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关系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含两大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熟悉结构和记忆系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动机、情感、爱好、性格和意志力等。由于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其中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往往最轻易被忽略。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及课堂参与意识的影响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定位、维持和调节作用。而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从英语教学法等外部环境人手,过分注重语言学习中大脑的理性和熟悉功能而忽略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语言学习中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熟悉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组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美国的Douglas Brown从其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认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crucial nature),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感情障碍。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也在“情感过滤假设”中提出,语言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全部吸收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等都会对输人的语言材料加以筛选。因而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自尊心及学习动机,同时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与课堂交流等。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较大的情感障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都有过紧张和焦虑的体验,因而焦虑感成为阻碍学主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学生遭受的批评和嘲讽越多,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愈强。因而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挑战,其参与课堂活
动的意识也会严重受损。学习动机能够为学生指引方向并提供内部动力,而自尊心则使学生对自身价值和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和熟悉。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自我感受,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增强其自信心。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能正确运用移情和课堂交流因素,就能架起师生之间彼此理解,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表达情绪、释放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观点的课堂参与意识。
二、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
由于语言学习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积极、热忱的情感投人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地融人课堂的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运用移情原则,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答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移情原则中,进行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往往乐意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尝试舍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此时,教师将自身置于学习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英语课堂并考虑学习者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需要和体验。因而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扮演诸如朋友、桥梁甚至心理咨询者等不同角色,使课堂形成平等、尊重、互动和融洽的气氛,也使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情感共鸣油然而生。由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与人交流的愿望,肯定的情感会加强这种愿望,而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这种愿望。因而师生间具有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足与尊敬等,并促使学生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为此,学生能够减轻自我保护的抑制性情感因素,并打消顾虑和不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交际活动。
(二)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第一要素。情感即是动力。因而真正注重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其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由于英语水平较低、自信心欠缺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待差错时,更轻易表现出焦虑和抑制等不
良情感趋向,此时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成为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培养外语学习爱好的要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珍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向自身的外语水平挑战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确定外语学习目标;而且也要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信心。无庸置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时,才会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积极努力地付诸实践、参与其中。
(三)通过非言语行为,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宽松空间。教师课堂上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声凋、身姿、手势的变化中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并积极利用课堂机会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教师情感投入中往往借助非言语行为,即身势语来传情达意,以此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教师说话时语凋的柔和,声音中的暖和以及愉快的面部表情都具有传递功能和感染力。教师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和亲切的引导不仅会缓解学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想法、感受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熟悉到,语言中的个别“错误”不会阻止其学习的进步,却有可能成为他们积极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情感投入为学生营造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有助于鼓励学生摆脱沮丧、自卑的心理,重新获得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动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途径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在起着作用。由于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积极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用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倾情投入,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情合一。语言习得是将学习与实践、交流与互动混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既然侧重交流和实践,情感必然成为左右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交流和实践的决定因素。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倾情投入的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改变传
统教学中将注重力集中于熟悉系统,而忽略情感系统的做法。在传授理性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对情感的依靠和需要,并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情感上的症结,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知情合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情感的,如参与活动的爱好、情绪、信心等。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愉快热情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给予鼓励和保护,而对学生的错误和胆怯应予以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信心并更加努力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尊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特征。众所周知,成功的教育必然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言潜能、动机态度、性格智力以及学习策略上各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并且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的需要及个性特征的真诚尊重和重视往往使其‘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旦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学生就能把教师的需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造无忧环境,激发交际意愿。心理学家指出,合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使学生的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产生戒备心理。为此,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使用目标语言参与交际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情感投入的教师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轻松和谐的无忧环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减轻其学习的焦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长,并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进而融入交际课堂。
(五)保持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要害。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多向的互动。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诸如Role-Play, Pair-work, 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实践证实,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减低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感,促进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互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并以开放、协商、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因此从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协商式、鼓励式的话语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更为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样,课堂上的语言习得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语言习得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在真实的话语环境中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投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我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会感到自己的真实价值与重要性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境地。
显而易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法都不能替代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自觉性。而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热忱、亲切”的,绝大多数学生渴望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刻不容缓。当然,情感因素不能取代认知因素,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尽管如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真情与关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国外外语教学
第二篇: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
【论文摘要】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是把这种无意识学习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英语课堂教学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因此,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意识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感交流;教学手段;非智力因素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者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尤其要向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你能,你行,可爱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要求自己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微笑,给学生上课,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时时处处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从而进一步上升为爱和信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说悄悄话、做小动作了,而会尊重教师,专心听讲,热情地投入课堂活动。使学生在鼓励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激发起求知欲和乐趣。
二、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学英语的心理障碍,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因此,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充分运用挂图、实物、模型、录音、幻灯、简笔画、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利用表演、竞赛、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方式,控制教材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爱好。最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爱好的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愉悦。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若始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们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渐渐地,就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1)表演法
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这一单元时,我主要采用了表演法。课前,我准备了好多的水果,像香蕉、苹果、桃子、西瓜等水果和酸奶,并准备好围裙和搅拌机。在呈现时,我围上围裙,一边讲解一边表演,学生们顿时都明白了我的意思。接着,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们。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亲手做出美味的水果奶昔。大家都跃跃欲试,个个争着要动手,表演带给他们喜悦,也给他们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
(2)竞赛、游戏法
在教数字单词时,我采用了记电话号码的形式,首先我用英语说出我的电话号码,让学生写下来数字,并举手回答验证他的答案是否正确,写对的同学我加以表扬和鼓励,接下来我又把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等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用这种方式听写出来,学生很想知道他喜欢的老师的电话号码,所以在这个环节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又改变了形式,让个别学生说出他(她)家里的电话号码或者他们的QQ号码,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整节课下来不仅学生学会了说这些数字,还学会了用数字表达一些内容,效果非常的好。
(3)实物法
初中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动的图片等教具,有时候甚至把实物带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水果类单词时,我与学生们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水果,并用句型“This is a(an)„”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的记住了相关的单词,印象也非常深刻。又如在学习学习用品名词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手边的学习用品和他们能想到的学习用品,同学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些单词的读音特别是那些书上没有的单词,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肢体语言顾名思义是借助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出的一种动作并表达某种含义。然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的记忆课堂上的新授知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符合学生爱动的天性,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用语中,我采用了如下肢体语言法。如: 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成或夸奖。由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是祝愿胜利或庆祝胜利之意。一只手在胸前画一个大圆圈,表示Together!(一起)双手在胸前交叉,表示Exchange!(交换!)右手张开放于右耳旁,表示 Listen!(听!)等等。当学生们已熟悉这些肢体语言时,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学英语的状态,所以他们参与课堂的情绪自然提高了。3.采取鼓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美国的教育心里学家盖杰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就曾经指出:“英语教学是一门非常带有情感的学科,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根据他们喜表扬、好游戏、爱新奇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能力训练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五角星”奖励机制,当不同能力的学生们,通过学习,通过努力,达到了学习目标时,就会得到一颗亮闪闪的“五角星”。优等生能力强、学得快;“学困生”能力差、接受能力就弱。我便为不同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获得“五角星”标准,刚开始时,立足于“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原则,使孩子们得到全面提高,逐步发展。这样一来,人人都有得到“五角星”的机会和能力,也会继续为得到“五角星”而努力。学生喜上眉梢、跃跃欲试。期末组织班级学生,评出“英语小能手”,“英语表演之星”,“英语模仿之星”,“英语进步之星”。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章兼中教授在其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主张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我们能否注重到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将直接影响我们英语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爱好、性格和学习习惯等。
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由于不懂英语给人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带来的困难。带领学生走进Internet,学生将更能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培养跨世纪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了解世界。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引发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教学规律。将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与强化,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产生积极的态度。同时注意分层要求,把复杂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解成不同的步骤,并反复强化,使成绩稍差的学生都能很快掌握。
我在备课时,尽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突出难点、要点,多准备例句。上课时,针对落后生因羞怯不肯开口的情况,我会尽量提问难易适度的问题,请他们朗读熟悉的课文,当回答正确时,总是及时鼓励地说:“Well done”,“Good job”,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结合课文做些游戏,讲些有趣的小故事,听英语歌曲等,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协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3.严格要求,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要刻意磨练学生的意志。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细微处着手,严格上课纪律和作业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锻炼。
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还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一定能品尝到教学的硕果,一定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蔷 程晓堂 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 126-127 [2]、朱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第S1期
[3]、孙桂媛.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第三篇:数学课堂中的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动”起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
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
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四、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
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演欲望
浅谈在班级音乐会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演欲望
音乐能给人以愉悦体验和美的享受,而班级音乐会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音乐对象之间的情感之桥,音乐会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顺利的、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通过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唱歌曲,让孩子们“唱”出兴趣。言教不如身教,教师应该从自我言行出发。音乐教师在平时应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要让他们觉得能在音乐会上演唱是让其他同学认识自己,展现自我的好途径。在学生当中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害羞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在其他课上就不怎么爱表现,很害羞,不敢主动举手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就算是老师主动叫他回答问题,也是胆颤惊惊的,在音乐会上就更不敢主动要求唱歌了,要让这样的学生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时在课上如果有一点进步就应该鼓励、表扬他,其实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的好一点、表扬多一点,如果大家关注了他,尊重他,他会学得很认真,很投入。让他建立自信心,请他在音乐会上为大家做示范性的演唱、表演,不一定要做的很完美,只要求他能在大家面前唱,班级整体的氛围给他一个建立自信,展现自我的舞台,坚持久了自然就克服了。
二、赏艺术,让孩子们“赏”出兴趣。欣赏最能够视听
画面结合,要充分利用音乐会、多媒体教学等,让孩子们直接感受艺术,加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在平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图片介绍歌曲、故事导入歌曲、或其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平时更要注意多听多熏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推广,让学生、教师共同推荐、选选你最喜欢的几首音乐。可以找一些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来,让他们觉得音乐原来还可以这样。在音乐会上,通过欣赏各类表演,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会,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演节目,让孩子们“演”出兴趣。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增强孩子们的表演欲,在看别人表演的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情绪,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强弱感、优美感,并引情入境,让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可适时开展校园艺术节等各类文艺表演及歌曲比赛活动,比如定期开展校园歌曲大赛、文艺汇演、歌舞大赛等活动,创设学校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组成合唱团、舞蹈团、乐队等参加全县甚至全市组织的各类比赛和音乐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欲望。
总之,学校要从长远出发,从孩子们的利益出发,开展普及班级音乐会,并把音乐会办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班级音乐会的无穷魅力,才能使孩子们热爱这个阳
光舞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下级音乐会的舞台上找到自信、享受幸福、快乐成长!(邱县东方小学 赵岩华)
第五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青云小学
苏彩霞
摘要:
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浓厚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从新颖的课堂导入和教学形式、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关键词:
兴趣;英语教学;激发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一、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需要,没有说英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英语的意识。然而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二、在个性展示活动中激发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的愿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在实践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亲手制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小学英语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选择的话题也是以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都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所以便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搞一些个性化的活动。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Name、Age、School、Class、Telephone number、Family member等等,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设计好的名片各具特色,有的贴上了漂亮的图画,有的用自己设计的英文字体来书写„„面对各自设计的名片,同学们还饶有兴趣地互相观看、评论,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昂。
2.收录自己喜爱的英语信息,利用实物、图片等,激发兴趣。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如教学(文具)的名称时,让学生拿出所有自己的文具,老师先拿出一本字典。Say “a dictionary”in English,然后拿出其他文具.反复说几遍,让学生也拿着跟老师说,很容易就把文具的单词记住了。在教学中有些表示实物的词或表示动作的词不易带进课堂时,可兼用图画进行教学,如:plane、train等。图画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照片、贺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图画、图片或一些课件,如果没有挂图或教具,就运用一些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有时边画边操作,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寥寥数几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运用图画进行语言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波,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我让学生把平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英语小作文、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来,存入专门的材料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将生活中可能看到的英语信息收集起来。如一些食品、用品上的英文商标,服装上的英文,商店招牌上的英文,都可以作为收录的内容,同时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着优秀的创意,富有创造性和审美性,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表演一遍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用英语重复刚才做的动作,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在如学习购物、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我都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过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们拿出来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那种乐滋滋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3.撰写英语活动心得体会。我们常常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举办英语节、英语联欢会及各类英语竞赛,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于是就要求他们在认真参与的同时,多观察,多思考。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加上图片、照片展示在班级的橱窗里。这样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用累积性评价活动提升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我设计的“新星评选”制度倍受学生的喜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获得持续不断的积极评价的机会。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评选出“每日之星”。每次课前,我都准备了许多星星形状的小奖状,用各式字体在上面写上不同的鼓励语。如“Wonderful!”“You can do it.”“You are clever.”“Excellent.”。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大胆的表达、愉快的合作等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都可以得到“每日之星”的奖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选出“每月新星”,最高级别的可获得“英语之星”。
每次学生得到小星星时,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们精心地收藏着每一颗“星星”,感觉自身的价值在每一颗小星星上得到不断的体现。这些有层次的“每日之星”、“每月新星”、“英语之星”都是对学生持续、累积的肯定评价,它记载了学生前进的步伐。同时我也相信这一颗颗星星一定会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也使他们像星星一样闪亮„„
总而言之,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英语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好英语的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教育学 】、【心理学】 2【肇庆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