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有这样一篇家教漫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孩子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父母亲在客厅里看电视,他们已经把电视的音量调到了最小,可过了一会儿孩子走出房间,对正在看电视的父母亲说:“你们能把电视关了吗?”
这幅漫画很真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很多家庭里都发生过。很多家长在规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却在孩子身边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他们把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家庭氛围分开,严重高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这种情况下,孩子如何能学好?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每天放学回来写作业时都会观察一下我和他爸爸在干什么。如果我们在看电视,他就会一次次从他的小屋里跑出来,一会儿是喝水,一会儿又是去卫生间,顺便往电视上瞄几眼。那时候我因为工作忙,晚上经常要在家里查找资料。每当这时,我就发现儿子格外的安静,他也不再需要喝水、吃水果了,而是踏踏实实地在他的小桌上写字。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和先生不再迷恋那些肥皂剧了,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或者读书或者看报,尽量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记得孩子在爸爸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在家里总是督促爸爸:“你该看书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都完了,关掉电视吧。”于是父子俩同在一盏灯下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学习,儿子甚至懂事地为爸爸端一杯茶放在书桌上。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够学有所成,能够超过自己,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有些父母虽然给孩子买了最好的桌椅,买了很多很多的书,但是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在家里和朋友聚会、打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校的一位初二学生,星期日晚上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结果孩子连夜出走了……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远大于言教”,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父母不爱学习、跟不上时代进步的印象。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环境,有时间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求知欲望。同时,你也对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懂得,人对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我曾看到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这个对比很可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置豪华的大房子、气派的车子、高档电器的家庭越来越多,为什么不给自己家里建一个小书房呢?满室书香,一家人沉浸其中,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精神财富对于孩子来说,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为孩子营造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学到学校以外的知识,是拓宽知识面的最好课堂;是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场所;是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创建温馨的学习型家庭氛围的过程,是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催化学习环境和成员发展的过程,是亲子之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喜悦过程,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馨的港湾。
父母爱学习、爱读书、爱钻研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感悟人生,丰富内涵,净化心灵,磨炼意志和升华人格,都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这将为孩子的成人、成材奠定坚实的基础,铺平前行的道路。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有所成,首先从改变自己家庭环境人手。
第二篇: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定兴第二实验小学
张倩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命运早就注定了他必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家庭,这里便是他最早的生存环境。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走向幼儿园、学校乃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以后,家庭仍然是最贴近、最密切,因而影响最深、最重要的环境。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最好手段。”事实也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呢?我想:为了孩子,也为了全家人的幸福,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温馨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1、做父母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愉快,可以感染子女及周围的人,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要知道,快乐与痛苦都是会传播的。我的具体做法: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喜欢邀请朋友或是同事全家人一起到家中做客,让孩子做接待员,让她练习如何待人接物,做一个合格的小主人。
2、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的责任。
在一个自由度比较大、比较民主的家庭里,父母不仅鼓励孩子敢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提问题,敢于争论,甚至向家长提出质疑和挑战,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
我的具体做法:平时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对谁说了算!不论是谁,只要是错的,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发掘错误的根源,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就算有时父母哪做错了,孩子一样可以提出来,父母也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在充满亲情与爱的家庭里,每个成员之间会相互依恋,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待家庭中的问题,任何成员面临的压力和危机,都要以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共同设法解决。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我的具体做法:经常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组织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三口共同参加的活动,郊游、打球、玩游戏等,也可以由父女、母女合作去完成某些家务,如一起做一顿可口的晚餐:我掌勺,他爸负责洗菜切菜,孩子负责准备碗筷;或是全家人周日休息时合力把家里打扫一番等等。从而把家务从讨厌的负担变为调节生活的内容,变为协调家庭气氛的调合剂。
我个人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优良性格形成的良好环境,便是为他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幸福的康庄大道。这远胜于留下万贯家财。
第三篇:家庭氛围影响孩子成长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成长
——四年四班姜皓文家长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地方,家长的教育能力决定着孩子成长的质量,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首先我们规定了自己无论工作多忙,晚上一般从6:30~8:30这段时间我们全部留给孩子,陪她一起学习、读书等。小孩学习的时候,我坚持不看电视、手机,就读报纸、书刊,既不会分散孩子注意力,还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亲子阅读这方面在她小的时候会读给她听,目前她已经升入四年级,会喜欢自己阅读,所以我会陪着她读她喜欢的书,同时跟她分享故事中的体会心得,还会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周末的时间尽量带孩子一起出去参加户外活动,一起娱乐,让孩子充分体会家庭的温暖,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例如:在爬山的过程中会教她如何去爱护环境的一些知识,看到山上有瓶子之类的垃圾会和她一起捡起,培养她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她面对困难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时间会尽量带她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让她去参加小记者活动,让她多些对社会的认识,开阔她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同时参加了义工活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以及勤俭节约的品质。另外,我们在家里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等。家长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学习,读懂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她探讨学校的事情,也将大人工作中的事情、社会新闻等信息与她分享,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篇: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写写帮推荐)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几乎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这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地作用相当大。家长应配合学校,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家庭教育 和谐氛围健康发展
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活泼开朗,可等到初二上学期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好,整天垂头丧气的,各科老师都找这名同学谈话,其效果不甚理想。最后从别人那里知道他变化的原因,就是父亲经常酗酒,也没有工作,回家就找事,打孩子,打孩子的母亲,整天就是这样。孩子也没心学习,最后导致这孩子的成绩一点点下滑,还结交了不少社会青年,上网,旷课等等不良嗜好。好好的一个孩子最后给毁了。可见家庭氛围的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常说,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展开。家长们的观念、态度、教养方式等等都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子女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 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如何创造良好的氛围能够使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 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 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 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
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 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 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 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 责、经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新疆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 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1)爱哭;(2)放荡不羁,到处乱跑;(3)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快 乐起来;
(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
爱交际、孤僻、冷漠、紧 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 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 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 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
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在某幼儿园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他们的,教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教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们亲妈妈的。”从小男孩行为可以看出,父母的行为
不分场合,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近,结果被孩子模仿效法。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总之,家庭因素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家庭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家庭气氛等客观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品德发展。恰当的教育方法能使孩子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促进他(她)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成为出色的人才;反之,不当的教育方法会抹杀孩子的天赋,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希望,变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我们身为父母,培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天职,为教育孩子寻找一条成功的途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青少年更好地度过这个“暴风骤雨”时期。
第五篇: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大环境下,家庭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保护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我们考察了厦门各种家庭,发现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在我们诊所中,这种家庭。前来咨询的较多,“两代人都很痛苦。其中有位学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家人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但上班没几天,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总担心自己的缺点被同事知道,总猜测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发展到不愿见人;幻想有个“世外桃源”容纳他。这位青年如今还在治疗中,情况有很大好转。
此外,还有分裂型、单亲型等家庭;就不一一分析了。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最值得我们借鉴(振明心理诊所 黄碧芬)。-------(厦门晚报 2000-6-2)
下岗职工心态各异
如今社区内下岗职工较多,其心理冲突厉害,且心态各异。我们调查发现下岗人员存在几种不同的心态:
难为情心态。这种害羞心理多数出于比较安分的职工;他们平时工作不错,但因岗位合并或人员富余而下岗,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在前来咨询者中,有一位姓冯的女工哭诉:“我18岁进厂,十几年来都勤勤恳恳,从不怠慢。突然下岗了、真担心被人误解自己表现不好,在邻里间难以抬头,对孩子也不敢告诉实情,感到很压抑,绝望)„„”
冤屈心态。对下岗大道理表面接受,当自己下岗时想不通,抱怨“命运不佳”,没人缘,很冤枉。一位前来咨询的内向的中年女工抱怨说:“我人生命不好,坏事都轮到自己头上。自己人际关系不好,不会去巴结人,才会下岗......”
冲突心态。一些人将下岗怪罪干领导,公开与领导发生冲突,尤其是年轻人。有位姓叶的年轻人一到咨询诊所;就愤慨他说:“我这人性情暴躁,常抱怨不平,对领导有意见,爱顶撞。这次下岗一定是领导给我穿小鞋,今后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留恋心态。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对原单位有感情。如今“铁饭碗”被打破,动力定型遭破坏,一时难以适应,还守着原来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这种心态的下岗职工比例不少。
对待下岗问题,上述各种心态都不足取,应好好调整自己。
首先要正视现实,学会闯过心理关,不回避或歪曲下岗现实,抛弃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乐观生活,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情绪不好不仅会使人的能力和意志受到压抑,而且会消耗心理能量。调整的方法很多,如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做一些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处于愤怒、优愁等情绪时,可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到户外散步,深呼吸,自我暗示,以转移注意力。也可将忧愁烦恼向亲友倾诉,不要闷在心里,有时就是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
此外,还要放下架子,走上再就业之路。这方面的劝导较多,在此就不详述了。当然,政府、社会也应在各方面关心、帮助下岗人员,让他们走上再就业之路。——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2000.6.19
老年人的退休关
离退休是正常的人生规律,但有部分事业心强,性格内向或无心理准备的老同志适应不了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所事事。手足无措的心态;有的还并发心悸、失眠多梦,全身燥热等生理疾病,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离退休综合症。
唐某退休前在机关任科长,工作积极肯干,为人处事很受人称赞。但他不善家务,又无太多爱好,退休后与以前判若两人,生活无聊,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家人十分着急到心理诊所来咨询。我们先对老唐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和疏导,再引导他参加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以获得充实感。三个月后,老唐逐步适应了退休后的生活;精神焕发。可见,老人过好退休关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做好心理准备,看轻名利、地位。如老唐那样,“在朝时门槛被踏破,退位后门前车马稀”,角色转换,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产生失落和孤独感,老人若能从大局出发,离退休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打算,就可减轻心理失衡。一些研究表明,有思想准备的老人退休后适应快,无怨无悔,无忧无愁;泰然处之,产生安全感。
其次,重定生活目标,丰富生活内容。老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能力和经济状况,安排新生活、如从事读书学习、园艺、绘画、工艺、写作,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参加一些问题活动等。还可结识一些朋友,感受生活在群体友爱中的幸福。张女士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烹任,两年来,绘画大有长进,做的菜肴儿孙们赞不绝口、在老年羽毛球队中还经常外出比赛,身体也比以前健康。
再次,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退休了,有更多时间在家,要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摆长辈架子,不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当然,家庭、单位、政府部门也要多关心离退休人员,发挥老同志的余热。-----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16
家长的临考忧虑
最近,社区中应考学生的家长们谈论最多的是中考、高考,许多家长的心理紧张不安,这无疑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有位考生第一次高考由于过度紧张,以2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考,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大,该考生在6月中旬突然因腹泻、便血住院,到了7月中旬才好。第三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医生检查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结论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在精神医生看来,该生是由于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临考前家长首先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至关重要。
一、保持常态的生活方式。中、高考临近,考生自己可能并不十分紧张,家长突然变得精神过敏,左叮咛右嘱咐,反复讲要吃好饭,睡好觉。这样做反而使孩子害怕起来,它暗藏着“威胁”,这本身就是压力。家长对子女考前常见的“重点保护”极易造成紧张气氛。家长应少在子女面前讲中、高考话题,尤其是敏感的“重点校”、“状元”、“分数”、“面子”、压力”等词语。有位考生咨询时诉说:“我家住小区,父母为了让我高考,特地在学校附近租房,这样反而让我更紧张。”临考前家庭应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子女,它本身就是一副“镇静剂”。
二,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临考前不少孩子紧张焦虑,家长切不可受子女情绪的感染而盲目地同悲同乐,不要由子女的情绪来调节你,家长应随时调整考生心态。考试中,家长别过多关注孩子考得如何,而应让考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门科目上,以利再战。前几年在高考心理热线咨询中,一位家长说:“孩子考数学时太紧张,少考一页试卷,现在很沮丧。”我鼓励他坚持考好其他科目,后来孩子还是考上大学。
此外,还要合理配膳,注意劳逸结合。由于天气热,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西洋参,更不能乱给孩子服安定或兴奋剂。近几年,武汉第六医、院救洽服用安定中毒的学生300多个。武汉中德医院心理门诊治疗92名学生中有82名服用过安定。家长不能把分数看得高于健康,若孩子有考试焦虑症应及早请心理医生治疗。
--------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23
邻里关系的冷漠
住户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的安定团结。据了解,我市今年上半年诉诸法院的邻里纠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这反映出居民法律意识增强,但也反映出邻里关系的阴暗面。我们考察了社区邻里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疏远型。邻里间“和平共处”出门点点头,最多寒暄几句,有的甚至楼上楼下的住户都不认识。据说,某新区一位家住六楼的住户,上午10点多钟被窃,小偷还大张旗鼓用汽车运载东西,而楼下的住户还以为是该住户搬迁。
二、亲密型。邻里关系密切,互相帮助,逢年过节生日喜事都互送礼品。
三、矛盾型。邻里关系紧张,为一些事情,如装修、搞卫生、装空调不当,或夜间电视声、卡拉ok声、打牌声过大,或两家孩子吵架等等问题,产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欧。也有的为此告到法院。如某社区的老邱和老肖因孩子吵架而搞得两家争吵,矛盾激化,大打出手。后来“战火”越烧越大,邻里变成冤家,生活不得安宁。两人的单位也大伤脑筋,为调解矛盾费力不小。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据调查,目前我市第一类型的邻里关系居多,尤其是新区。第二、三类型较少。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邻里关系,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个性健全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 对1万人的档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 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社区居民应该向良好的邻里关系——亲密型发展。否则有损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和生活。良好的邻里关系应建立在下列基础之上:
相互关心。从心理角度分析,人们都不希望别人有困难时才找自己。所以好事应做到前,平时就应该互相关心,不要等有事才去找邻居帮忙。
互相宽容。在邻里关系中,宽容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能化解很多矛盾。社区管理部门应创造一些条件。如利用双休日、节假 日开展社区活动,加强邻里间的交往。------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30
假期防止“三色”污染
放暑假了,如何让青少年学生过个有意义的假期。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面前的问题。青少年精力旺盛,可塑性大,情感易冲动。一方面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也易受不良影响。据我们调查发现,青少年最容易受“三色”污染。
一、黄色污染(即“色情文化”)。指过分渲染两性关系的一种流行文化。其表现范围是多方面的,影视录像、杂志、小说甚至电子游戏机、网络,常有色情画面的出现。色情文化是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诱因。例如,去年山西汾阳市公安局在市某歌厅查获两起嫖宿案,5名嫖客均是小学生,最大15岁,最小13岁。这些孩子用零花钱结伙去歌厅。并与3名歌女发生了性关系。
二、白色污染对小、是指毒品的毒害。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是由于好奇心强,好模仿,控制能力差。有的青少年重友情,讲“义气”,容易受他人、环境影响而走上吸毒之路。大多青少年,成瘾有某些品行障碍,如逃学。偷窃、斗殴和少年犯罪等,他们的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例如本市张某去澳大利亚学习4年,半工半读;辛辛苦苦赚了几十万元,回国后由于不慎交上了毒瘾朋友而染上吸毒,几十万元付之一炬,搞得家无宁日,好端端一个青年变成脸黄肌瘦的“瘾君子”。
三、灰色污染。指交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而误人歧途,心理学工作者对1000名中学生抽样调查:“你有了不顺心的事跟谁说”,结果有50.9%同学回答:“跟同龄朋友说”。青少年对友谊的需求超过了任何年龄的人。青少年由于不够成熟,交友时带有不稳定、多变化的特点,若交上坏朋友就容易入歧途。净化社区环境,堵截污染源,努力建设文明社区,是防止青少年受“三色”污染的根本条件。
首先,社区要关心青少年假期生活。可发挥离退休老人余热,组织幸富多彩的文休活动。社区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充实学生们的闲暇生活,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释放。
其次,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严禁电子游戏机。电脑网络的色情文化,文化部门应切实抓好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查禁淫秽物品。再次,禁毒工作应长抓不懈。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厦门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个禁毒试点城市之一,应抓出实效。----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厦门晚报》 2000-7-14
失恋者的心理障碍
如今多数失恋者能逐渐正确对待失恋,然而有些失恋者出现失控和反常的心理反应,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笔者分析失恋者心理表现,常见有三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一是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在银行工作的小陈曾诉说:“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无地自容,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
二是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
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相别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泄愤。在某酒店工作的小马因对方有第三者介人而失恋。他不甘愿,天天去女友家门口大吵大闹,声言让女友不得好过。
三是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失恋的石小姐伤感他说:“我俩计划一起上夜大进修英语,之后一起考研究生,可是现在于点兴趣也没有了,今后也不知怎么办。”渺茫、焦虑,不但干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
失恋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要尽快摆脱精神痛苦而达到心理平衡,必须克服上述心理障碍。
首先冷静分析失恋的原因。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帮助摆脱“恋”的苦恼。
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
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经历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
可喜的是,上述几例失恋者经过心理疏导与治疗后。都能摆脱失恋盾的巨大痛苦,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小陈还评上先进工作者,人了党。小马又找到新的恋人。而石小姐考上了研究生。可见,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1
婚变家庭对子女的伤害
据统计,80年代初,我国离婚率仅4.7%,到1995年已达到11.34%。城市离婚率要高于农村,大城市要高于平均数。有资料表明,目前离婚原因中,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第三 者的占48.6%。
离婚不仅影响夫妻双方。更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很容易产生精神和道德上的起畸形人。今年3月,我们接待了某中学初三学生洪某。只见她已瘦得皮包骨,反复涝叨:“父亲再婚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经诊断她已发展到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父母婚变,她被判给父亲,后来父亲重组家庭,后母对她很不好,而对自己带来的女儿关怀备至。这种强烈的反差给洪某的精神创伤很大。另外,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容易令子女一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性格缺陷,如不善于与人相处;病态的防范心理等。本市初一学生蔡某父母离异后,母亲开了家诊所,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结果造成孩子行为障碍,不敢与人来往,常常独守一处。
离异家庭给孩子的心灵创伤具有较长的持续性。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后,1/3的孩子在5年内感到压抑;1/3的孩子在一年内对生活感到乏味,缺乏目标和抱负。还有的孩子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有冲动性和破坏性。美国两家机构调查表明,102名自杀未遂的青年有2/3来自破裂家庭。另外,破裂家庭的少年犯罪现象大大高于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是一场灾难,离婚者应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
首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绪和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前配偶的坏话,更不要把孩子作为传递敌对信息的工具。当你向前配偶射箭时,这些箭会射穿孩子的心灵后才到达。
其次,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去交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大胆与同伴、好友谈心。当然,也要尽量避免社会不良刺激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社区单位应多给孩子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8
温馨家庭心理谈源
人们都企盼自己的家庭温馨幸福,我们考察了社区一些家庭,发现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而幸福温馨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总的来说,他们的家庭成员间充满着“四爱”。
一、夫妻间恩爱。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核心关系,它是温馨家庭的基础。恩爱夫妻表现在相互认同,相互沟通,相敬如宾和相互补异。恩爱夫妻包括长辈的老夫老妻,还包括了晚辈的少夫妻。调查表明,老夫老妻恩爱的比例大于少夫少妻。特别是有些老年夫妻退休后,双双上老年大学,培养了共同的兴趣,更加情投意合。有位老人为他的老伴作画题诗时写道:“ 昔日并肩打豺狼,今天双双上学堂;男书女画日切磋,共命夫妻翰墨香。”又如本市有位曾教授,文革中经常被批斗,其妻受到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摔盘砸碗。曾教授平反后,有些人劝他“另找一个”,他说:“糟糠之妻不休。”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病妻。这是一对典型的恩爱夫妻。
二、长辈对晚辈慈爱。它是温馨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述表现在精神上。同时又是一种有分寸,有理智的爱。长辈的慈爱是一种血浓于水,无法分离的亲情。温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一视同仁,尤其是正确处理婆媳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上,能平等对待媳妇。有位媳妇说:“一家人看电视时)婆婆给公公、儿子、孙子、自己各削了一个苹果,惟独没给我,一个苹果是小事,哪怕问一声‘吃不吃’,我也高兴。”这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不和睦的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还必须注意“隔代亲”问题,否则也会由此引发家庭矛盾。
三、晚辈对长辈敬爱。它是温馨家庭又一重要因素。晚辈对长辈的敬爱表现在听从教诲,细微体贴和尊老敬老等方面。在当今社会里,两代人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不同,矛盾较尖锐、“这就需要沟通、理解小晚辈考虑问题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在保障好老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满足。目前,社区中不少晚辈与长辈分开居住,但无论工作多忙。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顿团圆饭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藉。
四兄弟姐妹间互爱。尚未成人或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一般能融洽相处;而在已成家的兄弟姐妹之间,由于经济收入。个人能力、承担赡养义务、继承遗产等各种具体问题而产生冲突,甚至爆发“家庭战争”,这样的事例很多。而温馨家庭中,已成人的兄弟姐妹间能平等相侍,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共同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大家相处气氛融洽。———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