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家庭是孩子真正的学校,而父母则是这个学校里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教材。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中提出:父母要给孩子“做样子”;要注意“家庭气象的教育”,即家庭环境、风气的影响。他认为家庭环境、风气比说教影响作用还要大,他形象的说道:“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孩子一定变成什么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孩子好比木头影子。木头是直的,影一定直;木是弯的,影一定弯曲,一点不会差的”。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治好家,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家庭教育中,以说服教诲和奖励惩罚作为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父母“有意识”的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但在更多的时候,更大程度上,家庭教育则表现在环境和家庭生活方式及其自然、社会环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巨大,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
一、现状调查
为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我调查了大庆市三永学校六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家长,调查以问卷调查问卷为主,问卷设计了16道单选和多选问卷题目,内容涉及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度4道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物质支持调查4道题,家长对孩子教育所采取的态度3道题,家校合作方面的问题3道题,家长对孩子的课外生活关注度2道题。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
1.调查结果.(1)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 为60%
2.结果分析
家庭生活环境一类是指物质生活环境;另一类是精神生活环境。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当下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中,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贫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家长普遍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的和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学习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缺乏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任性大、依赖性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学习负担”并非学习内容本身,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才使得孩子失去学习动机,丧失主动进取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枯燥乏味。要使这样的学生发生改变,我认为家长应该从家庭环境改善着手。
二、改进建议
1.优雅的家居及和谐的人际环境
(1)美化家庭居住环境。风格优雅、整洁美观、舒适宜人的家庭居住环境,能够使家庭成员心境舒适、陶冶情操,并能成为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外在刺激,其教育作用不能低估,家庭生活环境的布置能成为对孩子教育的因素。父母应尽力为孩子专设一个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并让孩子自己参加布置,特别要专门为孩子提供放置学具、图书和玩具的地方,有写字、读书用的桌椅,以便于孩子能有一
个施展自我的空间。
2、创建和谐家庭环境。所谓的和谐家庭主要是指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形成一种家庭心理气氛,这种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正如卢梭所说:“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可见,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父母亲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具有稳定的情绪,乐观和积极的思想。充满活力和自信的父母,必然能培养活泼向上的子女。因为身教所产生的认同是引导走向光明的最有效的方法。
2.营造智慧环境,创建学习型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和孩子一起学习,创建一种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是其家庭成员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会共同学习、互相学习、自我改善、相互成长与发展。在学习型家庭中,学习渗透至家庭的方方面面,重视家庭文化投入,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的学习除了看书读报、上网查询、进修深造、培训充电等形式外,还包括在生活中学习,如全家外出旅游、参观访问欣赏音乐戏剧、参加文艺活动等。
3.创设有利于儿童“意志习惯”的养成环境
学习兴趣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纪小、自制力差,在学习中容易受外界干扰,精神难以集中。这样,学习兴趣对孩子的成功显为重要。把学习融入生活之中。
学习成绩较低的孩子通常缺乏学习兴趣,而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了。孩子们接受他认为有用的东西,拒绝对他没有用的东西。因此,要让孩子关心自己的学习,关键在于告诉孩子,学习是如何与他身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让学习悄然融进日常生活的事到处都有。
现在家庭有了现代的生活水平,也要有现代的生活理念,塑造好家庭环境就等于塑造一个“未来之星”,让孩子在宽松舒畅、愉快的环境中生活,靠的是我们成人的耐心引导、配合一致的去创造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二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调研情况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世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辨别能力很差,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如何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本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高二年级,我们以问卷、座谈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学生并走访了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孩子影响较好的家庭占52%,独生子女家庭占26%,单亲家庭占7%,特别富裕家庭占7%,问题家庭占8%。为此,我们把对中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环境做了以下总结并辅之以案例说明。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般有以下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情感淡漠,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有自卑感。
学生小王,女生,其母在她四岁时因嫌家里穷而离开了父亲及幼小的她,尽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始终因缺少真正的母爱而感到失落。由此导致孩子从小懦弱、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戒备心重,害怕与人交往,缺乏活力。
二、较富裕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家长因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导致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有优越感,没压力,花钱大手大脚,一味追求时尚,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学生小张,男生,其父是私企老板,母亲在机关上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其父母花钱都大手大脚,追求时尚,没有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且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导致孩子爱攀比,对生活有满足感,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力,成绩较差。
三、独生子女家庭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而,事事包办,事事迁就放纵,处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时间长了,就使得孩子变得四肢不勤、意志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且脾气大,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学生小曹,独生女,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由于从小被宠爱,导致孩子现在上课时贪玩、看闲书、与别人聊天,学习上没动力,成绩较差,生活上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四、由隔辈人抚养成人
由于父母工作忙或都外出打工或都“不在”了,由此产生了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的方式。祖辈人在施教时通常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由此导致孩子们大都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精神上特别孤傲。
学生小王,女生,其父母都在金融系统工作,由于忙而没时间照顾她,她从小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 爱,导致孩子现在比较任性,脾气大,贪玩,有个性,学习成绩较差。
五、再婚重组家庭
由于多种原因,原来的家庭破碎,母亲或父亲带着孩子又与别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说来,心理压力较大,思考的问题也多。因不是亲爸或亲妈,他们总觉得没安全感,害怕对方指责或打骂自己,因而处处谨慎小心。
学生小马,男生,其母带着他与现在的继父组成了新的家庭。其继父为人不错,对待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尽管如此,孩子心中的症结依然没有被化解。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大活泼,心事较重,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
六、家庭成员陋习较多 有的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但从来不顾忌对孩子的影响,天长日久,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家长有意见,想法偏激,易发脾气。
学生小叶,男生,其父母陋习较多。父亲有三大癖好:赌博、酗酒、抽烟。在小叶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或夜不归宿,对他关心甚少。母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粗暴。由此导致孩子交流性差,好着急,逆反心理强,且易烦别人,对人有敌对情绪,自私心理重。
七、较贫困家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懂事早,知道节俭,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好。
学生小刘,女生,家庭较为贫困。她知道自己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此,她平时节衣缩食,一心扑在学习上,因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且做事认真仔细,有毅力。
总之,通过研究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好的方面予以弘扬,对于不好的方面给予指正。同时,通过此次调研提醒、告诫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楷模。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中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第三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定
州
市
叮
镇
职
中
鹿梅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环境,认识到家庭环境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重难点: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讲座。
二、引入主题:
无论是哪个孩子,最关注他的成长和成才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父母和亲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类人就是老师。老师们期望着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两类人目标一致,期望一致,心愿一致。为了这共同的目标,父母和老师都会想尽各种办法,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发挥的更早,发挥的更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他们来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长就在发挥教育作用了,而且一致伴随他的一生。老师的作用是阶段性的,系统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更多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教育。然而 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依靠教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与勤奋外,还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剖析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什么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所谓家庭意识,就是家庭中各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包括家庭各成员的活动及行为。家庭行为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进行的其他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五、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四二一”型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甚至在不少家庭中已经由宠爱滑向溺爱,从而使儿童的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一位母亲说:“我40岁才得了这个宝贝女儿,在家里,她要啥就给她啥。”这种爱似乎很无私,实际上是一种畸形,无能的“慈爱”。这种盲目的爱只会造就家庭的小暴君。
2、爱慕虚荣
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考试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但却染上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整天为挣钱奔忙而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都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但在心底深处,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花钱请保姆、家庭教师,或由文化水平低的母亲辞职,在家承担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目前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祖传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孩子,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种是随意,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金钱关系渗透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帮父母干家务劳动要给钱,干前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不给或钱给少了不干。不仅如此,有的小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都要向父母要钱,把钱看成是学习、劳动的唯一动力,而不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孩子形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思想。第四种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在课外报舞蹈、书法、英语、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硬地安排子女的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生动活泼的个性。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有一部分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抚养孩子;有的尚未从阴影中走出,不管孩子或把怨气都出在孩子身上,常常非打则骂。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生理,心理早已出现了消极反应。
七、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保证家庭教育的时间。
孩子是你们的,是我们的,更是大家的,但孩子最终是你们的。你们生育了他们,赋予他们生命的权利,更应该养育他们,赋予他们生活的本领。没有本领,将无法适应社会,最终成为自己的负担。我深刻的感觉到,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多么大竞争的社会,孩子如果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输在基础教育上,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会带来许多的阻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选择再来一回,更不可能后悔或弥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确是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我孩子的学习。我每天都要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为了让家人生活幸福而努力打拼。疏不知,与孩子的成长相比,这些又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乎其微。钱,我们有的机会去赚,何必要吝啬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的这点时间?我们终日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除了孩子还是孩子。中国人一辈子很少为自己着想。一般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功成名就,父母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席!在孩子最期盼我们相伴的时刻,我们不能缺席!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所以,一定要在时间上有所保证,每天至少抽一小时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全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性格会遗传孩子,父母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观念会同化孩子。父母爱读书,孩子一定爱读书;父母素质高,孩子一定修养好,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一定优秀!所以,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好老师。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和睦、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所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一定要能够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不要有负面的影响。
3、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把金钥匙:鼓励和表扬。人都爱听好话,孩子更不例外。我们要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做的不好,或者是失败时,我们不能批评和打击,而应该积极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为他们打气,为他们加油。当他们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
4、坚持平等的思想交流。
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平等的。孩子虽然年龄比我们小,但他们和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有不少家长不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时很长时间,或者是从来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思想沟通。有的家长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家长和孩子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大人以强势的态度来与孩子交流,孩子处于被接受,被批评的地位。显然,这样的沟通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确他们的困惑,再给予处理和解决。
5、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
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进步也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用我们孩子的昨天和孩子的现在比。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噪,不要失控,切忌失态,行为过激。即使批评孩子,也可以是润物无声,说服感化。
6、加强学习,注意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实施是比较草率的,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学习。例如,要解决孩子学习磨蹭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方法一:发挥名人效应: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还有一句:“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您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时间的重要性,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走向成功的故
事,让孩子内心充满对名人的敬佩,让孩子明白严守时间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如果自己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一定要在平时做任何事情时,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一气呵成,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方法三:不做多余关切。在孩子学习时,您千万不要打扰他,一会儿送水,一会儿询问,这些打扰都能使孩子给自己分心找到理由。
方法四: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让他把喝水、吃面包、上厕所、削铅笔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有的话计时开始!切记:在学习桌上不能放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您刚开始可以在同一个房间、孩子的背后监督,一发现他在写的过程中有分心现象,要立即制止。
方法五:不添过重负担。比如: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妈妈布置的,或者还得练习孩子讨厌的特长乐器等,因此孩子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是为了逃避。
方法六:制定计划和评比表。计划主要定出每天的日程安排,评比表将在晚上由您俩一起对一天计划执行的情况给予评价,(画笑脸或者画星星等)完成多少项后满足孩子一个比较大的、合理的要求——买一本他喜爱的书或者给他一段自由时光,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会尝到做作业快的甜头,从而慢慢改掉磨蹭的毛病。总之,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强调做完一样再去做另一样,不能刚干这件事又去干那件事,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相信只要您做个有心的家长,早发现早治疗,把孩子的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八、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九、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十、全课总结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有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最完美的。握紧您的手,我们更有信心!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的责任是一致的,我们的心愿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心愿一起努力吧!最后,再次谢谢各位的到来,谢谢各位的支持!
十一、布置作业
分析孩子的一种不良学习习惯,制订具体的教子计划。
第四篇:《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2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小学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让我们家长在苦于孩子如何从幼儿园转型到小学学习、生活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知道了教育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科,值得我们终身不断学习。孩子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孩子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一天起,家长都寄予孩子能有一个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新天地,使孩子将来能在德、智、体、劳方面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学校的熏陶、渗透,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任务之重,责任之大,现就本人课后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古时候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习惯,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作为刚踏进学校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更加重要了。在听了学校安排的专家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课后,受益很深。她教育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着手。课后,我专门给孩子购买了闹钟以养成他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习惯;放学后按时回家,及时做完作业,养成检查复习的习惯;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先阅读一下课文;睡觉之前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文用具等。我还根据自已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根据表现好坏由父母打分,如果一周内各方面均优秀的话适当奖励他一下,如满足他一个合理的要求或带他去某个地方玩(类似于课堂内的盖红星贴苹果)。一个月累计下来,我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尽可能地创造、优化环境
孩子在学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在家里作为家长也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适应这个环境。父母的言行、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责无旁待地承担地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比如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少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家打牌、搓麻将等。给孩子作一些表率,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我们代表我们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学校引导的各式教育方法和方式将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石角中心小学三(1)班
班主任
廖清梅
第五篇: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历史学习现状 调查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0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怎样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学”的主体角色。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为基础。为此,笔者对广东省茂名市第四中学、茂名市第五中学、茂名市第十中学、茂名市茂南区第一中学等4所农村中学的3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各100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与方法、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历史课,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学习动机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到3%,以应对高考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所占比例为95%。对于获得历史知识的来源,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自于相关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及家庭、社会的影响,有30%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来自于对历史故事书的阅读。2.学习习惯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表示“只会在上课之前几分钟之内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40%,“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不预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超过40%。没有按时复习所学内容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将近80%,表示有时间才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还不到60%,特别是当其他学科的作业较多时,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不会复习在历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问及作业情况时,有85%的学生表示只满足于课后教师所布置的有限的作业,其中还有1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用抄袭的方法来应对教师的检查。
3.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喜欢在师生谈话、讨论和问答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到了一半,而喜欢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三分之一。
4.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
对于历史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有30%的学生归结为时间概念不清,不会审题;有不到20%的学生归结为其他学科的作业过多,以至于用来学习历史的时间太少,不能及时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所学的知识就会被遗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抄录笔记,未能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习过于机械、被动,不能创新地学习。突出表现为在学习当中过分地依赖教师,只要遇到疑点、难点就等着教师来讲解,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规律。2.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够浓厚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是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过于陈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3.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
现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仍然在历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其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不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总是有手脚被他人束缚的感觉,总是有窒息之感。
二、改善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考虑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受其生活条件限制,能够接触到的书籍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唯书、不唯师,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我们可以采用“三段式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要做的事”“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其次,要求学生细读预习提纲,较快地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再次,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例如,在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如下预习表格(见表1)。
学生在这样的预习表格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书籍,或者询问他人,会对新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较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当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当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适合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一提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和手段,比如文字是否生动形象、教学活动是否丰富多彩、课型是否新颖活泼等。实际上人们想要对事物和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除外在的、形式上的兴奋与快乐之外,还要依赖于内在的、对人们心灵深处的震撼。历史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解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思考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可以引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引导学生对这一典故进行思考:公民可以拒绝国王进入自己的住宅,能拒绝贫困吗?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资产阶级民主是存在缺陷的,仍然不能给予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加以对比。在封建社会,人们不仅不能拒绝贫困,国王和军队随时都能闯入其住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理解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资本主义社会还是较为进步的。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既能够拥有人格尊严,又能拒绝贫困呢?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三)重视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特别重视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应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世界和社会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如世界近代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3个数字:“1”“2”“3”。“1”是指一个形态,即资本主义;“2”是指两大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是指三大线索,即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殖民扩张引起亚非拉人民的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工人运动。当然,这种概括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为此,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应该注意将其与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深化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要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只有将不同章节、不同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整体的认识。
(四)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笔者仅就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加以探讨。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用真实的历史来教育学生。历史的价值源于真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教师用来教学的历史素材是虚假的,它们不管多么美好、多么感人,最终都会因为其虚假而失去教育效果。
二是遵循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心灵引导绝不能搞“假、大、空、玄”和牵强附会,更不能将其视为知识的记忆和语言的表达过程。为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历史事实本身的真、善、美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历史的深意,让学生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激荡和人生态度的变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该是情感体验、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提升的引路人和先行者。也就是说,历史教师应该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见解,有感触,有激情,对祖国有强烈的认同感,懂得和挖掘历史精华,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荡涤。
总之,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善于总结,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