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中的真实情感
写作中的真实情感
娄豪进 力洋初中 31560
2摘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字是来自心灵的东西,写文章犹如抽茧剥丝,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没有丰实的积淀和收藏,就不必强求!但是,应试作文只能在考场中短时间内完成,给学生的创作带来巨大的牵制力,造作、矫情、滥调陈词者更是比比皆是。学生不想写,阅卷老师看不下去,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应该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情感。
关键字:语文教学作文情感
学生年代,写作文时经常有老师们给我们附加条件——“感情真挚”。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丛,只是信手拈来,随意任性。教学至今,方知感情表露在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何谓“感情真挚”?“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教学中,我渐渐的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情感流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喊口号,情感空泛
在写作中,如果要写出人物之间的情感,没有具体的事例是无法做到的。在平时的教学写作中,学生们普遍存在切入角度太大的问题。在以“我与奥运”为话题的作文中,不少同学只是空喊口号,强调要“关注奥运”、“热爱奥运”,却没有选取一些细小的事情来写开,那又怎能表达自己与奥运的情结呢?
二、滥调陈词,情感普通
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内容平平淡淡,人云亦云,会缺少吸引力。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写的是生病时,同学、老师或家长对自己的照顾。千篇一律的题材,自然难以写出情感,即使写出了情感,也难以写出新意。
三、材料贪多,情感平淡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肖像、心理等来表现,我们不对事件详细地记叙,不对人物进行入微地刻划,是无法写出人物的情感的。但是如果对材料贪多求全,只会造成内容平淡、主旨分散。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个别篇目虽然写了妈妈等在思想上对自己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从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充实,其实每一件事都是浮光掠影,根本没有交代感动的原因,没写出自己对母爱的真切感受。
四、胡编乱造,情感造作
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些同学不从生活中去仔细地思考,细心地回忆,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展开,却随意胡编乱造,出现了内容虚假、矫情横生的局面。如在以《感动》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教室里传来一阵敲打桌子的声音。这么晚了,谁还在教室里呢?我怀着好奇心走进去,只见班长满头大汗,修理着破桌子。啊!我的心在激动地跳荡,热泪也涌出来了!多好的班长啊,你那么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你为了教育损坏公物的同学,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你的心灵是最美的!你是我们班里的活雷锋!对做好事的班长抒发赞美之情,本来无可厚非,但这段文字小题大做,感情过火。毕竟只是修修桌子,又何至于“心在激动地跳荡,热泪也涌出来了”,更何至于用“你的心灵是最美的”、“你是我们班里的活雷锋”这种溢美之词来形容。感情失度,就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在作文创作中,作文风格可以多种多样,文采风流者,可以气吞山河,谈笑风生,也可以多愁善感,幽默风趣„„但能打动人心的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切、诚恳。“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才能打动读者溢出眼眶中的泪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学生应该了解感情的触发点
动情点:感人 感染 感伤 感愤 感召 感化 感奋 感恩 感谢 感激 感念 感触 感悟 感慨 感喟 感叹 感怀
非动情点::感觉 感受 感知 感想 感应
其次,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动情点。例如:
奶奶念慈求佛保佑一家平安的虔诚态度
爷爷修油纸伞寄托对奶奶的深深怀念
外婆照料中风的外公喂饭时的感人镜头
看不同时期的相片回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妈妈不时打开我的房门似是监督实是想要我早点睡的矛盾心情
抢在妈妈前为自己整理被子时的满足喜悦
陪妈妈看病挂水时自己的成熟举动
重新和疏远已久的父亲并排走在街上时的亲切
由街头那替孩子乞讨的父亲想到自己的父亲时的感动
陪害怕孤独的奶奶过夜时心情的变化
父母闹意见时我用计调解了矛盾后的窃喜
奶奶因经济困难拒绝父亲为其治病后产生的矛盾及互相体贴之情
春节团聚被逼干杯后产生亲情如酒的感慨
在新房装修寻求和谐中感受到家人和谐的重要
发现父母为不影响我的学习将电视音量调小甚至静音时的感动
不善表达感情的爷爷为有情调的奶奶放烟火时的情景描写
妈妈为有怨气的我到校送早餐的情景
爷爷三十晚上认真包饺子寄托对家人关爱
„„„„
最后,学生应该在写作中注意感情流露的真实点
如何做到在文章的写作中情感的表述真实准确呢。首先,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的人,或不热爱生活的人,他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调动自己的真情对待身边的一切。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展开联想。把感情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其次,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是有原则的,一是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二是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三是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又说:“与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说的就是以情动人这个道理。
第三,文章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作文连自己都不能打动,要打动别人,肯定是自欺欺人的。我们中学阶段学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文章除了讲述当前形势之外,就是把一腔对江南风景的热爱化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区区十六个字便将一派江南春景的勃勃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悠然神往,起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感情的清泉滋润自己同时也感染了别人。
总之,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作文写作中情感流露的真实性,感情真挚。不论文章中的情感是汹涌澎湃的大江瀑布,还是细腻深沉的涓涓细流,只要文章中洋溢着一片真诚,再加上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句式,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对于学生来说,即使是在考场里,写出千古绝唱也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1、《邓泽棠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理论》邓泽棠、戴汝潜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2、《创新作文大课堂》曹韧、师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真实的写作”中悖论(定稿)
“真实的写作”中的悖论
目前,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一个是从写作行为的真实性角度研究,比如李海林老师的《论真实的写作》,另一个是从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角度研究,这是大部分该题目研究者所选择的角度。应该说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许多难题,产生了一些困惑,细细思之,发现“真实的写作”中存在着悖论,殊难解决,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有必要说明的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跟考场作文比,要求相对宽松一点,“真实”的程度可能大点。本文要论述的“真实的写作”中的悖论仅指考场作文的写作。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考试是指挥棒,考场作文的写法指引着平时写作训练的大方向;二是因为考场作文作用特殊,与考生的利益关系密切,攻破了这一点,其他写作的真实性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一、“言语环境”中的悖论
李海林老师在《论真实的作文》一文讲到,所谓“真实的作文”是指考生写作要有真实
①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任务和真实的言语成果。我们认为,对于考场中的考生来说,真
实的言语任务就是向批卷教师“示才”,尽可能得到一个高分;真实的言语成果就是得到一个分数;真实的言语环境就是考试。如果我们的说法成立,那么在考场中,这三者都具有了双重性。
首先,从“真实的言语环境”说起。什么是“真实作文”的言语环境呢?李海林老师认为指的是真实的对象、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自我体验。下面,分别就这三个方面的双重性进行分析。
第一,考场作文“真实的对象”应该是批卷者,而作文题目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写作对象,仅管所暗示的写作对象是不明确的。因为选什么题目来写,本身就意味着有某种写作的需要,已选择了对象。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象(读者)“制约着写作者所写
②文章的写作目的、文章主旨、选择材料、布局谋篇和运用语言等”。而考场作文,题目是出
卷者钦定的,考生不得不写给批卷者看。考生知道,给编辑部,给市长的一封信,不是真的给编辑、市长看的,而是只给批卷者看的。同时,考生也不指望自己的“大作”能面世,让广大读者或某种读者来阅读,但他必须装作像是写给广大读者或某种读者看的。考试题目本身就导致了考生写作对象的分裂。
第二,就“真实的情境”而言。考场中考生的“真实的情境”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向批卷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根据给定的题目写一篇作文。同时,作文题目又设计了一个情境。比如“心灵的选择”,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的“心灵”必须先“选择”离开考场,进入题目为你设计的(类似的)情境,在那个情境你会有什么所思、所感、所为,即使你从没登过雪山,此时也必须在想象中到了那里,面对垂死的他人,拷问自己的心灵。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指考生要进入作文题目设计的情境。考试虽然很紧张,但考生此刻必须放飞心灵,让心灵去旅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即使所命题目设计的情境非常贴近考生生活,但生活
③化的写作允许作者“查资料,搞调查,了解个体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亲身体验”,而
考试时,考生必须在特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规定字数的文章。可见,考生真实所处的情境与他所要写的题目所要求的情境存在双重性。
第三,就“真实的自我体验”看。我们批评考生的作文“假”、“大”、“空”、“废”,批评考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似乎没有写出自我真实、独特的体验。然而,从大的环境看,考生基本上在同样的时间起床,同样的时间吃饭,同样的时间上课,读同样的课本,完成基本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题目,同样的时间放学,晚上同样要自修,同样的时间睡觉,周末、寒暑假同样要补课。我们希望这些过着“千人一面”生活的考生写出“千人千面”的作文是不是缺少现实基础,要求太高了点儿?而且,考生也知道写作文要讲创新,要别出心
裁,要与众不同,于是,他们会认为写身边的生活恰恰容易造成与众“同样”,于是他们就开始“编”,各人思维不一样,所编的东西的应该各有千秋吧。可悲的是,考生就是编也编得差不多。这种集体无意识,思维的模式化、僵化是怎么造成的呢?发人深思啊。当然,考生编的水平也有不同,有的一眼就能看穿,有的看不出“斧凿”痕迹。其实,很多时候,就单个考生作文看,批卷者基本上看不出他们的内容是编的。只有在许多考生编得都差不多时,批卷者才敢断定其中有一部分考生的作文肯定是编的,于是,可能有的批卷者就认为凡属“此”类的作文都是编的,不管它是否真的是编的,全都一棍子打死。不管是考生真实写成“千人一面”也好,编成“千人一面”也好,我们都能看到考生“千人一面”的生活与考试“千人千面”的要求之间的错位。
其次,说说“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任务”指真实的写作目的(或者写作动机)。写作应有真实的目的,或交流思想,或交流情感,或交流信息,而考试写作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尽可能地得到高分。
再次,说说“真实的言语成果”。“真实的言语成果”是指作者与读者交流思想后的收获,交流情感后的心灵变化,交流信息后个人信息的增加。而考试写作的成果似乎只是一个分数。
综上所述,我们要说的第一个悖论是:考试需要考生写出真实的作文,但考试作文本身就有悖于“真实”。
二、“文体自选”中的悖论
开头讲到,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这两个角度对“真实”的内涵有各自的理解。李海林老师认为“真实的作文不是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而是指‘写作’这个行为
④的真实性”,可谓高屋建瓴,见解深刻,但其中“真实的自我体验”一项也许应属于“写的内容的真实性”方面。许多研究者认为“写的内容的真实性”是“真实的写作”的内涵全部或之一。前者如胡辉、卢中华、宋丙之等,认为所谓“真实”,就是指的作文中所有信息,包括取材、叙事、抒情等都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后者如廖圣河、赵成芹等,认为“真实”包含的第一层意思就是“素材真实,就是作文尽可能的展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同时,又
⑤强调“真实作文不等于记实,应允许考生对生活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补充或虚构”。
对“真实”的不同理解,意味着不同批卷者在面对同一篇作文时可能作出是否真实的不同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之一是对考生所写文章“文体”的判断。
现在的话题作文基本上规定“文体不限”。作为批卷者,拿到考生的作文时需要对考生写的文章到底是纪实文,还是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个判断。有些作文,如果批卷者把它当作纪实文看,而不是当作文学作品看,那么就会大大的冤枉作者。比如2005年的一篇差一点被评为不及格的高考作文《敢小瞧老娘我吗?》,文中的“我”应当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如果我们把“我”当作者看,认为作者在三年时间里多次跟男生上过床,到广州打过工,两次给老板当过“二奶”,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考生明明写的是小说,阅卷老师偏偏按纪实文
⑥解读;考生用了反讽手法,阅卷老师偏偏认为这是考生自己的思想”,这难道还不错吗?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拘泥于个别事实,而是指艺术品要包含真的理性内容,即是艺术品
⑦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以及人生的意趣与真谛。”文学创作鼓励作者
发挥想象力,允许虚构。赫兹里特认为:“诗严格地说是想象的语言;想象是这样一种机能,它不按照事物本相表现事物,而是按照其他的思想情绪把事物糅成无穷的不同形态和力量的综合来表现它们。这种语言并不因为与事实有出入,而不忠于自然;如果它能传达出事物在⑧激情的影响下在心灵产生的印象,它就是更忠实和自然的语言了。”小说中的“我”不是作
者,这已是常识。既然诗人、作家可以虚构,那么考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况且新课标“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让学生“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学写小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如果命题规定考生写一篇记叙文,那么就要清楚叙事类散文和小说都属于记叙文。因为,记
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按照表达方式分类的,而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是按照文体功能分类的。如果我们判断考生的作文是篇小说,那么不管他所写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没有,只要其作文内在的情感逻辑能自圆其说,具有情感的真实性、想象的真实性,那么它应属一篇“真实”的作文。
“文体不限”给批卷者判断考生所写文章的文体属性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批卷者在判断考生作文文体上的困难,也许像1998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明确要求“举出实例”,“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或像某个地方某年中考作文题明确规定“必须写亲身经历的事”,或者在试卷的一个角落留个空格,让考生注明自己所写的文体,或者其他方法。
不管怎样,就考试作文“文体不限”的要求来说,对于“真实的写作”存在着一个悖论:有的作文当纪实文看则假,当文学作品看则真。
三、“真实”中的悖论
在“心灵的选择”时必须选择善;在讲到“诚信”时,必须选择崇尚诚信;有脆弱必须战胜之,绝不能倒下,一蹶不振。这些题目,考生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当代社会假话、假新闻、假药、假论文、假货充斥,而一个省几十万考生,一般说来,多多少少有不好的人、不讲诚信的人、脆弱的人,而如果所有考生都说自己是善的、诚信的、坚强的,那么我们教育者是不是就可以欢呼庆贺了呢?而如果出现一个考生自认自己的是“不讲诚信”的,批卷者必将给他的作文打低分,严重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我们谁都不相信考生一走进考场就都成好人了,都讲诚信了,都能战胜脆弱了,谁都不相信“考试”成了“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可是我们谁都不会容忍那么一两个说出真话的考生。是我们在逼着考生说谎吗?是不是我们口上说要他们写真实的作文,而行动上却在打击考生写真实的作文?
“谈读书”,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可能写读书的好处N条,读书作用无穷大,可是一出考场可能就把课本、练习、试卷都烧了,庆贺终于“解放”了。但如果考生在考试时,写读书无用论,读书枯燥论,读书误人论,你作为批卷者,会打几分?“真实的写作”需要面对的不只是考生,还有我们教师。我们真的做好接受“真实的写作”的准备了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胸襟接受考生的真实写作吗?
另外,李兴旺从伦理学角度否定了写作做到“完全真实”的可能性,指出,“由于‘角色’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出来的都大约不会是他内心的完全‘真实’的想法,而他
⑨内心的‘完全真实’的想法又是永远也不会给任何一个人吐露无遗的。” 在鼓励学生说真
话,抒真情的同时,他强调“必须对学生在表达‘自由意志’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加以有
⑩效的引导”。可见,从写作内容角度提倡写“真实的作文”是片面的,它不是包治百病的药,只是治病之药的一种,需要搭配其他药品一起使用才好。凡美必真,而真未必美,也未必善。如果只是一味的倡导“真”,使考生误认为凡是真的,就是美的,善的,那也可能会使考生走错方向。
我们要说的第三个悖论是:教育者表面上要求考生写出真实的作文,某处程度上又在打击考生写出真实的作文;“真实的写作”的要求中本身就有不真实的成份。
知道“真实的写作”如此之难,我们教师,特别是选拔性考试中的作文批阅者,也许会对考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情。作为教育者,我们对自己也可以少一份无谓的自责。要真正实现“真实的写作”,也许应该从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等做起,“真实的写作”将伴随着这些改革的进行而逐渐拓展它的生存空间。
陋见未必正确,更多只是表达我们的一些困惑,诚盼大方之家指点迷津。
注释:
①③④李海林.论真实的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1-2
②游来林.试论读者对写作中几个主要环节的制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5-66
⑤廖圣河.引导考生写出真实作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第9卷第2期:62
⑥任金璧.高考“另类”作文的审视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06,(9):7
⑦柯秀经,邱珂,蔡志敏主编.美学原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53
⑧赫兹里特.泛论诗歌.见原:社科院外国文学究研所.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55)
⑨⑩李兴旺,作文教学的“真实”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1):52-53 参考文献:
[1]韩军.反对“伪圣化”[J].教师博览,2000,(2)
[2] 苏建梅.交流·体验·真实——谈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5):270-273
[3] 储开华.缘事而发源清水长——也谈“真实写作”[J].语文学习,2006,(10):11-12
[4] 谢贤扬.用人性的本真表达生命的真实——谈作文教学中的母语习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0-123
[5] 李晓风.真实——作文的生命[J].黄山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第5卷第2期,31-32
[6]陈高林.写“狭义真实”好,还是写“广义真实”好一一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试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16-118
[7]柳春生.文学写作是如何从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1):42-44
[8]赵成芹.浅谈学生作文中的“真实、虚假、虚构”[J].保山师专学报,2006,(1):74-75
[9] 宋丙之.真实作文的判断[J].今日南国,2008,(11),79-80
[10] 卢中华.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J].现代技能开发,2002,(2)
[11]胡辉.论考生作文真实表达的实现[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5,(3)
[12]朱建军.论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及其培养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8,(9)
第三篇:一封家书——真实情感(推荐)
爸妈:
你们好!几经波折你们终于把我送到了大学,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做了什么,就像那首歌所唱的:“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但我离开不了。初中的时候,凭借一些小成绩我骄傲了,所以没收拾好自己,以至于厌学,逃学,不服气,最后辍学整天泡在网吧里。从那一刻起,我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该怎么去解决每一天的生活问题。社会上那么残酷,到哪里都是需要钱,我见识到了很多骗局,当迷茫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方才懂得,爸爸努力赚钱是为了什么,妈妈忙的死去活来又是为了什么。
记得那次事件回家的时候,爸爸对我说,我不需要你有多么成才,我只希望你好好的活着,活出个人样,自己以后不后悔就行,至于以后当官还是发财或是流浪,这种事你自己选择,我也不会干涉,我只会给你指明方向,路你自己走。当时我也是没想明白,可能对父亲说了一些胡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所以我要对你们说一些我内心的话。
爸,你在我的印象中一向是严厉的,脾气很爆,就跟爷爷一样;这也不怪你,毕竟这个家族本来就是这样的,有时候需要你和爷爷的压制,不然总会受尽欺辱。你单手打拼到现在,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撑起了这个家,着实很强大,很有本事,这一点上我永远敬佩你。我想我们之间应该有好多话,但总是找不到切入点。在学校的时候,我什么事都是给妈妈打电话,却很少给你打,其一是我受不了你的大声呵斥;其二很多事你会相信那些顺着你脾气的人而不相信我;所以隔阂就在这里。我能清楚的感知到你很爱我,从几次住院的无畏关爱和面对爷爷的庇护下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我也很爱你啊,每次想找你说话,你的只言片语将我支开,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了。爸,心脏不好就少发点脾气,你的身体对这个家来说是最大的支柱,不要老是一个人生闷气,你也可以适当的跟妈说说。还有好多话等我们好好的坐在一起的时候,我再和你慢慢说,总之谢谢你的爱和所付出的一切。
妈,最美的妈,最善良的妈;我真的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形容你了,每次想起你都会流下好多眼泪,我太对不起你了。你什么事都罩着我,我犯错了,你不允许别人动我,我不见了你满山满地的找我,离开家的那段时间,听爸爸说你几天没吃一顿饭。你总是从一至终的相信我,不管我说的是不是谎言,你不会让我手头的钱断过,自己舍不得买饰品也要存下来给我,我活在你最温暖最安全的摇篮里却不懂得珍惜丶知足。妈妈我错了,我太虚浮了,为了满足那些虚荣心,我做了很多错事,自己挖下的坑太多,你都肝脑涂地的帮我填满。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只能从心底感激你的爱。不管以后我活的多好多坏,我定会照顾好你和爸爸,给你买喜欢的大衣,带爸爸去旅游,这就是我想要的。写到这里不由想起那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妈,我想在你的肩头睡一觉,好好的睡一觉。劝爸爸少生点气,照顾好自己也扶持着爸爸,我定会强大。
第四篇:真实的谎言情感美文
听到一个好友说自己了且很痛苦,写下此文。
你走了,我哭了。
你的话那么决裂,我的心那么碎裂。
请不要告诉我你爱着我,请不要告诉我你无法再爱我,因为,我一片迷茫,这是不是爱的谎言;
请不要告诉我你爱着我,请不要告诉我你无法再爱我,因为,我一片困惑,这是不是爱的证言;
曾经以为的爱情,曾经以为的浪漫,一如我幼时追逐的那一粒粒美丽的泡泡,透明而一无所有;
此刻真切的痛苦,此刻真切的心伤,一如我梦中拥有的那一粒粒晶莹的泪水,冰冷而满是幽怨;
你走了,我哭了。
你的话那么决裂,我的心那么碎裂。
第五篇: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摘 要】 写作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影响着未来学生的发展,而很多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作文的写作中,好的作文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需要学生用心去观察,真实写作,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提升其语文水平。
【关键词】 用心观察;真实写作;高年级写作指导
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作文逐渐成了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也是望而生畏,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文,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期学生能够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对语文课标的学习和对学生日常作文写作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在生活中用心观察,体会和领略事物本身的特点和美好,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抒发真情实感。
一、以观察促进作文能力的提升
1.以课文为基础促进观察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标里面,对重视课本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在课本里面的一些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观察和细心写作,所以,教师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对课文的讲授让学生理解细心观察与用心写作的重要性和对作文写作的帮助,从而借助课本这个工具为学生将来用心观察和用心写作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做出良好的铺垫。
2.通过积累生活经验提升能力
对于作文来说,作文的思维和源泉都来自生活,通过在生活中仔细地体验观察并感受,能够更好地积累作文素材,写的作文才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想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能够用心观察和写作,就必须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这项技能。而积累经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日记记载了一个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写日记,让学生在用心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真实的情感。例如:学生在学校与同学闹矛盾,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把这个事件写进去,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引入思维过程,在日记中阐述故事,将矛盾的起因、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内心所想的解决方式都详细地写在日记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只要学生愿意写作,愿意观察,就能够用心地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写到日记当中,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能培养出一定的习惯和写作思路。
二、模仿课文,掌握观察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临摹优秀课文中作者的观察角度和写作思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和用心写作的好处。写作文就像盖房子,不仅仅要有好的思路,更需要的是有好的基础,而写作文的基础就在于用心观察和用心写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细心观察和用心写作,很难让学生去理解,只有通过把优秀的范文拿出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读,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模仿,才能让学生对细致描写和用心观察有更深的体会。比如,教师可以引用《桂林山水》 这篇文章教导学生如何细心观察和用心写作。在这篇文章的整体构造中,作者采用了远观与近观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同时增加了对局部的细节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模仿课文中的语句写一段话,由此加深印象,深刻理解。
优秀的文章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本优秀文章,临摹并运用课本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观察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灵活应用,就能够更好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想用到作文当中,提升了学生在写作文之前的观察能力,明确了学生在写作之前的观察方式,让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细心观察,认真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头脑中就有了模板和思路,在?^察中有了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可以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写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促进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拥有更好的成绩。
三、有效评价作文,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而修改文章的前提是对文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往往在写作中会出现用词不恰当、观察不仔细、写作方法不突出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仔细阅读学生的文章,并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改正错误,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评价和修改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主动修改、提升作文文采。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得当,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更有动力和激情,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观察、用心写作,将真实想法和案例应用到写作中,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缺点则耐心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提升写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观察,也能够学会用心写作,让教师的表扬成为学生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细心观察和用心写作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写出更优秀的作文,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用心写作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模仿,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和模仿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和用心写作的态度,从而让学生达到用心写作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董敏.好作文哪里来――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10):49+55.[2]崔玉.用心观察 真实写作――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2016(10):122.[3]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