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CICI妈妈育儿心得
一、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个人觉得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自己的孩子一定自己带,千万不能为了舒服丢给老人带,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最典型的例子:当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时候,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怪天怪地怪空气,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遇事不敢担当,喜欢推卸责任的坏习惯;相反,我们的反应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告诉她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才摔疼的。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要由我们自己承担。
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千万不能失信于孩子;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学习和休闲空间。在家,我们基本都不看电视,偶尔会选择性的看看新闻。作为父母,一定要舍得牺牲自己的休闲时间,多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一定会体贴与善解人意的。
三、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用坚定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她,这样孩子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很多事情都是事半功倍的。我常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小孩,不要怕,要敢于想敢于做,要有自己的主见,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所以,我的孩子一直是个自信的孩子~
四、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习惯
孩子一定不能太娇惯,否则会害了孩子。我经常会跟朋友说,孩子犹如一棵小树苗,栽下去都是差不多的,成长过程中,你怎么捋它就怎么长。在我们家,我会尽量让孩子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做。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书包,帮大人收拾碗筷等等;有时候,我会和孩子还会玩角色互换的游戏,就是让她当妈妈,我当宝宝,这样做主要目的是想让她知道,妈妈要上班还得照顾宝宝很辛苦,让孩子学会关怀懂得感恩。在女儿刚上学前班的时候,她就单独睡自己的房间了,尽管孩子很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在我们的几番鼓励下,完完全全的独立睡觉了。
五、要尊重孩子,要有恰当的奖惩
孩子越来越大了,父母一定不要对她随随便便发脾气,遇到事情,要把她当作大人来对待,要心平气和的跟她讲道理,慢慢地,她就会讲道理。在我们家,给孩子定了奖惩制度:如果上课认真、作业工整、学习主动、待人礼貌等等,奖励1至5颗星不等,聚齐10颗星,换一个小太阳,聚齐5个太阳,妈妈会答应孩子一个小要求;如果孩子做错事了,相应的就要扣除星币。为此,孩子总是乐此不疲~
非常荣幸的跟能大家分享一点点育儿经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扬长避短,让我们的孩子个顶个的棒~
第二篇:致我们自己和孩子
致我们自己和孩子
在你身边的时候,能善待自己。(能独立生存)
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中仅有的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走向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一走不开,让书籍带你走。(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他人的视野)
裤。(自尊与贫富无关)的人更得意。(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过得很讲究。(风度与境遇无关)
心情永不重复。(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独立人格)
生!(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上天眷顾的人。(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部。(“贵族”精神)这些是父母给孩子的最贵重的礼物,与金钱无关。
第三篇:欣赏自己的孩子
欣赏自己的孩子,从现在做起
朋友,你看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能欣赏我》这篇文章吗?如果看过,说不定,你也会产生如下共鸣:欣赏的目光,欣赏的话语,就像一缕阳光,照耀孩子的心田,就像一条小溪,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切记:欣赏自己的孩子从现在做起。
下面就是题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能欣赏我》一文: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同学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能欣赏我……”
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第四篇:教会孩子自己学习
教会孩子自己学习(转)作业没写完不开饭让儿子学会抓紧时间
儿子上学前班之后,我们给儿子订了一条规矩——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作业没做完之前,全家谁也不许开饭。
刚开始,儿子自然有点不适应。从尽情玩乐的幼儿园到整天上课的学校,一放学,就想放松一下。但我毫不让步,动画片我可以为你录下来,玩嘛,等做完作业我可以陪你玩。儿子只好照办。当然也有过违规现象:有一次放学后,儿子经不住小伙伴的劝说,先到楼下玩去了。等我下班回家才赶紧跑回去做作业。那天,他写作业,我故意在旁边陪着,就是不进厨房做饭,也不让老公动手。晚上七点多,儿子忍不住催我,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妈妈等你做完作业。结果全家人八点才吃上饭。我对吃得狼吞虎咽的儿子说,因为你没及时做作业,耽误了全家人开饭,而且我们饭后的散步、讲故事都不能进行了。
这一次,儿子领教了什么事都没有做作业重要。从此,放学进家门就做作业成了儿子的自觉习惯。
饭前把作业做完,是一个指标。我坚持只要做完作业,儿子怎么玩我都不管。因为那时间是他省出来的,是对他抓紧时间的奖励。有位邻居大姐跟我一样要求她的女儿进门先做作业。可她女儿却总是磨磨蹭蹭。我一问原因,那孩子悄悄说,早做完了妈妈也要我做习题,反正不能玩,干脆慢慢做吧。
瞧,就因为没有奖励的措施,就助长了孩子磨洋工的不良习惯。
想学的一定请最好的老师
现在家长都注意教育投资,三岁学画,学英语,连着报几个班的也不少见。我和老公对此态度一致:凡事浅尝辄止,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一定要找到儿子感兴趣的项目,而且学就得学下去。
为这,儿子在三年级之前几乎没报过班。升入三年级之后,他告诉我们想参加学校组织的奥数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一个小时,由数学老师讲奥数知识。参加了几次后,我们发现儿子对数学挺感兴趣,但学校教学的强度不够。于是专门请了一位多年开设奥数家庭补习班的老师做家教——儿子和另外三个学生一起,每周到老师家上三次课。因为时间充裕,老师为他们系统讲解课程。到儿子五年级毕业,奥数课程已经讲完,六年级上学期,集中做习题。结果,因为基础知识扎实,儿子参加区迎春杯数学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儿子对电脑游戏和下棋特别入迷。我的观点是小学功课不是很多,应抓紧时间玩。于是给儿子找了一位业余六段教围棋,又请了一位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专门陪他玩游戏。不是说我很有钱,作为工薪阶层,我用自己做财务的眼光看待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讲究投入产出比。与其在几个项目上花钱,半途而废,不如看准项目,充分投资。就这样,在专业老师的培训下,儿子的奥数学得挺好;计算机水平似乎也在玩游戏中大大提高。围棋还考了个三段。
我呢,轻松自在。既没有天天陪读,也没为辅导孩子自己重新学习奥数之类的知识,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儿子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不查作业不陪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辅导孩子的功课是很多家长心目中一件大事。有的家长不仅为孩子所上的各种兴趣班陪读,连作业都天天代为检查。我从儿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肯做孩子的拐杖。即使在小学低年级,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时,我也只管签字认可,决不检查作业。我告诉儿子,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那就是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呀。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向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请家教学习奥数之初,儿子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听老师讲似乎都会,可自己做题老出错。“让妈妈和我去听课吧,人家的妈妈都去陪孩子。”我回答:“我可不去。我的数学还不如你呢。要是你听完课愿意给妈妈讲一讲,我倒可以从头学习。”看到没有依靠了,儿子只能靠自己了。有时看到儿子的习题本上尽是叉子,我就鼓励他:没关系,你的成绩是最真实的。别看有的同学作业全对,可那是家长的功劳。再说,你的作业情况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只要追着老师把不懂的弄会就可以了。
就这样,儿子只能开动脑筋琢磨,自己是哪里不懂,就向老师求教,很快儿子就具备了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的能力,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六年级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说他接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听到这句话,我高兴极了。
只看终极目标不计一时得失不许为考试突击复习
孩子上学难免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前也难免要突击复习。但是我从儿子上学那天开始,就告诉他,学习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成绩。因此,必须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就像古人讲的“今日事今日毕”。平时复习完功课有剩余精力,可以阅读闲书开阔眼界,可以和同学相约外出。一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很重。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为了促进学习。
有了这种思想观念和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儿子很少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紧张。考试结束之后,无论成绩如何,我关心的不是儿子在全班的排名,而只是要求他把考卷上不会的试题重做一遍。即使在考初中这个问题上,’我也只是告诉他,希望他到几所重点中学去见识一下,考上了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学习。
由于一直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因为一直认为预习、复习是正常的学习程序,所以,儿子没有过度的紧张感,而是以轻松的心态正常面对,正常发挥。而且在升入初中之后,他也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应。
总结我的教子经,我觉得还是得益于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陪着孩子学习,不如教会孩子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第五篇:宽容孩子就是宽容自己故事
那天早上,同事又将那个孩子叫来了。因为,这孩子需要到办公室来订正作业。前一天的作业,他有很多是空着的。
刚进办公室,同事便翻出他的作业本,朝他扔了过去:“订正去!”孩子顺从地捡起作业本,很熟悉地朝办公室闲置着的那张桌子走去。那是同事特意为他准备的。孩子去订正作业,同事便继续批改作业。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孩子仍然趴在桌子旁。同事放下笔,朝孩子叫道:“过来!”孩子又顺从地捧着本子走了过来。同事夺过孩子的作业本一看,勃然大怒道:“怎么到现在一个题目都没订正?你怎么一天到晚像做梦一样?”顺手又将孩子的作业本扔了过去:“再给你五分钟,订正不好让你好看!”
五分钟过去,孩子依然是一题都没订正出来。同事又将孩子叫了过来:“你想不想念书了?要不要念书了?”孩子直点头。“想念书就这样?”同事顺手又将作业本扔了过去,“将本子捡好,到班上去!我马上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一趟,我要好好与他聊聊你是怎么念书的!”
听同事这么一说,孩子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不过,什么也没说,捡起作业本,抹着眼泪就出去了。但不到五分钟,就有其他的孩子跑来报告,说这个孩子已经“跑了”。
同事一听就傻眼了。作为班主任的他,一直以来以管理严格而出名,现在,却出现了孩子逃学的现象,不能不说这是个巨大的打击。
好在经过一上午的寻找,同事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午放学前将孩子找了回来。孩子没发生任何意外,这应该算是大幸吧。但这件事,带给目睹整个过程的我,很大的震撼。也不由让我想到,对于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同事问孩子想不想继续读书,孩子直点头,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读书,而是孩子没能分清读书与留在学校之间的区别而已。听课无趣,也跟不上趟,还时时遭遇羞辱,遭遇“叫家长”的威胁,学习对孩子还真得有吸引力吗?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并不是读书,而是想继续留在学校。对于孩子来说,不到学校能到哪儿去呢?回家?父母会一顿暴打的。农村很多家长,更多的时候不是考虑孩子的心里想什么,而是考虑自己的面子。孩子心里想什么,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是自己的孩子必须不让自己“丢人现眼”。如果不是抱着与家长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个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而是出于威胁孩子的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高明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就是这个孩子,后来干脆就不做作业了。至于上课,爱听就听,不听就睡觉。而同事,再也没叫他到办公室来过。孩子上次的逃学经历,让他心惊胆战,他已经不敢想象孩子如果再一次跑出校园,他该如何去面对。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他已经陷入了欲罢不能又无计可施的地步。
我总在想孩子逃学前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每天,同事都会将他叫到办公室,说是辅导他,让他补做作业或订正作业,但实际,更多的是惩罚。不是吗?一遍遍地扔本子,一遍遍地训斥,一遍遍地威胁。真的辅导,会在孩子不理解时这样对待孩子吗?孩子的逃离,也就在所难免了,不是现在也必将会在未来!而如果当时同事能将气氛缓和一点,将言行控制一点,情况又会是如何呢?
因而,我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得宽容点。有时,对孩子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最少,我们不会因孩子的过度叛逆而陷于困境处于被动,也不会因此而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只是我们需要注意,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放弃,给予孩子最为适当的帮助,担负起教师本应担负的责任,在宽容孩子的同时,给他们最为适当的帮助。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是有效且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