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常要读的话
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建构了好的安全感,孩子才会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如此,孩子才有可能在亲密关系当中,不过分依赖,保有一个从容的自我。而一个从容、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一份和谐、稳定的亲密关系。
因此,接纳孩子、爱孩子,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具有包容和爱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的最大运气,因为父母可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行为。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都这么大了,还哭什么哭!害臊不害臊”等。尤其在孩子脆弱、害怕、伤心、愤怒的时候,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此时父母的陪伴,是治疗孩子的最佳良药。
第二篇:教师要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
最近认真读了学校送给每个教师的两本书即《教师的20项修炼》和《教师如何做研究》,觉得这两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吸引我去认真阅读的是这两本书当中运用的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是那么的贴切,相关。读后让人真是感触颇多。特别是《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作者可谓是用心良苦,搜集的案例真的是又多又好,让人不忍释卷,作为教育工作者,看了这些大量的案例之后,我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案例论文的撰写,真是有跃跃欲试的念头,是呀,别人能做,能写,我为什么不能呢?
这两本书都提到了教师的反思这个问题。在《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反思是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中,教育反思是教育成果表达的形式之一。可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经常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是多么的必要与重要。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即“经验﹢反思﹦成长”。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所开展的教师反思活动,印证了波斯纳的观点。他们专门设计、推行、使用了《教师课堂教学作业本》,旨在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和思考,让教师把自己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投入或最能体现自己教学意图的事件记下来,写感悟、找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逐步引导自己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这种“作业本”式反思制度的推行,有效地引领了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并帮助教师将持续的观察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宽了道路。由此,我就不禁联想到我们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必须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每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学期上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个教师必须在网上创建一个自己的博客并且必须包含学校指定的分类,其中包括有教育教学感悟等等一些做法。这些规定做法看起来生硬,不近人情,因为它们都是必须做的,但是我们只要细想一下,不难看出,学校也确实是用心良苦,写随笔,开展备课组活动,写论文,写博客,写教学感悟,这些做法哪一个不是在逼老师经常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哪一个不是在逼老师不断地成长?拿我自己为例,一开始,我也对学校的这些规定感到不能接受,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下载,抄袭,糊弄的比较多,总认为自己没时间写,写了也没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想法有了改变。记得05年担任05电信2班的英语任课教师时,我在该班曾经尝试了一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当时,我坚持每周把改革的实验过程以随笔的形式记下来,在学期结束时,把这些随笔稍微整理了一下,毫不费力地就形成了一篇论文,并且参与了扬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居然获得了一等奖。后来,这篇论文也得到了发表。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只要平时多积累,多反思,写论文真的没那么可怕。本学期,我虽然没有每周都认真的写教学随笔,但是,只要认为是有价值,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促进的教学反思,我都会把它认真地写下来,作为教学财富积累起来,为我今后的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做准备。
《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中说,教育反思有3种不同的类型,即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迟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其中,我对整体反思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平常的教学反思基本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整体反思主要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
(1)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2)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的教学打算有哪些?
(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4)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这些行为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虽然缺乏专题反思的针对性,但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此,为了体现我平常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整体反思的,也为了向学校推荐的这两本书学习,我也引用一个案例——我11周的教学随笔,来吸引同仁们读我的心得,向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进步,成为会反思的新型教师。
教反
单位:熊子湾小学姓名:杨宝清思学
第三篇:教师要经常给自己充电
有千万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教师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拥有的知识量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差 了等等,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则 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那就可想而知。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浪 潮的推动下,为了适应新的形式的需求,每位教师更是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培 训,不断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课程资源开发技 术。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的实践新课改。而由于教师工 作的特殊性,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性,这种学习就很大一部分依靠上级组织的各种 课程培训,这些培训多数是为了解决教学第一线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老师实际教 学工作量身定做的,可以用最有效的方法让老师尽快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可 以用最直接的方式让老师尽快掌握新课改提倡教学方法。所以说,这种教师培训 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必须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教 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一言堂”、“地毯式轰炸”在学校 教学中现象普遍,形而上学的诊解“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生看作接受知 识的机器,把学生考试成绩看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津津乐道地说某某学生考 得怎么样,闭口不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更不谈如何设法 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而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甚至怨声 四起,这种行为很显然是不适应学生发展的,同样也不受学生欢迎。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更新,首先,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由、自主给学生。其 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新知识。第三,启发式、讨 论式等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效益。总之,教师此时光有一桶水,已是不足用的。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工作就 如同机器的运转,将是非常的可怕。我们应不停的充电、加油。为胜任自己现在 的工作,继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理由。
第四篇: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性,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最终达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如今我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一类孩子因为父母不让买玩具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类孩子却很快从另一种玩具中找到快乐。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很快能从痛苦中看到光明。
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家长,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处或从外界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乐观处世为人。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在寒冷的冬季,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炼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孩子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的磨炼。现在的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结果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他 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应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
如果孩子平时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家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可以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可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拿到物品。
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游戏中,有意地设置困难障碍,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应学习日本、朝鲜、法国家长们那样,千方百计地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带孩子登山、野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捡柴火,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他们生活自理的本领,培养他们挑战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 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 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 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应自己爬起来,成人尽量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当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要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第五篇:教师要经常做教学反思
教师要经常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思想、教学行行为、教学方法、教学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反复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经常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的途径。首先,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模仿,使教师走向自主意识和自主创新之路,它能够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消解对教育的偏执,催生教育智慧、提高专业自主权,激活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开辟教师个人的发展点和生长点;对此进行剖析,有利于教师自觉、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过去的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过程,所以教学反思对教师的素质及其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实践证明,由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就学校教学管理而言,学校要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现代教师要快速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是其必然的选择。学校要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应以掌握并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为重点,从而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学校要创设必要的条件,引领教师在积淀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合作中反思,在展示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特别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引领教师将教学反思逐步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在持续不断的自觉的反思实践过程中,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主要谈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应当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是对教学思想的反思。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指引教师正确教学的关键,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问题,因此,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归并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上来,归并到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上来,要想到自己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教师要随时修正自己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我们使用的教材只是我们用于教学的一个蓝本,而教材的内容也只是我们用于教学的一个参考,并不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唯一,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反思《教师要经常做教学反思》。教师要学会处理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的重难点的确定,包括对教材内容处理的方式方法,都要逐一的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今天,教学内容已由单一的国家课程,发展到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的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教师更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也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反思和选择,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够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着手进行教学设计。
三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教授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也就是对上课的设想和安排,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备课,搞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准备是难以上好课的,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教材中有了更多的不确定的因素,其教材内容补充了大量的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都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反思,对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问题也要认真的考虑,这些思考和研究要结合学生实际,不能想当然的进行,这是我们搞好教学工作,尤其是上好课的最关键的一步,历代优秀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学的设计,更注重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研究,制定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
四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都应认真分析思考这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这种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我们要认真想一想这节课按照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想一想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让大多数学生都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作为教者自己的感受如何?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吗?对教学中失败的地方我们如何去补救,以后在教学中应当怎样做才好呢?如此等等,经过一番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养成习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优秀的教师对每堂课都要认真的反思,有的教师甚至专门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和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我们有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只图完成教学任务,只图按时把教材上完,至于学生学得如何是不大过问的,这样的教师只是一个十足的“教书匠”而已,而且是一个最底层次的“教书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十分重视自己的教学效果,正如一个工人要关注自己的产品是否合格,一个农民要关注自己的庄稼是否丰收一样,而一个称职的教师则希望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如何去反思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是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进行了解,因而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作业正确与否,看大多数学生是否都能轻松愉快的完成作业,是否有抄袭的现象;其次是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思考问题的情况中了解,看学生是否主动、积极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否较高;再次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做一些临时的调查,或者通过与学生口头交流中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通过分析反思:如果自己的教学效果好,也应当找找好的原因,为什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把它作为今后的教学借鉴;如果自己的教学效果较差,则要更加认真的分析差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自己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六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反思,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尤其强调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否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是否做到了让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的乐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否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勇于钻研的精神。
七是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反思,就教师个体而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什么我们有的教师一上课学生就无精打采,而有的教师却倍受学生欢迎,除教师的个人素质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问题。因而,我们每个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学习,特别是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思考用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选择适宜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创设一个使学生勤于学习的氛围,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潮,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地、认真的进行教学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相信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