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

时间:2019-05-12 20:1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

第一篇: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

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23篇)

苏轼《前赤壁赋》:(必修2)

《诗经·卫风·氓》(必修2)

屈原《离骚》(必修2)

《荀子·劝学》(节选)(必修3):

《师说》韩愈(必修3)

李白《蜀道难》(必修3)

《登高》杜甫(必修3)

李商隐《锦瑟》(必修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4)

《陈情表》(全文)(必修5)李密

李煜《虞美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下5篇为2011年高考要求背诵新增的课文】饮酒【晋】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陋室铭【唐】刘禹锡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第二篇:浙江省高考语文背诵课文全部

浙江省高考语文背诵篇目全文(根据2009年《考试说明》)

(一)古文(12篇)

一、《论语》选读背诵基本篇目

1、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爱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君子之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诲人不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8、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二、寡人之于国也——【战国】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劝学》——【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逍遥游》(节选)——【战国·宋】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五、《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六、《报任安书》(节选)——【西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七、《滕王阁序》(节选)——【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八、《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九、《阿房宫赋》——【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秋声赋》——【北宋】欧阳修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十一、《六国论》——【北宋】苏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十二、《前赤壁赋》——【北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古诗词曲(12篇)

一、《渔父》——【战国·楚】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二、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五、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虞美人——【后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蝶恋花——【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八、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九、《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十二、长亭送别——【元】王实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第三篇:2015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

2015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路

根据材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这三句话自选角度写作文。

第四篇:高考语文精选试卷【福建】

供福建考生使用,答案后发 【试题精选】 1 福建厦门市高三期末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唯昭质其犹未亏。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此情可待成追忆?。

(5),侣鱼虾而友糜鹿。

(6)千古江山。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 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逾:翻越

B.会竖刁等为内乱 会:恰巧

C.重耳谢不敢当 谢:感谢

D.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暗中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流亡时得到帮助的一项是()(3分)

①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 ②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

③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 ④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⑤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 ⑥为内应甚众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晋文公重耳先后两次遭到父亲晋献公和弟弟晋惠公的追杀,只得逃往他国。

B.齐桓公死后,因齐国内忧外患,重耳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着离开齐国。

C.楚成王厚待重耳,可重耳却以“避王三舍”回答楚成王的询问,楚成王非常失望。

D.在外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当了晋王,得到多数晋人拥护。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3 分)

(2)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南园十三首(其十三)① 【唐】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注】①《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归隐昌谷家中所作,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主要写自己的生活与感情,也抒发仕进无望的痛苦。

(1)本诗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景物描写?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2)颈联用词精当,其中“疏”和“破”二字尤其令人称道,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秦可卿死后,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来协理宁国府的丧事,他说:“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红楼梦》)

B.得知妻子瑞压在城外难产而死,觉新痛哭流涕地说:“我是杀死她的凶手。不,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这个社会都是凶手!”(《家》)

C.扩大实业规模后,面对资金短缺等各种困难,吴荪甫仍坚信“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子夜》)

D.送别夏尔后,欧也妮买了一幅世界地图,钉在镜子旁边。她天天看着地图,好像自己也在船上,跟着堂弟航海去印度。(《欧也妮·葛朗台》)

E.伽西莫多递给爱斯梅拉达一只小铁哨,告诉她紧急时就吹响铁哨。爱斯梅拉达珍藏这只铁哨,并靠它免受克洛德的凌辱。(《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曹操采用“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离间对手的故事。(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通过各种努力使马斯洛娃的苦役刑得以改判的故事。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文段一: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⑴,文王事昆夷⑵;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⑶,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孟子梁惠王下》第三章)文段二: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十三章)

【注】⑴葛,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⑵昆夷,也写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⑶太王事獯(xūn)鬻(y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又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1)从文段一看,孟子认为与邻国交往的原则是什么?(2分)(2)结合上面两个文段,请简要分析小国如何保存自己。(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 题。

①最近精英教育和高尔夫球成了中国大学的主要新闻。大学是培养精英的机构,高尔夫在人口密度极大,土地资源奇缺的中国,是一个无法大众化的运动,肯定能成为精英阶层的永久标志。结果,上到大学校长、下到学生,都趋之若鹜。通过高尔夫把特权阶层区分出来,让他们具有别的行为风范,享受别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这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一流大学”未曾明言的教育理想。

②那些鼓吹高尔夫式的精英教育的高校领导们,谈起这些事情来无不以美国为例:人家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

③不错,美国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时都会对学生说:“你们是我们社会未来的领袖!” ④可惜,在美国大学的校园里,就是感受不到我们这里的“高尔夫气氛”。更没有哪个大学口口声声要用高尔夫来培养精英。在人家那里,精英不是个人的享受方式或生活方式。精英表达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多,起了带头的作用,就会被社会定义为“领袖”,即我们所谓的精英。一句话,精英是从为社会的服务中来的。培养精英,也从社会服务开始。

⑤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美国大学的教育哲学鼓励义工。比如,大学强调通过实践经验来刺激学生的学术成长,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看看自己究竟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或者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自己还缺少什么本事和素质。耶鲁有位教授在解释耶鲁为什么培养了这么多总统和政治家时自豪地说:这里有最精英的教育,又有一个最贫困破落的城市。美国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是一般的象牙之塔所无法相比的。这至少说明了教育者的观念:最精英的人要知道自己怎么和最下层的社会建立联系,怎么深入最基层,怎么体会老百姓的生活。这是成为领袖的基础。

⑥事实上,美国的大学,在行政,组织和文化上,都鼓励学生出去当志愿人员。有不少学校把志愿服务包括在正式的学术课程之中,或者帮助学生在当地社区发现当志愿者的机会。比如耶鲁每年都送自己的学生到纽黑文最差的学校作义务辅导,并为此设奖。学生通过义工的经历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自己,奠定了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⑦这一切,并不是说明美国的大学生生来是天使。相反,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学生做义工,自私的动机很多,比如获得工作经验,构造自己的良好履历等等。大学录取,则更强调义工经验。结果,高中生也跟着大学升学的指挥棒转,目前有31%的学生参与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义工就这样成了一个向上升迁的阶梯。⑧这一切,也恰恰说明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精英的概念和我们有多么不同。人家衡量精英的准则,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参与基层社会的生活,有多大的现实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义工经验发现了社会,有了使命感,强化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我们国内理想中的精英,则是看其比基层社会有多优越,似乎和老百姓的距离越大就越好。这也难怪,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比较任劳任怨,更肯从基层做起。而在我们这里,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严峻,许多学生还是心比天高,我们的精英教育观不改变,我们的大学校长和学生甩不掉高尔夫情结的纠缠,我们的大学就会培养一代没有行动能力的精神贵族。

10.下列关于“精英”概念的理裤,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相比他人精英为社会服务得更多,在公共事务中起到组织带头的作用。

B.精英能用合适的力式和下层社会建立良好关系,做义工不功利、不自私。

C.精英积极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中去。

D.精英了解社会,具有参政意识,是有高度使命感和行动能力的国家公民。

11.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 分)

答:

12.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的大学“培养了一代没有行动能力的精神贵族”?(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五九① 老舍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谁?你?”我问。“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

“那末,你以为应当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典范》,有删改)

注:①五九: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通过叙写张丙在“五九”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揭示出以其为代表的底层贫苦市民在特定时期内惶惑、无望和冲突的心理。

B.小说通过正面描写张丙与一个恃强凌弱、为虎作怅的洋奴之间的冲突,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C.作者以小见大,通过日常平凡生活琐事的描绘反映普遍的社会生活,笔触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D.说到“五九”,“我的泪流了下来”是由于张丙打抱不平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同时他所受的屈辱也令“我”十分难过。

E.“中国人是无望的”一方面表现出张丙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方面又让人看不到出路,为全文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调。

14.小说开端部分对张丙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5.小说结尾“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么一碗茶,便走了”,是否意味着主人公彻底地觉醒了?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百年椒子映月泉清 李乃清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地道来,举重若轻。“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锺书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

这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锺书学术遗物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

杨绛的一生,为默存而“默存”,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锺书的治学和创作。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锺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一生。钱锺书的母亲夸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钱锺书对她也恋慕至极,将《写在人生边上》“赠予季康”。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两人“仝存”的样书上,钱又写下浪漫痴语:“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份博大的“三位一体”的情感中或许还包含着一份母性关怀。有一次,杨绛要捐掉她为钱锺书织的一件毛衣,钱抱住不放,说:“慈母手中线。” 两人相濡以沫63载,共同营造了最纯净的婚姻,钱锺书曾如是总结:“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锺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丁伟志回忆道:“钱先生当时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每个菜都是杨先生亲自给他做,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先生一根一根剔掉的。”

“哎呀,后来不得了了!钱先生在北京医院,女儿钱瑗在西郊,杨先生这么大年纪两边跑。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是女儿的走毫无思想准备,我想她一定受不了,这个打击太大了啊!她居然非常坚强,一滴泪都不掉。” 今年2月23日,张佩芬突然接到杨绛一个电话。

“因为她只懂英文和法文,不通德语,偶尔也会找我帮忙,她把字母念出来,我记下来查,查好后我给她回信,她收到后第二天马上就电话回我道谢。”

据张佩芬回忆,杨绛所寻德语共18个字母,一口气读完,好似一个拗口的游戏,倘若加以分割,便是3个独立的单词——给予,赠与了,已经离开了。[注]①钱锺书,字默存.(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7 期,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丙颇是(5分)

()

A.文章称“杨绛的一生,为默存而‘默存'”,是对杨绛甘愿隐藏起自己的光芒,默默奉献的情怀给予了正面肯定。

B.对于钱瑗和钱钟书的先后离世,杨绛举重若轻,是因为她在他们生前乃至病中已经尽了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所以了无遗憾。C.杨绛的“不要紧”伴随钱钟书一生,既体现了如她钱钟书的体贴关爱,又表明她是一个有担当的女性。

D .钱钟书卧病期间,杨绛力求“夫在前,妻在后”,所以尽量保养自己,不愿错了次序,体现了其“夫唱妇随”的传统美德。

E.文章结尾“给予了,赠与了,已经离开了”,言简意丰,隐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文中多处引用钱钟书的话,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5.有人称杨绛为“钱钟书背后的女人”,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阅读下面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贵校是一所闻名①xiáěr的文科重点大学,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②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者都有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③在去年全国高中物理联赛中,我取得了福建赛区一等奖。④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自惭形秽。⑤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⑥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l)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②—⑥处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2 分)

答:第处(只填序号),改为

第处(只填序号),改为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23 日中午12 点半,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外,两个工人将数个金黄色的大字打在原先的“第四教学楼”的牌匾边,二者中间相隔不过数米,分别挂在外墙的东、南两侧,位置等高。这几个字是“真维斯楼”,并用英文标注“Jeanswest Building”。几个字的右下方,还悬挂了一块牌匾,专门用来介绍真维斯这个民装品牌。

教学楼以企业品牌冠名,这一话题已进入微博的热门话题榜。很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有清华学生表示“大家都觉得还蛮扯的,同学们其实更能接受以赞助人的名字命名的。清华的教学楼和真维斯的品牌形象不太搭。”然而,也有许多网友对了“真维斯”楼持赞成态度。

(l)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清华大学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7分)

答:

五、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21世纪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言说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上发言。小至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公共政策、经济问题,文化现象、学术交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地、多元地言说。对谁言说?言说什么?如何言说?男女老少、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角度、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或者认识?

第五篇:2012福建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2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以及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语文)为指导,以本《考试说明》为依据,要反映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命题应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l.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考生的发展潜能。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2.关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试题要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具有时代气息。

3.关注考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设置的选考内容中。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应有相近的难度值,体现公平性。

4.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内容科学、严谨,适度体现探究件与开放性。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试卷命制应控制恰当的阅读量、思维量和答题量。试题答案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合理、公正。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语文),确定语文学科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了解论述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通常为一些非指代性的词语或短语。要求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例题](2011年天津卷)[略]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要求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判断选项对概念的解说是否与原文一致。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要能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特定的含意。

[例1](2010年浙江卷)[略]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是对引语本身内容的理解,而非对作用的分析;B项“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不正确;D项与引语内容相去甚远。

[例2](2011年浙江卷)[略]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在把握原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解说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获取所需信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要求理解各种信息的内涵,并根据需要加以筛选、整合。

[例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略]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根据题意,筛选出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原文第二段举例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用来“颂美或者讽谏”、“发泄和申诉”,A项“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是不正确的。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要求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一段文字内部的层次。

[例题](2011年江苏卷)[略]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在划分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例1](2008年广东卷)[略]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段提出论题,中间逐层分

析“直觉”对于诗的境界所发挥的作用,末段从形象的完整性角度论述诗歌的境界。

[例2](2011年浙江卷)[略]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整体把握,判断选项的表述是对全文的概括,还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表述,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集中,有的分散。阅读时应能加以分析概括,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态度是赞成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

[例1](2011年安徽卷)[略]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把握文章内容,判断选项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是否与原文一致。A项在原文找不到依据;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C项曲解原文,“梦幻空间”是“想象空间”的一种,“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例2](2011年江苏卷)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参考答案]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②“挖”与“捧”

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③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把握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一般是指文本的内容不深奥,语言不艰深,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阅读难度不大。“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考提供的文本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的要求之一。名句名篇默写,要求考生书写规范。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段落)如下: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韩愈《师说》 杜牧《阿房宫赋》 苏轼《赤壁赋》 《诗经·氓》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李白《蜀道难》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乐也。”)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李密《陈情表》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范仲淹《岳阳楼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例1](2010福建卷)[略] [例2](2011北京卷)[略]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要求正确补写空缺部分。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要求正确补写空缺部分。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要求考生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加以判定或解释。

[例1](2011年全国卷)[略]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理解四个实词在文中的意思,然后辨析判断,选出四个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C项的“延”在古代汉语中有多个意思:①伸长,延长;②蔓延,扩展;③引进,迎接;④邀请;⑤通“埏”,墓道。在本处解释为“邀请”。

[例1](2010年上海卷)[略]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写出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古代诗文中文言虚词的数量多,常见的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辨别文言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题](2011年山东卷)[略]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要求结合原文语境判断四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与课内相应的四个文言虚词进行意义和用法异同的比较。A项“于”,前者为介词,意思是“在”;后者为介词,意思是“和、与”。B项“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C项“则”都是连词,意思是“那么”。D项“之”都是助词,前者用于主谓之间,没有具体含义;后者相当于“的”。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理解句意来进行。

[例1](2011年北京卷)[略] 本题考查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能力。要求根据原文语

境判断四个句子省略的成分,并对四个选项的正误进行辨析。D项没有转折的意思,补出的“然”是个转折连词,不符合文意。

[例2](2011年安徽卷)[略]本题考查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的理解能力。D项“归”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归”。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查在理解句意基础上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准确顺畅,符合现代汉语习惯。[例1](2010年广东卷)[略]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文段的意思并加以断句。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求根据原文的语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今天”、“授予”、“麾”、“河”)的意思和省略句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例2](2009年江苏卷)[略]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求在语境中理解关键字、词、句。

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

在理解材料含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题](2011年辽宁卷)[略]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雅有方略”的意思是“向来有计谋策略”,③是皇帝下诏的内容,⑤写庆礼勤于政事、清正廉明,⑥写庆礼勤于政事的结果。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能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归纳、概括。

[例1](2010年辽宁卷)[略]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例2](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略]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西兵未解”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而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综合,要求能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分析或概括。

[例题](2003年全国卷)[略] 本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辨别各项分析概括的正误。B项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品性由卑下而趋于高尚,与司马光所说的“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相违背。

4.鉴赏评价 D 鉴赏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综合考查对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具体的赏析。[例1](2010年全国课标卷)[略]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从诗中概括出边塞具体的环境特征,由“愁云起”的心理感受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概括要简明、有条理。[例2](2011年安徽卷)[略]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把握意象和意境的特点,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效果。

[例3](2011年湖北卷)[略]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把握景物的特点,赏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例4](2009年上海卷《沈周》)[略] 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言文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能在分析概括古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2010年湖南卷)[略]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文学名著阅读 A 文学名著阅读属课外阅读,应把握好它与课内阅读教学的不同要 求。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

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文学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

曹雪芹《红楼梦》 *鲁迅《呐喊》

茅盾《子夜》

巴金《家》 *沈从文《边城》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海明威《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考试范围。(1)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

要求识记主要故事情节,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例1](2010年福建卷)[略]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要求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例2](2011年江西卷)[略]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江西明确规定,文学名著阅读,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A级,考查的是识记能力。(2)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要求能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例题](2009年福建卷)[略] 本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能力。由于考查目标是考生的课外阅读,在没有提供相对完整的文本的情况下,不要求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文化经典阅读 C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论语》 《孟子》 *《庄子》

注:加,号的书目不列入本考试范围。

[例题)(2009年福建卷)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分析能力。要求了解选段“择处”与选句“择友”之间的关系,阐述孔子“择友”观的内涵。

(四)语言文字运用

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重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考名词术语。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注音。考查的重点是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

[例题](2010年全国卷Ⅱ)[略]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其内容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等。

[例题](2010年湖北卷)[略]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D项“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

[例1](2011年湖北卷)[略]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并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规范使用标点符号。B项冒号或句号使用不规范。或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入引号内。[例2](2006年重庆卷)[略] 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例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略]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句意和句中加点成语的含义。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求考生能够辨析、修改病句。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内衣产量成为„„著名品牌”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结构混乱,“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为“书中的故事对我的爱国心、事业心、人生观、爱情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例2](2007年福建卷)[略] 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中第一处错误属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第二处错误属于介词使用不当。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短句,通过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的形式,合理地扩充为内容比较丰富的语句或者语段。要求能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扩充内容。要注意语句扩展后整个语段的完整和谐。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提炼、概括的能力。

压缩语段,要求能对一段话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概括出中心意思,用比较短的语段或者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表达。

[例11(2002年北京卷)[略]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其中包含对发散思维能力和在某些限制条件下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例2](2010年天津卷)[略]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提炼、筛选关键词语,拟写一句话新闻。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要求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能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例1](2008年江西卷)[略]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例2](2010年全国卷Ⅱ)[略]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仿写排比句。[例3](2009年北京卷)[略]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本题重点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要求能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要求能够理解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并能正确运 用这九种修辞方法。

[例1](2008年天津卷)[略] 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题目的要求有四点:一是要有“溪”、“海”和“潭”三个意象,二是要表达某种感悟,三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四是字数在60字以内。

[例2](2011年湖北卷)[略]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人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简明,指语言简洁明了,能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语言连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语言鲜明,指表达的观点态度明确而不含糊。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例1](2010年全国卷Ⅱ)[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例2](2010年重庆卷)[略]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不同的语言情景与人物身份。[例3](2010年广东卷)[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求注意特定的语言情景与演出内容。[例4](2009年全国课标卷)[略]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语言得体的能力。[例5](2011年浙江卷)[略]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要求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设计一句得体的、主旨鲜明的、有号 召力的广告宣传语,然后简要评价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例6](2011年山东卷)[略]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要求将具体的数据用文字进行表述,且必须符合表述的语体要求。[例7](2010年福建卷)[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以鲜明的观点、简明的语言评说某一事件。(五)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考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能力。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占50分和20分,总分为70分,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

“题意”就是作文试题的各项显性、隐性的意思与要求。所谓“符合题意”,就是要求审读揣摩作文试题的各个部分,理解试题所要求的写作角度、材料和中心,准确、全面地把握试题。(2)符合文体要求

考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文章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文体要求。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记叙时能以写人记事为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诚为文,表达真情;说明时要符合语境要求,表达得体,条理清晰,方法恰当,形式规范。(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要求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不伪饰,不矫情。

“思想健康”包括正确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不以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句子之间衔接连贯、组合得当、语意通畅。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言之有序,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标点书写要清楚,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

书写要求工整,不写错别字。对作文卷中出现的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5分。

卷面整洁,不随意涂改。2.发展等级(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即主旨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的罗列或生活现象的描述上,而应该分析、揭示事物和生活的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或结果。文章的内容充实、深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能够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高考作文的见解深刻的表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和论据充实主要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比较充实且确切有力。形象丰满主要指文学类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人微,人物性格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意境深远主要指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与“境”融合,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深远;或富有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贴切指用词精当,准确生动,富于变化。

句式灵活指根据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需要灵活选用各种句式,使句式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等。整句和散句有机结合,长句与短句错落有致,常式句与变式句合理选用,使文章语言自然流畅、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指能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文句有表现力指文句含意深刻,富有韵味,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见解新颖指考生的主张、看法有独到之处,不人云亦云;对问题的认识,既有自己的见解,又有充分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能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新鲜指写作材料力避陈旧俗气。能紧密与当前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多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

构思新巧指构思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敢于打破传统的固定的结构模式,善于根据主题、立意和材料,寻求自己独特的构思。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指作文中能严密地推理,将已知与未知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更多的思考;想象奇特丰富,又合情合理。

有个性色彩指具有个人体验、个人特色的独特之处。

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等级有4项共16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点牛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换言之,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

[例门(2010年湖南卷)[略] 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答案]略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早”作为独词作文题,没有材料,没有提示语,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可写的空间非常广阔。本题限制文体,对堆砌材料而缺乏自我的套作,对文体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纠正意义。[例2](20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尸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答案]略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联系自身或社会现实,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例3](2011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 “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虽未规定文体,但要求文体必须明确;思维方面虽未作明显提示,但仍暗含需联系自身或社会现实这一要求。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要求能够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概括作品主题,要求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社会氛围和时代背景概括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

[例题](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略]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要求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对该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作简要的分析。(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文学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要求在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例1](2010年江苏卷《溜索》)[略]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够结合文本中描写的角度,对散文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作简要的分析。

(例2)(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略]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够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对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的分析。

2.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够结合文本的主体部分,对小说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以及效果作简要的分析。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去分析。“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要求能够分析这类语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例题](2011年山东卷《审丑》)[略] 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涉及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要求结合语境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赏析作品的内涵。要求分析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注重考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综合审美效应,并就作品表现突出的某些方面作简要赏析。

[例题](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略])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求能够在具体分析荷花的形象的精神美的基础上进行概述。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蕴涵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并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1](2011年山东卷)(《审丑》)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涉及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在作品中,这句话表现的是无定对曾老头及其孙子小臭儿的情感判断(这也是作者的态度)。要求结合语境对人物的矛盾心理作简要的分析。

[例2](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评价作者的情感取向。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要求能够依据文本,发掘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和审美取向;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审美取向,表达自己的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心理积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人手,探究作品中的意蕴、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例题](2010年安徽卷《洗碑》)[略]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求能够调动“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认真体会文本,获得对作品内涵的认知,发掘作品中“平常人的寻常事”所蕴含的丰富意蕴,阐述自己的看法。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探讨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对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意蕴的理解,探讨作者的创作目的。

[例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血的故事》)[略]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试题要求对小说题目谈谈观点和具体理由,实际是要求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要求充分调动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题](2011年北京卷《祁连雪》)[略] 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求能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要符合文本的内涵,二要调动自己的积累阐述获得的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据具体要求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例1](2009年江苏卷《画家黄永厚》)[略]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辨别各项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准确。B项筛选与整合的结果与原文不一致,原文说“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是黄永厚针对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说的,并非不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的原因。

[例2](2011年辽宁卷《数学奇才华罗庚》)[略] 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简要概括华罗庚的教学的特点。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能够分析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

[例1](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略]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要求具体分析文段不同于一般新闻的语言特色。

[例2](2008年广东卷《绝妙的错误》)[略]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要求对文中指定词语的语言特色作分析,涉及对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的考查。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要求能够分析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例题](2007年山东卷《梦碎雅典》 [略] ①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本题考查对文体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要求准确把握新闻文体的特征和基本构成,准确判断文章开头两段属于全文的哪个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对两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②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本题考查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试题要求对新闻背景材料在全文的作用作简要分析,涉及对渲染、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考查。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要求能评价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主要观点;评价作者在记叙和议论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倾向。

[例1](2009年广东卷)黄侃先生二三事 按照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作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的评价能力。要求把握传主的言论,理解传主言论所表露的观点态度,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例2)(2008年广东卷)(《绝妙的错误》)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的评价能力。本文标题本身体现了作者主要观点,题目要求分析这个标题的奥妙所在,也就是对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评价。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要求评价文本的主题和价值取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影响。[例题](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的能力。要求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具体分析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要求能思考文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何特色,并作出准确判断,比如文本对传主有何独到的观察和评价,调查的内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思考文本在表达形式方面有何特色,并作出准确判断,比如传记叙写方法和新闻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例题](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要求对文本的写作特色及其效果作出具体评判。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比如从历史、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或正面或反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例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干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要求扣紧题干的问题,结合文本内容,提出明确的看法,展开具体充分的阐述。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依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探讨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写作动机;依据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题](2009年广东卷)(《黄侃先生二三事》)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要求把握作品叙写的基本事实,理解传主的主要特点,分析作者对传主所持的态度,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文本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某些问题力拟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阐明。

(例题](2009年全国课标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要求在理解文本把握传主特点的基础上,对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不要面面俱到;阐述必须具体,不要脱离原文。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2.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3.题型比例

客观题占20%左右,主观题占80%左右。4.试题难度

全卷难度值0.6左右。5.试卷结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五、写作(70分)

Ⅳ.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匪来贸丝。(《诗经·氓》)(2),风雨兴焉。(《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王勃《滕王阁序》)(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 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译文:(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钱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C.屠维岳泄露削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甫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 “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梆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孙皓即位后表现如何?最后是如何降晋的?(《三国演义》)(2)小爱斯美拉达是如何丢失的?隐修女发现丢失后,有何表现?(《巴黎圣母院》)答第()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11.文章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级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1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①(节选)

学 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一一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⑾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注]①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4.文章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15.文章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朱启钤①:“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捧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 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注]①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

E.朱启钤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1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从荧 ①(pi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②,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因此③,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 ④ ? 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第 处(只填序号),改为。

17.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3分)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但我们能够选择。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荚”、“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合有褒贬意义。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2. A 3. D 4. B 5.(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6.(1)①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7. C E 8.(1)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不听劝谏,滥杀重臣。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人城,孙皓自缚降晋。

(2)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隐修女发现女儿不见了,四处寻找,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9.(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10. C 1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12.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甲)13. A C 14.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 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③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

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乙)13. D E 14.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人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15.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的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两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四、16.(1)屏

(2)然而(但是)(3)④,(逗号)17.示例:要不要灾难 面对灾难的态度

18.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甜泽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五、19.(略)

下载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背诵课文mulv.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6福建高考语文作文(精选五篇)

    2006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二、戈多来了;三、留点空白。三选一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福建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 来源:泉州晚报·新悦读(2014-6-9第12版) 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

    语文七年级下册背诵课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背诵课文 一、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

    一年级语文上册背诵课文

    1.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课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课文推荐 1、古诗词三首 全文,诗意 2、桂林山水 全文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3、6自然段 4、七月的天山 第2、3、4、5自然段(任选一段)积累好词好句 语文园......

    2012年高考语文含答案(福建卷)

    编审:新疆库尔勒第四中学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12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最终版]

    2013年高考(福建)语文学科试卷说明 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组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的试卷结构符合本省《考试说明》,试题考查目标明确,难度适当,区分度有所提高,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