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会计学 简答题
1、什么是安全边际?计算这项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安全边际是指产品的预计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作用:安全边际反映了产品的安全程度,安全边际越大,销售该产品发生的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安全性越高;安全边际越小,销售该产品发生的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大,安全性越低。
2、说明利润预测中敏感性分析的内容。
利润敏感性分析就是研究当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发生变动时对利润产生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利润影响大的因素称为利润敏感度高因素,对利润影响小的因素称为利润敏感度低因素。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有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及固定成本总额。其中,销售单价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最大,是利润敏感度高因素;固定成本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最小,是利润敏感度低因素。
3、全面预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预算包括:⑴销售预算⑵生产预算⑶直接材料预算⑷直接人工预算⑸制造费用预算⑹单位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预算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⑻现金预算⑼资本预算(将在预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收支预算部分)⑽预计利润表⑾预计资产负债表⑿预计现金流量表。
4、变动成本法有什么特点?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①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先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②产品成本的组成不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制造费用;③存货盘存价值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的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金额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④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⑤应用的目的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经营预测与决策,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
5、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核算。标准成本是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大项目的特点分别制定的。成本差异分析就是分析差异的性质及其具体构成,以便进一步弄清每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每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成本差异的核算既可按变动成本计算法核算,也可按完全成本计算法核算。
6、利润中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考核指标包括哪些?
利润中心的基本特征是有经营决策权,但没有投资决策权。考核指标:责任利润(1)——贡献毛益是最终形成利润的基础和源泉,它与公司产品销量大小直接联系,其总额等于产品销量与单位贡献毛益的乘积。考核贡献毛益可促使公司努力扩大销量,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而这正是企业提高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求在市场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责任利润(2)——可控毛益是公司在其权责范围内有能力控制,因而对其负责的全部毛益,是最符合“责任利润”概念的指标,在一般情况下,用于考核公司经理的工作业绩是最恰当的,所以也称“经理毛益”。可控毛益通常是考核利润中心业绩的最主要指标。责任利润(3)——公司毛益反映该利润中心为整个企业实际作出的贡献,对于评价其在企业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确定其应有的客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责任利润(4)——公司税前利润是将公司毛益调整到与整个企业税前利润相一致的指标,其意义在于促使公司经理始终意识到本单位只是企业整体中的一部分,始终不忘为企业的整体利益、整体目标而努力。
第二篇:会计学简答题
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简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薄:系统的归集和汇总
5、成本计算:将不同对象进行归集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上述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1.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填制和审核凭证;2.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和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
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联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二者的内容相同。
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具体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而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金额。
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而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 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必然等于一定数额的资金占用,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因此,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化,但其变化结果是资产总额永远等于权益总额,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简述对账的内容。
答:所谓对账就是指核对账目,对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进行核对工作。在会计核算中,记账时会发生各种差错,造成账实不符、账证不符,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正确性,必须进行对账工作,通过对账来保证各种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完整,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的内容包括:
(1)账证核对就是指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2)账账核对是指账簿与账簿之间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总分类账户之间的核对。一般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检查各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等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之和是否等于贷方余额之和。②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核对。一般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检查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③总分类账户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之间的核对。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分别与“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相符。④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
(3)账实核对是指账簿记录结存数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进行核对。这项工作是通过财产清查来进行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
简述现金的使用范围。
答: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2.个人的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支付给个人的各项费用 2.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3.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出
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要点。
答:(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试述固定资产概念。固定资产有何特征?
答: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第三,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简述职工薪酬主要内容。
答: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的范围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员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务报表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需偿还的债务以及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情况;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利润或亏损的情况,表明企业运用所拥有的资产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编制利润分配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变动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第三篇:会计学原理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账户是各会计主体按照会计科目开设在账簿中,具有一定的结构,用以记录某一项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户头。会计科目只是包含一定经济业务内容的项目,不存在结构。
2.简述利润表可以提供的信息,利润表可以提供的信息有:
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支出,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
③全部收入与支出相抵后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3.简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固定资产”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
(9)“存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7)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简述原始凭证的主要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填制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签章;
(5)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6)经济业务内容;
(7)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计量单位和金额。
5.简述账实核对的含义及内容。
(三)账实核对、账实核对是指将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物姿、款项等的实际结存数核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内容:
(1)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
(3)各项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等财产物资明细账的账面余额与实物实存数量相互核对相符。
6.简述记账凭证包括的主要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编号;
(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4)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和金额;
(5)记账符号;
(6)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必须在记账凭证上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两者必须相符;
(7)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签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当有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7.简述更正错账的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薄记录中的数字或文字有错误,但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过账时发生数字或文字上的笔误或数字计算有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二)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账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用错、方向记错和数字多记等造成的账簿记录错误的更正。
(三)补充登记法
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填金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8.简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包括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会计分录例题
计算题
大概率是这样的分配题,那个绿色框框里的是公式,看不懂的直接结合下面两道例题
第四篇:会计学简答题重点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检查都是手段。通过会计信息,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
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4、会计恒等式的内容是什么? 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由于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上述会计等式中的权益又可变换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5、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二,会计记账基础;
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时选择记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会计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凡是本期未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6、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7、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会计方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分析要依照会计核算提供的各项资料及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会计考核(会计监督、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来考核、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与原定目标有多大偏差,考核会计实体的经营业绩,监督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控制经济运行以按预定的轨道进行。会计预测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市场环境诸因素的相关性,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指标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测算、预计和估价,为会计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会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9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多,但大多数人认为会计基本的作用是核算与监督。会计核算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打破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
11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什么特点?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作为会计要素的利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第二,企业所计算的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报表所计算的利润并不一定代表企业能够收到等额的现金,它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的坏账等因素。
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 1你如何理解会计确认的意义?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它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确认,在什么时间、以多少金额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可定义性首先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可计量性是将已经确认为具体会计要素的经济信息进行货币计量。真实性是说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应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相关性是说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2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应分别完成哪些任务?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它实际上是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需要。
3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资产的具体确认时,必须按三个重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1)符合资产的定义。资产应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如果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一项支出已经发生,但在本会计期间及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会形成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项支出不能作为资产。(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凡是作为资产的,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成本或价值,若不能准确地计量,能使用合理的估计,也可以确认为资产。
4负债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在负债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负债的定义。负债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如果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能作为负债加以确认。(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一项债务的偿还,企业必须付出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因而使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作为负债,一般都有一个到期偿还的确切金额,即使没有确切的金额,也能合理地估计偿还金额。
5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收入是企业补偿费用开支、取得盈利的源泉。在收入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收入的定义。收入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果不符合收入定义不能确认为收入。(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才能确认。(3)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4)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6费用确认的特点是什么? 在费用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的标准来进行判断:(1)符合费用的定义。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如果不符合费用定义不能确认为费用。(2)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才能确认。(3)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4)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
7什么是会计循环?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复式账簿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来完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习惯上,人们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会计期间依然按此顺序进行会计循环;
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8你是否理解会计循环中每一个环节对于信息加工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搜集和进入会计系统是从确认、计量开始的,从具体记录方法来看,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通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进行的,从凭证、账簿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逐步系统化,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加工整理,进行再次确认。会计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 9从经济信息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哪些环节? 从经济信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到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编制并公布财务报告)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以下环节:
(1)初次确认。以能否用货币计量为标准分析发生的经济业务,将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并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影响。
(2)入账。通过审核原始凭证分析具体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日记账,将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记录到会计信息的载体上。
(3)过账。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或日记账登记到分类账簿中,以便分类反映各会计要素。
(4)结账。将各种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转到有关账户中,结清收入和费用账户,以便结出本期的经营成果。
(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根据账簿中记载的余额、发生额等编制平衡表,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6)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分类账户的有关记录进行调整,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
对未入账的经济业务编制调整分录,以使各账户反映最新的情况。
(7)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由于编制了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需要再次编制调整后的平衡表,再次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8)编制正式的财务报告。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正式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0什么是会计计量?它与会计确认是什么关系?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在会计确认中离不开计量,只有经过计量,应输入的数据才能被正式记录,输出的数据才能最终列入财务报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就不能也不需要进行计量;
如果某种信息无法计量,确认也就不可能进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离不开计量,初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汇总、比较、衡量与分配等复杂的计量方法,在有关的凭证、账簿中进行归集,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再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传递、输出、汇总等计量,在有关的财务报表中加以确定。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核算也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过程。
11会计的计量单位有哪些? 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某些象征性符号,如结绳记事的“结”,向各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进化。到了商品经济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实物量度已经无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即使劳动量也难以对众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反映,于是货币作为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必然表现形式,取代了实物量度单位和劳动量度单位,成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会计计量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当货币作为会计记账的通用标准后,解决了计量单位的问题。但同时也给会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货币具有名义货币和实际购买力货币二重性,会计计量时应选用哪种货币呢?一般情况下,不同国家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会选本国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12会计的计量属性有哪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它们有何意义? 会计计量属性也可以称为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什么角度来计量,是从不同的会计角度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认基础。会计计量属性通常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要求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对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对于历史已经形成的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要求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采用现值计量属性,要求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要求对于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对于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3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是。因为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初次确认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发生变化,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再次确认才能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例如,对于账实不符的调整,期间费用分配计入成本。
14如果按照确认的标准会计要素可以确认,但是无法准确计量,这个要素能够确认吗? 当然不能。能够计量是确认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计量,确认也就不可能进行。
15什么是会计报告?它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留下等的报告文件。
通常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相关资料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以及其他不能列入报表但按照规定又必须予以报告说明的资料。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它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内容包括: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筹资能力;
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财务状况的优劣;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等等。什么是利润表?它包括哪些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利润表内容包括:企业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
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
评价经营业绩的优劣。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由于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问款项的收付,所以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会计记录包括哪些方法?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轨迹描述的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与审核凭证;
(4)设置与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采用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会计记录方法会产生差别吗? 手工记账和计算机记账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别。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1 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起什么作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对会计对象分类分为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分为会计科目。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第一,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的、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第二,设置会计科目从信息分类的角度来看,是将性质相同的信息给予约定的代码。第三,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中,设置会计科目占有重要位置,它决定着账户开设和报表结构设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定。分类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分类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管理的科学性。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第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第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第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什么是会计账户,它与会计科目有何不同?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会计科目仅仅是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而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则要通过账户记录取得。所以,设置会计科目以后,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不同概念。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
账户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什么是账户结构? 采用不同的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使采用同一的记账方法,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采用何种记账方法,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账户,其基本结构总是相同的。账户一般可以划分为左右两方,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以及增减变动的结果。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怎样理解本期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间的关系?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就是本期的期末余额。如果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一期,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按照提供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大类。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括的指标,如通过“原材料”账户核算,提供有关材料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总括资料;
利用“应收账款”账户核算,提供企业全部应收款项的形成、收回及结果的总括资料,而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如通过对材料的核算,要提供某一类材料、某一种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通过对应收账款的核算,要提供具体应收款的单位或个人及应收金额。为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上述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账户,提供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资料。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会计账户进行分类的意义何在?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管理。科学地进行账户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地进行管理。按不同的标准对账户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账户,并把全部账户划分为各种类别。其分类标准一般有按会计要素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等等。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1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有什么根本区别?前者有什么优点? 答: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会计信息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复式记账法能够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反映一项经济业务,而单式记账法是对两个账户是分别进行记录,不能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优点:(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复式记账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正因为如此,复式记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一直被广泛地运用。
2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
(2)记账符号是“借”、“贷”二字。
(3)账户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
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收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转销数,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应在贷方。
(4)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试算平衡是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
3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账户结构有何不同?与费用类账户完全一样吗? 答: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借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不同的是,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4收入类账户与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二者的共同点是,收入类账户所记录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所归集的费用,期末都要转出,因此两类账户通常都没有期末余额。不同点是:(1)收入类账户记录企业的收入,费用类账户归集发生的费用;
(2)收入类账户的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减少)额;
费用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5根据账户余额判断账户性质这句话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答: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是正确的。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方还是右方。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因此,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债权债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说,如果出现借方余额,一般判断为资产类账户,但是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又可以判断为负债类账户。
6“通过试算平衡肯定能够发现记账错误”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这句话不正确。通过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借贷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但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如果在有关账户中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者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错误。
7购进业务会涉及哪些账户?你如何理解“材料采购”账户? 答:根据购进业务的主要经济活动,会涉及两类账户:一类反映库存材料收、发、结存情况,如“材料采购”、“原材料”账户;
一类反映企业结算材料款及采购费用情况,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
材料按实际采购成本计价,而实际采购成本又包括买价和运输费、包装费等采购费用。采购成本的各构成要素在支付时间上有先后,为了能归集材料的采购成本,需要设置“材料采购”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用于归集材料的采购成本;
待将采购成本归集完毕,材料入库后,从贷方转入“原材料”账户;
其借方余额表示已付款未入库的材料成本。
8为什么要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设置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应分期计算,分期考核经营成果,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生产经营费用的支付期与其归属期不一致的情况。有些费用在本期虽一次支付,但在本期或以后各期受益,如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保险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这种已经支付,但在当期或以后各期受益,并按受益情况由各期费用负担的支出,在会计上叫做待摊费用。有些费用虽未支付,但本期已经受益,应预先计入制造成本或管理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按季结算的银行借款利息等。这种预先计入当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在会计上叫做预提费用。可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费用是在某一个会计期间支付的,但应由几个受益的会计期间共同负担。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严格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以便正确计算各期的成本和费用,正确计算各期的经营成果,应开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两个账户。
9“生产成本”的账户结构是怎样的? 答:“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制造费用,计算确定产成品的实际制造成本,为入库的完工产品提供计价的依据。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
对于已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在计算确定其实际制造成本后,按其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
其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制造成本。凡是因制造产品发生的材料、工资、费用都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但为制造产品发生的制造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期末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以使“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将借方归集的全部制造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贷方转出,剩余部分便是在产品的制造成本。应该注意,如果本期没有未完工产品,这个账户就没有期末余额。
10销售业务会涉及哪些账户? 答:为了总括地对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必须相应地开设和运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等账户,此外,对收取的货款进行核算时,还应开设和运用“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银行存款”等账户。
11利润构成的公式是如何表示的? 答:利润构成的公式可以分步表示为: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税后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规定税率 12利润分配会涉及哪些业务? 答:利润实现以后,要按规定进行分配。一部分以利润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作为投资者的收益;
一部分以公积金的形式留归企业,作为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提高集体福利的资金;
一部分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保留在账面上,作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资金。“利润分配”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企业发生应付利润、提取公积金时,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
发生弥补亏损时,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
期末,其借方余额表示累计已分配利润总额,贷方余额表示累计已弥补亏损总额。终了,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结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后,如仍为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利润;
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亏损。
1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账户? 答: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等九类账户。
14什么是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它们的账户结构有何特点?在设立这些账户时有什么特殊之处? 答: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于核算和监督企业与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和债务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设置这一类账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于债权债务的管理。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数和债务的减少数;
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数和债权的减少数;
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具有下列特点:(1)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2)借方余额反映的不是债权,贷方余额反映的也不是债务。(3)从明细分类账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债权的实有数,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债务的实有数。(4)从总分类账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
在实际工作中,与企业经常发生结算业务的往来单位,有时是企业的债权人,有时是企业的债务人。为了集中反映企业同某一单位或个人所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往来结算情况,可以在一个账户中核算应收和应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和余额。当企业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时,可以用“应收账款”账户同时反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应收款项和预收款项,“应收账款”账户便是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当企业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时,用“应付账款”账户同时反映购进材料的应付款项和预付款项,“应付账款”账户也是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需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其账户的性质。
15跨期摊提类账户的账户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跨期摊提类账户的借方都是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数;
贷方都是用来登记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数。“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已支付而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数额。“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而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有时“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也会出现在借方,当记入各期的费用额小,实际支付的数额大,“预提费用”账户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已支付而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数额。
16盘存类账户和成本计算类账户之间是否有联系? 答: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企业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与成本费用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首先,企业利用财物进行生产经营,从而发生相应的成本费用,进而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后,这些成本又转化成新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因此,盘存类账户和成本计算类账户,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不断的相互转化。
17什么是计价对比账户? 答: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两种不同的计价进行核算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这类账户的借方登记某项经济业务的一种计价,贷方登记该项业务的另一种计价。期末将两种计价对比,确定成果。
18什么是调整账户?有哪些调整方式?它们的账户结构有何特点? 答: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或其他原因,要求某些账户反映该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但实际工作中,该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又往往会发生增减变化。反映经济活动原始数据的账户,称为“被调整账户”;
对被调整账户进行调整的账户,称为“调整账户”。调整账户按调整方式划分,又可分为抵减账户、附加账户和抵减附加账户三类。
抵减账户亦称备抵账户,它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抵减账户的余额一定要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如“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账户;
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如“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附加账户的余额一定要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致,上述公式才能成立。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附加账户的余额也一定在借方;
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附加账户的余额也一定在贷方。
抵减附加账户是依据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者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时,该类账户起抵减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抵减账户相同;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致时,该类账户起附加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附加账户相同。
19为什么说会计信息是国际商业语言? 答: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5世纪的意大利。在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商品交换中,为了适应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经营者管理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借贷记账法。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借”、“贷”二字分别表示债权(应收款)、债务(应付款)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趋复杂化,记录的经济业务也不再仅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逐渐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为了求得记账的一致,对于非货币资金借贷业务,也利用“借”、“贷”二字说明经济业务的变化情况。因此,“借”、“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转化为记账符号,变成会计上的专门术语。到15世纪,借贷记账法逐渐完备,被用来反映资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会计学者提出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即所谓“资产=负债+资本”的平衡公式(亦称会计方程式)。根据这个理论确立了借贷的记账规则,使借贷记账法成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世界各国都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使得会计成为一种国际信息,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20为什么采用借贷记账法可以利用编制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 答:经济业务发生后,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记账,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是相等的。不仅是每一笔会计分录借贷发生额相等,而且当一定会计期间(年、季、月)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依此类推,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与贷方期末余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就要根据借贷必相等的规则进行试算平衡,检查每笔经济业务和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全部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是否正确,因此有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和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
21在使用借贷记账法的条件下账户结构有什么规律? 答:账户的结构是指在一定记账方法条件下账户中怎样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在使用借贷记账法的条件下,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
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22你是否观察到企业使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示意图上箭头都是从左边到右边,这说明什么道理? 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而企业使用借贷记账法时一般采用T型账户,账户的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对于每一笔分录,必然有某个(某几个)科目的借方,与某个(某几个)科目的贷方相对应。因此,企业使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示意图上箭头也都是从左边到右边。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3通过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账户发挥不同的作用,为什么要设置跨期摊提账户与调整账户? 答: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或预提的账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费用是在某一个会计期间支付的,但应由几个受益的会计期间共同负担,以正确地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严格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或其他原因,要求某些账户反映该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但实际工作中,该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又往往会发生增减变化。例如,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其价值不断减少,但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考虑,需要“固定资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为反映固定资产不断减少的价值,需开设“累计折旧”账户,通过“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账户进行调整,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
第五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对于加强内部控制、明确经济责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答: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取得或填制适当的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
同时要由有关的经办人员,在凭证上签字、盖章,明确业务责任人。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牵制、加强内部控制。因此,建立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制度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方面,同时利用凭证填制、审核的手续制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2为什么说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答:会计主体进行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办理凭证手续。由执行或完成该项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详细说明该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发生的时间,并在相应的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明确经济责任。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后,要由有关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并由审核人员签章后,才可作为记账的依据,编制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因此填制和审核凭证可以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会计凭证的审核对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起什么作用? 答: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的法令、制度,是否符合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的方针和计划、预算的规定,以确保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控制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是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4原始凭证包括哪些种类? 答:原始凭证按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货时取得的发货票、付款时所取得的收据等。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如商品、材料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入库单;
商品销售时,由业务部门开出的提货单等。企业的自制原始凭证可以按其内容分为四类:一次性凭证、累计凭证、记账编制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5为什么说原始凭证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答: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尤其是外来原始凭证,是企业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上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因此它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初始文件,与记账凭证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所以原始凭证是一种很重要的凭证。
6填制原始凭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原始凭证作为反映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原始证据,必须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手人的责任,所以各种原始凭证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内容,其基本要素有:(1)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5)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6)经济业务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为了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并能及时反映,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有:(1)符合实际情况;
(2)明确经济责任;
(3)填写内容齐全;
(4)书写格式要规范 7审核原始凭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具体包括:(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8记账凭证可以分成哪几种?填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有多种形式,但作为确定会计分录和进行款项收付、账簿记录的依据,必须反映经济业务归类核算的项目、填制依据以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所以,记账凭证必须具有一定的基本内容以及与基本内容相适应的一些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填制凭证日期;
(2)凭证编号;
(3)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4)会计科目;
(5)记账方向;
(6)记账金额;
(7)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8)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虽有不同格式,但就记账凭证确定会计分录,便于保管和查阅会计资料来看,各种记账凭证除严格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填制外,还应注意以下填制要求:(1)凭证摘要简明;
(2)业务记录明确;
(3)科目运用准确;
(4)附件数量完整;
(5)填写内容齐全;
(6)凭证顺序编号。
9审核记账凭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记账之前应由有关稽核人员对记账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其审核的主要内容是:(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10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虽然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同属于会计凭证,但二者存在着以下差别:(1)原始凭证是一般是由经办人员(例如销售人员、物流人员等等)填制的,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2)原始凭证是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而记账凭证是运用记账规则和会计准则,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3)原始凭证的作用是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内容和时间,记账凭证的作用是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4)从两种凭证的作用来看,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1你如何认识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答: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提高业务活动效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明确经济责任,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实行会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凭证的传递在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之间起着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是构成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会计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传递程序的科学与否,说明该企业管理的科学程度和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具体来说,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有:(1)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据,体现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各项管理制度规定会计凭证传递程序、传递手续和传递时间,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将相关环节的岗位、责任和权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度,使各项业务的处理顺利进行同时防止错弊的发生。(2)有利于会计系统及时记录。通过会计凭证合理组织传递,使会计部门尽早了解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通过会计部门内部的凭证传递,及时记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12在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组织会计凭证传递,除了考虑业务流程的特点,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还必须遵循内部控制系统要求的内部牵制原则,力求做到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内部牵制原则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性准则,主要是指办理经济业务的各项手续制度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按照内部牵制的思想设计各项管理和经营制度,是指单位的领导、各职能部门、基层机构及其人员之间,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和经营制度体系,通过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控制经济活动的目的。内部牵制制度特别强调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应由多人负责,共同完成,并相互制约,防止一人包办,尤其要将钱、物、账分管,同时建立复核查对制度。在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时,必须根据办理经济业务手续所需的时间,规定会计凭证在哪些环节需要停留以及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保证经济业务及时记录。
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两点内容,以合理地组织会计凭证传递。(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为什么要设置账簿?可不可以用会计凭证代替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一般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是指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可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从外表形式上看,账簿是由若干预先印制成专门格式的账页所组成的。在会计实务中,按照记账规则根据会计凭证将会计科目填入某个账页后,该账页就成为记录、反映该会计科目所规定核算内容的账户,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账户对应关系来体现。
不可以用会计凭证代替账簿。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都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职业判断,运用一定的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规则,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记录在记账凭证上。但是,这些记录在会计凭证上的信息还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为了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归类反映,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并为编报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就必须设置和登记账簿。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全面、系统、序时、分类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设置账簿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及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账簿体系及具体的账簿,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账簿设置的方法也不尽一致。设置账簿作为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遵循下列三项原则:
(1)确保全面、系统地核算各项经济业务,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分类的会计核算资料。
(2)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人力、物力。
(3)账簿格式要力求简明实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各项指标。
3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账簿有哪些种类? 账簿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特种日记账和普通日记账。(2)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按其反映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3)备查账簿又称辅助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主要是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等。备查账簿不一定在每个单位都设置,而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备查账簿没有固定的格式,可由各单位根据管理的需要自行设计,也可使用分类账的账页格式。
账簿按形式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1)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这种账簿是在启用以前,就把按照一定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在一起的账簿。采用订本式账簿,可以避免账页散失,并防止抽换账页。但是由于账页序号和总数已经固定,不能增减,开设账户时,不便于每一账户预留账页;
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由一人登账,不能分工同时记账。订本式账簿主要适用于总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2)活页式账簿又称活页账,是把若干张零散的账页,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组合成的账簿。采用活页式账簿,账页不固定地装订在一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加入账簿,在同一时间里,可由多人分工登账。但活页式账簿的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活页式账簿主要适用于各种明细账。(3)卡片式账簿又称卡片账,是利用卡片进行登记的账簿。采用卡片式账簿的优缺点与活页式账簿基本相同。主要适用于记录内容比较复杂的财产明细账,如固定资本卡片。
4在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时为了实施内部牵制原则有哪些做法? 由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同时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所以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坚持内部牵制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任何账簿。出纳人员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后,应将各种收付款凭证交由会计人员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及有关的明细分类账。通过“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账与日记账的定期核对,达到控制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目的。
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日记账和支出日记账,每日应将支出日记账中当日支出合计数,转入收入日记账中当日支出合计栏内,以结算当日账面结余额。会计人员应对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加强检查监督,并于月末根据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专栏的合计数,分别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
2、另外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出纳登记簿,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以便逐笔掌握现金收付情况并同银行核对收付款项。然后将收付款凭证交由会计人员据以逐日汇总登记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于期末根据日记账登记总账。出纳登记簿与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相互核对。采用这种登账方法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
5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有哪些格式? 总分类账的格式:
总分类账一般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的订本账。根据实际需要,在总分类账中的借贷两栏内,也可增设对方科目栏,或采用多栏式总分类账的格式。多栏式总分类账是把所有的总账科目合并设在一张账页上。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三种: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三栏式明细分类账页的格式同三栏式总分类账相同,即账页只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这种格式适用于那些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而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债权、债务结算科目,如“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2)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在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栏内,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栏次。这种账页格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不是按明细科目分设账页,而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账页内记录某一科目所属的各明细科目的内容,按该总账科目的明细项目设专栏记录。这种账页格式适用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而且在管理上需要了解其构成内容的费用、收入、利润科目,如“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本年利润”等科目。
6在启用新账本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档案。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合规和完整,明确记账责任,在启用账簿时,应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附“账簿使用登记表”或“账簿启用表”,其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人名章和单位公章。记账人员或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由交接双方人员签名或盖章。
启用订本式账簿,对于未印制顺序号的账簿,应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按账页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数,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7登记账簿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登记账簿时,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
(2)登记完毕后,要在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在记账凭证中的“记账符号”栏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如“√”),表示已经记账。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适当空距,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长的1/2。
(4)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铅笔书写。但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的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 会计制度中规定用红字登记的其他记录。
(5)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6)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7)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本页的摘要栏内注明“转后页”字样,在次页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8)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应按已经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更正。
8查找错账有几种方法?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1)差数法。差数法是按照错账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
(2)尾数法。对于发生的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查找小数部分,以提高查错的效率。
(3)除2法。除2法是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
(4)除9法。除9法是以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将数字写小。第二,将数字写大。第三,相邻数字颠倒。
9更正错账有几种方法?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1)划线更正。又称红线更正。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的笔误,应采用划线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
(2)红字更正。又称红字冲销。在会计上,以红字记录表明对原记录的冲减。红字更正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②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3)补充登记。又称蓝字补记。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补充登记法。
10什么是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法?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同时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的方向应当相同。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
11账簿更换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每年都要更换新账,但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新账。
各种需要更换的账簿,在进行年终结账时,各账户的年末余额都要直接抄入新账的有关账户中。因会计制度改变而需要变更账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的,应在上结账时,编制余额调整分录,按本会计的账户名称、核算内容,将上有关账户的余额进行合并或分解结出新账中应列出的余额,然后再过渡到新账中的各有关账户,或者在上结账后,通过编制余额调整工作底稿的方式将上有关账户余额分解、归并为本有关账户的余额,然后开设本新账,并将余额抄入有关账户第一行并标明余额方向,同时在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或“年初余额”字样。上年末编制的余额调整分录,应与上会计凭证一并归档保管;
编制的余额调整工作底稿应与上的账簿一并归档保管。过入新账的有关账户余额的转让事项,无须再编制转让分录。
第七章 成本计算 1什么是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各项劳动耗费,为正确地核算损益提供资料。成本计算的作用主要有: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
确定耗费补偿尺度的重要方法;
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2成本计算包括什么内容? 成本计算内容按形成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主要解决资产的货币计价问题。它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所有者权益、生产经营能力等确定的正确性。
(2)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实质上是正确地计量各期的费用,即计量资产使用后的各种转变形式的量。
(3)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主要解决企业使用负债资金和所有者投资的代价。
(4)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主要解决产品生产所发生费用的归集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3成本计算有什么作用?(1)成本计算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 企业取得资产涉及成本计算问题,如果能够准确地计算取得资产的成本,则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总额。同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形成也涉及成本计算问题,对成本按何种价值计量,同时影响着企业的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而且正确地计算成本,可以真实地反映各权益人的权利。
(2)成本计算是确定耗费补偿尺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正确地计量耗费,不仅确定了补偿的标准,而且确定了企业的损益。如果成本计算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损益计量的正确性。
(3)成本计算的结果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成本计算的结果是会计核算的各有关对象的成本。成本是对耗费的补偿尺度,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反映企业财务成果、财务状况的基础。
4为什么在计算资产取得成本时采用历史成本原则? 以历史成本作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原则,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具有可验证性、可操作性。因为,取得资产交换价格可以取得可靠的原始凭证。历史成本计价也有其缺点,即资产的价值在不断变化,当其价值发生变化后,仍然以历史成本计价,其价值的表现有时会失去意义。
5材料取得成本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既是资产价值确定的重要内容,也是资产成本计算的基础。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外购和自制两种,其计算为:
(1)外购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外购材料的取得成本包括买价和附带成本。买价是材料的供应单位所开发货票上填列的价款,通常属于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取得成本。附带成本是为完成材料时间上、空间上的转移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运杂费、途中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附带成本中有些属于直接费用,有些属于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取得成本;
间接费用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受益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并计入各受益材料成本。
(2)自制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自制材料的取得成本包括领用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其成本计算与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基本相同。
6固定资产取得成本应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除支付买价外,还会发生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等。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这些费用均应构成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在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 7负债成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负债成本包括利息及为取得负债发生的费用。利息通常按负债本金及利率计算。利息的核算按负债的期限而有所不同。流动负债的待付时间较短,其利息也不大,因而流动负债的金额通常按面值计价,利息通常单独列示;
长期负债的待付时间较长,利息金额较大,因而按未来所有支付款项的金额计价,利息通常与本金一起列示在长期负债账户内。
8为什么说所有者权益也有成本? 所有者对企业进行投资后,形成所有者权益,所有者虽然不要求偿还投资,但要求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和各期的经营成果支付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应付的利润构成使用所有者投资的成本,因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又转化为应付利润的计算和核算。
9怎样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依据下列公式进行: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为上期的期末余额,表示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期增加额为本期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额为生产费用合计数。本期减少额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余额表示本期期末在产品成本。产品成本计算实际上就是将本期生产费用合计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0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如耗费材料、人工等。在一定时期内的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当这些生产费用具体到一定的对象和数量上,形成制造产品的成本,即产品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所有主要原料、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等;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不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其他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间接材料,为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发生的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等。只有为制造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才能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除此以外发生的其他各项耗费,通常作为期间费用。
第八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1编制会计报表前为什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只有划清会计期间,才能按会计期间提供收入、费用、成本、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报表资料,才有可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报表资料进行比较。因此,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为了及时确定经营成果,迅速编制报表,可以在期末编制工作底稿。在工作底稿中揭示本期的经营成果,并根据工作底稿提供的资料编制报表,及时报送报表。然后再根据工作底稿上汇集的资料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补齐账簿记录。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应当加强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应当定期进行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但是,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还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的客观真实性。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发生差异,或者虽然账实相符而某些材料、物资却已毁损变质。因此,为了正确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必须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运用财产清查这一专门方法,对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
2编制会计报表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编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期末存货计价。通过期末存货计价,正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库存存货的价值,为编制报表提供必要的资料。
(2)期末账项调整。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为正确结转计算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3)编制工作底稿。通过编制工作底稿,汇集编制报表所需要的资料,为及时编制报表,提高报表质量做好准备工作。
(4)对账。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账实核对应结合财产清查进行。
(5)结账。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怎样进行本期收入的账项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实现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收入。如应收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应收的销售货款等。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收入,期末时将尚未收到的款项调整入账。
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经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本期已实现收入的金额,并调整以前预收款项时形成的负债。已收款入账,因尚未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不属于收款期的收入,是一种负债性质的预收收入,通常在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使用权的期间确认收入。在计算本期收入时,应该将这部分预收收入进行账项调整。怎样进行本期费用与支出的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发生,因款项未付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企业发生的费用,本期已经受益,由于这些费用尚未支付,故在日常的账簿记录中尚未登记入账,如应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保险费支出、大修理费用支出等。凡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期末应将那些属于本期费用,而尚未支付的费用调整入账。
费用分摊是指企业的支出已经发生,能使若干各会计期间受益,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将这些支出在其受益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营业成本的结转、营业税金的计算缴纳、所得税的计算缴纳等,在计算本期费用时,应该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调整。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摊计入本期的费用。
5对账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进行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发生记账、计算等差错,也难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真实性,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之后,必须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对账工作是为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一项检查性工作。
6结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账时间有什么要求?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结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结账前,必须将属于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应由本期受益的收入、负担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不得把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提前入账,也不得把已经在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甚至以后期)入账。为了确保结账的正确,在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入账的基础上,须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将有关的转账事项编制记账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
(2)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季)发生额的(如各项收入、费用账户等),应单列一行进行发生额的登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季)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
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直至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季)结下面再单列一行进行累计发生额的登记,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
结账包括月结、季结和年结。
7为什么要进行财产清查? 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财产物资实存数与账存数不符的现象。因此,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其作用可归纳为:
(1)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2)健全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
(3)促进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
(4)保证结算制度的贯彻执行。
8财产清查有哪些种类?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面清查就是对属于本单位或存放在本单位的所有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项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对资产负债表内所列的项目,要一一盘点、核对。
局部清查就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或依据有关规定,对部分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时间是否事先有计划,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临时)清查:
定期清查就是按事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季度、月份、每日结账时进行。
不定期清查是事先并无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9财产清查有哪些方法? 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可分为两类:
(1)清查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有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两种。
实地盘点法是通过实地清点或用计量器具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实物财产物资的清查。
技术推算法是通过技术推算法确定有关财产物资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方法确定有关财产物资实有数量,一般适用于那些大量成堆或难以逐一清点其数量的财产,如堆存的煤或油罐中的油等。
(2)清查财产物资金额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从金额方面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包括账面价值法、评估确认法、协商议价法、查询核实法等。
账面价值法是根据账面价值确定财产物资价值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和账面价值(单位价值)确定财产物资的价值,适用于结账前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评估确认法是根据资产评估的价值确定财产物资价值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资产的特点,由专门的评估机构依据资产评估方法,对有关的财产物资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财产物资的价值,适用于企业改组、隶属关系改变、联营、单位撤销、清产核资等情况。
协商议价法是根据涉及资产利益的有关各方,按照互惠互利、公平市价的原则,以达成的协议价确定财产物资价值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协商议价作为财产物资的价值,适用于企业联营投资等情况。
查询核实法是依据账簿记录,以一定的查询方式,核查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数量及其价值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适用于债权债务、委托代销、委托加工、出租出借的财产物资以及外埠临时存款等。
10财产清查中出现差异为什么必须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为了核算和监督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情况,需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这个账户是一个过渡型账户,主要用于从发现账存、实存不一致到有关具有一定权限的人批准进行处理的过程。该账户的借方先用来登记发生的待处理盘亏、毁损的金额,待盘亏、毁损的原因查明,并经审批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有关账户的借方;
该账户的贷方先用来登记发生的待处理盘盈的金额,待盘盈的原因查明,并经审批后再从该账户的借方转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11银行存款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时如何编制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余额调节法;
一种是差额调节法。
①余额调节法。余额调节法是指编制调节表时,在双方(开户行和企业各为一方)现有银行存款余额基础上,各自加减未达账项进行调节的方法。调节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补记式,即双方在原有余额基础上,各自补记对方已入账而本单位尚未入账的账项(包括增加和减少款项),然后检查经过调节后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等。
②差额调节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除了上述余额调节法外,还有一种差额调节法。差额调节法是根据未达账项对双方银行存款余额的差额的影响数额进行调节。
12为什么需要编制工作底稿? 一般情况下,期末是会计部门会计工作繁忙的高峰,调账、对账、结账、编制报表,一环扣一环,大量的业务工作要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为了避免差错,防止忙中出错,并能尽快了解本期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报送报表,可以先通过编制工作底稿的办法,把基本资料算出来,再根据工作底稿的资料编制调账、结账的会计分录,把账簿记录补齐。编制工作底稿,是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因此,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对账、结账的一项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又可以为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必要的资料,也可以把编制工作底稿视为编制报表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所以,编制工作底稿是会计资料由账簿向报表过渡的一项重要会计核算工作。
13怎样进行工作底稿中试算表的填制? 将“调整前余(发生)额”与“账项调整”两栏相同科目的借、贷金额加减,同方向金额相加,反方向金额相减。合并所得的金额就是“调整后余(发生)额”相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将其填入“调整后余额”栏内。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为什么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如何?有哪些编制要求? 答:通过日常会计核算,虽然可以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信息,但是,反映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上的会计资料还比较分散,不集中,不概括,不便于理解和利用,很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更难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也难以满足该单位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定期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分类,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总括、综合、清晰明了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财务收支情况。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其他需要披露的资料。
为了确保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充分发挥报表的作用,在编制报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数字真实。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不应是有意伪造的数据。报表中报表项目的数字主要来源于账簿记录,即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2)内容完整。报表必须按照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来编制,不应漏编、漏报报表,也不应漏填、漏列报表项目。对不同会计期间应当编报的各种会计报表,都应该编报齐全;
对于应当填列的报表项目,都必须填列齐全。(3)计算准确。各种报表中项目的金额主要是来自日常的账簿记录。有些报表项目的金额需要对有关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后才能填列,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勾稽关系。所以,要求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计算结果准确。(4)编报及时。报表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及时编制,及时报送,以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编报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便于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汇总。(5)指标可比。各种财务报表中的经济指标,口径应当尽可能一致,计算方法一致,以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报表使用者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关系如何? 答:通过日常会计核算,虽然可以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信息,但是,反映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上的会计资料还比较分散,不集中,不概括,不便于理解和利用,很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更难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也难以满足该单位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定期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分类,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总括、综合、清晰明了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财务收支情况。
3编制财务报告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财务会计报表是会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在设计报表时,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本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满足本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全面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报表是会计部门向企业内外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3)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报表是会计部门向企业内外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4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何?设计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答:资产负债表采取了资产总额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相平衡对照的结构。因此,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应当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并分别结出总额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5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填列取自什么地方?有几种填列方法? 答: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应根据上年未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填列。资产附债表中的“期末数”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应根据期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如果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前编制了工作底稿,可根据工作底稿中的“资产负债表”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填列。
填列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如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填列;
“应付账款”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通常应当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如 “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6利润表是按照什么原理编制的?利润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结构如何?如何编制利润表? 答:利润表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次序,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利润表按利润形成进行排列,其格式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多步计算求出当期利润。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营业成本得出营业毛利。
(2)营业毛利减去营业税金、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得出营业利润。
(3)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等项目,得出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
(4)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为企业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
7编制利润表的资料来源是什么?如何填列? 答: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应根据本月数与前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表中的“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应根据收益类和费用类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或根据结账前的余额填列。如果企业在编制利润表前编制了工作底稿,也可根据工作底稿中的“利润表”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填列。
8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是否有联系? 答:当报表编制完成后,可利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核对,以检查报表编制的正确性。如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相互核对。
9为什么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报送、汇总和审批方面会有不同的规定? 答:各个报送单位应向哪些部门或单位报送财务报表,这同各单位的隶属关系、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的需要有关。例如,国有企业一般要向上级主管(公司或管理局)、财政和税务机关及审计等单位报送财务报告,同时还应向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向证券交易机构和证监会等提供有关财务报表。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还应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10企业在财务报告的报送或者披露过程中是否要负责任? 答:如果发现报表编制有错误,或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应及时通知报送单位进行更正。如果发现有违反财经法规的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11为什么要进行财务会计报表分析? 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能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本单位内部提供该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概括性资料。但是,要进一步了解该单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经营决策,仅仅根据上述报表提供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加工,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
12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
(1)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的分布和构成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2)分析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盈利水平的变动趋势,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
(3)分析企业现金流动增减变动的原因,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及付现能力。
(4)分析企业资金保全和增值情况,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等。
报表使用者利用报表还可以进行一些专题分析。例如,金融机构利用报表分析开户单位信贷资金的管理情况和资金盈利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利用报表分析报送单位财经法规、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等等。
13哪些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 答:总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债务风险状况指标、资产质量状况指标、盈利能力状况指标、经营增长状况的指标 14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在进行数量分析时,经常应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替换法。
第十章 会计核算程序 1什么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答:所谓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就是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格式和登记方法及各种凭证之间、账簿之间和各种凭证与账簿之间,各种报表之间,各种账簿与报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编制的程序。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答:由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种类、格式、程序不同,尤其是登记总分类账簿的程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3什么是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答: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程序,它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一种核算组织程序,也是其他核算组织程序的基础。
4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地登记总分类账。由于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因而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但是,当企事业等单位的业务量较大时,逐笔登记总分类账会增加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这种程序适用于一些规模小、业务量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5、什么是多栏式日记账?为什么要设置这种账? 答:为了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简化核算手续,可以设置多栏式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将其收入和支出栏分别按照对应科目设专栏,登记全部收付款业务。月末,再根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至于转账业务,可以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如果企业的转账业务较多,为了简化核算,除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还可以设置多栏式材料采购日记账、多栏式制造成本日记账、多栏式销售日记账。月末,根据各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总分类账。
6什么是科目汇总表?编制科目汇总表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科目汇总表亦称‘记账凭证汇总表”。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示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
7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有什么优点及缺点? 答: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核算组织程序。优点: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大大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科目汇总表本身能对所编制的记账凭证起到试算平衡作用。缺点:由于科目汇总表本身只反映各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根据其登记的总账,便不能反映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8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编制汇总收款、汇总付款、汇总转账凭证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根据汇总记账凭证定期登记总帐的一种核算形式。为便于编制汇总记账凭证,要求收款凭证按一个借方科目与一个或几个贷方科目相对应填制,付款凭证按一个贷方科目与一个或几个借方科目相对应填制,转账凭证按一贷一借或一贷多借的科目相对应填制。
9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其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汇总把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汇总编制成各种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应于规模较在、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10、什么是日记总账? 答:日记总账是序时账簿与总分类账簿相结合、兼有序时账簿和总分类账簿作用的一种联合账簿。
11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日记总账。把日记账与分类账结合在一起,使记账手续简化,并且便于检查记账的正确性;
日记总账把全部会计科目都集中在一张账页上,可以反映每一经济业务所记录的账户对应关系,为检查分析经济业务提供了方便,而且根据日记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可以简化编表工作。但是,如果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量较大,运用的会计科目较多时,账页过长,记账容易串行,也不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这种核算组织程序适用于规模小、业务简单、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12、什么是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答: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按所涉及的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日记账,再根据日记账的记录过入总分类账户的核算组织程序。
13、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在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以前,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并进行序时登记的列表式记录。这种核算组织程序可以通过一本普通日记账反映一定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而且便于采用计算机操作。如果企事业单位采用手工操作,这种核算组织程序就不利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而且原始凭证与起记账凭证作用的分录日记账相分离。它只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操作的企事业单位。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1、会计人员的职责包括哪些内容 ? 答:会计人员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认真贯彻执行和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方面:(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4)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2、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包括哪些内容? 答:为了保障会计人员能够顺利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国家赋予了他们必要的工作权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法律及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2)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有关部门要提供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3、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为了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限,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
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这是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限的前提条件。
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权限时,要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的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
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体的职业道德应包括:
1、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纪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5会计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都要设置从事会计工作的专职机构。在我国由于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都是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通常把两者合并在一起,设置一个财务会计机构。为了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各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等单位一般都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在一些规模小、会计业务简单的单位,如果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就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一些规模大、会计业务复杂且量大的单位,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单位内部设置各级、各部门的会计组织。各单位可以根据会计业务量的多少,单独设置会计组织或设会计人员。
基层单位的会计机构,一般称为会计(财务)处、科、股、组等。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在行政领导的领导下开展会计工作。在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其会计机构由总会计师直接领导,同时也接受上级财务会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主管部门一般设置会计(财务)司、局、处、科,这些会计机构要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
6怎样理解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答: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集中核算就是把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只对其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送交会计部门。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由会计部门审核,然后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就是将会计工作分散在各有关部门进行,各职能部门或下属单位在会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单位内部会计部门汇总核算单位整体的会计事务。
7什么是会计机构的岗位责任制? 答:会计机构的岗位责任制,亦称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就是在会计机构内部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将会计机构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岗位,并为每个岗位规定职责和要求的责任制度。
8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在会计法规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答: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总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应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
14什么是会计档案? 答: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切实把会计档案管好。
15会计档案的保管和使用有什么要求? 答:各单位的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和上级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本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
二、中级会计学 第一章 导论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答:财务会计是传统会计的继续和发展,主要内容是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会计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一系列工作,将企业的会计信息以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记账 算账 报账 核算资金 费用和损益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也叫对内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其侧重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 确定较优经营和投资方案 分析差异原因 控制经营成本 对经济活动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等。因此,经营预测 决策分析 全面预测 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2.会计的核算职能的主要特征: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的监督职能的主要特征: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伴随着会计核算活动的同时进行,包括事前 事中 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
4.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内容: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职能机构、职工与工会、企业的顾客、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5.会计核算的目标:由于企业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上述会计核算的目的,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求;
第二层次是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求;
第三层次是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前两个层次的需要都是满足外部的需要。
6.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等信息。
7.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9.货币计量的会计核算要求:货币计量以货币稳定不变或者变动的幅度不大为前提,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除了明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在涉及多种货币的经济业务情况下,需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
10.责权发生制的含义及优缺点。
答:所谓责权发生制是指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以责权发生制为基础,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采用责权发生制的优点是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最终应实现的利润能够通过合理配比得到正确的反应。但采用责权发生制的局限性是因为某一会计期间的利润指标和现金流如量并非同步。
1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答: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他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1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到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具体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3.会计各要素的确认条件。
答:(1)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由于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财产权利,所以对于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不能单独进行,必须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4)收入的确认条件: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5)费用的确认条件: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由于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概念,所以利润的确认一般也不能单独进行,而是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14.收入的特征: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收入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或者表现为二者的组合;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5.重置成本的含义及计量要求。
答: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基础下,资产按照现在的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1.货币资金的含义和内容 答:含义: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持有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可以随时用来购买和支付的资金。
内容: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
2.存在未达账项时,应如何调整:存在未达账项时,企业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有关账项进行调整。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企业应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余额的基础上,分别加减未达账项,以计算确定调节后余额。
3.其他货币资金的含义及包括内容: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了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4.投资的特点及分类。
答:投资具有两个特点: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获取的另一项资产;
投资流入的经济利益,与其他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 投资的分类:按照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按照投资的方向可将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按照投资的性质分为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混合性投资。;
按照投资者的意图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性投资等。
5.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以短期获利为目的,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6.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应该如何处理 答:(1)初始入账时确认的应收股利或利息的收回。这部分股利或利息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未领取的债权利息,本质上属于垫付款。企业应于实际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
(2)除上述现金股利或利息之外,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债权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债权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7.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以公允价值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成本,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发生的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
同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记入“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
8.怎样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
答:以公允价值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入账成本就是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买价值,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成本,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发生的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
同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记入“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其中,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三章 应收款项 1.应收账款的确认:是指对应收账款的核算范围和入账时间的确定。应收账款的核算范围一般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包装费等,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代扣的款项以及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应结合收入实现的时间进行确认。确认应收账款还需要依据一些表明商品或劳务提供过程已经完成,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成立的书面文件,如购销合同,商品出库单,发票和发运单等。
2.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及特点 答:(1)直接转销法:又称直接冲销法或直接核销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在应收账款被确认为坏账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并将坏账损失确认为当期损益。进行账务处理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这种方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单,但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的要求,不能正确计算各期损益,也无法如实反映各期的经营责任。
(2).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记入当期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的方法。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反映应收账款的可收回净额,避免了因应收账款价值虚列而造成的利润虚增,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冲销情况。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冲销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发生坏账损失时,按实际确认的坏账发生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以后又收回时,按收回的实际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3.坏账损失的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答:赊销有利于企业增加销售收入,从而提高当期利润。但是,市场存在着风险,赊销带来的应收账款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甚至造成下降。一旦由于各种原因而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即发生坏账,这种因发生坏账而带来的损失就是坏账损失。一般来讲,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收账款,应确认为坏账: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任然无法收回;
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较小。
4.账龄分析法的含义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
答:账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确定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估计坏账损失表,以便计算期末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5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答:除了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以及应收账款逾期3年以上等),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6.应收票据的分类。(1)应收票据按承兑人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应收票据按是否计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7.其他应收款的含义和核算范围 答:其他应收款是指除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外,企业应收暂付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核算范围:(1)存出的保证金;
(2)应收的各种罚款;
(3)应收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赔款;
(4)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
(5)预付给企业内部各部门或个人的备用金;
(6)应向职工收回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7)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第四章 存货 1.企业存货的内容: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2.存货的确认条件: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存货成本包括的具体内容: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4.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即是最近入库的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这种方法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当存货的收,发业务频繁时,工作量较大。当物价变动较大时,会导致高估或低估企业当期的损益,无法实现当期收入与当期成本的配比。
5.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几种: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
在相关核算资料比较完备时,还可以使用计划成本法,零售价法和毛利率法等简化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6.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成本,工作量小,计算简单,而且在市价上涨或下跌时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再平时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7.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所得税的影响。
答: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非常重要。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甚至所得税的计量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影响着企业当期损益的计算,进而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
(2)存货计价方法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也有直接影响。期末存货的计量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
(3)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不同的存款计价方法,对计算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8.低值易耗品的两种摊销方法的内容;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一次性摊销和五五摊销两种。
9.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的各种的优缺点:
答:一次性摊销法核算简便,但是在领用时即全部冲销账面价值,形成帐外物资,不利于企业对低值易耗品的事务管理,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又会使各月成本负担不太合理。五五摊销法能从账面上控制低值易耗品,不致出现账外物资,有利于对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管理。各月成本费用负担比较合理,但核算工作量比较大。
10.存货清查的含义: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存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量进行核对,以确定存货实存数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1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答:企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2.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答:(1)期末,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科目。要注意的是,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2)如果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不需要做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
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减值损失,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 长期投资 1.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含义是什么?企业应如何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 答:(1)含义: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和溢折价摊销等以后的余额;
实际利率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计算的,使持有至到期投资在预计的存续期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投资当前账面价值的利率(2)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应按照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利息数额,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实际利息收入,并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2.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1)按照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程度,长期股权投资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种类型。
(2)控制是指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重大影响是指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定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是指除上述三种类别以外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的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同时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产生重大影响。2.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但实质上对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3.哪些情况下可以确认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答:当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到50%的有表决权资本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被投资企业依赖投资企业的关键技术资料;
其他能足以证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4.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是指将企业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成本入账,一般情况下不予变更。成本法适用于以下情况: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5.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区别? 答:(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于的情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既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股份,或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下的表决权股份但是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投资;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用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既对合营企业及对联营企业投资 6.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程序是什么? 答: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程序为:(1)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按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或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照应该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3)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迹象,即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7.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答;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8.产权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应如何进行处理? 答:(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9.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1)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贷记“股权收益”科目。
(2)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
10.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投资损益,借记(损失)或贷记(收益)“投资收益——股权出售收益”科目。(2)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应转入当期损益;
(4)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并按相应比例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11.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算确定。(2)计提的减值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第六章 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特征:(1)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3)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是有形资产。
2.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答: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特征有何区别? 答:固定资产的特征表现为: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是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特征表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
能在较长时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提供给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通常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具有可辨认性。
4.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
答: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固定资产价值的构成内容也不同(1)购入的固定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消费税等相关税金,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5)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原有固定资产的账目价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改,扩建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若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若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值作为入账价值。当受赠的是旧的固定资产时,则按照上述方法确定价值后,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8)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5.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以分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土地;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的价值。这部分转移的价值心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中,并从企业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转化为货币资金。
7.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答:企业应对除以下情况的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在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价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等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为原来的暂估价值,不再调整原来已经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一般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8.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量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应如何采用工作量法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答:(1)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量法适用于损耗程度与完成工作量成正比关系的固定资产,如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企业使用的这些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内提供的效益并不均衡。为了正确计算折旧费用,不宜按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额,必须根据其使用上的特点,按其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额。(2)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9.比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
答:直线折旧法使用固定资产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利用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平均摊配了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摊配的均衡性,因为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磨损程度会逐渐增加,后期的维修费用高于前期,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却不同。
加速折旧法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这种方法使得前期负担的折旧费多于后期按,因此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折旧费多于后期,因此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同时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不均衡。
10.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修理费用和改良支出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答:(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一律不得增加固定资产的成本。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金额记入管理费用,单独设置的销售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记入销售费用(2)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即更新改造支出,数额较大,收益期较长,固定资产的性能和质量都较改良前有很大的改进,更新改造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进行资本化处理,即计入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
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条件 答:(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2)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且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3)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5)固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况。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
第七章 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 1.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该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
能在较长时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提供给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通常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具有可辨认性。
3.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相关规定 答:(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该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该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该超过两者之中较短者;
(4)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的,企业应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4.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5.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含义和内容 答: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指那些不包括在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内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6.简述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 答: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已经出租的房屋建筑物。
下列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销售的房地产。
7.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
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 第八章 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的核算内容 答:短期借款的核算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短期借款的取得。企业应按照实际取得的短期借款数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2)利息的处理。短期借款一般是指借款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如果利息数额不大,可以在支付时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企业应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数额较大,仍在到期当月一次把借款利息全部计入支付当月的财务费用,则不能正确反映各月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的实际情况,这时应根据责权发生制的原则,按月计提利息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3)借款的归还。归还不定期的短期借款本金,企业应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归还的短期借款利息,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预提的利息部分,借记“支付利息”科目,二者的差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2.负债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式 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符合负债定义之外,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计量方式:从理论上说,对所有负债的计价,应当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不论其偿付期长短,均应在其发生时按未来应付金额的现值计价,但在实物中,流动负债偿还期限短,到期值与其现值相差很小,为了方便会计处理,对于流动负债一般以负债发生时的实际金额作为到期应付金额记账,不考虑贴现因素,按历史成本计量。
3.应付账款入账时间和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答: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原则上应以所购买物资的所有权转移,或接受劳务已经发生为标志。但在会计实务中,当货物和发票账单同时到达时,通常待货物验收入库后,才按发票账单登记应付账款,主要是为了确认购入的物资在质量,数量和品种上是否与购货合同以及发票账单相符。当货物和发票账单不能同时到达时,由于应付账款需按发票账单入账,因此,对于物资已到而发票账单未到的情况,应在月份终了将所购物资和应付账款暂估入账,待下月初再红字冲回,以便下月发票账单到达付款时,按正常程序核算。应付账款入账价值通常按照发票账单等凭证记载的实际数额登记入账,当购货附有现金折扣条件时,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会因采用总价法或净价法核算而又差异。
4.应付票据的概念与分类 答: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开出的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应付票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按票面是否注明利率,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5.职工酬薪的含义和内容 答:(1)职工薪酬,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即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2)职工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营和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6.企业的工资总额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核算? 答: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经常性奖金,各种补贴及工资性质的津贴。
应付工资的核算包括两个方面:工资发放的核算。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的负债,在实际工作中,工资结算包括应付职工工资的计算,代扣款项的计算及实发金额的计算和发放;
工资分配的核算。企业每月实际发生的工资费用,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该按照职工的工作性质和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及费用划分规定进行分配。
7.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核算的特点:有权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实行抵扣方式上交;
实行价外计征,即实行价与税的分离,所以一般不影响损益计算。
8.企业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哪些? 答: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企业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需计算交纳增值税: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销售代销货物;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商;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9.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主体包括哪些? 答: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主体包括: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
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
非企业性单位;
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1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内容及核算方法。
答: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开征的一种附加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计算征收的一种税金。按照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税率分别规定为7%,5%和1%三个档次。
在会计核算时,企业按规定计算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
实际纳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11.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的主要内容。
答:房产税是指国家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的,由产权所有人缴纳的税种。房产税按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交纳。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依据。土地使用税是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而开征的一种税。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车船税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交纳,按照适用税率计算交纳。
12.什么是预收账款?核算预收账款的会计科目应如何设置? 答:(1)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收购单位预收的款项,在企业向收购货企业提供货物或劳务之前,它就构成了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预收账款需要企业用货物和劳务清偿。
(2)企业应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核算预收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预收账款的数额和购货单位补付贷款的数额,借方登记企业向购货方发货后冲销的预收账款和退回购货方多付贷款的数额。
13.其他应付款的内容:答:其他应付款是指处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以外发生的需要在一年之内偿付的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主要包括应付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各种统筹退休金,应付赔偿和罚款等。
第九章 非流动负债 1.非流动负债与流动负债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与流动负债相比,非流动负债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其自身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举措非流动负债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增加重要的固定资产以扩大经营规模,而非生产周转的临时性需要;
(2)非流动负债的债务金额一般比较大,而且不像流动负债那样零星,经常性的发生;
(3)非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比流动负债长,通常会超过一个营业周期,这是其区别与流动负债的主要标志;
(4)非流动负债的偿还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采用分期偿还本息,到期一次偿还本息等多种方式。
2.什么是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按计息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答:(1)非流动负债是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借款,预计负债等内容。
(2)按计息的方式划分,非流动负债可以分为:
1.单利计息的非流动负债,即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生息,我国一般采用这种方式计息;
2.复利计息的非流动负债,即除按本金计算利息外,对于尚未支付的利息也要加计利息,西方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方式计息。
3.非流动负债按借款筹措方式的分类 答:(1)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借款。
(2)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债券;
(3)长期应付债券,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主要包括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以及应付金融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4.长期借款的分类。
答:长期借款按其有无担保分为:担保借款、信用借款。
按照其借款的币种为标准分为:人民币借款。即借款为人民币或者以人民币为基准计算的借款、外币借款。
按其偿还方式分为:定期偿还的借款。分期偿还的借款。
5.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答:与所有者权益筹资相比,长期借款有以下优点:
(1)长期借款可以维护原有的股权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2)长期借款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股利职能从税后收益中支付,所以,长期借款的资金使用成本较低;
(3)债权人只享受固定的利息收入,不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所以,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高于借款利率时,剩余收益金归股东所有。
当然,长期借款筹资也有不利的一面:
(1)企业按借款约定支付利息,固然可以取得剩余收益,但同时,即使企业经营欠佳仍然要负担固定的利息,所以财务风险较高;
(2)长期借款一般会附有对企业的限制性条款,所以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灵活性,另外,长期借款一般有固定的到期日,由于筹资金额较大,企业要为债务的偿还提前做好财务计划。
6.什么是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有哪些特征? 答: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情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产品质量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等。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是指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时间加以确定。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小事,需要由未来不确定时间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比如未决诉讼,其最终结果只能随着案情的发展,由判决结果来证实;
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或有事项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如果企业能加以控制,那么也就不属于或有事项了。
7.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缺点: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经营方式灵活,设立和歇业方式简单,经营和管理效率较高 。这种优点使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缺点是由于自身财力所限,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3.合伙制企业的特点:合伙制企业具有合伙人劳动分工的特点,在经营中如果每个人的长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够大大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合伙人所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共同以自己的全部财产为企业担保,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这种类型的企业规模较小,合伙人能够亲自参与管理,内部结构简单,合伙人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
4.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答:(1)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有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资资本,股东以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是由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法律主体。
(2)与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有其自身的特点;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股票可以转让或交易,股东人数有下限,没有上限;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不需划分为等额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投资证明而不发行股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需经股东会讨论通过,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在50人以下。
5.什么是实收资本?企业收到投资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1)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企业投资人投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在数量上相当于企业注册资本总额。
(2)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初建企业时,各投资者按照合同,协议或者公司章程投入企业的资本,应全部计入“实收资本”科目,企业的实收资本一般应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2.在企业增资扩股时,如果有新投资者进入,新加入企业的投资者缴纳的出资额等于是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实收资本”科目,而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6.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物资产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物资产,应在办理实物资产产权转移手续时,分别不同的资产进行处理:
(1)如果企业收到的是材料物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及应当缴纳的税费入账,按确认的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科目,按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世纪拥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2)如果企业收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投入资本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对于实际收到的资产入账价值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7.实收资本的增加途径:企业的所有者投入,包括企业原有的所有者以及新加入的投资者的投入资本;
通过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实现增资;
通过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实现增资。
8.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内容有哪些? 答: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有份额的那部分资本或者资产,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主要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9.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的异同点: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两者又有区别:实收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的,目的为了谋求一定的价值回报,是投资者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的依据,除按规定增资或减资外,实收资本的金额是不变的;
资本公积有特定的来源,有时不需要投资者的实际投入,也不一定需要谋求期末投资回报。资本公积主要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由于非经营因素引起的变动,不作为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依据,不属于个别投资者,而属于投资者共同拥有的利益。
10.盈余公积的种类和用途:盈余公积按其提取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法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公司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等类似权利机构批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的主要途径有: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股利。
11.未分配利润的含义: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分配的结存利润。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1)留待以后分配的利润。(2)尚未指定用途的利润。从数量上看,为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的余额。相对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其他组成部分而言,企业对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1.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交易的完工程度能够可靠的确定;
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特殊劳务收入的内容:安装费收入;
宣传媒介的收费;
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
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
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
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收入;
特许权费收入。
3.费用的概念及其与成本的界限 答: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除此以外发生的耗费作为损失直接扣减收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费用采取的是狭义的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成本与费用的界限在于。成本与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费用则与一定的时期相联系,而与生产的产品无关。
4.期末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通常包括哪些?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期末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产品;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期变化不大的产品;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适用于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数量变化较大的,且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约当产量法。适用于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数量变化较大,且各项成本项目在产成品成本中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比较准确,稳定的产品。
5.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是什么? 答: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区别是:
(1)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扣除有关所得税费之前的净损益,也即利润表上所报告的包括非常项目在内的本期损益总额,又称为“利润总额”(2)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是计算应纳所得税的依据(3)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两种 6.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有哪两种? 答:(1)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
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 1.财务报表的分类 答:(1)按照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按照财务报表报送时间分类:按月份财务报表;
季度财务报表;
半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
(3)按照财务报表的使用对象分类:对外财务报表;
对内财务报表。
(4)按照财务报表的编报主体分类: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作用 答:(1)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需要利用财务报表了解有关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动情况的会计信息(2)企业管理者为了考核和分析财务成本计划或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经济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评价经济效益,需要利用财务报表掌握本企业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会计信息(3)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各单位提供财务报表资料,以便通过汇总分析,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地区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各种财经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其他手段,调控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
3.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有哪些要求? 答: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财务报表表首的显著位置至少纰漏以下内容:
(1)编报单位名称,如果编报单位名称在当期发生了变更的,应明确表明;
(2)资产负债标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需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须披露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报表也应以人民币为本位币列报,并标明金额单位,如人民币万元,人民币千元等;
(4)财务报表是合并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的填列表方法: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根据有关科目余额扣减其备抵科目余额后 的净额填列。
5.利润表的作用 答:(1)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2)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状况;
(3)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4)用来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5)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重要依据。
6.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答:(1)评价企业偿还债务及支付企业所有者投资补偿的能力以及对外筹资的需要;
(2)评价企业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
(3)预测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
(4)评价企业在会计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7.按现金流量发生的原因可以把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哪几类? 答: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按发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现金流量表的三种填列方法:使用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或分析填列法:
9.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栏应包含的项目。
答: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栏应包括的项目有:(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①“收回投资所受到的现金”项目;
②“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③“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
④“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
⑤“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①“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②“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③“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
④“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10.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哪几种?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具体含义为(1)对比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中的当期有关数据与计划数,前期数,不同企业的同类数据比较,或将两年期以上的财务报表予以并列,互相比较,以便揭示差距,寻找原因,巩固成绩,挖掘潜力。
(2)比率分析法是指将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求发现和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3)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的财务报表上的相同项目,以第一年或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增减趋势 11.资产负债率的意义 答: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可以反映在企业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措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对债权人的保障制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从债权人的立场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债权人最关心贷给企业款项的安全程度,即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该比率月底,负债总额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越小,表明企业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债权人投入的保障程度低,债权资本的风险较大,对债权人不利。
(2)从股东的角度看,可以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股东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款的利息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如果企业经营前景好,预期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负债经营会使股东投资报酬率随资产负债率的提高;
反之,则对股东不利。
(3)从经营者的立场看,资产负债率应保持适当水平。企业负债的财务利息可从缴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中扣除,使企业少缴所得税,从这一角度,可以提高资产负债率;
但该比率越高,到期不能偿还债先斩后奏的可能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企业经营前景较乐观时,应适当增发资产负债率,以充分获取举债带来的财务利益;
企业经营前景不佳时,应保持较小的资产负债率,以降低财务保险。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左右对债权人的利益较有保障。但是由于不同企业持有的资产不同,各种资产的变现能力也不相同,所以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而不尽相同。
第五篇:专升本会计学原理简答题归纳
会计学原理
1、简述环境核算的七大程序和方法,并谈谈他们之间的关系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专门方法,是会计核算的前提。
(2)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通过复式记账,可以反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3)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4)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由相互连接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它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也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5)成本计算: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找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途径和依据。
(6)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资产,物资和资金实有数的一种专门方法,各单位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物资进行盘点。
(7)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具有一定格式,对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反映的一种报告文件。
七大程序和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其中填制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核心环节。
2、简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会计对象是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及范围,即资金运动
(2)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的内容依据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
(4)会计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用途
区别:(1)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区别:
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广泛,不便于会计核算、监督、确认和计量;而会计要素则便于会计确认和计量并提供依据,便于核算和监督
(2)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区别:
会计要素把经济业务分为六类,这样的信息难以体现会计的明晰性和层次性,而会计科目将会计要素予以分类后,形成总分类项目,便于有条理的核算和管理会计的对象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账户的名称,用来满足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需要,而会计账户是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用途,主要用来满足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登记的需要
3、何为复式记账?有何特点?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同等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特点:(1)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便于揭示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
(2)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账户中,以同等
金额记录,可以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会计要素金额发生变化的情况
4、简述财产清查的两种盘存制度的特点,优缺点及适应范围
两种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
(1)永续盘存制:
特点:既登记增加数又登记减少数,随时结算出账面金额
优点:有利于掌握财产物资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有利于加强财产
物资的监管
缺点:日常工作量大,而且由于自然或认为原因可能发生账实不符
(2)实地盘存制:
特点:在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
记减少数,通过期末的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期
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优点:工作简单,工作量小
缺点:不利于对财产物资的监督管理,甚至会掩盖贪污盗窃
适用范围:永续盘存制适用于大多数单位,实地盘存制则适用于五金、鲜活产
品等,频繁出现但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
总结:在实务中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存
5、何为未达账项?共有几种情况?
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
同,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未取得结算凭
证并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有四种:(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例:企业收到货款转账支票存入银行,银行尚未入账
(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例:企业开付转账支票支付货款,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
(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例:委托收款,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收款通知
(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例:借款利息,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6、会计账簿有几种分类?各包括什么内容?
按账簿的用途分类:(1)序时账簿(2)分类账簿(3)备查账簿
按账页格式分类:(1)三栏式(2)多栏式(3)数量金额式
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类:(1)订本式账簿(2)活页式账簿(3)卡片式账簿
7、简述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
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更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概括为:(1)提供与某些报表项目相关的必要定性信息
(2)揭示报表项目的性质或有关的限制
(3)补充列示比报表更为详细的信息
8、试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说明两者的差异
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
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现金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凡是本期收到的款项,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而不管是否是本期应当获得
凡是本期支付款项的,都作为本期的费用确认,不管是否是本期应该负担
差异:(1)使用范围不同。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国事业单
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企业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两者含义不同。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3)弊端不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也比较准确,缺点比较复杂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
缺点不科学、对盈亏的计算也不准确
9、什么是试算平衡?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试算平衡:是以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某一会计内所有账户记录的汇总和试算,来检查
每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全部账户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意义/作用:试算平衡可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
几种方法:(1)期初余额试算平衡(2)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3)期末余额试算平衡
10、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作用
作用:
一、为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为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资决策和信息决策提供信息
三、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四、财务部门利用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筹集和运用是否合理,检查企业税收、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有无违反税法和财经规律的现象
11、期末账项调整及账项结转的内容
期末账项调整: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账簿记录中应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的会计
事项计算和记录到本期,对不应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事项予以剔除,其主要内容包括:应计收入的调整、应计费用的调整。预收收入的调整,预付费用的调整及其他账项的调整。
期末账项调整:后在会计期末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包括虚账户的结清和实账
户的结清。通过及时结账,有利于及时正确确定当期的经营成果。了解
会计期间内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为编制报
表提供所需的资料,并为分清上期会计分录,分清结算等工作提供依据。
12、简述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后,应根据有关的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
总账:是统驭账户反映总括信息,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补充说明反映详细情况。
平行登记的要点“三同”:(1)同时登记。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应根据同一张会计
凭证,统一会计期间同时登记
(2)方向一致。根据同一张会计凭证所登记总账的借贷方向
与登记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借贷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
额必须与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13、简述错帐的几种更正方法
更正方法有: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1)画线更正法,适用于登帐前发现记账凭证上的错误和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
或数字的错误,但记账凭证无误。更正时,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数
字画线、注销。然后在画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会计
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2)红字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用错了科目和记账后发现会计科目无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运用红字填写一份与原用科目、借贷方向
和金额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原来的记录,然后用蓝字重新填制一份正确的记账凭证,用于冲销多记金额,并以此记入账户
(3)补充登记,适用于记账后发现会计科目无误,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更正时,填一张补充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将其补记入账
14、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账户是根据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反映共同的经济内容,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
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运用
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是利用某种分类标志将会计要素予以分类后所形成的分类项目,而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开始的,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
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以及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的手段或工
具。会计科目只能说明某会计要素的某一类别的特征,而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
化,是对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它不但反映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
15、常用的会计核算程序有几种?并分析其异同
三种: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一、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直接依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
程序,其他账务程序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优点:易于理解,总分类帐可以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
缺点:登记总分类帐的工作量大,因此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定期地将所有的记账凭证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
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
优点: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缺点|:科目汇总表是按照总账科目汇总编制的,只能作为登记总账和试算平衡的依据,不便于分析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
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记
账凭证,按科目对应关系进行分类、汇总编制的,便于通过有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缺点:不便于核算工作的分工,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多的单位
16、什么是调整账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期末账项调整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调整账项:就是把那些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在会计期末进行调整,以确定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本期收入和费用,把本期收入与为获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相匹配,使已登记入账的费用和收入恰当地在应确认的会计期间予以确认,以便正确评估各期的经营成果
17、成本、费用、支出、损失的区别
费用:日常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包括狭义和广义
广义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的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狭义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即期间费用
成本:广义的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所付出的一切代价
狭义的成本是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的制造费用 即生产成本
支出:企业所有的耗费都叫支出
损失:偶发的、意外的支出或耗费,其中成本和费用符合配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