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阅读陪伴成长
让阅读陪伴成长
曹静
一、阅读很重要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班上有这样四个孩子,自然地分成两组。
第一组孩子,是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他们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作文的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细看作文会发现他们的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又翻了他们其他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画,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
这两组孩子学习能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答案是阅读!
第一组孩子,晓菲曾谈起她很想读课外书,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甚至是把随报纸赠送的《读者》改成了牛奶。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他什么书。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
而后一组孩子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
这两组孩子后来的发展又如何呢?
后来,晓菲和小壮只升入了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这一组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
而第二组孩子中,博现在就读于一所市重点学校,据他妈妈说博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成,他和晓菲、小壮后来就读于同一所初中,但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可以看得出来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
引用这个案例的作用就是想说明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工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莫错过“黄金阅读期”!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在10~14岁这4年的“黄金阅读期”内,如果孩子能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将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学习能力,甚至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后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先天不足”,再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所以,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非常支持孩子阅读,并对她进行适当的引导。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
1、给孩子讲故事——启迪
给孩子讲故事,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温馨时刻。我选择的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画报,最初是《婴儿画报》《嘟嘟熊》,后来升格为《幼儿画报》。睡前一个小故事,是每天晚上保留节目。妈妈绘声绘色的朗读,是孩子最美的享受。渐渐地,孩子不满足一个故事,常常要我在讲两个甚至三个。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有“红袋鼠自我保护故事”、“的的游中国”、“名人小时候”等等,图文并茂,没事的时候孩子就自己翻看。等到幼儿园大班时,很多故事她能流利的读出来。我当时很诧异,因为我并没有拿着识字卡片,或者指着画报专门地教她认字,可是很多字居然她都认识了!这些画报,孩子现在还珍藏着,偶尔翻出来看看,觉得很有趣。
听妈妈讲故事,对孩子来讲就是最早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增长了知识,学习了语言,是一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语言学习。所以,如果您的孩子还小,还在上幼儿园,就别忽视讲故事这件小事,您每天花一点点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对开启孩子的智慧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也许记得,很多大文学家的童年经历中,都有一位擅长讲述精彩童话故事的外婆吧。
2、带孩子去书店——引导
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尤其是一年级学会了拼音之后,我就常常带孩子去书店。离我们家一两个路口的地方有个“学海书城”,步行过去正好锻炼孩子的小腿,而且书城环境不错,进了书城就能看到孩子们席地而坐,各自捧着书快乐地读书。
书城良好的氛围影响着孩子,每次从书城回来,孩子总会要买些彩图拼音版的书来看。借助拼音这个工具,孩子能够自己阅读了。这一时期,主要是阅读各类故事和名著的简写本。我们家常看《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以文史类知识为主,有时看着看着,孩子会跑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翻到某一页,告诉我这里曾经提到过这位历史人物。今年我和孩子一起看大片《赵氏孤儿》,看完之后,孩子说赵氏孤儿的故事不是这样的。我当时很惊讶,这个故事我只记得大概,没想到孩子却能说出电影与历史故事的区别,原来是从一套《东周列国志》的连环画里读到的。
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融入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无异于给孩子一个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机会。除了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给孩子精心布置书房。把书柜放在孩子的房间,这样平时随手就能翻到不少好书。没有条件的,也要给孩子准备一张小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
3、和孩子一起阅读——帮助
自从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后,我就准备放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样做还为时过早。像那本《吹牛大王历险记》,孩子放了很久都没读,她自己挑的《秘密花园》、《小公主》,更是翻了几页就放下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孩子的理由是故事的开头太没意思了。我明白了,那是因为经典的小说的开头部分都要用大段的文字,细致地交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这些恰恰是小孩子不感兴趣的。由此我想到,文字只是阅读的第一个障碍,对内容的理解是阅读的更大的障碍。于是我选择晚上,像读睡前温馨童话一般,给她读了几段《吹牛大王历险记》里的文字,渐渐地,孩子发现这本书是多么的有趣。之后,她就自己去读了,有时会边读边笑。
当孩子在阅读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出手帮助。我们帮助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也许你只需陪她读几页,这样做可以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支持,给孩子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如果碰到确实有难度的书,你也可以告诉他,也许明年你就能读了。《秘密花园》《小公主》这两本书孩子二年级时就买了,一直搁在家里,到三年级结束时的暑假孩子就顺利地读完了。
三、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1、给孩子一份时间的投入
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父母是支持鼓励孩子阅读的,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已经占了家庭收入的40%,但他们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父母的作用是学校里老师不可能代替的。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营造读书的气氛,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父母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才能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
2、帮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
选择书籍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兴趣、阅读能力等因素,选择的范围应该由点到面。我们不妨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围绕这个兴趣点展开阅读,然后由点到面,逐步地拓宽阅读范围。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①课外书首选文学名著类,时间有限,我们就用它来阅读经典名著。
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书目——
1、中外现当代童话
2、中外神话传说故事
3、中外历史故事
4、中外民间故事
5、中国古今寓言
6、成语故事
7、伊索寓言
8、克雷洛夫寓言
9、安徒生童话、10、科学知识故事
11、格林童话
12、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3、彼得.潘+小王子
14、好兵帅克
15、假话国历险记
16、吹牛大王历险记
17、捣蛋鬼日记
18、OZ国历险记
19、青鸟20、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1、水孩子
22、木偶奇遇记
23、从地球到月球
24、八十天环游世界 初中《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书目——
1、《繁星》、《春水》
2、《伊索寓言》
3、《童年》
4、《鲁滨孙漂流记》
5、《昆虫记》
6、《朝花夕拾》
7、《骆驼祥子》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9、《西游记》
10、《海底两万里》
11、《名人传》
12、《水浒》
13、《傅雷家书》
14、培根随笔
15、《格列佛游记》
16、《简·爱》
②文学杂志类,可以选择《语文报》《儿童文学》,这两种各年龄段都适合。如果是《读者》《思维与智慧》之类的期刊则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适合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生阅读。
③科学书是必读的。罗俊老师曾给我推荐过《剑桥少儿百科》这套书,里面包括科技、生物、文明三方面的知识,图文并茂,非常形象。孩子非常喜欢!另外,朋友推荐过《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全三本)》,这套书也不错!
3、帮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应该首先确定好目标,为自己制定—个详细的阅读计划。用什么时间读书,多长时间完成,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因人而异。我个人的体会是可以把计划订的小一点、少一点,如果孩子很顺利地完成了阅读计划,他不就有了成功感么?他不就有了兴趣么?“凡事预则立。”在阅读之前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并以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播下阅读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果实
记得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播下阅读的种子,犹如在孩子的心田种上庄稼,细心耕耘,我们将收获成功的果实!
第二篇:让阅读陪伴学生成长
让阅读陪伴学生成长
俗话说:铁打的营?P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每年的六月刚送走一批或兴奋或沮丧的毕业生,九月又迎来一批满怀好奇和憧憬的稚嫩面孔。回首两年前,我刚送走了朝夕相处三年的52名学生,又迎来了55个陌生的面孔。望着一张张略带紧张而又充满希翼的小脸,作为班主任的我,认真思忖:在未来的三年中,我该如何做,才能引领这些懵懂的孩子好好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除了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关爱之外,还有什么呢?阅读?对,阅读!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此,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有良好的班风。我们班的读书氛围营造从三方面入手:(1)教室布置书香气。黑板报是主要阵地,每期围绕读书内容而变化形式,如“读书格言”、“好书推荐”、“诗歌园”、“学生园地”等栏目。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班级读书口号: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收获……这样布置营造了一种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想读书的氛围。(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让学生花少量的钱也可以读很多的书,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我号召每个学生积极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人均2本以上,我再多方筹集一些。图书角由本班学习委员兼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3)保障读书时间。开展“一日三读”,即早晨诵读(早自习,除阅读课文外,还要读经典名著);中午精读(读一篇小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启迪一点智慧);晚修研读(晚自习前阅读半小时课外书,并进行交流)。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主题班会;举办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赛诗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2)写读书笔记: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3)好书推荐: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并通过自己阅读后的思考,说明推荐的理由。
三、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走在阅读路上的学生是幸福与快乐的。为了引领学生走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我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每学期在语文老师的协助下上好一两堂阅读指导课,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及读书交流活动。第二、教会学生读什么书。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全部读,显然不可能,因此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的、有价值的书,通过诵读经典,传承学习中华优秀文化,陶冶思想,净化灵魂。
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和我的学生在阅读之路上一直走下去,让阅读使他们的青春展开翅膀,让知识引领他们的生命飞翔!
第三篇:陪伴成长)
陪伴成长 于丹老师说:“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陪伴学生成长。”读了这句话,我的心被深深触动 了,说得真好。细细品来,这难道不正是教育中“育”的精髓吗?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陪伴成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课内,给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坚定地扮演好引路者的角色,要学会与学生合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同差异,使每个学生从心里感受到上课是快乐的事儿。
二、课外,做好学生的大朋友,在思想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学好关于学生心理的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当下学生所谈的话题,能赢得学生信赖,使学生乐于和你交谈,愿意和你分享他的“酸甜苦辣”。
总之,陪伴学生成长,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你,就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老师,为自己加油!
第四篇:让爱与宽容陪伴学生成长
让爱与宽容陪伴学生成长
西街中学 关玲玲
曾有人这么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到诚惶诚恐。仔细想想,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人格素养、审美情趣等众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老师还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善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作为—名老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经常体验被爱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愉快感,从而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
有爱才有教育。“一切教育活动都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服务意识,用爱心服务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如鲜花般地绽放!还要以春风化雨之“爱”、春泥护花之“责”,去培育祖国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明天!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例如:我们班文体委员魏根欢同学,他英语是弱科,因此在好几节英语课上,我站在外边看的时候他都在打盹,还有这孩子有抽烟的坏习惯。观察到他的不足后,我先从别的同学处了解了他的长处,然后有目的的找他谈话,先是表扬了他的体育、理科等方面的优点,然后直切主题,指出他的所有缺点,并耐心的给其讲道理,引导他应如何去学习英语,并告诉他抽烟的坏处。最后我问他:“我训错你了没?如果有错,请指出,我立刻改正。”他低下头说:“没有。”并自觉的在违纪公布栏内给自己划上了一笔。通过半学期的观察,我发现他除对自己的体育工作特别用心外,对班级其他管理工作也很上心,学习也进步很大,从年级302名提升到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的尊重、宽容、信任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
转化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应该懂得爱的艺术,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要知道,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使其按教师的意愿投入学习,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班级朝共同的目标努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就像一首小诗所说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教育学生是先说情再育人,即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到我的真诚,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充分尊重爱护学生,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是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
备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会因为你的爱而进步,会因为你的爱而成才。
例如:我们班单亲孩子有好几个,其中一名女生去年父亲去世,孩子心理有很大变化,在我班一次体育课时,她和外班一男生在教室谈心。知道此事后,我将其单独叫出来,给其分析了家庭特殊带来的痛苦,要如何走出痛苦,如何化悲痛为力量,作为女生更应该学会自尊,自爱、自怜、自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会能活得有价值。通过谈话后,孩子转变很大,学习兴头也十足,她的成绩也进入年级第?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我偶尔也搞点心理惩罚,有意识地冷淡一下他,让他尝尝违反纪律后那种难受的滋味,然后再找恰当的机会教育他,给他讲道理,并特别地告诉他老师不管他有哪些危害。
比如说现在我班有个男生,平常自由散漫,自习课要讲话。我找他谈话时,我说:“很多同学都说你娃很聪明,有时你就是自控力太差,管不住自己,所以学习提高不快。你违反课堂纪律,和你好的同学都有意见,他们就是不好说你。我感觉我平时对你那么好,你结果还不给我面子,我怎么想呀!老师平常把你看得
多大多大,你却搞得我很难受!哦,你是不是感觉在这里读书很老压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干脆试一试,今后我就不管你,你自己管自己?如果你真的感觉太累,你可以休息几天,我对其他同学或老师就说你生病了好吧。”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说:“老师我知道了,我的确是没有管好自己,对不起你,我错了,老师你原谅我一回,我今后一定能够改正,你相信我吧。现在你不管我,我怎么办嘛?大家都说你管得严,我还是在我们班上幸福些!”通过这番谈话,我就顺水推舟地原谅了他。现在他果然变了,从此,他硬是怕我不管他,变得听话起来。我为了不让他出现反复,每次在我看见他时,都用鼓励的目光去看他,找机会关心他,使他真正得到老师的温暖。
现在学生在学校一般最怕班主任老师,最畏惧请学生家长。如果这两样都不怕了,他们就很容易变成危险学生,让老师无法管理,那是早、晚都要出大事的。所以我们老师要用真诚的师爱唤醒问题学生,他们才能够按老师的意图去学习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嫩枝易弯也易直”吧。
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现在炒得比较热的“情商”问题。因为就这样一个“行”字,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里差距;就这样一个“行”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就这样一个“行”字,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看到人世间的美好;就这样一个“行”字,找到
了学生对学习的快乐感觉,真正品尝到师爱的甜头。当然,这需要我们作长时间的铺垫工作。就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我们班,我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我的朋友,和他们都有一定的师生友情,我从来不用鄙视的目光看待他们。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我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他有潜力,老师相信他学习抓得起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零分不可怕,怕的是不总结。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与我沟通和交流。老师只要能够作到四不四避免:不放任避免更多学生调皮,不软弱避免更多学生恶习,不高压避免更多学生叛离,不威逼避免更多学生问题。”
我最崇尚的教育理念是:借情寓理转化学生。我教育学生是:重视“共生效应“,遇问题晓之以理,自己事情自己处理。
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特性决定的。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后进生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稍有进步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我们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耐心的正面教育,耐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进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会获得精神上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我喜欢与学生交流和谈心。也主张现在多管一点今后就会少管一点,我们现在制定必要的班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针对学生实际,我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希望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我通过身教和言教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看清我们老师的人格和魅力,让他们真正感到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让他们真正感到作了错事太对太不起他们的老师。我经常还与学生家长联系,就是要让家长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子女是真的很关心,是真的很用心,是真的为他们的子女操碎了心,我们老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些话不是要我们直接对他们家长说出来,而是要用实际行动真诚地表现出来,让那些家长自觉地配合我们工作,支持我们工作,让他们发至内心地感激我们,敬佩我们。
工作中,小错迁就是害人,大错再纠是害死人,包容不等于纵容,这是质的差异。一个班没有问题不正常,但不能经常出问题,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处理问题,怎样作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当班主任牺牲了很多休息和玩耍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学生,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负面东西,以增强自己教育的针对性,及时纠正学生的小错误,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事实上,我们只要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上有所进步,学习上有所提高,情感上有所满足就行了。真正让他们知道虽然目前自己不是最好的自己,但与以前的自己相比有进步就行,新竹高于旧竹枝这是规律。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内在要求,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一般年级越高的学生在这方面就表现得越突出。还有,我最不喜欢把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过多地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消极心理,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老师自身形象,对自己工作不利,我把这个作法叫住“包装威信”。我感觉这种作法效果的确好,也许是我的运气好,今年的这届学生,不管是凶的还是调皮的,他们都喜欢做样子,也愿意做样子,愿意把很多事情告诉我,我感觉还是与我和他们真诚相处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与学生以心换心,让学生明白老师善良的心,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师生友情,那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在实践中去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说我们老师只要真诚真情,是完全可以用师爱转化学生的。
我认为作到“四心”是关键:自己工作尽心;家长对我放心;科任们有信心;学生能够安心。我们老师只要能调整好心态,先建立真诚的师生友情,把自己该作的事情作好,学生自然也会想办法把他们该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学生是有良知的,他们与社会上有些人不同,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我们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爱是教育的根本。作为班主任,应该用爱与宽容去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第五篇: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文/李亚芳
孩子的成长是绝大部分家长心里最为关注的事情了,因为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意味着一个希望的诞生梦想的成长。
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孩子的成长往往又让家长们绞尽脑汁。然而到孩子越大越让父母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煞费苦心培养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很叛逆?
我接触过好几个青少年问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亲通常都会这么跟我说:“请你帮帮我的孩子吧,他再这么继续下去他这一辈子都完了”。原来他们的孩子成长到青少年的时候,出现了网瘾、逃学甚至是打架斗殴等等不良行为,这引起了家长们更大的担忧。
估计很多家长到这个时候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叛逆了,我也问起过这些来寻求帮助的家长们:“你们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们教育上出了问题”?基本上家长们都会抱有这样的观念:“是孩子变了,长大了翅膀硬了,我们管不到他了”,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教育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帮他们反思一下孩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在孩子3到7岁时候的这个年龄阶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爸爸妈妈陪伴的,同时这也是父母亲培养孩子品性最为关键的时期。
有很多父母亲都会说:“我们是在陪伴孩子啊,给他买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我们也只是要他听话就好,他那个时候还算听话,为什么现在就听不进我们半句话了呢”。“你们给他买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那你们陪他玩吗”?我继续问到,这个时候家长们就有点无言以对了,他们会认为孩子都三岁多了,可以自己到一边去玩,而且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抽不出时间。如果家长们有这样的观点,我会告诉他们:“是的,可能你们是很忙没时间,那你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去担忧孩子的将来呢”?
我想说的是在孩子3到7岁这个年龄阶段,如果你没意识到孩子的品性培养。以为用几个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就能换回来他一生的优秀,这未免也太不切实际了吧,而往往换回来更多的是对父母亲的怀疑或怨恨了。
因为,即便是孩子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堆满了整间屋子,绝对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缺。这个空缺就是爸爸妈妈陪伴的空缺,如若不然在孩子的心里很可能会认为“家,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爸爸妈妈就是给我买东西的人”。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想法,那他长大以后,他的叛逆就不是偶然交到几个坏的朋友才变坏的,而是他对父母亲的怀疑和怨恨到这个时候发泄出来了。
所以,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潜在的问题:问题确实是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是在父母亲的教育上。他们错误的以为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去激励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确,是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换回来孩子一时的“听话”,但孩子长大以后呢?只要孩子喜欢的东西都能满足孩子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开始反对我所说的了。他们会说:“我的孩子在3到7岁这个阶段,我并没有给他买过什么他想要的,而且从小我们就教育他,我们也相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他长大了还是这么不争气呢”。抱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们,或许他们的确注重了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他们注重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吗?
这些家长们把教育孩子模式化了,也就是说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反而限制了孩子心灵上的成长,因为孩子在这个时间段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也不是什么从小就接触奥数、舞蹈或者钢琴等等技能。如果孩子从小就被这些技能占据了他的童年,那么长大之后他对父母亲甚至是自己都会有怨恨的。
相信很多人也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位女孩出国留学并且拿到了博士学位的那天,她自杀了,她在遗书上触目惊心地写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从小就教我学习,现在我的任务为你完成了,我不再需要这个世界了”。
这说明什么?孩子在3到7岁这个年龄阶段,只是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玩你们认为非常无聊的游戏吧,孩子并不是需要什么玩具、零食或者衣服,也不需要什么奥数、舞蹈甚至钢琴。不要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要知道人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不让孩子跑错方向就很好了。
如果说在孩子3到7岁是奠定品性最基础的时间段,那么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就像我接触过这些被认为有问题的青少年,不论什么问题,归根结底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童年的回忆是比较空白的,因为陪伴他们走过来的童年,只有一些现在一点都不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要么就是非常枯燥的奥数、舞蹈或者钢琴等等,他们最想依赖的父母呢?居然在他们的回忆里是模糊的。
陪伴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和人品的教育,不论孩子是在童年期还是青少年时期,孩子不能得到父母亲的陪伴,他们的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越是叛逆的孩子,父母亲陪伴他们的时间就越少,也就是和父母亲之间的亲子关系越疏远。
你的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叛逆,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还是都抽出时间陪同孩子尽情的玩耍吧,这不仅仅是拉进亲子关系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孩子人品和道德最有效的途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