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形势与前景(写写帮推荐)
关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形势与前景
论文关键词:电信业 移动通信 宽带网络 第三代移动通信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总体形势,然后分别就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及宽带业务网的发展态势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它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1、当前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总体形势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信业仍然在根据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从用户数和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我国电信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趋缓。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信业处于起飞阶段,我们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平均每年4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一举扭转了通信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90年代后期我国电信业增长率逐步降了下来,2001年按业务收入计算的年增长率开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2003年增长13.8%(调整后)。我国电信业增长率的下降是用户基数加大和最迫切的通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与2001-2003年发生的世界性电信危机性质完全不同。
从绝对增量来看,最近几年正是我国电话用户增长的高峰期。移动电话用户已连续三年每年新增6000多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已连续四年每年新增3500万户左右。2003年我国新增移动电话6395万户,固定电话4852万户(含无线市话,即小灵通),均为历史最高增量,增长率仍然分别高达23%和31%。互联网用户近两年也处于用户增长高峰,每年新增2000多万户以上。2004年上半年移动电话和固网电话新增用户数,都又创造了历史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电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前于经济发展,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势头将会继续趋缓。我国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是同等人均GDP国家的2至3倍。电信服务适度超前,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电信行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们做到了。但是,这也给今后电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首先是大批本来不完全具备电话支付能力的城乡人口装上了电话,这使得近期用户发展空间受到了制约。更重要的是大量低收入用户的进入,加之竞争激烈,使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远远低于用户数量的增长率,电信用户每月平均消费值(ARPU)持续下降。2003年我国固定和移动网用户的ARPU值均为71元/月,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是世界上电信用户平均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公司拥有的用户数早已高居世界之首,但按业务收入排名,2003年在世界电信公司中只能分别排在第16和第17位,其主要原因就是电信用户平均消费很低。但是,若按占人均GDP的比例来比较,我国电信消费比却又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许多用户感觉电信资费还是偏高。此时用户对价格差异(而非质量差异)十分敏感,价格战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信业增长趋缓是正常现象。
所幸的是,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进步,我国非语音通信业务,特别是数据业务正在崛起。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将弥补电话业务增长率的下降,使我国电信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电信仍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
2、固定电话网的发展态势
主要基于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我国固定电话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90年代基本建成。其每年新增用户从1990年100多万户,逐年递增,到2000年达到高峰(与电信重组有关),一年新增3600多万户。此后新增用户数略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2003年固网用户增量又出现回升,猛增4 852万户。显然,这种回升是“小灵通”大发展的结果。小灵通毕竟也是一种移动通信业务,如果扣除小灵通用户,2003年固定电话实际新增用户只有2437万户,比2000年已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图l 固定电话用户增长量
固定电话用户增长放慢,除城市电话市场趋于饱和的因素外,主要是由移动业务的替代作用所造成的。许多低端电话用户有了手机(包括小灵通)就不再装固定电话了,甚至要求退出固网。此外,宽带接入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固网用户原来因拨号上网而安装第二线的需求不复存在了。传统的固定电话网增长放慢是通信技术更新的必然结果。在美、日等通信发达国家,固定电话用户总数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在我国早晚也会出现。
固定电话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IP电话的分流作用。这种分流目前主要集中在长途领域(包括国内、国际与台港澳通信)。开放竞争后,IP电话的价格只有固网长途的几分之一,因此发展迅速。2003年上半年全国IP长途电话通话时长已超过传统的长途电话,一年后IP长话与传统长话通话时长之比已达到l.57:1。出于巩固市场份额的需要,固网公司也不得不开放IP长话业务,这曾一度使传统长话出现负增长。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2004年出现了转机,上半年在IP长话增长45%的同时,传统长话通话时长也增长了27%(部分归功于小灵通带来的长话话源)。这使得包括IP电话在内的长话业务,重新成了带动固网收入增长的主要业务之一(见图2)。
图2 2003年各类主要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
除长途电话外,固网公司还有两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一个是前边提到的小灵通,另一个是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特别是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这两种业务在不同程度上恰好体现着固网公司的发展方向。
小灵通是固网公司在无权经营2G、3G移动业务的情况下,作为固网的无线接入手段而经营的无线市话业务。小灵通基于并不先进的PHS技术,但由于具有移动功能,还能提供信息服务,却按市话标准收费,因此受到大量低端移动用户的欢迎,也给固网企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收入增长点。2003年小灵通政策松动后,一年就增长了2415万户,达到3729万户。2004年增长更快,有人估计到七月底已达6000万户。小灵通依附于固网取得的大发展,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近几年在国外出现的移动与固网重新融合的趋势的合理性。这种融合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网络设备利用率,有利于固网接入无线化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用户对通信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的要求。
关于数据与多媒体业务,本文第四部分将专门论述。这里只想说明:现有的电话网是为电话设计的,很适合打电话,但用于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时,在传输速率、网络效率与使用灵活性等方面的局限性都越来越明显。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和所占比重的提高,我国通信网更新换代的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
3、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态势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网1987年从广东开始建设,经历了第一代向第二代技术的转变,到1997年达到1300多万户。此后以80%左右的年增长率继续呈指数型增长。从2001年起每年用户增长量稳定在6000多万户(见图3)。2003年我国新增移动电话6395万户,移动用户总数达2.7亿户,开始超过固定电话。
图3 移动电话用户增长量
现在世界上约一半左右的国家,包括部分最不发达国家,移动电话用户数均已超过了固定电话。实践证明,在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以后,移动通信还会继续强劲增长。一是移动通信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通信的需求,在现代社会将越来越受欢迎。二是由于移动电话以个人为服务对象,其潜在市场比固定电话大。三是随着技术进步与规模加大,移动通信早已不再是昂贵的通信,其单位成本已降到能与固网相比的程度。四是移动网除语音通信外还适宜提供数据与多媒体信息服务,这使得移动通信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从图3可以看到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增长2001年以后电达到或接近了顶峰。与固网不同的是,移动用户增长在小灵通分流的情况下仍呈上升趋势。可以设想,随着3G网络的布署,移动通信用户增长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移动网用户总数可望在目前3亿户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6亿户左右。
移动通信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开发新的应用,发展语音以外的新业务,以缓解和扭转ARPU值下降的趋势。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手机短信业务对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短信正在成为除电话以外另一种受到大众欢迎的基本通信方式。移动互联是另一类潜力很大的新业务,要继续实行对内容服务商开放与合作的政策,共同推进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
4、数据与多媒体业务及宽带网络
数据与多媒体通信(简称“数据通信”)是继电报、电话通信之后人类对信息交流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它代表着通信需求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从70年代初在电话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算起,我国数据通信发展已经历了30多年技术演进与市场培育。只是在互联网流行起来以后才开始形成规模。近几年来数据通信一直是电信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见图2),它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却在稳步地、不可逆转地上升(见图4)。今后随着数据业务规模的加大,其所占比重上升的进程还会加快。
图4 固网数据年增长率及其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需要说明,我国现行统计指标中,“数据业务收入”仅包括固网数据,不包括移动数据。手机短信和无线上网等业务收入(2003年约220亿元)被统计在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如果将移动数据按数据业务统计,全国数据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10%左右(见图5),其对电信增长率的拉动将达到3、4个百分点。可见,数据业务正在成为电信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电信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图5 2003年我国电信业务构成多媒体通信能同时传送语音、文字、数据与图像,是数据通信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类通信的高级阶段。它占用的通信频带很宽,因此必须建设宽带网络。现代IT与光传输技术的进步已为建设宽带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宽带化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宽带骨干网尚未建设起来以前,首先发展的是对现有互联网的宽带接入。据CNNIC统计,我国互联网上的宽带接入用户数已从2000年约70万户增长到2003年1740万户,三年间猛增25倍,而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可见,我国互联网正在悄然进入宽带接入的时代。
我国对宽带骨干网的研究与开发正在进入关键阶段,一批试验工程已开始实施。同时,对宽带网络的技术方向还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不同技术背景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信界的多数专家已就建设“下一代网络”(NGN)形成初步共识,即将IP网络技术与传统电信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建设有质量保障的、安全可靠的、可管理、可运营的电信级IP网络。
IT界的专家主张坚持互联网的基本设计理念,发展“下一代互联网”(NGI)。NGI注重保持互联网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着力解决宽带与容量问题的同时,尽力解决质量保障、可靠性与可管理性问题。
NGN与NGI的设计理念不同,市场定位也不同,它们将会并行发展,长期共存。两者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是相互补充,应提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我国宽带网的发展也有许多制约因素。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在语音通信时代,而宽带网以及整个互联网是以PC机拥有量为目标市场的,在有效地解决语音通信问题以前,互联网的用户群不会像电话那样广泛。事实上,目前迅速增长的宽带接入用户主要是由原有的窄带拨号上网用户升级而来的,以致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拨号上网用户数开始出现了负增长,包括宽带接入在内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增长势头从2004年已经开始放缓。第二,下一代宽带骨干网络技术尚未成熟,目前主要靠在城域网、广域网上追加传输容量来满足宽带业务增长需求的作法难以持久。第三,宽带应用与内容服务的开发也要有一个过程。由于竞争激烈,目前宽带的大发展带有“圈地”性质,缺乏需求推动,而人们对多媒体通信的需求又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有关,人为地推动作用有限,操之过急还会产生“泡沫”,影响健康发展。总之,宽带化无疑是今后的发展方面,但是我国通信网宽带化的进程将会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5、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它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其它宽带无线接入都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人类对通信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欧洲通信部门对发展3G态度积极。今年六月初在瑞典召开的“全球电信发展趋势专家论坛”上,欧洲电信专家们认为:经过30多个网络的实际运行,3G技术已经成熟,今年3G建设将进入升温期,年内还有40个网络投入运行。他们认为,3G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但改进不等于“不成熟”,改进后3G的性能将更先进,更具有竞争力。随着用户增长,3G手机在品种、价格与耗电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美国FCC电计划在2005年发放3G牌照,但他们对推广WiFi和WIMAX等“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2004年6月下旬召开的“中美电信峰会”上,WiFi和WIMAX成了交流的热点。这两种技术都使用基于PC机的终端,都可以提供高速无线接入。前者用于室内局域网,基站覆盖半径几十米至上百米;后者用于室外城域网,基站覆盖半径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与现有通信骨干网配合实际上也能组成全国网络。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大量数据传送、显示与处理,本来就应当使用屏幕较大的显示终端,坐下来工作。有人甚至认为,对于移动中的通信,2G已经能满足要求。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WiFi、WIMAX主要适用于高端市场的专业人士,在我国,近期内其用户群难
以支撑全国性的网络成本,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占领3G的部分高端市
场,不可能完全取代3G。未来十年内,2G、3G、WiFi、WIMAX等无线接入
技术和各种固网宽带接入技术都可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相互之间既是竞争
又是互补,并在竞争中发展完善,优胜劣汰。
第二,第二,3G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它能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在移动中对通信的需求,既能打电话,也能进行小数据量的多媒体通信,因此3G是有市场的,发展3G
势在必行。吸取欧洲3G牌照拍卖的教训,过去三年我们采取冷静跟踪、积极
试验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做出进一步安排的时候了,否
则弊大于利,甚至可能丢失机遇,影响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第三,第四,第三,问题在于,我国在拥有良好的2G网络的情况下,近期内3G市场还
有多大?它能支撑几个网络的建设成本?如果同时发几个牌照,建几个网络,投
入几千亿资金,没有那么多用户,势必给电信业的发展带来灾难。一个比较稳
妥的解决方案是:近期内只建一个3G网络,以完善技术、培养市场,以后根
据需要再增建新的3G网络。这也与目前国际电信界“在一个市场上发3至
4个牌照比较理想”的倾向性意见相符合。只建一个3G网络,如何发照,需要
有创新思维,也有方案可供选择。
第五,第六,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下一代的电信网应当是一个有线与无线有机结合的网络。它将由宽带骨干网和有线无线综合运用的本地接入网构成。未来的电信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通信终端。一类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它可以随身携带,强调移动性,目的在于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使用通信服务,特别适合语音通信与小信息量的数据通信与信息服务;第二类是基于PC机的座机终端,它不强调在移动中使用,需要坐下来工作,适合进行大量数据及图像信息的传送与处理,能够满足各类电子业务(E-business)的通信要求。还有一类叫游牧式终端,它可以异地漫游,适合在旅途中使用,但也要坐下来工作,因此也属于座机终端。第三类是现在家庭和单位使用的普通电话终端,这种终端还会继续长期使用。各类终端配合使用,服务于通信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使人类的信息与通信功能大大增强。
第七,第八,6、结束语
第九,第十,在体制改革、引入竞争以后,我国电信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在增长趋缓的同时,电信技术、业务与市场都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电信企业将研究这些变革,制订适应新环境的发展战略。政府主管部门也在研究新的电信环境下电信监管的任务,完善监管手段与监管方法,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适应行业变革的要求,保持电信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二篇:浅谈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论文摘 要]婚纱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婚纱的成衣率在逐年上升,婚纱的生产与销售 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热点。我国婚纱企业应把握时机,从容应对,才能在这个婚庆产业“掘 金”行业不断扩充,新婚消费蛋糕持续增大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着装观念的不断改 进,人们追逐时尚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新人对于结婚礼服亦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同时这是 一个东西方交融的时代,西方的社交礼仪也同时被我们认可、接纳并遵照执行,这一切表明 我们的装扮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婚纱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婚纱的成衣率在逐 年上升,婚纱的生产与销售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热点。
一、婚纱市场需求状况
(一)婚纱市场有金可掘 据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2008-03-08“婚纱市场有金可掘”中报道: “上世纪 1980 年前后的 生育高峰直接导致了近几年的结婚高峰。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 2006 年 3 月发布的 《中 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中国每年大约有 1000 万对新人喜结良缘,新婚 人群愿意把积蓄的 31%用于和婚庆有关的消费,以 2005 年为例,仅城镇新人花在婚礼上的 消费就多达 4183 亿元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婚消费方面,有约 90%的新人愿意花费整个婚庆支出预算的约 15%,用来购买婚纱或租借婚纱拍摄婚纱照。较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中国婚庆市场持续升温,也带动了婚纱消费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婚纱市场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婚纱影楼中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以后 只会在完善和整合上争取有所突破,婚纱在这一块市场的增长有限。但是婚纱个人消费市场 却刚刚起步,而且有很大潜力。
(二)婚礼服需求问卷调查 笔者在福州市区针对 20---30 岁的女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了 500 份问卷。其调查结果如下:在假设只选择穿着一件婚礼服的前提下,有 72.3%的人选择在婚礼当天穿 婚纱,25.2%的人选择穿中式旗袍,2.5%的人选择一般套装。婚纱拥有方式的选择为:38.2% 的人选择租用,49.5%的人选择购买,12.3%的人自己制作。毋庸质疑,婚纱还是具有绝对号召力的,不过也不能忽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钟情于中 式的婚礼服,而板正的套装就不怎么受欢迎了。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结论: 婚纱的日渐流行,显示了婚纱市场强大的生命力。过去,个人买婚纱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只能租借,但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拥有自己的婚纱成了许多人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买一件属于自己的婚 纱--
---婚纱终于脱离了结婚道具的“命运”,真正被赋予了爱的意义。
(三)婚纱消费模式的转变 据 2007 年中国婚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结婚消费项目选择上,2006-2007 年新人对 仅结婚才需要的主要服务和产品选择中,其首选为婚纱摄影(85.6%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 其次为婚宴服务(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然后依次为婚礼服务、蜜月旅游和 购买婚纱,56.2%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 即 46.4%的新人将安排蜜月旅游; 36.6%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在 90 年代以前,婚纱大多是婚纱摄影店或婚礼喜铺租的,而且款式、颜色的选择相对 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内婚纱产业的发展以及新人对婚纱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引发了买婚纱 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目前,婚纱“以买代租”的消费时尚已经为多数新婚人群
所接受。在很多新婚人群中,租用婚纱的价格为人民币 180 元/次---600 元/次(视婚纱的 新旧程度而定),高档的就要上千元,其实买一件新婚纱的费用也不过如此,而且对新人来 说还有永久的纪念价值。因此大部分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婚纱礼服。且旧婚纱的消毒处理无 法保证,许多新人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选择了“以买代租”的消费模式。
二、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婚纱生产销售区域 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婚纱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婚纱礼服业中,具有一 定规模、档次和效益的婚纱礼服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潮州、中山、深圳、广州、江苏苏 州、福建厦门和泉州等地,他们主要从事贸易加工。国内从事婚纱礼服生产销售的经营体超 过 1500 家,从业人员超过 3 万人。作为国内婚纱主要生产地之一的苏州,目前的婚纱制造 业发展迅速,而上海、潮州等地的婚纱加工产业也紧跟其后。现在中国的婚纱批发市场已形成广州、苏州两大集散地,广州江南大道北婚纱一条街,形成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是广州著名的婚纱街,它是全国最大的专营婚纱的交易集散地 之一。目前广州婚纱市场已形成了高中低档参差错落的产业布局,但近年受苏州婚纱街冲击,影响渐微。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潮绣生产地广东省潮州市,2004 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 装协会授予“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婚纱晚礼服设计中心和 出口生产基地。从有关部门获悉,出入巴黎高级社交场所的欧洲名流喜欢穿的晚礼服大多产 自广东潮州;而美国的全美婚纱评比,综合指数位居前 3 名的产品均出自潮州。统计表 明,潮州婚纱晚礼服年产量已接近2000
万件(套),产值逾 40 亿元,产品 70%以上远销欧 美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我国婚纱品牌状况 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蔡美月国际婚纱、广东名瑞婚纱、云裳嫁衣、丽伊莎·王大 诚、VIVAN 品牌婚纱、木真了礼服、富丽纱婚纱礼服、世纪新娘婚纱礼服、格格旗袍、林莉 脱颖而出,成为“2006 中国十大旺销婚纱礼服品牌”。
(三)婚纱生产模式 目前国内的婚纱加工主要走两条路,一是内销,二是出口,不过总体来说出口销量远大 于内销。广州一些大的婚纱加工厂只做出口。世界80%以上的婚纱品牌都是在中国国内加 工贴牌的,由于事前签有协议,这些婚纱是不会在国内销售的。国外的婚纱业发展得很成熟,婚纱出口生产一般都是来料加工或是外商提供图片加工,风险小,利润厚。而国内市场的婚纱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国内很多人对婚纱的认识也还 不够,所以用于婚纱的消费与国外也有很大差别。国内市场没有多大利润,多数厂家认为在 国内婚纱市场风险大,利润低。所以国内市场的婚纱基本上是低端产品,成本低,做工差。
三、我国婚纱市场存在的问题 快速发展的婚纱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人们接受新资讯的速度日新月异,追逐时尚的脚步也越来 越快,新人对于结婚礼服亦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国内市场对婚纱的设计概念不能只局限于 传统的范畴,而应针对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顾客做不同款式的设计。国内高端新婚消费市 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
(二)婚纱公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象影响行业发展 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
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因为该行业没有门槛,租房就能办厂,特别是缺少当地政府的协调与管理,很多小店无 序竞争、恶意竞价,靠盗取他人的设计,用最次的面料、最低的价格谋求生存。这一行为扰 乱了市场应保持的利润点,从而引发“开关店”“出走店”现象不断上演,甚至出现上海展、会对虎丘婚纱的制裁,不准虎丘婚纱出现在大型交易会上的事件。据 2008 年 03 月 17 日产经网---中国纺织报 “从中国国际婚博会看 2008 婚纱时尚” 报道: 目前,我国的婚纱市场存在着品牌混乱、价格混乱、还有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虽然市场 上存在着一部分国际品牌,但是数量少、价格昂贵,而且还容易被人仿制。“2007 年中国婚 庆市场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国内的婚纱仿冒品过多、质量
普遍较差,而品牌货又太贵,这 些因素给中国的婚纱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三)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 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实行“服装设计行业标准”以来,婚纱业除了在设计上遵照其 中的“连衣裙标准”以外,20 多年来再没有任何针对婚纱的行业标准出台。有专家表示,正是各项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婚纱市场价格混乱的现状。2008 年 03 月,全国服装标委会在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协助下,顺利召开了 《婚 纱和礼服》纺织行业标准的审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20 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最后,专家们一致通过了对《婚纱和礼服》纺织行业标准的审定,这项标准对婚纱的卫生、设计、原材料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范。这样,设计师在未来的婚纱设计中就做到了 有的放矢。
四、关于我国婚纱产业的建议及前景 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 10%的速度增加。同 时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逐步形成了 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中国结婚产业的崛起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世 界同行的高度关注。近5 年来,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婚庆产业依靠展览进行行业交流,促进相 关贸易和本地市场的销售,已经成为商家和厂家的共识。在众多婚庆展览中,中国国际婚博 会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结婚产业的最知名大展。自举办 3 年以来,中国国际婚博会陆续 迎接了 30 多个世界顶级品牌参展。2008 年 2 月 29 日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婚博会的成 功举办,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据悉,它将陆续在华南、华中、西南、东北等地区的主要 城市建立分会场,这将使中国国际婚博会成为全国结婚时尚的风向标。中国婚纱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对于日益壮大的婚纱市场,应该有一套相 应的规定和措施,要树立品牌意识,树立行业整体信誉形象。关于我国婚纱市场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重视婚礼文化,1. 提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2.开展市场调查,充分开发国内婚纱消费市场。3.创建婚纱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 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4.婚纱设计应在遵循《婚纱和礼服》纺织行业标准规范的同 时,满足婚纱个性化需求。5.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其在婚纱产业中发挥更大 的宣传和销售作用。我国婚纱产业应把握时机,从容应对,才能在这个婚庆产业“掘金”行业不断扩充,新 婚消费蛋糕持续增大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婚纱市场有金
第三篇: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前景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
一、我国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旅游业发展
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变化,平民阶层开始步入旅游队伍。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旅游的空间形式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国际旅游交往频繁。为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为旅客服务的民间旅游组织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诞生,开始承担旅行代理业务。
1927年夏,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组织机构也相应扩大。中国旅行社建立后,把国内国际旅游事业的管理,纳入有组织、有领导的企业经营范畴,成为一种新兴的企业并能“有补于国民经济”。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的需要,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条件。同时,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
在这段时期,中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国际环境的严峻,国内生产水平低下。中国人民仍旧处于难以温饱的状态,在这种局面下,要发展旅游业是很困难的。旅游活动的进行时需要一定时间和足够的经费的。在当时,全国人民都努力建设祖国,全国经济处于起步状态,人们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和金钱去外出旅游。
所以,旅游活动在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随着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来华公务和旅游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在一些主要城市都陆续设立了华侨服务社,接待的对象为来大陆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
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管理,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其次才是通过发展旅行和游览事业增加外汇收入。
这些事实表明,这一阶段内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动机仍然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但尽管如此,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2.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作为全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务院的重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自此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外汇。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际”的常规型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对于国内旅游,国家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从客观的市场调节上讲,由于国门初开,很多外国旅游者对前来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当时我国的国内旅游比较落后,并未形成规模。
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房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增加发育并迅速增长。旅游业经营的市场结构也因此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增幅惊人。
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1997年,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自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了我国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办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业务,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随着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并行成为中国旅行社经营的三大市场,这个旅行社行业经营的市场格局最终得到了全面完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入境接待1.3亿人次,入境过夜达5472万人次,创汇419亿美元;国内旅游16.1亿人次、收入7771亿元;出境旅游40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6000多万人,累计带动700多万人脱贫致富。旅行社达到1.97万家,星级饭店1.3万家,全国县级以上旅游景区达2万个,优秀旅游城市306座,高中等旅游院校1641所。与1978年相比,入境接待、过夜人次和创汇收入分别增长了72、70和159倍;星级饭店增长了93倍,旅行社增长了数百倍。137个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目的地先后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逐步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得以实现,每年中外国际旅游交流由数万人增加到数以亿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国内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旅游投资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功能明显。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同比增长5.8%。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2011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一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13.3亿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约9200亿元,同比增长22%。入境旅游人数约6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将逐步由观光旅游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等。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
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
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
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
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三、编外总结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永不衰落的产业”等。
从事旅游行业前途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第四篇: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当前,全国物流行业正在贯彻落实“国八条”精神,迎接“十二五”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在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在这样一个时间、地点,全国物流业界同行聚集一堂,共同探讨物流园区发展问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是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达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较快,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与gdp比率回升到18%。主要是受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贷款利率上调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三是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占gdp的比重为7%,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四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增幅有明显回落。上半年完成投资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五是物流市场价格低位运行。今年以来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同比下降56.7%。六是物流企业经营困难。1~5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9%,成本同比增长33%,业务利润增长4.2%,利润增幅同比下降33.2%。在成本上升和服务价格下行的双重挤压下,物流企业经营困难依然较大。
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可达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会在13%上下,可以支撑国民经济8%~9%增长对物流业的需求。
今年下半年物流运行环境,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条件。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下半年国家在抑制通胀的基础上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为物流业持续稳健运行创造新的机遇。从政策层面看,今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物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物流业运行的政策环境将会有所改善。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风险和债务危机普遍存在,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原材料、动力和劳动力成本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央行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存在多角债务,资金较为紧张。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国物流运行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并努力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可达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会在13%上下,可以支撑国民经济8%~9%增长对物流业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物流业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在过去7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事关物流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大事。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20多处提及有关发展物流的内容,并单列一节,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5月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连续推出《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系列节目,通过“经济半小时”、“今日观察”、“对话”和“财经下午茶”等诸多栏目,集中剖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作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
6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1年左右时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7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评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2011年全国物流行业劳模表彰工作正式启动。
7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西安考察物流企业,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居民消费。发展物流业,可以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振兴物流业的措施不但要迅速出台,而且要令出必行。
这些大事,令业内人士备受鼓舞,充满希望。作为全国性物流行业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和企业支持下,做了一些推动工作。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把贯彻落实“国八条”作为工作的重点,继续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力争在“国八条”提到的8个方面,特别是在税收和交通两个方面能够取得一些进展。
“国八条”在税收政策方面明确要求“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提出了3条解决措施。我们正在为落实“国八条”努力工作。
二是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这项工作早在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我们在“60条”政策建议中就提出了相关诉求。“国八条”出台以后,我们又召开座谈会,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向政府部门反映。
三是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自2006年年底国务院修订颁布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后,一些地方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使用税税率,平均增幅达2~3倍,有的地方增长了10倍以上,加重了企业负担。“国八条”出台以后,财政部税政司领导非常重视,主动通过国家发改委与联合会沟通,我们协助组织了现场调研和座谈。联合会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预计这一条可以较快落实。
在交通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过高的过路过桥费、过多过乱的罚款、配送车辆进城难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国八条”第3条明确提出,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加强城市配送管理,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就此,我们也组织了座谈讨论。关于城市配送的问题,总的思路就是要“变堵为疏”,要为我们城市配送提供便利条件。关于乱罚款的问题,关键在于坚决杜绝“以罚代管”。
总的来说,物流业发展,需要规范健康的环境,这些问题要通过有关部门转变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法来解决。落实“国八条”,主体在政府。我们特别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强化综合协调机制,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真正形成合力,做到令出必行。
十多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成绩和经验需要全面总结、充分肯定,出现的问题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在新一轮“物流热”兴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园区的规划应该立足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局,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提升改造物流功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坚决杜绝以物流之名圈占土地,搞房地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物流园区的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第五篇:CHINA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景与问题
目录
一、国内保险业发展现状...............11、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监管网络逐渐健全.........12.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3、中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外资公司发展加快........3二、国内保险业存在的问题...........31、寡头垄断现象十分严重。...........32.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3
3.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3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对策...........41.吸收先进经验,调高保险技术和管理水平。...........4
2.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3.提高从业人员水平,推动专业化经营。...........4
参考文献:..................4
【摘要】在发展和改革的时代,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中国保险业如何发展,作为民族保险业支柱和保险市场领导者的国有保险企业如何进行改革,引起了经济,金融,学术,媒体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业界人士更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呈现出思路万千,观点各异的多元化局面。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也明显滞后。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保险业 ,面对加入 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外部压力及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增强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我国保险业的现状、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以期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保险市场 现状 问题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我国的保险业市场站在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重要转折点上。保险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市场竞争也是激烈的,那么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保险业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之间的差距,增强自身保险市场的竞争实力,值得我们深思。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国内保险业发展现状
1、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监管网络逐渐健全
到2012年底,国内共有65家保险公司,其中,既有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公司,又有中外合资公司,外资分公司。按业务性质划分,既有保险集团公司,财产险公司,又有寿险公司,在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另外,保险中介公司超过200家,可以说,经过大致20年的时间,国内从只有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发展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国保险监管组织体系,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保监会派出机构,包括10个办公室,一个办事处和20个特派员办事处。同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法律法规,制定了保险监管指标体系,促进了寿险业的良性和有序发展。
另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9个代表处,他们纷纷看好中国大陆市场,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大陆。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承诺,美,英,法,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已获得进入中国的许可证,他们与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结盟,正在抓紧筹备组建新的合资公司,这预示着中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在加快。
2.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1年,全国各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达到21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688.3亿元,同比增长14.8%,占保费总收入的37.5%;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1424.0亿元,同比增长45.1%。全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45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近些年来,保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有关方面的专家和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3、中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外资公司发展加快
近年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作为最大的国有独资公司,一直领衔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其市场份额居于首位。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保费收入分列第二位第三位,这三家中资公司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5.5%。同时,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股份制公司进入业务发展的快车道,一些区域型保险公司在大中城市的业务发展也日益活跃。
2001年,外资保险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达32.8亿元,同比增长32.5%。在市场开放较早的上海广州两地,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站到12.7%和8.6%。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繁荣的保险市场中,不同程度的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但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国内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寡头垄断现象十分严重。
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中国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2.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
就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上广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3.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从保险深度和保险
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我国2007年的保险深度为2.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我国的107倍,日本是我国的307倍。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1.吸收先进经验,调高保险技术和管理水平。
外资公司管理水平先进,经营经验丰富,保险产品实用,营销技巧灵活。而内地的保险业起步晚,发展历史短,无论是人们的保险意识还是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还是市场行为和管理的规范程度,都处于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外国的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以合资,独资进入中国市场,中外保险公司以平等的地位相互竞争,可以使中资保险公司在合作,竞争中看到差距,可以学习到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健康的发展。
2.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3.提高从业人员水平,推动专业化经营。
中资保险公司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展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而人才只有在竞争的机制下才能脱颖而出。通过与外资公司的交流竞争从而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学习到严谨的管理经验,实现专业化,多元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邹平刘虹 《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孙祁祥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平息》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刘经东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络财富》2008年12期
[4]刘愈《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科学出版社
[5] 2008年中国保险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中国投资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