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那么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一段时间,人们时常讨论的也是有关课程改革、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课程的改革、家庭的教育关系到个人、家庭,甚至整个民族、社会的前程。
参加完培训,萦绕耳际的这些新理念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经常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挑战,家长该怎么办?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明白,在家庭教育知道中,我们要重视学习型家庭的指导和创建。利用学校,家长,家长会等宣传手段,倡导家长不断学习,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要克服工作忙,时间少,能力有限的困难,积极的投入到读书、看报的进修活动中来。我想,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体验孩子学习和成长中的快乐。
家庭,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缩影,为人父母,应该想到培育孩子是为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发展。我们有责任时时留心,事事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有责任正确理解“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句古语,让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家庭氛
围。
正如金琰老师所讲:每个成年人的一生中可能要经历多种职业,其中却没有一种职业可以和家长这个职业相比。因为,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一种成功可以取代婚姻和家庭的成功,没有一种责任可以超越为人父母者的责任,更没有一种喜悦可以象一个暮年无力的老人看到幸福的子女时所发出的微笑那样厚重而绵长….毕竟,事业的成功只是一阵子,而家庭的和睦、子女的幸福却是一辈子、乃至影响一个家族几辈
子的事情。
可悲的是,不经意之间,我们却在拿“一阵子”去换“一辈子”!对于那些“一阵子”的事业和职业,我们知道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而对于家长这个有如此深远意义的“一辈子”的职业,我们却在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和行动来应付。结果是在我们抓住了一阵子的成功的同时,却可能永远错过了孩子成长中最需要我们了解和帮助的重要时期,进而丢掉了我们的孩子,甚至丢掉了他们一辈子的幸
福。这是一笔怎样算也不合适的账,更是一个无法弥补、无法回头再来的错误。
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母亲,更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能够有资格立于学生中间,为人师表,做一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自己能够有资格成为一个母亲,拥有
一个做母亲的幸福。
第二篇: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新华社9月9日全文播发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说,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普及基础教育之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根本不可能普及基础教育。1949年之前,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人口文盲率达到8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总体上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国家把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上重要日程,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这也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颁布《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明确规定。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到2000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在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第二件大事,是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第三件大事,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85年我们提出目标算起,经过几届政府和全社会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教育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成就了亿万孩子的人生梦想,而且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温家宝指出,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我国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但更大的挑战是“上好学”。今后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推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让教育更好地惠及全民。
温家宝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的至理名言。我多次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够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在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三是实施“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四是启动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五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覆盖近百个地级市,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提高到正高级。六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七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八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有了大幅改善,近4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还不平衡,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这里,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谈几点看法。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要坚持进课堂,给本科生上课。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要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要把教好书作为教师评价、晋升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搞科研、发表论文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边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编制,要考虑当地特殊情况,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
第三篇: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涉及亿万家庭,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明确并落实中小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维护中小学师生安全,保障教育系统安全和稳定,我市已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印发给各个学校,以指导学校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和任务,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制度和措施,切实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一直将学校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在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了学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逃生与自救技能,学校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平时注重安全教育和演练,许多学校及时有效地组织了安全疏散,没有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多一次安全教育,学生就多一份安全;平时多一次安全演练,危难时刻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认真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掌握基本的遇到危险时自护、自救、逃生和报警的方法;要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和矛盾,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公安、安监、卫生等部门沟通与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平安、健康、幸福地成长。
教育部副部长 陈小娅
2009年6月1日--
第四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家 教 论 文
增桥中学 柴立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有着社会和学校不可替代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相反则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所以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首先赏识自己的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孩子每天都在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我们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不是常说孩子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还有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不能让他养成依赖性,要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这一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也有许多内心需求。因为现在都是一家一个孩子,所以孩子也很孤独,不像我们小时候,孩子多,玩伴也多。所以以现在的孩子大多都过分依赖电脑、电视,这就要求父母主动调整改变自己,尽量安排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也可以支持孩子带朋友或同学,来家里玩儿,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温馨的氛围。孩子有了好的心情,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也会更努力的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家长和孩子要经常沟通,减少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很多,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觉得父母管的太严、管得太多,常常会做出一些事情,使我们不高兴。在这时,我们就应该加强沟通,多与孩子接触,真正体会孩子心里的想法,这样才会让我们和孩子融为一体,没有间隔。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竖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是欺骗性,久而久之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一定要慎重,能不能兑现,许诺后不履行,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使家长在孩
子心中失去威信。也会让孩子错误的认为,无须为自己的话负责任,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
孩子的性格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以上几点也是我培养孩子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广大家长朋友们共同探讨,也期待每一位家长的成功,期待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演讲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和最重要的模仿对象,自然也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深感为人父母,肩上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一诺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喜欢在家里风风火火的跑来跑去。一次,不小心被板凳绊倒在地上,痛得哭了起来,发起脾气,一把抓起小板凳,狠狠地摔了一下,说“板凳是个大坏蛋!”这时,我赶紧制止,问她:“你看到板凳了吗?是你撞的它,还把它给摔了,它也会疼的。”一诺歪着脑袋想了想,把板凳扶了起来,还一边抚摸着,一边说着安慰的话。后来,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都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埋怨,要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
一诺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后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在大院里一起玩,互相分享玩具和零食,玩累了也不愿意回家,还要磨蹭着,直到外面没有小朋友了,她才不情愿地回家,经常错过正常吃饭时间。后来,我们每次出去玩的时候,就提前立好规矩,到时间就要回家,如果超时就是不守信用,下次就要扣除相应的时间。慢慢地,孩子养成了讲信用、守时间的意识。
上小学以后,一诺积极上进,自尊心和荣誉感也变得非常强。前不久,有一次测验,一诺的成绩不够理想,回家以后情绪低落,感到了失败和挫折的巨大压力,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也充满了担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原来,在测验时为了能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写字速度就慢了下来,导致没有把题目做完,会的题目也由于粗心没有都答对。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一个观点“不唯分数论”,不对考试成绩做过高要求,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进步,让一诺努力卸下负担、轻装上阵;另外采取一些改进办法,在日常练习中细心细致审题,并像考试一样进行倒计时,训练提高写字速度和耐压能力。
陪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她成长了,我们也成熟了,对父母的责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副担子,不仅要挑起来,还要挑着稳稳当当地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