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4 19: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篇: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龚子同陈鸿昭石华骆国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摘要从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说起,分析从汉代到清末2000年间及近40年来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变化趋势,认为造成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但也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其中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是最重要的因素。探讨了防治长江水患的对策;基于对土壤的吸水和贮水功能主要靠地被层和土壤有机质层,而水土流失是从植被破坏、地被层消失开始的,以及对古今治水、治土正反两个方面的认识,提出了治水的同时应治土的观点及5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土壤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洪水;长江

Soil Environment Protection___An lmportant Way to Combat Flooding Hazard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Gong Zitong, Chen Hongzhao, Shi Hua and Luo Guobao(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l0008).Soil & Environ Sci, 1999, 8(1): 5~9 This paper probes not only the reason of a serious flooding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1998, but also the tendency of flooding hazards taking plac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uring 2000 years since the Han Dynasty.The conclusion would pop up that the main reason resulting in flooding hazards is the abnormal climate and is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a key factor____soil erosion.Meanwhile, the control measures to flooding hazards also are discussed.Soils have a powerful funnction to absorb water and store water due to their surface vegetation horizon and organic horizon, however, soil erosion easily weakens or vanishes this function.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mbating flooding hazards as well as combating soil erosion.In this paper, 5 detailed ways are proposed to control flooding hazards according to this viewpoint.Key words so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oil erosion;flooding;Changjiang River 土壤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和整体的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地球上多种生命形式的生息繁衍至关重要。土壤是矿物质、有机化合物和生命物质的复杂混合物。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并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土壤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1]。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就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制约洪涝灾害的鲜活例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国土地的1/5,耕地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l/3;工农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40%,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但由于处在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沛而变率大,常发生旱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记载,长江流域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年间,曾出现大旱113次,发生洪水灾害200多次,平均18年一次大旱,10年一次洪水灾害。本世纪以来出现大旱6次,洪水灾害10次,平均17年一次大旱,10年一次大洪水,其中1931年、1954年、1998年为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据近40年农田受灾面积分析,从50年代到80年代,旱灾和洪涝灾害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以后增加明显,如以50年代受旱面积为100,则80年代为277。洪涝灾害70年代、80年代比50年代分别增加了0.12、2.09倍[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水,造成这一灾害的原因是气候异常,普降暴雨,但是洪水位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严重损失,也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关。1 土壤的保水功能不能忽视 土壤是发育在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承、水分、养分,甚至空气。由于土壤的多孔性,它既能容纳水分,又具有贮水能力。土壤贮水能力的大小决定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以植被最为重要,因为森林下有深厚的地被物,草地有草毡层,表土有良好保水性和透水性的有机质层。所以有植物被覆下的土壤能起阻留降水和调节径流的作用[3]。据研究,有林地所阻留的降水约为年降水量的30%,同时可将5%~30%的地表径流转化为壤中水或地下水。草地的蓄水量介于林地与无林地(裸地)之间。冷杉林内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达80~90 mm,一般10 mm以下的降水能全部被林下的地被层吸收。据观测,在等雨量条件下,植被覆盖度为95%的农地径流系数为0.23,而覆盖度为15%的农地径流系数为0.59。通常发育良好的森林(具有林、灌、草、枯枝落叶层)水土流失量仅为农地的0.1%,甚至更低。按1 hm2计算,在森林土壤中,30 cm厚的地被层和表土层的田间持水量为1000~1500 t,100 hm2森林土壤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蓄水量为10万~15万m3的水库。可见土壤吸水和贮水功能主要靠地被层和土壤有机质层,而水土流失的过程,首先是从植被破坏,地被层变薄或消失开始的,接着便引起表土冲刷,土层变薄,土壤物理性质变坏,从而导致土壤贮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同时植被也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同森林群落相比,草灌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大为简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最重要的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恶化,从而生产力衰减。由于表土被侵蚀掉,紧实瘠瘦的心底土层层位相对上升或直接外露,如果没有外部能量和物质的投入,仅靠自然条件本身恢复植被则比较缓慢。若植被再遭连续砍伐,便演替为草丛或寸草不生的光板地或石质山坡,完全丧失农林业利用价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林下地被层和土壤有机质层的丧失意味着大量蓄水库的消失。一旦洪水来临,本来可以成为“中流砥柱”的森林土壤却因遭摧残而自顾不暇了。2 治水同时应治土、护土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圈脆弱的薄层。土壤的生成很缓慢,一般可能2万年才形成1 m土层。土壤具有位置和数量的固定性,也无法从外地进口。因此,可认为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倍加珍惜。土壤和水的关系至为密切。早在春秋战国前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和掌握了水、土之间的辨证关系。据《吴越春秋·吴大伯传》记载,唐尧时代,有9年水灾,洪水泛滥,人民迁到山区居住。这时,唐尧聘请农学家教人民在山区区种(即穴种、窝种),以起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汉书·食货志》说,夏代禹受舜命,治水13年,平治水土,将全国土壤进行分类,因地制宜进行耕作,开渠进行排水和灌溉[4]。这种治水与治土结合起来的思想至今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998年我国南北遭受了特大洪水,从另方面警示我们:治水同时要治土。治水与治土结合,才有利于水利建没成果的巩固。众所周知,1998年长江汛情次于1954年,一些河段的洪水量比50年代减少104 m3/s,然而洪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几十厘米或一二米。这种现象与流域内森林过度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泥沙量增加有直接关系。目前长江河床正以每年1 cm的速度抬高,长江也有成为“悬河”的危险,荆江汛期洪水位高出两岸地面8 m以上就是事实。由于河湖淤积,湖底河床抬高,水体容量减少,调蓄洪峰能力衰减,行洪不畅,即使水量不大也会形成较高的水位,出现“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局面。吸取古今治理江河水患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出灾后治水不忘治土、护土,是在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范洪涝灾害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把投资重点放在土地综合治理上。3 治土和护土的主要途径

3.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长江上游地区最突出的问题是森林过度采伐,使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0%~40%,下降到现在的10%,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km2,土壤年总侵蚀量由以往的13亿t,增加到目前的15.6亿t,占全流域总侵蚀量(24亿t)的一半以上,相当于每年36万hm2耕地丧失了肥沃的耕作层[5]。林业部决定从1998年9月1日起禁止在上游地区砍伐天然林木,封山种树,到2000年把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这无疑是正确的。为了实现把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建设好的目标,一方面要注意科学地造林绿化。首先必须对林种布局做出宏观规划,避免盲目性和投资的浪费。其次,要讲究造林方式,禁止炼山全垦造林,提倡条带化造林,以防止水、土、肥流失和空气污染。第三,要强调针、阔叶树种混交,乔、灌、草结合的人工多层植被,并根据坡度和土层厚薄进行树种选择和搭配。另方面,陡坡退耕还林是个难题,因为一些贫困山区,几乎所有坡耕地都超过25度。为了解决群众赖以生存的口粮,建议先发展复合农林业,逐步做到退耕还林。3.2 以小流域为单位,改坡耕地为梯田,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工程体系

长江流域的坡耕地集中分布在上、中游广大山丘区,尤其是上游地区。这些农地水土流失剧烈,据对典型地区的调查,耕地的年侵蚀量占该区年土壤侵蚀总量的60%,严重制约了水库寿命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但在川东地区,从1991年起贯彻水土保持法提出的“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实施以小流域为单位,坚持以坡耕地改造兴建基本农田为突破口,已取得初步成效。据多点调查,其做法可归纳为:(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缓坡地区,可实行粮草等高分带耕作,变长坡为短坡,以减缓径流;种植柑桔的坡地,可以开濠沟、大窝穴种植;(2)根据地形特点,改坡耕地为梯田。首要条件是做好地块规划,确定地块高度,顶宽及边坡坡度。(3)整治坡面水系,变害为利。为避免雨后坡面水乱流,造成地坎垮塌,在修梯田时一定要与整治坡面水系统一规划,同步进行。(4)加速培肥地力及使用配套高产技术。要多施用有机肥,适当增加间套种绿肥,或采用丰产沟和聚土垄沟法结合增施有机肥。(5)狠抓改后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梯田土层增厚,质地改善,保水保肥力增强。再辅以推广良种、规范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不仅可扩大小春种植面积,而且可实行水旱轮作。3.3 因地制宜,推广复合农林业,发展多种经营

长江流域丘陵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5%,其特点是地面起伏,坡地多、土层薄。坡地利用,一要保存和培肥土壤,二要防止土壤侵蚀。除修梯田外,最好的方法是发展复合农林业,因为它能抗蚀并使雨水充分入渗和大量保留在土中。复合农林业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经营单位内配置不同土地利用,如亚热带地区的果-茶-农生态模式,利用它们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构成立体种植。同时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可充分吸收利用土壤的养分、水分。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富铁铝土壤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幼林、幼果间套农作物(花生、旱粮、绿肥、瓜、果等)提高土壤覆盖率,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6]。

3.4 重建家园和改造低湖田要与治理江、河、湖水患结合起来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出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几米,全靠3600余km的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届大汛来临,防御洪涝形势十分严峻。灾后应坚持高起点,重新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新城镇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把低湖田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江、河、湖水患结合起来,对不利蓄洪、滞洪和行洪的农田退耕还湖,严格控制城镇、分洪区建设和人口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制订出一个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治理开发规划,使灾区早日把生产恢复和发展搞上去。3.5 防止水田土壤“隐性侵蚀”

土壤侵蚀有3种类型。一是渐发性侵蚀,如片蚀、沟蚀。二是突发性侵蚀,如重力侵蚀。三是看不见且不易被人觉察的“隐性”侵蚀。前两者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及山坡、谷坡,后者则发生于水田。据调查,不仅是坡地,甚至平原的水田,由于串灌或带水耕耙,把大量粘粒带入江河之中。在山地丘陵区,每单位面积的田块流出的过田水,每年带走的粘粒可占其耕层土体总量的0.4%;在平原地区,土壤侵蚀也常发生,以苏州市为例,河道年总淤泥量可达1.27亿m3。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田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长此以往将使河湖淤塞,并带来严重后果,对此我们不能不加注意和防范。

长江流域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出于处在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分布不匀,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加上农林业生产既是经济再生产,又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治水、治土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治水不能忘记治土和护土,应在灾后加强水利建没的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治土和护土要从整个流域大系统着眼,统一规划,在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改坡耕地为梯田,发展复合农林业。中、下游地区,抓住机遇,高起点进行灾后重建,退耕还湖,综合治理低湖田和防止水田“隐蚀”,把防洪减灾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参考文献 龚子同,陈鸿昭,刘良悟.土壤环境变化.见: 龚子同主编.土壤环境变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黄朝迎.长江干流区跨世纪发展中的气候问题.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长江___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50~58 3 李玉山,夏家琪,陈志雄.土壤水分.见: 熊毅,李庆逵主编.中国土壤.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52~372 4 林蒲田.中国古代土壤分类和土地利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丛书(甲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9~120 5 龚子同,史学正.我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20 6 石华,唐永良.刀耕火种替代技术与复合农林业.见:徐礼煜,杨苑璋主编.刀耕火种替代技术研究(上册).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72~76

第二篇:洪水期长江走船指导意见

x月x日起,连续罕见特大暴雨侵袭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省,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洪水发生之早、水位之高均为多年来少见。东北、华北和华南以及东南等地也可能发生大洪水。

洪水期水位上涨,礁石岸滩被淹,流速增大,漂浮物满江满河的漂流,助航标志易漂失、移位,给船舶航行和停泊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如果在洪水期还是按照平时方法航行,内河船舶可能会发生一些例如触坡、扫岸的事故。洪水期行船究竟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介绍一些实用性强的行船知识。

按规定靠泊抛锚

船舶在洪水期要及时检查锚、锚链等锚泊设备,锚泊时应选择水流平缓、水深适宜的水域,抛足锚链,必要时可抛双锚。同时应加强值班,防止发生丢锚断链事故或走锚险情。

船舶靠泊作业,首先应严格执行和遵守港口、码头单位有关要求和规定,准确把握抵港靠泊时间,并提前制定有足够安全余地的稳妥的靠泊计划。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用陆标判定和GPS验证做到准确把握船势,注意船舶冲程和水流流压影响,控制船舶速度和靠泊角度。因为水流流向原因,为防止船舶在码头附近掉头操作复杂性可能致使安全余地不足,船长应树立强烈的“选用最佳方案意识”,先行安全掉头,再缓速驶靠码头。为防止靠泊角度过大挤压设施,船长应随时把握船舶横移速度,及时控制锚链、车、舵,修小驶靠角度,做到精细操作防止触碰码头和设施,确保靠泊安全。

船舶靠泊和锚泊期间应保持正常值班,按照要求显示信号、标志,确保船舶停泊安全。靠泊时注意加固系泊缆绳,锚泊时抛足锚链,防止水流冲击导致断缆、走锚事故发生,防止被他船碰撞。锚泊作业下水锚链长度(包括单、双锚的选择)应根据水位、水深、锚地底质、水流流速、气象、本船受载情况和船型及其可能表现的偏荡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

船舶离泊作业要及时备妥机电等动力设备并由船长确认。操作中要注意留妥首缆,待尾缆(包括尾倒缆)解清收妥后再行松解首缆和绞锚离泊。

上水航行不求快

上行船舶不可过分深入回流区,以防在驶出回流时造成打张倒头。驾引人员要防止单纯求快而过度靠浮、靠边,造成“贪旺走扣”。行经“警戒区”、过河段及遇前方船舶可能横驶情况时,要充分注意横驶船舶大幅转向可能致其航速明显下降的情况发生,及时采取慢车、转向等有效措施避让,防止他船困压本船。船舶上水航行须追越他船时,驾引人员要注意与被追越船保持足够的横距,防止发生船吸事故。

下水航行防追尾

通过单向控制的狭窄航道,要及早控制车速,防止发生追尾事故。船舶因故需要掉头操作时,船长要注意留有足够的旋回纵距,防止困压船舶和触碰设施。

洪水期岸坪被淹没,应行驶于航标标示的航道内,不可因贪缓流而过分靠近堤岸行驶,以免发生搁浅、触礁等事故。

禁止船舶淌航。洪水期水流流速大,淌航易造成船舶失控而发生事故。

船舶要注意洪水期江面漂流的浮木、渣草等,以防浮木打损车叶,渣草堵塞船底阀门。

按时收听天气预报

按时收听并记录专业电台有关信息,参考当地广播电台天气和高温报告,获取相关信息和水位情况。

船长、驾驶员要充分重视:洪水期下江流速增大;弯曲航段扫湾水和叉河下口横流影响船位;部分航段出现漫坪和江面可能出现碍航漂浮物;逆流船航速明显降低等特点,按时认真收听和记录安全信息播发台站的即时广播,及时标识和相互知会漫坪水域情况。

船长要根据开航时间和最近的天气、水位报告,引导驾引人员确立“选用最佳方案”意识,航前布置驾驶员明确操作重点。值班驾驶员则根据船长的航前布置,明确本工班即将行走的航段情况,理清操作思路和要点。

弯曲河段调整航向

行经弯曲河段,要及时调整航向,随时控制并确认船位与凹岸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落湾。

遇弯段通航密度大,应尽早在弯段的上方提前减速,以留有行经弯段用车转向和保持良好船位的余地。船舶在经过水流流速与航道夹角较大的水域时,要谨慎驾驶,不可出角过大,避免发生船舶倒头事故。

航经横流区应挂高船位,遇泡漩等坏水应尽量绕避。

避免船员疲劳驾驶

船舶应配备足够合格船员。船员要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落实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安全措施,确保船舶和人身安全。值班人员应注意充分休息,避免疲劳驾驶。非船员及船员家属未经水上专业技能培训,水上求生能力较弱,尽量不要让其随船。

定期检查船舶防暑降温药品的数量和质量,在保证安全和船舶正常营运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和调整船员露天和机舱内高温工作时间,发现值班和操作船员有中暑前兆,应立即将其撤离岗位现场和采取物理降温等应急措施。

要教育船员及时关闭与航行和停泊作业无关的大功率电器具。船员离开房间时,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风扇、空调等舱室用电器具。严禁船员私拉电线和使用“热得快”、“电熨斗”等。

严禁船员下江河游泳。

通过桥区保持距离

船舶经过桥区水域、施工水域时,要注意与桥墩和施工设施保持一定的横距,避免因横流影响而发生触碰事故。通过大桥等控制水域时,要根据主管机关规定及时控制速度,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船舶在通过大桥、架空电缆等跨江建筑和设施时,要提前精确计算本船水线以上高度与跨江建筑物净空高度的关系,确保船舶顺利通过而不发生触碰事故。

评估机电设备状况

高温伴随着多雨的洪水期,机电设备运行条件变差,增加了环境湿度, 增加了负荷,增加了货物浸水可能性。应坚持每个航次评估机电设备完好情况、环境状况、货舱适货状况,尤其是要检查机电(通讯导航)设备的运行环境、绝缘状况和货舱的风雨(水)密性能及尾倒缆完好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报船务部及时安排重点抢修,确保设备完好率。

加强了望谨慎操作

船舶航行时要保持正规了望,谨慎操作,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洪水期间,船舶操纵性能相对较差、货物装载重心较高,小型重载船舶应选择在白天能见度良好时通过弯曲、水流复杂、桥区等重点水域,真正做到“看水走船”。

航经不正常流态水域时,应注意观察,仔细辨别水流特征,充分考虑不正常流态对船舶的不利影响,上行船舶要防止航向不稳、倒头、失控;下行船舶要防止落弯,在不违反航行规定的前提下,应及早绕开行驶,及早联系过往船舶,避免在不正常流态水域处会船,必要时等候他船通过,尽量不要在不正常流态水域追越他船(尤其是一条龙船队)。

船长、驾引人员应注意洪水期船舶下水航行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操作中要随时保持“正规了望”,及时判明航段航标是否正常,发现航标异常要及时报告船长并采取最有利于安全通过航区的措施。发现航道中有碍航的漂浮物,要及时避让,防止触碰船体,严防触碰螺旋桨。

特别注意:

1.通过南京大桥、芜湖大桥、尹公洲、福南水道、苏通大桥等控制水域时,要根据主管机关规定及时控制速度,防止发生追尾事故。在南京以上水域航行和遇其他情况须横驶过河时,操作前要充分估计上游水域下驶船舶船速,并留有足够的余地,必要时应慢车等候下行船通过后再行横驶过河。

2.上水航行遇过浮后应大幅度向近浮一侧转向时,驾引人员要注意适当提高船位后再行转向,防止流压致发生船舶挤压浮标。

3.重载上水经长江99号浮驶往100号浮时,驾引人员要充分注意丹徒北水道下口横流(尤其是高洪水位时)影响致船位向南漂移量,及时根据船速、船位调整航向以保持良好船位。4.通常,南京水位涨达5米时,船舶在镇江附近及以上区域应考虑单锚锚泊时放链长度不小于5倍水深。南京水位涨达5.5米及以上时,船舶在镇江附近及以上区域应考虑抛双锚,需防止锚链互缠。

第三篇:从工业革命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从工业革命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大自然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究竟是对立还是统一,我们是否该如工业革命一样“先污染,后治理”,还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其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分析,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在倡导新世纪,我们应该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关系;工业革命;协调统一

1.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的谋求发展中生存。为了生存,充满智慧的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18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改善了生产关系,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之前的大自然自净能力被打破,环境污染发生了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从此,人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看似“矛盾”的两个名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问题。

2.工业革命

2.1 工业革命 世纪中叶,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此后机器生产扩展到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工业革命从此开始。1785 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于投入使用以后,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传统的手工工场日趋衰落,新兴的生产形式—工厂兴旺发达,生产力大幅度增长,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和机床制造业迅速成长,运输网络迅速开拓。煤成为重要能源,它是蒸汽动力的源泉。铁路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网的构建储备了强大的后劲。如果说,动力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引擎,那么煤在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先是普及蒸汽动力,后又发展电力取代它,并最终整个生产部门均为电力所囊括。

2.2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

工业革命改善了生产关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工业生产的新阶段。相对于原来的家庭手工业来说,工厂制生产具有这样鲜明的特点,一是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二是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三是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以棉纺织业为例,由于阿克莱特的水力机和克伦斯顿的骡机的发明,迅速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率,如果要纺织100 磅的棉花,印度手工纺线工需要用50000 个劳动工作时,而一台装有100 个纱锭的骡机(1790 年)需要1000 个工作时;一台以蒸汽为动力的骡机(1795 年)只需300 个工作时;到1825 年,使用罗伯特的自动化骡机仅用135 个工作时。

工厂制的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工厂主是在为了利润而生产,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可以迅速地增加个人的财富,满足着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并且正是在工厂制度下,或者说在工业体系下,工厂主不顾一切地扩大生产赚取利润的这种内在冲动,也能在机器这一物质力量的条件下得到实现和放大。历史学家保尔·芒图说道,工厂的目的就是只在生产商品,在于尽可能快地生产无限量的商品。因此,在19 世纪30 年代初期,纺织厂在迅速建造中,“其速度之快足以使任何人为之瞠目”,英国人的船舶象飞虫一样地蜂涌云集;他们的印花布覆盖了全世界。当时的社会不仅狂热地建造工厂,也投资建造铁路,“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铁路一时蔚然成风,如火如荼。英格兰的铁路已经打好了蓝图。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利润和百分率被广泛地引证。伦敦——伯明翰铁路的前景和力量被说得天花乱坠。”

建造运河也是同样如此。

马克思曾指出: “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因此,在工业革命这100 年的时间里,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的近代大工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巨大的财富。人类的经济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3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

在经济的空前发展下,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学术界一致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煤炭成为最为重要的能源,如果说蒸汽机直接提供了工业动力的话,那么煤炭就是蒸汽机的直接能源。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同时,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天空煤烟滚滚,烟雾弥漫,使得天空、建筑物等都变成了一片黝黑。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呆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在伦敦,烟与雾相互混杂,形成浓浓的黄色烟雾,长年萦绕在城市上空,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将此斥之为“伦敦特色”。

二是河流的污染。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是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行业,也是生产量最大的部门,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最为严重。由于工厂主只顾自己 的利益,而不顾及环境的问题,直接将纺织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排进河中,使河流遭到污染。英国学者卡特莱特指出,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没有一个安全的饮用水供应,这些地区的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致河里鱼都没有了。最典型的就是伦敦的泰晤士河,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本来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冲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

三是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恶化。在工业革命中,继棉纺织业之后,钢铁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作为重工业的钢铁业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炼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对森林的大肆砍伐。炼铁厂在沃里克郡、斯塔福德郡、赫里福德郡、伍斯特郡、蒙默思郡、格洛斯特郡和萨洛普郡的发展,对当地的森林中所造成的损害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样的破坏直接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英国,大片的森林早已不复存在,人造林的面积也特别小,直至今日,英国的郊外依然是草多树少。不仅如此,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的大量集聚,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恶化。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设施不畅,住房和地下室常常积满了水,即使是有排水沟,其中流淌的污水也充斥着化学污染物的怪味,甚至会有硫化氢的水蒸汽逸出,这些气味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就城市的居住环境而言,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居住的大小城镇都是些可怕的地方,充满了令人厌恶的景象和气味,促进健康和幸福的东西几乎样样都缺。”特别是在工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形成了城市中的贫民区,在这些贫民区里,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到处都是死水洼,高高地堆积在这些死水洼之间的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来污染四周的空气,而这里的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本来就够污浊沉闷的了。

令人悲痛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疾病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为自己肆意的破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资料显示,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其程度比1832年还要严重,死亡人数超过7.2万。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仅在伦敦,1873、1880、1892和1952年就发生过四次毒雾事件,造成非常惨重的死亡。1952年的这次烟雾事件在四天内就有4000多人死亡。

3、结论

3.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传统观点是认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对立的、矛盾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正如部分发达国家一样,他们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告诉发展。然而,工业革命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是不可取的!尤其在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其实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一定是矛盾的,而且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共同促进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之所以出现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境地,是因为没有衡量二者之间的成本和效益关系。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二者的结合,即保护了人们的环境权,又为人们充分而全面的实现发展权创造了条件。尤其在新实际,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一方面,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以优良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新加坡的发展即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620平方公里,仅及苏州面积的十兰分之一,约相当于太仓的面积.然而,今天的新加坡在经济上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86年人均国民收入总值即高达7000多美元,财政盈余达30亿美元,外汇储备额达282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高,失业率极低,物价稳定,中小学教育免费,住房和医疗均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私人拥有的汽车、电视机的比例为东南亚之首.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同时也是一个处处是树木、草地和花丛,一片绿色土地簇拥着幢幢高楼大厦的国家.进而成为备受赞誉的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优美的环境强烈的刺激了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起一系列的经济链,促进了新加坡经济又稳又快发展。

3.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杨林林.“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山东政法学院毕业论文.2011-3-23.2邢 舒.谭永波.《赤子》2009年第10期.3 李远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4敖艳红.裴浩.“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途径”.内蒙古气象.2009年第1期.5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史海钩沉.6 鲁运庚.“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第四篇:2020年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2020年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立足点,以严控污染源为切入点,以保护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监控体系为支撑,强化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控制,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

坚持保护优先和源头控制相结合,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建立严格的优先保护区域管理制度。强化环境准入和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土壤新增污染。

2.安全利用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划定安全利用类耕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3.严格管控

建立健全受污染耕地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实施分类管理,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建立完善耕地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农业“三减”,实施x土地保护,确保农产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到x年,进一步摸清县域辖区土壤环境状况,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建立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三、工作任务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科学布设采样点位,合理安排采样周期,建立长效监测机制,真实掌握土壤环境质量。(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农业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

1.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x年底前,明确耕地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划分土壤环境质量和安全等级。完成耕地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域划分。(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农业局、住建局、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大优先区域保护力度。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优先区域土壤环境得到优先保护。开展优先区域土壤环境加密调查,建立优先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建立优先区域土壤管理数据库。对优先区域及其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严格源头污染控制,强化风险管控;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农业局、环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管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结果,界定被污染耕地的具体范围和面积,制订并实施被污染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控制方案。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要严格管制用途,依法将其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禁止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和牧草,有序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国土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污染用地环境风险管控。

被污染地块变更使用权人或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住宅、商业、医院、公园、城区绿地、游乐场等用地的,要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转为住宅、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和农用地。(责任单位:县国土局、住建局、卫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土壤环境监管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要配备相应执法装备,充实加强土壤环境执法队伍,将土壤纳入环境监察工作范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国土局、农业局、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建立由县环保局、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卫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指导、检查及考核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县环保局负责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排查,加强对重点企业监管;县发改局负责落实、协调土壤环境保护的产业、价格及投资政策;县工信局负责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后技术、工艺、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淘汰;县财政局配合争取国家、省土壤环境保护项目资金,加大土壤环境保护投入,切实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费;县国土局负责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壤保护优先区域划分、数据库动态管理和有关用地审批,负责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县住建局负责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县水务局负责灌溉用水水质监管和饮用水源地土壤保护工作;县农业局负责强化化肥、农药和废弃农膜等农用投入品的管理,加强被污染耕地的分类管理,划定禁止种植特定农作物区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产品质量监测,参与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优先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治理修复等工作;县卫计局负责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析评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化肥、农药市场监管。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尽快编制完成各自的土壤环境保护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经费保障体系

各乡镇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要逐步加大土壤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费,有效推进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实施;要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接中央和省市土壤环境保护资金扶持政策,建立土壤环境保护项目库;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壤环境保护。

(三)严格监督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制度

建立土壤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成效评估和考核制度,将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的确定和监管、土壤环境质量等级认定管理、被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以及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纳入考核内容,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评估和考核。强化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给予表彰,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进行问责。

第五篇:从战争看通信兵的重要性

从战争看通信兵的重要性

电视剧《突出重围》中,朱海鹏连战连胜关键是他成功利用他研制的“战场微波监测系统”。战场对他来说是半透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非洲战场上,德军元帅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孤”。横扫非洲大陆,是英军将领无能吗?当然不是。当时英军指挥官韦唯尔将军也是久沙场,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威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隆美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拥有三个可靠的情报来源:一个是无线情报连;这个情报连的连长有一手过硬的专来技术。他通过无线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英军的行军位置,转移时间,转移地点等。二是“康多尔情报小组”;“康多尔情报小组”是德军驻开罗的一个间谍组织。通过这个间谍组织,隆美尔可以可靠地获得英军的动向。三是通过美国驻开罗武官费勒斯获得可靠的情报。美国驻开罗武官费勒斯,上校军衔,他每天都通过一个“黑色密码”向华盛顿投送情报,这些情报的内容包括英军的兵力士气、指挥官的意志、兵力部署、火力配制、作战意图等,而费勒斯上校所用的“黑色密码”已经被意大利情报人员在罗马给破译了。费勒斯将他的情报送到华盛顿的同时也送到了隆美尔的办公桌上。正是由于这些可靠的情报,才使隆美尔战场上决战决胜。给英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形式已发生根本变化,机械化战争已成为过去,信息战战争样式已登上战争舞台,

下载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若干个侧面看材料的重要性

    从若干个侧面看材料的重要性 肖俊钊 自数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以来,材料就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我们习惯用一种材料来定义一个时代,那是一......

    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四十多年的实施期间,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改善了人民生活......

    土壤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

    土壤环境保护教育主题班会 八年级(2)班 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人必尽的义务之一。 我......

    1668+ 2020年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1668+2020年土壤环境保护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 录 一、基础和形势 (一)成绩和基础 (二)问题和压力 (三)战略机遇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四)分区保护重点 三......

    从环境污染问题看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从污染问题看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摘要:首先,给出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严重的污染问题,以及这些污染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再次,谈谈绿色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倡导绿色科技的......

    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历经30年的发展的路程中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在过去......

    从药物不良反应看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大全)

    从药物不良反应看药学服务的重要性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然而药物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它也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