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课题第二阶段总结Word 文档
重庆市教育学会基础课题“思想品德课‘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二阶段总结
本课题自2009年9月开题后,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在县级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本课题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将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研究工作
1、针对县级课题研究成果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操作困难的现象,进行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变式的研究。
2、为了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经验,派出课题组成员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
3、针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调查,有的放矢的要求课题组教师在撰写教学预案、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及时反馈,集中对模式的操作进行相关的修改。
4、课题组成员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理论素质进一步提高。
5、对学习方法继续研究,在重点试验班级2011级4班、6班专门进行了基本学习方法的授课,经过测试,基本的学习方法已被学生掌握。
6、在本阶段,通过研究实践,进一步修订了本模式的定义、操作方法、本模式的适用性原则、主要教学方法的特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本模式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策略、本模式指导学生学法的要素等结论,并将这些结论进一步落实到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 1
完善。
7、召开专题研究座谈会5次,学校领导或有关教师结合课题研究,给参研教师从教育教学理论上“充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8、设制了本模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卡”,并以此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9、设制了“学生能力自测表”,发放240份,实收230份,对初中三个年级部分实验班进行问卷抽样调查,通过分析统计表明,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前阶段相比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掌握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的进步。
10、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四环节”教学模式图进行适当修改,主要体现在第“四环节”上。
11、李江丽老师在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下,成功的举行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刻盘保存)
12、在实验班级初三.四班,试点召开了“学生学习方法交流”座谈会。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从学生发言中可以证明,基本的学习方法已经被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了。
13、以各年级备课组的形式集体备课,钻研教材,重新组合教材有关内容,深化研究,取得实效。
二、取得的成果
1、课题组成员自觉参加重庆市教育学会政治专委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上报参评论文8篇,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
等奖3人次。
2、李江丽老师代表课题组参加2010年中学组思想品德县级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并成功地进行了研究课教学。
3、2010级中考取得全县平均分第一名、综合积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4、实验班级参加学期末县统考高出非试验班级平均分5分以上。
5、已完成第二阶段研究论文集,为课题结题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缺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工作,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和搞科研是“耍花架子”的不良意识。
2、部分参研教师对成果整理意识不强,对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能尽快形成物化形式。
3、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不够。一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学习不够,不能将《课程标准》及教材进行内化、提升;教学观念虽然有了较大的转变,对课改必要性也有了较好的认识,但由于多年的教学方式已成定式,他们在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不能自觉地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来进行教学教研,就知识教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研究工作还存在浮在表面难以深入的现象。
4、创设情境针对性不强。情境创设对于思想品德学科实施教学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所以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一些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甚至不少教师都是绞尽脑汁地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一些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比较牵强附会,针对性不强;还有的情境指向不明确,牵涉面太广,学生无从下手。这样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摆设”,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悟。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讲究适时、适度、有效。一是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级来创设。二是目的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基本知识,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三是针对性要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符。四是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5、课件制作使用不多。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的平台,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基本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使用课件的一部分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只把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放大搬到大屏幕上,仅有少许文字、图片,没有声音、动画,也只能称得上是投影仪,缺乏感染力,缺乏对学生的鼓动性。忽视帮助学生明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6、资源开发主题突出不够。课程资源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来说意义最为重大。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建立在新教材基础上的对生活中教
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对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及学生对其生活的思考、体验和领悟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但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我们大多数教师能根据自身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现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延伸拓宽教材。但有些教师不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而开发资源,而是信手拈来,任意生成,从而淡化了主题,忽略了重点。
7、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参研教师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理论水平、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继续强化“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2、继续按照课题组要求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各位参研教师要进一步深入钻研思想品德“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图,深入领会“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按操作说明展开教学活动,使“研”和“教”做到真正的融合,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的上升。
4、全体参研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要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全体教师也要提高各种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让自己在研究中取得的各种成果能尽量快捷、完整的转化为各种科研物化成果。
5、各位参研教师相互之间要进一步搞好协作,不能各自为阵;各年级备课组,要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6、进一步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继续探索研究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并灵活运用变式指导自己的教学教研。
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面对思想品德课“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的误区和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参研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引导者与学生主体、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探究式”与“接受式”等三个关系,按照“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运用教学模式变式,继续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要使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坚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市级课题一定能够圆满结题!
第二篇: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作者:朱香萍 【编辑录入:朱香萍】
《实施开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阶段研究总结
课题负责人
朱香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本课题着重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努力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积累大量的实践系列作文。
1、、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2、建立“动态生成”的实践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3、提高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设计出符合生活实践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生活实践作文指导的前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到生活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开题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二、.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首先研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衷”的时候,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一是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写作积极分子,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1)我们通过作文比赛的方法把全校爱好作文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在有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同时为他们讲授一些浅显的写作知识。
(2)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并贴在展板上进行展示。
(3)推荐发表学生的习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二是贯串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在课题组教师的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来不吝啬赞美与激励,从口头表扬到评语褒奖,从佳作加星到打出满分,从采编学生优秀作文到鼓励学生投稿,参加作文竞赛,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基于生活的、积极愉快的写作氛围,主动拿笔,开心作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经常没有或没有写作素材的情况,研究的第2个问题就是怎样丰富学生的写作素质。
“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素材,构建学生自己的习作素材库。这素材就是可写作的题材。我们告诉学生:有意义的素材当然好,但只要你认为值得写的东西都可成为素材。
(1)走向校园,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同学们除了每天的上课、做操外,我们每年开展的田径运动会、建队节活动、庆祝“六一”活动、“我心换你心”义卖活动、捐献废纸活动、演讲比赛、童话节、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演课本剧等等,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元宵猜灯谜、做元宵品元宵;清明踏青、放风筝;中秋学做糍团饼;重阳做重阳糕敬老等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许多学生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佳作。比如:周雪莉同学的《香甜的元宵,快乐的节日》(2)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校园、郊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如五年级在写“秋天的树叶”这作文时,老师就带学生到校园看看、摸摸,了解秋天树叶的变化,这样写好这次习作就容易了。我们还组织学生举行了“放飞心情(放风筝)”、“植树节植树”等采风活动,组织学生游淹城野生动物园,游新天地公园等。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情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暑寒假或星期天,我们也请有条件的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出去游一游,玩一玩,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3)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我们也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中天钢厂,参观污水处理厂。活动中,教师注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学期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使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我校围绕“绿色节能”这一主题,开展了“捐废纸”“节能金点子”“废品手工”等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们从生活中、网络上了解到了一些节能的相关知识和情况;参与社会实践,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这些细微处入手,收集数据,加以分析„„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思,
第三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组:蒋旭新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自2012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一)继续加强学习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
(1)、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本教研》《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物理卷》等书籍。
(2)、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韦纳归因理论、台湾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心理缺陷的研究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师的科研知识,增强了教师搞科研的信心
(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次的课前练习出三组练习分难中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学困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学困生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学困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集体收集并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必须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通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 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在平时我们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对家长进行开放,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促进和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3、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仍然很低,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结合还未达到更加和谐有效的程度。在学校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对学困生加强教育和转化,可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观念比较淡薄,虽然老师常去家访做工作,但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情绪化的倾向较为严重,说话不注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上进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前功尽弃;
3、个别指导与教学内容的完成之间的矛盾。在课堂上加强对学 2 困生的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学任务就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
4、个别教师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个别学困生经过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个别教师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从而主动放弃了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虽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社会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家长等只认成绩,还是以学生的分数为杠杆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注重教育过程,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投入力度,甚至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信心。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通过对比分析,集思广益,努力解决全面发展与个体指导之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组织教学与转化学困生之间的矛盾。
3、继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2013年3月14日
第四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总结(2)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与10几位老师立项的课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做些探究,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本课题的价值定位。本课题于是2011年10月开始研究,预期到2013年6月结题,历时近二年。现将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优化语文教学艺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策略,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有效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体验语文的快乐。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优化导入艺术的研究。
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最好的第一印象,关键是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刹那,需要教师以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唤起学生注意,酝酿上课情绪,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及时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本节课学习任务相适应的最高境界。使学生。因此,教师要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②、优化提问艺术的研究。
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问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更是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③、优化语言激励艺术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激励水平、激励方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敏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分解、研讨交流、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准备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组成立伊始,我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教师伦理与教师礼仪》、《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和书籍,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艺术”、“高效课堂教学”等概念和教学理论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提高,增强了大家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学的实际,走进学生学习的实际;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质疑、结论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优化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题组活动开展情况
(1)2011年10月,制定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措施)并确定课题组成员。同时开展有关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理论学习,主要材料有《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等,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议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布置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2)2011年11月,请课题组成员老师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艺术公开课教学展示并进行
评议,共同交流探讨课题初步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作阶段性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虽然只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在教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研究,参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初步提高。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课题组部分成员还撰写了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
(1)李晓兰的《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芶朝秀的论文《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实践与探索》
(3)陈红波的论文《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浅谈》(4)梁春香的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5)冯柏玲的教学设计《秋天》
(6)王秀文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教学案例
(7)庄苗苗的《三峡》教学反思
(8)张盼盼的《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反思——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思考
个别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研究方法还不够明确,研究工作处于表面化、浅层次阶段。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针对前一阶段课题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遗漏,结合我校生源的具体情况,决定下阶段改进措施:
1、明确本课题和各子课题研究内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继续收集资料,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写两个教学案例,两篇教学反思,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继续将平时的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理论认真进行反思,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富有个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五篇:课题第二阶段实施总结
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 ——第二阶段阶段性总结
时间在斗转星移中悄然流逝,转眼一年的时间将过2013年的步伐已向我们走来,在这一年中,我们全体课题组同仁进行了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的第二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成果,虽然与心中的理想程度偏差还很大,但我们本着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将继续努力。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由于其作用性问题,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有效的帮助,在课题组全体同仁的统一思想,统一目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探索、探讨、思考、实践与反馈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主导作用下,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为目的,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大量的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已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
1. 素材积累工作:本阶段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还在查阅相关媒体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素材的积累工作。
2. 研究成果:形成了论文四篇.3. 研究成果应用工作: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共同研究下,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着的问题,我们要真实的面对,但努力终有提高的思想,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我们的启发工作,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效,但很大部分学生的效果不会太理想,我们要适当启发,便于他们理解,对于理解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我们还采取一定手段,进行类比性教学,使问题分析更加生活化,更加身边化,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给出例子,进行教师板演,让学生笔记后背诵,再出其几乎一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演算,这样做的后果使本就紧时间度的教学任务雪上加霜,但是学生有所得,我们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在高考不分层次的前提下,该项工作我们只有少量进行,进行尝试。教师的爱要比重点高中付出的更多,成绩不理想而学生心情差,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普通高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爱要更多,帮助要更加耐心与更加大,这对于我们教师也是一个考验,“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了,一辈子都在做好事”,辅导不难,难就难在了,一次次失败后的心理抗打击能力的存在。
为了完成本课题,让我们全体课题组同仁努力,再努力,营造课题的完满完成的那一时该。
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
——第一阶段实施总结
2012年12月14日
双辽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