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慈善应高调而行
做慈善应高调而行(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为大家明晰几个概念: 第一: 做慈善,是指从事慈善工作或慈善活动。它不仅包含组织捐款这一种方式,还包括例如组织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等一切在慈悲心理的驱动下,以造福众为 目的善举。第二:高调而行,是指利用媒体、网络等一切传播途径,积极倡导宣传的行事方 式。第三:低调而行,指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小心谨慎以防引起他人关注的 行事方式。而衡量做慈善应该采取哪种方式的标准就是看这两种方式哪个更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为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基于以上认知,我方认为做慈善应高调而行的原因有三: 其一:从做慈善的社会作用来看: 高调而行更有利于将慈善行为普及化。只有更多的人了解慈善,才有更多的人参 与慈善,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由于得到受益者和社会的认同而获得精神力量,使慈善者更有动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反之,如果因行善而被嘲讽为 炫耀、出风头,那么最终只能导致想行善的人不敢行善、不愿行善。
其二:从做慈善的社会效果上来看: 高调而行必定会增强各种慈善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更有利于实现公众监督的 目的。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会真正明确做慈善者是否真的做了,而受益方又是否真 的得到了帮助,有效避免了一些明珠暗投,善款被人私用的丑恶行为,从而使做 慈善群体树立起自己的公信力,这样才能保证慈善事业不断完善发展。其三: 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来看: 高调而行更利于全社会慈善理念的提升。中国人做事习惯于低调,但如今越来越 多的慈善者发现如果不能提高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那么中国的慈善道路将举步维艰。做慈善从默默无闻到大胆地面向社会疾呼,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其实,慈善的调子是高或低是门艺术,分寸如何拿捏,要看时间、地 点、人物和 场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而就当前社会现状来看,慈善的风气还不浓,慈善气候 还不大,立志于慈善事业的人在谈论自己的志向时,不妨高调、高调、再高调。
第二篇:做慈善是否应高调而行辩论赛总结
四辩
《 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后来者望而生畏
对一个慈善家来说,“诈捐”的罪名足以终结一切。因此,中国“首善”陈光标捐赠“注水”的传闻,无论对媒体、公众还是陈光标本人,都攸关重大。往小了说,事关一个人的名誉;往大了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成长。
这两天,一些慈善机构已公开为陈光标证明“真捐”,不过,仍有媒体还在逐笔求证质疑。事实上,这两年,陈光标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断成为舆论焦点,其高调的行善方式,也曾引来一些争议,甚至被视为“暴力慈善”。但围绕一些争议,还是有几分疑惑。
疑惑一,行善者是否必须是道德完人?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陈光标应该成为“楷模”。而民营企业家陈光标恐怕并非完人,特别是对传统上以低调、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中国人而言,“高调”、“好名”、“作秀”是一种非常惹眼、易招反感的“缺点”。那么,非楷模人物甚至是有明显缺点的人,行善就该一律否定吗?如果是这样,还有几人有资格行善?水至清则无鱼,在严苛的道德标准下,慈善的“池”中还能幸存几条“鱼”?
疑惑二,“高调行善”,是否比“低调不行善”更该受到质疑?在中国,靠税收来调节二次分配的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显未普及。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当盖茨、巴菲特携手来华劝捐,陈光标大声回应死后裸捐,曾让不少退避三舍的中国企业家被动而尴尬。两者相比,谁更该受到质疑?
疑惑三,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是否应该由个人“买单”?毫无疑问,中国慈善的收支制度、监管制度有诸多不够科学、不够透明之处。救灾时大张旗鼓募得大笔善款,捐后如何使用却一直鲜有公开。陈光标陷入“诈捐门”,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一些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披露不够。我们在要求陈光标“自证清白”的同时,是否更应要求相关慈善机构对“诈捐”争议及时评判?
陈光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是否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是否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这种种被质疑的行为,如果一定要算作不足,那也是个人选择,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这和有的地方、专业慈善机构的“挪用”、“滥用”善款,性质判然有别。
作为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确有可以改进之处。但于起步较晚、阻力很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而言,公众特别
是企业,还远未形成乐捐善助的社会习惯。当此之际,在严格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同时,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后来者望而生
》
1、高调慈善更好促进慈善事业的倡导与鼓励
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扩大了影响力,感化更多人来帮助他人。
2、高调慈善使得慈善事业更加透明化
高调慈善让我们知道所捐善款去了那里,帮助了那些人,更多的愿意投身慈善事业了
3、高调慈善有利于慈善事业制度体系的完善
媒体或者其他形式的曝光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慈善事业,暴露出的问题的能得以解决
谢谢主席、评委:
感谢各位辩友带来的精彩辩论,在我进行我方最后的总结陈词之前我想纠正对方几个错误观点
其一
对方一直在情调我们高调做慈善借助媒体等宣传方式带来弊端,可是无论做什么事媒体这种利弊都会存在,那按对方的逻辑就因该取消媒体这种传播方式,回到最远古的生活状态下,全凭行为者自身去传播讯息岂不是更好呢?不知您是真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还是道貌岸然的纸上谈!
其二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低调做慈善也能扩大影响力,我们不否认其能做到感染身边之人,但高调做慈善能达到一声呼众生应的效果,却是其难以媲美的。两利相权取其重,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其三
对方一直在受助者自尊心受伤的问题上纠缠不放,自 2
尊心是个人主观感受,帮助者在高调做慈善的时候是持着平等地心对待帮助者,如果受助者不能摆正心态,那么无论高调还是低调做慈善都会受伤害。对方辩友为何要强行将其罪过强行扣在高调的身上呢?
其四
对方一直在说高调做慈善会造成劳民伤财,但是做慈善本就是在改善民生、有利社会的事情,再此又说做慈善浪费,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做慈善就是做公益事业,就是社会的事情,社会效果就是衡量慈善事业效果的标准,做慈善的目的是让社会受益,人家都不知道,你怎么说社会受益了呢?不仅要让人家知道,还要让社会来参与、监督,共同提高慈善的效益。人之出、性本善,做慈善高调而行,高调之于恶者,在于踊跃揭穿恶者的丑恶行径,给以监督和惩罚;高调之于善者,在于一种对善意的彰显和一种善的社会心里的营造让慈善之光能够传递。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本质上的促进。就现实来看,行事“高调”就得受到批判和嘲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我们习惯了“低调”,继承了“韬光养晦”式的“守弱文化”。坏人因为我们的“犬儒主义”而更加肆无忌惮,好人因为做善事太过“高调”而被冠以“沽名钓誉”之名,因此我们在行为后果上造成了对行恶者的“助纣为虐”和对行善者的“吹毛求疵”。
无名英雄诚然可敬,而那些因高调而行而被质疑指责的人却更加伟大,试图以自己独特的高调慈善之举来激发更多人的善心、爱心,带动更多的企业来尽社会责任的人,正是我们目前慈善事业所亟需 的,更应受到社会的尊敬,得到认可。想要得到人人可慈善,处处皆公益的效果,就要让慈善更加普及化,遍布各地的慈善火种将会霎时燃成熊熊之火,为那些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光明!
做慈善低调而行固然可贵,但敢于登高一呼将善心发扬光大的人才是真的勇士,让无知之人的闲言碎语来的更猛烈些吧,而慈善事业也必将在高调而行的灿烂阳光下得到永生,谢谢
企业投资公益事业可能获得如下潜在的收益:
第一,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为开拓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造就公司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第三,获得媒体宣传、政府关系资源的开发等增值效应 第四,是公益投资给投资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对公益事业多做贡献能为投资公益的企业和企业家带来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第三篇:做慈善是否应高调而行(反方总结陈词)(本站推荐)
1、慈善事业是不带有任何私人利益的奉献。如果做高调,会有舆论炒作的嫌疑。
2、慈善事业是自发自愿的。做慈善事业的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品德高尚的,做高调会让参加的人越来越少。
第一,对于捐助者来说,低调是一种正确的慈善观念,也是一种省钱的做法。我想,大家谁都没有钱多到不知道干什么好的地步,即使是盖茨、李嘉诚或者是陈光标。那么,捐钱捐物,是因为有人需要帮助。那么,作为捐助者,我们期望我们的钱尽可能直接且全部地用于被捐助者,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但是,高调行善,不论是通过媒体来曝光,还是通过政府来推崇,都要花不少钱在中间环节。不论是请媒体还是请政府,都要花钱呀。那么,这个钱既没有用在被捐助者身上,也没有为捐助者省下来,岂不是冤枉?如果说捐助者觉得不冤枉,那么他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名声”,即表现自己很热衷慈善事业的美名,所以觉得花点儿钱换个美名很值,将来也能带来更多的商业/个人收益。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慈善就变味了,这些捐助者就不再是仅仅为被捐助者提供帮助了,而其主要目的已经变成通过这样的机会来使自己获益了。换句话说,他们并不在乎被捐助者过得怎样,只要自己美名捞足了就可以了。那这样的慈善还值得鼓励吗?
第二,从被捐助者来看,高调会让他们的生活曝光在众人的注目之下,让他们的生活也始终在捐助的阴影之下。试想一下,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成绩,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如果
这位学生是被人捐助的,而且是被高调报道过得被捐助,那么该生以后不论取得什么成绩,不论什么时候接受采访,都必须先说“我首先要感谢......对我的无私支持,否则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我......”等等。这样,是不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呢?
第三,对社会而言,有人或许会说,高调行善可以在全社会掀起鼓励慈善事业的风气。事实上,并不是的。那些高调行善的慈善家,那些高调行善的慈善行为,并不是我们普通人学得来的。他们一掷千金、大红大紫之后,并不会让人们觉得我应该向他们学习,而是让大家觉得“老娘/老子可没人家有钱,做不来这个”。而且,以后再捐款的时候,要是就捐10块钱,都不好意思掏出来。就算同样是在企业家或其他富人领域,高调行善也会形成不当的攀比。其实,每个人,捐多捐少都是一个善心和善行嘛。但如果高调起来,大家会看到富人甲捐了1千万,而富人乙只捐了5百万,顿时觉得富人乙好像比较冷漠;其实仔细想想,5百万也不少了啊。因此,高调行善不仅不能带来全社会善行的普及,反而会形成恶性的攀比,打压了人们善心、善行的表达。
高调慈善不利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质疑了慈善机构的存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好处。
中国的慈善事业历史悠久,唐朝时期的寺院赈济就是最早的慈善形式。如今中国的慈善事业更是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着政府在组织应对重大灾难中的不足,尤其是汶川地震中,以中华慈善总
会为代表的各类慈善机构积极发挥作用,为汶川灾区筹募到数量巨大的善款,对灾区重建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重点表现为:一是社会民众参与度不高,让慈善成为富人的事情;二是慈善机构运作缺乏公开透明,信息不公开,捐助者普遍对善款用途缺乏了解;三是举办慈善事业力量单一,没有充分动员民间力量。
中国的慈善事业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积极吸纳民间各界力量。
第一,扩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科学定义慈善。尤其注意要增加对普通百姓的宣传力度,真正的慈善并不是少数富人的游戏,而是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真正的慈善也并不是由捐款数量来衡量,而是注重爱心的奉献。普通民众才是慈善事业的主体。
第二,改革和创新慈善事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做好慈善事业的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捐助者的监督,主动将捐款用途公布出来,并将这种工作制度和流程长效化、制度化。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慈善举办主体,积极吸收社会和民间力量举办慈善事业。注重社会名人办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像李连杰的“壹基金”、成龙的慈善事业和姚明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篮球慈善义演,这些都是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思路,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成熟的慈善模式,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证:台湾著名民间慈善家陈树菊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迄今为止,她默默向各类机构捐助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2010年,陈树菊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当被问及首善陈光标的高调和卖菜“菊嬷”陈树菊的低调,哪个好时,马英九表示,“行善可不低调,扬善不可高调”,但要注意受赠对象的尊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出的名,哪怕你是行善,是见义勇为,总会有一些人分析出你的“不良”动机,进而进行讽刺和打击。中国有个传统是“做好事不留名”,原以为是为了高尚,现在明白了,原是为了防备打击。
低调行善,高调扬善,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实质的行善案例支撑,扬善谈何生命力。
反方:高调行善是对受害者的一种不尊重
高调行善容易成为一种行善为名,哗众取宠,炒作自我为实的面子工程
高调行善是一种个人代政府及相关机构行使职责的越权行为。
第四篇:做慈善应该高调(正方)
做慈善应该高调(正方)2011年6月27日,在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了《关于20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报告中披露了审计署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5个问题。现就审计反映问题的说明与整改情况报告如下:问题一:2009年底,红十字总会未将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累计结转和结余的25.32万元纳入2009部门决算和2010年部门预算,也未报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2010年,干细胞管理中心使用上述资金用于原项目支出。说明与整改情况:2010年以前,干细胞管理中心因不属于财政预算管理单位,其资金未纳入总会财政决算报告,故2009年结转和结余资金仍留在干细胞管理中心账户,在2010年由该中心继续使用上述资金用于干细胞项目支出,此举违反了财政部相关管理规定。2011年,财政部正式批准干细胞管理中心为总会二级财政预算单位,因此,从2011年起,总会将严格按照二级预算单位管理要求,规范结转和结余资金的使用,将预算资金全部纳入总会的预、决算报告。问题二:2010年12月,红十字总会在“卫生救护师资培训”项目中列支30万元,准备用于卫生救护网络管理系统培训,但至2011年初,上述培训尚未执行。”说明与整改情况:2010年12月,总会按照当年预算安排,在“卫生救护师资培训”项目资金中列支30万元,用于卫生救护网络管理系统培训,但在当年未予执行,而是在2011年上半年才开始执行(该项目的第一批培训已于2011年4月结束,第二批培训正在执行中)。此举违反了财政部预算资金管理规定,今后将严格按预算管理规定据实列支。问题三:2010年,由于会计科目应用不当,总会将应用于“红十字事业”的资金收支在往来款科目核算,其中年初结余141.91万元,当年收入30.93万元,支出139.89万元,年末结余32.95万元。且红十字总会决算报表与实际账簿不符,多记收入33.07万元,少记支出75.89万元,少记结余32.95万元。说明与整改情况:上述问题属于会计科目应用不当造成的,总会将应放在“收支科目”中的“红十字事业”资金放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造成收、支、余差额问题。总会在审计期间已将原应用不当的往来会计科目核算调整到收支会计科目中核算,相关数据已与2010财政决算报表相符。问题四:2010年,干细胞管理中心未经批准,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项目中,列支了与该项目内容无关的抽检费、总会新闻发布费和会议费22.48万元。说明与整改情况:干细胞管理中心为了提高移植率,把好入库第一关,2010年按2%的比例对2009已入库的14.77万人份数据进行了质量抽检,用于抽检的相关费用9.73万元,用于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宣传费用等支出12.75万元,合计支出22.48万元。审计期间,总会已根据审计署要求将上述费用调整到其他费用中列支,今后将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项目资金。问题五:2009年12月,红十字总会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了模拟人等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金额1227.67万元后,仍按照原采购预算1648万元与中标供货商签定采购合同,相应增加了采购数量,合同金额超出中标金额420.33万元。说明与整改情况:2009年,经财政部批准总会在当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了1648万元用于卫生救护培训项目的模拟人教具采购。经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确定,模拟人采购项目按照计划采购的数量计算中标总额为1227.67万元,比原定采购预算结余420.33万元。总会为加大对地方红十字会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的支持力度,将招标采购结余的420.33万元资金,继续用于中标单位的模拟人教具采购,相应增加了采购数量,但此举未按规定程序向财政部报告,违反了有关审批程序。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总会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审计报告指出的上述问题均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违反了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绝不存在任何贪污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根据审计署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将上述问题的整改结果报告审计署,并得到审计署认可。审计署对总会预算执行情况的严格审计,对中国红十字会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示感谢和敬意,同时也对社会各界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关心和爱护表示真诚感谢!
一问红十字会,为什么管理费需要5%?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红十字会可提取不高于5%的募捐款用于日常管理费。
(1)不知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是个多大的单位,100人?管理费需要多少?捐款100个亿,即使按1%
计算,也有1个亿,是不是可以把这伙工作人员养的肥肥的?不可否认,中国红十字会的猪们显然没有理解百分比的适用范围。募捐款通常来说不是很大,但突发灾难数额特别巨大。因此,必须修改红十字会章程,将“不高于5%”这句话换成“不高于**元”,以保证红十字会的猪们吃饭,睡觉,买别墅,开宝马。
(2)章程既然已经被前辈定了,晚辈也只有执行的份了,但必须问一问红十字会:是不是“不高于5%”就一定是5%?什么时候执行起政策来这么不折不扣?这次国难当头,红十字会理应更具一份善心,却将国难当作自己兴业发财的手段,良知何在?如若有红十字会官员站出来辟谣,说自己不一定提取5%,仅仅提取0.0005%或者分文不取类似的话,那么请看三亚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骊的嘴脸:
-你用我们红十字会这个品牌就要收管理费。
-当然不能少收了
-你用我们这个品牌你就白用了吗?没我们这个品牌你能捐吗?
-没有法律支撑你,人家不允许你捐款,你有法律依据吗?
-我们编制就两个人,我们还要做国际项目
-国际项目也是救人,就你救人是吧
-早知道你们这个样子,我到网上去发布消息,我告诉你。
-我去发布我们红字会是怎么帮助你们成都这件事的,你们是怎么回报我们红十字会的,你看我做不做,我告你们臭完了你们
其流氓语录不是任何一个电脑高手所能捏造出来的。所幸的是,尽管国内的bbs上早已删帖,但大洋彼岸的美国为我们留下了确凿的证据http:///watch?v=2glkbQ6h-fU
(3)捐款截留是应该的,但截留目的却不是为了日常管理,而是为了支援世界上其它突发灾难的国家。但话又说回来了,截留不是无限的,应该有个度,这个度不能以百分比衡量,只能以绝对数额(类似于央行的外汇储备)衡量;而且,有截留就有储备,有储备就有利息,就有基金管理,红十字会的基金储备及其金融投资所得,不应该是个很小的数目,用这笔款项来维护日常的管理,怎么说也绰绰有余了。二问红十字会,黑色收入有多少?
红十字会本来是一个国际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也只是她的分会,但其一旦进驻中国,却真真实实的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作为官方的慈善机构,确实有了官方的本质:灰色收入。看了部分网友的帖子,我甚至很难称之为“灰色收入”,而只能把它称为“黑色”了。因为与之相对照的普天下善良的中华子女的红心,已经完完全全的把它对比成黑色了。
(1)两个中江县红十字会的人来我们这里购买了1万多元的救灾药品,但要求我们开5万多元的发票。我们(成都制药一厂)没有答应,结果由隔壁通化一家药厂经营部开给他们了。红十字会竟然是富得流油的单位,一个小时就可以赚回4万元!
(2)5月19日新闻联播:价值200万元的300吨大米运往灾区„„ 现大米市场价格1.5元/斤(今天菜市场零售价)2000000/300000=6.676.67一公斤的是什么大米?
(3)CCTV-4采访中国红字会的官员,说是明天会带救灾物资去灾区,下一步将会送去价值1300万元的一千多顶帐篷,红十字会所采购的帐篷每顶一万多元, 超高于市场价数(均价1000元左右,批发价估计在900元以下);
(4)某网友和北京一个卖帐篷的卖家聊天,卖家说红十字会的人一次买了13箱帐篷,网友问他是否对他们有优惠,他说红十字会的人竟然要求原价买(原价是758元,而优惠价是包运费698元),每顶帐篷直接要50元的回扣!
„„不计其数„„
虚开发票,当然是最隐蔽的贪污方式,甚至隐蔽得连审计部门也难以觉察其中猫腻。灾后,没有人去考察每件东西多少钱,没有人去核查究竟向灾区运送了多少物质。但4万多同胞遇难,3万多同胞失踪的惨景还是很难点燃红十字会的良心,因为这正是他们发财的绝佳机会。平安中国,太平盛世,只有工资;灾难当前,举国悲痛,却大发横财。红十字会,总不能因此而改成“黑十字会”吧?!
我终于明白了红十字会“强烈建议全国人民,最好以捐款的方式支援灾区,捐赠物质会有诸多不便”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三问红十字会,为什么财务不公开?
我们知道,红十字会实际上是一个基金,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民间基金(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大部分是财务透明的,国外的大多数基金也是财务透明的。但中国的官方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等,却对财务公开一直遮遮掩掩,始终揭不开盖在自己头上的那块遮羞布。身正不怕影子斜,更何况这些资金本来就是公众委托红十字会这个组织捐给灾区人民的。面对质疑,某些官员经常站出来辟谣,却对财务公开的之多百般拖延,用意何在?
2007百年不遇的雪灾,中国红十字会对社会宣布会公开帐目,接受审计,至今不见下文。或许会有某官员站出来狡辩:“时间来不及,大难又至”。好,如果这次4个月时间来不及做一次审计或者建立一项制度的话,那么请看十年前。十年前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红十字会也曾向社会承诺会公开帐目,接受审计。十年过去了,当人们的质疑声渐渐平息的时候,传说中的审计报告以及财务公开制度也逐渐销声匿迹了,随之兴旺发达的,恐怕是黑暗中的一双双脏手或一栋栋别墅。
如今,面对人们的拷问,红十字会也许已经或者即将向社会做出新一轮的承诺,“待救灾结束,将公开财务,将接受审计”,但长此以往,人何以堪?
盖茨和巴菲特倡议美国亿万富豪们捐出一半家产6000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如果美国的亿万富豪们都捐出自己的一半家产,慈善业将得到这个数的捐款。美国富翁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夫妇,以及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这被称为是“日落条款”,规定捐赠人应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届时他们或者其继承人必须将资产直接支付给慈善机构。这或将改变整个慈善事业的面貌,亦激发对“裸捐”的新讨论。《财富》杂志估算,如果他们取得成功,那么将募得近6000亿美元,这将大大改变美国的慈善事业,成为一股强劲的慈善风暴,席卷全球。“慈善誓言”可能扩展至他国巴菲特和盖茨夫妇在过去的1年里与美国富人举行了一系列的餐会,希望促使他们做出慈善承诺。他们称这种活动为“慈善誓言”,并要求做出承诺的富人在有生之年捐献至少50%的财富,或者在死后以书面的形式公开表明他们的决定。“慈善誓言”网站上称,这一数目“是可以理解并可以达成的,很多人最后捐出的款项甚至可能超过这一比例。”巴菲特16日在财富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还有我,正在呼吁数百名美国的有钱人宣誓,至少将他们50%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作为世界第三大富翁,巴菲特已经承诺将自己家产的99%捐给慈善事业。据《财富》杂志报道,福布斯列出的全美400名最有钱的富翁的净资产约为12000亿美元,那么如果盖茨夫妇和巴菲特的倡议成功,他们至少能募得6000亿美元的承诺捐款。洛克菲勒慈善顾问公司主席美莉莎·贝曼说:“这将使美国慈善事业的资金轻松地翻倍,甚至可能达到三倍。这将大大刺激其他的美国人,让他们也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改变整个世界。”据悉,凡是参与“慈善誓言”的富翁有权选择他们支持的慈善领域。而这项活动虽然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亿万富翁,但是最后可能会扩展到其他国家。秘密聚餐兴起最大规模募捐据《财富》杂志援引盖茨夫妇和巴菲特的话报道,“慈善誓言”起源于2009年5月5日在纽约的一次餐会。那次活动是由盖茨夫妇组织的。去年3月的时候,比尔·盖茨在奥马哈市机场附近的一家餐厅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最后巴菲特买单。美国媒体称,这家名为“好莱坞餐厅”的店很可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因为就是在那里,那两人兴起了提倡富翁捐款的念头。随后,他们便请大卫·洛克菲勒出面举办一次宴会。到了去年5月,便有消息称,盖茨和巴菲特在纽约组织了一场美国亿万富翁的秘密餐会,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和“名嘴”奥普拉·温弗瑞等名人悉数到场,而餐会的主题就是慈善事业。在那场聚会中,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募捐活动。不过,这个愿望并没有在纽约的那场宴会上立即形成具体的计划,随后他们还举行了另外两场未经公开的聚餐。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最后设立了一个目标:从超级富豪下手,也就是福布斯富豪榜上列出的最有钱的400位美国人,请他们宣誓,在有生之年或者死后至少捐出50%的家产,用于慈善事业。积极响应 据悉,6月16日当天已有4个家族同意发表誓言,他们是房地产和建筑业大亨埃里·布洛德、风投资本家约翰·杜尔、媒体大亨格里·伦菲斯和前思科系统董事长约翰·莫格里奇。此外,福布斯也对部分亿万富翁们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的看法。涉
足石油、房地产和超市领域的亿万富翁约翰·卡特斯马蒂迪斯表示:“对我来说,现在开始捐献所有财富还过早,我想等一下。”欧米茄顾问基金的列昂·库珀曼认为: “我们所有人都有回馈社会的道德义务。”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马克·古班称: “每个人必须做出对他们最好的决定。”投资者和保护动物权利激进分子集一身的加里·迈克尔逊表示: “我不会(签署誓言),因为我不想成为公众人物,那会让我难堪。”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表示:“我喜欢赚钱,最终我将捐献很多钱。”世界四大富豪慈善家《福布斯》杂志在2009年首次公布了累计捐款逾5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排行榜,巴菲特、盖茨、索罗斯和戈登·摩尔这4位大慈善家榜上有名。“股神”沃伦·巴菲特累计捐款数额:至少442亿美元(其中375亿美元为已承诺捐款)慈善事迹: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巴菲特的善款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慈善拍卖活动。累计11次“巴菲特午餐”已拍得善款大约855.82万美元,全部捐给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累计捐款数额:38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为已承诺捐款)慈善事迹:1994年,在父亲的建议下,盖茨拿出9400万美元以父亲威廉·盖茨的名义创立了基金会。1997年,他又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后来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2001年,盖茨将这两个基金会合并为“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组织。2005年,盖茨在50岁生日时宣布,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悉数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金融大鳄”索罗斯累计捐款数额:72亿美元慈善事迹:他不仅是著名的货币投机家和股票投资者,更是一位慈善家。他决定每年为慈善工作贡献300万美元,他的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所”也同时应运而生。开放社会研究所现在规模已经相当大,截至2007年年底,捐款额为60亿美元,所有捐款都来自索罗斯本人。英特尔共同创办人戈登·摩尔累计捐款数额:70亿美元左右慈善事迹:2000年,戈登·摩尔和妻子贝蒂一起捐款50亿美元发起成立了“戈登·E·摩尔与贝蒂·I·摩尔基金会”,这是全美国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摩尔夫妇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共捐款或承诺捐款70.46亿美元,超过盖茨夫妇在该期间内捐款和承诺捐款。
第五篇:辩论稿做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方的观点是应该低调做慈善。先看今天我们的辩题,首先所谓慈善,在《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辞海版中解释为“对人类关怀而富有同情心”,慈善以“实事求是”“一切为公益”“无任何商业目的”为原则,它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人性关怀,也是高尚道德伦理的体现。而高调在词典中是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说了而不去实践的漂亮话,它是自己主动宣扬或是带有宣扬的目的性,而事后被别人发现的不是高调。而我们所说的低调不是无调,不是默默无闻完全不为人所知。低调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与不张扬的品格,是客观的、不添任何加任何夸张色彩的陈述一件事情。高调做慈善,是指通过一些手段宣扬自己的善行而达到自己的某些主观意图。应该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做慈善与高调相比应该低调。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其一,对于受善者来说,受善者本身可能就是物质或精神上的相对弱势者,高调行善,让本来弱势的受善者,暴露在明晃晃的摄像机下,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高调行善,反衬出接受者的尴尬,这种高调利用了受善者的感恩心态,并把受善者与自己的高调进行捆绑宣扬,那么受善者的人格尊严又将置于何地?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却让受善者接受二次伤害,我们于心何忍?”暴力慈善”不可取,因此,在荷兰,人们自觉地把平等作为慈善捐献的基础,而尊重则是帮助受助人的最高原则。其二,对于行善者来说。高调行善会给行善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行善者将自己暴露在公众中,大众因此对行善者会有一种很高的预期,他始终被人们关注的着、期望着,若种种原因行善者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标准,不可避免地遭受他人的质疑或误解。而其他有能力有意愿行善的人,看到这些情况也会望而却步。
第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其一,高调行善使普通人失去行善的动力。扩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科学定义慈善,重点要增加对普通百姓的宣传力度,真正的慈善并不是少数富人的游戏,而是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真正的慈善也并不是由捐款数量来衡量,而是注重爱心的奉献。普通民众才是慈善事业的主体。而高调行善的主体只包括少数人,因此不具有普适性、大众性。其二,高调行善会形成社会不当的攀比。高调行善使行善的本质由单纯变为功利性显著。前有赫赫英明牵引,后有滚滚利益推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想请问:这本已功利的世界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历来讲究行善,同时还有“善欲人见非真善”等主张低调的行善理念。而我们所说的低调不是无调,不是默默无闻完全不为人所知。低调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与不张扬的品格,是客观的、不添任何加任何夸张色彩的陈述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