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作者:唐守秋 高恒水 秦咏梅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6期
摘 要:本文阐述了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社会中介的三位一体战略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万亿)虽然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尤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在多个方面是明显不足的:
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据调查,缺乏信息或技术和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即“不创新死,创新找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既不知创新进展,也不知竞争对手的创新谋略,而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5、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市场中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桥梁”、“助手”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6、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
自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要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能够表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是技术指数。已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1-2002》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7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5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02-2003》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5位。以上是近三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比较弱,并且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和印度。
当然这些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落后的情形下同时也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融资渠道不畅、财务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对企业发展的限制。这些中小企业虽然目前不容乐观,但是还是有有效可解决的方法。
一、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1、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中小企业 的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
2、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的全国共享与转化,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完善。在美国,政府就建立了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
3、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行为,形成政府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需求,或者运用“购买行为”来影响技术创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和出口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大市场,通过政府购买自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问世。美国硅谷的许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
3、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三、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有所长,不可替代。科研机构与高校偏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涉及技术原理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科技发展动态信息,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企业擅长工程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的建设
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使得企业知道进行哪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不至于处于盲目的创新状态。中小企业要面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五、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员
我国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许多,而且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科学家健康状况不佳等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因此要加快培养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以中小企业互助和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加大知识资本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形成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之中。
六、要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一是加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大金融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贷款,建立资金投入风险机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创新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携手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七、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 是基于组织而实施的, 它与组织创新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管理是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知识联网和知识流动, 来实现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即实现和推动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组织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创新, 而组织的各种创新也会影响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 组织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 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两者相辅相成。
八、企业文化
培养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资源、采用新的组合形式的企业, 来实现自己抱负和理想。这种创业精神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我们就要培养这种创业文化, 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内的不利影响, 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解决我国文化中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从小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和崇尚创新,逐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私有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造、创意欲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职工工资,工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特别是应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过渡,同时应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创新: 中小企业成长之道—2006 年
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报告[J].资本市场, 2006(7).[2] 何鹏.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力研究———基于成长的研究视角.2006(12).[3] 胡怀敏.略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J].科技管理研究, 2002(3).[4] 顾立汉 李画画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008(5).[5] 孟庆伟等: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2,(2).[6] 魏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学管理,1998.(11).[7] 顾良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博士论文.2005.(4).[8] 李时椿:美、日技术创新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10).[9] 蒋永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2009,(3).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文/松
【摘要】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中小企业形成竞争的不仅是国内企业,更有众多的外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及现阶段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总数的99 7%,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占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40%。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据1997年江苏省调查,从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半数以上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1 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
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2)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 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 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 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 2002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只占到其销售收入的0.31%,由此证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3 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河南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
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 模仿创新的战略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科研开发能力弱,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瞄准国内一流企业,加大“仿创创新”和“改创创新”的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量,使中
小企业“小而专”、“小而精”。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 联合创新的战略对策
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
(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注重实现技术中心外部化和人才培训中心外部化。通过“长期联合”、“自主创新”、“引进转化”、“嫁接改造”、“委托攻关”等形式,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尤其是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益的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使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 与大企业合作创新的战略对策
在当今市场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昔日的“单兵作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了,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更有必要进行彼此间的有效合作。使之共同应对市场冲突、成本上升,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成果,共创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双赢。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合作,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与大企业的协作条件。作为大企业的加工承包单位或委托加工单位,在决定价格、交货期、质量、支付条件等协作条件时,一方面需要承包企业注意谈判策略的采用,以一种对等的关系来确定协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承包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主动。(2)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在协作生产期间,必须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树立信誉,逐渐摆脱大企业的控制而独立地面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应采取特色战略,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产品,逐步使自己扩大规模,争取主动。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的实施,还应得到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技术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李培培,傅宗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6年01期
林妮.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年06期
王林.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装备制造技术 >>,2005年04期 余姜,王安民.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对策及战略探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02期
王静,王俊霞.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年10期 梁瑞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难与对策.<<经济经纬 >>,2001年02期
第四篇: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09-6-4信息来源: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具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提供就业机会、振兴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近年更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往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全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成长。政府部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尚未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的中小企业市场管理体制。
(2)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获得方面先天不足。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资金方面,如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借款及拨款等也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有限的财力使国家无暇顾及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3)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研条件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大企业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较为健全的科研开发体制以及完善的信息网络、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及营销体系,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之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很难吸引人才,不仅技术人员少,而且质量也不高,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而且也缺乏市场的分析与预测人员。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大。随着现有产品需求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产品结构性矛盾与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企业缺乏快捷、迅速和充足的信息来源,缺乏技术资源、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国内外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因而中小企业不敢贸然购买技术,搞技术创新。
(5)我国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已逐步代替政府投资,成为科技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虽然已有各种科技信托、风险投资公司80余家,但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真正的风险性科技创业投资较少。且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条件限制,很难被重视,影响了这类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迅速发展。
2.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素质影响技术创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进步的认识不够,不具有超前的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意识,不把科技当头等大事来抓,仅把技术创新当作权宜之计。许多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家族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带有浓厚的家族化和亲缘化色彩,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企业管理幅度窄、层次少,在管理上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为科学管理带来了障碍;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自身人才培养机构,在管理和技术人才方面对社会依赖程度大;企
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素质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2)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利润较低,自身积累少,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较弱;由于信用水平低,银行不愿提供贷款,而直接面向社会的融资渠道又不畅,影响了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吸纳;科技投入少,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无法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造成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产品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统计资料显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企业资产和少,难以筹集到快速发展的资金。目前我国有高新技术企业16000余家,平均产值仅2000万元。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历程偏短,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资金支持比较困难。
(3)企业技术自身的实力影响技术创新。首先,科技人才缺乏。科技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且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即使全部人员都集中在中小企业,每个企业的平均数也相当低。其次,自主开发能力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对外部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过大,面临的技术竞争激烈,由于许多企业在创业时通过模仿、购买等策略立足,致使企业依赖同一个“技术源”,这就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给今后的技术创新带来一定难度。另外,企业真正自主开发一些产品时,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创新是一种低水平、低档次的创新,很少有附加值高的产品创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过长。
(4)引进技术项目的错位。部分企业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仅仅把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作是提高生产能力,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故引进技术时只注意引进装备硬件而不注意引进相应技术。此外,在技术引进中用行政决策代替科学决策,影响了引进的效率。
(5)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投资意识不足。我国科研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影响了技术创新投资。国家研发经费约为58%,地方政府投入的占20%,其他2%,企业投入仅占18%。这种以政府为主体投资体制助长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总是“等、靠、要”的思想。由于许多企业对研发兴趣,只好由政府采取政策性鼓励措施。因为企业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少,一些科技中试和批量生产的经费缺乏,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
(6)激励机制缺陷。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个重大制度缺陷,即长期激励机制缺位,导致战略难以很好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低效状态,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后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以工资、福利、奖金为主,这种方式导致企业的激励短期化、不利于人才引进、不利于技术创新。
(7)创新收益无保障致使企业缺乏创新动力。技术创新企业与跟进企业的利益差别不大,因而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大大减少。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断技术,只能容忍卖方把类似技术卖给其它跟进企业,造成运用相同技术的竞争对手增多,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很难在短期内收回购买技术的费用和得到预期的超额利润,以致使创新与跟进企业从研究开发单位买到的技术差别不大,企业的创新产品很容易被仿冒,创新风险无法规避。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在目前法制尚不十分健全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仿冒,造成前期投入无法回收,创新收益得不到体现,从而令企业更倾向于不冒风险的跟进战略。
二、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的对策
(1)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市场实现而告终,即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创新收益的最大化。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客观上取决于一定的市场环境,即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结构。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公平地决定技术创新者的所得,创新者的回报是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完善的市场机制还可以部分消除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公平、正当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也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才最有利于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获得维持垄断利润,这就为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改革的方向看,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技术创新政策而非行政手段,重点通过利益调整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引导、保护和协调。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激励型政策。如创新资源投入方面的政策,创新成果产出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创新者奖励政策等。②引导型政策。其主要着力于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努力和发展方向,使之与国家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政策相一致。③保护型政策。这类政策着力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政府购买政策等。④协调型政策。如协调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协调自主创技术引进、技术转让的政策,促进产一官一学(研)合作的政策等。
(3)完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制度,推动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建立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必将对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2.企业层面的对策
(1)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创新来共享市场。在我国的现实中,尽管一些技术项目合作开发的前景很好,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合作的过程却非常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各方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合作创新的失败。因此,应当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机制:①选择适当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利益联结方式;②建立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③确定合作创新成果的产权制度安排;④确定合作创新成果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
(2)加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与风险控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进行创新投入,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一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投入的实力和惧怕风险而不愿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
(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研究开发、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必须突出强调通过产品或工艺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4)技术创新市场实现的市场策略。第一,把握时机,适时推出技术创新的产品和工艺。第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第三,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引导消费。
参考文献:
[1]毛钟红: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5):5-6
[2]张志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实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张海晨: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182-183
第五篇: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最近有关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为什么中小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34000]韩家义: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4期,29~31第一,技术创新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第二,技术创新是只中小企业参与同行业竞争的实质和法宝。第三,技术创新是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灵丹妙药。第四,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小企业供给的源泉。其他文章中对此也都有提及,技术创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也达成共识。
2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
[430026] 梁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22~23主要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1规模小,机动灵活 2创新成功率相对较高 3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机制灵活。她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企业创新的模式选取有关。先分析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1初创期,人力财力物力都比较匮乏,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缺乏人才。但是灵活性相对较大,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很快。这一时间虽然企业资源不足,但是资源之间高效的耦合性还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2成长期,人力财力物力逐步积累,企业产品逐步得到认可,企业资源的积累和运作效率的提高是这一阶段技术创新能了有了大幅提高。3成熟期,成熟期环境相对舒适,企业这时候往往会变得保守,企业的创新会减缓或停滞。4衰退期,如果企业未能在成熟期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衰退期技术创新会存在下降趋势。接着她又对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初创期,采用模仿创新,因为模仿创新成功率高,成果可以迅速投放市场获利,这样有效解决了初创期资金不足的缺点。成长期,技术创新应该采用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等合作创新为主。这类合作创新模式目标明确,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增强。成熟期,技术创新模式应该采用自主创新为主,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核心独特工艺并以此获得大量利润。衰退期要注重内部结都调整,借助往年技术创新人才即使开发进行自主创新。
[430070]潘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48~49同样也讨论了此问题。他首先指出,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资源配置落后,组织结构简单,企业融资难,国家扶植力度不够,创新成果保护难等问题。然后对不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创新模式包含了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并指出,虽然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承受长期的创新资金投入,此种模式不太适合资金紧张中小企业。模仿创新模式的起点不高,比较适合一些中小企业,但要注意对技术的吸收巩固和消化。这种模式可以规避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也不需要很多的资金。合作创新模式一般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新兴技术方面。合作模式属于外部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注意选择创新资源能互补的合作者,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利益的保护,通过法定的合同条款事先约定各方的责任。
还有一些关于创新模式的选择的文章基本观点也都大体相同。主要分为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模式。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
[030024]郝卫英: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因素分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124~125中主要介绍了要加强我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包括:1,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 制定和完善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3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4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组织管理机构。5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这五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中应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473000]黄志刚: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逆向调节及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69~72中说明了所得税优惠政策是补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但是目前得出的结果是此政策的效果明显低于预期,说明对大企业有效的政策未必对小企业有效,因此笔者提出了改变所得税亏损弥补模式,研发费用可以递延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调整,是对现行税收政策框架下的局部微调策略。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正向激励。
[473000]韩林静: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策略[J].税务与经济.2011年05期,93~97中也同样提出了类似的税率优惠政策。
[234000]韩家义: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4期,29~31
[430026] 梁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22~23
[430070]潘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48~49
[030024]郝卫英: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因素分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124~125
[473000]黄志刚:所得税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逆向调节及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69~72
[473000]韩林静: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策略[J].税务与经济.2011年05期,93~97
徐志明:高成本时代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难点与对策.群众2011年08期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