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

时间:2019-05-12 03: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

第一篇: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

 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黄怀宁)

一、理念>方法

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论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

从理念上,现代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园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难,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第二类是懒汉型的,不懂教育,也没什么责任心,不管不问,靠天收,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主义的;第三类是倒帮忙型的,不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分钟也不停止对儿童的戕害,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扼杀人性的主义。

三种理念也就是三种思维方式,孩子优秀就优秀在思维方式上,成功从父母开始,就是从父母的理念开始,我要说:理念比方法重要一万倍!

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黄怀宁)

二、兴趣>知识

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的声音所蒙倒,现在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

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

 

三、状态>能力

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现在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还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看到,运动员不在状态时,便出不了成绩。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能力才重要啊!

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在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现在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讽刺、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什么未来!说真的,成人身心疲惫已经够不幸了,如果从儿童开始就是身心疲惫的状态,就是机械的状态,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做什么啊!

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

我们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

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黄怀宁)

四、品德>分数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

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人是活在意义中的动物,所谓意义就是价值,价值是如何诞生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有欣赏价值的或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凝聚着劳动。只要劳动中我们才学会真正的感恩和责任,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

从心理学上说,马克思的话一样是天才的论断,劳动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联系,被剥夺劳动的人失去的不将是价值而将失去人格,成为心理健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剥夺劳动也就是阻止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同样造成心理健康低下或扭曲。

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

分”。被母亲逼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生病时搬过煤气罐。

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如果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这个家庭也就差不多了!

五、空间>爱心

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

《一生的保证》这本书把空间原理作为十七大成功哲学原理之一。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多么多么竞争,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了。”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六、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不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慢性毒药,当孩子的感受被忽略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七、习惯>神童

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6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三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四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

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

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转】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黄怀宁)

八、关系>一切

前面的七个大于号涉及了理念和方法,但它们最终都体现于教育的关系之中,你对子女的一切期望最终都要通过关系来传递!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与其它事物发生关系而存在,一切科学研究也都是对关系的研究。

什么是家庭?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不好就是指家庭的成员关系不好,好家庭就是好关系。当你跟孩子关系好时,孩子的教育就成功,当你跟孩子的关系很糟糕,教育就陷入困境。而且关系是内在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当夫妻关系不好时,当祖与父辈关系不好时,也都是亲子关系不好。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亲子和谐的教育,一切不成功的教育都是不和谐的教育。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何哉?因为成长就是一个儿童跟这个世界联系的加深,当儿童向这个世界进军时,他首先考虑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三大基本需要都是亲子关系体现出来的,孩子就是亲子关系之树上结的果实。儿童是在三大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母子关系、家庭关系、伙伴关系,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提供、维护、发展这三大关系,以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当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严重营养不良,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心灵枯萎直至夭折,离开正常社会生活。此时任何智慧和关爱都传递不过去,任由父母伤心、后悔、惋惜、无奈都没有用。

孩子是什么?孩子不是空白的画板,而是特殊材质的空白画板,当我们拿起“为人父母”这根笔时,就会发现画板变得很油滑,不愿接受父母想写的那些谆谆教导以及美好的期望,而且这种抵制是长期的。也就是说即使有了雷劈不断的生物基因所铸就的最博大最浓厚的亲子关系,孩子仍然只吸收他需要的,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关系管道而全盘接收,强行闯入就破坏人格。家庭教育的八个大于号真正是基于人本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它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纲,实践它不仅是对孩子最大的恩典,也是自己走向成功的保证,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为人父母都是生命中最有成功价值的经历!

网络来源:

第二篇: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

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希望有所帮助!

一、理念>方法

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成功从父母开始,就是从父母的理念开始,理念比方法重要一万倍!

二、兴趣>知识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

三、状态>能力

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能力才重要啊!

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在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现在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讽刺、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什么未来!

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

四、品德>分数

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

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

五、空间>爱心

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六、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不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慢性毒药。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七、习惯>神童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八、关系>一切

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与其它事物有关系而存在,一切科学研究也都是对关系的研究。

什么是家庭?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不好就是指家庭的成员关系不好,好家庭就是好关系。当你跟孩子关系好时,孩子的教育就成功,当你跟孩子的关系很糟糕,教育就陷入困境。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亲子和谐的教育。

孩子是什么?孩子不是空白的画板,而是特殊材质的空白画板,当我们拿起“为人父母”这根笔时,就会发现画板变得很油滑,不愿接受父母想写的那些谆谆教导以及美好的期望,而且这种抵制是长期的。也就是说即使有了雷劈不断的生物基因所铸就的最博大最浓厚的亲子关系,孩子仍然只吸收他需要的,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关系管道而全盘接收,强行闯入就破坏人格。

第三篇: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

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二、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是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1.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被就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而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四、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

五、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让我们无限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六、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七、让读书成为孩子生活方式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成长而言,主要任务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人的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八、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综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第四篇:家庭教育的八个观点

家庭教育的八个观点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八个观点,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

二、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四、要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别让范进重现!

五、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六、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七、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八、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驶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第五篇:大于号小于号教案

活动名称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班级:大班

单位 :北戴河蔡各庄小学 教师 刘贺群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课,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激发幼儿思考,引起其探索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 >符号,并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本届活动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幼儿能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它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对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感知数量的多少再引出大于号小于号来比较大小;再次,区分大于号小于号,总结小儿歌;最后,幼儿自己操作,运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大小;活动延伸,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符号

2、在自由自在的操作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于号小于号符号若干,各种小动物图片若干,信封,森林大背景图,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步:简单对话,引出小动物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大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他们要开运动会了。瞧,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呢?生:有大公鸡,小鸭子,小蝴蝶,小瓢虫。

师:你们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第二步:观察探索,认识两符号

1、展示大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师:大公鸡和小鸭子首先上场,一起数一数,他们各有几个队员?大公鸡有1、2、3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小鸭子有1、2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里最好设计成大公鸡2只,小鸭子3只。

他们都说自己数量多,非要比一比,你能来当小裁判吗?看来,小鸭子个子小,志气可不小,我们学过当两个数一样的时候用=号连接,那他们不一样多的时候该怎么记录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自己想办法,自由回答。

老师:老师这里也有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可以在3和2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这个符号我们叫它大于号,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我的名字叫作大于号,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哦:我放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大。和老师一起来读读,3大于2.你们看看大于号像什么呢?

教师对于幼儿的想法给予夸奖与肯定。

如果站在我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大,我就要向大的数字张开我大大的嘴巴!师:我应该向谁张开大嘴巴?(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向数字 张开大嘴巴。)师:因为什么。

生:因为 比 大,所以应该向着 张开大嘴巴。引导幼儿说出 大于 师:小朋友们可真是太棒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给自己鼓鼓掌吧!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小瓢虫和小蝴蝶这两支队伍的情况吧!

3、同样的办法出示第二组小动物,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瓢

虫和蝴蝶),教师:有多少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有多少只瓢虫? 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两个数字谁大谁小?那我们怎么记录呢?教师直接出示小于号符号。你们看看这个符号像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及时给与适当的肯定。

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新的朋友吧!我叫小于号,放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我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我尖尖的小屁股要撅给小数瞧

教师:数字 和相比,哪个数字小?小于号尖尖的小屁股要给谁瞧瞧?引导幼儿说“<”,第三步:总结发现,区分两符号

教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呀,听说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也想排着整齐的队伍过去瞧瞧,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数量的大与小,我们来一起玩一个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来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吧!

教师:当当当,谁呀,我是邮递员呀?你来干什么呀?我来送信呀?送给谁呀?送给***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去,运用大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两组动物。教师对孩子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肯定。(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小朋友们为她鼓鼓掌吧!

教师举例:我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宝宝,5 4 4 5 2 6 6 2,引导幼儿说出填什么符号?让孩子们找找有什么规律?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得都非常不错,都在认真地动小脑筋来思考。我们来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大大的嘴巴都是朝着大数张开的。屁股都是撅给小数瞧的 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嘴巴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第四步:自由操作,练习比较大和小 教师:你们这节课真是太厉害了,掌握了这么多的知识,现在在你们的桌上有好多的小盒子,里面藏着好多的小动物,那么就请你用上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一下他们数量的大和小,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说说,那么,我们开始行动吧!教师走进孩子当中,和幼儿一起检查对与错。教师请小朋友将操作材料放入盒子当中。第五步:思考发现,感知数学的重要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已经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它们数量的大小,你们今天可真了不起,学到了这么的知识,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两个符号呢?小朋友们回去之后一起去找找,回来告诉你的小伙伴们,好吗?

下载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中的八个大于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于号小于号的故事

    师:等号有二个兄弟,这二个兄弟很淘气,不像等号那样为人公正,虽然它们和等号长得一样,也是二条横线,可它们很调皮,喜欢欺负一些数宝宝.当二个数宝宝在一起比大小的时候,它们......

    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最终定稿)

    活动目标: 1.通过课件认识">""""""""""""......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认识“=”、“>”、“<” 东台市实验小学 鲁晓露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

    看电视中的家庭教育

    看电视中的家庭教育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是这“教育”两字在当时还是一个有着不确定含义的词......

    家庭教育中的“中庸之道”范文合集

    家庭教育中的“中庸之道”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的“中庸之道”,希望有所帮助!问题交流:家庭教育的中庸之......

    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合肥市绿怡小学 三年(2)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宝贝丫头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回想这些年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感触很多,一言难尽,真可谓是酸甜苦辣,一样......

    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矛盾

    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矛盾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

    人生中致命的八个问题

    人生中致命的八个问题 作者:Yichie 版权:转载 发表日期:2009-10-4 问题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又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