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内向孩子学会说话
如何培养“内向”的孩子学会说话
围场一小幼儿园徐桂平
伴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幼儿园变得热闹了起来,班上的孩子都很兴奋。特别是当我们从新布置美化教室环境时,有一些会说的孩子,就会争抢着举手说道:“老师我来帮你干吧”。也有的说“我家的电视墙是如何如何装饰的”、“我家的餐厅是怎样布置的”。还有的孩子根据老师贴在墙上的图片内容随口说着学过的儿歌。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老师粘贴在墙上的图片也很感兴趣,只是想说而不会说或不敢说。对于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们老师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我通过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的交流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大多数孩子在生理指标上区别不大。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根据所处环境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更加恐惧。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她,设法消除其在集体生活环境中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他们创设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她说:“你真棒”“小朋友说的真好”。这样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了自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会逐渐学会说话了。
第二篇:怎样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
怎样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进行听说话的训练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
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老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老师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老师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老师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那么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我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小脚丫也在说:“我也很伤心,我多想舒舒服服休息一会呀。”宝宝自己决定先洗哪个地方呢?孩子听了之后,不仅非常乐意洗,洗完后还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我的小脚丫真舒服呀!”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第三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幼儿能力培养
所谓“亲子对话”教育法主要是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来培养他的说话能力,若要与孩子说话,首先父母要学会如何倾听。听孩子说话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而“亲子面对面”便是在孩子有话要说时,父母确实倾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与孩子的对话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希望父母们能够随时激发自己孩子的个性与说话能力。
一般来说,爱说话的孩子因为好问而在想法上比较深入,也比较有自信、有个性。其实孩子们所说的话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所以父母必须去了解孩子说话的原因。
孩子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
1、有问题发生,需要大人的帮忙。
2、想把自己“所听、所见、所闻”的感受用声音去表达。
3、想感受与妈妈(亲人)的交流联系。
因此,倾听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倾听会使孩子产生哪些变化?
1、贴近孩子,近距离地听孩子说话,对孩子来说会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出现。
2、孩子变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产生自信。
4、孩子的表达变得明朗。
5、孩子的个性变得比较圆融。
6、因为自己的感受、说话获得重视变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7、烦恼能尽快消除。
8、很早就能开始说比较长的句子和灵活运用不同的生词,对将来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有帮助。
亲子对话学习刺激法:
宝宝是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开始学习说话的。只要宝宝开始喃喃自语,发出简单的声音时,就是开始进行“亲子对话”的好时机,按照宝宝的不同月龄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个月
与宝宝目光交流,随时随地与宝宝说话
宝宝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便是“哭”;等3、4个月大时,开始会发出“咿咿啊啊”等单音;到了8个月大后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发出一些单字。
1、注视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说话
和孩子的第一阶段沟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宝宝们通过看见妈妈的说话与表情来奠定对“说话方式”的认识。
2、与宝宝接触的任何时候都要与宝宝说话
每一次的声音交流都会让宝宝的听觉变敏锐,不管是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都要随时随地保持与宝宝说话的习惯。
3、回应宝宝的牙牙自语
只要妈妈经常回应,宝宝也会开始学着表现自己的感觉,而且情绪也会更明显易懂,在与宝宝应答时最好边说边抚摸宝宝,更能强化亲子的交流。
4、从日常生活的声音中学习
不需要太过安静,生活中出现的吸尘器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洗碗洗衣的声音等,都可以让宝宝感受接触更广,边做家务边和宝宝说话,也是一种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5、练习以身体律动来控制发声
即使简单地发出“咿啊”的声音,宝宝也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发声,可以训练宝宝配合身体的律动发短音或长音,也可用拍手摇摆的方式让宝宝了解发音的不同。
6、鼓励宝宝表现自己
跟宝宝玩手帕游戏或鼓励宝宝把两手伸直说“抱抱”,或找玩具等,让宝宝表现自己,这对于日后勇于自我表达的说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与妈妈“视线一致”的体验
宝宝总是好奇妈妈在做什么、说什么,因此,不妨让宝宝跟妈妈往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让宝宝自己亲眼、亲耳确认妈妈口中说的与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养宝宝的辨识联想能力。
8、善用宝宝喜欢模仿的特性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做动作,最简单的就是挥挥手说“再见”等,利用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反复的练习,这样宝宝马上就记住了。
13-24个月
与其说单字,不如说成语这时期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说的意思,也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妈妈和宝宝的交流对话丰富而频繁的话,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更快。
1、练习发音
把单词的发音嘴型做给宝宝看,反复几次以后,宝宝也会试着发出正确的音了。
2、配合肢体语言来说话
与宝宝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还辅助引导宝宝,如用手指身体的各部位,配合说话、或者边做“坐跑站跳”等动作,边说这些单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让宝宝更容易记忆。
3、以句子的形态和宝宝说话
1岁以前教的“花”、“水”等单字,现在起要开始对宝宝说长一点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宝宝已经懂的单字并加入新单字来延伸连结出句子,让宝宝练习真正的说话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宝宝的反应
这阶段的宝宝对大人的话似懂非懂,自己所会的单字语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爱表达,这时父母就必须很有耐性等宝宝慢慢地说、清楚讲明白,降低宝宝的挫折感,才能顺利让他升级到下一个说话的阶段。
5、经常带宝宝外出观察
带宝宝去公园散步或坐车等,并配合教宝宝说相关的字句,也许宝宝无法一时间马上记住,但让宝宝接触更宽广的视野,也是奠定说话基础的步骤。
25-36个月
说话时多形容状态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的单字虽然多,但还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总是反复说着“那个”、“不是”等字句,这时必须开始用叙述及形容的句子来教宝宝说话。
1、描述式的说话法
如果妈妈要回答宝宝的说话,也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即使妈妈知道“那个”是什么,也必须回答“是这个饼干吗?”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吗?”,务必引导宝宝再回答出“对,是那个饼干”等句型。妈妈此时的任务在于训练宝宝开口说话,而不是拿“那个”饼干让宝宝闭嘴。
2、说较长的句子时要段落分明
当妈妈说较长的句子时,得注视宝宝的反应,配合明显的肢体动作,段落清楚地说给宝宝听,来训练宝宝的“听话”能力。
3、练习让别人了解宝宝的表达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宝宝说的话只有身边的妈妈才听得懂,别人要了解宝宝说的话还得先通过妈咪的“翻译”。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也为了让宝宝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训练宝宝发出正确的音和正确的单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俩才知道的幼儿式语言。
4、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能说出较长的句子,或者说出新学会的单词,都要马上给宝宝一个拥抱并称赞他,然后再附和地说一次,宝宝就会清楚知道自己的表达
正确,而更有兴趣说话了。
5、把宝宝说的话画成图贴起来
当宝宝说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如“今天跟妈妈去散步”便以此为内容画出来,可以增加宝宝的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每个人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心怀感恩,世界才会美好,学会感恩,生活才会快乐。感恩是笑傲人生的前提,感恩是收获成功的条件,感恩是照亮迷途的灯塔。曾经有伯牙断琴,报钟子期的相知相识之情;荆轲刺秦,报燕太子丹的礼遇之恩;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见感恩之情古已有之,学会感恩是人性本善的起码要求,他们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感染力相当大。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如何让孩子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尊师重教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孝义,我觉得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和家长们共勉。
一、身在福中需知福,用对比感恩社会。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很多家长就是过分溺爱孩子,放在口中担心融了,拿在手上担心掉了,男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女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很多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之中,认为幸福是与生俱来的,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如何让孩子身在福中知福呢?一是要利用爱 国小故事进行教育。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精忠报国》、《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激发孩子爱国主义热情,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一些小故事。二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用过去的贫、苦、弱与现在的富、甜、强,加强“有国才有家,国富则民强”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的高尚情操。三是利用清明节扫墓、烈士陵园观赏、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游玩,加强孩子爱国主义教育。
二、力所能及帮家庭,用理解感恩父母。
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镜头是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镜头:媳妇的儿子才四、五岁光景,颤颤巍巍地端着洗脚水给他妈妈洗脚。很感人的两组画面,这就是无声的教育!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二是用历史文化作载体正面教育。利用“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等小故事教育孩子懂得孝义。三是利用节日作媒介。生日感恩。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精美的礼物。在庆祝的同时,让孩子懂得养育之不易,工作之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鼓励孩子勤俭节约,尊重父母劳动成果。“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是娘崽,痛娘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鼓励孩子做平常点点滴滴的家务、对孩子细细微 微的话语表扬,对孩子乱发小脾气、打东西、损坏物品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
三、尊师重教守纪律,用学习感恩老师。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智慧的大门。一是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问声好,多说一声“辛苦了”。多用“麻烦、请、可不可以”等语言,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到温文儒雅,听老师的安排和教导。二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平常注意多和老师交流,做到不耻下问。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三是懂得回馈。在“教师节”等节日,向老师赠送贺卡,传达祝福。
四、团结同学促进步,用友爱感恩集体。
小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是胸怀要宽广。胸怀宽广的人能赢得众人信服,而小气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广交朋友。二是能忍让。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的“退”就是要有忍让之心,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三是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对他人的错误不依不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因此被人疏远,为何不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呢?宽容就是谅解别人的过 失,宽容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宽容还是一种胸怀气度,当我们宽容别人时,便架起通向感恩之心的桥梁。通过换位思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强孩子集体荣誉感,同时鼓励参加学校举办的“感恩”活动、文体活动,为孩子健康成长付出作为家长应有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慈利县零阳镇城北中学 杜名洪
上级领导、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每一位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望,那就是望子成才,孩子怎样才能成才呢?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决窍就是培养孩子怎样学会做人。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下面具体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导。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1、学会做人是孩子成才的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是人格品德,是道德修养。它就是学会做人的根本,为什么呢?第一,因为人格品德对人的发展比智慧能力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林尔曼连续几十年跟踪调查了1528名被试者,对800名男性被试者中20%成就最大的与20%成就最小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智力方面没有明显区别,而明显的差异是人格品德方面。高成就组的人格特征是进取、自信、坚持。因而揭示了人格品德对人的发展比智慧能力更为重要的规律。同时我们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历史名人、伟人的成长吏,也同样证明了这一规律,著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外国的诺贝尔、爱因斯坦,还是我国的华罗庚、钱学森,著名的政治家,无论是外国的华盛顿、邱吉尔,还是我国的毛泽东、周
恩来以及我们生活中为社会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和卓越能力外,更重要的并且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理想,意志、情绪、个性所构成的健全人格和品德。第二,因为道德修养是立业之本,要立业必须先立德。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视道德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讲的“修身乃立业之本,立业必须立德”。孔子说:“我欲仁,斯人至矣”,提倡“修己”、“克己”。曾子说“吾目三省吾身“,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强调“养性”、“修身”和“良知”、“良能”,直到宋明儒家注重心性之学和理欲之辨,郑板桥在他的家书中说,“读书中举进士作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极力倡导教书育人,要学生“砥励德行”、“奋斗向上”,均贯穿这样一个思路,即勉励广大学子通过自我修养,以适应和改造社会,成为时代的强者。因此望子成才的家长都必须懂得学会做人是孩子成才的根本。要自觉地将学会做人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
2、学会做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一,孩子只有学会做人,才能被社会、集体、他人所接纳,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黄金时
期,不仅面临着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力、学会交往、学会创造的任务,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用正确的做人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逐步培养自己具备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这样才能较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否则就难以在社会上交往立足。
第二,学会做人是孩子得以全面发展的灵魂,它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
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他们追求的目标c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臵。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德”是灵魂。它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如果应该具备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思想上、心理上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难以为社会作出贡献,甚至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罪人。
第三,学会做人是孩子享有尊严,受人尊重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集体中享有尊严,得到尊重,要受人尊重必须先自重,自重之道就是学会做人。
3、学会做人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
第一,促进祖国繁荣需要青少年学会做人。
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宏伟而又艰苦的事
业,需要许多代人前仆后继,共同奋斗,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祖国各条战线的生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青少年能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建设祖国的本领,更取决于青少年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广大青少年都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的思想,才能团结起来,凝聚强大的力量,万众一心,同心心德,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促进祖国繁荣昌盛。
第二,维护社会安定需要青少年学会做人。
任何一个国家要建设,要发展,都必须有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安定、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生活才会安宁。果大家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唯利是图,违法乱纪,久而久之,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人民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青少年也不可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青少年学会了做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们和睦相处,友好相待,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集体主义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切实履行唯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就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持社会安宁作出贡献。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青少年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的品德,不仅使自己精神充实、人格完美,而且还能以自己高尚的言行感染他人,进而影响他人,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出力。
综上所述,学会做人具有重要意义,是孩子们的立业之本。
二、培养孩子学会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做人有许多要求,不同方面,不同的场合都有一些具体的规范,具体的要求,这里主要谈一谈在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讲四点:
1、学会做一个诚实、宽厚的人
①诚实,为人处处真诚实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品德。要使孩子懂得并高度重视培养自己诚实的品德意义。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劳动、生活中培养自己诚实美德。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九岁时,将他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他父亲看到后很是生气,大声吼道:“是谁欠的?”华盛顿站出来承认了实情。他的父亲不仅没有惩罚他,相反还表扬他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据悉,华盛顿后来之所以能够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与他的诚实品德密不可分。
②宽厚,就是宽容厚道,宽容大度。厚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有利于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这里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在某大学有两个同学到理发店去理发,因先后次序问题发生了争吵,某一名大学生蓄意报复,借机把和他争
吵的同学捅了一刀,被判了刑,如果这两个大学生能为人宽厚,能相到礼让,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2、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①正直:是坚持真理、公正无私、刚正磊落的品德,表现为公正、刚直、坦率。做一个正直的人应做到:第一,无私。无私才能无畏;第二公正,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维护人民利益;第三,刚直,就是要光明正大、刚直磊落。敢于伸张正义,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②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表现为:第一,要尊重人,理解人;第二,富有同情心,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第三,不多凝、不冷漠、不刻薄、不狭隘。
3、学会做一个自律、慎独的人。
①自律,就是用社会、学校、家庭所定的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自律品质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严格要求自己。第二要严于解剖自己,对于自己出现的缺点错误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敢于承认,勇于改正。第三,增强抗诱惑力。自觉抵制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良诱惑。
②慎独,指一个人独处时,在无人要求、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乃能遵守道德规范,不犯错误。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校外校内一个样,有人无人一个样。
4、学会做一个自信、进取的人。
①自信,是实现人生目标,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培养
孩子的自信品质,对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第二要孩子坚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第三,要孩子不怕困难,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②进取,是指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有所前进。为此,家长要求孩子一要有正确的进取目标,二要克服消极无为的惰性心理,三要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奋发向上c总之,要学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要做到两点,第一,教育孩子确立献身社会的志向。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不小,要使中华民族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任将不可推卸地落实广大青少年身上。要教育孩子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结合在一起,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献身四化大业的志向。第二,要帮助孩子提高服务的素质。人的素质就是人的质量,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我国迈向新时代,如果有障碍的话,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问题,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人的素质问题。我们要语重心长的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会为现代化服务的真本领。在社会竞争中,使自己
成为有用的人。
2、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取得革命性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要让孩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欲达此目的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是可敬可爱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群众的命运联在一起。
②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做人的高尚品德,虽然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助人为乐,我们家长应教育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从小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品德。第二,扶贫帮困。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教育孩子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培养孩子扶贫帮困的爱心。第三,要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爱心、真理、正义的集中体现。
三、培养孩子怎样学会做人
1、要高度重视对孩子人格品德、道德修养的教育培养。
前面我已讲了学会做人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学会做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学会做人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一句总讲,就是只有会做人才会成人,也就是说首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格品德、道德、修养才会成才。我们做父母的、爷爷、奶奶的,不能只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对孩子的人格品德、道德修养的教育上下功夫。如何做呢?一是时时刻刻牢记在心;二是要做孩子楷模;三是要把握一切教育的机会和场所。
2、要虚心接受教育。接受教育贵在虚心,虚心就是谦虚,不自满的意思。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是虚怀若谷的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令人敬佩,流芳百世。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里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老师不仅授业、解惑,也要传导。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家庭中,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在社会上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接受不同方面的教育时,要理智地听取批评意见。牢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3、要加强自我修养。
孩子的自我修养就是他们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陶冶、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古人特别注重自我修养。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吾目三省吾身”这就是说自己要经常回顾和检查
自己的言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高认识,怎样指导孩子自我修养。
①要孩子制定修养计划。计划可分远期和近期两种。要使孩子懂得不仅要有长远做人的计划,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立一些近期的具体的短期计划。这样会使自我修养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修养计划要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从小事做起。
②要求孩子心中有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自修养中,心中应有效法的伟人、名人等楷模。那些为人类的解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是青少年做人的好榜样。他们既有对人生的深刻精辟的见解。又有生动感人的奋斗历程。能够使孩子受到高尚人格的感染。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③要求孩子有错就改。对任何人来说,错误和缺点是在所难免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是就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过:“允许一个人犯错误,也允许一个人改正错误。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同志。”因此当我们的孩子有错时,要象列宁的母亲那样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诲。人就是在改正错误中不断成熟,在改正错误中学会做人。
各位家长,本课一共学习了三个问题,目的在于使大家
认识到,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关键,是子女未来事业长青的保障。最后,让我们为后代道德高品位、职业高学位、能力多方位而携手耕耘、鞠躬尽瘁。
谢谢大家。
学会科学教育方法 让隔代教育更有利
慈利县零阳镇城北中学 杜名洪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大哥大嫂,大家上午好!首先,要感谢县老科协理事会,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好机会,能够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当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根据各位家长的身份特点,在今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我想围绕“学会科学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更有利”这个主题,谈一谈个人对隔代教育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原谅。
一、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纵观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历史,隔代教育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l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 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他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教授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从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隔代教育的情况因个人、家庭的具体状况干差万别,所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尽相同。按照受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隔代教育可简单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过分关注型。小孩本来能自己做的事情,被祖父母越俎代庖,小孩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常被祖父母热心地给取消了,久而久之,受到这种类型隔代教育的青少年的各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受到很大影响。
过分监督型。祖父母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要监督,并且经常检查小孩的日常行为。这种类型的隔代教育,小孩子容易形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性和自己本身的惰性,以及对家长的极度不信任。
严厉惩罚型。祖父母对小孩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此种隔代教育类型,儿童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封闭和叛逆心理。
过分溺爱型。由于“隔代亲”的原因,祖父母经常对小孩过分溺爱和纵答。天长日久,这种类型的隔代教育,容易使小孩形成许 多不良的习惯。
放任自流型。由于代沟的影响,或者受沟通的局限,或者祖父母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理、教育小孩,对小孩子只养育而不教育,对其牛活和学习听之任之。受这种类型隔代教育的小孩,将来的发展道路和人生轨迹将存在很大的变数。
民主、温暖和理解型。祖父母能理解小孩的心理,关心小孩的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儿童的一切事务。此种类型的隔代教育比较有益于小孩的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少。
二、隔代教育归因分析
——从社会形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市场配臵机制的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的流动比以前
更加频繁和直接;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大,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不明朗等原因,致使现代许多年轻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务或生计,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是隔代教育产生的社会环境。
——从教育体制分析。从教育范围上看,隔代教育多属于家庭教育范畴,不属于教育系统管理范围之内的事情。我国的家庭教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平衡,不同地区家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差异很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由于儿童父母就业率明显高于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就更增加了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
——从家庭实际情况分析。家庭不同,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孩子父母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孩子;有的儿童父母患病、伤残等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亲自养育孩子;有的孩子父母下岗或失业而导致经济能力不济,没有能力照顾和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因离婚、丧偶、再婚等家庭不稳定等因素,害怕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影响乃至伤害,不想实施亲子教育;有的夫妻两地分居,没有足够的时时间、精力和完善的家庭条件养育孩子;有的孩子父母住房紧张,没有空间养育孩子;有的父母怕费神、自己图省事,没有兴趣照顾孩 子等。诸多家庭因素导致隔代教育比重居高不下。——从儿童父母方面分析。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就
业市场化的发展,交通和通信条件设施的便利化,导致就业的环境和空间的无比扩展,儿童父母不再局限于全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是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去寻求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大为减少;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化,社会竞争力的加剧,工作时间和地点的无规则发展,更使亲子教育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从儿童祖父母角度分析。有的祖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好下一代,就主动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责任;有的祖父母心疼自己的子女,也主动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有的祖父母怕年轻的父母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和耐心,就主动承担起抚养和照顾孩子的重任;有的祖父母过分疼爱年幼的下一代,主动承担起抚育下一代的重担;也有的祖父母属于没有办法、没有选择,尽管已经年老体弱,也只好勉强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责任等。
三、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1、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地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3、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力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4、祖辈们自己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四、隔代教育的主要弊端
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其主要弊端是:
1、过分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止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亲”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处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影响孩子接受新思想。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守旧,常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
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4、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总之,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五、如何搞好隔代教育
前面,我们分析了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与弊端,那么如何搞好隔代教育呢,我想读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再孩子。
由于我们本身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广,思想
越来越活跃,性格越来越开朗。他们变得十分聪明。因此,沿用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教育现代的孩子是行不通的。只有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祖辈们要积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学什么?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思想,“棒下出孝子”,“棍棍棒棒出好人”是绝对行不通了的。二是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要坚决摈弃打、骂的教育方式,大力提倡思想教育。我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四种教育孙子的方法:
一是心灵沟通法。祖辈教育孙子的前提是善于与孙子沟通,让孙子敞开心扉,乐于接受祖辈们的教诲,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孙子、理解孙子、保持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方法是通过与孩子谈话询问,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教育,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谩骂和指责孩子。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轻松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大忧郁、孤独、封闭和逆反等心理障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接受祖辈们的教诲,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二是欣赏鼓励法。就是对孩子持接纳、欣赏的态度,以表扬鼓励为丰。多发现和表扬孩子优点、长处,多给孩子一份鼓励。这样孩子就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信,他们就
会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小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我们成年人、老年人一摸一样,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上受到领导的表扬时,心理感到非常高兴,当受到批评时感到内疚、不愉快,小孩也是一样,因此要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在运用欣赏鼓励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孩子以鼓励为主,但对孩子的过失错误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惩罚。批评惩罚要做到恰如其分,讲究方法,注意时机、地点和场合,决不能以出气为快或进行讽刺性、侮辱性的指责训斥。二是对孩子的欣赏、鼓励必须包含着对孙子的真诚期望,这种期望一定要适当,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否则会使双方产生隔阂、矛盾,使孩子产生自卑、失去信心。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去鼓励、去培养,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多竖大母指,千万不要用食指。
三是以身作则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长辈在这个单位里的表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无数事实证明,孩子最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长辈们身上学来的,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这里要注意三点,一点以身作则,处处做好榜样。二是以身示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三是说话算数,承诺的事要一定兑现。
四是因材施教法。同样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心理等各个方面会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父母、祖辈们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谈五点,一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孩子的长处。父母祖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二是不拿孩子的弱点跟他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有天性的弱点。三是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教育方式。四是不生搬硬套别人的教育方式。五是不提超过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
第二,要用理智控制感情,给孙子理性的爱。
爷爷奶奶爱孙子是无可非议的,但普遍来讲,多半是一种溺爱。这样的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处理能力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理智,要善于控制感情,给孩子理性的爱,也就是真爱孩子。
什么是真爱孩子,我的体会是: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教育专家认为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的孩子才会尊重祖辈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效果才会明显。二要尊重孩子的权利,我认为只有尊重孩子的权利,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教育权、隐私权、参与权等。三是全面关心孩子,这就是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但关心不是包办,不是越俎代疱,不是放任,不是溺爱,也不是过渡干涉,否则,爱的关心就会走向反面。四是理解孩子,理解就是懂得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愿望与要求,爱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五是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接触,疏通感情。要通过两代人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
第三,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应统一对孩子教育的认识。
两代人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f/J着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重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在教育方式上的分歧,要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第四,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且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常言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家庭要有一个规章制度,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要有一个家规。
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的做法。
祖辈家长与孩子父母要经常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才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
第五、成功隔代教育祖辈父母应具备的条件:
1、保持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做到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认识周围世界。
7、有一定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内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