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粮食生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粮食生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于组织人员就我县粮食生产相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就我县粮食生产现状、取得的成绩及成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及现状
1、粮食生产基本情况:我县位于南阳盆地西沿,全县耕地面积83万亩,总人口75万,以小麦、玉米、红薯、水稻等作物为主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85万亩,其中小麦常年播种43.1万亩,平均单产360公斤,总产15.73万吨;玉米种植40万亩,单产370公斤,总产14.8万吨;红薯种植5万亩,单产 550公斤(折粮食)总产0.275万吨;水稻2万亩,单产480公斤,总产0.096万吨,全县粮食总产30多万吨。
2、粮食加工销售情况全县以牧原、华泰、银桥、菊龙、光友等市级以上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四家,其中,牧原食品股份公司饲料分厂,从事生猪饲料生产,年加工转化玉米30余万吨;华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交易玉米8.1万吨;华泰粮油、菊龙粮油公司年分别加工销售小麦8万吨、6万吨、8.04万吨。光友薯业,年加工鲜薯7500吨。这些粮食加工企业除加工转化我县生产的粮食外,每年还要从外地粮食市场购进相当数量的粮食用以加工面条、面粉等产品。全年加工转化小麦玉米等粮食以这些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我县粮食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的产业化经营。一是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链条形,如华泰粮油、菊龙粮油等几家企业,已分别在我县建立2万亩以上优质小麦生基地,开展小麦优质优价订单收购,农户与企业互惠互利,实现市场利益的双赢。二是市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型产业链条。
二、基本经验及主要作法
1、搞好优良品种引进试验推广
以良种补贴项目、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推广,全县以衡观
35、豫麦70—
36、郑麦 366等小麦优质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玉米生产,重点引进推广了金海
5、金海604、蠡玉16等 等优质新品种;红薯生产围绕全县发展目标,重点搞好“梅营一号”“梅营七号”等高淀粉红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通过优质新品种推广引进,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水平。
2、落实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措施
组织开展好科技入户、科技下乡及科技特派员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采用现场技术指导、进村入户培训、电视讲座、热线咨询等形式,以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技术为主,广泛开展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加快科技用应,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3、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优质小麦、红薯标准化技术规程,广泛开展优质高产技术推广用应,在全县建立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无公害生产基十万有效提高了我县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水平。提高我县优质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4、积极培育粮食加工转化型龙头企业
为拉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培育壮大原有企业,依照“资金倾斜,政策扶持,积极引导,推动发展”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严格落实好各级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全力搞好企业发展服务。对“牧原养殖”等重点企业,更是集中财力重点培育,千方百计为牧原食品股份公司等企业,争取大型养殖场沼气及其它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围绕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生产需求,搞好高淀粉红薯引进推广,发展优质原料生产基地5万
亩,尤其是牧原食品股份公司,辐射带动不断增强,农户从中收益明显提高。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制约我县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短缺,目前,全县有1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显得相对短缺;
二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近年来农村工价由40元上涨到60元,涨幅达50%,加上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作业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虽然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粮食的生产成本不断的增加,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有所降低;
三是种植经营水平偏低,少数农户仍存荒种荒收、粗放经营。
四是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
五是从事粮食加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品的技术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四、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的稳定。内乡县是典型山区农业县,人均耕地少,近几年,基本农田保护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需进一步规范农村耕地保护确保基本口粮田面积。
(二)有效提高粮食生产农机作业水平。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县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持续干旱天气,使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薄弱现状暴露无疑,对我县粮食生产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为此要进一步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县内自筹资金远远不够,需上级大力扶持。
(四)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广新技术、新品种,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的主要是农技推广部门。然而这些农技人员的工资、补贴及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人员队伍严重老化,自94年以来,我县农业局系统没补充一名正规大专院校毕业,老人员不断老化,新人员得不到补充,势必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加大粮食产业扶持支持力度。随着中原经济区和优质粮食核心区建设战略深层推进,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将面临极大机遇,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为民生之首的地位将更加明显,粮食及粮食附产品价值将日趋拔高,粮食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不但使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粮食流通及加工企业的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
第二篇:关于仪陇县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仪陇县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金光大道(2009-05-14 17:18:48)
标签:
杂谈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系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畜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今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组织2个调研组,在听取县畜牧局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先后深入新政镇等10个乡镇和柳树店等13个村,通过与村社干部、防疫人员进行面对面交谈、查看部分乡镇兽医站情况、走访养殖农户和专业养殖场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畜牧业生产发展基本情况
据畜牧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县现有能繁母猪4.3万头,存栏肉猪39.6万头,出栏肉猪36.5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头、5.4万头、5.2万头;存栏种兔10.8万只,商品兔45.2万只,出栏商品兔172.1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万只、115万只、138万只;禽类存栏1050万只,出栏803万只,分别比去年增加151万只、113万只;肉类总产量52060吨,禽蛋总产量37124吨,奶类总产量509吨,同期分别增长8.42 %、5.46%、12.36%。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1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9.3%。
本次调研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3个社中281户农户(养殖户),对他们的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走访和了解,统计情况是:共有人口1111人(其中在家人口583人,占52.5%;外出人口528人,占47.5%;全家外出61户、占21.7%,216人、占19.4%),承包耕地面积818.2亩。现有存栏能繁母猪143头,比去年同期增加29头、增长25.4%;出栏肉猪1084头,占去年全年的93.2%,存栏肉猪778头,预计全年出栏肉猪1862头,比去年增加699头、增长60%。存栏种兔461只,比去年增加309只、增长203.3%;已出栏商品兔1080只,占去年全年的40.2%;现存栏商品兔1126只。存栏牛56头,比去年减少2头;出栏商品牛7头,比去年减少5头。存栏羊3只,比去年减少2只;出售羊4只,比去年减少2只。现存栏家禽5075只,比去年增加1397只、增长38%;已出栏家禽3940只,占去年全年的76.3%。
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绩效
一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大。近年来,我县利用国家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畜牧业发展较大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县乡两级政府
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上给予政策倾斜,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对基地和圈舍进行科学规划及规范化建设,切实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政府实施的向养殖农户提供购买种兔、圈舍建设资金补助、全面推行生猪免费防疫、为能繁母猪实现资金补贴和进行免费配种等政策深入养殖农户人心,极大激发了农户养殖热情。在收购过程中,政府制定的兔业“谁发种、谁收购”和最低保护价等措施,切实保护了养殖农户的经济利益。
二是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人民政府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大力依靠科技支撑,努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畜牧业发展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各乡镇现有畜牧兽医人员155人,每个乡镇保证了2名以上的畜牧技术人员,配齐了村级防疫员;现有养兔村级技术指导员80人,其中年出栏商品兔10万只以上的基地乡镇及非基地乡镇每个乡镇1名技术员,20万只以上的基地乡镇每个乡镇2名技术员,30万只以上的基地乡镇每个乡镇3名技术员。结合我县生猪和兔业两大重点产业,组织畜牧技术人员,狠抓技术服务,编印了科学养猪、养兔实用推广技术资料20余万册(份)发放到全县养殖户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生猪、兔业科学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为养殖农户引种、配种、防疫等环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三是生猪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依托国家生猪生产发展政策,我县今年生猪生产形势喜人。生猪规模养殖大户明显增多,全县现有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场)1513户,比去年增加570户。生猪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县现有能繁母猪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头,增长34%;现有存栏生猪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头,增长14.8%。
四是家禽养殖前景看好。调查发现,由于家禽具有耗粮少、投入小、易饲养、不愁销、效益好和适合农户饲养等特点,我县今年饲养家禽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151万只,增长16%。
三、发展畜牧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部分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在家劳动力较少,加之饲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农户认为,发展畜牧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并且有风险,不如打工挣现钱来得快,养殖积极性普遍下降,畜牧工作推动受阻。比如在发展兔业过程中,许多乡镇为了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采取无偿帮助农户建兔笼、免费送种兔等系列激励措施,但是部分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仍然不高,个别农户甚至认为养兔是政府下达的任务,自己也没有出多少钱,养好养坏对自己损失都不大,把领到的种兔作为“观赏兔”来饲养,养兔不配种,兔业发展效果不佳。二是科技兴畜还有差距,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程度仍然较低。由于在家劳动力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和掌握现代畜牧科技难度较大,学习和接受科学饲养方法的自觉性不强,对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满足于传统的畜禽品种和养殖方式,普遍饲养条件、设施差,规范化、科学化养殖程度不高。
三是兔业发展呈现萎缩、下滑趋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国兔业第一县,将兔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培育的重中之重,各级干部做了
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同时,我们调查也发现,由于市场疲软、饲料价格高和兔病防疫难度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户养兔积极性普遍下降,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技术很难掌握等原因,我县种兔流失严重,养兔的农户数量大幅度减少,很多养殖大户现已不再养殖或者改养生猪,兔业发展呈现萎缩、下滑趋势,形势令人堪忧。2006年以来全县共发放种兔23.8万只,现存栏种兔10.8万只,保种率仅45.4%,实现全年出栏800万只商品兔的目标难度较大。四是龙头企业推动作用不强。近年来,我县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哈哥、瑞成、七环、梅林等龙头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运作和受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对全县畜牧业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强。如在兔业发展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仅给予了大力的扶持,而且在机制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全县推行了“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村互助合作社+养兔协会+养殖农户”的“六位一体”发展模式,机制非常健全、非常好。但据养兔户反映,种兔场和收购企业仍然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利益上没有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养兔户还没有种兔场赚钱多。同时,由于收购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等原因,导致对商品兔不能及时收购和出现收购后经常打白条的现象,大大挫伤了养殖农户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兔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基层畜牧站运转困难。调查发现,全县乡镇畜牧站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础建设落后,办公设施简陋,工作环境较差。同时,县下达的上缴收入任务较大,加之债务沉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今年基层畜牧站工作人员工资才发到七月份,致使基层畜牧站工作运转举步维艰。
四、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加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发展畜牧业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建立起强有力的畜牧业发展指挥服务系统;建立相对稳定的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服务等领域的资金投入,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依靠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大畜禽良种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抓好良种兔及优质纯外血猪的推广力度。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巩固防疫成果,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对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强制实行免费免疫,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网络。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乡、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整体素质,提高养殖效益。
三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兔业发展工作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产业发展项目的确定上,充分尊重乡镇意愿,可要求乡镇在年初时自报1至2个农业发展项目(如兔业、生猪、蚕桑、水产、药材等),以充分调动乡镇和当地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在兔业发展上,建议改变现有的工作机制,按照“收缩战线抓大户,巩固基地调结构,提升技术强流通”的总体部署抓好兔业发展。在确定
发展对象时,不宜面宽量大,重点抓好养殖大户和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对缺乏劳动力、责任心、养殖技术和周转资金的散养农户,不再统一纳入兔业发展对象。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按照“谁发展、谁收购、谁服务”的原则,县人民政府与发展乡镇签订兔业发展责任书,哈哥、梅林、绿源、兔协等种兔场为发展农户提供种兔和技术服务,县上出台激励政策,按照种兔场发放的种兔数和收购企业收购商品兔数量对种兔场、收购企业和发展乡镇进行资金奖励。这样,可以扭转政府拿钱给养殖农户养兔、乡镇政府资金投入多、养殖效益不好的现象。同时,建议县人民政府引导养殖农户调整结构,提高肉兔养殖比例;做好养殖技术和兔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导员实行浮动工资,浮动部分与兔子存活率挂钩;加大对收购环节的指导,严格实行定时、定点收购,解决收购不畅的问题和杜绝向养殖农户打白条的现象发生;抓好兔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尽快打造出兔餐饮一条街,积极发展兔业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加工业“以杀促养”,促进我县兔业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解决畜牧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全县农村畜牧收入进行一次详细的核实,实事求是地核定乡镇畜牧站上缴任务;加强基层畜牧站建设,确保必要的办公用房、器械设施和办公用品,增加工作经费,切实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确保基层畜牧站工作的高效开展。
第三篇:镇烟叶生产发展调研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我镇烟叶生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积极着力转变
过去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结合我镇实际,我进行认真反思,查找差距,就如何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我镇烟叶生产发展,按照县委“五个一”的要求作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致的调研:
一、我镇烟叶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镇烟叶生产在和受基础设施差、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烟叶产量、质量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从此跌入低谷。在我镇烟叶发展的几年间,基本表现出停滞的发展趋势,但仍然有部分农民坚持下来,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金华、靳水、盘龙等村,总面积约300来亩。今年我镇在县烟办,烟草公司的支持下,计划全面扩大规模到3000亩,重点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基地村,分别是河清、金华、靳水、富豪、盘龙、奇石六个村。
二、深入走访,调研我镇烟叶发展形势。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深入走访了10个村,50多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户,着重调研我镇烟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烟叶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易受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影响;其次,烟叶生产作为一种精细化农业,用工较大,投入较大,技术要求高,对我镇劳动力资源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农民种烟积极性不是很高。但我镇烟叶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烟叶种植和管理经验,部分烟农技术掌握较好,同时,农民较能吃苦,可以在烟叶生产中精耕细作,使烟叶生产的品质较好;我镇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烟叶,部分地区有多年的种烟历史。这些烟叶资源充分显示出我镇烟叶发展有很好的前景。
三、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几点措施
烟叶生产的核心是烟农,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为烟农服务,增加烟农种烟效益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烟农种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增加对烟叶生产的投入,一是靠政策支撑,二是靠科技,三是靠烟草部门的服务,只有将服务烟农作为我们烟叶生产的工作出发点,农民技术掌握了,烟叶基础设施有保障了,烟叶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烟农效益增加了,才能调动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烟叶生产才可以发展上去,才可以达到烟农和烟叶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我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农民要得到效益,必须走烟叶规模化种植之路。由于我镇烟区在丘陵地带,且烟农个人田地较少,有些人想种烟但没有土地,而有些人外出打工,使土地闲置,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中协调,加强土地的流转,使土地逐步流向种烟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2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实行专业化分工
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在烟叶生产中存在用工紧张的问题,以至于烟叶生产中大田管理、烟叶采摘等一些关键环节,因用工问题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我镇主要发展机械化作业,实行专业化分工,成立育苗专业队,实行集约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育苗;成立机械服务队,提高烟田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作业质量;成立植保专业队,进行烟叶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成立烘烤专业队,探索专业化烘烤模式。目前,我镇已在河清、金华集中连片种植烟叶亩,进行烤烟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种植,努力探索道林镇烟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3、加强培训,建设现代烟农队伍
建立完善的烟农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开办烟农技术培训办,重点就烟叶栽培、烘烤、分级等技术环节免费展开培训,大大提高烟农素质,使广大烟农具有较高的种植水平和分级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市场经营头脑和经营能力,引导部分烟农从传统生产者向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变,促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要提高职业烟农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培养知识型烟农。要将烟用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技术作为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的新内容,促进部分职业烟农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
四、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长期规划
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充分利用我镇烟区适宜的烟叶资源,为了进一步的使我镇烟叶在稳定中不断发展,我们对道林镇烟叶的发展作了五年规划,在我镇已种植烟叶3000亩,计划在2011年种植5000亩,在2012年种植7000亩,在2013年种植9000亩,2014年种植10000亩,相信在我们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烟叶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四篇:关于粮食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粮食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据近三年来我县粮食情况数据报表及有关资料,就我县粮食生产状况、粮食企业现状、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浅显的归纳分析总结,加之接触粮食系统时间不到2个月,因此本调研总结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去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8万亩,农业人口26.3万人。全县社会粮食总供给8.4亿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总供给量),总需求8.5亿斤,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市场运行安全平稳。
最近几年,由于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粮食连续增产,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但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农民进城务工或定居导致农业人口递减,高产出高效益经济作物的引进导致粮食种植业退化,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及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使我县粮食供给增长面临诸多负面因素,粮食供给总体趋向偏紧,形势不容乐观。
二、粮食加工收储企业情况:
全县有老牛面粉有限公司、陕丰淀粉厂两家粮食加工企业;有五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别是:城关粮食收储中心、槐芽粮食收储中心、横渠粮食收储中心、齐镇粮食收储中心、省粮食储备库。五家共有效仓容7000万斤,年均经营量1.5亿斤,年均收购量8000万斤。
目前,两家粮食加工企业运营正常。五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2006年粮改以后,营运范围紧缩,现有职工仅60余人,经营状况不良。
三、粮食工作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针对我县粮食发展情况及粮食购销企业现状,县粮食部门的工作主要在宏观调控、购销服务、供应网络、流通监督、粮食物流五大方面进行了开展。主要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推广:
1、加强粮食生产、运输、储存、消费等环节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正常发展。县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初步完善购销市场化体系,建立覆盖全县的粮食价格监测网络服务体系,加强对县内外粮食价格的跟踪分析,及时研究粮食价格和市场波动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开展粮食生产,助农增收。同时积极构建了粮食安全保障调控体系。
积极推进全县“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同时推进粮食仓储项目建设,保证存粮比重和安全,以维护社会稳定。
2、创新经营模式,促进粮食企业发展,搞好粮食收购
工作,稳定粮食收购价格,保证种粮农民利益。县粮食局大力开展了诉讼减债工作。依法对我县原12户国有粮食企业6793万元银行债务进行了化解,实现了银企双赢,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再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培育粮食加工转化型龙头企业,建立发展粮食物流体系,维持市场平衡。
四、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认为制约我县粮食发展的主要问题为:
一、全社会对粮食问题的淡漠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已奔向小康,粮食已从原有的计划分配发展到了纯市场运行,全社会整体对于粮食问题比较淡化:
1、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村劳动力短缺,耕地面积剧减。
2、粮食浪费仍十分严重,节约意识未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3、粮食种植业效益较低,种植经营水平偏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
二、粮食加工及购销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我县粮食加工企业单一,数量少,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受体制、粮食政策及企业法人代表个
人综合素质的制约,发展甚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主要可分为主客观2个方面:
1、客观方面:整体粮食行业发展萎靡,国有企业的体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国家稳定粮食消费价格致使加工购销企业利润微薄,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粮食购销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贷款力度较欠缺、贷款时间不及时、贷款利息较重,全国粮食充足商机较少,粮食流通经纪行业仍需发展。
2、主观方面:企业主管人员综合管理素质有待提高,存在计划经济残存的“等、靠、要”思想,对于粮食发展悲观的思想。
三、粮食仓储分散、仓储能力有待提高。就我县而言,有5家粮食仓储站,均库存容量不高,仓库设施落后、仓库年久失修,仅前期降雨造成各仓库发生漏雨、滑坡、围墙倒塌等受灾情况,加之储粮分散,各自为政造成互相成为市场竞争对手。
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我县粮食物流体系尚未成熟,粮食储运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等问题突出。
第五篇:粮食调研报告
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粮食事业
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当前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明确了前进方向,要做好粮食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既要注重粮食安全,又要强化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兼顾粮食企业、农民、消费者各方利益,改善薄弱环节,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近日,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县粮食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县粮食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由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体来看,近年我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XXX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XXX万吨左右,可提供商品粮XXX万吨以上,丰富的粮食资源,使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粮食加工转化情况
截止XXX年底,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的大型粮油工业企业共计XXX家,其中小麦加工企业企业XXX家,玉米加工企业XXX家;全县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工业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XXX万吨,实际加工能力为XXX万吨,其中小麦粉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玉米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从企业所有制成分看,报表企业全部为非国有企业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产品产量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市场生产的主体。从企业生产能力看,在全部企业中,日加工能力XXX吨以上企业XXX家,其中小麦粉企业XXX家,玉米企业XXX家,而惠民县宇东面粉有限公司和黄河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日加工能力更是达到XXX吨。
(三)粮食宏观调控情况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县粮食部门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惠民县粮食应急预案》,在制度上保障了我县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确定了XXX家企业为我县应急加工指定企业,确保粮油应急需要。
去年,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了XXX吨的县级地方储备粮,提高了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建立健全了有关制度,有效促进了我县储备粮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四)依法管粮情况 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按照省局要求,我局设立了调控监督股,并投资购入了执法车辆及器材,基本达到了省局提出的“五个一”要求。建立了粮油市场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县粮食购销、库存和市场粮价的变动情况,切实做好粮食预警和监测工作。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切实承担起粮食市场准人和粮食市场调节、监管的职能,共发放了XXX个《粮食收购许可证》,并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粮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农民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三)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 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三、对策措施
(一)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为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 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县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县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要增加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 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县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一是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依靠龙头企业带,粮食产业同样依靠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可以把市场与农民对接起来,引导粮食产业沿良性轨道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植,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要加强协作。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政府通过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指导,形成一个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和行业内生产安全的粮食行业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是切实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会同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开展粮食收购资格、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粮食统计等专项检查,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 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活跃和繁荣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
二是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加强地方储备粮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仓储条件,不断扩大地方储备规模,切实提高抵御粮食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我县XXX吨地方储备粮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三是加强粮食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干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粮食政策,积极研究利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促进我县粮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