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关键词: 学生 主动性 积极性 认识 实践
摘要: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此外,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以及确立新的评价标准,从更大的层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保证和促进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近十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期望心理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紧张甚至厌烦;学生的动机水平则处于一种中等水平的的利已性动机;而学生对教师上课、改作、辅导则普遍表现为一般或不积极的期望心理。通过对上述调查的综合分析,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不高的水平。
那么,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应试教育——这是造成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淘汰式教育,它的危害在于: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而遗忘多数学生;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唯智育的评价标准,“满堂问”、“牵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开拓与发展,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毫无快乐可言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刻板、压抑和苦涩,难道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吗?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智力气氛、文化修养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一般地说,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 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面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
我们有好些学生,一开始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被教育或者说就是被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扼杀的。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用分数这一根“尺”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宽容和同情:学生有困难,他若视无睹;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他就会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为了惩罚学生,毫不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一些学校缺乏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凡此种种,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伤害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而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迨尽。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而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神经
1、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需的气候与土壤。因为每个人都有获得安全的需要,而儿童的心理尚不稳定,对别人更具有某种依赖性或倾向于受保护的心理,所以儿童在这方面的要求更甚。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 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4、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教师怎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环境呢?
1、美化、优化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布置。根据现代心理理论,一个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可产生良好的情绪,调动其感觉、知觉、想象的兴奋性,从而倾向于积极表现自己。
2、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创设交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创造一个浓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3、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当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1、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师生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2、教师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与帮助和鼓励。师生之间应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卡尔.罗卡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本质的态度——真诚。”这句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运用激励机制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语言激励。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你真了不起!”“你真不简单!”“看,我们的学生多伟大!”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自信心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 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4、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看过很多书,知识丰富,写的作文也很生动,但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更不用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了。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就与他进行了耐心地交谈,从他谈到他的家庭,谈到他将来的人生,然后就试探着问他:“你将来想不想当作家?”他一顿,然后说:“我行吗?”我立即反问:“怎么不行?你看,你写的文章是多么具有作家的韵味啊!”接着,我给他分析了他所具有的优势,给他确定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到最后,他竟然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现在,这位学生已经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且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的文章已经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有一次他碰到我说:“沈老师,当初要是没有你跟我的那一次谈话,没有你的激励,现在我还不知道是怎样呢?”听了他的话,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真诚的帮助和目标激励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5、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设 计的:一走进教室,我就挥着手中的一封信说:“同学们,这是一个九岁的俄国男孩写给他爷爷的信,这封信中写了些什么,他爷爷究竟有没有收到这封信呢?你们想了解这些情况吗?”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盯住了我手中的信。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我就从这封信入手开始进行教学,结果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此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由激情,感情要投入,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讲解,学生只会恹恹欲睡。
其次,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再次,要激发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规范。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各门学科要因科制宜,创造性地选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制定要适宜,重点、难点要突破,训练要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 和展现才华的机会,精讲巧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提一些更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多关注现实和世界、社会和人生,对课堂提问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走向成功。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来。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每班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平均不超过5人。6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甚至厌烦,通过对上述调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学校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十分消极。那么,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
2、不良学习惯的影响。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有些学生由于以前知识基础差,知识技能的训练不够,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一听学习就头痛,更不要说主动学习了。
4、意志力薄弱。有些同学由于意志力薄弱,平时管不住自己,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习课上有小动作,不能主动学习。专家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在人成才的道路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和环境
有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忙碌,对学生采取放任态度,不管或没有时间管,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在又取消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测,加之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吸此力,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新的东西没有用好,旧的东西又丢失了,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单
一、笼统,不客观。展示仅限于好的学生,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轰轰烈烈一节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一)、讲
1、教师应利用周会等,不断向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长期下来,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会有一定的帮助。
2、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教育。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因素,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调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②、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创设交 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创造一个浓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3、运用激励机制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语言激励。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展示时,要适时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怎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①、不断创新,培养情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②、体验成功,享受乐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利用四步导学教学法中为学生提供的展示、合作的平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在合作、展示中思维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管。学生学习不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新课改中提倡对学生的激励,但并不意味着就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在四步导学中应该做到: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致于掉队。
2、加强课堂检测。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及展示环节的检测功能,通过组长检查,或丰富多彩的展示(如教师指定展示,或小组之间互相指定展示等)充分发挥其检测功能。没有任何压力的课很难保证学生的知识全面掌握。
3、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我们四步导学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但不等于说一点作业也不用留,要防止学生自习课上由于没事可干而虚度。另外拓展延伸部分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浅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摘要: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动性;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 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
目标是方向,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要新颖、形象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多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宏伟志向,并为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拚搏!
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
每个学校都有学习优秀班级和次优秀班级,当然,咱们金沙小学也不例外。可是,经过近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和调查,我发现,凡是学风不好的班级,纪律总是不好,班风也很散漫,而不爱学习的同学则不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在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基础上,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首先要对以下五个方面的细节有深刻的认识并做好落实工作。
一、班风是保证
在一个班风浮躁的班集体中,很难有几个同学能静得下心来学习,所以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通常会把班风建设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在正确舆论的影响下,班级往往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更足。
二、纪律是保障
纪律和班风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漫无纪律的班级中很难想象会有良好的班风,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抓班风建设的同时会千方百计地抓好纪律工作。我们学校的一位优秀班主任冯林可老师曾教导我:“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坚强后盾。”她是2014届2班的启蒙班主任,而该班集体在成长阶段总是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这个事实也足以证明她所说的这句话的道理。
三、目标是前提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以至于每天无所事事,从而出现闲聊、闲思和闲事等不良现象。而明确的目标往往有神奇的力量,它能促使一个人不怕苦不怕累,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所以,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工作。
四、榜样是力量
在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班级中,学习的榜样少得可怜,由于榜样的力量太薄弱,很难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在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的同时,也要努力让更多的人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五、信心是动力
没有学习动力的同学往往是长期得不到老师的激励而失去学习信心的同学。他们很少获得老师鼓励的语言,而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奢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寻找各种机会给予更多的学生以关心和鼓励。要知道,持续的激励犹如阳光雨露,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带出一个出色的班集体,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各种细节性的工作。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需要教师对各种细节有深刻的认识,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落实工作。
根据对造成学生学习科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查阅各种资料表明: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学科的教育中也不例外。因此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学习科学前就听说这一科难学,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们就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一学生翻开拿到的科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科学的求知欲望很迫切。因此,我们不惜花费大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一节科学课我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到许多有趣而平时又不常见的现象,使他们感到有趣和神秘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时大部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在教授完本章后,我就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形式自由的讨论会。讨论会上可以设计师生对科学难学吗?有用吗?科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数学基础弱,能否学好科学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以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希望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使他们相信本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自己有疑惑的自然现象,告诉他们这些问题都是科学今后要学习解决的,从而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期望值。
(二)、不断创新,保持情趣
有的学生上科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科学教学普遍性问题,因此求新、求活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科学学蕴藏着无数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无限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我抓住初中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授课开始,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上《压强》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吸管认真地在讲台上吸饮料,然后分别用刀背、刀刃切菜。教师问学生:杯中的饮料哪里去了?哪种切菜效果好?待他们回答后再提出质疑。这样,将教材中的插图化为活造型,从而引入教学主题。有时还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人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些教学表演活动。就地取材创设情景,以师生共同演练或教师导、学生演的形式组织教学。如上《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让两名学生在班上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速度不同行走,由此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讨论。这样,通过简单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立体模型。相信在此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3.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和联系纽带,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将直接对师生的思想交流, 以及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课中的有效提问更要蕴含科学课的科学思想,科学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培养学生象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提出要明确、难度要适中、角度要新颖、梯度要合理,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又如“水能灭火,水能助火”漫画;“奶奶用扇子扇火炉越扇越旺,我吹蜡烛一吹就灭”这种矛盾式揭示知识间联系比单刀直入的方法效果要强得多。同时还可以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
(三)、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读读想想、议议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人手,侧重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方法是在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新生命的诞生》时出示阅读题:男女性的生殖系统各包括哪些器官?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分别在哪进行?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答辩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阅读有收获,从而产生兴趣,养成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针对性、合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科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地探讨科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如上物体的沉浮 条件时,一边做鸡蛋在浓盐水中漂浮,缓加清水悬浮,再加清水下沉,复倒浓盐水上浮的实验,一边用投影仪打出讨论题:①鸡蛋重力有无变化,②渐加清水时盐水密度如何变化,此时鸡蛋所受浮力又如何变化,③鸡蛋处漂浮、悬浮、下沉、上浮各状态时受的力。由此引导学生分组地进行讨论、归纳。
3.培养观察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有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练的环境中去观察。如教电功率前,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家庭电路灯泡有没有明暗变化情况,灯泡内的电阻丝有无改变,理由是什么?电能表转得为何时快时慢?(可与家长讨论原因)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电压、电流、电功率的额定值、实际值。这样能使学生体味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习惯。教学实践说明,正确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站到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习有收获,好习惯能养成,同时能保持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合理评价,树立信心
1.激励。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评价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断地给学生以赞美,使之累积成功的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与激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而是加以引导,使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生根发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鉴此,鼓励学进行成果演示,能增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活动在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成果汇报。这不仅仅是成果,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受到肯定的学习必然是令人快乐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
2.平等。我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些话本身没错,但历来许多教师曲解了他们的含义,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甚至不敢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所以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我们露出真诚的笑脸,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刘的测查卷中出现错误较多,于是写下了这样一则评语“为什么在试卷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老师分析可能有着几方面的原因,1、没有认真审题,不清楚题目要求,2、课堂上主动动脑思考的时间太少,3、课外阅读的书籍少。你同意我的看法吗?”平等的沟通中,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仔细的分析,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下一步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外拓展,体验成功
科学学科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辞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科学知识猜谜会、小制作比赛、自编科学实验比赛等等。如学完第一章让学生制作变音哨、土电话;学光学以后制作了潜望镜、照相机、望远镜等;学习热学时正是深秋,让学生探讨怎样才能在窗户上得到冰花?自己想办法制造出冰花。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试论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特别重视“主动、探究、合作”以及勤于动手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这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当然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外部条件,但必须通过主动实践的过程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其素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重视地理“主动性学习”的培养。主动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 主动性学习的含义
“主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所谓“主动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1]。“主动性学习”体现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3 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教育部门都对素质教育做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满堂灌”教学模式当然为人所不齿。然而换汤不换药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3.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导致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目的性模糊,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体差异出发,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
3.1.1 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趋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还有人认为,兴趣是“内发性动机作用的中心”。因而,可以这样说,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是增强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景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或模拟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尤其对于初中生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学习“地震”知识之前,让学生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录像,体验“蓝光闪耀、天崩地裂” 的感受,加深对地震的认识。
2、角色扮演 地理学习中的“角色扮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比如“如果我是市长,我将如何改善城市交通? 等等。
3、设置疑问 在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如“为何纬度很高的吐鲁番是我国夏季的热中心”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感到惊讶、疑惑,从而勃发认知兴趣。
4、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是那么的亲近,又 是那么的有趣,由此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比如通过了解民居有的是冰屋、有的是土房、有的是竹楼、有的是石头建筑等的区别,使学生基本认识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不同聚落与民宅的事实。
当然,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3.1.2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正视学生群体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是朱熹对孔子教学实践的概括,这一伟大思想虽历经几千年时光岁月的洗礼,至今仍放射着它的光彩。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呢?
1、要了解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要了解群体的大多数情况,而且也要了解班级内少数人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创造“跳一跳,够得着” 的条件,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特别对差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表现的机会,并及时地鼓励肯定。有时仅是“不错,非常好”、“填得非常准确” 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采用“一对一”、“点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施教措施。要照顾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甚至家庭因素等状况。
3、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要立足全体,兼顾两头。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又要考虑个别差异,从每位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才能得到发挥。
3.1.3 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经验的缺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教,是已知者向未知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使未知者变为有知;学生的学,是未知者向已知者求知、在已知者的指导、引导、辅导下,学习教学内容所规定的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提高认识,树立正确观点,由不知不能转变为知和能。教与学这一矛盾的转化,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由不知不能转化为知和能,要靠教师的外因起作用,而学习成效如何,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 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每一个矛盾的解决对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变化,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地理课上对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围绕解决这个难点整理出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启发学生逐步思考解决,而不是由教师把结论讲出来。学生不经过思考过程获得的结论是不能持久巩固的,也就不能算真正掌握。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1.4 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要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正如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2 认真钻研,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上课虽是严肃的事,但是课堂上却不可以搞得机械呆板、森严可畏。如果课堂搞得很森严,不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坐牢笼,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使其心理上受到压抑,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寓教于趣,使讲课具有趣味性。如果一个教师讲课时态度和蔼,语言形象生动,既风趣又有幽默感,就会使学生“如坐春风”,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探索创新,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的境地。在这种气氛中,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教师讲课的趣味性,不但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味盎然入神来,而且会使所讲问题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都牢记不忘,并为之探索。那么,怎样才能使讲课富有趣味性呢?
3.2.1 要广闻博识,腹中有“货”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上要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自身的知识素养方面也要有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纵横驰骋、游刃自如。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专业造诣不深,讲清教材的内容已经很费力气了,他就很难再有精力去讲究课堂教学的质量了。一个地理教师的广闻博识,不但要掌握与地理学科有关的丰富知识,了解有关发现或发明创造的经过,而且还要熟知中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名人名言以及他们的轶闻趣事,这样讲起课来才会生动有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到我国新疆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的谚语,在学到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时用“美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古诗,在学习盛行风的知识时可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为材料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即使有把课讲得风趣些的愿望,但是肚中无“货”,也难以付诸实践。
3.2.2 要形式多样,寓教于谐
“顿顿一样”的课,每堂课都是一种模式,一个面孔,一种方法,“千课一面”,给学生以单调、枯燥的感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就无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根据地理教学需要,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讲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说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运用精练幽默的语言,采取生动活泼的表情,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具,以及设计精巧的板书,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味,使其精神振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不能忘记“寓教于谐”。
3.2.3 要“知、趣” 结合,促进教学
讲课的趣味性,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能更好地开动思维机器。因此,这些情趣,必须是与传授知识密切联系的,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任何背离地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去制造“笑料”和“趣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任何与讲课内容无关的“笑料”和“趣闻”,都是应该坚决摒弃的。紧密围绕地理教学内容,把趣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知识于趣味中,才是正确的趣味观。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求结合课本知识绘制一副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并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地完成这一项作业。像这样“知、趣” 结合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还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了地理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地理是有用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3.3 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要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体验地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地理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并指导探究。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作为互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动 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时,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提问“云南省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在地图上能看出来吗?”引导学生了解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地图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的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学生通过做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观察、对比等高线轮廓和地形模型,归纳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与山地不同部位的关系,以及怎样判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对比等高线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归纳分层设色法着色随地势变化的规律。最后,解决“问题”就是利用云南省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
3.4 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地理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常见手段之一,因而作业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状况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优化作业的设计应遵循的准则有以下几点:
1、作业的答案没有固定单一的标准,也不是课本上能找到的。作业不是为了单纯“记忆”“再认”地理知识,而是为了了解与运用地理知识。
2、作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不要太偏太难,或者让学生“钻牛角尖”或者给学生设置“陷阱”。作业内容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热点”。
3、作业的方式应多样化。地理作业除常见的填充、是非判断、选择、连线、填图、读图分析、材料分析、问答题等以外,还可以设计类似“课堂上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份作业“撰写一份报告”“编辑一张地理小报”“ 创绘一张地图”“制作地理学具”“进行一次地理观测”等多样化的地理作业。从时间划分,还可分为短(短时间要交的)作业、长作业。长作业又可分为一个月交、一个学期交的作业等。
3.5 认真贯彻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加强学生的知识建构
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倡以建构主义教学观取代客观主义教学观,使其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即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与探究;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知 识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情境和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互相合作与交流。同时,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的确,现在的孩子聪明、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然而在学习数学上,现在的孩子相对于以往孩子而言,刻苦钻研的精神较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也较淡薄。长期以往,极易产生被动的数学学习观念,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呢?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师生间具有亲和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乐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其它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教师应做到每堂课都力求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然而在实际情境下,学生往往是对新授知识感兴趣,一旦到巩固练习阶段时,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 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使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奉献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注重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热情。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有自信心是一名合格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法,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 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广开思路的环境中学习,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以发挥,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水平和认知水平是相互影响的:主动性水平高,能力就得到发挥,认知水平就逐步提高,良好的认知能力又保持和激励着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学习消极被动,势必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有缺漏又导致认知水平不高,从而消极情绪再一次被加强。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从怕学到想学、能学、会学。从不同角度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困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后进生的存在,是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班风、校风,影响着后进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更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社会的稳定。深入研究后进生问题,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试从学校教育方面寻找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浅述拙见
一、不当的学校教育行为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后进生的产生固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等,但当前不当的学校教育则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1.失当的教育方法“教”出了后进生。
传统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以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方法,的确存在许多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例如: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理智的控制,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重教轻学,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共性,轻个性培养。还有,教师布置作业多,考试测验多,强迫学生学习,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如不加以改革,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失误的班主任工作 “导”出了后进生。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确有些班主任存存一些不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比如:工作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偏爱”上层生,对后进生态度冷漠,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批 评、责罚多于表扬、鼓励等。这样的班主任难以带出一个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大受影响。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理论,他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这说明教师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成长作用重大。有时教师不经意地给学生下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按语”,比如“你笨死了”、“你真是朽木不可雕”等,都将会贻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3.混乱无序的学校管理 “管”出了后进生。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校则是一个“小染缸”。如果一个学校制度健全,教职员工岗位责任落实,纪律严明,管理井然有序,必然打造出一个学生勤奋好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向上的优良校风。相反,如果一个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无序,必然形成一个学生无心向学、纪律涣散、吵闹打架的“烂学校”,当然也就“孕育”出了后进生。
二、多途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采取生动而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如,举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等主题班会,可以增进学生了解读书与个人成才、读书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或者采取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多形式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只有学生对学习目的“知之深”,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爱之切”,并落实到行动中。
2.激发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对教师任教功课是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运用实验、巧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而后及时导入新课,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可以在教学中设问,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始终在教师预先设定的“牛鼻子”牵引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
3.运用兴趣迁移法。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他(她)们其它方面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迁移到学习上来。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的男同学长大后都喜欢当解放军,保家卫国。这位班主任便利用学生的这点兴趣,向他们讲述现代战争的高科技含量,电子战、信息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益明显,谁掌握高精尖科学技术,谁就能在现代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学生“想当解放军”的兴趣迁移到读好书、掌握好科技知识,学好本领,长大了报效祖国的志向上来。
4.增强“向师力”。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尚处于发展有待成熟阶段,在心理上对教师有着 较强的依赖性,即具有较强的“向师心理”,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成了学生模仿的“镜子”。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门功课,跟喜欢任教这门功课的老师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为人师表,作学生的表率。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或兄弟姐妹,对他们的错误要耐心帮助,谅解他们。须知,学生只有“亲其师”,才有“信其道”。
5.偏爱后进生。虽然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往往能够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因比,教师必须“偏爱差生”,给后进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帮助他(她)们分析学习情况,解决学习难题,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和智力素质的不断提高。
6.采用愉快情境教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悦感,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情感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释放,其能力也会得到更大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新异的刺激,联系实际进行讲解;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增加知识学习的直观性和鲜明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7.让后进生得到成功体验。“学习以成功为动力”,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过去学习行为的正强化。因此,教师要从后进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在保持学生有较高积极性的情况下,向教学目标靠拢。上海闸北八中“鼓励人人成功”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教育”的范例。
提高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这是由学校教育在学生成才培养中所担负的天职决定的。但家庭教育也应予以配合,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来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争取家长的全面配合,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提高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有实效。
浅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 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
目标是方向,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要新颖、形象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多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宏伟志向,并为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拚搏!
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主动来之教育者的“情” 情感和情绪统称为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2、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表明,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办法。
一、信任激励。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题目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尊重激励。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三、帮助激励。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如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你能行!”“别泄气,老师陪你一起练”这些话语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练热情,同时又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如学生在小组学练中漂亮地完成了一个动作时,“你
真行!”“哇,动作真漂亮呀!”“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且培养了学生间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也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确信自己具有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赏识激励。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在灵活把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朝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努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信心
[摘要]增强学习效果,首先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其次是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最后是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本学期,我新接了八年级145班的数学。这个班轮到我接时,已是第三任数学老师。科任老师换得频繁,再加上这个班整体的入学数学成绩是全年级最低的,因此,到我接时,整个班已经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对学好数学已没有了信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掌心效果,就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差不多三个月的努力,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一接班,我就从学生上网这件事说起,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计算机的社会,只有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其次,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相等关系,如我们班的小丽的身高与小颖的身高相等;可是他们的体重不一样,你能描述他们的体重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学生认识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市面着许多不相等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现实生活中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相等的关系。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证明(一)”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事物接触所得的结论,很多都是由猜想、测量、计算得来的,今天又说这些结论不一定正确,这让学生怎么办?这个“怎么办”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我班学生的成绩本来就不是很好,学生又曾跟我反映说原来的数学老师常骂他们差。在第一次单元测试成绩出来后,我点出了共 有35位(全班52人)学生在答题时的进步之处,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学生很是高兴,对数学有了兴趣。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课堂上,当我发现学生学习感到累时,我会讲一些小笑话让他们轻松一下;课外,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先从喜欢我这个人做起。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只要是时间允许,我就会用课堂的5-10分钟进行小测试,让学生比时间、比满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答题速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
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
三、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新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有趣的、与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多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熟知的故事出发,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用来创设一个与数学课题有关的情境,进而放手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上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我让学生自己调查本班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时间有多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了解了学生的课外功夫有多少。
2、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新教材编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科学、精美、生动细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因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许多小组长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越发显得出色,有的组长会领着组员模仿教师组织游戏,进行分工,有的组组长还很有办法地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小组学习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好途径。
3、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为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这种体验是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获
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理解问题的目的。随着不断地体验,学生的估测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的。通过体验,的确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
每次练习或每单元的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所要测试的时间或内容,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自己设计测试题目或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评与互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敢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只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激发良好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毫不夸张的告诉学生学习在当前和今后可能都会成为我们生存的需要,没有知识的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很难立足,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当热爱学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增强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着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多于学生交流沟通,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由学习需要转化而来,是社
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呢?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
二、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激发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苏贝尔曾指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使学生的某些具体学习得到不断实现,尤其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绩、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正是因为学生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的强化,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欲望和愿望;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和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
四、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37 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当学生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是不能达到想通的心理状态;或是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领会,但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语言或是思路条理化、清晰化的时候,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说出出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板”字,问“你想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怀素写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笔照着写。”接着,我问“如果你每天坚持这样写,你的字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说的道理,只有认真写字,坚持不懈,写字就会有进步。这时我引导学生,你能把字写好吗?(想)那么就要像怀素一样认真写字,我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六、适当表扬与批评,进行的正确的评价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一种肯定与否定的一种评价形式和方式。当然,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赞扬与责备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表扬和鼓励与批评和责备相互比较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后者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扬、鼓励过于多,甚至是泛滥成灾,或是使用不当,也会对学习
动机有一定消极作用。相反,适当的批评、责备或是惩戒式的责罚尤其对学习较好的学生的缺点的批评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表扬和鼓励有机的结合,适当地应用,表扬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恰到好处,又要奖罚分明,能够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增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才会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丁庄苗曙光)
激发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动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 的目的”(高尔基),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差使”,上课是混日子,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注重根据学科的性质、知识的特点、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教学总不能被“小目的”困扰着,必须同学生的大奋斗目标、未来的生存、社会的需要等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始终不变。
二、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通常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是对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知识的热爱,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教学活动中,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般来说,问题应具备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来讲,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用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理论说,即这些问题必须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那些“高而可攀、跳起来答”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燃起追根究底对知识追求的热情,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我在指导学生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时,利用现有条件和地宜,设计了这样的三道题„„同学们看完题目后一个个显得欲欲试试、兴奋不已的样子,接下来只要适当点拔,因势利导,一堂枯燥的练习课就会变得精彩生动、激情不断。
四、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习的外在动机
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现代青少年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外在动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不仅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机,合力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发展。竞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团队或个体的;课内或课外的;综合或单独一门学科的。竞赛的组织务必严格保密,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只要竞赛组织得好,就一定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成熟发展。
五、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又能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或弱点,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缺点,战胜困难,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拚搏努力。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档案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主体、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
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本填空和问题设计,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设计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不能冒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服从者的思维与做法。我们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他(她)所教的科目。那么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41 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与所教的学科是不可分的,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应该做到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师生关系和谐友善。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要双方在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良好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兴趣的提高。一堂生动而幽默的物理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状态时,由于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很难理解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分子运动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课堂上打比喻:你们每个同学都像一个分子,在上课时学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在座位上有一些学习的小动作,这种情形就和固体的分子运动相似。课间同学们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还受限制在校园内,这种情形就像液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周末放学每位学生都可以回家,四面八方都可走,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大,这就像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学生都表现出理解和认识,事半功倍。
二、把握新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各栏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
如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栏目,分别介绍了多彩的阳光,没打击的音叉也会震动,神奇的魔镜,冒着仙境白烟的试管(干冰)等实验展示了自然界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吹不掉的乒乓球、折断的筷子、上升的试管、大气压现象等试验展示了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捷径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
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
以凹透镜(f= –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 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
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 f =300mm 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 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对于他们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科学家不断向传统提出挑战、创新求真的历史,发展的每个初始阶段都存在着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每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大量动人的关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就不会出现数学家陈景润的陈氏定理,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电的猜想,法拉第又怎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如果不是众多科学家在燃烧现象的研究中关于燃素的猜想,拉瓦锡怎能揭开空气成分的神秘面纱。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学家,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具创新色彩的重要环节。
猜想不是瞎想、妄想,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进行演绎、归纳、类比及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直觉思维。合理的猜想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追根问底、勇于探究和开拓求知领域的创新意识的体现。猜想能激活思维灵感,猜想能培养对传统知识的挑战、对未知领域开拓的勇气,猜想能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理由是轻的木块在水中会浮起来,而重的金属块则沉下去,说明木块所受浮力比金属块大。
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有关,理由是轮船体积大,在海上载这么多的货物,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理由是沉在水底的物体会浮上来,说明深水处的浮力大。
通过这样的假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检测、探索,去伪存真最后发现真理,这样既获得知识且印象深刻,又使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提出问题、引出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真理,这些不同的环节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都是兴趣的激发点,我们何乐而不为?由此可见,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猜想是激发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很大一个方面来自于兴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得当、方法得当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努力、进步,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学史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来增强物理教学的魅力;而讲述一些趣味小的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笔者们可以讲一下伽利略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错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既展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又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括了许多理解和误解。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笔者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头脑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很多的。例如存在着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速度越大,所受作用力一定越大、动量越大,力就越大等错误观念。教学中只要善于利用,巧妙设计,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指导学生重新发现,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兴趣虽然教材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学习时并不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应是一个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亲自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员,而是导演;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笔者把教材中的一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改变成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式课型,采用了如下教学程序:①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观察的重点;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③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使认识逐步深化,步步逼近待认识的规律,让学生自笔者探索,自笔者发现;④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归纳出概念和规律。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步步启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笔者探索和自笔者发现的状态,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4.举例寓趣,置疑设趣,习题融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进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去学。正因为如此,教师不仅善于释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鸡蛋握在手心中不容易捏破,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为什么热粥要一面搅拌,一面吹气,才使稀饭凉得快?象这类设差别,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5.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喜悦。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层次,让学生回答的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对于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预告法,但万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预告。预告法就是在下课后分别找一至三个学生告诉他:明天笔者要提问今天留的思考题,相信你能答好。由预告逐步转到不预告,视其情况而定。再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虽不理想,但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制作竞赛或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跟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其兴趣范围适当扩大,扬其长、补其短。
6.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初二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
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7.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笔者,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电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8.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2]。如指南针是笔者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它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9.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发展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为人们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初二物理《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学生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
吗?(依靠重垂线筑墙),之后笔者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励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介绍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如在讲磁现象时,介绍笔者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在讲浮力时,介绍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等来激励兴趣。不断介绍相关知识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如介绍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从爱迪生的白炽电灯发展到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从火箭到卫星,乃至于笔者国的神州五号飞船等都是物理知识的重大应用,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物理的第一感觉都是“难学”,物理不像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的东西记的东西偏多,理解的成分偏少,所以很多孩子初中文科好的到了高中文科成绩也会很好。但理科特别是物理就不一样了,高中物理理解的成分很重,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反而很少,这就照成不少小孩初中物理明明很好,到了高一却一落千丈,学生对物理都从心里产生了一种恐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最终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只要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 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否则, 学生就只能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运用物理学科独特的趣味性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由感兴趣到想学、爱学, 从而学好用好物理。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要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饭盒、筷子和水模拟情景,会观察到筷子斜放时就好像断了似的,有向上弯折的新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光的折射。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如果在水泥地上铺上一层泡沫,茶杯从同样的高度掉下来就不容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掉下,人们却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时,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亮或变暗,声音会变大或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都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联想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产生联想的情境,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
通过以上情景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以借助教室内随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地面上并留下一个痕迹。若用米尺,怎么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飞出时的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实验能很好的引起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以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地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如: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
第二篇:激发学生主动性打造课堂高效率
激发学生主动性打造课堂高效率
堡镇中学 翟梦晗
众所周知,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什么是有效课堂?“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课堂。”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而追求有效课堂,就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种虚假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活动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课程目标,发挥理想的课程功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和创造性发展。
一.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是一个基础,或者说是前提。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量与质之和所达到的综合效果。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效果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教学效率的发挥。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以“开放性”的方式为主,于是,课堂常常出现了过于“活跃”的现象,而有的学生则乘机游离于课堂,形成了假学习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因此,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更是组织者、管理者。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通过科学的、机智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上各种行为和关系的合理调控,建立积极、正向、有序的课堂秩序,才能营造平等、和谐、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从而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所以,我们说管理好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的一篇演讲稿里面有一句极为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 1
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这句话使我们可以确信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再好的内容也难灌输给学生。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这更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哲学大师荣格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热情去感染他人,同样也可以让热情感染我们,多与那些对生命充满活力,机警又相当清醒的人交往,会激发你热情的火花的。”我们都知道同类相聚的原理,一旦我们用热情成功地进行了情感协调,获得他人的认同,就会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就会实现良好的互动,师生间的交往也如此应有热情的情感即激情.激情是富有感染力的,感染力是传递信息的良好途径。课堂上只有教师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活力,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事实上,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课堂特别不需要口若悬河的演说家和无动于衷的听众。教师的全部激情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为了调动学生情感、兴趣,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营造“激情课堂”的氛围,确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率,是有效教学的指标。学生是否主动、全面、全程、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是否活跃,学习活动是否扎实、有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评价一节课的根本出发点。有效课堂不是形式课堂,也不是模式课堂, “有效课堂”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日常教学中,有时活动不能面向全体,活动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机会过多的给予积极成绩好的学生,导致学困生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此,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总设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当前学生掌握的状况。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兼顾学困生,给他们创造与同学交流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与展示中树立自信心,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因才施教,面向全体。教师要常常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行为规范落实了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吗?学生思维积极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吗?教学结构合理吗?教学过程活泼吗?自己关注全体学生了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恰当吗?还有哪些细节必须进一步改进?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我们上课时能做到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应精心设计开放性的“主问题”,问题要灵活有开放性,使学生能进行发散思维,深入研读文本,有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机会,“我思故我在”,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学生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有时会让课堂充满思辩色彩,体现个性化思考的睿智,也让课堂更精彩。
四.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关注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全面考虑,抓住问题关键所在突破目标,注重授课中每一环节(做到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到位”,即学习目标到位、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升华到位、达标反馈到位), 教学过程中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然合作,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率,积极竞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也才能科学合理的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总之,“有效课堂”要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作用,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式学习课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师生成长,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之目的。
第三篇:从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从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只有时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我们的智慧,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关键词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就是自己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积极地采取措施获得更多知识或技能。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时给学生点拨,给学生点拨,启发引导,充分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德。那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与应用的过程。”
什么是才能主动学习法
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自信,将成为孩子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才能主动学习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
让孩子进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和能力,理想的教育应能引导这种特点和能力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主动学习法打破了年级、年龄的限制,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及能力的差异,通过客观、科学、精确的学力测评系统,准确地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最适合的学习程序,使孩子从一个完全与其能力相符合的起点开始,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学习,真正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让孩子主动自觉地学习
才能主动学习法注重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幼儿到初中的各个等级的教材形成完整的体系,小步渐进、小幅度提高难度的科学编排以及周到、细致的内容说明保证了孩子每阶段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轻松完成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更加牢固。进行才能主动学习法学习会收到以下效果:
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产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
第四篇: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
【论文摘要】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是把这种无意识学习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英语课堂教学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因此,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意识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感交流;教学手段;非智力因素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者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尤其要向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你能,你行,可爱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要求自己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微笑,给学生上课,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时时处处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从而进一步上升为爱和信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说悄悄话、做小动作了,而会尊重教师,专心听讲,热情地投入课堂活动。使学生在鼓励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激发起求知欲和乐趣。
二、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学英语的心理障碍,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因此,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充分运用挂图、实物、模型、录音、幻灯、简笔画、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利用表演、竞赛、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方式,控制教材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爱好。最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爱好的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愉悦。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若始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们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渐渐地,就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1)表演法
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这一单元时,我主要采用了表演法。课前,我准备了好多的水果,像香蕉、苹果、桃子、西瓜等水果和酸奶,并准备好围裙和搅拌机。在呈现时,我围上围裙,一边讲解一边表演,学生们顿时都明白了我的意思。接着,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们。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亲手做出美味的水果奶昔。大家都跃跃欲试,个个争着要动手,表演带给他们喜悦,也给他们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
(2)竞赛、游戏法
在教数字单词时,我采用了记电话号码的形式,首先我用英语说出我的电话号码,让学生写下来数字,并举手回答验证他的答案是否正确,写对的同学我加以表扬和鼓励,接下来我又把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等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用这种方式听写出来,学生很想知道他喜欢的老师的电话号码,所以在这个环节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又改变了形式,让个别学生说出他(她)家里的电话号码或者他们的QQ号码,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整节课下来不仅学生学会了说这些数字,还学会了用数字表达一些内容,效果非常的好。
(3)实物法
初中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动的图片等教具,有时候甚至把实物带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水果类单词时,我与学生们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水果,并用句型“This is a(an)„”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的记住了相关的单词,印象也非常深刻。又如在学习学习用品名词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手边的学习用品和他们能想到的学习用品,同学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些单词的读音特别是那些书上没有的单词,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肢体语言顾名思义是借助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出的一种动作并表达某种含义。然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的记忆课堂上的新授知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符合学生爱动的天性,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用语中,我采用了如下肢体语言法。如: 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成或夸奖。由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是祝愿胜利或庆祝胜利之意。一只手在胸前画一个大圆圈,表示Together!(一起)双手在胸前交叉,表示Exchange!(交换!)右手张开放于右耳旁,表示 Listen!(听!)等等。当学生们已熟悉这些肢体语言时,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学英语的状态,所以他们参与课堂的情绪自然提高了。3.采取鼓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美国的教育心里学家盖杰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就曾经指出:“英语教学是一门非常带有情感的学科,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根据他们喜表扬、好游戏、爱新奇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能力训练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五角星”奖励机制,当不同能力的学生们,通过学习,通过努力,达到了学习目标时,就会得到一颗亮闪闪的“五角星”。优等生能力强、学得快;“学困生”能力差、接受能力就弱。我便为不同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获得“五角星”标准,刚开始时,立足于“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原则,使孩子们得到全面提高,逐步发展。这样一来,人人都有得到“五角星”的机会和能力,也会继续为得到“五角星”而努力。学生喜上眉梢、跃跃欲试。期末组织班级学生,评出“英语小能手”,“英语表演之星”,“英语模仿之星”,“英语进步之星”。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章兼中教授在其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主张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我们能否注重到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将直接影响我们英语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爱好、性格和学习习惯等。
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由于不懂英语给人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带来的困难。带领学生走进Internet,学生将更能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培养跨世纪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了解世界。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引发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教学规律。将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与强化,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产生积极的态度。同时注意分层要求,把复杂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解成不同的步骤,并反复强化,使成绩稍差的学生都能很快掌握。
我在备课时,尽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突出难点、要点,多准备例句。上课时,针对落后生因羞怯不肯开口的情况,我会尽量提问难易适度的问题,请他们朗读熟悉的课文,当回答正确时,总是及时鼓励地说:“Well done”,“Good job”,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结合课文做些游戏,讲些有趣的小故事,听英语歌曲等,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协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3.严格要求,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要刻意磨练学生的意志。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细微处着手,严格上课纪律和作业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锻炼。
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还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一定能品尝到教学的硕果,一定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蔷 程晓堂 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 126-127 [2]、朱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第S1期
[3]、孙桂媛.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第五篇: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觉性.doc
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觉性
六石高中:杜华萍
【关键词】课堂引入,学生,兴趣、自觉性、高效
生物学科对理科班学生来说因为要高考,由此产生的压力转化的动力作用不容忽视。而文科班的学生却不用高考而缺乏这方面的动力作用,对生物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非常欠缺,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章节和理论性强的章节,课堂内许多学生总是悄悄地干别的事情,或迫于老师的严厉装模作样的听课,实质上是在天马行空的想些别的事情,对老师上课的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课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互动,上完课后总是充满失败感和对学生学业的担心。应该在课堂上多化功夫来吸引学生,其中侧重于课堂引入的改进和应用。
一、课堂引入的意义及目的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创设这种情境的办法很多,主要是一个“疑”字,学生有疑之后便要“求通欲言了”。那么怎样才能紧紧攥住学生的心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上去精心的设计与创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发展个性品质的主渠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参与求知活动的向导。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求知状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就需要为他们造成一个浓浓的求知气氛。课堂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启动阶段。巧妙引入课题,设计好“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从而乐于思考,积极主动地探讨,自始自终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引入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二.课堂引入的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之有法方能导之有效。行之有效的引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为了保证引入的有效性,在选择和设计引入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引入设计要从实际出发,突出科学性
引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引人,尽管生动、精彩,也只能是哗众取宠,不足为取。(2)引入设计要立足整体,突出教学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引入,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引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开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重要的部分(3)引入手段要丰富多彩,突出趣味性
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良好的教学导语不仅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地吸引学生,而且能为学好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给课堂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主动地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万事贵乎始”,就像听评书,越是说到关键之处,说书人总是会戛然而止,让你欲罢不能,同样,充满情趣的引人,能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如沐春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动机,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
尤其文科班的生物教师在上课时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中,我发现最无效的就是那些枯燥无味,长篇大论的说教,你一开口,学生就转移了注意力,堵上了耳朵,根本听不进去,有时他们说得比你还全面。我发现,每当我要调节气氛给学生讲故事时,所有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听,不管是那些听课习惯好的还是不好的学生听得都很认真。所以我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下面是我在几堂课内的故事引入。
案例一:第一册绪论课第一个知识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我的故事引入是:“有一国家的一位富翁年富力强,事业蒸蒸日上,家族也聚集了惊人的财富。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日常体检被查出患了肝癌,他非常乐观和坚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但由于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只剩下肝脏移植的途径了,移植需要肝源,经过多方寻找和匹配,却发现一位失去任何知觉的植物人的肝合适。这位病人自己不能作出决定,富翁家人使了大量的钱给那位病人家属,他们同意了,但主刀医生却不敢动手,认为摘除了那位植物人的肝脏,自己就成了谋杀者,要负法律责任的。大家都劝说他,植物人已失去了任何知觉应该可看成没有生命的死人了。但另外一些权威人士认为植物人尽管失去了知觉,但他的脑的一部分功能是正常的,生命体征是有的,有呼吸,心跳,消化吸收等,还不能把他当成是死人。他们国家当时还没有一部法律说明判断死亡的依据,谁也不敢自作主张。许多医生和权威人士参与了讨论到底看样算死亡。最后统一认定是一个人只要有一部分细胞有生命就应试享有生命权,任何人不能随意剥夺。并被载入法律。那位富翁再有钱,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公平的,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在他还能说话的时候,他希望研究所能长期保荐和研究致他于死地的肝癌细胞,他会赞助一大笔钱给该研究所的。在他死后没几年,税务部门找到他的子女说他们漏交了一大笔遗产税。应该补交这笔税收,但他的子女说:我们父亲从没离开过他们,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他们的父亲没有死,他们也不存在交不交遗产税的问题,税务人员被他们说的哑口无言。”讲完这个故事大家思考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生命,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定义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尊重生命?针对我的提问大家自然而然的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对后面生命的基本特征认识就能容易理解了,比起一点一点的讲解有趣多了。
案例二:第二册遗传规律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节难度较大的章节,我用这样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邓肯是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对萧伯纳慕名已久,终于一次偶遇,邓肯不顾女人的矜持主动跟萧伯纳说:如果我们两人结婚,我们的孩子将会有你的头脑和我的身材,那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年龄差距较大的萧伯纳婉言相拒说:尊敬的女士,那也不一定,我们的孩子也可能是我的身材和你的大脑的组合,那就非常糟糕了。”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为萧伯纳的机智喝彩,我就顺势问学生萧伯纳说的这种可能性有吗?有多大的可能?能预测吗?实际上每位母亲在怀孕生你们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孩子能集中两个人的优点。至少是健康聪明的,没有先天性疾病。现在医学上可以预测遗传病的风险,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课改提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堂引入.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这是一种在有限时空内追求最大效益的艺术,它好比“圆桌溜冰”——其每一刻的惊险绝伦,总是依托于在平米间每一步的“脚踏实地”;而课堂引入中呈现的每一次精彩,必植根于我们在稍纵即逝的每一寸光阴内的有效创造。合适的合理的故事引入更适合文课班学生。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学生不反感,而且被老师的博学多才所折服,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机。老师所要做的事是多看书,多收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