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战争看通信兵的重要性
从战争看通信兵的重要性
电视剧《突出重围》中,朱海鹏连战连胜关键是他成功利用他研制的“战场微波监测系统”。战场对他来说是半透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非洲战场上,德军元帅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孤”。横扫非洲大陆,是英军将领无能吗?当然不是。当时英军指挥官韦唯尔将军也是久沙场,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威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隆美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拥有三个可靠的情报来源:一个是无线情报连;这个情报连的连长有一手过硬的专来技术。他通过无线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英军的行军位置,转移时间,转移地点等。二是“康多尔情报小组”;“康多尔情报小组”是德军驻开罗的一个间谍组织。通过这个间谍组织,隆美尔可以可靠地获得英军的动向。三是通过美国驻开罗武官费勒斯获得可靠的情报。美国驻开罗武官费勒斯,上校军衔,他每天都通过一个“黑色密码”向华盛顿投送情报,这些情报的内容包括英军的兵力士气、指挥官的意志、兵力部署、火力配制、作战意图等,而费勒斯上校所用的“黑色密码”已经被意大利情报人员在罗马给破译了。费勒斯将他的情报送到华盛顿的同时也送到了隆美尔的办公桌上。正是由于这些可靠的情报,才使隆美尔战场上决战决胜。给英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形式已发生根本变化,机械化战争已成为过去,信息战战争样式已登上战争舞台,
第二篇:从若干个侧面看材料的重要性
从若干个侧面看材料的重要性
肖俊钊
自数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以来,材料就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我们习惯用一种材料来定义一个时代,那是一个时代生产力的象征。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有一百七十万年了,沧海桑田,但是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依然占优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得以凸显。
材料到底有多重要,理解这一问题其实不难。环顾四周,汽车,是材料;衣服,是材料;电脑屏幕,是材料;以至于墙壁、地板、屋顶都是材料。材料无处不在,导致有时我们会只关注事物的表现而不去关注构成它的材料。所以我想从若干个侧面进一步说明材料的重要性。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就在上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而这份纲要五次提到材料:
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纲要》五次提到材料分别着眼于创新、科技、工业、产业四个角度,贯穿产、学、研三个领域。事实上,除了直接提到“材料”二字,《纲要》中其他关键词也与材料密不可分。比如第四段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研发高效可靠的储能材料。半导体则直接把材料中的相当重要的一类单独拿出来。航空装备更是包含材料科学的多个重要领域,如航电设备所需的半导体材料,航空发动机所需的陶瓷材料,新一代战斗机所需的隐身涂料等。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甚至我们可以说大力发展材料科学技术,推动材料相关领域产业发展是一种国家意志,它通过《规划纲要》具体地体现出来。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349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34所名称中包含材料或属于材料领域,接近十分之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至少有19所名称中包含材料。74所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有5所名称中包含材料。在高等教育领域材料科学也占有重要地位,全国两千多所本科院校中有四百余所开设材料相关专业。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校分别为97,171,184,205,104,25,29,169所。在39所985大学中32所开设材料科学类专业,几乎成为985大学标配,112所211大学中49所开设材料类专业。部分国内一流高校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直接设立材料科学学院。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材料在教育和科研领域占有多么高的地位。原因很简单,我们需要多种多样的性能更加优良的材料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人才来满足对材料领域人力资源的需求。
无论是政策的扶持,还是教育科研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材料产业的发展,使材料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生产生活。上游的一切努力最终都必须转化到下游的产业发展中去,才能取得实效。
兰州新区是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我们以兰州新区为例看材料在产业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就是材料。根据产业发展规划: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着力围绕石油化工、水性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电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现代物流八大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打造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引进原油炼制、精细化工、乙烯生产、丙烯生产和水性材料等产业项目,打造以兰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以科天化工为龙头的水性材料产业链。
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引进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装备电子、光电制造、航空电子等产业项目,打造以正威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中国四联为龙头的光电制造产业链。
我们可以看出,八大产业中有两项直接与材料有关,其他支柱性产业也与材料密不可分。
文中提到的水性材料主要指水性涂料,是相对于油漆涂料的概念,涂料以水为介质,而非有机溶剂。相比于油漆涂料,水性涂料的优点是水性涂料以水作溶剂,节省大量资源;消除了施工时火灾危险性;降低了对大气污染;水性涂料仅采用少量低毒性醇醚类有机溶剂,改善了作业环境条件。水性涂料在湿表面和潮湿环境中可以直接涂覆施工;水性涂料对材质表面适应性好,涂层附着力强。水性涂料涂装工具可用水清洗,大大减少清洗溶剂的消耗。水性涂料电泳涂膜均匀、平整,展平性好。
生产水性材料的这家企业也非常重视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这家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国内知名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研发水性高分子材料。通过贯穿产学研,抢占行业制高点。
除了水性材料,在其他领域兰州新区也进行了布局。2015年10月12日,全球最大蓝宝石生产加工基地在兰州新区开建。据了解,厦门润晶光电是拥有世界领先蓝宝石晶体生产技术的高新生产型科技企业,此次润晶光电在兰州新区投资50亿元,建设包括500台长晶炉、掏棒机生产线,年产蓝宝石晶体1.3亿毫米的蓝宝石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加工基地。10月29日,兰州万嘉和建材商贸物流园新老客户现场观摩会及座谈会在兰州新区举行,200多家商户前往现场咨询、洽谈。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签约450多家商户,辉煌卫浴、美涂士漆、松下新风系统、保利管道等知名品牌已入驻。2015年9月7日,兰州新区招商局高新科技产业处和装备制造产业处共同参加在山东淄博举办的2015年粉体新材料产业技术交流会暨功能陶瓷论坛。7月8日,西部最大的塑料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在兰州新区建成投产。7月8日,第21届兰洽会签约重点项目——兰州新区光纤光缆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这些企业看似不相关,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围绕材料来赚钱,换句话说做得都是材料生意。
2014年7月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14”在四川大学举行。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各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协调,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预计到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将超过2万亿人民币。目前,国内已有宁波、广州、天津、青岛、攀枝花、金昌等20多个城市形成了不同程度、不同行业特点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整合产业资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今年2016车用材料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北京召开。先进材料国际研讨会将在扬举办。第七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第二次筹备会于2016年3月23日在洛阳成功召开。中国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济宁召开。2016 中国(国际)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将于长沙举办。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将于桂林召开……
如果我说材料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或者说材料不就那么回事吗,你可以接受。可是如果从产业界到科技界都如此关注材料,大笔的投资进入材料行业,大笔的研究经费投入材料领域,同时材料产业也确实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产值,我再得出这种结论会有人接受吗?
21世纪将是以新材料为重要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一场挑战,又是一次机遇,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材料,谁就能在高技术及其产 业的发展上占有主动权。作为我们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应当努力汲取前人在材 料科学领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为我国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篇: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四十多年的实施期间,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统计数据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统计数据,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便从计划生育统计的意义入手,从抑制人口增长、促进观念转变、提高生活水平以及提升人口素质等四个方面,来重点论述计划生育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并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进行评价。
关键词:统计数据 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 人口素质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352-02
前言:虽然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统计数据是国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统计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质量。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符合我国当时基本国情的,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提升我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计划生育统计的意义
计划生育统计是直观体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载体,通过统计数据,能够非常直观的认识到我国人口发展态势,也是评价一个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另外,我国在对人口规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计划生育统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计划生育政策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也需要通过统计数据来提供现实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计划生育政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促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从根本上讲,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统计数据,其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我国的人口数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还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我国人口结构进行调节;第二,有利于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第三,在促进科学管理与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持,只有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才能够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稳步开展。
二、计划生育统计的作用
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抑制人口增长
从1949年到1964年,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15年间已经从原来的5亿增长到了7亿,平均7.5年便增长1亿,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但从1964年到1974年,短短10年时间里,我国人口又再次从7亿增长到了9亿,已经进入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平均5年人口便增长1亿。而我国的经济建设当时正处于初级阶段,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因此,从1973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到1995年,我国人口从原来的9亿增长到12亿,平均每7年增长1亿,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
进入到90年代以后,虽然我国生育人群依然非常庞大,但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育水平也在不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相比于1970年,我国1994年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从原本的33.43%降低到17.70%;自然增长率从原本的25.83%降低到11.21%;妇女生育率从原本的5.81%降低到2.23%[3]。发展到2012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大体上实现了人口在生产类型的有效转变,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增长率明显偏低,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促进观念转变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思想中“重男轻女”、“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观念在育龄人群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相反的,“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生育思想变成了社会主流,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与科学,生活水平也由此得到很大提升[4]。
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1970年,我国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0.2岁,但发展到1993年,这一数据已经变成22.67岁,有非常明显的提升。除此之外,我国的家庭规模也在缩小,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1971年,我国平均家庭人数为4.84人,而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这一数据降低到了3.96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便是生育数量的减少。相比于1970年,我国1993年的一孩率从原本的20.7%提升至61.3%;二孩率从原本的17.1%提升至27.5%;而多孩率则从原本的62.2%降低到了11.2%,选择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数量得到有效控制[5]。发展到1994年,我国表露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意愿的夫妇已经占据全国总数的两成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育龄家庭的生活负担,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生活水平
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协调,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四十余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从1952年到1978年这26年时间里,我国生产总值虽然增长了3.7倍,但人均却只有1.8倍;而从1978年到1994年这16年的时间里,我国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也达到了2.4倍,这不仅仅归功于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是不容忽视的[6]。同一时间段,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消费品市场大幅度扩大,零售总额也逐年递增,相比于上个世纪70年代,城市居民投入到生活中的费用每年递增15.5%,农村家庭的纯收入每年也平均递增14.8%。4.提升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与提升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在抓好前者的同时,我国对于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人口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死亡率在20‰左右,发展到70年代,已经下降到7‰左右;1949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仅为35岁,而1990年,已经上升到68.55岁,是国际上平均寿命提升最快的国家[7]。另外,我国卫生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1970年,我国医院床位仅为13.3张,到1994年,已经提升到了23.6张。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基本上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另外,我国也逐渐形成了妇幼保健服务系统,婴儿与孕产妇的死亡率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医疗卫生方面的很多指标也都领先于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另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儿童入学率已经高达98.4%,九成以上的地区都普及了初等教育,很多大城市中也都普及了中等教育,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统计数据对这一政策的开展与撤销也有着非常大的参考意义。这些统计数据都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可以非常清晰与直观的看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男女比例越来越均衡、家庭构成越来越科学、生活水平与人口素质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数据统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三、计划生育统计的评价
计划生育统计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对其进行评价也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对科学客观的评价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统计数据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就是说,统计数据是否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如统计数据能否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信心等;第二,统计数据是否强化社会对政策的积极认识,主要指的是统计数据能否直观的显示出人口增长情况,与社会变化情况,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第三,统计数据能否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开展,只要指的是统计数据能否反馈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否为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时调整政策。
结论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情况而制定的独有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统计数据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正因为对统计数据的充分利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才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效果。
第四篇:从环境污染问题看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从污染问题看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摘要:首先,给出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严重的污染问题,以及这些污染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再次,谈谈绿色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倡导绿色科技的应用。最后强调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谈谈自己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关键词:环境危机、危害、绿色科技、重要性、认识
随着世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一、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危机以及这些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1、全球变暖:资料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全球气温上升了0.6℃。气温的上升导致了冰川的融化,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海平面的上升,陆地面积逐渐缩小。
2、臭氧层破坏: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不仅会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
3、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4、酸雨蔓延:酸雨会破坏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
刺激人的皮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还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
5、森林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20世纪末期锐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
6、土地荒漠化:据有关资料记载,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亚太地区如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是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的国家。
7、大气污染:空气质量变差,使我们呼吸到有毒的气体,对身体产生危害。
8、水体污染:全世界多数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有40%的河流稳定流量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海洋污染:目前,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10、垃圾围城: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漏液呈红棕色或深黑色、恶臭,成分复杂多变,垃圾渗漏液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②.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地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③.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先进面临的环境问题,可谓形势严峻。而伴随这些环境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有很多问题突现出来,比如说:“生命伦理”概念受到挑战、人类遭受新旧传染病的围攻、人类活动污染宇宙等,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生命安全隐忧增加。所以,为了保护好人类以及地球,我们必须寻求绿色的生产和生活。那么,绿色科技对于社会来说就必不可少了。
二、什么是绿色化学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什么是绿色化学了。最早的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也就是通过绿色化学让环境污染问题变少,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三、人类的绿色科技
在化学工作者提出了绿色化学之后,人类就致力于发展化学科技了,通过这些科技不难发现今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不会如此的严峻了。绿色科技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所有科技活动的总称。无论从内涵和外延都超
越了环境科技,然而,它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之一,对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将提供全方位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对全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那么,现在的绿色科技都有那些呢?
1、清洁生产:从原材料使用环节实施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包括以无毒、无害或少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改变原料配比或降低其使用量;保证或提高原料的质量、进行原料的加工减少对产品的无用成分;采用二次资源或废物作原料替代稀有短缺资源的使用等。
2、绿色无机合成: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再经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制得所需的无机材料。基本的反应有水解反应和聚和反应,合成纳米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
3、绿色有机合成: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温度及压力下的流体,它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密度接近于液体而粘度与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而在萃取、分离、重结晶及合成反应中表现出特有的优越性。超临界CO2尤以临界温度及压力适中、无腐蚀、不燃烧、廉价无毒而得到广泛应用。
4、绿色农药:农药是指具有杀虫、杀菌、杀病毒、除草等功能的化学药物,现代农药还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农药是指对防治病菌、害虫高效,而对人畜、害虫天敌、农作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大多数的杂环化合物新农药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小,对鸟类、鱼类的毒性也很低。近20 年来,杂环化合物中不但出现了超高效的除草剂、杀菌剂,也有
杀虫剂。含氟农药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氟原子具有模拟效应、电子效应、阻碍效应、渗透效应等特殊性质,因此它的引入,有时可使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倍增。近几年公认含氟化合物对环境影响最小,对含氟化合物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5、生物资源利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农药的生产与应用。
6、大气污染控制:消烟除尘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脱硫技术、工业废气控制技术、氯氟烃和卤族化合物类物质的控制与消减、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四、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外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与开发方向。我国是环境污染大国,实现绿色化学任重而道远。化学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应贯穿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来从事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这就要求对化学品的开发进行绿色化设计,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利用化学结构——活性关系和分子改造去达到效能和毒性之间的最优结果。“更安全”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言,还包括化合物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动物、水生生物和植物的影响;除了直接影响以外,还要考虑间接影响——转化产物或代谢物的毒性,因而对化合物的生成、暴露、接触途径、摄入、吸收机制和分布以及进入人体内毒性作用机理等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化学思想是一种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是社会对化学科
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我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绿色科技为开发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开拓未来市场和发展绿色产业创造机遇,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现在不能持有“先污染后治理” 论,它实际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而应当主张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经济。学习了将近一个学期的绿色化学,我觉得作为一名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应用绿色化学知识,自觉做到保护环境。
第五篇: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历经30年的发展的路程中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在过去的经验教训中认真反省总结,适时正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只有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观展开良性互动,才能使其有针对性地改善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并有突破性地展开我国新阶段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转眼我们的国家已经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稳步探索地前进了30多年了。其中获取了很多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经验和教训,这些可以从我们30年中所取得成就和问题中总结出来。
首先来看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已基本形成。农村的人民公社已被家庭经营所取代,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农村的中小企业(以前为乡镇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有的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种非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仅个体私营企业创造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就已占到1/3以上。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大量引进,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云集之地。
二是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经过持续不断的价格改革,我们已将原来计划价格“一统江山”的局面改革为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目前,除了利率、电价、油价、水价等金融、能源和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仍由国家计划控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由市场竞争决定。除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性价格管制措施外,大部分时候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三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的集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非常活跃,城市的各种商贸市场现已非常发达。目前除了土地要素市场、资金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外,其余要素市场(如劳动力、人才、技术、信息等)已基本形成。综合国内学者研究测算结果,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70%。
四是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形成。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
五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初步形成。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再来看看我们还存在哪些严峻的问题:
一是重经济轻社会。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我国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能尽快缓解这一主要矛盾,让广大人民都能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长期把发展经济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和衡量政绩的中心指标,以至于在发展理论不成熟和认识不透彻的阶段,我国曾一度唯GDP马首是瞻,一切都以GDP为衡量指标。这对衡量整个社会的发展建设必然会造成有失偏颇的影响,以致于甚至造成很多地区出现了一切都以经济发展中心的,而过于严重地忽视了社会公德、教育体制、民主法制、民权民生问题的完善,酿成畸形发展的苦果。
二是重外延轻内涵。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经济的任务繁重,故而很多情况下,为了加快增长,常常以牺牲资源、效率、公平地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比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中常常忽视最为重要,作为一个真正经济发展稳定的大而强的国家最应重视的“内需”。初期,我国各地政府是以牺牲本地经济主体的部分利益来大量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为主;后期,在引进了相当程度的技术和管理理论,我国国内经济又有了一定的物质发展基础,再加上我国原有的人力资源优势,陆续蓬勃发展起自己的工业体制,此时开始以挣取外汇即加大出口量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但这些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虽然惊人,但是质量却不高,甚至某些方面造成饮鸩止渴的负面效果,以至于现在要活得长期优质的发展不得不弥补当时因粗放增长带来恶劣后果。我们的经济应当开始走精细有内涵的“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优质发展之路。
三是重效率轻公平。为了在发展经济和兼顾公平中保持相对的平衡,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建立共和国初期发
展社会主义经济缺乏实战经验的阶段,我国长期把姓“资”还是姓“社”的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钳制得很严格,因而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了资本等要素参加经济建设所应带来的效能。而后的探索发展中,我们慢慢认识到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将它们也纳入了分配制度之中。但是这些也无意中增加了分配中发生潜在不公平的因素,使得很多因原先拥有某些资料的经济主体利用这些优势能愈加富裕。
四是重资本轻劳动。正如前文所述,正式因为开始重视资本、科技、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高效率发展,因而造成了忽视完全按劳分配的倾向于大多数无产者的“相对公平”,很多情况下,如我们所知,无论是脑力劳动或是体力劳动,即使创造很多价值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都是很难取得与资本或是土地所能换来的高额回报。而事实上,资本的融通过程中能在短期内带来比劳动更多的“价值”,因而很容易被目光短浅的经济主体所追捧,故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重资本轻劳动的发展氛围。
五是重部分轻共同。我国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不同,造成一些发展上难以忽视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各自的发展都按照自己的速率发展,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形成越来越尖锐的区域矛盾。发现到这些问题之后,国家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平衡区域发展的政策,诸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努力实施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成效似乎并不显著,这不得不说是因为我国本身这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和任务艰巨,但另一方面这也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的后果。
六是重稳定轻和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自从封建专制集权主义社会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把稳定放在首位以维持大局的国家。对于建国后要着重发展经济,充分发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人民尽快奔向富裕的小康社会,把我国建立成名副其实的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大国,我们一直从不懈怠的紧抓稳定。但是今年以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慢慢发现,仅仅注重稳定,并不能掩饰内在的深刻矛盾和问题,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和谐”,故而降低了我们的发展效率和质量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和谐社会,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的新任务!
只有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我们应继续推进政府只能转变的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点和关键,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决策者,它的一举一动对整个社会具有显著地示范和导向作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转变观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继续推进涉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特别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助贫困人口、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我们要继续推进涉及对外开放的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失落是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适应整个世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将成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机制、体制上的保障。我国社会必将在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良性互动之下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