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

时间:2019-05-12 21: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

第一篇:“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

《天下无贼》和《功夫》在年底掀起了贺岁狂潮,双双赢取票房佳绩,亦赢取了有口皆碑的好评——国产电影总算“雄起”了一小会儿——如此现象尽管并不能令我们的电影创作全面好转,但至少说明我们的电影市场绝对有潜力可挖。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都是重要决策点。令人欣慰的是,“档期”这一必不可少的市场概念在国内已逐渐成型乃至成熟,和好莱坞一样,我们把不同的电影分门别类放置进贺岁档、圣诞档、春节档、情人节档……以求取得效益最大化。《功夫》之后,紧跟着就是春节档与情人节档了,它们是紧挨着乃至重叠着的(春节是2月9日,情人节是2月14日,也即大年初六),一般情况下,春节档的题材以喜剧和大片为主,但最符合要求的《天下无贼》和《功夫》已被阳历的贺岁档给消费掉了,剩下的电影以小投资的文艺片为主,所以大多选择了对“情人节档”的出击,

第二篇: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 名词

利润最大化 解释

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价格,但价格的变化必须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1]

(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二)经济学中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分.具体表现在:

1、收益.经济学中的收益来源有四种:一是内在收益,即由于供给要素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一旦内在受益——对资本的纯利息、管理、劳动的内在工资以及其他被扣除以后,剩余的部分是承担不肯定性的报酬.风险收益具体包括不能履约的风险收益、纯粹的风险收益或统计风险收益以及对创新和事业心的风险收益;三是垄断收益,即市场收益或垄断权力的现实基础,只包括已实现受益,将未实现收益排除在外.四是与会计有着本质区别的收益——持有损益.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济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是否实现.而会计收益不包括未实现收益.2、成本.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当经济学家将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除包括会计成本之外还包括会计未计算在内的隐含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厂商无需对自有生产要素的耗费进行现实的货币支付,即无需对隐含成本进行货币补偿,但隐含成本却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真实耗费.赚取相当于隐含成本的那部分会计利润,是厂商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是它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机会成本的概念出自这样的思想:如果你把自己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用于某一用途,你就失去了把它应用于别处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收益如工资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可以说,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利润的经济定义需要我们估价所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假定厂商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

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

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π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p(Q)= TR(Q)m TC(Q)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π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即

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利润最大化原则所指导的企业经营决策[1]

1、用数学模型看利润最大化.由于行为的目的性假设,自然要引入一些数学模型,以解决含有若干变量的函数的极大值问题.我们可以假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以固定单价P销售产品,并以固定的单位要素价格 w1 和W2 分别购买两种投入 x1 和x2.假设我们考虑的企业面临着竞争性的投入和产出市场.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用生产函数来概括: y = f(x1,x2).这里,生产函数可以看做是通过将两种投入或称为两种要素 x1 和x2 :相结合而达到最大产出市的技术状态.企业的目标函数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即利润).我们认为企业是该函数取最大化,即p=pf(x1,x2)m w1x1 m w2x

2最大化.该模型的检验条件是要素价格 w1、w2 和产品价格P的特值.模型的目标是举出可观测行为(如投入水平的变化)在检验条件变化(即要素价格或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的可证伪的假设.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是:

由于 pij = Pfij ,这些二阶条件可

以简化为 f11 < 0、f22 < 0 以及: f11f22 m f12 > 0

这些条件的经济解释是什么呢?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表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增加资源,直到各种要素的边际贡献(例如要素i的边际产出值,它带来的收入是 pfi 等于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成本 w1.这些是利润最大化所必然包含的.但是,为了保证要素投入后能够获得最大利润而非最小利润,还需二个条件.f11 < 0、f22 < 0 是收益递减法则.假设,最初使用一个单位的要素是值得的,如果该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增的,企业将无休止的增加该要素,因为投入带来的收入多于支出.有限的最大值与递增的边际率是矛盾的.但是,各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其自身并不能保证利润能取最大化,还需条件 f11f22 m f12 > 0.尽管这一关系式不如边际生产率递减那样直观,但是它来自这样一个事实:一种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出,正如影响其自身的产出一样,对所有边际产出的总体影响必须与边际生产率递减相一致.2、图示.从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凡可以自由变动数量的每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必定等于该要素的价格.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我们也可以从边际成本曲线来分析.以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为例来说明:

图:MC、ATC、AVC曲线

这个图表示出了边际成本曲线(MC)、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它还表示出市场价格(P)、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收益(MR)和平均收益(Art).在产量为Q1时,边际收益MR1大于边际成本MC1,因此,增加产量增加了利润.在产量为Q2时,边际成本MC2大于边际收益MR2,因此,减少产量会增加利润.利润最大化产量是在水平价格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之处.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意味着一个竞争性厂商的供给函数必定是产品价格的增函数,而每种要素的需求函数必然是要素价格的减函数.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垄断的情况

图:MC、ATC、AVC曲线

由于该垄断者拥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P>M.对于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来说,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垄断者会将产量水平减少到低于完全竞争产业中所决定的水平.从数学模型和图示我们可得知在任何市场结构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产量决定行为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时厂商会把产品产量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上.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利润最大化原则“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能不能就厂家如何获得最大利润举个具体的实例呢?

我们经常讲,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什么是利润最大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利润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没有意义了.在现实中,无限利润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标准,说明在什么时候,企业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利润是总收益减去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成本,这里再谈谈收益.收益是企业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既包括成本也包括利润.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出卖产品量的积.总收益是出卖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出卖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每单位产品是1,所以,平均收益就等于价格.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当我们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时,是用实物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当我们说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时,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衡量的东西相同,所根据的衡量单位不同.所以,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化规律与以前讲过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一样.经济学家给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是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规律.假设一个企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为8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赚了2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增加生产.它增加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没有把该赚的钱赚到.反之,如果边际收益为8元,边际成本为10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赔了2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减少生产.它减少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也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赔了.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比如都为9元)时,企业既不增加产量,也不减少产量,说明它对这种产量,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在现实中,也许许多企业家并不了解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并没有刻意追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相等.但如果分析那些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资料,你一定会发现这些企业遵循了这一规律.无论你是否知道规律,它总是在起作用,但了解这些规律更有利于我们自觉地按规律办事,避免盲目性和在摸索这一规律中的弯路和浪费.企业总要使自己的产量保持在平均成本最低.平均成本最低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并不影响价格,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由此

可以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时企业不就是没有利润了吗?的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就是如此.竞争的结果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为零.但要记住,我们这时说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为零,会计利润不为零.在完全竞争时,企业所赚到的是补偿机会成本的会计利润.但是,市场并不都是完全竞争的.如果有的企业规模相当大,它的产量变动足以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有的企业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利(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式进入权)而具有了垄断地位;或者有的企业创造出了某种有特色的产品或敢于承担风险,价格就会高于完全竞争时.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在现实中,完全竞争是少的,普遍的情况是竞争与垄断的不同程度结合,但在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总具有不同的垄断势力,即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因此,这就可以引起企业通过产量控制或创新来使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利济利润.当然,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原则.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运用这个原理时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量最大化,有的企业更偏重短期利润最大化,有的企业会为了长期利润最大化而改变短期的好处.这些不同的目标既取决于企业自己的目的,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偏好,也取决于它所处的市场环境.无论哪一个企业,要成功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这就是”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是上帝")的含义.因此,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推出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之前,必须进行需求预测.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我们就开始分析市场需求,为进入市场成功奠定基础.

第三篇:追求就业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努力推进就业最大化,促进经济与就业双增长。

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

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

第四篇: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文档

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一系列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创新,“价值最大化”正取代“利润最大化”成为新的经营理念,有关配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也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基层商业银行如何贯彻这一管理思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价值最大化理念及其系统管理方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可口可乐、AT&T等知名企业获得成功运用。可口可乐公司于1987年引入价值最大化管理,以资本成本为标准,调整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从当年开始,该公司经济附加值连续6年以平均每年27%的速度增长,公司股票价格也在同期上升了300%,远远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55%的涨幅。这一管理思想在有关大企业的成功实践,使其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界重视,并逐步成为普遍认同的管理战略。

所谓“价值最大化”,是指经营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收入的流量的现值,是以资本期望回报率为折现率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其中,资本期望回报率是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实际上反映的是资本成本,这是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区别于以往“利润最大化”管理思想的关键所在。

按照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资本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债务资本成本,主要表现为负债利息和相关费用支出;二是股本资本成本,表现为资本的机会成本,即资本市场投资特定的项目所要求的收益。而在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管理思想和相应的会计方法体系下,对资本成本的认识和计量都存在局限性,只考虑了债务成本,而未考虑股本使用的成本。但实际上,作为稀缺的市场资源,无论是债务资本还是股本资本的占用,企业都必须付出相应成本。由于利润最大化管理思想在资本成本计量上不完整,同时仅关注当期利润,对企业未来收益和企业所具有的实际价值把握不足,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预期利润的风险因素和投入产出的关系。而且,在利润最大化财务目标下,管理层能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使报告期的利润提高,易使财务决策带有短期化行为。[1]因此,价值最大化正在取代利润最大化成为国际通行的新的企业管理理念。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重点,已由转换经营机制、实行集约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企业制度改革层面,正在加紧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引入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和相关机制,对于保障资本增值、提高市场信心、推动股改上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引入这一管理思想,也有助于建立经济资本约束机制、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

二、以EVA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如前所述,企业价值是把未来净收益按照一定折现率折算的,属存量指标。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必须有相应的具体指标来实现计划、控制、考评、激励等管理职能。在管理实践中,这是借助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实现的。经济增加值是美国思腾公司创造的现代管理概念,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或: 经济增加值=资本效率×资本。

其中,资本效率=单位资本收益-单位资本成本。以EVA为考核指标的优点在于:(1)EVA为流量指标,是在每一个期间内判断企业价值的依据,也是价值管理方式中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的依据。(2)EVA属绝对值指标,是扣除了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的净收益,能够直接衡量财富增值程度,能够作为核心指标比较准确地考核和评价各考核单元的价值创造。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EVA的计算中,资本成本的计量是一个核心问题。从理论上讲,资本成本=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但在实践中,对于总分行制的商业银行来说,各级分、支行占用的资本与实物形态无

法一一对应,而不同地区间的资本期望回报率在客观上也有所差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对资本在各个考核单元间进行核算上的分配,同时根据市场差异合理确定不同地区分支机构的资本期望回报率水平。其思路一是依据各分支行风险资产总量,将资本总额在核算上分解为各分支行占用的经济资本,二是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本回报调节系数。计算公式为:

资本成本=经济资本×平均资本期望回报率

×资本回报调节系数;

经济资本=Σ风险资产×经济资本分配系数

其中风险资产包括各项贷款、应收贷款利息、投资、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贷款承诺、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库存物资、待处理资产、资本性占用等。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第19卷第5期

通过上述方法,商业银行可以计量、考核不同分支行、不同部门、不同金融产品所创造出的经济增加值,据此进行分支机构和部门薪酬分配、产品战略决策、风险控制等经营管理操作,调动全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积极性。

三、价值最大化管理思想在基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积极转变经营思路

1.牢固树立资本成本观念,在机构布局、产品营销、市场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和测算资本占用和资本成本因素,做好全面的投入产出分析,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

2.充分认识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目标的一致性,实现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的统一。在利润最大化理念下,创造利润和控制风险往往并不一致,经营管理中也客观存在着追求高风险下高回报的偏差,利润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价值最大化理念下,价值创造同经济资本息息相关,高风险项目尽管可能带来高收入,但同时经济资本占用水平高,资本成本高,扣除资本成本后经济增加值可能为负数,与价值创造目标相悖。因此,应正确认识风险同价值创造的关系,自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实现稳健的价值增值。

3.全面把握价值创造要素,对收入、成本、风险进行全面管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把握价值创造导向,建立和完善以EVA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

基层行在对下属单位进行考核评价时,应改变以存、贷款业务规模和账面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的考评办法,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将费用、薪酬安排、基层机构负责人年薪同EVA挂钩,辅之以导向性的单项指标考核。

1.合理划分考核单元,实行支行(分理处)考核、部门考核和金融产品考核相结合,纵向与横向考核相结合,全面衡量和评估各分支机构、各部门、各金融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据以进行相关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大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力度,准确核算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收支。

2.建立和完善绩效挂钩分配机制,改变按人头核定工资、费用的做法,按照各考核单元创造经济增加值的多少分配工资、费用。可将工资、费用等财务资源分为基本部分和绩效挂钩部分,将财务资源分配与经营成果挂钩,鼓励各考核单元多创经济增加值。同时为平衡考核单位之间绩效考评差异,可建立奖金池制度,实行“以丰补歉”,体现长期激励。

3.建立和完善单项指标考核办法,根据阶段性市场营销重点和价值创造要素,对于那些对EVA有重要影响的单项指标(如中间业务收入),进行专门考核,引导各考核单位把握业务发展重点。

(三)以EVA为标准,切实加强金融产品定价管理,提高收入水平

金融产品定价是影响商业银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传统的产品定价中,成本计量不完整,往往只考虑了利差、费用等成本因素,未核算资本成本,造成有的业务虽有毛利,但并未创造经济增加值。因此,以EVA为标准加强定价管理十分必要。

1.测算目标利润率、业务量和资本成本,进行合理定价。产品定价既要考虑市场竞争需要,又要把握

效益原则。既不能片面追求节约成本或高收益率而导致市场丢失、业务萎缩,也不能不考虑效益,损害价值创造目标。总的原则是:当在法规范围内的价格浮动可能带来业务量增加,同时增加的业务量能够使得边际成本率下降、能够增加经济增加值时,可以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市场、赢得客户,并非一味追求相对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费用成本、资本性占用。这种动态平衡需要对收支要素进行全面测算,做到科学、合理定价。

2.产品定价注重差别化原则,对不同客户可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优质客户定价,有可能利差空间不大,但可以通过业务量弥补,通过其他产品弥补。

(四)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收入所占比例和价值创造贡献度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中间业务风险小,不占用银行资本,在实务中,中间业务净收入一般可直接视为经济增加值,对于实现价值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基层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偏低,一些中间业务品种还属于无偿服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力度和收入管理力度,一方面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代理证券、代理发售基金等收益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另一方面应当对现有中间业务进行梳理,对法规明确规定的收费服务,要由无偿服务向收费服务转化,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可能对优质客户产生“挤出效应”的中间业务品种,应进行合理定价,将无效业务转化为有效业务,对无法转化的可逐步实施市场退出。

(五)大力压缩不合理资本性占用,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金是宝贵的稀缺资源,从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受历史和政策因素影响,资本金总量不足,按国际标准口径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资本性占用比例过高,大量资本金资源固化为办公楼、车辆、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大大超过国际通行的资本性占用不超过资本金30%的标准。按照价值管理思想,不合理资本性占用存在较大财务风险。在价值管理模式下,不合理资本性占用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较高(甚至可高达100%,即全部视为经济资本),造成大量资本成本耗用,直接影响经济增加值。基层行应加强内部挖潜,大力处置闲置办公楼、设备等闲置资产,降低资本成本,增加绩效。

(六)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降低经济资本占用,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统一

经济资本的核算,是以不同的风险资产按照不同的分配系数测算出来的。各项贷款、投资、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贷款承诺等不同的业务品种,由于其风险度不同,因此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也存在差异。风险度高的业务品种,其占用的经济资本多,资本成本高。基层行应根据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合理调整自身业务结构,降低单位资本成本,尽可能把资产配置到低风险业务上来,这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同时也是创造经济增加值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一定经济资本总量内,低风险业务由于其占用经济资本低,可以实现更大的业务量,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基层行在业务发展中树立“资本约束”观念,根据经济资本确定业务规模,调整业务结构,在防范风险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五篇:追求就业最大化

追求就业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努力推进就业最大化,促进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加强就业培训是催化要把加强就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催化剂。紧扣就业这项“民意、民心、民生”工程,落实“抓培训促就业”的思路。主要实施:一是强化政府培训引导,落实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好“再就业培训合作计划”、“创业培训计划”。创造良好就业培训环境。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好就业培训资金乏力问题。三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要针对“4050”大龄下岗职工、女职工、技能低的下岗职工等进行适应性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四是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就业培训网络,形成以就业训练为主、再就业培训基地为补充、其他培训力量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模式。目前我市已建成10个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及6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以长短结合方式重点开展择业观念、面试技巧,打工技能以及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基础知识,以提高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五是启动创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创业技能、小额贷款配套的培训扶持一条龙服务。提供就业服务是桥梁架起就业服务桥梁,是人民政府的责任,也是市场化中介服务的需要。一是要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使就业服务“横到边,纵到底”,建立市

下载“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人节”效应的最大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行为效用最大化

    组织行为效用最大化 ————组织行为学学后论文 摘要:1、组织行为学概述:对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学习目的、理论基础、学科性质有所了解。 2、组织的......

    顾客利益最大化目标

    浅析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其新选择 文章来源自 3 e d u教育网【文章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

    工程项目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工程项目如何达到利润最大化 高 众 倪总5·20讲话,铿锵求实,激荡人心。其间两个字最重要:利润。 2010年末倪总讲话两次提到利润:计划2011年利润2亿元,房地产利润1500万元。 2011......

    探讨消防器材使用寿命的最大化

    探讨消防器材使用寿命的最大化 北京市消防总队战勤保障基地 厉松 消防器材主要是指针对火灾和抢先救援现场使用的各种灭火剂和灭火器材,设备仪器的总称。部队消防器材是消防......

    追求就业最大化[推荐5篇]

    追求就业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

    心理效应

    学生心理效应引导技巧 1、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

    1、认知地图效应“庖丁解牛”、“胸有成竹”和“老马识途” 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

    心理学效应

    异性效应 所谓“异性效应”不是夫妻关系,或者男女之间日常的一般性接触,而是异性在工作、学习、娱乐中,为了加深了解,而有较多的接触交流。是男女双方,自觉自愿为了事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