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养育孩子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养育孩子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每个人初次站在父母这个人生的舞台上,一般都会憧憬为人父母一路的精彩。但是,当有一天为人父母者自己的心理发展成熟后,才发现,哪怕是许多伟大的家庭,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常常会偏离人生的轨道和方向,甚至失去自己孩子和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与此同时,一些家庭比其他的家庭更有成就,养育孩子还增加了幸福和有成就。越来越多的故事显示,养育孩子之前需要学习并拥有了一份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和达到人生目标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即将为人父母者都要学习亲密功课。
新手妈妈产后心理和护理
妈妈对小宝宝过于投入,忽视了对先生的关心和照顾
准爸爸妈妈首先要在情感上接受孕育中的宝宝,并且为宝宝的即将到来感到欣喜,这样会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
孕妈妈要常常告诉准爸爸说:”这一定是个漂亮、聪明的宝宝,眼睛会像你,嘴巴会像我,肯定会很漂亮。”因为胎宝宝是爱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准妈妈肯定会格外地珍惜这个胎宝宝,慎起居、美环境注意营养戒烟酒,以爱关注着胎宝宝的变化。胎宝宝通过感官会得到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信息,这也是对胎宝宝最好的胎教。
相反,当一个孕妈妈还没有在情感上做好接受即:降出世的胎宝宝时,内心势必会充满矛盾和不快,她不高兴胎宝宝的出世,也不愿意承担起做妈妈的责任。或者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准爸爸也对此漠不关心。面对这种心理状态,在精神上对胎宝宝而言.羌疑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和沉重的压力。这样对于胎宝宝出生后的成长很不利。
产前培训班
如何处理和家人的关系当孩子呱呱落地,身为父母首先必须在心理上作好“接受”的准备。所谓“接受”,就是发现和承认孩子的先天特征,特别是气质特点。许多人认为孩子是可塑的,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只是在一定层面上存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不相同的先天特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通常可分为“容易(抚养)的”、“慢慢活跃起来的”和“难带的”三大类,而且,这些气质特点可能与父母的性格特征无多大关系。所以,要带好孩子,第一步还得先摸透孩子的“脾气”。对此,父母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管孩子是随和易带的,敏感多事的,亦或是令人大伤脑筋的,我们要做的第 一步必须是主动接受,然后再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养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身为父母对孩子具有的气质特点要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生活中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对宝宝的成长作用不可低估。孩子小时候是一个弱者,父母角色一开始主要以保护者、抚养者、关爱者的身份出现。因此,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极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于敏感,反应性太强。孩子一有风吹草动,父母便会草木皆兵。又是给吃的,又是买玩的;又是哄,又是骗;又是抱,又是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孩子安排得妥妥贴贴。相反,也有一些父母或因忙于事业和学习,或因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生活,难以进入孩子抚养者的角色,对孩子生理、心理需求既不关注,也不过过问,希望孩子就像家中侍养的小猫、小狗,“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使孩子正常的亲子交往需求难以满足。
父母过强、过弱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母过强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只能被关注、被宠爱的心理模式,一旦不能按照这种心理模式运转,这些孩子就有可能只会束手无策,甚至以反常、极端的行为来表现其不满;父母过弱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则使孩子对家庭成员及家庭关系极其淡漠,进而影响其与他人自如、正常地交往。可以想见,当孩子长大以后自己组建家庭时,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又会怎样。
适度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体现在亲子交往的各个方面,并且视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侧重。例如,在婴儿期,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语言、动作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在幼儿期,父母应该对儿童的独立意识、探索活动、社会交往有更多的敏感和反应,等等。这是良好父母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
父母意识的丰富内涵还包括致力于形成好的家庭“共感”氛围。共感通常是指当事者双方(或多方)从各方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感受所遭遇的事情和情绪体验。笔者认为,家庭中缺乏共感和沟通,是现代家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共感是多维度、多指向的,不仅体现在父母之间,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准爸爸设身处地地感受准妈妈怀孕时的种种艰辛(当然,还有如自豪等体验,能增强照顾好妻子,并为孩子的诞生做好准备的信心与责任感。
在新生命降临后的最初几年,社会学家称之为“家庭危机”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者”的插足打破了原来两人世界的温馨与平和,使家庭矛盾剧增。此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年轻父母之间互相抱怨,责怪对方没有尽到责任或是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其实,只要父母双方多从对方 的角度想一想、感受一下由于孩子的出生而带来的巨大挑战,也许诸如抱怨、争吵等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家庭氛围就会减少许多。
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会渐渐长大。虽然他嗷嗷待哺的景象仿佛还有昨天,但今天的他却有了新的变化。在家庭中,除了父母的他却有了新的变化。在家庭中,除了父母彼此间的共感以外,在育儿的过程中更需要父母用理智从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他的世界。不是吗,孩子独立的意愿是他独自尝试一切的心理动力,而独自尝试是他未来走向成功的一次次练习„„从孩子的角度来感悟,父母会惊喜地发现: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孩子,都是能取得成功的孩子,都是能获得快乐的孩子。即使这些能力、成功、快乐,在大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这些能力、成功、快乐却是他成长道路上那一道道灼目、亮丽的风景。有了家庭中良好的共感氛围,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又是什么,才不会仅仅从父母自己的好恶出发,在“一切为孩子好”的借口下,生造出那么多孩子的“指令性需要”、“指令性兴趣”(即是由父母指定的,但同时又被父母认为是孩子的需要或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说实在的,如今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没兴趣 ”、“没劲”,难道与父母所认定的那些“指令性兴趣”无关吗?
父母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父母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传统文化以及父母对自身现状不满的双重因素影响,我国父母更倾向于将孩子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视孩子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这就是我们分析的典型的亲 ――子一体化现象。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父母往往成为人生一切积极行动的旁观者,他要求孩子“好好努力”,而自己却绝对不“天天向上”,仿佛自己这辈子大局已定,无须再作任何努力,对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进步也已无所责任。于是,对自己、对孩子就形成了两套不同的行为标准:晚上回家,孩子是必须做功课的,而自己则以看电视、打麻将为主;孩子不可以撒谎骂人,而自己则可以出口成“脏”„„我们在分析父母意识的问题时强调指出,父母自身的为人处事方式,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感等,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最具深远意义的影响。因为孩子无时不在模仿父母、不在学习父母。通常,我们刻意地、有意识地要求、培养孩子的努力,会被自己不经意间的自我放纵而轻易抹去。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不但应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应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丰富的人生。要做到这一点,一对刚走过人生一半道路(甚至有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双亲在自己的生活中已没有了自我发展的追求,甚至放弃了原先的娱乐、爱好与社交,乃至对自己的外在形象、夫妻感情都不如以前在意了,那么,健康、积极、丰富的家庭态度所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是极其深刻、久远的,这是良好父母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看到,对父母意识的关注,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愿望是:从父母出发,让为人父母者树立一种良好的父母意识,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形成良好的育儿态度,使每一对父母都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
准父母除了做好物质准备外,还要有哪些心理准备呢?
首先,在喜悦的同时要更多地想到艰辛。孩子一出世,会直接影响这个刚刚组建不久的小家庭的全部节奏。在头三年,父母必须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玩,甚至生病。有的父母还要做些牺牲,比如:看电视学外语取消了;集邮爱好暂停了;出门会友少了等等。
其次,树立起自己能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许多年轻父母不相信自己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常常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自己也暗自落泪。其实,年轻父母只要肯学习,阅读育儿的书刊,参加家长学校,接受科学育儿指导,并乐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一定能够教育好孩子的。第三,认真思考应该怎样爱孩子。孩子3岁以前,父母的爱是他们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但不能过“浓”,否则会变成不理智的爱、溺爱。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必须记住:要克制自己过分的感情,绝不答应不合理的要求。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是大有好处的。
第四,在得到一个身体不太健壮、或长得不太标致,或与自己期望的性别不一致的孩子时要冷静,要有思想准备去善待他们,因为他们同样是你们两人的结晶,他们更需要爱。无数事例证明,只要教育观念正确,养育得法,这些“不合期望”的孩子同样可以成才,同样会成为你们喜爱的孩子。绝对不能有歧视他们、甚至虐待他们的心理和做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进行了著名的“陌生情结实验”,帮助说明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和达到人生目标的能力。在他的研究中,将亲子关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比较平静和自信,会冒险尝试靠近和了解陌生人,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与此同时也会关注在自己视线内的父母。第二类焦虑型依恋的孩子胆小和易怒,害怕的紧贴亲人。
第三类是回避型的孩子,他们不喜欢和人亲近,忽视周围的人,包括父母和陌生人,在成长过程中避免和他人肢体和情感的接触。
人类对关系的认识是如何印刻在记忆中的,亲爱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吗!健康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让彼此在关系中感到亲密又不失去个人的自主和独立,认识到寻求帮助不是无能和失败的标志。在需要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独立的自己,并且在需要帮助时,适时乐于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坦然,(不过分自责和追求完美)。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协作的总体。让自己从他人的协助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对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充满了弹性。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寻求到帮助并让自己成长。
焦虑型亲子依恋导致孩子在内心认为自己是一个软弱和无能的人,对“自我否定”。父母的教养方式在过于严格、循规蹈矩和过度保护中摇摆和前行,在成长过程中过早的独自面对成长中的压力,无人分担。内心建立的“自我否定”亲子关系模式使得他们非常渴望被保护和支持,同时又害怕被抛弃,成长过程中慢慢发展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与人相处时过分的取悦他人,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回避型亲子依恋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分的接近和亲密让他们感觉不舒服,喜欢和他人在肢体和情绪上保持适当的距离。
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协调现在和未来,为到达幸福登顶的生活而努力,也享受攀登的过程。支持和鼓励家人追求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
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有良好的价值观、一家人一起讨论家庭的事宜,家人对未来家庭发展拥有清晰和弹性的目标。
一起商量并决定家庭事务的分配和执行,安排家庭事务的顺序原则,确定优先事务,按照优先顺序计划和行动,培养合作和协调精神。
在生活和工作中,家庭成员按照共同利益来考虑和行动,互相支持和尊重,考虑问题时是双赢的目标。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和工作。
了解认识自己和家人,有时间和机会聆听和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建立信任和互爱的关系,家人之间可以给出有帮助的反馈和建议。
接受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欣赏家人本来的样子。分享对彼此深刻的需要和担心,学会表达和培养爱人的能力。从小尝试到大行动。循序渐进。同时建立一种共同商量解决问题,抓住机会的成长氛围和习惯,学习如何关心与帮助彼此提高的家庭氛围。
第二篇:创业之前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创业之前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在也差不多成为了一个流行的词了,网上到处可见,然而自主创业真的容易吗?也不尽然,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些如何自主创业和在创业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1.是否你真的需要创业,是否已经做好了创业的准备!
一但进海经商,轻者伤痕累累,重者亲人反目成仇妻离子散!想创业,一定要做好任何准备,心态是绝对要考虑的,创业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能够成功的也绝对是仅少数的,而更多的人的下场都很凄惨!在某些时候,往往就像是赌博,这个社会很少再有仅靠一个好的项目或者好的才能就能成功了!你永远要记住你不是那么幸运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承受各种痛苦,而往往这些痛苦真的是很少人能逾越过去的,如果中途退出,你会很不甘心,继续下去,你就会想一个疯狂的赌徒,输的越惨,就越想去堵,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是否我真的需要创业!一旦选择,就无法回头!切忌!
2.你资金怎么去花,是否你真的能管理好自己的资金!
面对创业的资金,请千万一定要控制好,永远记住,这个资金,是干什么用的,每花出去一笔,我们就再也不能获得了,创业的钱,就是创业的钱,千万不要去还你的贷款,欠款等等!否则你迟早会发现你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这笔资金,到最后,创业没有走多远,资金就早已干枯!面对现实自己真的无法控制资金时,一定找一个人管理,千万不要逞能还让自己管理资金!每一个月做一次预算,拿一次资金!
3.真的选对了创业的项目吗?
钱对创业项目本身,根本不起到任何一点催化作用!如果创业项目好,发展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资金的投入只是改变外界环境,对项目本身并不带来发展条件,用资金铺一条快速发展道路,这是死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给自己定个切实的目标,如果三个月内,这个项目连一点点都实现不了的话,请立即停止,重新思考吧!这肯定是有问题的项目!
4.为你自己留下一个退路吧,千万别说一定成功!
最后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你的失败结局!千万别说,我不会失败,这个你做不了主!务必给自己留点资金,当作最后的粮食,留一部分资金放起来,哪怕前期不准备,但是一定要做这样的规划,给自己留一点东山再起的粮食,能够保证到创业失败时能够给自己不要流落街头这样的困境,否则会很难再次爬起来以上的内容,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请千万想好再进行每一步路!
想去创业,就要能够承受得起失败的打击,因为失败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多次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如果你还没有做好这些准备,那失败还总是会尾随着你。与人打交道要有警惕,不要过份的相信人。在生意场上的朋友仅仅是买卖关系的朋友,一旦买卖关系结束,这种朋友的感情也会淡薄。你不要指望他会帮你多少,能赚他的钱你就赚,你不要有害人之心就是了。有位作家说过,政治家下台了还有一群追随的人,商人经理下台了(失败),是不会有多少人追随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啊,商场如战场嘛。
第三篇: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
乐妈育儿随笔,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emayuersuibi),一起分享快乐育儿!
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
这是乐妈的第二篇原创分享。期待能与您一起学习健康育儿,共享养育孩子的乐趣。敬请关注及分享:乐妈育儿随笔(lemayuersuibi)
享受孩子带来的感动
从获悉肚子里孕育了一个小生命的那刻开始,对这个从未谋面小家伙的爱便已开始漫延至整个人生。
第一次看到刚从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小团皱巴巴、脏兮兮的小人儿,那时的你,是什么样的感觉?自此,生命里多了这么个至亲至爱、血脉相连,牵肠挂肚的人儿。
看着躺在怀里,吧唧吧唧吸吮着乳汁,吃饱喝足后沉沉睡去,全身心信任、依赖着自己的小不点,如同有一股涓涓的暖流,一点一点地流淌进心间,身心都柔软起来。
几米在歌中写道:“如果你有一个小宝宝,那么每个夜晚,当他慢慢入睡,像不像天空渐渐浮现的星星,温柔发着光?如果你有一个小宝宝,那么每个清晨,当他慢慢醒来,像不像海上缓缓升起的太阳,温暖发着光?我有一个小宝宝,像星星,像太阳。”
每晚看着旁边甜甜睡着的小不点,是否觉得无比的安心?早上还睡眼朦胧时,一旁的小家伙用粉嫩的小嘴,“嘟”的亲一下你,是否会快乐得不由自主地 哼起几米的这句:“我有一个小宝宝,像星星,像太阳?”
孩子给我的启发
一、前行的时候可以从容地坚持。乐妈育儿随笔,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emayuersuibi),一起分享快乐育儿!
当乐第一次撅起屁股、拱着小身子,努力尝试着向前爬行的时候,当他蹒跚学步,缓慢而坚定地走出每一步时,震憾着我:在我摸索前行的时期,是否可以少些犹豫多些坚持?少些自怨自艾,多份从容?
二、努力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尽可能地让自己快乐。
乐让自己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开心的,无论是自己专心致志地玩沙子、玩具,还是和我一起阅读,或是和小朋友一起嬉戏,或是在观海长廊、渔港公园毫不胆怯地跟着阿姨们跳广场舞„„小家伙让自己生活得快乐而充盈。
三、保持谦逊,不要懒于问候与分享。
一段时间不回家,乐就会念叨:我想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会主动要求打电话回家问好。
上幼儿园后,变成个礼貌的小绅士了,早上出门会亲亲爸妈,见到老师半鞠躬地向老师道:“老师,早上好!园长,早上好!医生,早上好!”
从幼儿园回家后会把幼儿园学到的歌曲舞蹈边唱边跳给爸爸看,还边教爸爸一起跳„„
四、保持一颗童稚的心。
乐已经可以像个小大人,跟着我们一起旅行。外面世界的一切,对于孩子而言,都那么新奇、有趣而好玩。在上海吃小杨生煎时,对于包子里有汤汁用舌头舔了又舔才下定决心吃;杭州,西湖的音乐喷泉让乐流连忘返,看了一次又一次;乌镇的民居里,这瞧瞧那摸摸的,不停惊奇地问:“妈妈,这个是什么?”
孩子,谢谢你让我知道,沙和水可以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章;小蓝和小黄拥抱会变成小绿;可以如此详和虔诚地和月亮说晚安„„
五、孩子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乐妈育儿随笔,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emayuersuibi),一起分享快乐育儿!
当了妈妈后,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快乐的状态,因为知道,只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当了妈妈后,不再动不动掉眼泪,为母则刚;当了妈妈后,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重新学习、成长的过程„„
孩子,感谢有你
孩子,有你的家,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有你的家,是幸福温馨的家。牵起你的小手,世界仿若都在手中,感动与满足盈满心间。
爸爸说:“孩子,你慢点儿长大,这样爸爸可以赚钱养你,可以陪着你玩,陪着你旅行.....”
为什么养育孩子?最近疯传的答案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撑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我却觉得,淡淡的却长久的幸福,正是孩子给予的最珍贵的礼物。
孩子,谢谢你!
第四篇:家长要在孩子六岁之前做好英语启蒙教育
家长要在孩子六岁之前做好英语启蒙教育
孩子在6岁之前,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在这时能够适当地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不懂英语,在信息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研究还表明,学外语会促进智力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讲两种语言的幼儿比仅会讲一种语言的幼儿,在脑子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有优势。
语言刺激是促进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要素。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给予两种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因此,幼儿期的英语训练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
那么,幼儿什么时候学英语最好呢?不少专家认为,幼儿期,特别是6岁以前,是获得外语的最佳期。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幼儿的知觉发展中,首先成熟的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认汉字也好,认英文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信息刺激的活动,他们把字形当成某一个具体的形像,像记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样记住它们。经过多次地反复,这种特殊的“形象”就储存到大脑中去了,从而形成记忆。
因此,幼儿学外语与成人学外语有很大的差别。同时,6岁以前,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候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步地出现下降,给学外语带来一定的困难。
幼儿学英语还具有许多成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他们不担心考试,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着学,即使讲错了,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又如幼儿未来的时间很长,授课时并不急于增加词汇量,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说讲。再加上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如果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其潜力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的。
要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学习中,我们反对“成人式”的英语教学,而主张以环境熏陶、无意识记忆为主的“横式化”教学。如果把成人英语学习中的“读课文,解释词义和句子,强化练习”的模式搬到幼儿的课堂上来,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还会使幼儿厌恶英语,为将来学好英语设置障碍。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如同学习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一样掌握英语。
幼儿学英语主要以反复地说、认字母为主,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学习方面并不要求幼儿去进行书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比如幼儿期,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那么教师就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让幼儿融入其中,进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幼儿学英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快乐虫宝宝:唱唱跳跳学英语》就是一套很不错的英语启蒙学习教材,主要针对将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来学习的孩子,涵盖的初级词汇包括140个英文单词和45个英文短语。为了最有效地使用本产品,需要家长按时让孩子观看DVD或者聆听CD,这样,不用多久,孩子们就能记住歌词并跟唱歌曲。其核心和特色即在于边玩边学、快乐唱学!您和孩子可以很放松地在自己家中或者车里,和虫宝宝一起享受快乐的探险和悦耳动听的歌曲;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些好玩又好看的图画书,发现一个全新的英语世界——一个快乐虫宝宝的世界!
2.注意发音。幼儿学英语,家长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极为关注,并为孩子创设积极的英语会话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但有些父母的英语是“中国式”的,如果不加纠正地教给孩子,容易使孩子发音不准,到大时就难以纠正了。因此,父母教孩子要注意发音,如果自己说不准,应尽量让孩子跟老师或电视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1 9:37:29 点击:1
一、树立自信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里的“胆大”指的就是自信心,而“艺高”是指高超的本领、过硬的功夫。艺不高,教者对自己采取的教法、所讲的内容心中无底,气势自然就下来了,讲课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如果在课堂上再遇到点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不难想象这堂课会如何糟糕,教师自己会如何难堪。因此,除了平时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外,教师在课前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案,为树立信心打好基础。
只有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多才多艺,利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永立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二、提前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并不因为自己对教材熟悉、驾驭能力强而轻视课前准备,他们一般总会在课前10分钟左右甚至用更长时间浏览教案、教材,设想一下将要进行的一堂课的过程甚至上课第一句话怎样说、说什么等细节,这种预先演练(或者说是“过电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即心理准备。它为上好一节课准备了良好的开端。而有的教师上课铃声响过才拿起教案急忙往教室赶,到教室后还气喘吁吁,这种慌张的心态怎样能上好课呢?尤其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时候做实验,什么时候讲授新知识,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提前进入课堂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应付偶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教师上课时没有遇到过意外情况的极少。你准备好了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想一展身手,可上课时突然没电了;上课时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你又无法解答等。有时甚至会遇到比上面这些问题都要尴尬的场景。
这些你事先会想到吗?有没有应急方案?特别是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听课、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观摩,或进行公开课时,你本来心理就很紧张,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呢?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想好应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着多种角色,既要在工作上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家庭责任。工作、家庭责任等压力使许多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而现实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因家庭、工资奖金待遇、职称评定、同社会一些行业相比巨大的反差等矛盾,有时会使其中一些人身心疲惫、心理紧张、焦虑、失衡、情绪烦躁。这些情绪若带到课堂上就表现为讲课缺乏激情和热情,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管理走两个极端等,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先调节心理,尽量忘记自己承担的多种角色,想方设法把自己定位在单一的教师角色上,并处理好教师角色内部的诸多矛盾,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断调整心态有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有的班上课心情舒畅、挥洒自如,不时会有灵感闪现,而在有的班上课情绪低落,疲于应付,尴尬场面不断,以至于对前者每每想去,对后者则时时不愿关顾。原因其实很简单:班级不同。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班级个性也不同: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沉稳。另外,教师的性格及讲课风格也不同。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和风细雨,个性、程度不同的班级很难适应每个教师。《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先知穆罕默德一次率众门徒在外,先知指着前面一座山说:“我能让前面的山到我跟前来。”但过了很久,山仍然纹丝不动。于是,先知说:“既然山不到我跟前来,那么我就到山跟前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上课的班级、学生是固定不变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心态去适应不同的对象呢?
六、明确课程目标,端正上课动机端正教师的上课动机是课前做好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上课动机的性质不同,往往会随着课堂气氛的转变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具体表现: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当课堂出现异常的情况时,便会激起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向困难挑战;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教师,当一堂课出现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向困难屈服。越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动机就越强烈,越能形成良好的课前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个人动机为主导,为上好一堂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均以个人得失为重,其上课能力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课前教师要摆正上课动机与个人动机、主导动机与附带动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虚怀若谷、和蔼可亲,善待学生,始终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时塑造学生,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丁新胜.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 M ].河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7.[2] 杨倩.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未来英才,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