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远离电视
让孩子远离电视吧
懒妈友童
一、看电视对孩子的害处:
一说起看电视的坏处,我以前第一个想到的是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所以,我家里一直没怎么让好好看电视。为此我很感谢我的婆婆,好好上幼儿园以前,她帮我带好好。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虽然她自己很爱看电视,在白天我上班的时候,却很少打开电视机。后来我接触和学习的资料多了,才知道,对孩子的发展而言,尤其是对幼小的孩子,相比影响视力这一条,看电视的坏处还更加严重!
看电视对孩子的害处,说也说不完。。想就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先引用两位资深人士的话:
世界著名奇幻小说家罗尔德·达尔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说:“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的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十一二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懒妈认为,如果做不到12岁,至少要争取让孩子3岁前远离电视)看电视的行为是单向的,孩子是被动的,看电视带来的主要害处有:
坏处
一、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坏处
二、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
坏处
三、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坏处
四、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感觉体验丰富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坏处
五、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孩子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坏处
六、看电视多导致活动减少,使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降低;
坏处
七、看电视多的孩子习惯不加思索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坏处
八、看电视多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 坏处
九、看电视会上瘾,看电视多的孩子会受到电视中购物消费的影响,养成不良消费习惯;
.........二、让孩子少看动画片!
平时,我在建议其他妈妈们别让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我家孩子很少看电视,只看动画片。
看动画片就没有害处了吗?对于看动画片看得多的孩子,上述的害处同样适用。孩子喜欢动画片,这是一个事实。我家好好6个月的时候,就喜欢看天线宝宝。后来喜欢《鼹鼠的故事》、《猫和老鼠》......我以前会让好好看动画片,但还是出于保护视力的目的,每次只看20-30分钟。
接触儿童心理学之后,看到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让我很震惊。
科学家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是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而且,孩子们会根据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她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过些天,科学家又让这两组孩子再画白雪公主,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思维。
孩子看动画片,其实也是听故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讲故事给他们听吧,而不是让动画片来给孩子讲故事。
我想,动画片确实是孩子的一种娱乐形式,优秀的动画片能带给孩子乐趣和知识,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法,还是不要把孩子交给动画片。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的家长在忙碌时,让动画片充当了保姆的角色。不能否认,我自己也这样做过。
所以,我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可做,动画片不是完全不能看,但是,即使是优秀的动画片,也需要家长陪着孩子看,而且要在看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互动,不要让孩子独自地、长时间地看。
三、懒妈探讨:用什么替代电视和动画片?
1、如果室外天气好,一定要多让孩子去户外活动,玩水玩沙、跑跑跳跳......2、多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互动交流。如果家长很忙,可以让孩子看优秀的图画书;
(图画书的选择:华德福教育认为,那种优美的、朦胧的图画,最适合孩子。目前有一些从动画片翻版的图画书,比如迪士尼系列,我觉得那和看电视没啥区别。)
3、让孩子多涂鸦、绘画;多听音乐、多唱歌跳舞;
4、让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如摘菜、洗手娟、扫地,这些事情孩子会非常喜欢做;
5、创造一些家庭游戏、比如陪孩子做手工;
6、如果父母有精力,多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音乐会、演出等;
7、多为孩子创造和其他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
8、如果我们无法彻底抵制电视和动画片,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懒妈认为至少3岁以上,孩子越晚看电视越好),可以有选择地让他看电视和动画片,一定要成人在旁边陪着,一方面从内容上把关,另一方面,多和孩子交流感受,少让孩子自己被动地去看。
后记:对于“认为我的观点太偏激的朋友们”,我想再补充几句话,和你们探讨:
1、电视作为教育手段,对成人来说可以,但是不应该是孩子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相互影响的;
2、如果希望孩子从电视中学习知识,我建议转为从书本学习,看书是一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3、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就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看电视不如看书,看书不如去真实的世界中体验,对孩子而言,真实的感受永远是他的发展最需要的。
第二篇: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如今的网络游戏如火如荼,而“捧红”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不是别人,正是处在成长期的懵懂少年。网络游戏让人们获得一种虚幻满足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现实的悲剧。因此,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成了家长们重要的话题。
网络游戏能给大家娱乐,现在不光是小孩,很多大人也在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适当地玩有利于丰富业余生活,但沉迷其中危害就很大。成年人思想比较成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不容易迷恋上网络游戏,往往是青少年很难把握住自己,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游戏,光靠堵是不行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进行疏导,这个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网络游戏怀有恐惧,生怕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让他接触电脑,学习电脑技术、上网获取学习资料和信息对孩子是有益的,因此,家长要辨证地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的小孩有他独立的一面,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家长应当承认其独立性,但他们又有无法独立的一面,对社会的认知、对真假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差,容易迷失自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尊重个人,再把他向好的方面引导。
培养小孩从小运动的习惯,可大大降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经过调查统计,有80%的喜欢游戏的小孩不喜欢运动,而喜欢运动的小孩子只有10%的玩玩网络游戏,因为运动在消耗了你的体力的同时,也转移了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从而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度大大降低,而一个人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我们要在孩子3岁时就要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但因为安全性等因素,3岁小孩不能玩真的运动器械,所以,选择”玩具乐巢”运动玩具系列是最佳选择.“玩具乐巢(CT)”系列产品为顺泰玩具有限公司荣誉出品,产品主要为体育运动玩具,产品设计追求“外观新颖独特、仿真度高、娱乐教育与运动相结合”的理念,让小朋友们在运动中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对小朋友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交能力、智力发育、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更能让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对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主动性、团体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选用”玩具乐巢”!
第三篇:让孩子远离“手机”
孩子成了“手机控”如何是好
教你怎么让孩子不
沉迷
手机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好玩,它占据人们越来越多时间,侵入你我的生活。到处都能看到有人在智能手机上发微博、打游戏、看小说……不单是成人,还有很多孩子,成了十足的“手机控”。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很多父母无奈又烦躁。
家有“手机控”的孩子,父母到底该如何面对?
讲述
詹女士(初二学生家长(微博))
上厕所儿子都要带手机
这个学期,我们给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孩子。可我现在特别懊悔:就不该为孩子配备手机!开学一个多月来,儿子的心思好像都在手机上,只要在家,就能看到他不时把手机翻来覆去地摆弄。
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平时,若一段时间手机没有动静,一定能看到他不时地查看手机。更让人看着心烦的是,儿子边看电视也要边玩手机,就连上卫生间也把手机带在身边。在卫生间里,他会蹲上半天不出来——— 这“臭小子”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里,儿子更是机不离身。那天,我们一家人自驾车回老家,旅途四个小时,虽然车上颠簸不断,但儿子还是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在我的不断提醒和制止下,他才很不情愿地收起了手机。
反正,儿子着了手机的“魔”!自从买了手机,手机就成了儿子随身携带的一个“玩具”,有时他的同学来家里玩,他们说的好象也都是手机里的什么游戏。
其实,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儿子就提出了买手机的要求。那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太小,再加上我们家离学校不过10分钟的步行路程,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们没有答应儿子的要求。
上初中,儿子被电脑派位到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尽管儿子也曾念叨说班上很多同学都配手机了,但我们总是担心儿子的自制力不够,担心因为手机导致他学习上分心。所以,一直到了这个学期开学前,我们才决定满足孩子的要求。毕竟,校园里的手机很普及了,同时,有了手机联系起孩子来的确也更方便。
在配备手机前,我们也与孩子“约法三章”。可是,孩子却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自律。现在,我不仅担心儿子因为手机辐射伤害身体和影响视力、担心儿子老是低头摆弄手机影响关节和脊椎生长,而且还担心儿子对手机产生像“网瘾”一样的依赖。同时,我还担心因为手机依赖影响儿子的心理健康和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面对成了“手机控”的孩子,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点评
自信不足易成“控”一族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控,取complex(情结)的开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现代社会流行各种“控”,尤其是年轻人,从美食到时尚到玩偶到明星,无所不能“控”。在种种“控”背后,其实都是一种成瘾心理在作祟。从詹女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儿子确实对手机过度依赖,是个典型的“手机控”。
为什么会出现“手机控”?为什么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特别容易对手机等事物着迷上瘾?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4种基本本能:一是寻求新经验、好奇的本能;二是寻求安全、畏惧的本能;三是寻求反应(爱情、友谊等)的本能;四是寻求赞扬的本能。凡是能够满足人们这些本能的事物,都具备让人成瘾的条件。而手机本身新颖繁多的功能、网络间接互动的特性、便携隐蔽的特点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愿望。于是,在手机不断普及、功能逐渐完善、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手机的“温柔陷阱”。
同样用着手机,为什么有人“控”得厉害,有人却能把握得益?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和人的挫折经历与个性特征有关。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经常受挫、自信不足、兴趣缺乏、内心空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人,容易成为“控一族”。相反,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获得成就感、兴趣广泛、内心充实、人际交往顺利的人则不易为手机这样的身外之物所影响。
詹女士的儿子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变少,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并且对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有强烈好奇心。而手机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许多不擅长和同伴面对面交流的孩子,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等延时交流工具,可以更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一种获得广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假象,在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的同时,难免过度沉迷其中。
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把“控”手机的青少年称为“活在气泡里的世代”。他认为,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六英尺屏幕上。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的要求也更为叛逆。
这一层气泡隔绝了“自我”和外界的关联,让人变得更加孤独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懒散、消沉。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会让人出现“注意力障碍”,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分神,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做深度的思考,这对以学习为主业的学生而言,影响尤其明显。
建议
鼓励孩子多面对面交流
林瑛老师建议:
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一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
孩子的自制力实在是不行的话,帮孩子换个传说中的“老人手机”也未尝不可。要注意的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着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的朋友们充当监督员,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醒,甚至联合孩子的好友与其家长,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当“戒手机”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复存在了。
来自海峡导报
第四篇:让孩子远离喧嚣
让孩子远离喧嚣
让孩子告别尘埃
给孩子一束阳光润孩子纯真心灵 阳光雨露幼稚园卫生
责任区
(前院)
韩磊王萍孙同
职责
1、每天在孩子入园前进行清扫
2、保持责任区内地面的清洁
3、孩子离园后,教师把责任区清扫完毕后方可离园
4、保护责任区内的一切物品不受损坏,如有发现,应立即上报
5、时常检查责任区内有否安全隐患,现 后应及时排除或上报
第五篇: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有关调查表明,意外伤害是0一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并有近一半是在家中发生。父母应提高警惕,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坠落发生在一瞬间
危险情景:宝宝试图跨越小床或登高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喜欢在窗台和阳台上看风景、游戏。如果没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扑空而跌下。
发生数据:调查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的是跌落。从刚会翻身的宝宝到十几岁的中学生,每3人中就有1人遭此一劫;其次是磕碰、挤压致伤或扭伤。
提示:将刚会爬的宝宝放在大床上玩时,床的两侧要有护栏。如果没有,可用被子或枕头挡一下;床要远离窗户,纱窗不足以防止宝宝跌出窗外,所以窗户应该装上护栏;阳台栏杆的间隔不可太大,以免宝宝坠落;在家具和窗户的尖角上最好都加装防护角;不要让5岁以下的孩子进入厨房,在卫生间的洗脸盆、浴缸附近,铺上橡胶垫,以防孩子滑跤。
不经意被宠物咬伤
危险情景:温顺的小猫小狗也有兽性难改的时候,尤其是在宠物发情期。宠物的这种野性常常是在让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发泄出来,给宝宝造成伤害;此外,小动物也有占有欲,它的玩具、领地有时是不能碰的,嫉妒心会使它们努力扞卫自己的地位。
发生数据:北京的一项数据显示,每天有139名儿童受到意外伤害,其中30人是被狗咬伤的,而82%的“凶手”是宠物狗,60%的咬伤并非儿童挑衅所致。
提示:在没有成人的陪伴,不要让孩子给宠物喂食;禁止宠物与孩子一起睡觉;一旦发现宠物发出嘶嘶声、嘘声、吠声、咆哮声或表现其他发怒的迹象,要立即将孩子与宠物隔离。同时也该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譬如不要靠近拴住的狗、不抚摸陌生的狗;别让宠物舔自己的手指和脸等。
高温常常酿成大祸
危险情景:孩子不小心碰倒暖瓶、水壶、热粥,或是洗澡水温度过高等而造成烫伤。此外,当食物在微波炉里加热较长时间后拿出,孩子常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也很容易被蒸汽烫伤。
发生数据:调查显示,在家庭中遭遇烫伤和烧伤的,有50%以上是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
提示:平时可以设法让宝宝适度感受“烫”的危险,如抓住他的小手,摸摸有点烫的杯子外壁和升起来的蒸汽;在给宝宝洗澡时,要先调好水温再抱宝宝进去。切忌先放热水再放冷水,因为宝宝心急,有可能在还没有兑冷水时就捷足先登,酿成大祸;热水瓶、热粥、热汤等要尽量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娱乐场有安全陷阱
危险情景:有些小型游乐设施的质量不达标,孩子在这些器械上娱乐,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即使孩子在玩“翻斗乐”、“蹦床”等游乐设施,如果姿势不正确,也会引起拉伤、撞伤或骨折等。还有些较高的滑梯以及其他高大的娱乐器械都有让孩子摔下来的危险。在离地3米的地方一旦摔下,就像从二层楼窗户坠落一样。
发生数据:尽管国内尚没有孩子在运动娱乐场所遭遇意外的统计数据,但是临床发现,孩子因此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例却不计其数。
提示:带孩子去游乐场所玩,一定要考虑安全系数。父母应先把整个环境检查一遍,一旦发现破损器材,绝不能让孩子去冒险。此外,看看那些较为高大的运动、娱乐器械周围的地面是由30厘米厚的橡胶垫、轮胎碎片或是细沙铺垫而成的,还是用草、土和沥青覆盖的。无疑,前者的减震材料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蹦床上玩的孩子越多,受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父母不应让学龄前的儿童玩高于180厘米的运动器械,更不能让孩子玩一些不适合他年龄、身高、体质的游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