注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感受、理解、品味的话,则高考备考中已全乎方法技巧的理性分析了。就好比面对一个苹果,从前是让学生自己吃下去,获取营养,现在是让学生围着苹果转,讨论如何吃法才能最大限度获取营养。怪不得这样的高考备考学生老师都身心疲惫。现在回过头来执教高一,我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具体说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到底该怎样进行?听了本科组教师的一堂《杜鹃枝上杜鹃啼》公开课之后,我那些零零星星的思考片断开始连成一体了。那就是:我们应该以启发和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关键。

先请看下面关于《杜鹃枝上杜鹃啼》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考虑到篇幅,记述从简):

一、作者介绍

二、关于散文:“形散神不散”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段意归纳:①我的笔名和杜鹃的关系。②杜鹃花鸟同名,最为难得。③引李时珍的话介绍杜鹃的产地、形态、习性等等。④介绍与杜鹃有关的神话。⑤西方人对杜鹃的钟爱。

五、问题:

①仔细体味作者取名“瘦鹃”的依据是:写作哀情小说。

②“东涂西抹”的意思是:以“瘦鹃”为笔名写文章。

③对“我却觉得别有情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杜鹃感春而啼。

B.花鸟同名,趣味盎然。前者指花,后者指鸟。

C.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

D.以上都不对。

六、文章脉络分析

七、文化传统和审美定势

杜鹃——哀愁(思乡、别离„„)

春——伤

秋——悲

杨柳——离别

梧桐——失偶

酒——愁

因为前面关于散文特点的介绍、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及课文的段意归纳这三个环节花去的时间较多,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最后的教学效果分析表明,学生虽然也许明白了《杜鹃枝上杜鹃啼》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即①我的笔名和杜鹃的关系。②杜鹃花鸟同名,最为难得。③引李时珍的话介绍杜鹃的产地、形态、习性等等。④介绍与杜鹃有关的神话。⑤西方人对杜鹃的钟爱。);知道了东、西方人对杜鹃的态度很不一样,也知道作者跟杜鹃“啼”声的看法与感受,甚至还了解到其他诗歌意象的特殊含义。但是,学生基本上不明白这堂课应该掌握什么,也不知道这堂课的学习对课外的阅读有什么指导意义或作用,迁移阅读的能力更是无从说起。

由此我不禁自问: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是“授学生以鱼”好呢,还是“授学生以渔”好?

§2 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语文能力的提高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读、思、写。其中,“读”是基础。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面要广,阅读的数量要多;二是要会读,两者缺一不可。当今的高中生,课业负担沉重,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当然就谈不上阅读的面和量了。所以我们只能在学生的“会读”方面下功夫。

“会读”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桥梁。

会读有几个特点:一是阅读的速度快;二是阅读的质量好,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很快地把文章的要点找出来,把文章的主旨概括出来;三是阅读的作用大,即对阅读的内容要点能有所记忆,并适当地与学过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对以后的思考提供相应的知识积累,进而对学生的写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我们知道,语文知识点和理科知识点的表现形式不一样。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考试的关键,而阅读的关键不在于一些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阅读分析的方法;通过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会读”。

我们阅读教学的关键也就在于传授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这就是“授之以渔”

不同的文章(文体)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与鉴赏要点。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一般包括三种: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表现为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如2001《门》2002《话知音》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目前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的重中之重。

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阅读文学作品就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因此,启发和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就应该成为我们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执教者必须严格遵照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念:变“教给学生什么”为“让学生训练什么”。训练什么呢?从阅读分析的思路上进行训练,同时结合范文作一些示范,教材里的许多优秀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分析习惯和对文章要点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为例,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就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以执教者精心设计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养成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习惯。

本着“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思想,我跟执教者交流了两点感受:一是要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要变“教给学生什么”为“让学生练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训练什么。

我试着把那堂课修改如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解题:分析文章标题及简介作者之后,提出阅读的要求——找出并分析本文对杜鹃“啼”声的描写与记叙性文字。

三、讨论:结合课文练习二,与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与思想感情。明确:东、西方人对杜鹃的态度(悲苦、欢愉)以及作者对杜鹃的看法与感受(并不悲哀;古人所谓心酸、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

四、拓展阅读:文化传统和审美定势

杜鹃——哀愁(思乡、别离„„)

春——伤

秋——悲

杨柳——离别

梧桐——失偶

五、小结。明确:文章写作思路,作者思想感情。

修改的理由是:

一、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引进了“任务型”教学思想(如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阅读);

三、实现“教给学生什么”向“让学生练什么”的转换(放手让学生自己从阅读的结果中搜索、筛选并整合有效信息,如教学过程中的第三环节)。至于原来课题教学设计里的三道“问题”,虽与高考接轨,但作为高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我觉得没有必要。总之,一改原来的教学过程十分零散的弊病,使学生的阅读真正有效,为学生以后真正“会读”打基础。

§3 不是结论的结论

我这里提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启发和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的思想,也许并不是十分成熟的。它只是我执教五年来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的一次小结。无论如何,我期待着这么一个“思想”能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开县敦好镇中心小学 肖英

文章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

语文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感受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把感受和体会到的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教师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展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凝结着作者丰富的感情,闪耀着理想和智慧的光芒。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脉络,付出全部感情,以此去感染、熏陶学生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共同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心灵和情感的净化和升华。因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词语的理解、句段的理解、主要内容的理解——没有这些方面的理解,要想深刻地体会是不可能的。怎样体会呢?

一、从文章的题目上去体会: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伟大的友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们抓住其中的“伟大”、“舍身”两个词,就可以明确这是作者在歌颂他们。

二、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去体会:

有的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如《桂林山水》一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欣赏桂林的山水。”一个“甲天下”,一个“观赏”就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表露了出来。

三、从文章的内容上去体会:

例如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作者没把寓意写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可以混在许多人中装作会吹的样子而获得俸禄,但到了齐湣王时南郭先生却要逃跑的事实对比中想到:因为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地吹,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在要表露真才实学时,他怎么能不逃跑呢?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光靠伪装,总有一天会露馅的。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造成南郭先生伪装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道吹,这就造成了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入其中。这些感受是通过内容思考而得到的。

四、从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

上海放三年级教材中有篇文章叫《公仪休拒收礼物》,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他的学生子明吃了午饭来上课时问:“老师你吃饭了吗?”老师说:“今天买了一条许久未吃的鲤鱼,味道太鲜美了,一顿就吃光了。如果天天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了。”正在这时来了一个管家,提了两条活鲤鱼说:“您为国为民太辛苦了,给您补补身子。”可公仪休却说:“这鱼不能收啊,你不知道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吗?请您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学生子明不理解,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我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推敲一下这段中的四句话:

第一句:公仪休喜欢吃鱼,是他的爱好,而人家送鱼,投其所好。这时如果把握不住,就很容易被人攻破,体现了他的防微杜渐。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两个假设句的递进:第一个假设是法纪角度考虑,说明公仪休对法纪的重视,对后果想得很深远。第三句,假设再往下想,这样做对自己的危害。

第四句:从反面来说现在多么自由——虽然不能天天吃鱼,但是可以想吃就自己买。他能从法律角度,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辩证思想,不正是他廉洁奉公的来源吗?

五、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上去体会:

我们说看一个人主要是观其行、听其言、察其效,将这三点结合起来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从小女孩的一出场,就能感受到她的悲惨生活——“在这大年夜,在这极冷的天气里,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叫卖火柴。然而,一整天,谁也没有买她的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分钱。”读到这段话时,你就会想到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的悲惨。

接着作者又写到:“她擦亮一根火柴,想暖暖自己被冻僵的小手。这时,在她面前出现的是:火炉、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这时你如果想,她眼前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呢?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你就会知道,她多么地寒冷,多么地饥饿,多么地痛苦,这些东西不正是目前她最需要的么?然而这些东西只能在幻觉中出现。此时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就会油然而生。

“但是随着火柴的熄灭,她眼前出现的这些很快就消失了,在她的面前,只有一堵冰冷的墙。”——这无法穿越的墙(社会制度)让你感到惋惜,感到悲伤。

“最后卖火柴的小姑娘在痛苦中擦亮了火柴,见了她的奶奶。”她多么需要亲人的疼爱啊,她就在这幸福中死去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这样的制度下,她只能在幻想中悲惨地死去。

通过这样地读与思的过程,从小女孩卖火柴——产生幻觉——在幸福中死去——无人理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到穷人的悲惨、社会的冷酷、作者的一片同情心和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六、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高尔基在信中写道:“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取‟快乐。”

当我们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想一想:高尔基这封信为什么要分三个自然段写呢?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段重点写具体事件——儿子留下的花,讲我对儿子留下花的感受。

第二段,从具体的花,提升到“一切美好的东西”,教育儿子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样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第三段,概括了为什么感到愉快,最后再次指明:“给”永远比“拿”愉快,教育儿子做人要多奉献少索取。

以上谈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各种方法,告诉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去思考,去解决,一旦形成了探索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良好技能,那么读书就会变成一种

下载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 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 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三、 体会《七子之歌――台湾》的思想感情。......

    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

    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看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者点明诗的类别,或者点明时间、地点,或者点明情感。也就是说,题目可以暗示我们很多信息。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

    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说课稿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阅读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将从目标的叙写,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预......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范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形成知识的体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难点:通过交流、练习,能灵活运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天等镇第三小学农杏花 复习目标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穷人》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⑵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如《詹天佑》......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造化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