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中该谁说了算?(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夫妻间争吵的一个主要“议题”,也是家庭“权力斗争”的一个诱因。因为父母都爱孩子,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观点出现分歧,就可能会理直气壮地推行自己的教育主张。即使是温柔的母亲,也会毫不相让。“凭什么你说了算!”,恐怕是每个人会萦绕于心头的气愤。
那么,家庭教育中到底应该谁说了算?是爸爸,还是妈妈?是高学历的,还是相对不高的?是官大的,还是平民百姓?是有经济实力的,还是实力平平的?是管得多的,还是管得少的?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我只能晒一下我的选择:让孩子说了算。
在我们家其实主要是按照我倡导的思想来教育孩子的(当然我们的思想基本一致),这貌似是我说了算。但是我一般都是尊重孩子意愿,或者直接让她来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大部分事情是孩子说了算。即使是我想推行我的想法,我也是跟她“请示汇报”,和她商量,或者和她谈判,总之征得了她的同意才去做。为什么让孩子说了算?
1、孩子最了解自己的想法、情况,所以其实她是最有发言权的。
2、孩子自然有上进心,希望把事情做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此驱动力,我们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从孩子们身上看到的向上的力量是那么蓬勃,所以大人只要不去扼杀就好了)
3、我经常和孩子商量,她也会“学会”和我商量。我是讲理的,孩子也学会了讲理(大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所以不必担心她会一意孤行。
4、孩子总是要靠自己的,我们不能时刻呵护着她啊,不如早早放手。
第二篇:诗词经典入课本谁说了算?
诗词经典入课本谁说了算?
习近平于教师节于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国家领导人就教材内容取舍所给出的建议,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强烈反响,恰是因为公众对课本内容的去留高度敏感。
上海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新课本把古诗全部删除,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每一次有人对教材“动刀”,都会被公众第一时间发现并酝酿成文化事件。这次,习近平站在捍卫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课本删除古诗词进行表态,具有指导意义,在传统文化日益冷落的今天,也契合公众文化心理。
但就怕有人会错意,做出矫枉过正的事情,比如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在习近平讲话发表后的第二天旋即表示,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有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发布这条新闻时,有条评论得到了诸多网友的点赞,“不要由极左变成极右!领导可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因点赞很多而排在评论前列的观点,带有丰富的意味,一方面肯定了习近平的好意,另一方面也对冒进的教材编写者提出了批评。把《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6到8篇增至22篇不是小事,哪怕是这本教材的主编,也无权作出这样的决定,以往一篇语文课中的内容被替换,都会引起关注,何况如此大换血?无视老师与学生客观的教学、学习需求,张口就来增加多少多少篇,教材编写的随意性由此可见一斑。
即便是习近平发表的讲话,也应被理解成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非强制性的行政指令。即便转化为全国推行的教材编写指导性意见,也应会同教育部门一起研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征求公众意见修改直至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可以执行。如果一位主编即可主导语文课本内容的“生杀大权”,那么很容易形成因主编口味、品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版本教材的标准不一和水平混乱。
语文教育事关青少年眼界视野的形成和思想观念的培养,因此课本内容的变动不应该再是被一个小的研究团体甚至编写组所能左右的事情,他们更应该在技术性、专业化方面尽其职责。至于替换什么样的内容进入教材,应根据国家的整体文化氛围、青少年教育的现实需要,进行谨慎地编选,并且在编选过程中,综合教育界、学界、大众等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有必要的话可以启动投票的方式进行,请相信,公众不会把劣质的内容选进教材,千百年来,时间已经沉淀出优质的作品,它们也会以自己本身的质量说话。
有人负气地说,增加到22篇也不够,最好全部为古诗词。这显然没有可行性。我们再也回不到穿长袍、扎辫子、满口之乎者也的时代,算盘无论能否证明我们是最早精于计算的民族,也无法阻止电子计算器取而代之,毛笔书法再怎么充满美感,也已经不再是日常书写工具。重视传统文化没错,毕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但切忌冠以传统文化的名义,拒绝新思维、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计划。
古诗词很美,有数不胜数的经典之作,有必要让它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将古诗词全部从语文课本中删除,是难以理解的做法。但古诗词在课本中的所占比例,也要控制在合适的数量,毕竟课本容量有限,当学生在接受古诗词、散文熏陶的同时,也应接受那些批判文章带来的思维冲击,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精神,也应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经典文学,体会东西方文学的不同魅力,还应尝试了解贴近现实的新经典——课本不应该讲究论资排辈,而应注重多样性和实用性。
担忧传统文化的失势,从官方到民间,态度都是相同的,传统文化之美,需要从课本上认识,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时代在更迭,社会在发展,人们自然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守卫传统文化,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也请多给公众一些发言权。
第三篇:《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教案设计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3、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事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懂得集体的事一定要大家商量。
教学的难点:有事大家商量是民主思想的体现和集体生活的原则。教师在突破难点时,可给学生讲明两点:第一,因为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情,应该由大家来商量;第二,个人的能力和办法有限,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活动过程】
(一)、谚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说有关“集体的力量大”的谚语。
2.出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问:你知道这句谚语的意思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集体不仅力量大,而且智慧也很高。怎样才能凝聚集体的智慧呢?(板书:有事大家商量)
过渡:为什么有事要大家商量,大家该怎样商量事情呢?
(二)学习教材,明白事理。
1、由5个同学表演组织班集体活动不理想的场面。
2、表演后讨论下列问题:我们小队搞活动为什么不理想?主要问题是什么?第三小队开联欢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有事要大家商量?
教师小结。板书:才能把事办好
过渡:经过了这一次教训,我们小队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
3、请看录象。
4、讨论下列题目:这次队日活动搞得如此成功,原因是什么?
在这次活动前,队员们是怎样商量活动计划的?
在商量活动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耐心听取别人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
个人服从集体
6、教师小结:在集体中,有事大家商量,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耐心听取别人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这样才能把事办好。(总结板书)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动。
1、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一直想不出个好的解决办法,你们愿意帮老师个忙吗?我这里有六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分六个小组来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现老师将这几个问题发给六个小组来商量讨论,给你们十分钟商量,呆会儿各组选派一位代表介绍商量的过程及结果。
2、分组商量,完成这张方案。
3、代表汇报。
4、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商量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非常感谢大家。在这里,老师想送你们一份礼物。
(出示幻灯)
1、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作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欧洲格言
2、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5、齐读名人名言。
板书: 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耐心听取别人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
个人服从集体
才能把事办好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有事要大家商量,那怎样做才能做到呢?
(四)、学会商量
1、观看录象(大概内容:五个同学,为了出一期板报,他们各有各的意见,导致在争议起来,他们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畅谈他们可以采用的做法)
2、师小结:他们可以尝试着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来(板书:学会商量)
3、走入情境,表演互动
(1)、现在他们的意见不一致,那应该怎么去商量呢?想一想,(生交流)
(2)、下面五人小组演一演他们的情景,注意演班长为了能够采纳自己的见议,你该怎么和同桌商量。(同桌互演)
(3)、指名两组学生上台演出,师生在共同评价中总结出在和别人商量中,要耐心说服、方式恰当、态度诚恳,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接受你的想法和意见。
4、结合实际,巩固体验
(1)、前一阶段,学校要同学们订珠江青少年报,我们班有很多同学第二天就拿着钱来征订,可有一部分同学过了好几天才交钱,相信回去也和爸爸妈妈商量了吧。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和我表演你们和父母商量的情景。(师生表演)
(2)、相信刚才的情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面对着商量的失败怎么办?从刚才失败的经历中,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师小结:从第一次商量失败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有所收获,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对方的想法,明确原因,针对对方不同意的观点,寻找恰当而充分的理由去说服他们。
(3)、下面同桌尝试进行第二次商量。
(4)、上台表演。评价中总结,只要自己有信心,有准备,有韧性,对方一定会被自己说服的。
(五)、再入情境,合作表演。
1、当我们意见和别人不同时,我们可以和别人商量。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时,也可以和自己身边周围的人商量。比如父母、朋友、老师,听听对方给你的意见或建议,再做决定。这不,一开学,学校又开设了许多的兴趣班,小兰既想参加书法兴趣班,又想参加电脑兴趣班,可是这两个兴趣班又在同一时间开班,不能都参加,小兰一时拿不定主意,她就想找人商量商量。下面自主选择角色表演小兰和他人商量的情景。(学生同桌表演后请三组上台表演、评价)
2、师小结:在商量过程中,小兰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一年一度的元旦就快到了,我们应该怎么庆祝呢?相信每个同学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商量一下,每组商量出一个统一的活动意见。
2、汇报各组的活动意见。指名几组说说商量的经过。(从学生商量的实践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集体商量。哪些活动意见是可行的,哪些是不适合的。最后做出统一意见。
指导:不善于发言交流自己想法的同学,要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错过机会。
(七)、教师总结
看来,商量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的作用真是不可忽视,班集全的事应大家商量且要学会商量,会让你的很多希望成为现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地去和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篇:家庭教育该教什么(共)
家庭教育该教什么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几年来我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进行反复的强调,反复的阐述,其目的只有一个,即:让公务繁忙的爸爸妈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挤时间,来关心,来参与孩子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该教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我看到过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假如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觉得我成功,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仍然如此,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有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
所以,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我儿子就很外向,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相信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
中国企业家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从此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
第五篇:公务员滥涨工资应谁说了算?概要(模版)
公务员滥涨工资应谁说了算?
有两件事,让我们记忆犹新。一件是英国首相布朗表示,政府将大力压缩开支,在顾问上的开支将减半,一些公务员的办公地点可能会从伦敦转到其它地方。据悉,目前英国有4300名高级公务员,而1990年代中期的数字是3100人。布朗表示,很多公务员已经与常态“失去联系”。他说,收入过高的公务员将被“公开并感到羞愧”。在未来,任何年薪超过15万英镑的公务员职位将必须得到财政部的批准。而且,政府将公布任何收入达到这个数字、并受到部门直接管辖的高级公务员的名单。布朗已经下令对高级公务员的工资进行复审,预计明年4月发表报告。另一件事来自刘瑜的文章《所谓秘诀》,讲了宾夕发尼亚州议会的“加工资”**。2005年7月的一天,宾州的议会在没有举行任何公共听证的情形下,突然通过法律,宣布给州议员涨54%的工资,同时也给本州的法官和高层行政人员涨了工资。这种行径,可以说是典型的“自己给自己开支票”。第二天州长就签署通过了该法令。结果,“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地的一个社会活动家立刻就把议会告上了法庭,认为他们这种做法“违宪”。后来,民愤越来越大,上千个人跑到州议会门口抗议示威,甚至有民间组织将议会告上了联邦法庭,指控他们“侵犯了公众的立法讨论权”。迫于民众压力,州议会只好重新投票,几乎全票同意收回原先“涨”的工资。相比中国许多官员可以随便往公共支票里填吃填喝填车填旅游,美国的公共官员在没有这一切奢侈消费的情况下,给自己填点工资都很难做到。
而我们公务员涨工资,不能说望风涨,也是不停上台阶。特别让许多人不解的是,涨工资既没有公示,也没有听证,只可能凭借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与领导的拍脑袋,就把这么大的事情定下来了。而且公务员涨工资遵循了若干原则云云,什么的正常增资原则、平衡比较原则、物价补偿原则、法律保障原则的,说起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问题是公务员及类公务员(大批参照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人员及借调人员)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其他经营文化企业的、艺术办班的、摄影照相的等就不是从事脑力劳动了,为什么他们只纳税却没有一点补贴,为什么只强调激励却不跟进约束?公务员和企业怎么个比较法,是和挣年薪的比还是和看大门的比?是和垄断企业比还是和破产企业比?是和城市投资公司比还是垃圾处理公司比,这些问题没有厘清以前,我觉得还是慢涨为妙。现在企业大多已经进入了资本化,高度竞争,艰难发展,而公务员的管理与工作还停留在人民公社化的水平,人浮于事,有进没出,弄权耍派,乱发滥用,却没有人看见。至于国家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适时调整公务员的工资,使工资增长率高于或等于物价上涨率,以保证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更是一个伪命题,现在地区差别那么大,如何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我觉得不但应该考虑消费指数,更应该考虑弱势者数量。法律保障原则对公务员的工资保障真有点过头了,有的公务员都坐了监狱,工资还保障着。但公务员惹下了领导,却连工作也保障不了,何谈工资的保障。
本地区公务员工资的上涨,使公务员的工资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现在刚上班的公务员,工资都达到了一千大几,两千多。工作上几年,再有个文凭的,更是冲上了四、五千元。上了级别的官员这补那补的,加上小金库的支配,收入也不少。在公务员工资暴涨的同时,上班人员已一涨一千多,甚至两千多,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成了600元,明显打了折扣;企业退休人员一人只给涨了一二百元,已经有了撒胡椒面的意思;下岗失业人员、领救济金的、领最低保障金的,也是意思一下。而企业的工人、田地里的农民、外地来的民工,则基本享受不了多少GDP增长带来的好处。我觉得公务员工资可以涨一点,但不应该高于GDP的增长幅度。2月23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23日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解读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他说,我看新华网上网友们对于自己对关注的数据选择,大多数的网友对平均工资希望有两点,第一是希望工资的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第二是希望工资的增长速度比CPI指数要高出10%。首先,从1990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都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2000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工资都是跑赢了GDP,当然这个平均工资不包括私营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是最近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非常关注民生,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其次,从CPI的情况来看,在1990年到2000年当中,工资的增长始终是高于CPI的增长,并且2000年以后都是比CPI高出10%左右,就说明了老百姓这些年得到的实惠比较多。但工资的增长更多应该考虑那些弱势群体,要知道我们身边还有靠捡拾菜叶为生的,一家五口一年收入不到一万的(上次党校教师讲课语),考上大学没法上四处乞讨的。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资源,也得益于全体市民的劳作,对于GDP增长带来的成果,我们应该考虑设立一个市民权益基金,将能源企业股份都装入其中赠给市民,或是能源企业成立时让全民或占地地区的村民入股,让全市公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或是为了拉动消费,减少人们对财富差距过大的仇视心理,要不按照户口或按照实际居住人(本地GDP的增长房地产做了很大的贡献),给人均发一万源的消费券或现金。再一种方式就是向神木学习,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市政工程,多一些关系民生的公益举措,给所有的市民免费治疗,免费办理社保,免费坐车。也可以把涨工资流程反过来,多给纳税的企业退休人员涨一些,少给坐享其成的行政人员涨一些。
再就是公务员的福利与保险问题,我国公务员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为满足公务员共同需要、减轻公务员的家务劳动、方便生活并使公务员获得优惠服务而建立的集体福利设施.如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疗养院等。
(二)为满足公务员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其身体、文化素质而建立的文体福利设施。如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游艺厅、体育场、游泳池等。
(三)为满足公务员的不同需要,减轻其生活负担,而设立的福利补贴。如上下班交通补贴、防署降温费、洗理费、房租补贴、生活用品价格补贴以及生活困难补助等。公务员的生活困难补助,分为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二种定期补助是对生活费用低于一般不平,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公务员,确定补助金额,按月发给;临时补助是对公务员发生一些特殊困难而自己又无力解决的,如因疾病、死亡、天灾、人祸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临时性的补助,补助对象只限于本人或所供养的直系亲属。另外,国家公务员还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病假待遇、产假待遇和年休假待遇等。公务员福利经费来源,按工资总额的比例,从行政经费中提取。
我们建设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取向是平等,而且中国的宪法也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公务员又享受了诸多福利,而其他公民却享受不到这些权利,既违背了宪法,也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平等。现在人们对公务员趋之若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铁饭碗的范畴,而是为了权力市场化、福利内部化、职业终身化的目标。而相当人都去从事服务性、消耗性的工作,没有人愿意从事创造性、生产性的工作,这实在不是社会的福祉。加上近几年福利分配过滥,有给住房补贴及万甚至几十万的,有小金库分配一次比几年工资收入还多的,有几年免费供吃住的,有两个人一个科室就配备小汽车的,这些更加剧了人们对公务员的向往,造成了社会的分配不公、腐败升级。所以有人说,公务员他们的工资再涨,老百姓真的要喝西北风了。要涨就给教师、农林技术人员、政府专门引进的高科技人才涨一些,但前提清退了那些关系户、滥竽充数者与为非作歹的人。
公务员工资滥涨,说白了还是一个内部人掌勺、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经济部发达的地区由于普遍低,还不明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就比较关注。据某市统计局干部的2007年的工资数据,该地区垄断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前位。分行业看,2007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全市前三位的是:采矿业——45327元/人·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426元/人·年;建筑业——42735元/人·年;工资水平较高的还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而传统产业中的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2511元、23855元。最高行业采矿业年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制造业的2倍。而公务员的工资涨势如得不到有效制约,相信给自己涨工资的人,都要向采矿业看齐,而不向制造业看齐,他们都觉得他们比采矿工人辛苦,文凭有比采矿工人要高,这样工资就在不声不响中涨了起来。治理这个问题,正如刘教授所说,其实很简单:权力制衡。就如治理公款吃喝一样,我们中国今天治理公款吃喝,一会儿制定“四菜一汤标准”,一会儿“公款吃喝公示制”,却全都治标不治本,甚至越治越病,因为治来治去都还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立法机构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审查监督其开支,公款消费也就“断了炊”。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公众、媒体通过真正的言论自由对越界者“拳脚相加”,公款消费者就得道德破产。所谓秘诀,不过就是这些个制衡而已。再就是透明与公开,没有这些,说什么也是白搭。公务员涨工资,应该由选民与纳税人说了算,而不应该由领导与人事部门的人拍脑袋,这才体现了国家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