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时间:2019-05-12 21: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第一篇: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阅读了浙江,北京、江苏及山东四省市的课改经验后,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江苏省的《情境教育》这一课改经验,更是令人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着新课改的变化以及它新的理念与新的思路。回想曾经,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曾过分依赖于课本,以致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况中,课改的东风将情境教学吹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后,它为我们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它通过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种种意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上的重点。若仅用“粉笔加黑板”的单纯模式,再配合教师的一张嘴以及一本语文书,就能感染学生,使其进入情境当中,这是很难实现的。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当是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怎样使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我们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该积极地去实践。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记得在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远远没有学习其他体裁的文章时那么浓,更别说理解课文了。面对着一问题,我很是头疼。我决定为他们创设一个情境——制作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我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充满了学习热情,整堂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切来源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就会让我们看到情境教学为语文课堂所带来的魅力!

第二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甘肃教育)

编号:

文章题目: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主题词:情境教学 小学 语文教学 运用 正文: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李吉林老师教《小小的船》时,根据小学生易受心理暗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创设了四次教学情境,运用图画、音乐和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走入生动的情境,这样不仅吸引了孩子,有助于孩子对课文内容的体验理解,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利用课文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虽然重视了情境教学的创设,但对课文本身的情境重视不够,许多老师一提到“情境教学”,就想到的是很多外在的东西,想到的是如何去创设情境,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课文情境,而且是最好的教学情境。比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科教版)识字一(1),一首含有一至十表示数目的10个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的编织在一起的小诗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诗中描绘的景物错落有致。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以及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如果忽略课文情境,单纯地把它上成识字课,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也就没有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小学语文所选的课文,都含有“情境”的因素,都可以用到“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课时,首先要考虑课文情境。

2、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3、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小蝌蚪找妈妈》、《草船借箭》(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2005年第15-16期。

2.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4.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第三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 乐趣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蔡子良:《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S1期。

4.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5.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第四篇: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定稿]

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涡阳县王准小学

谢宇函

摘要:语文课堂应当是丰富的、趣味的、活跃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弊端愈来愈明显。而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改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等方面有着无比优越的作用。伴随着涡阳县“班班通”“校校通”“信息技术人人通”等“三通”的建设,为多媒体的应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就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试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概念及功能;理论依据;类型与方法

一、概念及功能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展现情境,利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图画再现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利用语言描述情境。

(二)情境教学的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陶冶功能;二是暗示(或启迪)功能。

1.情境教学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

教育心理学上的陶冶,指的是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能够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了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了情感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情感体验具有良好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

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儿童更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榜样作用、诗歌朗诵、绘画、旅游观光、角色扮演体操、课内游戏、音乐欣赏、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会使人产生顿悟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提供的线索会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较差、渗透和整合中拓宽视野。

三、类型与方法

(一)利用语言描述情境

在描绘文本的情境时,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富有情趣化的语言,以及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语言对所要创设的情境进行描述。创设出的情境或引起学生情感上的独特体验,或带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当然,对于特定性的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不要太过于夸张,且不能失实。

(二)利用影像资料呈现情境

我们可以把多媒体资源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影响资料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播放文本欲要讲述的人文地理、战争片、纪录片等等。这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与其拿着课本教学生分析与解刨文本,不如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相关性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去主动感受、理解,同时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影像的意蕴比文字来的更快,来的更亲近更自然。而年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发掘“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这些图画比起枯燥的语言文字,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图画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到与主题紧密相关;二是积极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的审美特性,起到积极引导;三是不宜太多,避免“喧宾夺主”。

(四)利用生活展现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强调了小学语文是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由于课外资源的广泛性,它可以有效规避课堂资源的知识的狭隘性。同时,由于课外资源就在我们每个学生的身边,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做到课内外资源的有效链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做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到课堂内外的有效延伸。

(五)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都有一定的主题,常常渲染着一种气氛,拨动我们内心的情弦,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把我们的情感带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而文章也一样,也有着一定的主题,表达着作家的思与情。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契合点,在上讲习到文本的某种情景时播放相关性的主题音乐,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帮助深化理解主题。比如在上《小音乐家杨科》时,可以播放《命运交响曲》,在讲诗歌《望月怀远》时,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这曲子。

在这里,音乐起到了一种渲染气氛的效果,拨动着我们的情与思,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精心准备一些符合主题旋律的音乐来渲染气氛,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感受气氛,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六)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当前独生子女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净胜。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就是通过指导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表演文本剧情,感受剧情冲突与人物情感。同时,指导学生品读好文本中人物对话的字词含义,以及把握好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在这过程中,既是文本情景的再现过程,又是剧情的再创造过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有意想象”,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又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默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参加这一过程,在集体活动中又能有效的改善孤僻的性格。

四、结语

情境教学最本质的是主动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的融入文本,去深入体会文本,获取丰富的情感与认知。鉴于情境教学在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情感,改善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无可比拟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选项。由于认知有限,视野局限,我相信我在今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还会进一步的丰富、拓展。

第五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语文阅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一年级

语文 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其色彩明丽的图画、文质兼美的诗歌以及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故事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又增强了儿童学习语文的情感。

对于我们一年级语文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讲,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落实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我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一、新课导入时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绮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通过实践我感觉到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阅读好奇心的关键所在。采用情境导入,创设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走进文本、走进对话,主动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1、自制图片,呈现情境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图片呈现教学情景,以此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受到色彩的刺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进而引发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太阳》一文(下册5单元),我这样利用自制图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许多孩子都争着抢着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也喜欢画画,昨天老师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学生兴奋不已,回答“想”!于是我出示了与本课教学内容一致的自制挂图,学生的赞叹啧啧有声,有的孩子说:“哇,多美丽的画呀!”有 的说:“呀,教师成了大画家了!”“唉呀,太阳真美呀......”我顺势引导,“谁能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我看到公鸡在对着太阳唱歌。”“我看到了绿茵茵的草地,碧绿的树木。”“我还看到了太阳把海水照红了。”我引导学生:“谁能比较完整的把大家看到的景物描述一下呢?”学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了图画内容,我就势出示课题说:“课文中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写得更美,你们想读吗?”“想!”孩子异口同声喊道。正是这幅美妙的插图让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嘴忙碌,阅读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语言训练得到了落实。

2、巧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美妙感受,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有趣味横生之感,如:一年级下册《水乡歌》一课,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环境非常陌生,一年级小学生仅仅凭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去感受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非常困难的。于是我制作课件导课,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加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结合情景从文字中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了学生对水乡的热爱之情。我随即抓住学生此时的激情进行综合实践训练: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并仿照课文编儿歌。学生借着兴趣开始创作,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

“家乡什么多?” 楼房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客人请到屋里坐。

“家乡什么多?” 汽车多,千辆车,万辆车,大车小车装满货,来来往往忙奔波。“家乡什么多” 水果多,红长枣、紫葡萄,大大小小挂满枝,大家快快来品尝。“家乡什么多”

公路多,千条路,万条路,大路小路通灵武,请到灵武来做客。

„„„

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诱惑下,兴味盎然的走进了文本。

3、善用音乐,创造情境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 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艺术,语文教学亦是艺术,而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是无限的。善于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手段,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美妙的阅读情境,更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雨铃铛》时,上课伊始,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看看你会在那个世界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于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闭上了眼睛,我以适当的音量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在轻快、活泼的歌声中,孩子们的表情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时而微笑,时而深思,一副陶醉的神情。歌声结束,同学们慢慢的睁开眼睛,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神奇的想像中,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把你刚才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春雨落到了地上,种子在说悄悄话,我还看到种子在张大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我听到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春天来了,种子在发芽,小河里的小鱼跳出水面唱着歌......”,“我听到小雨在沙沙沙沙地唱歌,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听到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而惊讶,更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创造出的如身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而震憾。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刚才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谁听见了雨铃铛的声音了?”孩子们摇摇小脑袋,有的发问:“老师,雨铃铛是什么呀?”在这样的情境下,我板书了课题并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想听听雨铃铛的声音。”,“我听过春雨的声音是沙沙响的,可课文为什么要写春雨是铃铛哪?”我说:“孩子们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听一听雨铃铛声音吧!”有了音乐所带给学生的丰富而饱满的情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潜移默化地绽放了音乐所创造的情境魅力,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了审美想像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实现。

二、阅读理解时创造情境,深化阅读感悟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师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将这种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体现于阅读实践呢,那就是引导。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将会使引导更具实效性,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具体做法如:

1、用动感的语言、肢体动作创设情境 课堂中教师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教 师富有骟情性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夸张而又恰如其分的动作都会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为他们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搭建有效平台。在教学《一只小鸟》一课时,指导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主人对受伤的小鸟关爱的情感时,教师马上扮成一只可怜的小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时,一名学生将手指放在小嘴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还轻声地说:“悄悄的,别再惊动小鸟了,它多可怜啊!”这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的表情、语气是那么投入,他们读懂了课文!再如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教师扮演成一棵老树说:“亲爱的小鸟,狂风来吹不倒我,就请你来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吧!”学生马上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扇动着翅膀,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谢谢你老树,你真有爱心”、“老树,我也要像你一样做好事,帮助别人”、“老树,你真伟大”„„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在教师深情的话语、简单的动作中得到了释放。小结语或者声情并茂的范读都会为学生的阅读感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

2、活用课文插图,再造情境 课文是利用语言描写情境,而课文插图则是运用更直观的手法再现生活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中生悟,而要指导学生将插图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图文并茂,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们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时,引导学生先看图仔细观察,体会不用“颜料不用笔的心情,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意境,然后再去朗读课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融入课文,与作者、文本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3、配乐朗读,渲染情境 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达到共鸣时,学生朗读欲望更强,教师适时地选择与课文相似或一致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情绪会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加高涨。如教学《秋天到》一课时,学生扮着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朗读课文,秋天那色彩丰富,秋高气爽的意境陡然而生,不仅是学生读的投入,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被这种美妙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

三、阅读理解后,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

阅读理解和感悟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实践语言。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言语的动机,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2]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再创情境,拓宽阅读空间,开阔阅读思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土,还要成为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进生活。

1、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北师版语文教材课后,都有许多拓展性的问题 可以为学生创设开阔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实践。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提出:“学完课文,如果你是这只聪明的乌鸦,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再如《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教师课后这样拓展问题:“春天、秋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什么魔术?这些问题都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学习和实践、语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2、以演助读,拓展教材空间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喜玩好动。而课文内容大多又是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因此在阅读感悟中,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再现出来。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小组分解,编排成小课本剧,孩子们积极性高涨,在几分钟后,学生踊跃举手,几名学生在讲台上专注、投入的表演和创造性地台词得到台下同学阵阵掌声,将教学推向高涨,孩子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亦然如此。一堂课波澜起伏,时见高潮,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绽放情境魅力,就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催生阅读意识,进而加强阅读实践,最终实现阅读的三维目标。

参考书目: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② 《语文教学情景论》

下载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明天在儿童的心目中虽然是遥远而朦胧的,然而他们却向往着明天,急切求......

    论情境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论情境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研究教学论的专家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入汤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识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因为抽象静态的......

    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讨

    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讨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着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五篇)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质量与过程,而不是只看重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主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现在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空,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李发蝌【摘要】针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调动学生主观感受,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 制作课件 、角色扮演、激情描述、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