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时间:2019-05-12 03: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011-05-11 18:38:16 分类:日记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和我交流,他觉得自己孩子的思维能力不够好,和朋友的孩子比较,落后于别的孩子,于是他很着急,不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感到很是困惑。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思维能力呢?举个例子,孩子玩积木时,积木放在水里,浮在水上,又把木盒子放在水里,也浮在水上;这时兴趣来了,把小木梳、小木尺等木质品放在水里,咦!都浮在水上;于是孩子得出这样的认识:木头在水里会浮起来。这种认识事物的能力就叫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的特点主要是直接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思维的情绪性;抽象逻辑思维到六七岁时才处于萌芽状态。

所谓直接行动思维,就是幼儿的思维活动是跟一定的动作连接在一起的。例如,你问三四岁的孩子,今天妈妈买了几个苹果?孩子会用小手指逐个点数后才回答:买了三个。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用手指点数的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就是思维活动跟具体形象直接相关。例如,孩子怕打针,一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认为穿白大褂的人都是打针的大夫。

思维的情绪性是指幼儿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情绪色彩。例如,孩子看动画片时,当小羊们战胜灰太狼时,孩子会高兴地欢呼、跳起来拍手。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晚,在成人的引导下,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六七岁的孩子在他们经验所及的范围内,能够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概括事物,出现了高级思维形式——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呢?

1.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积累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概括认识事物会越全面、越准确。例如,带孩子参观理发员、炊事员的劳动,他们就不会再认为凡是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大夫了。

2.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在玩中进行识字教育,由于掌握了较多的识字量,词汇量也较丰富,在描述“春天”时,有的孩子用了31个句子来描述春天,并且如“万物苏醒”、“春满人间”之类的美词亦不少。语言的发展可使孩子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如让孩子把衣服按上衣、裤子、袜子分类放在柜子里;按蔬菜、水果、文具把图片分类放好。经常这样训练,孩子分析、概括能力就提高了。

4.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例如,鸡和鸭、狼和狗、字母b和d、天和夫等等。通过比较,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

5.培养孩子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五六岁的孩子,对抽象的事物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是很困难的,家长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多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体。

6.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智力技能,在生活中处处需要这种能力。例如,孩子要拿放在桌子中间的糖盒,够不着也没有工具,怎么办呢?4岁的孩子围着桌子转了几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桌布往跟前拉,哈!糖盒跟着桌布跑到跟前了!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必急于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通过提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启发孩子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就会大大获得发展。

第二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如形象(直感)思维一样是一种思维现象。它是在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所取得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即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过程。可见,概念、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

“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每个数学教师都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认真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教师负有很大的责任。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7岁以前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7——12岁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始初阶段,9——11岁儿童的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由此可知,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培养的十分有利时期。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大纲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怎样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每个教师应该认识到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应该考虑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考虑每册、每单元、每课教学目标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数的整除”这单元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单元教参中所规定的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在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通过整除、除尽,约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几组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加以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先按教材给学生1、5、9、11、12等五个数,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每一个数含有约数个数的多少归类,在此基础上,分别抽象出每一类中各数的约数的共同特点,再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新概念以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正确判断。例如,教学这单元第一节后,让学生思考下面的判断是否正确:①45能被10整除。②72是3的倍数。③0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④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显见,这几个题目中①②比较容易做出判断,只要根据整除这一概念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第④题则要求学生在较概括的水平上进行判断,学生一方面要理解约数的概念,运用这个概念去判断,同时还要检查原来的一般判断是不是正确,为此需要进行一般的分析推理:因为1能整除任何自然数,所以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数学教材处处体现逻辑性,教师千万不能囿于教材的表面,只讲数学知识。只有数学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每个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进行。数学课不是逻辑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要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进行,决不能另讲一套。要做到结合有机、渗透自然、要求适度、方法得当。

第三,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病之一。这样做显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方面讲,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算理讲解。如讲小数加减法,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且要讲清算理,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二是注重推导过程。如讲圆的面积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要讲清怎样切拼推导公式的过程,事实上讲清推导过程,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解题思路,所以应用题教学要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客观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和运用的过程。

重视思维过程从方法方面讲,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方法,讲清思维过程。首先教师要安排好讲解的层次,清楚的讲解层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的内容一定要理清讲解的层次,除了要安排好复习导入、新授讲解、巩固练习等大层次外,还要理清每个大层次中的小层次。层次的逻辑性既能为讲清知识服务,又能为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服务。其次,教师应设计好讲解的方法,讲解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讲清思维过程。好的讲解方法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讲解方法,又要考虑到能力的培养方法。例如,有的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边示范学生边操作,把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化、变换为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总结公式,应用公式练习。显然这样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自己动手操作,找到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途径,从而概括出计算公式的讲解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过程。第三教师要注意总结思维顺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阶段,教师在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出操作的序和思维的序。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讲完三种情况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遇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看它们是不是约数关系(最易看出)若是小数即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若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若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若不是即用短除法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学生解题时方法步骤明确,思维操作有序。

重视思维过程从训练方面讲,要教师让学生除了练法则、公式的应用外,还要让学生练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的教师结合实例: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训练学生如下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先想: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白兔与黑兔比,白兔多黑兔少);再想:多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跟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最后说要求问题怎么办(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只要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然后从这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个数多的。这样训练不但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且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重视思维过程从检查方面讲,要求教师除了查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查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教师在检查学生回答、板演、作业时应多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作业和回答问题中发生错误,教师要注意先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看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有没有问题,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没有问题,只有找到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纠错防错。

(三)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是许多班级存在的普遍情况,一些教师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积老师们的经验,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我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得数是11的加法一课,临下课前一个学生问老师:“你教的题目怎么全部得11?”这位教师先是一楞,几秒钟后,对着全班同学说:“老师先要感谢这位小朋友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他提醒了老师和大家,今天学的是‘得数是11的加法’,大家要向他学习,上课肯动脑,敢提问,接下来老师还要补一些题目(得数不是11的题目)让同学们练练„„”课后大家都肯定了这位老师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第三,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学生敢不敢质疑问难,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有的教师注意用反例和判断题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不变。教学分数的定义后出示:把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让学生抓住“小数的末尾”、“小数的大小不变”、“单位1”、“平均分”等关键问题进行质疑,达到既透彻理解概念,又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性的效果。

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生不会质疑问难是许多教师普遍的反映。所以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外,还必须注意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处处可以质疑问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可以从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说明、表述,能否删去、增加或改动一些词,来研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解例、习题的方法。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可靠,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题目解好后,可以再想一想,解此题还有其它方法吗?③预、复习。预习可围绕新知识的重点是什么?哪里有疑问,难点是哪些?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错误?怎样预防?学习它应该注意些什么?复习主要可围绕怎样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怎样整理知识来进行。2.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是深入观察、认真比较、多方联想、分析综合。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有的学生还会用到一些非逻辑方法,如直觉、猜想等。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逐步使学生学会用这些方法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质疑问难、释疑解难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于启发性的提问,也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发展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目的。

(四)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好这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道理十分简单,思维只能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中发展,一个概念不清、基础知识都不掌握的人是难以进行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的。即使是解答一道简单的式子题,如果不掌握有关数的运算法则,不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也是难以求出正确结果的。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好基础知识,主要指基础知识要教得正确、扎实,让学生切实掌握。如,概念教学,使学生概念明确,不是光由教师把概念说一下、讲一下、学生读一下、背一下,要弄清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根据各个概念不同的说明形式、方法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概念具体化。如,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完后,可以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4×3、2×5等,这就是概念的具体化。同时还要讲清概念的联系,重视概念的应用。教活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死记死背。

注意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关键。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步骤有根据有条理的思维。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用比例方法解答: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了10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解题过程应该是:(1)判断题目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从题目的第一句话中看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时间和路程,(2)根据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3)根据题中的“用同样的速度”这个条件,说明“速度”一定。(4)由此可以作出判断,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5)找出对应关系列出比例式。(略)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分析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即要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只有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才有助于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

科学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的途径。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要靠教师长期地科学地训练和培养。培养和训练首先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如教学9+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操作小棒、边思考、边说:“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把3分成1和2,9加1凑成10,10再加2得12。”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其次,要注意分层要求、逐步培养。低年级可多采用边让学生操作,边说思路或教师先说出关键性指导词,然后由学生接着说的方法进行。中高年级教师讲完例题后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有根据有条理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例如,解简易方程,每一步可让学生说说根据,应用题列式可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思路。第三,要注意结合教材,精心设计一些训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有的教师设计以下几类练习题:

是由()个10和()个2组成的。所以3个12就是()个()和()个()的和。笔算时先用3去乘被乘数()位上的数(),得();再用3去乘被乘数()位上的数(),就是3乘(),得();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2.先口算再笔算。如,5×3=□

20×3=□

15+60=□

3.先分步写竖式,再根据要求边填充边简写竖式。如,42×3=□

这样训练,显然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叙述思考过程。当然,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逐步地会有较多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但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注意:

1.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激发兴趣及时起步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能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的过程中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注意激发学生,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有位教师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逻辑错误设计反问,如当学生根据“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得出“整数是自然数和0”时,风趣地问学生:“你能根据狗都是有四只脚得出四只脚的都是狗的结论吗?”这里虽然没有给学生讲逻辑知识,但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纠正学生在这里所犯的逻辑错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起步。事实上从一年级认数计数开始就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如通过数的分解组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数概念的教学,加、减、乘、除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只有及时起步进行适当教学,才能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始初阶段就得到有意识的培养,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凭借形象启发引导

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在抽象逻辑思维过程中大多仍然需要凭借具体形象,这是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共识。所以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十分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凭借形象思维来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例如结合20以内的进位加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可分以下三步进行:教师先用实物演示如何凑十,再让学生摆学具,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然后启发学生在头脑中想着操作过程抽象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一步步凭借形象抽象概括,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也好。到高年级,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凭借形象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收到很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分层要求逐步达标

小学生思维处在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分层要求注意适度逐步达标。例如,加减法概念的教学,一年级只要求结合数的计算,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通过操作实物、教师用教具演示和让学生用学具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概括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然后逐步利用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应用题。到四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一般而言,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能力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学生逐步学会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定义。这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概括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这样分层教学,逐步达标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要加强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既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示范和指导。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

一些调查表明,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与教师的逻辑思维素养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自觉地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达到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深刻地理解分析小学数学教材,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讲述教学内容,能应用逻辑知识及时发现、矫治学生中出现的思维不当和逻辑错误。例如种类很多的判断,如果教师能较好地掌握它们的基本逻辑特征,有助于教师从逻辑角度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判断属于什么判断,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防止、纠正学生中出现的判断不恰当的错误。如“自然数是整数”、“长方形不是梯形”前者是全称肯定判断,后者是全称否定判断,因为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所以“自然数是整数”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倒过来说,“整数是自然数”就不正确了,因为全称否定判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所以“长方形不是梯形”这句话正确,倒过来说“梯形不是长方形”也正确。再如,学生中有时会出现类似:“因为3是质数也是奇数,7是质数也是奇数,11是质数也是奇数,13是质数也是奇数,所以,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的错误推理。教师只要知道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就容易防止和纠正学生的这类错误。

2.教师教学时要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

教师不断提高逻辑思维素养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逻辑知识来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让学生有榜样可学,潜移默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让学生应用小数除法的法则计算59÷25、12.22÷5、10÷3、70.7÷33为学习循环小数积累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对商进行比较,着重观察10÷3、70.7÷33两题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不断地往下除,将会出现哪些数字,(引出用省略号表示)在此基础上,先从比较中揭示无限小数、有限小数这两个概念,然后在对无限小数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抽象概括揭示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3)让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练习。(题略)判断时要求学生根据概念说明理由。

(4)学习循环小数的简单表示法、读法及分类。

显见,整个教学过程正确地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符合逻辑规律。教师既循着教材的逻辑顺序传授新知识,也以自己的逻辑思维示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给予逻辑思维的指导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除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进行逻辑思维的示范外,练习时,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逻辑思维的指导。逻辑思维的指导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表述的概括和判断必须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无矛盾的,有根有据的。特别注意提问时,让学生说明理由、论据。如解简单应用题,列式前后要让学生根据加、减、乘、除的意义说明列式的理由。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要指导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分析推理,找到解题思路。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指导学生做到列、解、验三步都有根据可依。又如,要学生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时,千万不能让学生无根据地瞎猜,要指导学生按以下逻辑顺序进行:先根据条件找出相关联的两个量,再根据相关联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出关系式中哪个量一定,最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什么比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并坚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提高。

正如大纲所说:“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有长期的打算,要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始终。低年级可以,中、高年级也可以,应用题教学可以,计算、概念教学也可以,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要考虑这个问题,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中得到全面充分的提高。

第三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引言

数学在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不仅如此,它既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性学科,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已有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关系到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更重要的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将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人,不但能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且工作也会更出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与建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场地。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里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

(一)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1、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其次,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

再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特殊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特殊,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1)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2)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3)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4)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获得结构性的认识。

2、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首先,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1)顺向性。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2)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3)横向性。这种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4)散向性。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其次,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3、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教学中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二)、课堂教学要从单一的灌输式转为启发式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更重要的任务。早在20世纪中期,日本就已把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主动探索精神作为数学教学的第一任务,而知识教学作为第二任务。例如几何学习“正切与余切”时。我们先提出问题:“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在与建筑物AC的底端C点同一水平线上的B点测得∠ABC=30°又在这同一水平线上的D点处测得∠ADC=60°,量得BD=50m,求AC的高度。”用同学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图中的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条件,求得AC的高度,如果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不含有30°角这个特殊条件。我们又将如何解决呢?这就是下面课堂教学中要学习的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的问题。这个提问具有悬念感,学生急于想知道解决问题方法,便会迫不急待地去阅读教材,寻求结果,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去探求。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好了。求变,就是指对教学中的典型的,重要的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变式训练内容应贴近教材,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教学形式的新、奇、而又可以接受。调动了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因此,在概念教学时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然后使学生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概念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运用正确的分类规则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要使学生掌握“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关系和定义概念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在根据这一概念进行推理中,就会不仅考虑它本身的特点,而且还会考虑到这种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它也具有,由此,教师在推理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更开阔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长方体这一概念的教学时,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这个几何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它的特点一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它是一个四棱柱,它是一个直四棱柱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它是一个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这个结果,然后定义出凡是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叫做长方体。然后让学生举几个长方体的例子,这样就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另外,在长方体的教学时,还要指明它是棱柱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棱柱的特点,这样可以把棱柱的特点过渡到长方体上,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的发展具有某些规律性,它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有的是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也有时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某一固定的结论,因此,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在复习课中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六)、在解题训练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尽无休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七)、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

逻辑思维中极为重要的是所谓思维的志向水平,即思维的兴趣、动机、意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动机,使学生获得思维成就带来的欢乐。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学生们想一想,最简单的多边形是几边形,学生自然会想到三角形,那么,能不能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构想”,通过构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或已学过的知识。汉斯•费赖登塔尔曾指出,“科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从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地获得”,“我们的教育应为青年人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文化遗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为学生作了详尽的考虑和安排,如哪些概念易混淆,哪些公式在运用中可能出现问题,在问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盘托出,包办代替,势必剥夺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能事倍功半。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思维错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师怕学生犯这样的思维错误,或是学生思维方法不符合自己原来设定的方向,就立即加以“引导”,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多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或提前告诉他们将更为有效。同时这样做也使学生懂得,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背后都包含着探索思考的艰辛,从而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教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四篇: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周新梅

(贵州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信息工程系统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有: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和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I一733X(2012)03—0067—02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取得。形式逻辑着重从思维的逻辑结构方面来研究思维,对各种思维形式及其种类、关系和特征等方面进行自然的描述和分析,确定了一些为了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所必须遵守的逻辑规律和规则。整个初等数学即常数数学都是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而辩证逻辑是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它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态.研究思维如何以概念、范畴的形式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辩证法。而高等数学即变数的数学,本质上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数理逻辑是用符号的语言表述概念、命题以及命题之间的关系,是比形式逻辑更严密的系统。究其三者的共同之处,从数学的传统观点看,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有: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和提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1判断能力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思想。数学判断主要是对事物的空间形状及数量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具体是对命题的判断。恰当判断的能力即指能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判断中的“质”的界限要清楚,是非不容颠倒;“量”的规定要准确,注意数量的权衡等。除此之外,提高判断能力主要是提高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区别可能与必然的能力,判定命题如何证明的能力等。客观世界中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有联系得密切与不密切之分。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有的是必然性的,有的是或然性的,有些属性是某些事物确实具有的。这些不同的情况反映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程度,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和利用不同的抽象形式去研究和表述这些联系的数学方法。所以对 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要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它,首先必须能够判断事物与其属性的联系情况,哪些是必然属性,哪些是在某些条件下出现的属性,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条件与可能,以便提炼合适的数学模型。再如,给出一个命题如何去证明它,证明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判断就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先借助分析把命题分解成部分,找出命题的“已知”与“未知”(结论),从而得出这个结论(未 知),推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可知),反推到已知条件。这一分析过程就是证明题和解题的途径,然后再用综合的方法把证明题的全过程写出来。这两种过程简单地说即是分析过程和综合过程。这两个过程都要用到数学概念和联想思维。联想是人的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联想得越多,记忆的东西越多,思路也就越宽广,判断力也越强。对于复杂的命题,必须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一边分析一边综合,就能比较迅速地找到证明题与解题的途径。要保证证明题或解题的准确性,还必须遵守逻辑思维规律即同一律、无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四条规律反映了人思维的根本特点: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充分根据性。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条规则,都可能导致证明或解题的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在一个命题中用了“是正数”这个判断,那么在命题的证明中就不能出现“不是负数”这个判断。因为“是正数”与“不是负数”不是相同的两个概念,如果同时出现就违背了同一律。类似情况在数学中比比皆是。所以,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则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辩证思维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在高等数学中,一些数学概念的辩证关系的掌握尤为重要。如无限与有限,连续与间断以及形式逻辑中“量词’的辩证关系等。如在数列极限概念的定义中,它要求对任给的正数,总存在,使得当时,便有绝对值不等式成立。这里“任给的正数”即任何的,只要对任意给定的一个,找到一个确定的N,有不等式成立即可,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都进行验证。这就是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的辩证关系的一个应用。掌握了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就能提高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的能力。

判断是贯穿于科学理论数学化的全过程之中,判断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判断和推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逻辑推理的能力

数学按其本性是一门演绎科学。因为在它由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提炼出概念之后,在一定阶段上就要发展成为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系,即要用独特的符号语言从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进行逻辑推理,以此来建立和证明自己的定理、结论。这实际是用演绎法建立的体系。演绎法是以现成的、已经确定的真理为前提而推出必然的结论,所以结论也是正确的。演绎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公理法,公理法是纯数学的特有方法(当然也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且以此法建立起来的数学体系就是公理化体系。像欧式几何一群论、概率论、数理逻辑等都属于此类。实践证明,公理化体系对于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归纳推理是逻辑推理中又一种非常主要的推理方法。数学的许多概念、公理、定理都是在归纳中推进的。许多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是怎样发现的呢?在纯数学中观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今天已知的数的性质大多数都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并且是在能够严格论证他们的正确性以前就被发现。甚至有很多数的性质是我们熟知的,但还不能证明,而只是通过观察才认识的。归纳法通常就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的,例如数学中的猜想: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等,都是通过具体的数字先引出“猜想”,然后通过更多的具体的数字增强这个猜想,从而归纳出猜想,最后经过数学理论的严格证明,就形成了定理。就连公理化体系的建立,也是先收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之后,再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整理(归纳),才能在许许多多的命题中经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选择来确定一些命题作为公理,其余命题就作为以公理为依据的逻辑推理的结果。猜想和公理都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加工之后归纳出来的.然后苒用演绎法去证明。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类比推理也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例如在初等数学中同分数进行类比有相同的属性:“分子分母乘以同数或同式,结果不变”,“分母相同的分式相加减与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有同样的运算法”,由此可以类推出:在分母不同的情况下,分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法也是相同的。再如,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的四面体类似,前者是三条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后者是三个平面与空间的关系,二者的各种性质都是类似的。在高等数学、集合论、构造数学中都要用到类比推理。

3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

数学模型就是用式子表示假定。它是用来揭示客观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及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最重要形式。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它应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质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概念化和公式化,而提出数学模型。模型提炼得正确,就等于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大半。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是数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提炼数学模型呢?对于一个现实问题(或现象),要解决它,首先必须理解现象,或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积累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努力抓住事物现象的特征,如物理特征、量的特征、空间形态的特征等,然后选择与现象的本质有关的,对于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起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物理的及数学理论提炼出数学模型。对于数学模型不论采用解析方法进行计算或者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如果能够很好地说明了调查、实验的结果,则这个数学模型就是正确的。数学模型是对现象见解的反映,所以同一个现象,也可由于研究的角度和见解的不同而表示为不同的数学模型。在提炼数学模型时也要善于掌握模型的规律性,对于类似现象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做提炼模型的参数。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是在大量的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的,特别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仅需要对必然现象和或然现象进行研究,而且模型现象和突变现象的提出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提炼这类数学模型的规律,这也是一项艰巨任务。

4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在科学史上,通过对数学解的分析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事实是不乏其人的。麦克斯韦通过对描述电磁变化规律的一组偏微分方程的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狄拉克通过对描述单个电子行为的相对性波动方程的解的研究,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爱因斯坦通过对质能关系式的分析预言了原子核有巨大能量等。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又直接开辟了各种工程设计的方案进行数学实验的可能。为什么有的人对数学结果进行分析能做出重大的发现,而有的人不能呢?这与有无扎实的和博而专的科学知识,有无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及是否敢于冲破传统的观念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要有所发现和创造,必须进行德、识、才、智多方面的培养。

总之,数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为祖国的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仝素琴自然辩证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汤跃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法则教学,必须坚持以“理”为主,以“思”为本。教学概念和法则,教师应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理解其本质属性。

如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三个加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弄清法则的来龙去脉,思考法则的使用条件和范围。这样,才能既教给学生准确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思维的钥匙。

(二)计算教学,必须常问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目前,小学生做的题目固然不少,但教师往往只管“对”或“错”,不管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如一年级学生做:“9+6=15”,有的是数小捧数出的,有的是用凑整十法口算的,也有的是死记硬背得数口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一样,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借此机会,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口述想法和做法,从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分析引路,训练思维。目前,部分教师只教给学生算式,不教给算理,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可采用改变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转换思维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提问,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对同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抓好变式教学,把重点放在思路分析上。让学生机械记忆,模仿做题,结果既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所以,我们应不失时机抓好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这一能力的培养。

下载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刘祝洪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巧家县新华小学 肖秀元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五篇范文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研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培养[......

    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复述电话内容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之一】逻辑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模版]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而指导 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

    怎样培养学生几何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几何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如何在几何课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几何的学习和研究时时刻刻在概念、判断、推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