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 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
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五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不一样。
1、【黑人司机与白人母亲的对话】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孩子: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3、【爸爸你知道吗】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5、【父母教孩子这8件事】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6、【放手才能快乐】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父亲: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学会放手才会轻松。
7、【父母要给孩子空间】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
8、【让孩子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己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你全力以赴了吗?回头看看身边的资源是否真的全部为你所用!
9、【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
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10、一个父亲能为他孩子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
第二篇: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动学习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积极性要高。那么怎么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认为,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当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快乐,也就会更爱学习。
比如学外语,不妨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同爸爸妈妈一道学,教大人学英语,都会使他高兴,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才好。
实践证明:轻松愉快地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
此外还要坚持鼓励,不批评或少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同时,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
有些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定一个学习样板,经常对孩子夸奖人家如何的优秀、得100分还加20分,以为这样做就可以促使孩子发奋学习,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非常反感。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身体、学习基础和智力等是不相同的,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不相同,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是最要不得的,越比越让孩子“无处藏身”,越来越让他“敌视”优秀生,也更厌恶学习,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
家长最好常用“竖比”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目前存在问题还比较多的孩子更要多加鼓励。这里所说的“竖比”,就是拿他的“今天”同他“以前”相比,仔细地找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
如,从孩子不主动上学到主动去;从上课不举手、不张口到开口说一句话,从回家从来不主动看书到主动看一页书等„„
要珍惜孩子的每个“一次”,珍惜好的开始或是珍惜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到那时,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
上述的一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家长在课外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孩子喜欢学习。
可以说要想让孩子学得好,首要是让孩子能“爱学”、“乐学”,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
具体来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孩子,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多么重要。
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精美而又大气,琅琅上口而又陶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而又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可以在家里提倡“每天一诗”,诗歌由孩子自己查找和提供,按年龄轮流进行,睡前必吟唱,必诵读,并辅以适当的启发和适当的点拨。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必是人生一得。
平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性,有关的奇闻轶事,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他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另外,家长还要关心和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到正确估计、正确要求,切勿望子成龙、过高要求。要知道,过高的指标和期望,是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的,只能造成孩子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自卑心理,不用多久,就会“破罐破摔”。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合理,情况就会另一样了。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了,能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作出一定努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既作出努力,又有进步的“过程” 本身,就是效果和成绩。就应当鼓励,家长不要老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教学,应当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乐趣而不是压力。
要多鼓励、多具体关心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或者最好不批评孩子,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的。
同时,平时在家听到孩子在说英语、做动作等时,要夸一句“有进步”、“好孩子”,或是做出拍拍孩子、抱一抱他的动作,即对孩子要表现出满意感、亲切感,发挥家长的“期望效应”。我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智商的发展。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其一:夫妻和睦、亲子融洽的家庭关系。这是建立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它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它能使孩子有责任感,对家庭也负有责任。根据国内外多方面的调查: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子女表现出的自卑、胆小、多疑和不合群等心理障碍,大大地影响、干扰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我们呼吁,为了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
其二:鼓励孩子勤学好问,提倡大家互相学习。遇有不懂的、不会的问题,亲自和孩子一道查字典、翻阅资料,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家长的威信、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增加家庭中的许多乐趣。
其三:父母亲的良好榜样。我们知道,孩子一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特别是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亲喜好读书、看报,特别是学习新事物、跟上新时代的观念和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最长久又最深远的无需教育的教育。
第三篇: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三岁看大”的道理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此时孩子的大脑好象一张白纸,不断接触的事物,逐渐积累起来,对孩子各种知识的掌握、性格形成、行为养成、品质形成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此时正是对孩子心智教育的黄金阶段。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学校教育是系统化、全面化的过程,固然是重要,家庭教育更不可小视,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快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对传统教育冲击严重,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一些家长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交给学校,自己什么都不用管了,出现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班主任打电话到家里反映孩子在校情况也不重视,通知到校开家长会也以工作忙为由不参加的现象,把老师当作保姆,使得教育活动中的家庭教育部分缺位。为什么同样聪明的孩子,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
家庭教育己经成为每一个家长的首要任务,无论家务和工作多么繁忙,家长也要挤出时间来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以下就自己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作法谈谈个人感想,共同探讨:
1、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个人修养。
有话说:“学校一年,家中一日”,说地是学生在学校中老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教育,有可能回到家中见到通宵麻将赌博等现象,一天就变坏,使得他们迷茫,不知所以。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作为家长应该注意言传身教,不说粗话,不当着孩子的面有出格举动。
例如:参加有关机构在本市电影院内组织的一次《名师谈小学教育》的演讲会时,包括本人在内,进场前各位家长都带着孩子排着长长队伍等候签名,但是有两位迟到家长带领孩子直接插进队伍前列,在反对声中先进入会场,此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家长们都知道,但为什么总有人一方面在批评别人做得不对的同时自己还不断地如此不堪,我想,现在有些家长天天都喊:“现在的孩子难教啊”,在发出这样感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硬件环境方面: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专门准备一个书桌,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书桌前方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不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最好能关上窗户,避免城市噪音。软件环境方面:
①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平时只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共同研究探讨,但绝不是帮孩子做作业,只是一种姿态,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帮助分析解决,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处理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错误知识点时,准备一本错误记录本,平时讲解分析、纠正错误,周末统一重新做过,同样的错误,也许再做还会错,但是最后加深了印象,掌握知识点更牢固。
②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③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同一件事要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几乎没听见、没听清,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3、民主教育管理:
①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
②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都要恰如其分。不能讽刺孩子,诸如:笨猪,笨死了之类的说法。
③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
4、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前一段时间连续几天发现孩子总说作业已经做完,没有阅读作业,精神状态不好,立即与班主任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发现其在学校也有类似行为,上课不认真,听写不会,共同分析原因为家庭忽视了对他使用电脑的监督管理,迷上电脑游戏,通过谈心,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了该问题。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学校通过校讯通等工具定期发送学校通知以及学生在校表现等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沟通交流方式。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主
美丽来自于内心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主,有富裕的家庭,漂亮的容貌,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家里我是独生女,爸爸妈妈都很疼爱我,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感觉我就是一个美丽的公主,心里充满了幸福!
去年的寒假假期里,我读了郁雨君姐姐写的《每个女孩都是公主》以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内心有很大的触动。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此处有省略)
其实做一名公主并不在于这些表象的东西,或者说有了这些表象的东西并不说明是一名美丽幸福的公主。真正的公主内心是善良的,无论是住在破陋的木屋还是华丽的别墅,只有内心善良了,才是真的美!才是永恒的美!才是一个真正美丽的公主!如果一个人内心恶毒,心中对谁都充满了怨气,充满了很,那她就如同巫婆,哪来的美丽呢?!一个真正的公主,内心一定是晶莹透明的,勇敢坚强的,热情善良的!
也许没有蕾丝花边的衬托,也许没有红色地毯的铺垫,也许没有富裕的家庭,也许没有美丽的容貌。也许你认为这样太不像公主,但我们纯真的微笑,我们的善良执着就是公主的最好证明!所以我们即使相貌平平,我们也要有自信,有气质,要昂头生活!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无论我们贫穷或富有,漂亮或平凡。我相信:内心强大,就会幸福!我,就是公主!
第五篇: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
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因为学习好可以上大学,上大学有助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顺利进入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虽然缺乏个性,不够精彩,但可以给大多数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而我们中国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属于最最缺乏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就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很早以前,我曾经认为学习是有教无类的事情——只要老师足够好,一定能让孩子学得好。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的确是有很多人,天生不喜欢念书,不适合念书,想到念书就头疼,一辈子最讨厌的东西就是书。
现在,有不少孩子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孩子厌学的情绪,首先要弄清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读,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有关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