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2 21: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篇: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李兆能 杨威

2004年及2005年,湖北按中央的统一安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全部免除农业税18亿元;粮食直补6.36亿元,新增700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4.1474亿元;农机补贴配套400万元,新增50万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新增2028万元;高产农田建设5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6000万元,新增20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0万元;通村公路建设新安排3.2亿元;农民培训费3000万元,新增1000万元等等。为了解这些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7月下旬湖北省农调队组织松滋、赤壁、汉川、保康等四市(县)农调队进行了专门调查,情况如下:

一、各地落实惠农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各级政府重视,政策宣传到位,贯彻落实措施得力。

为了确保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各地首先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赤壁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1号文件的同时,结合其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就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科技兴农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且逐步贯彻落实。各地乡镇及村组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宣讲政策。

(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涉农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各涉农部门立足本职,积极配合开展支农大合唱,效果显著。如为了及时准确的将粮食直补及良种补贴发放到位,统计、财政以及农业部门组织人员及时核实了粮食播种面积,确定补贴标准,并把重点放在补贴的发放上,保证农民能够及时的得到补贴。各个部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兴农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赤壁市今年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65期次,共培训农民3万多人。各地在大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的同时,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了“上级争、财政拨、集体挤、职工捐、群众筹、银信贷”等多个办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

二、政策落实情况良好,效果显著

(一)农业税减免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

2005年我省政策规定全面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调查的170个农户,在2004年共上缴农业税38477.06元,平均每户上缴226.34元。而今年农民在经营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税全免,减轻了农民负担。在调查中许多农户反映,由于政策效应,争田种抢田种的农民大增,农田抛荒现象绝迹,种好田、夺高产现象普遍,只是耕地太少,无法扩大种植规模。

(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落实方式各异,效果好。

2004年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惠及全省3965.25万农民,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2004年松滋市粮食直补标准12.35元/亩,良种补贴标准分品种为早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晚稻7元/亩。据对40个农户调查,2004年应得直补和良种补贴4884元,实得4884元,户均122元,人均33元,两种补贴到户率达到100%。保康县2004年全县粮食直补金额为178万元,首次拨付到乡镇92万元,第二次拨付86万元。根据有关政策,各乡镇采取了不同的兑现办法。调查的黄堡镇2个村的20个农户,粮食直补资金是镇政府自筹资金在省市给该县下发第一次粮食直补金时一次性全额兑付,20个调查农户应得直补金473.2元,实得直补资金473.2元。调查的店垭镇的2个村20个农户,粮食直补资金分两次在夏、秋季发放到户,20个农户应得粮食直补金750.2元,实得直补金750.2元。水稻良种补贴在省市下拨资金后都是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按每亩15元的标准下发到农户的。40个农户应得良种补贴1632.05元,实得良种补贴1632.05元,调查的40个农户没有出现补贴资金兑付不及时和用补贴资金抵消农业税的现象。在汉川,中央拨付的直补资金1079万元,按11.01元/亩耕地分两期兑现到农户。良种补贴分早晚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补贴到户。

去年各地政策兑现硬,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今年各地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总结经验教训,表示要力争政策落实的更加完满。到今年7月底松滋市的粮食直补标准尚未确定,但补贴大框架已经确定。今年粮食直补金发放总额为1047万元,按二轮延包面积计算每亩直补金不低于10元。早、中稻良种补贴标准和上年一样,分别为10元和15元,晚稻良种补贴标准还没有确定。财政局反映,两种补贴标准将会在今年8月底出台。今年7月下旬,汉川市统计局参与了财政局和农业局组织的对乡镇、村级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田亩面积等指标进行的核查,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将在第三季度发放。赤壁市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正在最后核实期间,暂时还没有发放到农民手中,财政局表示,将尽快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保康县今年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将在9月底以前落实到位,目前各乡镇已派出由财政所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专班,对各户的小麦、玉米、稻谷播种面积进行核实,并由村委会将每户播种面积情况公布上墙。

(三)农村信贷服务水平让农民较为满意。

保康县农村信用社按不同信用等级发放不同数额信用贷款的方法让农民感到满意。调查的40个农户,对金融部门提供信贷的数额(一般为2000-5000元,不超过10000元)表示满意的或基本满意的有39人,对金融部门提供信贷的时间(一般为一个生产周期)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有38人,分别占97.5%、95%。赤壁市信用社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4500万元,同比增加7024万元,增长93.9%,并分别对农户进行一、二、三级信用户评定,依据其信用程度分别采取凭贷款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并且通过送贷下乡,送货上门的方式,主动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农村交通状况有所好转。

今年国家加大了通村公路方面投入,效果明显。如保康县为了突破交通条件差这一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加大了路网建设的力度,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村村通”工程顺利开展,农村道路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调查的40个农户有30户认为现在的交通条件能基本满足生产要求,有4户认为现在的交通条件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只有6户认为现在的交通条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还需投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各地针对去年粮食直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今年有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但今年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

(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松滋市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场零售价格与上年相比平均上涨11.5%,农药上涨2.6%,农机价格上涨7.5%。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汉川市农民种植一亩双季稻,要比去年增加40—55元生产费用。赤壁市每亩增加成本在40元左右,超过了国家免去的农业税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三项之和。保康县农民反映,尽管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了补贴,但因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有所下降,粮食生产效益出现下滑趋势。今年农民种植1亩小麦、稻谷、油菜的纯收入分别只有51元、340元、70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2元、24元和21元,下降幅度分别是19%、6.6%和23.1%。为此,农民普遍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继续上涨。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合理控制农资价格,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的调控力度。在调查的四县市的170个农户中,就有155个农户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占总数的91.18%。其中有121人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承受不了,占总数的71.18%。有48人认为基本能接受,但不能再涨了,占总数的28.24%。仅仅只有一人能接受目前市场上生产资料的价格。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适应不了发展的要求。

在我们调查的170个农户中,仅有44户认为现在的水利条件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占总数的25.88%。认为不能满足的原因主要是水利设施老化以及管理协调不够,不

能及时供水。由于不能及时供水,导致有部分农民原本打算种两季水稻,现在只能免强种一季,而且是靠天收。松滋市新江口镇杨家冲农民反映,70年代修建的水渠早已面目全非,无法使用,现在种田只能“靠天吃饭”,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重点放在水库、水渠、堰塘等水系的整治、维护和开发,让现有水利设施发挥效益,并修建新的水利设施,减少旱涝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保康县由于财政困难,一直以来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都显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通过村提留的方式向村民收取。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将通过一事一议来确定,一事一议程序复杂,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全靠村民拿钱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也不现实,急需上级增加水利设施经费投入。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不到位。

这次调查的170个农户中,有110户在今年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对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感到很满意的只有3户,感到满意的也只有45户,分别只占1.8%和26.5%。仅有13户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占总数的7.65%,农户获得技术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向周围内行的人学习、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以及自己主动向农技部门咨询。有农民反映,农作物出现病虫害后,有时不知如何处理,只好向周围的内行学习,有时由于处置不当或不及时,影响农作物产量或增加生产成本的事时有发生。

四、启示及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有关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落实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要使粮食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必须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一方面,粮食价格必须实行保护价,确保种粮不至于亏本。另一方面,确保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对农民种粮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更加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去年和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惠农政策确实很大程度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据调查,农民也担心国家会不会将惠农政策长期坚持下去,也不知道惠农政策下一步会做怎样的调整,这样就导致农民对于下一步没有很好的打算,只能静观其变。他们希望惠农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惠农政策效应。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方式,将中央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农民真正知晓政策和法律,不断增强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意识,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虽然农户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等惠农政策认知程度较高,但还有部分农户对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意义领会不深。因此,要继续搞好宣传,提高农民理解政策的水平,让农民知道惠农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一个城乡共同发展,齐奔小康的和谐社会。

(三)积极探索新方法,努力降低政策落实成本。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虽然比较直观,但落实到基层,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如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落实到每一

农户,必须在农户粮食收割以前反复多次逐户登记,摸准每一个品种的播种面积,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

(四)补贴的兑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各地具体情况各有差异,那么,在落实政策、兑现补贴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真正满意,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五)注重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相关因素。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是,仅仅依靠惠农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提升水利设施建设档次,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应该长抓不懈,需要长期投入。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技术培训转移力度,增加农民增产增收门路。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农户反映,生产中的最大困难是无其他增收门路、无农业生产信息以及没有技术。如赤壁市大部分地方地少人多,加上近几年科技种田的推广和农业机械使用力度的加大,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越来越明显,有很多30—40岁的农民由于没有任何技能、技术,一年里大部份时间只能闲赋在家,无所事事,而且这些家庭一般来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比较贫困。因此,加大对农民的技能、技术培训以促进剩余劳动转移的力度应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是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发展力度。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还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牛拉犁耙、手工插秧、脚踩打谷脱粒,甚至还有最原始的用大木桶手工脱粒。各级政府要在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六)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惠农政策来说,我们的目的在于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至关重要。从了解实际情况,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的落实的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多管齐下,各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抓落实。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开展巡回检查,发现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要组织相关执法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确保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来源:中国三农信息网

第二篇:关于落实农村政策问题

关于落实农村政策问题

一、关于现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

相隔18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省、市也出台了配套政策,对调动农民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关键在落实。通过对部分区县、乡镇和村的实地调查,有些政策落实得较好,有些政策落实得还不够到位。落实较好的政策有四类:一是为农民直接增收的政策。主要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税费改革政策。全市落实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为农民增收10683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16万元,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1.28亿元,人均增收50元。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主要是土地延包和农民减负政策,全市已有97%的村完成土地延包任务,土地承包关系趋于稳定;对农民负担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控制农村“两工”,规范“一事一议”,杜绝面向农民的“三乱”,农民直接负担明显减轻。去年,全市农民人均负担67.32元,比上年人均减负6.7元。三是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中央和省委要求新增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要求从XX年开始,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 20%以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我市也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确定了20多项支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奖励、贷款贴息和落实财源扶持政策,比上年增加67%。四是执行部门明确的政策。今年中央和省委对粮食生产和低收入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针对我市人均耕地少的现状,确立了“不求粮食自我平衡,但求总产稳定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种粮水平高,高产技术成熟的优势,一招不失地抓好粮食生产,预计小麦单产、总产有较大幅度增长。扶贫政策落实也较好。据对我市6个贫困乡镇的调查,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0.55%和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最高的是城乡统筹发展政策,这也预示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终将被彻底打破。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政策落实得还不够好,主要有:一是原则性的政策。有些引导性政策,既没有规定哪个部门落实,也没有明确怎样去落实,往往导致落实主体缺位。如“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 这样的政策,就较难把握和落实。二是落实部门不明确或涉及落实部门较多的政策。突出表现在农业部门的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不配套。如农产品流通政策,既涉及到农业部门,又涉及到外经外贸等环节,农业部门难以落实,其他部门往往顾不上落实。再如统筹城乡发展的有些政策,涉及落实部门多,农业部门没有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有力手段,影响政策落实的进度。三是制定明确、在执行中遇到深层次矛盾或财力制约的政策。如土地延包政策,涉及到土地产权、农村保障等深层次问题,有些村为解决人地矛盾,虽然延包手续已按规定办好,但在思想上还准备采用“五年一大调、三年一小调”的办法。再如农业投入政策,费税改革后,部分乡村经济困难,负债多,集体收入少,没有能力偿债,更没能力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农村政策落实不到位,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主要是体制、财力、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迫切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把落实农村政策摆到突出位置

党的农村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每一次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拆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和高度计划、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农民从离社不离土、离土不离乡到 离土又离乡,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解决了粮食短缺、商品短缺、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等难题。农村政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决农产品短缺需要政策推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更需要政策推动。从当前面临的环境和形势看,农村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综合性。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立足“三农”,又要跳出农业和农村寻求破解的途径,农业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有适应和探索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创新和突破,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三农”,使这一“重中之重”由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二是导向性。政策既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图,也包含着农民的希望和要求。政策落实的过程,也是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过程,使工作政绩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乡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

三是实效性。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最快,增收效果最好,涉及的面最广。今年的费税改革、粮食直补、减负等政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四是突破性。现行阻碍农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主要是由各种类型的政策构成的。如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城乡不统一的劳动用工制度等,只有抓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才能逐步改变原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基于农村政策的重要作用,应当把政策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作为农业部门的突出重点,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三、明确农村政策落实的重点

从淄博的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抓好四类政策的落实。

1、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农业的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相配套,把村庄改造、市场建设、非农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衔接,避免散、乱、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支持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劳动保障制度,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完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政策,尽快使农民享受完全的国民待遇。四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搞好对口帮扶,动员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加快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农民增收。五是统筹城乡社会资源配置。妥善处置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

2、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一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建设。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支持农业 发展、实施沃土工程、良种工程等政策,加快建设10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100万亩优质专用粮基地、8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和2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推动畜牧、蔬菜、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快速膨胀。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龙头企业列入财源建设扶持范围的机遇,重点扶持22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扩大规模,促进乳品、肉兔、肉鸡、肉鸭、生猪、蛋粉、果品、蔬菜、木材9条龙型产业快速膨胀。三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进行市场准入制度试点,组织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四是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粮食支持政策,抓好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50万亩专用玉米和30万亩杂粮基地建设,实施好50万亩优质小麦节本增效开发工程,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公共产品的差距。今年,我市安排乡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358个,总投资3.98亿元,为保证三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奠定了良好基础;投资960万元,对400个农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在3区5镇进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受益人数达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安排1228万元用于农村教育投入。从今年起,五区和桓台县、高新区建立了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 准执行每年700元,高青、沂源两县暂执行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力争XX年转为农村低保制度。今后,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优惠。

4、加强农村稳定的政策。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在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搞好涉农收费专项整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探索费税改革后,增加集体收入的新措施,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同时,抓好农业法制建设,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搞好农资市场整治,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

四、建立农村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农村政策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

1、建立政策落实考核机制。我市确定,把“三农”工作列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作为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通过政绩考核,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三农”工作的成效。

2、建立政策落实的协调机制。农村政策的落实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建立农村政策 落实协调机制,把政策落实的任务分解到部门,明确责任人,统筹解决农村政策落实中出现的矛盾,促进农村政策的全面落实。

3、建立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各项农村政策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制定检查标准和奖惩措施,通过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第三篇:关于三年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年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情况的

调查报告

自97年落实中央30年土地承包政策以来,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农业设施转制、平原林业转制等相关政策。三年来,县、乡、村在落实这些政策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甚至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摸清这方面的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党的农村政策能够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为此,农工委组织有关人员,从2000年12月开始,分别深入到韩庄、南独乐河、峪口、马昌营、马坊等14个平原乡镇及其34个村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与乡村干部座谈,入村入户走访,了解了在落实这些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与广大乡、村干部一起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问题是当前广大乡村干部反映比较多而且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平原乡镇及半山区乡镇村由粮田该果树或蔬菜的过程中。由于这些粮田在1997年就已经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都已经延长到了30年。2000年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尽管乡村干部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有些农户就是不按照乡村干部的意图进行调整,依然是我行我素,就种粮田。因此,有些乡村干部感到这项工作没法进行,甚至认为中央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与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的政策相矛盾,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就必须将原承包地块打乱,必然影响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要使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就不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致使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农民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妥当,不细致,致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不顺利;二是农民因资金、技术及农产品销售难等因素,对调整项目的前景不看好,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三是因缺少劳动力或承包地块狭窄不适宜栽植果树、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而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同一些乡村干部进行了研究、探讨,试图寻找到一条好的途径,达到既能调动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又能使结构调整顺利地进行,又没有打破原来的承包关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在这方面,有些乡、村的做法比较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借鉴。如:韩庄镇99年初共有粮田面积9000亩,分别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为30年。两年来,韩庄镇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大力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调整粮田面积4800亩,占应调整粮田总面积的53%。不仅结构调整进展的比较顺利,而且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没有出现因结构调整而引发农民上访事件的发生。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利用广播、板报、组织农民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等多种措施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增强农民对进行结构调整重要性的认识。胡庄、洙水、滑子等村在对粮田进行结构调整前,首先都多次组织农民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仅滑子村组织每户出一名代表到我县果树发展先进乡村参观学习就达7次,参观人数600多人次。二是对调整的地块进行合理规划,规定种植品种,限定株距,不规定行距,由各承包户自由栽植。三是对结构调整农户购买树苗、挖树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镇政府在为农户统一提供树苗的基础上,并对农户购买树苗的资金给予一半的补贴。在调动滑子村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上,镇政府又出资3.1万元雇了一辆挖掘机免费为这个村的农民挖树坑31000个,以使这个村的1000亩粮田顺利进行了结构调整。四是聘请大专院校及县果品办的专家、教授举办技术培训班,解决结构调整农户的技术难题。

马坊镇塔寺村有120户,446人。590亩粮田97年实行按人均分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为30年。98年村集体将一块200亩的白地租赁给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租赁期限为50年。99年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想扩大种植规模,建设一个高效葡萄园。并看中了离该公司不远的一块近400亩的粮田。由于这块地早已承包57户农民个人经营,而且村集体已经同他们签订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为了促成此事,村集体经过与承包农户和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反复协商,最后采取了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将400亩土地租赁给该公司经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原57户农民土地承包的使用权不变,承包期限不变,承包合同不变,承包地块不变;二是让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民不直接参与该公司年终效益分红,但享受固定红利,由该公司每年替农户向集体上缴承包费每亩150元的同时再固定分红给农民每年每亩70元;三是允许这57户农民每户出一名劳力到该公司上班,以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据在该公司上班的农民讲,每年至少可获得6000元的工资报酬,群众对此做法都比较满意。

二、关于承包费收缴难问题

在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前,土地基本上是一年一变,农民如果不交承包费,村集体就不给这些农民分地。承包费收缴难得问题并不突出。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村集体再也不能以“不交钱就不给地”的方式收缴承包费,更不能采取违法的方式强行收取。而采取法律途径解决,因农民欠集体承包费的数量较多,涉及的农户也比较多,再加上法院收取起诉费,以及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村集体还要付一定数额的饭费。不仅问题解决的时间较长,而且总的费用也不低。这种方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广大农村干部对这个问题比较头痛,承包费收缴难得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弄清楚农民不交承包费的原因,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并同他们一起认真地研究、分析,找到了农民不交承包费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村干部有意见,他们认为把承包费交给村集体,也会让村干部乱花掉,所以,干脆就不交;二是村集体在收取水费、电费等其它费用上,工作做的不彻底,对欠费的“钉子户”,村集体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收缴。致使有些农户产生了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对村集体收缴的承包费也进行抵制;三是有些农户与村集体有绞绕,村集体没能及时进行解决,致使这部分农户以村集体不给解决问题就不交承包费为由,而拒决交纳承包费;四是农民家庭确实有困难,暂时交不起;五是没有什么理由,村集体追缴的急就交,追缴的不急就不交。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同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探讨,有些村的做法比较好,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南独乐河镇张辛庄村在收取99年土地承包费时,欠交承包费的农户达到了农户总数的一半,他们经过认真地研究,采取了重点突破的方式,仅用一个多月就收齐了承包费,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用广播反复催收;二是村干部包户上门收取;三是与乡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印制了承包费收缴通知书。通知书上明确了交款期限,如无故拒交,将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并由乡政府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一起送到个别重点户手中;四是对特别困难的农户,准许其缓交。

峪口镇西凡各庄村,因干旱等原因,1999年与2000年两年的承包费村集体都没能收上来。2000年底,为了将承包费全部收上来,以免因收缴工作进行的不彻底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经过村领导班子反复研究,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印制承包费收缴方法征求意见表,下发到每户农民手中,以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在收缴承包费上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共下发承包费收缴方法征求意见表800多份。二是在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西凡各庄村关于收取承包费的实施意见,打印并下发到每户农民手中。三是明确承包费上缴的最后期限,对按时上缴承包费的农户给与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凡在2001年1月15日前交齐承包费的,每亩奖励100元,用于各户农民购买浇水管道的资金补贴上。截止到1月15日,有82%的农户主动将两年的承包费上交了村集体,还有18%的农户没有交。四是聘请镇司法助理和峪口法庭厅长给未交承包费的农户讲法律知识,使这些农民增强法律意识。五是对特别困难的农户,采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是否缓交或少交。

三、关于农民退地问题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后,有些平原乡镇出现了一部分农民不愿意继续承包经营土地的问题。有的是农户主动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交回村集体,并明确表示今后30年内不再经营土地;有的是不交纳承包费,也没有将土地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书交回村集体;有的是农户不愿继续经营土地,但已通过转包、转让的形式将土地私下流转给其他农户。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农民退地的真正原因,我们走访了一些乡村干部和群众,基本找到了农民退地的主要原因:一是种地(粮田)赔钱。这是造成农民退地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近几年持续干旱,粮食减产幅度比较大,再加上粮食销售价格比较低,种粮食逐年效益下滑,甚至有的农户出现了亏损。据调查,每亩粮田要亏损100—200元左右。二是有的农户家中粮食储备有余,短期内不愿意再经营粮田。三是兼业经营户较多,种粮不是主要收入来源,一旦种粮赔钱,就不想再继续承包经营土地。四是一些群众对结构调整无所适从,他们认为“种什么都赚不了钱”,只有放弃土地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此外,造成农民退地还包括个别村土地承包费偏高、个别户承包的土地地力较差等原因,但这些都属于个别现象。造成农民退地原因往往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乡镇和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能够在保持党的农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把党的政策原则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和解决了农民退地和在结构调整中随意动地的问题,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东高村镇崔庄子村采取主动降低承包费的办法,有效地防止了农民退地问题的发生。崔庄子村共有粮田535亩,全部实行的是均分到人,并签订了30年不变的承包合同。今年8月份,有些农民因秋粮大幅减产,产生了退地的想法,乡党委、政府发现这一苗头后,非常重视,责成乡有关部门和村干部及时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大多数农户种粮赔钱的实际,该村在通过召开干部会、社员代表会认真讨论后,主动将粮田承包费标准每亩降低了60元,以让利于民,进一步减轻粮田承包户的损失,从而避免了农民退地问题的发生。

马坊镇西大街村采取协商转让的办法,稳妥地解决了社会法人占用农户承包土地的问题。今年7月份,北京谷丰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因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租用马坊镇西大街村南104亩粮田,建设高科技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由于这104亩地已承包给本村32户农民经营,并签订了30年合同。村集体没有简单地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废除粮田承包合同,而是通过发包方、承包户和谷丰行公司共同协商,采取由谷丰行公司每年按现在的承包费标准和土地的收益分别给予村集体每年200元和农户每年100元补偿,并优先安排承包户的劳力到蔬菜基地务工的办法,由承包户自愿转让给谷丰行公司。这样做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既促进了本村农业结构的调整,又能起到试验示范的作用,也稳定了土地承包政策,保护了农民的正当利益。

农民退地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党的农村政策的稳定,增加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必须给与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要适当降低承包费标准,进一步减轻种粮户的经济负担。二是要改变承包费的收取办法,由上收款改为下收款。三是要鼓励农民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流转。四是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治本之策。

四、关于土地流转问题

我县土地流转产生的时间不长,土地流转的规模不大,土地流转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截止到目前,我县土地流转面积共5932亩,涉及农户766户,分别占我县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和承包农户总数的1%和0.9%。其中,粮田流转面积358亩,涉及农户112户。果树流转面积2302亩,涉及农户636户。渔池流转面积409亩,涉及农户17户。三荒流转面积2863亩,涉及农户353户。

总的来看,土地流转进行的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农村干部对土地流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二是农民之间私下流转的土地数量较多,况且大多数都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容易产生纠纷。同时,因为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往往也会给经管部门调解、仲裁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流转双方的利益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土地流转的范围较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由于我县的土地流转一般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的,流转的范围相对较窄。况且有的亲朋好友不一定是种植能手,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懂种植技术。这种形式的流转不能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更不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

尽管土地流转的数量较少,涉及的农户人数不多,但也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解决人口增减形成的人地矛盾突出问题以及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范围,使土地流转逐步市场化。三是要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四是要坚持必要的程序,向本村以外流转的,必须经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并鉴定正式的书面协议,报村集体备案;五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领导。

五、关于农业设施转制问题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县委又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农业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集体农业设施重组转制的意见》[1998]28号文件,以确保为农民提供的农机、水利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为此,各乡镇村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认真地贯彻与落实。两年来,这项政策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及农村干部群众对这项政策的认识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他们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这项政策制定的比较及时、比较好,尤其是农业设施转给个人经营后,不仅为农民的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而且因承租农业设施的人相互竞争都采取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来扩大为农民的服务面积,为此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这项政策都比较拥护。

农业设施转制后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条:一是减少了亏损,增加了集体收入。目前,全县已有193个村开展了农业设施转制工作,其中67个村的农机、水利设施全部进行了转制,126个村对部分农业设施进行了转制。这些村在对农机或水利设施进行转制后,全部转制的村从此摆脱了集体因经营农业设施而长期亏损的包袱;部分转制的村也因对部分农业设施的转制而减少了亏损。据统计,99年因开展了农业设施转制,全县有关村每年可收取租赁、承包费117万元,因此而减少亏损110多万元,而且各村因农业设施的转制还精简了电工、机手等后勤人员100多人,每年可减少工资支出50多万元。转制后的各村实际每年增收277万元。二是提高了生产服务质量,加快了作业进度。已开展农业设施转制工作的各村将农机、水利设施交给农民个人经营后,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农田服务质量,还加快了作业进度,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统计,转制后每年的大麦二秋的农机作业进度比转制前平均提前了3—5天。已开展水利设施转制村的农民也普遍反映,水利设施转制后不仅转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达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三是使经营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农业设施转给个人经营后,由于经营者服务热情,精心使用,积极开拓服务市场,在更加便农利农的同时,也为经营者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其中99年经营转制农机的农民个人,最高的年获纯利在5万元以上,经营水利设施的收益虽然相对较少,但每人每季的收入也在1000元左右。

总的看,两年多来,我县农业设施转制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干部对农业设施转制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晚,动手比较慢,农业结构调整后因粮田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致使农机、水利设施转制困难;二是近几年新购臵的大型农机具,因价值较高、作业面积要求高、成本大等因素,转制比较困难;三是个别村对农业设施转制后的资金使用不当。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设施转制工作,使农业设施转制工作取得圆满成效,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农业设施转制工作进展较慢的村,要在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将农业设施转制给本村农民个人经营;对于价值较高本村农民不愿意购买的大型农机具,可以向本村以外的外县、外省市农民出售。二是加强转之后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经营者对设施违规使用,搞掠夺式经营,靠拚设备来增加个人收入,同时要防止降低对农户的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市有关部门规定的统一收费标准,经营者不得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农民负担。三是加强对农业设施转制后收益资金的管理。集体农业设施转制获得的收益,要单独建帐,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发放干部工资、购买小汽车等非生产性开支。使用贷款购臵农业设施的,其转制收益应首先用于还贷。

六、关于平原林业转制问题

从1999年9月开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平原林业转制工作,并下发了县委《关于转变平原林业经营机制,促进平原林业发展的意见》[1999]31号文件。截止到2000年4月底,全县有转制任务的村137个,应转制林网总长602、2千米,片林总面积15709亩,林木总株数94、53万株。其中,已有80个村完成了林业转制任务,达到了应转制村总数的58%;已转制林网总长239、2千米,占应转制林网总长的80%;已转制片林6867、4亩,占应转制片林总面积的40%;已转制林木37、93万株,占应转制林木总株数的40%。

由于林业转制的时间不长,短期内,不会发生非常大的作用,但它对于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促进平原林业发展上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精简了村级后勤管理人员,减轻了集体工资负担。在开展平原林业转制前,村集体每年都得雇请1-2名护林员对集体的林木进行管护,并付给护林员一定数量的工资报酬。林业转制后,村集体就可以精简这些后勤管理人员,从而减少集体的非生产性开支。据调查,全县村集体每年因此而减少工资等非生产性支出就达40多万元。二是新栽植树木数量较多。将集体所有的林木转给农民个人经营后,农民造林、管林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觉利用冬季休闲时间对每株林木进行修枝抚育,对缺苗地段进行重新挖坑补植,转制后林地的树木较以前有了较大增长。据统计,农民个人在其承包经营的林地上新栽植林木就达20多万株;三是新栽植的树木成活率较高。农民个人承包经营林地后,为了提高树木栽植的成活率,都使用了比较粗壮苗木,并对其进行精心养护,使林木的成活率达到98%以上,比往年提高了30%。

目前,林业转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个别村干部对开展林业转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转制工作进展的比较慢;二是有的村林业转制后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有的承租人随意采伐尚未成才的林木。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平原林业转制工作的开展。一是对尚未开展林业转制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林业转制工作的重要性,以使其林业转制工作尽早开展;二是已经转制但尚未发放《林权证》的村,要及时将《林权证》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林业转制必须坚持必要的程序;四是要加强对林业转制后的监督与管理,避免承租人乱砍乱伐,造成集体财产流失。

第四篇: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调查

调查名称(题目):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刘佳欢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因为一些家庭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也存在着。为此,国家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一新的政策,然而在一些小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调查地点:河南省舞阳县

调查对象:当地居民

调查时间:2011年08月02日—2011年08月22日

调查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题:

1.您的学生年龄是_____________岁

2.您的学生就读于()

A.农村B.城市

3.您的学生是否接受了或接受过免费义务教育

()

A.有B.没有

4.您所在的地区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是()

A.很好B.较好C.不好

D.很差

5.您对免费义务教育的态度是()

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6.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教育投入(如实验室)是否有了一些改善()

A.有B.没有

7.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课业做了如何调整()

A.没有调整B.有所减轻C.较

以前更重

8.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教师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

A.公平对待每个学生B.不体罚学生

C.不歧视学生D.没有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

9.您所在的地区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是否出现

择校的情况()

A.有B.没有

10.您所在地区的学校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A.没有B.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组织:

我利用假期时间跟县城一些居民进行交流,给他们说明调查意图,取得他们的支持,发放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的回收。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调查结论:

(1)自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该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良好。

(2)当地居民对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很满意。

(3)该地区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良。

(4)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有极少数的家长有择校的想法。

(5)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学校没有出现乱收费的现象。

调查效果:

本调查结论可以作为免费义务教育落实再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

也起到了对教育机关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实施的监督作用。调查心得:

通过本次调查,使我了解到义务教育的性质、起源、发展、作用、影响及义务教育对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一、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二、我国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2006年到2007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就涉及到很大的财政问题。现在国家就是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三、在我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2006年9月1 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

四、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加——增加教育投入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乘——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除——剔除择校之风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法——令行禁止乱收费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五、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六、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免费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观念的转变为免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府的财政能力和筹资潜力能够承载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我国的教育经费投资总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经费预算单列保证了实施免费所需投入的足额到位,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免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路径选择:更新观念,明确免费是政府的责任所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免费政策的进程上,按照区域经济差异,分地区、分项目逐步推进;积极确保免费义务教育的细化政策和配套体系的建立;建立规范、完善的免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尽快将免费义务教育运行机制法制化。

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很有限,今后要在努力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网络、相关书籍,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自身修养。

第五篇:调查分析

1)植被数量多,种类较丰富,但缺少大乔木.初到学校的学生,对校园绿化是很容易满意的,却不能长久关注,是学校在植物更新等方面做的还不够。与15题呼应

2)颜色是大多数人对于事物,特别是景观的第一感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季相设计),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音乐和植物在景观布置中也更加受到重视(可以作声景观)。气味的设计容易被人忽略,但一旦出现就会成为人们接近或离开某个地方的最主要因素。

3)夏天花多反而让人觉得乱,没有头绪,秋天,校园里花楸、卫矛成主景(其他季节景观设计应加强)。

4)针对农业院校而设立的题型(现在校园作物收获后,大片空地荒废,影响景观)(可在外围适当种灌木围合、遮挡)

5)说明人们更喜欢新鲜奇特的东西。与10、12题呼应

6)通过这题说明了在进行设计时因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车辆的高分贝噪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学校周围的交通干道,校园内车辆应慢行。与8题呼应

7)有些虫子会使草地更显自然,本题的选项会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说明性格对景观的使用也是有影响的。

8)车辆、人行和高分贝的音乐噪音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学校周围的交通干道,校园内车辆应慢行。在学生公寓附近的道路做到人流分散。增加建筑的隔音效果的同时进行噪音污染的教育。(舒缓的音乐,鸟鸣等可以使人放松、安神,可在休闲广场适当应用创造声景)

9)选择会依心情而定,可在密林中空出一片草地,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人,也可使选②(私密性强)的人豁然开朗。

10)符合大学生自由、开放、热情、喜欢不受拘束的天性。

11)与私密性、对个人空间的要求和东方人的性格有关,还有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2)功能也是选择树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13)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看到有围观,自然会围上去,只是希望美景不会让人失望。还要能做到能吸引游人,引人驻足的景观十分重要(要具有生态效应)。

14)绿色是自然的象征,是植物的主色调(占地面积大)。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心情,适当运用各种颜色,创造带给游客不同感觉的景。

15)一方面:大学校园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对完善,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国内,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意识还不够强烈,了解较少,不够全面。

下载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08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情况分析(精选)

    湖北省08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09-01-14来源: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阅读次数:312【字体:大 中 小】 008年,全省新设立外资法人企业307户,新设立分支机构510户,投资总......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新农保”落实调查分析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新农保”落实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摘要(一) 调研背景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

    湖北省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湖北省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老师:您好!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纯属调研性质,您如实的回答将为我们提供有建设性的信息,调查结果仅用作学科课题研究,绝......

    湖北省沙市中学用水情况调查问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用水情况调查问卷 1.你是否知道学校的用水来源? A.知道B.不知道 2.你认为学校的水资源是否很充足? A.充足B. 较充足C.不充足 3.你认为学校中浪费水的现象多吗?......

    满意度调查分析

    土木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满意度调查分析 2011年 为加强土木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管理工作,学生科于2011年3-5月由土木工程学院425名同学对本院系的16位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工作态度、......

    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1. 2. 简述感觉义和意义。 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消费者需要 2......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安排,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调查问卷工作,现初步分析如下: 一、问卷基本情况 问卷从干部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和努力方向五个......

    刊物调查分析★

    第二阶段刊物信息收集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 在东莞市内搜索各类非公开发售的杂志,收集其出版周期、行业类型、主办单位信息等,总体了解市场上各类杂志的分布情况,为我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