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的横纵向联系
一、加强历史教学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尤为重要。纵向联系是指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发生事件的联系,或者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在教学中运用纵向联系,不仅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实效,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把所学历史知识前后联系,从而把握贯通古今的历史脉络。横向联系是指对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二、注重历史教学的古今联系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是: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前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如讲解我国建国初期千疮百孔、百业待兴而当代却是巨龙腾飞,让学生明确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无数国人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前赴后继,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结果。
三、重视历史教学的政史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准确、扎实地讲授历史知识,同时又要把政治学科中所学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工业革命等基本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基本线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观点同历史史实有机联系。
四、创设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在历史教学中,除了采用横向、纵向、古今、政史联系外,还应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学习时易产生的疑难、新旧知识的冲突以及其他学习障碍,设计问题情境。其次,作为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在讲隋唐盛世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例如: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近几年来你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李凤鸣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民办二中第三,作为教师时常要把激励机制引入课堂,营造激励情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相信的目光,创设各种表扬的情境,“你能行”要经常挂在嘴边上,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信任的基础上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主动地探索知识。最后,作为教师要广开言路,在课堂上时刻体现民主情境。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创造力在民主的氛围下才能发挥出来。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与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意义的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吸引力。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广泛采用联系的方法创设情境,才能真正走进初中历史新课程。盔堕代_l103l
第二篇:历史联系现实
“历史联系现实”的三个“结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本文被评为2001年中国教育报“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优秀论文
在历史课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因此,必须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使德育有机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怎样才能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优化思想教育?我想,除了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之外,还要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体现了唯物史观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时事热点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仅公众关注,青少年也感兴趣。每当教材内容与某个时事热点有某种内在联系时,有些学生总希望能发表自己的“高论”。作为一名教师,这不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楔机吗?例如,99年5月,“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我在期末复习时讲述了“北约”成立的背景目的、“北约”东扩的过程、“北约”嚣张的原因,又让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教学已经演化为对“北约”罪行的声讨。这样的思想教育效果,一定会使学生铭心刻骨、终生难忘。
第二,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学生对什么知识最感兴趣?不是考试要背的死知识,而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活知识”。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广泛联系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且要使“联系”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例如,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问学生:大家看过香港电视剧《新龙门客栈》吗?其中的“东厂”干了多少坏事呀!学了这一节,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所谓的东厂、西厂都不是生产经营的工厂,而是明朝君主专制下用来杀人的“工厂”。学生在学习中使自己在影视剧中得到的历史表象上升为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明朝“厂卫特务机构”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有时为了联系现实,还要对知识点适当扩展。例如在讲80年代“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就必然要联系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的现实。你要是不联系,学生就想不明白:既然是“异军突起”,怎么会有“金融危机”?因此,在讲到其发展原因时,还要指出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这是其后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内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更要发展本国基础工业,基础扎实了,国家经济才能稳步发展。
第三,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历史教学目标的三大块: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人们总是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的目标。这是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窄化”。“历史学科能力根本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以史为鉴”(见《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东方出版社《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编写)。“以史为鉴”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鉴史知今”。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托教材,联系现实,“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会不生动活泼吗?历史教学的目标还会不能达到吗?
最后,要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会因其时空的不同、形成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发展趋势和结果的不同。因此,在利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建立“联系”时,也要注意其“区别”,不能牵强附会、简单类比。
第三篇:历史教学优秀反思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
今天,我在组内出了一堂公开课《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以下是主要教学过程:
一、试题评析部分
(一)、选择题部分:
1、学生阅读试卷进行自我分析。
2、提出较难题的题号,以便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二)、组合列举部分: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
(三)、材料解析题部分:
1、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继续活动,完成材料解析题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为近代化到现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四人小组中一人汇报,其余同学可作必要补充。
教师指导答题方法。(题号15、17)
(四)、综合探究题部分:师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归总部分
学生归纳全卷知识点并与教材相结合。
三、布置作业
学生个人整理卷中错题,并改在错题本上(如有疑问可继续与教师、同学交流)。
课后教研组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选择题部分,学生查找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并探讨共性问题,效果较好。组合列举部分: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并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关注了学困生。
2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了合作意识。
学生基础知识把握较好。
3初三毕业班小组互助时间分配上把控问题,还需多思,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怎样的复习学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对开卷考试,学生的记忆知识还要不要?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尝试。
4、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学生参与。因为是复习,所以学生应该能将学过的知识回忆出来,老师只要呈现、引导。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在教学步骤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答?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教学中攻克的主要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复习流程调整如下:
1、课前考查知识点。采取方式:竞赛、口答等。
2、出示学习目标,老师指出本单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基础训练: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进行小组合作答疑,巩固考点知识。通过老师点拨,自己解决疑问,并用考点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4、学法指导和激发信心。
5、提高训练:针对中考,做一些难度稍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2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下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正值学期之初,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期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3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应当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改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到达基础知识、本事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构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资料,相互订正,上交。(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自学,完成相关题目。(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帮互学解决问题。(5)交流展示(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问题。(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知识精华(方法、规律、疑难)。(7)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标进行达标练习,反馈矫正。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确保了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课上经过这“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大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提示、总结这样的主角,不在时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在说话的声音,学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动的学习。此刻上课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上课的时候女教师说的话很少,大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我讨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等这教师直接给答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来的答案学生记得更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开放性的试题,学生也会答得顺风顺水。
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教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4
“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此刻,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能够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进取性。历史课堂提问应当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确定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
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必须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本事。
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一样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贴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此刻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
经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本事。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5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通过了“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的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的有效运用中。
一、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和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沟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三、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发现又出现新问题,谨慎地追问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的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文言文词法句法时,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某个词在此文中的意义与用法均掌握了,但一旦在另外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就缺乏联想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勤于调整反思。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6
回想高三这半个学期来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我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它是热烈的、紧张的、充满希望的!前沿又给了我一个展示的最好平台,让我把以前积累的知识厚积而薄发。
一、加强责任意识。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通过网络媒体和同科老师的交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半个学期来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7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还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本文作一些简单叙述。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中教师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最优化。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历史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的历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学识为基础。1.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史实之外,适当传达一些历史学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历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就要了解历史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历史教学理论的研习。2.丰富历史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我认为,关键是多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周一良等人传世的学术著作,精选若干研读。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历史教师主要应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1.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研究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通过听课后的相互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特别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及时的交流、分析,有助于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在反思他人教学经验、教训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如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教学案例,应及时研读,从中受到启迪,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而观摩听课、座谈讨论、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也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反思和探讨的好时机。2.课后小结。课后小结,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关注。以历史学科来说,其实,平常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像这样的课后小结积累多了,也就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案例,对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于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水平。
总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作为历史教师,其教学反思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8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重点是理清朝代更替线索,难点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课学习目标分为
(1)知识目标:记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商汤攻夏和武王伐纣获胜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出示动脑筋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四、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五、反思:
上一堂满意的课不容易。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9
1、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听歌。然后思考1979年、老人、南海分别指什么。由此导入第一框题的学习,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及时感悟历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讲第二框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先听音乐,感受其优美的旋律,自由想象。再结合初一语文课本的文章《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变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这首歌最能反映当时农民的心情。我顺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你能想象一下农民的生活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有何感想?学生答完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当时农民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父辈命运的'缩影,也是我们民族命运的缩影,经历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3、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紧密,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他们自然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我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你当一名记者,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你设计提纲向全班同学调查。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0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不断努力着,期许着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在为自己的成功自豪时,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主次、轻重把握不稳,导致在教学中面面俱到,为争取教学时间讲的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我分析了一下个中原因,发现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于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空白,我不断地讲,“成就”了标准的“填鸭式”的教学,这样做的后果是我讲的累,学生听的也累,事倍功半。
第二,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历史知识水平的教改班和实验班学生,我没能制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基础好的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又相当吃力,不利于他们的长足进步。
第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也尝试着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开始误以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这样做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得到这样的经验教训:课堂活动中需要创造积极的氛围,但是千万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第四,只懂罗列史实,不会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课本知识的挖掘程度不够深。我在历史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我误以为历史材料越多越好,于是导致有时候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我忽略了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学生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但是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自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我认识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我日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以上是我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牢记经验教训,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1
一、目录复习法:
每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为了分解这个主题,又分了几节来讲解;章节的题目又用若干的子问题来陈述。所以,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这种办法很有效,你可以从目录看到大问题后,扣书闭目思考回忆大问题下小问题,不会的可以看书,在具体的补充。
二、提纲复习法:
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这样要复习的知识点就全面了,在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
三、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
历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习题册,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不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本单元的习题再做一下,这样的反复,只会是知识更加的熟练、全面。
四、反复复习法: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的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的很少,否则就忘得很多。第一遍可能用2小时,第二遍就是1.5小时,第三遍就是40分钟,第四遍就可能是10分钟,反复复习的效果是,省时高效。也就是把厚书读薄的道理。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2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徐世慧和马蕊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世慧和马蕊琪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3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一、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
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述。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以后再叫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4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5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前,我们要对学生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历史,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历史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历史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经常听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 多媒体 CAI动画、录像等。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积极应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第四篇:横折弯教学设计
“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教学设计
作者/ 范小丽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折弯钩和横斜钩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并能根据笔画形态说出它们的名称。
2.写好横折弯钩和横斜钩,写好“
九、几、飞、风”四个字,写得正确、美观、整洁。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她是谁呢?(播放《小魔仙》)喜欢小魔仙吗?看!小魔仙带来了一根魔法棒,它像什么?如果它是一个笔画呢?(横、竖)魔法棒会变,想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上课吧!
一、认识笔画,书写笔画
1.认识笔画。
师:你们瞧,魔法棒开始变了!(边说边折魔法棒)折下来,向右弯,下边平,向上钩。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横折弯钩)一起叫叫它的名字。这个笔画是几笔?(将魔法棒拉平)它是由一根魔法棒变来的,所以它是一笔。
师:魔法棒继续变!(边说边折魔法棒)折下来,斜出去,钩上来。变成什么了?一起叫叫它的名字。(课件出示:横斜钩)这个笔画是几笔?(将魔法棒拉平)它也是由一根魔法棒变来的,所以它也是一笔。
师: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这两个笔画和带这两个笔画的字——(出示:横折弯钩和横斜钩),一起读。
师:你们也想折一折吗?听清小魔仙的要求哦。(出示要求:拿出抽屉里的魔法棒,折一折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比比谁折得像。)听到老师说“停”,你要马上停下来。(师巡视,随机评价。)
师:这两个笔画很像,但是不一样。仔细观察,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1)相同点:都先写横,向右弯,最后向上钩。
(2)不同点:横折弯钩弯下来的时候有个圆圆的转角,下面是平的,横斜钩没有转角,下面是斜的。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先把魔法棒放回抽屉里坐好吧。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横折弯钩像什么?(预设:鸭子、小鸟、蛇„„)有小朋友说到像鸭子,老师也带来了一张鸭子的图片,我们一起在鸭子身上找找这个笔画吧。(师生一起书空:头伸直,脖子长,肚子弯,尾巴翘。)
师:小魔仙要施魔法了,巴拉拉小魔仙,变!小鸭子变成什么了?它飞起来啦!(出示天鹅起飞图)在这只天鹅身上,你能找到横斜钩这个笔画吗?(www.xiexiebang.com)(引导学生书空:头一伸,身子一斜,天鹅起飞啦。)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用魔法棒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折笔画意在让学生感受笔画的形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有一笔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加深他们对两个笔画的印象。】
2.写写笔画。
(1)师:(实物投影)我们来写写这两个有趣的笔画吧。先看老师写,小朋友们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师边范写边说口诀)轻轻点头向上走,折画向左靠一靠,圆圆转弯平平底,停停笔尖向上钩。看,小鸭子稳稳地浮在水面上了。
师:再写横斜钩。(师边范写边说口诀)轻轻点头向上走,折过中点向右斜,停停笔尖向上钩。看,天鹅飞起来啦。
师: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个口诀。
师:大家跟着口诀,也来写写这两个笔画。
师:好,身子坐正,拿好铅笔。铅笔怎么拿?(提醒握笔姿势)老大老二捏住笔,老三用力垫住笔,老四老五扣掌心。还要注意“三个一”,(演示一尺一寸一拳头)一起把这两个笔画描一个写一个。
师:有一点老师提醒一下,要观察好了再动笔写,做到心中有数,那写的时候就能少用橡皮,一次写好。(师巡视)
(2)反馈:展示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在低段写字教学中,教师的范写非常重要。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将笔画的要领用朗朗上口的口诀告诉学生,既方便有效,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观察比较,学写汉字“
九、几”
过渡:笔画写得真美。小魔仙又要施魔法啦!巴拉拉小魔仙,变!笔画飞到字里去啦!(出示“
九、几”,感受笔画的变化。)
1.比较。
师:认识吗?这两个字里有我们刚写过的笔画吗?(课件演示横折弯钩变红)写字第一步,我们要先观察这两个横折弯钩一样吗?(“几”字里的横折弯钩的横短,“九”字的长。“九”字的折画向左靠,“几”字的折画直一点。横折弯钩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同样的笔画到了不同的字里是会发生变化的,小朋友们写之前都要仔细观察。
2.书写。
师:先看老师写。(实物投影)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小魔仙要告诉大家写好“九”字的一个小窍门:横折弯钩的折要向左靠一靠,那靠到什么位置合适呢?看,(在实物投影上画辅助线)靠到与撇画平行就可以了,这样也能让出更多地方给弯钩。
师:再来看“几”字,起笔位置在哪里?撇是竖撇,再写横折弯钩,横到了竖中线顿一顿,折向下,折画直一点,刚好写在竖中线上,挺拔的“几”字就写好了。看,“几”字的撇和折画也是平行的。(画辅助线)
(生写,反馈,评价。)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你写的“九”和“几”字里各选一个你认为最漂亮的,自己去评一评,做到一点加一颗星。
师:评好了,再去描一个写一个。开始。
【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因此,写字教学应当从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入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同的笔画到了字里是会发生变化的,从而写好带有这些笔画的字。】
三、课间放松,韵律舞动
做手指操。
四、放手书写,评价引领写“风、飞”
1.师:休息好了,小朋友们更有精神了,让我们跟随小魔仙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吧!
师:我们再来看看有横斜钩的字。(出示:风、飞。)认识吗?写字第一步,静静地观察,横斜钩到了不同的字里,有什么变化?
师:观察好了吗?那谁能上来写给大家?(指一生上讲台试写)
师:(评价,提醒)写字时把字写正确,这是最重要的。(生写字,描两个写两个。师巡视指导。)
2.反馈。
师:评一评,看看可以得几颗星,要能说出理由。
师:老师发现这组同桌评价得很好,请他们来说说是怎么评的。
师:大家也学着这两位同学的样子跟同桌交流一下,哪里好,哪里要改进。交流好了再去描一个写一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3.展示、欣赏作业。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种甄别,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引领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逐步体会书写的要领,获得写字的乐趣,进步的大小也在比较中得到肯定。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五、课堂延伸,魔法任务
师:看见大家写得这么认真,小魔仙有话要说了,想听吗?竖起耳朵哦!(课件播放:亲爱的小朋友们,小魔仙发现你们学得认真,写得漂亮,我代表魔法世界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还敢接受新的挑战吗?)
(出示)
魔法任务
初级任务:临写“几”和“风”字。
高级任务:到生活中寻找带有这两个笔画的字,写一写。
小魔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完成,也可以两项都完成!
《横斜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1)出示谜语“头儿平平似帽檐,身体斜斜像滑梯,滑到末尾停一停,岀钩方向朝上方”。跟老师读一遍。(2)出示“横折弯钩,横斜钩,横折提”三个笔画,看看哪个是谜底。(用你的手指数表示)(3)揭示课题:横斜钩
2、师与谜语句子对照着示范写一次。(3分钟)
(二)辨别正误,体悟明理
1、教学横斜钩。
出示四个横斜钩,找一找这几个横斜钩与刚出示的横斜钩有哪些地方不一样?(2分钟)
2、跟老师一起写:顿横顿划停钩。生边说边书空。(1分钟)
3、现在请小朋友们写一写,在作业纸上写三个。(1分钟)
4、随机选4个小朋友的作业,实物投影上展示。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同学写得怎么样?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3分钟)
(三)合作探究,探求规律
1、出示天使图片和蝴蝶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是什么?天使的翅膀长在什么位置?(背上)蝴蝶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出示“对称轴”线)师概括:蝴蝶是对称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基本一样(2分钟)
2、出示飞、风、凤: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跟下面的字有什么关系?(“飞”的“翅膀”师动作演示该注意的地方,“风、凤”在写时注意左右基本对称)(2分钟)
3、“飞、”和“风、凤”的横斜钩看上去一样吗?(斜钩开始段都比较直,飞下半段弯一点,风和凤下半段稍微直一点)(1分钟)
(四)激励练习,强化提高
1、教学“飞”
(1)下面看老师范写(飞)黑板上。边范写,边讲解要点(动作演示“飞”背上的“翅膀”的位置)。(3分钟)
(2)学生进行练习,每个字写一个。师选择3张写得好的字给予展示表扬,师肯定优点。师选择3张有典型问题的字,先给予肯定,再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结合谜面的语句)(3分钟)
(3)学生每个再写四个字。师巡回指点。(2分钟)
2、教学“风、凤”
(1)课件出示四个“风”,这四个“风”都是有毛病的,你来当一当医生,给查查毛病出在哪儿?师范写(注意第一个撇是竖撇,横斜钩可以比撇低一些)。“凤”也是同样,师范写,提醒注意中间的“又”字该注意的地方。(4分钟)
(2)学生进行练习,每个字写一个。师选择两到三张写得好的字给予展示表扬,师肯定优点。师选择一到两张有典型问题的字,先给予肯定,再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结合谜面的语句)。(4分钟)
(3)学生每个再写三个字。师巡回指点。(3分钟)
(五)组织评比,延伸课堂
1、同桌互评,给进步大的小朋友额头上一个大拇指,推选进步大的小朋友的作业上展台展示,奖励书签。(4分钟)
2、喜欢写字的小朋友可以去书店看书或买书的时候看看字帖,看看古代一些大书法家是怎么写横斜钩的,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古帖中的字)老师今天就拿来一些字帖,想看吗?发给学生看(1分钟)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了横斜钩的字,用了很多方法来学习、研究他们。希望你以后在练字的时候也要多观察、多想想,那么你的字会进步很快,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都需要多观察、多思考,才会有所成绩,希望你能这样对待生活学习中的事。(1分钟)
肯定的地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的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书法作为美术学科中的分支,同样也秉持这一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书法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书法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形象,对一事物的专注时间不能持久,从学生的这些特点出发,该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谜语引入,引起兴趣
在课堂导入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谜语:“头儿平平似帽檐,身体斜斜像滑梯,滑到末尾停一停,岀钩方向朝上方”。让枯燥的书法课堂融入生活的元素和色彩。学生仔细阅读后,再跟着老师读,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笔画,因为其中有“帽檐、滑梯”等直观形象的生活中的事物,学生的联想能力较好,一下子就猜中了,兴趣被及时激发,老师配上谜语演示一遍横斜钩的样子,让学生体悟更深,成就感更大。在这之后的每个阶段,特别是评价学生写的横斜钩和带横斜钩的字时,也同时结合谜语中的语句,直观性更强,学生评价的根据和标尺更明确,使之后学生在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的字时也能运用其中的语句:“他的滑梯太直了”、“他的斜钩部分不像滑梯”、“他的滑梯最后没有停留”等等。
二、图形出示,保持兴趣
在学生写字之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和把握,从中探求规律,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奏和伏笔。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飞”、“风”、“凤”的规律特点,对书法更有兴趣,老师想到了用图来引导和激发。因为“飞”字的字形比较特别,它的最后两点特别像翅膀,整个字像天使一样,“天使”是美好、善良的象征,学生比较熟悉,平时学生的绘本故事等里面经常会看到,离学生生活较近。所以老师选择整体形象像“飞”字的天使,这是什么?直问学生,学生一时愣住,新鲜地不知道从何回答,静默一段时间,有学生反应过来,回答对了。“天使的翅膀长在哪里?”让学生直观感知到“翅膀”长在背上,再直接与“飞”字的最后两个笔画进行对比,把握它的位置规律。“风”、“凤”左右基本对称,所以老师选择学生熟悉的蝴蝶,让他们感知蝴蝶是左右对称的,“风”和“风”字形也接近于左右对称,直观了解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的大致位置、形状。
三、多元评价,强化兴趣
书法课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本次课上有老师语言、动作的评价和学生语言的评价,老师还设计了给进步大的学生一个大拇指的激励性评价,对于特别好的学生老师还特别制作了美丽的书签作为奖品。书签作为奖品的预设有几个意义:
1、书签于读书是有积极意义的,引导学生爱书,爱读书。
2、书签制作设计的很美,在每个书签上都用毛笔写上了课堂上看到过的带横斜钩的字,既认了字,加深了印象,又带有浓厚的书法元素,对于引导孩子对书法产生兴趣具有积极意义。
四、课堂延伸,提升兴趣
课堂上书法知识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认知和兴趣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影响和提升,本课在设计课堂延伸版块时,投影出示了带有横斜钩的古帖中的字,让学生了解原来古人写的字是这样的,激发他们了解探究的兴趣。再顺势引出“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真爱的许多宝贝,这些宝贝一般我不给人看的,你们班小朋友特别爱学习,特别认真,字写得特别好,可能会出很多书法家,所以老师把自己的宝贝带来给小朋友们欣赏一下。”然后给学生看书法字帖。学生认识了字帖,欣赏到了书法的美,喜欢了,兴趣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动力之一,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动力。书法课程强调通过发挥书法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所以我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把对书法的兴趣转化为对书法持久的情感态度,不练字就会想着它时,那么学生心中那盏书法的明灯就被点亮了。
要改进的地方:
1、书法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堂课上学生练习的时间似乎少了一点,练习的强度还不够,对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习惯偏弱一点。
2、课堂上每个环节之间不够连贯,有点唐突,每个环节之间应该预设好连接用语,是整堂课更加连贯。
3、教师的用语可以再亲切简单明了些,避免生硬深奥的语言,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第五篇:联系教学实际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
语文教学是由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大块内容构成的,笔者在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尽管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读写能力依然不强,仍有不少学生对写作缺少兴趣,忽视作文,懒于动笔,作文水平不高。我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缺乏联系,人为的造成了阅读与写作的严重脱节,再加上大多教师重阅读教学而轻写作教学,致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未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读与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提高作文水平就成了一纸空谈。
阅读与写作应该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这是先生的经验总结,“多看”即多阅读,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途径之一。张志公先生在其《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说:“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搞得好,学生一定会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先生的这番话透彻论述了写作对阅读的依赖关系,说明了搞好写作教学是离不开阅读教学的。由此可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把写作深深植根于阅读之中,让作文在阅读中生根发芽。
而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从何处入手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笔者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材料,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学生阅读的起点应是课文,写作乃是在阅读课文基础上的知识、技能的迁移,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可以从揣摩推敲文章遣词造句中得到精美语句的滋补,从感受体会语文的情感主旨中得到隽永深刻的启示,从欣赏领悟课文的结构中获得巧妙构思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体味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悟到写作上的可借鉴之处。为此,我们应该把教材作为主阵地来夯实读写基础。
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尝试在讲读课文中贯穿作文的教学: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老师再加以点拨、强调,最后在写作时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出现了“偷豆──煮豆──吃豆”这一情节,而临近结尾又提到了第二天吃的豆“却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的感受。同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不同的两种感受呢?原来,“昨夜的豆”是由童心和野趣酿造了它的无比美味。这样写,也更突出那夜的生活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课堂上,我强调了这一写法是值得借鉴和摹仿以后,有位学生在写《难忘的二三事》时便学习了这一写法。文中叙述了他所难忘的一件事是:他小时候和邻居的孩子比赛游泳,他赢了以后就带领孩子们到自己的葡萄园里吃葡萄;第二天,他的奶奶摘回和前一天同样的葡萄,但他却觉得比不上前一天的鲜甜可口。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小作者是多多少少领略到了大文豪表现童趣的这一精髓了。
二、在《自读课本》阅读中拓宽学生读写思路。
《自读课本》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选文数量众多,内容包罗万象,大量的文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时代,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文化底蕴,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每学期一开始,我就对学生如何阅读《自读课本》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每自读一篇课文,均要逐字逐句读懂,弄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弄懂文章的思想内容,揣摩文章的精彩语句,抒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对所读文章作一点分析,以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训练的外延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几年来,我坚持让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体验生活:走进图书馆,自由阅读,通过观察社会生活,收看影视、收听广播等,让学生增加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材料积累。并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翻看杂志,使学生及时感知社会生活,思考生活,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充实的内容。为了有针对性地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还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读”:一是以“讲”促读。每次上课前用5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讲一个故事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二是以“查”促读。教育学生写好读书摘记。三是以“写”促读。每月要求学生交出一篇书评。四是以“考”促读。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外阅读教材,分阶段进行考查。采取以上手段,促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阅读上来,让学生变不自觉阅读为自觉阅读、感兴趣阅读,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实践证明,上述做法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走模仿到创新之路。作文中的模仿,涉及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都是学生模仿的好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写作指导学生模仿范文,让学生觉得写作容易多了,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我们着重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结构布局,模仿美文的精彩语句,模仿名家的取材方法。模仿固然重要,但这只是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对学生做到了三个“放宽”:一是放宽学生的写作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即使有时发泄过了头,就文章而言,该肯定的还是给予肯定;二是放宽作文内容。学生平时练笔的内容尽量放开,自身经历可以写自己的见闻可以写,还可以创作故事连续剧等等;三是放宽文体要求。教师批改时,不把文体看作是评判作文的一条硬性标准,不揪跑了文体的辫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模仿是学习,是打基础;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发展。我们作文教学应重视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在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在课文延伸训练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以课文为基础的延伸作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原文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依据,学生不愁“没什么写”。更主要的是延伸作文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有时学生可以把人物写“活”,也可以把人物处“死”;可以把人物写成“浪子回头”,也可以把人物写成“死不改悔”。
诗圣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成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提高写作水平,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使我们倍感读写结合的重要。要把学生导入写作之门,就必须赶快让学生打开阅读这个窗口,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写作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