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赴基层工作组联系帮扶单位慰问困难群众
青河县赴阿热勒托别乡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
简报
第二十一期
青河赴阿热勒托别乡转
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2012年5月8日
赴基层工作组联系帮扶单位慰问困难群众
青河县服务基层转变作风工作组联系县直帮扶单位档案局慰问困难群众“送温暖”。
送温暖,暖民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主线,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赴基层活动开展之际,活动组联系县直帮扶单位档案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户、残疾户及困难党员家中,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5月8日,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地区赴基层工作组正县级侦察员卡依索尔坦组织县工作组成员,联系克孜齐列克村帮扶单位县档案局,深入克孜齐列克村,对部分贫困户、残疾户、困难党员等困难群众,开展了送温暖慰问活动,本次发放慰问物资折合800余元,慰问群众六户。
在慰问困难群众时,工作组全面了解慰问对象的生活、身体情况,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征求他们对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当前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他们保重身体,继续保持好心情,并一如既往地关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各项工 1
作,为克孜齐列克村的事业和发展继续献计献策。在贫困户、残疾户及困难党员家中,活动组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家庭收入情况,询问了他们在医疗、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依靠当前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多想办法,广开门路,积极寻找生活的新起点,努力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慰问活动深入开展的同时,工作组组长卡依索尔坦要求村两委要高度关注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取暖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篇: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
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势,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二、联系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联系帮扶。
一名“两委”班子成员要联系2—3户。根据党员群众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至于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干部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名“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帮助。
三、联系帮扶的目标和原则
联系帮扶要切实做到每一名“两委”班子成员至少有两个特困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给特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两委”班子成员与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帮扶活动。
第三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
为了体现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使困难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
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困难群众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
从四个方面做好结对帮扶,即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上门看望贫困户每半年一次,每年给贫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干部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
1、认真学习、宣传、遵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响应政府号召。
2、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等形式,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户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河东乡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干部联系一户。主要适用于党员干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自助创业的项目、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2、几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要求
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每个党员须根据党支部制定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帮扶工作。
第四篇: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
大型区社区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社区在职党员干部第人至少有一个特困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党员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给特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生活、就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困难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第五篇: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
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方法,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广大机关党员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使贫困农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
以单位党建扶贫点(村)的贫困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党员结对帮扶,党员上门看望贫困户每半年一次,党员每年给贫困户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贫困户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
1、宣传党在农村方面的路线、方针和惠农政策。
2、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等形式,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适用于党员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自助创业的项目、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2、几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要求
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每个党员须根据党支部年初制定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