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时间:2019-05-12 22: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第一篇: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第一章 戏剧的发生

戏剧的源头:原始巫术仪式

从巫术仪式中生发出来的原始戏剧就是戏剧的远源;而晚近的民间的以娱人为主的娱乐表演则构成了戏剧的近源。

第二章 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

古希腊罗马:三位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鸟》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

英国的文艺复兴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开创了西方自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戏剧时代。莎士比亚 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各自的创作情况)

悲剧家:高乃伊《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

拉辛《昂德马克》《费德尔》

喜剧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达尔杜弗》(《伪君子》)《吝啬鬼》(《悭吝人》)启蒙主义的戏剧最早产生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主要体现在拜伦和雪莱两大浪漫诗人的创作中

在创作方面,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茶花女》

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戏剧家:挪威的易普生。易普生作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人物,曾被誉为是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他甚至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俄国戏剧较早就形成了一种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

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戏剧形态样式;艺术形态上与印度梵剧相接近,是写意形的戏剧样式,歌舞并重,以程式化的表演为舞台基本手段。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东方戏剧大多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西方的戏剧却出现了以对话、动作为主的话剧形态、以舞蹈为主的舞剧形态以及以声腔音乐为主的歌剧形态。

第三章 戏剧的形态与要素

舞剧三种主要形态样式。

①总体性或高度综合性,即保持着歌、舞、诗三位一体、浑然不分的上古“总体艺术”的特色,而且有着很强的吸附功能,随时自如地把其他各种艺术因素融汇进自己的演出体制之中。②虚拟性或写意性,即舞台演出形式倾向于与生活原型拉开距离,表演的声容造型经过精心设计,以一种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程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③剧场性,即注重激发观众现场热情,在剧场中借助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创造出一种诉之于观众的视、听快感的剧场气氛。

第四章 戏剧的观念

“大戏剧”是指传统的舞台剧和从传统的舞台剧而生发出的现代影视剧。德国学者罗伯特·普罗尔斯在《关于戏剧学的问答》中首次提出“戏剧学”的概念。对于中国现代戏剧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是王国维和吴梅。

第五章 戏剧性:戏剧的本体性

剧性体现的是剧作对于人的命运模式的直观的构建②戏剧性是指从特定的戏剧手法中所体

第1页(共3页)

现出来的艺术特性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戏剧艺术对于人物的表现和人性的揭示大致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的情节化②人物的个性化③人物的心理化④人物的符号化

第六章 戏剧的动作与冲突

①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

②所谓戏剧动作,起码应包含有这样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对人的行动的直接模仿,也就是外在的可见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其二就是与其外在行为举止相对应的心理体验,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

③戏剧动作类型:1是纯粹的外部动作,2是性格化动作,3是心理动作。

戏剧动作的基本特性:直观性 目的性 流惯性

戏剧动作的构成:主要的体现为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甚至静止动作等。

是一种体现在完整的戏剧动作当中的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当某个剧中人希望得到什么而得不到的时候,或者当他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而摇摆不定的时候,甚至处于某种强烈的欲望而欲罢不能的时候,一种激烈的冲突也便产生了。戏剧冲突的类型:人与自然的冲突 人与社会的冲突 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

第七章 戏剧的情境、意象与场面

是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情势,呈现出一种戏剧动作和冲突的时间状况;境况,呈现出一种戏剧冲突的空间状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P25

5②戏剧情境的设置需要迅速而简洁地展现剧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戏剧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尽快地揭示出戏剧的主要矛盾并预示其可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戏剧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于接受的多个层面,是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物之象。

戏剧意象的创造,不仅在于追求舞台表现的诗意,还在于创造出戏剧观演中的诗的意境。戏剧意象就形态和性质包括总体意象和具体意象两大类。

①就是指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流动性的生活画面。他是展现戏剧情节、构成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

②具体来说,构成戏剧场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和场所,其二是剧中人物(角色),其三是剧中人物的具体的活动过程

第八章 戏剧的时空品格

戏剧节奏: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戏剧节奏的原则:节奏的绵延性 节奏的变化性 节奏的周期性

又可称为“布局”,它不仅涉及到一出戏中具体情节的安排,而且还包括戏剧场面的具体设置;或者说,它既体现在完整的情节构造与展开之中,又与戏剧场面的铺排与处理有着直接的关联。它不仅属于编剧的职责,而且更是为戏剧演出整体负责的导演的任务。戏剧结构一般都具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戏剧结构的类型及例子:

锁闭式结构《雷雨》

开放式结构《西厢记》

人物展开式结构《茶馆》

冰糖葫芦式结构《陈毅市长》

时空交错式结构《狗儿爷涅槃》

首先应该注重行动上的整一,并进而体现到戏剧主题意旨及风格表现上的整一当中。其次,戏剧结构的整饬还必须表现在戏剧编演的首尾一致、层次分明上。戏剧创作中究竟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开场和结尾?

就“开场”而言,其一,开场必须很快的将必要的情况清楚的交代给观众。其二,开场还需要预示剧情发展的方向。其三,往往在最有戏剧性的部位开场。

第九章 戏剧的审美类型

悲剧和喜剧成为戏剧最基本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

悲剧: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最初也是最为经典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鲁迅也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审美效应:一方面是观众因目睹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过失而产生怜悯同情;同时,另一方面,更因失败的惨痛而产生恐惧和震惊

悲剧的四种类型: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心理悲剧

喜剧:相对于悲剧的严肃和崇高而言,喜剧应当属于一种世俗形态的戏剧类型

喜剧类型及代表(前三个)

①幽默喜剧

②讽刺喜剧 俄国剧作家果戈里是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喜剧的奠基人。《钦差大臣》 ③浪漫喜剧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④世俗喜剧

⑤情景喜剧

⑥闹剧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悲喜剧进一步走向批判与写实,在悲喜混杂的基础上,更加。正剧乃是一种以正面表现现实人生及其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形态

荒诞剧:直接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尤金·尤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

如何理解戏剧观赏中的移情与间离:

戏剧观赏的审美体验实际上主要体现为“移情”与“间离”这样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戏剧审美交流中,还需要观众起码保持相对的静观,以体现与剧情的一定程度上的间离。静观就是间离,也就是要求观众与戏剧的剧情保持必要的心理距离。让观众保持一种相对冷静的姿态去面对戏剧的演出。

总之,移情与间离。作为戏剧观赏中所应有的一种艺术姿态,观众之于演出,既需要“入乎其内”,又需要“出乎其外”。没有移情,就不能感动于中;没有间离,也就不能跳出剧情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品味。

题型:

一、填空20分

二、名词解释 4个 一个5分共20分

三、简答4个 一个10分 共40分

四、论述1个 一个20分 共20分

第二篇:戏剧艺术十五讲(范文)

戏剧艺术 戏剧发生学原理: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找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模拟观看表演)

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 导演 演员 剧场 观众 3 戏剧本质特征: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标准(依据):地域性(民族、国家)时代性 演出媒介(某一种样式占主导)情节构成方式 题材 从创作主体 追求目的 创作手法 矛盾冲突的性质和人物命运的结局和审美范畴(共九个)5 怎样理解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渐趋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才从戏曲中继承了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的话剧逐渐创造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对立与融合关系。比较东方与西方戏剧变化:西方本也是诗、歌、舞合为一体,但后来就发生分化。但中国古典戏剧则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分化,最大的一次变化是由“戏曲一元化”到“戏曲—话剧二元化”;中国古注重写意与表现,今注重写实与再现。西方相反。(了解)木偶戏与皮影戏:中国的傀儡戏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傀儡,即皮影戏;另一种为立体傀儡,即木偶戏。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8 革命历史剧:反映20世纪发生的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历史的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辛亥革命后》)

什么叫戏剧(无固定答案):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什么叫戏剧性(同上):戏剧性,这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戏剧性来自人的意志冲突,普遍的说法是“没有冲突就没有戏”.(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第一是距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第二是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性;第三是合乎规律的变形性。悲剧、喜剧、正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正剧中可以有悲剧的因素,也可以有喜剧的因素,但它决非两者相加之和。正剧是一个全新的审美范畴,也是一个全新的戏剧体裁。

两种发展趋势:第一,从悲喜对立到悲喜融合,再到超越此两极的新体裁的确立。第二,从重悲轻喜到抑悲扬喜。戏剧的第三品性(符合品行):文学戏剧;剧本要素:情节 性格 言语 思想 情节核:它是情节中的情节,也可以称之为情节之“母”.就是说,它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因了它,才会发生那一幕幕的好戏;细节:情节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如果把情节比做一根链条,细节就是这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作为组成情节的一个单位,细节在剧中起着渲染冲突、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时候它还能“介绍时代背景,增加生活气息,或者调剂戏剧空气,使得剧本色彩更为浓厚”。14 戏剧结构:这里所说的结构,又称布局,不是指剧本精神内涵的“深层结构”,而是指剧本的外部构成,即前面提到的,戏剧情节构成与铺展的方式。简言之,就是一出戏是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戏剧性格与语言:p126 16 什么叫动作,内涵,性格化:性格化,就是话如其人,从人物的语言中见出其性格来。所谓动作性,就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具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内涵指所指的含义。17 演员与所扮演的关系应该:表现派——在表演上更重视外形的“肖真”,排斥主体情感的介入;体验派——反对过分理智化、技术化的表演,主张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综合了双方的长处,而又避免了两派的偏失。程式:这些程式,都是体验生活创造形象的结果,当它再创造时,程式又成为创造形象的手段了。戏曲四功,五法,舞台特征: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特征——以“乐”为本位的综合性、艺术表现的写意性、动作,语言,化装与唱腔的程式化、时空自由,结构铺展、舞台与观众的“直线”交流。20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梅兰芳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导演:世界第一个导演——梅宁根公爵(德);中国第一个导演——张彭春,作品,《外侮》1915,《醒》《一念差》等。导演创作——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限制与自由?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这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但是这一段辉煌的戏剧到公元前2世纪末就告结束了。印度梵剧产生很早,但现存的剧本最早是公元1—2世纪的。到公元12世纪,随着梵剧古典文学的衰落,印度梵剧也就消亡了。23 印度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芭蕾舞剧)为中心 舞论、戏剧论,西方以布莱希特体系(西方歌剧)为中心 诗学,中国以梅兰芳体系(中国京剧)为中心 乐论 看书关于南亚,印度梵剧,日本戏剧,希腊戏剧

很快染上“萧伯纳病”并与政治剧合流,失去了现实主义戏剧精神。Q5.什么是传奇剧?

一类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并不介意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或思想内涵的凸显。中国戏曲中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做到了情节、思想的统一,但也有大量剧目偏重于情节的构造而显得苍白与平庸。西方中也有这种剧,起源于法国,流行于英美。没有日常生活和人物心理的具体描写,但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与悬念、引人入胜并带有一定惊险性的情节,人物类型化、公式化,大多结局是坏人得到惩治,好人得以团聚,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Q6.“内心视像”?

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狄德罗称之为“理想范本”焦菊隐称之为“心像”,即在角色的创造的准备阶段,要求演员反复钻研剧本,把握人物性格,体验情感反应,并为之找到适当的外部表现形式,在心目中形成清晰、完整的艺术形象。表演的任务是演员利用自己的形体、声音和情感把这种心像转换成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Q7.“行当”的定义?

“行当”亦称“部色”、“脚色”“角色”,是演员专业技能的分类,是所扮的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情以及审美特性的分类。各行当的扮演人物的表演也有相应的程式、技巧、手法等以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四种基本形式是生旦净丑。每一个行当里又有更加详细的分工,粗中有细是京剧行当体系的一大特色。行当是连接抽象的表演程式和具体戏曲角色的一座桥梁,不经过这座桥演员便无法进入到角色。Q8.正剧的基本特征?

1.正剧是更加生活化的戏剧。所谓生活化,是指正剧所反映的现实在形态上更接近客观事物的原生态,取材于日常生活。

2.正剧是题材来源更加广泛的戏剧。正剧要写一切人、一切事,写悲喜剧之间的生活。它能载各种人,能走一切航道,去发现那非悲非喜亦悲亦喜的严肃而重大的人生问题。3.正剧是更加个性化的戏剧,亦即更加人化的戏剧。从整体上写人、写人性、写人的个性的复杂性。强调创作要真实、要人物的个性、要“整个的生活”,反对做作,反对“太像戏”。

Q9.悲剧精神以及其特征?

悲剧精神最核心的一点是对牺牲者的赞颂。悲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1.崇高的境界:如《俄狄浦斯王》表现了人性的崇高。2.英雄的气概:如《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气概表现在为万民造福而不惜个人受难的牺牲精神和绝不屈服于强权的反抗精神。

3.严肃的情调:无论是《俄狄浦斯王》《麦克白》还是《窦娥冤》,虽然观其演出乐趣无穷但是其情调是严肃的。Q10.怎么认识体验派与表现派?

表现派侧重于外部表现,强调理性对情感和形体的控制,反对随意发挥;体验派重视内心体验,要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允许即兴创作。两派的分歧集中在表演阶段,核心是演出中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问题。表现派的源头追溯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他认为,情感体验虽是表演的基础,但放任情感又会破坏戏剧的连贯一致,顾情感要服从理智的节制,表演要有“范本”可依。哥格兰在实践中发展了狄德罗的思想,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着,是理性;第二自我是工具是肉体,理想的境界是第二自我。亨利·欧文认为演员表演时需要动感情的,但并不意味着演员与角色完全合二为一。演员萨尔维尼认为演员是自我表现的工具,反对过分理智化、技术化的表演,主张在情感体验上创造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体验基础上的表现,综合了两者的长处,避免了两派的缺失。Q11.简述戏剧艺术的特征?

1.从言说的方式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二者的统一。一方面,当喜剧把一种完整的动作情节直接摆在观众眼前,并表现客观存在的历史内容时,是带有客观叙事性的;另一方面,在舞台上展现的那些动作情节、充满着冲突的情景,均源于人的内心世界,是立体化了的人的目的和情欲,这时又带有抒情诗那样的主观抒情性。

2.从艺术的构成方式来看:喜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统一,兼有诗和音乐的时间性、听觉性,以及绘画、雕刻、建筑的空间性、视觉性等。

3.从艺术运作流程来看:戏剧史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艺术人才,在剧场里进行,并有观众欣赏或参与的集体性创造。这种集体性正式戏剧艺术综合性的另一表现,也可以说是它的补充和延伸。

4.从艺术的传播方式来看:戏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Q12.历史剧创作应该注意什么基本问题?

历史剧的题材与形式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它所描绘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主要历史人物都应该是历史上确有过的真事真人,不应该杜撰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

2.必须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历史主义就是把历史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尊重他的本来面貌和内在规律性。把古人不可能有的思想和行为硬加在古人身上,是历史剧违背历史主义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3.必须具有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古为今用”历史剧必然要对当代现实生活具有启示性,虽然在舞台上长线的是一段久远的历史生活,但全剧立意并不是“为历史而历史”,不是空乏“思古之幽情”。Q13.论戏剧语言的组成与特征?

组成:1.剧作家的“提示语言”——对人物外形、内心的描绘、对某些性格的强调等。

2.由演员讲出、付诸表演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独白——由一个角色讲出,带有主观抒情性。旁白——角色暂且离开对话情景转而对观众或对自己说话。用于表现人物心理或用于向观众嘲弄剧中的另一人。

3.潜在语言——即“潜台词”,剧中有些意思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这就要出现短暂的停顿。特征:

1.性格化:就是话如其人,从人物的语言中见出其性格来。与小说相通,只不过更加集中、突出一些。

2.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的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成外部动作,而且要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Q14.如何认识戏剧性?

含义: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好的戏剧作品总是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舞台性的。

一.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1.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①戏剧是对人物行动的模仿,剧情应尽可能付诸动作。戏的信息要借行动中的人演示给观众的。②剧作家在写剧本时要以“代言体”的言说方式让人物自己行动起来,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

2.戏剧性来自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戏剧性就是冲突性。包括外显的戏剧性和内隐的戏剧性。

总:戏剧性的艺术特征——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源于观与演的关系。

1.距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凸显性。20世纪学者们对于“第四堵墙的论争”便与此直接相关。

2.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性。为了使得舞台上的表情、动作在剧场的空间里得到传播,使每一个观众得以感知,演员的对话,独白的声音和手势、表情的幅度都要加大、夸张。

3.合乎规律的变形性。变形,是戏剧表演中最原初、最核心的一个构成因素。戏剧表演的第一箴言是“不要当自己”,换言之,就是“成为另一个人”,演员把本人便成了剧中的角色,这就是变形。Q15.对于悲剧消亡论的认识? 提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在《近代悲剧的可能和危难》中提出“悲剧消亡论”,指出现代写不出像古希腊时代那样的悲剧了。原因:①政治民主化的影响②悲喜剧的出现③哲学思潮的兴起与影响 现代悲剧的不足:①悲剧主人公的平民化问题 A.悲剧所代表的“普遍性”从帝王到民众的转移。帝王的普遍意义小于民间百姓的普遍意义。个体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认可与确立,追求人人平等。B.西方政治的民主化影响 ②题材的日常生活化问题

A.生命中的“悲剧意识”的产生。从19世纪,直到克尔凯果尔、黑格尔、尼采形成基础。20世纪是人类的悲剧意识空前觉醒的时期。B.人的异化是其根源,人类被物质所奴役。

Q16.结合《安提戈涅》分析黑格尔的戏剧“意志冲突论”? “冲突论”:黑格尔认为动作是实现了的意志,而意志无论就它出自内心来看,还是就它的终极结果来看都是自觉的。“自觉意志”是在矛盾冲突中实现的,是戏剧性的——一个动作的目的和内容只有在下属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戏剧性的:由于这种目的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性的,而且个别人物还要在特殊具体情况下才能定下这个目的,所以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其他个别任务重引起一些和它对立的目的。每一个动作后面都有一种情致在推动它,这推动力量可以是精神上的、伦理的、宗教的。这些人类情感和活动的本质意蕴如果要成为戏剧性的,它就必须分化为一些不同的对立的目的,这样,某一个人物的动作就会从其他发出动作的个别人物方面受到阻力,因而要碰到纠纷和矛盾,矛盾的各方面就要相互斗争,各求实现自己的目的。示例:如在《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面对着家庭伦理和自然法的冲突矛盾。作为国王,克瑞翁有义务维护城邦的安全、维护政治权利的权威和尊严,必须惩罚叛徒,保证法令的统一执行,而安提戈涅感到有义务履行当时同样神圣的且有自然血缘关系为支撑的家庭伦理责任。黑格尔声称这种对立和矛盾,是“最高伦理性的对立,从而也是最高的、悲剧性的对立。”

Q17.结合《雷雨》分析戏剧情节的独特性?

1.戏剧的情节由显在部分和潜在部分构成。显在部分是指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的那些情节;潜在部分则是“幕后”“台下”的故事,是虚写的,观众看不到。但是必须想办法让他们知道否则就无法透彻的看懂舞台上表演的那部分显在的剧情。如《雷雨》的矛盾冲突卷入了周、鲁两家三代人的爱和恨的层层波澜,事件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但这表现出来的冰山一角仅是一天之内在周家公馆与鲁家小屋里的事,而这一天之内的戏都是30年前纠葛、变故的结果。这些内容除了周朴园和侍萍相认一段,大都没有在舞台上演出。如周朴园保修江桥害死工人的“罪恶史”等都是幕后戏,是情节的潜在部分,是显在部分的“前因”。而显在部分就是第一幕到第四幕的充满着恩恩怨怨的人和事。

2.情节是有一系列的细节构成。《雷雨》第一幕周朴园强迫繁漪吃药,这一细节表现了周朴园的专横跋扈、周萍的懦弱、繁漪的屈辱之感,预示着这个家庭的“雷雨”即将到来。还有第二幕中,周朴园和侍萍相遇,提到的那件绣有梅花的衬衣,就是一个推动剧情的小细节。3.情节核,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雷雨》中的周朴园和侍萍年轻时恋情的变故,就是全聚德“情节核”。没有这个最远处的事件,以后悲剧的每一个波澜(如周萍与四风的乱伦之爱、繁漪与周萍的乱伦之情、周朴园和侍萍老来相遇的惊讶和尴尬)都不会发生。情节核。情节之母,他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结构 又称布局,是剧本的外部构成,即戏剧情节的构成和铺展的方式,就是一出戏怎么开始,怎么展开怎么结束。三段:开始、中段、结尾(玩偶之家)四段: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雷雨》 五段 开端 上升 高潮 下落 结局

集聚型结构《俄狄浦斯王》、《群鬼》、《玩偶之家》 铺展型结构《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

场面 戏剧结构的最基本单位。一出戏中 正在独白对话或行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就构成一个场面,有了变动就进入另一个场面。舞台调度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手段。舞台调度的对象是演员,重点是动作。作用有:一是突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冲突的内涵,更好的刻画人物。二是调动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提高接受效果。

舞台空间的假定性。舞台具有物理、审美、实用三重属性。舞台意义的能指,首先是语言和形体动作,其次才是布景、道具、灯光、音响之类物质手段。

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的总称。再现环境,支持表演。解释剧情、揭示心灵,表现创意。质感、色调、布局、手法、统一的风格。

景物造型由布景和道具组成。他的艺术功能包括:1呈现和说明。把人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变化如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创造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空间。

2、为演员提供一个表演空间。

舞台灯光分照明光、形象光、情绪光。瑞士人阿庇亚舞台美术革命。话剧化装具有性格化和据史设计的特点。艺术功能包括:

1、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和心境,让观众从穿着打扮上看出他是干什么的,人品如何。2是展示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3是区别人物的主次。

戏曲化装:类型与同化。脸谱:生旦不勾脸,讲究精神美观。净(大花脸)丑(小花脸)用夸张和象征手法把角色品类、身份摹写在脸上。脸谱功能:1凸显角色性情。2暗喻褒贬之意。

戏衣(行头)。首先美观,其次方便,不必写实,也不可能写实。错与对的标准是角色行当和戏剧情境,不是历史事实。

戏曲的景物造型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戏曲通常只用软幕很少用硬片布景,是尽量把表演空间留给演员,写意。虚化布景、简化道具。

为什么说戏剧环境是实在和虚构的统一体?

剧场的特点在于转变,使舞台转变为戏剧空间,使演员转变为角色,使来宾转变为观众。剧场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

剧场的文化整合功能。这种整合是通过演员和观众间的纵向交流,观众和观众间的横向影响进行的。

纵向整合功能,是把演员和戏的势能传达给观众,再从观众的反应中得到新的能量,从而达到互相认同的效果。好戏好演员总能使绝大多数观众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始终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不知不觉得接受剧目中的文化观念。

横向整合,是把一部分观众的心理能量传导给其他观众,迫使其调整个人情趣,接受多数人的价值标准。问答题:

文艺复兴戏剧反叛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的戏剧既是中世纪戏剧某些因素的发展,又是总提上对中世纪戏剧的反动。形式上是复古,复古了古希腊罗马戏剧那些被中世纪阻断了的戏剧精神;内容是是创新,因为她完全否定和超越了中世纪戏剧那种非人的、反人的宗教迷信思想,重建了戏剧舞台上的“人的世界”。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神的戏剧到人的戏剧,从叫人愚昧、失却主体性的戏剧到叫人觉醒、发扬

主体性的戏剧,这是个伟大的转折和历史进步。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下半叶,先在意大利,后在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家。资本主义发端期的市场经济使得剧院迅速增加。戏剧外壳的优化正是为了容纳和呈现这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新精神。

1.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全人类的一次觉醒,对以神为本的宗教迷信的大反拨。承认人的生存、本性、欲望,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在物质享受上追求愉快的合理性。与此相联系,主张理性原则,认为人有权利思考和追求知识。2.主张人人平等,反对阶级特权。尊重个性的自由对独立,反对对人的个性压制和扼杀。与此相联系,反对矫饰、虚伪,崇尚自然、真诚。3.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内反封建割据、外反侵略扩张的爱国主义精神。

启蒙主义戏剧的基本精神?以新的理性启人之蒙。代表人的觉醒和解放,是审判一切非人之事、非人之理的最高“法庭”,基本点就是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就是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新题材正剧。启蒙主义戏剧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1.在内容上从浮华回归现实,旨在反映市民的生活,表达他们高尚的情感和追求,贵族则变成了被嘲讽的对象。2.打破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等法规;3.对话不再是诗体,普遍使用散文体;4.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悲喜划分,创造出“正剧”这种新的戏剧类型 ;5.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相结合。

第三篇: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戏曲介绍】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戏曲起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线索】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模一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戏剧源头】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戏剧】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元杂剧特点】

南戏的体制大为不同。不称“折”而称“出”,一般一部戏有几十出,规模宏大,能够演出曲折的故事。一般由“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大意。音乐一般用南方的音乐,但在后期也吸收北方的音乐成分。演唱不限于一人,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他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南戏善于讲述家庭和爱情故事,较少历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的重要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几十种。白、马、郑的《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致远还是写散曲的高手,被称为“曲状元”。而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尔泰等人翻译到欧洲,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元代戏剧的成就】

明清传奇与唱腔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杂剧虽然还有人写作与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雌木兰》、《女驸马》、《狂鼓史》、《玉禅师》),但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明清传奇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琵琶记》被称为“传奇之祖”,讲述了一个“三不从”的故事。而它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传奇荟萃了宋元南戏和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戏剧体裁。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后期,传奇的表演才逐渐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戏的兴起。

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万历以后,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出现了称为明代三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由于对戏曲文学、音乐的理解不同,明代剧坛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昆山派、临川派和吴江派等,著名剧作家有李开先、张凤翼、周朝俊、吕天成、孟称舜、冯梦龙等。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等问题,汤显祖与沈璟等人展开了有关戏曲理论方面的激烈争论,被称做“汤沈之争”。到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清代戏曲的“双壁”。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现代京剧就是以二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有很多关于戏曲创作、表演等的精彩论述。【明清戏剧】

古代戏曲与小说

我国古代戏曲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诗、词、文以及民间歌舞、说唱技艺的成果,和小说的血缘关系尤为亲密。小说和戏曲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在内容上,唐宋传奇和各种笔记小说,成为古代戏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著名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有“三梦”是直接取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本自《霍小玉传》,《邯郸记》本自沈即济《枕中记》,《南柯记》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反过来,戏曲的故事情节对小说的创作也有影响,如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出现之前,在戏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三国戏”、“水浒戏”以及“取经戏”上演,它们直接推动了长篇小说的诞生。在艺术形式上,小说和戏曲也都从对方吸取有益的养料完善自己,可以说是小说中有戏曲,戏曲中有小说。李渔就把小说看作是无声的戏曲,并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无声戏》。

有人把中国古代戏曲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之美”,戏曲也不例外。无论在戏曲开始阶段怎样渲染一种生离死别的氛围,但最后大多数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所以,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悲剧”。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说,中国戏曲的特点在于“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说中国的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因此,中国的戏曲是“歌剧”、“诗剧”,而非“话剧”。

3.离形取意,得意忘形。中国古代美学还讲究“意境”。戏曲也是如此,许多因素都是写意的,重“意”不重“形”。如抽象的脸谱、飘飞的水袖、简单的陈设,四个人千军万马,一转身千里万里,一支马鞭便有骏马驰骋,两支船桨可在水中荡漾。

第四篇:戏剧艺术复习题

1、戏剧结构的五段法:

戏剧结构的创造大体上包括:“立主脑”、“组织人物关系”、“安排戏剧冲突”、“提炼戏剧线索”、“组织戏剧场面”等。

A、[德] 剧作家弗莱塔克提出:金字塔型布局

B、开端(介绍或导入)、上升、高潮(顶点)、下落(反复,包括反动作的开始和最后的悬念)、结局

C、缺点:把结构原理过于公式化、教条化,脱离了艺术创作的实际,但如《玩偶之家》《雷雨》高潮以后就是结局了。公式给人好似高潮处于全剧的中心,前为开端和上升动作,后为下落动作和结局,形成均称的塔形。但是一般高潮是在剧本的后部才达到的。

2、戏剧情境:

 情境: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

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 戏剧情境的内涵: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包括

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戏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及其发展态势等。

 戏剧情境的构成:具体的时空环境;人物关系和各种矛盾纠葛;人物动作、心理以

及戏剧情节发展的具体态势。

3、潜台词:又叫潜在语言。话中话

在剧中有些意思不能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之中”更好,这就出现暂时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

有的戏剧人物在讲话时,“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涵义完全不同,这时他的话中的那些“意在彼”就是“潜台词”。这种语言不仅富有戏剧性,而且非常宜于表现人物复杂、烦乱的心情。《雷雨》

哑剧除了动作之外,也是有以潜在方式存在的语言的。

4、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也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导演构思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任务;二是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

术方案,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导演构思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最高任务——演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终极意义:是全部演出活动的总纲,是全体

演职员共同承担的任务,也是把各方面工作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 落实在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即贯穿行动之中。

• 跟最高任务紧密相关的是一出戏的舞台形象:一出戏选择什么样的舞台形象,关键

在于导演具有何种舞台观——对舞台和演出性质的假设

6、戏剧意象:

 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

物之象。既是“心象”,又是“物象”(“形象”)

 总体意象:处于主导地位,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意象。如《雷雨》中的“雷雨”意

象;《日出》中的“日出”意象,《北京人》中的“北京人”意象等。

 具体意象:剧中所展现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景象甚至某种虚拟的艺术符号。如《西

厢记》中的“月下”、“西厢”、“长亭”等。

 总体意象与具体意象的结合:《北京人》

7、戏剧场面:

 指戏剧结构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一幕戏可由数场组成,场是戏剧行动的一个段落,它往往是由一至数个场面组成。到了一定时刻,必须要有一个场面来满足观众的期

待,解答他们萦绕于心的问题,这个富有戏剧性效果的场面在西方戏剧理论中叫做

“必须场面”。有些场面在渲染戏剧性、表达主题思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 戏剧场面的创造:设计、调度、开掘

 场面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场面;组织、简化过渡场面;如何通过人物的上下场,使

剧情发展顺畅自如

 场面调度:

 技术性调度——突出戏剧演出的技术规律,如舞台或画面的运动、平衡、对应、对

比以及音响、灯光、道具的设置等。

 艺术性调度——突出对戏剧情境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导演的艺术构思,如铺垫法、抑扬法、呼应(重复)法、停顿、静场等。

 演员的开掘

8、戏剧高潮:(逆转、激变)

 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原先隐藏的“秘密”全部真相大白,人物关系发生质变,戏在这刻最震撼人心。

 戏剧高潮是决定戏剧性运动能否获得统一的关键点;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

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

9、舞台调度:

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调度的对象是演员,重点(核心)是动作,内容是演员的动作。

舞台调度是无声的语言,导演的立意构思,会在戏的每个场面,每个细节上流露出。舞台调度不仅是对演员地位、体态的调整,同时也是对观众注意力的调度。

5、残酷戏剧:[法] 超现实主义诗派的阿尔托提出

“残酷”:戏剧应该以宗教的精神辽救心理疾病,向人们揭示“事物可以对我们施加的、更可怕的、必然的残酷”,使“观众坐在剧院中仿佛置身高级力量的旋风之中,从而使人们的神经和心灵在清冽震撼之下猛“醒”。

彼得·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玛拉/萨德》

10、史诗戏剧:

一、强调舞台演出的“叙事性”,但对其“戏剧性”,试图以此推翻亚里士

多德以来的戏剧概念,推崇“间离效果”。

二、强调戏剧要像史诗那样表现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及其变化规律,特别要揭

示出社会、历史及热门所依附的经济。政治关系是可以变动的,表现出

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主观的“态度”和“行动”而不是客观的去“模仿”

布莱希特《三毛钱歌剧》、11、荒诞戏剧:[英] 导演、戏剧评论见马丁·艾思林提出

二战后对生活的矛盾与苦闷,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新变种。

[法]贝克特《等待戈多》、从荒诞中揭示出真实,深刻反思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正是荒诞戏剧的文化价值所在《秃头歌女》《犀牛》——尤内斯库,《塔兰纳教授》《弹丸球机》——阿达莫

《阳台》——热奈、《房间》——品特、《动物园故事》——阿尔比,都是以不同取

材和角度,表现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人的“异化”、孤独和无能为力。

主题:沉重、阴冷的,但大都出之以“喜”,笑看人生,给人以富有哲理的启迪

12、古典主义戏剧:

如果说中世纪是“神”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人”的戏剧,那么古典主义则是“皇权”的戏剧。

规范:理性、典雅、逼真、三一律、悲喜之别——布瓦洛《诗的艺术》

三一律——时间、地点、事件

古典主义强调悲剧一定要以国王、贵族为正面英雄,并要歌颂其“美德”,以教育人民。高乃依《熙德》、拉辛《昂朵马路》、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古典主义戏剧对欧洲17—18世纪戏剧发展也层有过积极的影响。

三、简答题(40分)

1、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有何区别?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A、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B、戏剧的动作:drama——action,行动和行为之意,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模仿行动中的人

C、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是剧中角色的言行举止,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诸如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以及多种表现手

段(表情、姿态等)。

D、戏剧动作在剧中的具体构成主要有:

• 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和静止动作

• 如《西厢记》中张生的“惊艳”;《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A、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

B、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

C、合乎规律的变形。

2、简述戏剧评论的五种模式。

 人本主义批评:把戏剧看做人性的一面镜子,重视戏剧的精神内涵,强调艺术交流的平等性,追求艺术创新。

 主体批评或艺术批评:把戏剧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载体进行评论,它的参照系主要

是是戏剧自身的结构和历史,着眼点不是戏剧表现了什么,而是如何表现的。

 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批评:突破性——试图打通内容与形式、历史和审美的内在联

系。局限性——关系简单化、戏剧非人化

 文化人类学批评:戏剧发生学、戏剧符号学、戏剧种族特性等

 比较批评:需要跨文化、跨文体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便在各个层面上对一些相似

或相关的戏剧现象进行比较

 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生命哲学、西马等

3、中国戏剧衰微的原因

 戏剧的民族风格有恒有变

4、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复兴了什么?其戏剧呈现出哪些新精神?

5、简述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的内涵。

1、悲剧美感——观看悲剧引发的情感反映,或曰悲剧快感。

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

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

 一曰严肃的情调。严肃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它正面肯定与护卫人生价值;严肃

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标志人在情感上的认同与投入。

 二曰崇高的境界。心理空间的自豪感;对人的真善美的价值肯定;从大事件、大人

物到人性、人类的共同价值再到普通人。

 三曰英雄的气概。敢于反抗强权;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牺牲

2、喜剧美感——喜剧引发的笑,是体现着人性之善的健康、美好、引人向上的笑,它

体现着人的一种寓褒贬于其中的社会姿态,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智慧的表现。

喜剧精神:

 一曰轻松活泼的情调。轻松活泼是一种生活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智者的表现。

 二曰豁达乐观的胸怀。笑是自信、优越感的表现。

 三曰追求自由的精神。

6、简析两种戏剧性的辩证关系。

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体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感情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

7、戏剧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一)表现形态的特殊性

 流派意味着艺术风格的分类

 戏剧流派约三种:文学流派;表演流派;导演流派

 戏剧院团是戏剧艺术的根据地,理所当然也是戏剧流派的形成和传播的地方  剧团风格——戏剧流派

(二)价值观念与审美方式

任何戏剧风格或流派,都建立在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之上

8、简述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文化进化、文化传播、文化功能问题。

(一)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文化进化问题

 争论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如何看待古典戏曲。

二、古典戏曲自身如何进入现代社会即如何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途径。

 三个阶段:批判、否定阶段(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利用、改造

阶段(20年代末,田汉、洪深)——认同、重估阶段(80年代, 困难:不如话剧那样善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难于将现代意识纳入自己的那一套艺

术表现的“体系”中,因而也就难以像话剧那样承担着现代人对生活的思考。 出路——梅兰芳之路;田汉等之路

(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传播效应问题

 戏剧现代化的内涵有三:

1、它的精神是现代的,即符合现代人的意识,包括民主、科学、启蒙的意识。

2、它的话语系统必须与先打人的思维模式一致,它是现代人在精神领域里的“对话”

3、它的艺术表现的物质外壳和顾好系统及其升华出来的“神韵”必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 “两度西潮”:“五四”前后的20多年中、80年代——“逆向”与“错位”现象

(三)“文”与“用”——文化功能问题

 戏剧失魂

第五篇:戏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

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它不仅让中国人喜闻乐见,而且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通过唱腔、脸谱、表演等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等的高雅民族艺术。在弘扬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引进戏曲教学尤为重要。因为戏剧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戏剧引进课堂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剧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戏剧教材有机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戏剧课,把戏剧引进课堂,提出“六个结合”的做法,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熟练地学会音乐教材上的曲目,而且能用淮剧唱腔来演唱曲目,在全校范围内行成了人人会唱淮剧的局面,全校学生音乐水平、表演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剧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产

生了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培养教师自身的戏剧兴趣和提高自身的戏剧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假如教师本身就有一定的戏剧修养和较为地道的戏剧功底,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更自信、更自如地侃侃而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戏剧教学变得更加有魅力。所以,教师要自己先喜欢上戏剧,多听、多学、多唱、多接触戏剧,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应用自如。

下载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剧艺术概论上[推荐5篇]

    戏剧艺术概论 (上编:戏剧史概述) 第一章 戏剧的起源 第一节西方戏剧的起源 一、西方戏剧的起源戏剧的雏形是两个,一个是原始的舞蹈,一个是原始的宗教。 戏剧的起源不在四大文明......

    戏剧课件

    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  定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 特征:  综合性: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 集中性:人物、矛盾、情节、场......

    戏剧欣赏

    《戏剧欣赏》 一、中国戏剧(含戏曲)史概览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

    戏剧有关资料(本站推荐)

    戏剧有关资料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用角色......

    戏剧复习

    (一)戏剧知多少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说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学),在西方,戏剧即......

    质朴戏剧初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论文 简析贫困戏剧对当下戏剧的指导意义 科 目: 欧洲戏剧专题研究 学 生 姓 名: 董银雪 学 院:美视电影学院 专 业: 电影学专......

    《戏剧》考试

    如何理解《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如何将个人爱情离合与历史更替结合? 《桃花扇》是明清时期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歌女)李香君......

    戏剧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