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优秀班主任99个教育细节故事》有感
读《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有感
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每一本书蕴含的道理都让人受益匪浅。本学期我阅读了《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书中阐述的八个主题“爱、智慧、严格、细心、德行、诚信、反思、学习”,每一个细细品味都有令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的故事短小却又让人回味无穷。《叫出每一个》书中的朱老师通过家访、电话访问,访问前任执教老师,对照学籍卡照片等方法,对新接的班中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些感性、具体的认识,知晓了学生的性格、喜好、特长、交友、学习等。准确记住并叫出每一个学和的名字。一个老师能不能迅速的认识所有的学生,看似简单,可有可无却对孩子们重要无比。“老师认识我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可以让老师很容易的融入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你是我的镜子》让我们学会冷静下来挖掘特殊孩子的闪光点,昔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生和老师每天朝夕相处,每个老师的言行都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每个老师应该细心的观察体会,孩子固然有自己的不足,但人无完人,我坚信没有坏学生,每个老师都应该细心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信心,又应该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足,及时批评做好孩子的“镜子”;《给,永远比拿快乐》让我发现通过教育孩子给予,让他们懂得付出。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热心的为别人付出,最终将得到满满的收获,只有真心的为他人付出才能得到更多,而孩子也在付出中交到了自己的朋友,快乐的成长„„
1、榜样的效应
我自参加工作至今已执教1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明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另外常常与孩子沟通,最了解孩子的就是他们的朋友,在孩子的心灵中,他们总是习惯的依赖值得信赖的朋友,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该是他们的好朋友。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误,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孩子永远不可能真正的体会对与错,只有在挫折和错误中,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孩子犯错了,不要急着批评教育,先听他说,让他自己说出是非。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并不完整,但不意味着不正确,可能他们处事的方式与成人不同,但我们不应该急着去教育,而是应该听听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爱的教育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诲的魂灵以及生命。诚挚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快乐教育的基石。工作中,我一直把爱作为打开孩子心扉孩子的第一把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以便在他们退缩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遇到困难时,帮一下,失去信心时,鼓励一下;以便一有变化预兆,就能及时捕捉,并打好“预防针”,阻止其继续下滑。还要经常来到他们中间,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张某,因为习惯不好,加上幼儿园底子薄弱,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了,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弱同学。值日工作不做,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且一天天地变本加厉,害得同学都不愿意与他同桌。我苦口婆心反复劝导,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主动帮班级送饭盆,饭桶,就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他继续为班级做好事。他听了十分感动,竟把的每天送饭盆饭桶的任务给包了。我注意及时表扬,并提出更
高的要求:“感谢你在这一月中每天为班级送饭盆,说明你是一个热心,充满爱心的好孩子;你能一月如一日,又说明你有毅力。老师相信,你在学业上也能把这么多优点表现出来的,对吗?”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从此他在劳动上积极,做作业也能认真了。
一个拥抱,可以让孩子感到温暖,有归属感;一张笑脸,能够让孩子感到轻松和鼓励;一番激励的话语,能从心灵深处感染孩子;一个信任的眼神,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一张小纸条,也可以传递爱和信任;一朵花、一颗五角星、一张贴纸、一张贺卡、一封表扬信都可以成为爱的信物。这些教育的细节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教育孩子,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做到了就是成功。开学初,有孩子换牙了,拿着掉了那颗牙来告诉我,我微笑着,告诉他:宝贝,祝贺你长大了;孩子们午休,我用小星星作为午休小明星的奖励,并以短信形式告知家长当天中午的午休小明星;孩子生病了,我主动打电话询问孩子病情,并告知孩子安心休息,老师等着你回家;当孩子为了写好作业,一遍又一遍的用橡皮擦时,我鼓励他,宝贝,别着急,慢慢写,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得很漂亮,孩子会意地点点头~~~或许是他们感受到了我的爱,所以他们就这样做了,我嗓子疼,说不出话来,孩子拿来润喉糖,希望我的病快快好起来;听家长说,孩子特别不喜欢周六和周日,我问为什么,说因为见不到龚老师了;有天放学,一个孩子匆匆塞给我封信,打开一看,我乐了,是一封“情书”写着:龚老师,我爱你~~~~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明媚和阴霾都可以在上面留下痕迹。如果我们给予他朝阳,他就会变成美丽的画卷从此远航;如果我们给予他尘埃,他就会变成漫天的黄沙自此昏暗。把诚实、友爱化作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就可能会拥有一种永恒的春天。
严在左,爱在右。
严爱并施。了解每一个孩子,尽量多地多严格要求每一个孩子,但是是孩子就难免犯错误,同时也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严格教育孩子也是有方法的,孩子冲动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放下架子,寻找良策。让我们的教育严与情并存,严中有情。这样孩子的内心更易震动。
班主任的工作本身就是繁琐细致的一项工作,注重细节,才能铸就成功,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自己,在读书中成长,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篇:读《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有感
读《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有感
新年,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两本教育书籍。其中《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我阅读后,受益匪浅,犹如醍醐灌顶!书中的99个精心雕琢的教育细节,就像是99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小水滴,这点点小水滴滋润着我的心田;又如99颗蕴含着宝贵教育资源的闪亮的小金子,这颗颗小金子吸引着我的情感。
在书中的99教育细节里,如鲜花般绽放着班主任工作的八大法宝:爱、智慧、严格、细心、德行、诚信、反思、学习。每个细节都是一个小故事,这是书中的作者们将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融入到一个个细节故事中,在故事之后都有“教育小语”和“小贴士”,没有死板的说教,却能激发每位读者的思考,形成一种思想的交锋与对话。看到这些小故事,仿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实例在你面前真实上演,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工作时遇到的一些相似的人和事,对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和书中的处理方式,不由得感叹别人的棋高一着。这些班主任成功的教育细节给我的启示如下: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而吵架,每次吵架都会气呼呼地去找老师,这位女老师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两个象小狮子狗一般斗来斗去。一天,上班会课了,两个孩子还在吵,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这节班会课,老师请你们上台表演节目,演一演两个人平时吵架的样子,好吗?”老师的话音刚落下,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还象斗鸡似地两个人,这时都不好意思起来。这位老师抓住了这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向全班问道:“同学们,猜猜此刻两位小朋友心里在想什么呢?”“老师,他们感到难为情了。”“老师,他们觉得为一点小事情就吵架很不好意思。”......同学们说完后,这位老师又让刚刚吵架的两个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想法。这时,这两个小朋友不仅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对,而且还很诚恳地 向 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微笑着,带头鼓起了掌,孩子们的掌声更加热烈了。
一个激烈的矛盾就在一节生动的班会课中迎刃而解,而我,也为这位女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而喝彩。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会犯很多这样那样的错误,由于庞大的工作量,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常常会粗暴地批评学生,用自己的威严强制学生认错。这样操作起来很容易,但却不能让学生真正服气,学生只是摄 于 老师的威严而认错,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书中这位女老师巧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正确的群体舆论面前自主反思、自我教育,这样一种艺术的做法比单纯枯燥的说教要打动人心的多!我想,在这样一节班会课上,每一个学生至少都学会了一点: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同时,大家的心里都享受了阳光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
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来自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于每天早上应当交的作业本,总是有个别同学忘记带来;对于不带零食到校的规定,总是有同学不遵守;对于课堂上需要带的材料,总是有人不带来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前三次我会强压怒火耐心提醒,到第四次就怒不可遏训斥批评了。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前一天很明确地提了要求,让孩子在记事本上做好了记录,他们为什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最后,我得出了结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因此,每次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总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希望用严厉让学生加强记忆。
无独有偶,这本书上刚好记录了一个和我遇到的相类似的故事。这位学生常常把零食带到班级里吃,并屡教不改。但是故事中的班主任并没有轻易地采取任何措施,而是把学生找来,向学生询问她在班级吃零食的原因。原来,孩子的爸爸瘫痪在床,而孩子的妈妈一大早要上班,没有时间给孩子做早点,所以才给了孩子一点钱去买早点。了解了这个情况,老师释然了,他把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向班级同学做了介绍,大家都能理解,并纷纷建议给这个特殊学生开绿灯。渐渐的,这个学生很少买零食了,家庭作业也越来越认真。
我想,正是因为故事中的老师对学生的呵护和理解,才使得学生有了这样的改变。反思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真的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由于工作的高强度、快节奏,使得我没能耐下心来寻根问底,了解清楚学生犯错的原因,贸贸然地就把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我在气头上说的话,可能会伤害学生,使得他们更加远离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告诉自己:作为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病因”,然后拿出“药房”,用理解和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感化学生的心灵。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正是我们北小阳光分校所倡导的“阳光教育”!
纵观全书,《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一书收录的都是一线班主任的经典教育故事,是他们各自的教育智慧光芒的多彩闪现。他们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德育无所谓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精心演绎的一个又一个细节故事,向孩子们播撒的一个又一个美德和善行。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地读它,学它,用它,这无疑是每位学生莫大的福气。
第三篇: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借着学校读书月活动,双休抽时间买了朱永通的《教育的细节》,并一口气读完。其实教育的细节仅仅是作者这本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而作者以此作为全书的书名,彰显了作者关注细节的教育思考特点。
整本书收录了30篇文章,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和思考所得。合上书思索良久,余味无穷。如涓涓细流入心田,如暖暖春风拂面颊,让人印象深刻。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如下几个观点:教育观念改变、日常教育、教育的细节。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寻求教育突破的必须
《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一文充分说明了当下大多的教师遇到问题借鉴的仍然是经验主义,甚至是教条主义。于是迟到的学生需要在教室门外站上一个小时,可能是因为站在教室门外影响不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改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下站着听一上午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迟到了,得站着听课。文中的王老师作为改革的先驱者,为了让因为各种原因迟到的学生能吃上早饭,路上不至于太急着赶路引起的不安全,允许这些学生早读可以迟到,但是收到的是校长的不满意和大会上的批评。王老师立即改正,于是教室后面的黑板下出现罚站的同学身影。学生们心里的规则随着老师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文中提到由于王老师前后对于迟到规则的改变显示了二个社会 1 / 6
教育问题,一个是教育的随意性,一个是教育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对于前一个问题,其实不是表面的随意性这么简单,而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改变贯性思维,贯性做法的勇气,也就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或者虽然想到了,却发现面对的是一堵堵墙。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面对责备,甚至是非难,效果不一定在今天能看到,而是在明天或是后天才能彰显。所以表面的随意性掩盖了教育的贯有思维,保守思想进一步延续。后一个问题更不是缺乏同情心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改变学生“犯错必须挨罚”这种固有的所谓教育规式。作者提到的迟到者需要领取志愿服务卡,或班会上进行演讲一次,我觉得非常好,从量上来看,同样是惩罚,但是学生的感受完全不同。学生可以在因为犯错而改正的过程中得到另外一种感悟和锻练。
国外对于类似的犯错惩罚案例早有之。欧美很多国家的体育,文艺工作者在违反职业道德后,需要做一定工时的社区服务工作,并且纳入个人的社会征信履历,这些都是很好的可借鉴先进管理模式。但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我们有改变固有观念的勇气,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讳。所以说教育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变。
在现实斑驳而复杂的教育表象下,人们对未来的教育观念已开始露出构思的端倪,即把学校还给孩子,让学生想上学,到那个时候,孩子们是否喜欢到学校去,是否喜欢上学习,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到那个时候,最美校园的样子,也即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努力着,期待着-----
二、日常教育,无处不在,是塑造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因素
/ 6 作者讲述了自已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外面讲课,因为该校给每个老师配备的时钟都是“便宜货”,时常不准,致使作者讲课超时半小时,而赶紧向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道歉。这就是人要守时,虽然这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却是对别人时间的尊重,而现实中往往大家意识不到。再往大一点来说,这是日常教育问题。
教育不是假装崇高和神圣,不是成天的诗词歌赋,而是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要让日常生活成为滋养一个人的生命细胞。
古人有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有恶小而为之。生活和生命是由点滴垒集而成,千万条小溪才能汇成大江大海。现实中很多人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谁都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过程,又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举个最平常不过的例子,一年365 天,如果我们都不能让每天过得精彩,过得开心快乐,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快乐丰收之年。一个道理,孩子的教育重在平时,重在日常。
期末考试后家长看到的仅是一张成绩单,各科考了多少分,看到高分喜笑颜开,看到低开愁眉苦脸。考得好的学生家长带去吃肯德基,考得差的学生罚在家里捧着课本,其实心早不知飞哪去了。其实这时的家长应该多想想孩子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问题,自已日常有哪些没有做到,没有做好,多问成绩好的同学平时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只关注期末考试,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平时作业,平时周考,月考问题,对症下药,从平时做起,从日常做起。
一个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孩子,要么是老师和家长平时没有交待,3 / 6 要么就是交待了但没有及时纠正。高三的学生压力山大,一方面是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基础不牢固,眼不上高考前的冲刺,对于后一种原因,那就是之前没有做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才引来最后的困难和困惑。一个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是一夜间形成的吗?不然不是。是因为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已,没有做到真正的明辨是非,严于律已,才让自已的思想和行为慢慢的随波逐流,放任自由,最终酿成苦果。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水滴石穿,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日常教育何其重要,虽然表现在日常,但影响的却是结果,同时是培养一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因素,内涵的培养更是要日久天长。
另外,我认为日常教育有其广义的一面,不仅体现在对待学生上,老师同样需要丰富日常读书生活,吸收最新书气,关注文化动态,教育动态,更新换代思想和知识,去糟粕,取精华,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新需求。
三、教育的细节
文中作者女儿择校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令人满意,因为细节考虑周到。另一个是去广东讲课时遇到接待的李老师,细致入微的照顾,让人如沫春风。再一个是一所小学为解决学生课桌太小放不下书,而为每个学生在教室订做放书包的柜子,改变了只关注学生成绩的陋习,做到了关注细节。
教育不仅要重视结果,同时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细节,成功人士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总结成书的是外国人,但是真正在做或做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 6 十多年前的一个报道,一家出口食品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因为一个工序中一台设备的机箱前一天晚上漏清理,致使第二天产成品有瑕疵全部报废,损失五千多万。我们先不论责任人会承担多少损失,我们关注到只因为一个小小的机箱漏清理,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问题出在细节关注不够。
往往突发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是意料之外,其实深层原因是没有做好细节,没有做到问题清查,隐患排解,风险防范。
当下关注和重视细节已成为各行各业行事的要求和标准,在车间里,在会议中,在演讲中,在设计中-----现在考评体系中对于细节的打分比重明显上升,以前粗犷式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制作和精细化管理。
教育的细节犹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小到影响审题、解题,大到影响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从只知道要求学生做题重视细节,转而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情绪,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个思想丰富,心灵和身体健康的21世纪新时代主人。
比起惊天动地的改革,一个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足以展现学校的精神价值。忽略细节的教育,犹如没有绿色的春天。
让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虽然我们只是池塘里万千蝌蚪中的一个,花园里万紫千红的一朵,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影响一片天空,起码可以影响黑板下面的一群,而他们正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没有那些名著畅销,但是却能打动有心人 5 / 6 的心。全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是娓娓道来,如拉家长般叙说着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做人和做事的方法、道理。故本书不仅值得教育工作者一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同样值得一读,因为他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讲述的是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同时也在说教我们自已。
/ 6
第四篇:读教育故事有感
读《教育故事》有感
___身正,典范,爱与尊重
安稳中心小学
陈在选
读了《教育故事》,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从那里面吸取有益的经验是必须的。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本人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充满着无限的困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感受深刻。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 一: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
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本人认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学生守法,自己就得遵纪守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很难想像:一个独断专横,动辄不是“焚书”就是“坑儒”的老师,一个时而似大款,时而像富婆的老师;一个外表冠冕堂皇,内心卑鄙肮脏的教师,如何能教育好他的学生,又怎么受到学生的爱戴?因为“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长期的教师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身正方能为人范。这样才会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之一。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再辛苦教师也让自己身上充满朝气,工作上绝不疲疲沓沓。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学生也会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老师板书一笔一划,学生的笔记、作业也力求工工整整„„由此说明,是教师就要求具有奉献精神,要拿出一颗赤诚的心来对待自已的学生和本职工作,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楷模,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时刻要牢记自己的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以人为本,用赞美对学生实施理智的爱与尊重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注视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防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仓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记得本人在九四年是初中三年级班主任时,就有一个学生是从大山马场中学转过来的,刚到时是调皮捣蛋,无所事事,不以学习为要,整天贪玩好耍,要么就与同学打架斗抠;真是伤透脑筋;经过调查才知道他是被马场中学开除了的学生,由此我就采取多与他本人谈心来取到心灵上的勾通,然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他潜移默化„„最终还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已工作)。所以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学生前行的动力,教师应学会赞美的艺术,和一颗奉献的精神。
反思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曾尝过“赞美”的甜头。有一个学生转入了我所带的班级。他上课心散,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对父母亲、老师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于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来他的父母关系不和,于是我找他谈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处境,赢得他的信任,后来甚至跟他一起外出旅游。他终于愿意说话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学相处和谐了。甚至还直接跟我说“老师,只有你才能关心和理解我,我一定要争气,决不辜负你的希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带给学生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美”。
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并不是要去违心地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性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能拉近人际间的关系,能触动人的心灵,所以每个都总认为“理解我的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鲁讯先生曾经说过:“仕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说白了就是“理解”二字的真正体现,那么教师何妨不用理解的观念去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呢?用此观念与学生交朋友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捧杀”。教师要掌握理智的这把尺度,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只不过要掌握得适当罢了。
三、讲究诚信,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规范课堂行为
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在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教师要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几大健康心理,首先有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高涨的工作热情,即:健康职业心理;其次表现出活动兴趣、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项活动,即:健康的生活心理;第三,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情感高尚、积极进取,对他人,对社会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的融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总之,教师懂得教育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个别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偏爱、偏见情绪,积极感染与调节学生情绪,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与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当然,良好的愿望,积极的行动是健康、科学教育的必要,却不一定能转化为最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师自己的认知水平及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以工作任务的繁重,对学生的某些过高期望,而表现在教学上的争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效,有背于最初的愿望,甚至个别学生的不理解,但只要教师坚持从现实生活中吸取教训,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诸如“师德尊严”观念,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等问题。我想,对学生多一些忍让,多一些宽容,一定会更好地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点起学生心中的那盏“明灯”,扬起学生前行的风帆。
四、教师应以校为家,以德育人
教师若能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一样,那么你就会做一个有心的人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成长,谁不想需望自己的子女是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出类拔卒的人才;教师只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我想就不难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对学生大力弘扬祖国的民族精神和传送祖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
第五篇:读教育故事有感
读《教育故事》有感
小榄二中 黄辉
趁着假期有时间,我去书店掏得一本《教育故事》,原本是想买回来给女儿看,谁知我自己却被它迷住了,一口气把该书看完了,本书是通过一位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所在班级、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用日记的形式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看完后是深有感触,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既有成功处,也有困惑,读完该书,让我有很多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用鼓励教育对学生实施爱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初中生很多时候都是感情用事,对他们喜欢的老师,上课也就认真,不喜欢的老师,上课就会故事做出一些令老师难堪的事来影响老师上课。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的真、善、美,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基础,就会成为一种对孩子的恭维、讨好或是挖苦。
反思自己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曾尝过“鼓励”的甜头。有一男生个比较高,也比较聪明,但就是坐不住,不爱学习,上课总喜欢弄点什么东西出来使全班同学起哄。而且在班上很有人缘,同学们都喜欢与他交往,因为他还是个比较搞笑的人。为了能让他在班上起个正面的带头作用,第一次他物理考试只考了二十多分,第二次考试他考了三十多分,虽然都没及格,第二次考试后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在课后找他谈话,希望他好好听课,老师相信第三次考试他一定能及格。结果我充满爱心的鼓励话语让他很感动,上课他不再捣乱了,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带着一班男同学的成绩也上来了,中考时,他物理考了九十多分。
二、言传身教,凡事从自身做起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喜欢的的老师有特别的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都影响很大。因此老师的师德修养与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要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师独断专行,是不会令学生从心理服的,那学生又怎么会听他的话?他如何能教育好他的学生呢?又怎么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呢?身正才能为人范,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佩服你,才会听你的,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之一。
三、讲究诚信,对学生要言而有信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套规章制度,每个班又都有自己的班规,班规中除了要有约束学生的制度,也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课堂上,老师不只是教书、同时也要育人,老师在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时,必须做到自身也讲究诚信,不能失信于学生。很多老师对于违反班规的同学,会立刻抓过来狠狠批一顿,而对于那些听话对班级管理有贡献的学生,却假装不记得没有任何的奖励,这样慢慢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认为无论自己做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关系,反正做好了老师也没有奖励。老师要对学生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