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书籍滋润孩子的童年
用书籍滋润孩子的童年
摘 要 人们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阅读获得。课外阅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读物选择 阅读方式 阅读体验 阅读氛围
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的阅读获得,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一)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由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恰恰相反,她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需求。
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有
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那么,正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孩子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二要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如我在一本资料上看到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
(三)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才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二、课外阅读的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
(一)开放性。
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以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们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中会又那么几个躲在书桌后面的“冒险”的阅读者。比较折衷的办法是: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教师检测孩子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显性行为,当然也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干涉行为。同时,我们还往往把课外阅读视为“课内阅读”的补充,视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其实这是鼠目寸光,是狭隘的功利主义。于是,就有许多关于教孩子读书的书,比如教材和教辅;老师们也有许多教孩子们读书的技巧,比如如何读懂一个词、一句话,如何去回答一篇文章通常可能会有的提问等,总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有关方法和技巧的东西。但是几乎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排斥阅读后的表现,当然这得先问问孩子们是否愿意,是否有这样的冲动和兴趣。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当然可以让孩子们写写读后感,做做摘录;还可以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甚至可以组织表演,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观摩课的香港启思小学的黄锦燕老师说,在她来南京的时候,她的学生正在阅读《三国演义》,并且购置了一套三国服饰,准备在班级中上演香港版的《三国演义》。这就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教育宽阔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满足孩子的兴趣,在学学、玩玩、练练中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篇:用书籍滋润心灵 总结
阅读对于人类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着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让同学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4月23日,在“世界第20个读书日”我校开展了以“让用书籍滋润心灵,让经典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同学们在读书节期间阅读了自己喜欢的图书,并且记下了理解与感悟,收获着,快乐着。
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大家阅读了《白雪公主》、《一千零一夜》、《丁丁历险记》、《神奇山谷》、《宠物小精灵—特别篇》、《小神仙和小仙女》全集、《奥秘世界大百科》、《伊索寓言》等书目。全班47人的在采蜜集上记录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读书本数平均2本。以下是经验交流会概况的总结。
2015年5月26号上午,我们二年三班开了一场读书经验交流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开场白下,大家进行了一场思想的博弈。每个人在交流会上都积极发言,分享着自己的阅读收获,大家的思想互相交汇,擦出一朵朵思考的火花。以下是一些同学的精彩发言。
赵紫丹,她分享的是《白雪公主》。自从读了白雪公主这本书,我发现了主人公白雪公主经历过得艰难。白雪公主虽然是个公主,可是天下没有哪个孩子没有母亲的。读到前五句,我为白雪公主打抱不平,白雪公主是个公主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尊贵好几倍,可是她没有母亲,她太可怜了,虽然她最后有了幸福,可是谁知道这公主的背后经历了多少灾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想白雪公主学习,学习她那永不害怕的决心!
张诗晗她看的也是《白雪公主》,但是她的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读后感。今天我读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非常同情她的经历。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长大后因为长得漂亮而遭到王后的嫉妒,于是王后总是想把她给杀掉,因为白雪公主的善良感动了勇士和七个小矮人。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要做一个恶毒的人
刘安杨和大家分享的是《丁丁历险记》。《丁丁历险记》是比利时作家埃尔热的作品,他主要描写了小主人公丁丁和他的狗,在朋友的帮助下,破获一起又一起的案件。读了《丁丁历险记》后,我觉得丁丁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应为他不管有什么危险,都能从容面对,他还在死亡和危险中一次又一次的逃脱,打败他们。让他们害怕,恐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罪行,这些邪恶都跑不了丁丁的手掌,而面对他们的则是幽暗的牢笼,丁丁的英雄事迹十分多,帮警察抓到了不少坏蛋,使他在各地都有了名声,也让他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也想像丁丁一样那么勇敢坚强,可我正好跟他相反,他勇敢我懦弱,他坚强我胆小,什么都不如他,我如何才能和他一样呢? 我想平常我就应该努力的锻炼自己,对仍何事物都要仔细认真的观察,努力训练自己的胆量,对任何坏人坏事都要勇敢的站出来,这样我才能做到丁丁那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处的人。贡梓萌分享的也是《丁丁历险记》。在校读书节期间妈妈送我一套比利时著名作家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我很喜欢,爱不释手。这套书有《丁丁在刚果》、《丁丁在美洲》、《法老的雪茄》、《蓝莲花》、《破损的耳朵》等22本。主人公丁丁是一名记者,他的足迹遍步全球,他的经历很神奇。他有个寸步不离的伙伴,是一只淘气的小白狗,叫白雪。好些关键的时刻,都靠它化险为夷。丁丁还有个好朋友,是阿道克船长,他是个有名的洒鬼,总是笑话百出。我非常喜欢丁丁的勇敢和善良。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进行科学创造要敢于尝试,地球是我们最佳的生存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地球。坏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在遇到危险时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办法化险为夷。
活动过程中我也和大家一起交流,表达着自己感悟。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感到“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小林校长并给予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不拿别的来说,就拿作者来说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对作者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一直鼓舞着作者的自信心,一直支持着作者。如果作者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无论作者做任何事,都会被别人说成坏孩子,作者会觉得自己就是个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能让老师说自己是个好孩子。我觉得这位小林校长十分了解做为一个孩子的心理,还会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心。我觉得,《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书本,给家长看,会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让教师看,会学到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所以说,校长先生真的让人敬佩,而小豆豆的巴学园也是让人羡慕的。我喜欢小豆豆,我爱巴学园,我要学习小林校长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们融洽快乐相处。
经过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届读书节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班级向学习型班级及学风建设。
读书节活动完美落幕了,它倡导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了班级的学风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二年三班同学始终会“用书籍滋润心灵,让经典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年三班 5月26日
“用书籍滋润心灵,让经典伴我成长”
---读书经验交流会总结
二年三班
第三篇:阅读滋润童年
《阅读滋润童年》校本课程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创建儿童文学校园作为了学校的一项特色来打造,在座的各位也一直在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校园特色还没有彰显,书香校园氛围不浓、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还不够,离学校期待达成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造成滞后的客观原因有图书室藏书符合学生阅读的不多;学生借阅和图书管理不便;老师教学任务较多,精力不够;但我认为主观上的原因更多一些,主要是我们的认识还有误区、还有偏差,没有意识到积极开展儿童文学阅读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而认为是学校在作秀和应付上级的检查之举。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古人曾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境界。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人生的起步和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和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3、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造就人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影响人的一生,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忆一辈子,可以影响孩子的进一步的发展。”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知识面见识面就广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就学会了做人;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品行就端正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理解能力也就强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就活跃了;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了。
4、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彰显学校儿童文学校园特色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学校就读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不少学生从蔡家、齐家转入我校就读,改善后的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交通便利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家长选择我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校狠抓教学质量、学
校学习风气较好。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有内涵来支撑的,这个内涵我认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打造办学特色就是打造学校的“名片”,社会、家长就是通过这张名片来认识和了解学校。我校推行儿童文学校园特色,就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力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符合了当代教育思潮和社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期许。我们要通过努力去打造好这张“名片”,形成一所办学思想好、学习风气浓,校园风貌佳、人民满意度高的学校。
二、推荐校本阅读课“大阅读课”的课型
(一)、“大阅读课”的课型
“阅读快餐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提前一周民主选择,或教师精选适合学情的课外阅读篇目,用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完成赏析理解,完成练习,完成拓展,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找出比参考答案更好的答案或反思出解题的不足之处。这样对课外文本的处理可谓是短平快,就像吃快餐一样。教师教得畅快,学生学得美哉。
笔者在“阅读快餐课”上实践的“自学文章的要求”如下:
1.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包括常用字的正音、正字、释义以及基本字义、词义的辨析。
2.能找出感受最深的或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或段落,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或材料。
3.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
言文的基本内容。
4.能感知作者的态度或观点,能分析文章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5.辨别各种文体,懂得各种文体的要素。
6.能理解关键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在句中的作用。
7.能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思路,能分清段落、层次,并概括其大意,懂得文章是怎样承接、过渡、照应的。
8.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能分析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
10.能分析关键句或关键段的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作出赏析。
11.能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能利用有关资料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或能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能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
12.能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结构、选材、语言、内容、写法等方面)。
13.能联系文化背景对文章中心作出自己的评价。
14.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及特点鉴赏作品,能认识和分辨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因素。
15.能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照此要求,就能自学解剖一篇文章了。
“名著阅读课”:主要包括名著导读课和名著反馈课。名著导读课是从宏观上对学生所阅读的名著进行引导,读出了什么,怎样读等。名著反馈课专门展示阅读结果及收获。
另外还有人物形象分析课、奇词佳句美段品析课、积累展示课、名著阅读检验课。“美文共享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刊登美文的报刊杂志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读后感,以达到思想换思想的效果。“读报课”:由师生民主商议选择适合的报纸进行阅读、摘抄、谈体会、结合现实生活现场评议等。
(二)、“大阅读课”的实施
(一)课前的准备
1.了解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对于哪些书适合学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
2.按照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列出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
3.列出本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自由阅读书目。
4.进行课内外阅读活动的统筹安排。比如给学生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和阅读时间,以及应完成的阅读笔记量等。
5.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室,对阅读室精心布置,让四面墙壁会说话,创设一种优雅的读书环境。
6.做好课前备课。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内容、阅读要求、阅读方式、交流方式等。要对学生的必读文章进行精读分析。由于这些文章来自课外,一般没有参考资料,因此把握不准的问题最好通过集体备课来
解决。
7.将阅读书籍(刊、报)准备到位,便于学生随到随读。一般每次大阅读要确定必读文章1-2篇,可以用统一的书籍(刊、报),也可印发阅读材料。
8.做好教师角色转换的准备。要适应大阅读课的特点,将教师角色调整为设计者、服务者、组织者、观察者、鼓励者、点拨者和主持人。
(二)“大阅读课”的安排“大阅读课”一般可分自主阅读和交流两个阶段。吸收是大阅读课的主要任务。吸收要通过充足的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积累、感悟,受到熏陶,增强语感。交流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同时在交流“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分享阅读收获。两个阶段可按以下五步进行:
1.汇报交流课外阅读所得。
这是反馈交流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一种有效形式。可用“书海撷英”等方式,让学生把在课外读了什么好书、摘录了哪些精彩片段、有什么收获等向师生汇报。这样做既是对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检查,也能开阔师生的阅读视野。
2.提出新的阅读要求。
(1)指出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也可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选取精读篇目。
(2)提出读书要求,阅读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理清学路。“学路”的实践模式为活动式“问题—解决”模式。它包
括两个环节:发现核心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
发现核心问题,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发现理解全文内容的核心问题。当然,起初是通过教师讲解怎样发现核心问题,后来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也不排除学生间、师生间讨论后发现,甚至学生都没发现时,教师将发现的核心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总之,核心问题的发现必须经过一个训练的过程。
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在整体感知、初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材料,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文章的结构框架,了解文体特征。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既然称之为核心问题,就应与文章的每一段内容都有联系,真正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另外,所谓相关问题,也是与核心问题紧密相关的,这样问题的解决就不会散,避免了碎问碎答,使每篇文章的教与学成为一个整体,也达成了一堂课就是一篇美文的目标。
相关问题的确定可以文章情节、划分的部分为标准,也可以线索为标准。相关问题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它是核心问题的一个分支或一个方面。相关问题的解决侧重于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度赏析、文体特征的细致把握、作者情感的恰当分析、文章结构的微观探究、文章主旨的深层剖析、写作特点的全面把握,等等。具体来说,要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
品的内涵,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等等。总之,相关问题的解决是在核心问题提出即在“牵一发”的基础上“动全身”,达到“求甚解”的目的。
3.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时要安静,教师可适时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对只读不记或只抄不读的学生作个别提示。教师可以陪读,也要适时作圈画批注。教师要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动笔、标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叶圣陶语),比如,班上一位学生阅读效率高,是由于采用了“三读法”。先是“鸟瞰式读”,快速通读全篇,把握重点、确立中心;继之“鲸吞式读”,一字一句、一层一段地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从而把握全文;最后是“牛咀式读”,即通过引申、比较,不断消化,反复咀嚼,把文章中有益的东西真正学到手。该学生戏称此为“海陆空三读法”。后来,班中许多学生都采用了“三读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创造了一些新的阅读方法。
4.学生交流。
(1)交流内容,可分为“美文共分享”和“感悟与质疑”两部分。具体流程为:
——送你一个好词
——送你一个好句
——送你一段好文
——向你推荐一篇好文章
——感悟随笔
——读书质疑
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检查和强化。用“美文共分享”和“感悟与质疑”的说法,旨在不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检查他们,而是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读书是一种享受的感受,向师生汇报就是与大家分享阅读收获。同时提倡学生读书要善于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前三项内容可让学生背着说,背不下来的也可读着说,最好都说明理由;第四项内容可让学生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和评价;最后两项内容可让学生谈联想与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质疑、争辩。
(2)交流形式,可先划分小组交流,再在班内交流。在班内交流可采取小组竞赛,评选“优胜小组”、“阅读精英”(综合优秀者)、“语言大师”(语言表达最佳者)、“阅读博士”(读书最多的)、“读书能手”(阅读最有深度的)、“最佳表演者”、“最佳演讲者”、“最佳赏析者”、“最佳积累者”、“最佳朗诵者”、“最佳质疑者”、“最佳辩手”、“最佳表演者”、“最佳合作者”、“个性理解者”、“学以致用者”等,激励学生人人发言。由于两节课连排时间较长,只读不交流,学生容易疲倦,因此在初中生的大阅读课上最好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5.总结评价。
总结学生阅读、交流的情况,肯定成绩,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评价要具体准确,情真意切,要激发学生自信。
以上“大阅读课”的设计实施,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般程序。当然,“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按这样的程序组织阅读,只要有利于学生积累、感悟、丰富语言、陶冶情操,各种方法都可以探索尝试。
三、学校为打造儿童文学校园将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继续加大投入,进行儿童文学校园文化建设,让每面墙壁会说话;通过学生捐赠和学校购买等方式补充部分图书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2、确定每年的5月和11月为我校的“阅读滋润童年”读书竞赛活动月,每周开展一个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大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大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3、确保校本阅读课有序开展。校本阅读课不得挪作他用,确保学生阅读时间。任课教师要有备课,自编好校本教材,学校期末将开展校本教材评优,并给予一定奖励。
4、每年开展一次校本课程教学竞赛和研讨,总结好的模式和经验。
2011-3-31
第四篇:用滋润造句
1、老师的教诲像无声的春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2、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3、最近,他在股市里大赚了一笔,他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连汽车也买好了。
4、绵绵春雨滋润着大地。
5、母亲的爱如细雨般滋润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6、几声闷雷过后就下起了雨,绵绵细雨滋润着干涸了许久的大地。
7、下雨了,雨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8、师恩是涓涓如流的小溪,清澈的流水将一方又一方的土地细细的滋润。
9、春天,万物复苏,细雨滋润这着大地。
10、假使我是一杯水,我就滋润一片土地。
11、阳光用温暖抚育着种子,雨露用甘泉滋润着幼芽,种子与幼芽用累累的硕果回报阳光与雨露。
12、这场雨来得真及时,它滋润了所有农作物。
13、母爱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河,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灵。
14、果树在滋润的草地上投出浓密的影子。
15、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滋润着我们。
16、春雨滋润下的小草长得十分茁壮。
第五篇:用美丽的儿童书滋润幸福的童年
学科教学研究
用美丽的童书滋润幸福的童年
----课外阅读对偏远农村学生的作用
渑池县坡头乡中心学校 王瑾
教授语文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农村学生能力的方法,直到去年接触到新教育,拜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一书,才让我感觉到好像黑暗之中看到光明,沙漠之中找到水源,为我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按照新教育的指引方向,努力继续着这项工作,虽然不能说有着很大收获,但也有几点浅见。
一、兴趣是学生阅读的钥匙。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因为我从事二年级的教学任务,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学生读的书多以图画为主,童话与神话故事书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因为地处农村,学校藏书很少,学科教学研究
几乎没有学生爱看的图书,而且大部分学生家庭状况不容乐观,于是我请学生每人带来一本图书,丰富班级小书架,全班的图书可以自由借阅,这样每个学生每年可以看书十本左右。刚开始,我会让他们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去阅读,并且容易在内心打开情感闸门,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增加阅读的兴趣。
1、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就从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我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周至少看一个故事,并在固定时间内向大家展示你的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让学生讲故事以后,我每周也会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故事中组织语言,并学习如何才能把故事讲的绘声绘色,我也会鼓动学生们这样做。
2、阅读的感受用图画的方式表现。
有个学生告诉我童话故事真是太神奇了,皮诺曹的鼻子会因为说谎而悄悄变长;天上的大雁飞向了南方,其中一个被魔法变小的孩子尼尔斯正骑在鹅背上;狐狸列那那么狡猾,可它总能吃到最美味的食物;阿里巴巴喊声“芝麻开门”,山洞的门就会打开。我问他,这么神奇的感受你为什么不画学科教学研究
出来呢?学生们开始画画了,每人准备了一本读绘本,这个本子专门记录学生认为最精彩、最喜欢的故事,在学生们的图画中,很多事物都画的不像,但有什么关系呢?那是他们心中的皮诺曹、灰姑娘、丑小鸭。
我相信阅读已将孩子们带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带入到幻想和梦想中,带入到曲折动人的故事中。
3、有选择的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但孩子们的阅读也应该是有选择的,当下无数出版社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争向向孩子们提供一些浅显的读本,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老师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
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依然是愉悦的。不同的是浅阅读的学科教学研究
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深阅读的愉悦来自于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阅读者的兴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
二、阅读打开学生想象空间。
1、经典绘本故事带给学生惊喜。新教育说,看电视是最没有想象力的行为,因为当你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下一个画面已经告诉你答案了;纯文字的东西想象力最丰富,但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纯文字还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因此,低年级学生最好的读物就是绘本。因为绘本价格昂贵,学校又没这方面的材料,我们先是从兄弟学校借来一些绘本,然后从网上找来更多绘本资料,挑选合适的绘本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鼠小弟的故事》系列、《犟龟》、《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世界知名绘本。并请学生们把自己了解到的故事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画虽然稚嫩,有时甚至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但对于农村条件相对落后,从来没有上过课外绘画辅导班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绘画作品足以给老师一个惊喜。
孩子的想象力不仅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还会通过其它形式表现出来。二年级上册课文《小马过河》中要求学生续写故事,学生的编写能力非常创新,各式各样的故事呈现在学科教学研究
我的眼前。有个学生写道:小马过河后,路上遇到准备吃小白兔的大灰狼,小马勇敢搏斗,救走小白兔。由于搏斗装麦子的袋子破了,等小马赶到磨坊,袋子里的麦子已经全部漏完,但小马并不后悔,因为他帮助了朋友。
2、让学生在每一天与诗歌共舞。童谣诗歌有着很强的画面感,每首诗歌都有打动学生的地方。每周我都会安排三首诗歌让学生们感受、朗诵,经常会问问学生,在这首诗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你的感悟是什么,如果你是诗人你想怎样写。于是有了下面这首学生们的自创诗: 云 云是
甜甜软软的棉花糠,云是
身强力壮的牛,云是
一朵盛开的花朵,云是
妈妈给我买的白纱裙。
我不能说这首诗有多好,但他们真是用心去写了,并且敢于去想象,这对于农村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也算是走进了学科教学研究
一种“诗生活”吧!
3、师生共写随笔拉近师生距离。
每天的阅读有着大量的感想在脑海里盘旋,怎样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于是就有了师生共写随笔这么一项工作。因为受条件所限,农村学生的家庭大都没有安装电脑,我们也不可能在电脑上QQ聊天对话,那么学生的想法我又怎样去了解呢?我特意在教室里挂了两个精致的笔记本,一本是我写,我会把读书的感想写下来,也会把班上每天发生的事写下来,还会对某个学生的表现写上一二。另一本是学生共写,每个学生都可以写,要求按照日记的格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当然想用画画的形式表现也可以。学生们有的是在对我提意见,有的把家里发生的事写在记事本上,有的把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记录下来,还有的把自己最近所看的书写下来。三言两语,内容不多,但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都说这两个本子是我们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
三、理解性阅读加深学生朗诵情感
一个好的阅读还应该配上有感情的朗诵,不能身临其境的阅读就如同需要甘泉的路人,你却送给他一块干硬的面包。农村学生如果没有老师专门指点,哪里明白什么叫朗诵。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全班学生读书都是一个声调——拖长学科教学研究
音,没有感情。为了改掉他们这种不好的阅读习惯,每堂课我都会先范读,再指点学生朗读,并且每周抽出固定时间找一些课外优美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性朗读。而朗诵时要注重个体差异性,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要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适当的加入一些动作,其实只要理解文章内容,融入到文章中去,所加动作也就会很自然了。
现在同学们再朗读时,已不需要我每句每篇都加以指点,他们已经知道跟着文章的情感朗读。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学校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学校。通过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与伟大智慧对话,让学生的精神丰富起来,让书香滋润着学生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