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父母
如何做好父母
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学校教育,然后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除了孩子业余时间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影响外,家庭教育应该是最直接的方面。初中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和新鲜的刺激,而父母是除了学校师生之外,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因此,与其说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如何做好父母。
一、做好父母的原则
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的一个《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讲座。曾提到做一个好父母应该学会六个字:发现、播种与交流。
学会发现。发现孩子,发现自己。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有恐惧心理。恐惧孩子学习不好,恐惧自己的孩子交友不当,恐惧自己的孩子不跟父母说真话。因为恐惧和紧张,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中建立了一个错误的机制。在学习上,父母一般采取诱惑、恫吓和过分保护的策略,在孩子的交友上,父母们又采取堵塞跟踪、威胁看管的方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一搬不能接受。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很叛逆。徐老师奉劝父母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情。
其次要学会播种。播种爱的种子。现在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度的关心和保护,致使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会,更别说去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由此造成很多孩子心理缺陷。其实,父母仅仅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这是对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的礼物。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会有责任感,就能够面对挫折,就会有好奇心和同情心,懂得理解别人,懂得充满自信的生活。
学会和孩子交流。父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教会孩子将来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徐老师呼吁为人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目前比较落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抚摩孩子和注视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以他为骄傲。因为孩子的心不出问题,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问题。
二、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1.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也可鼓励他们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无法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终身受益。
2.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类父母一定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深知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帮助。
3.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挫折时,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
4.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锻炼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家长在家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平和的心态。
5.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不应以“妨碍学业”,不让他去交往,更不要把孩子的同伴粗暴地赶走。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交,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达、书信通讯、运动旅游等途径,并培养诚信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
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既然是关键,父母的教育自然很重要,但教育也有多种形式,一种是正面教育,告诉孩子该怎样不该怎样,鼓励孩子做什麽,禁止孩子做什麽,限制孩子做什麽。没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局限,一个合格的父母不应该仅仅是要做到如何教,而是自身要避免自己什麽不能做。
三、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应避免做的事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慌,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2.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不要表示不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答复。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过错。
3.不要过分地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或打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讲他人的坏话。不可在孩子面前泄露别人的隐私。不可说孩子无法理解之事。不可谈论使孩子忧虑而又无能为力的话题,否则会变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
四、合格的父母应该主要做的事情
1.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生受益。
2.给孩子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了解。
3.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买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尽量抽出和孩子把哪个地方找出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行”万里路,天天播放新闻,孩子就“阅”尽天下了。
4.让孩子做适合家务,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了他。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么会?
5.在孩子睡觉前跟他聊聊天,父母在孩子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这个时候是父母和孩子最佳的沟通时间,然后道声晚安。
第二篇:父母如何做好亲子关系
父母如何做好亲子关系
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是狭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乃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假如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
一、亲子关系定义:
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是狭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乃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假如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三、亲子关系的影响力: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口吃、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亲子关系发展分期:
1、生理共生期(自怀胎到婴儿出生三个月)只满足基本需求,对人无差别反应。运用信号行为维持与照顾者的亲近关系
2、萌芽时期(自3个月~6个月)有选择的社会反应行为。对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对母亲或代理母亲职责的人表现出自发性的喜悦情绪和与众不同的依附。
3、稳定时期(6个月~8个月)开始对一个或几个人的固定信号作出反应,对始终照顾自己抚育照料的父母亲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的依附行为。A反应集中熟悉的特定对象。B寻求与依俯对象的身体亲近。
4、进展时期
a、婴儿后期的亲子关系(8个月~1岁):懂得否定,例:推开奶瓶表示不要,此时期表现为主动、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
b、幼儿期的亲子关系(1岁~6岁):3岁是关键期,表现出分离焦虑,依附母亲。
c、儿童期的亲子关系(6岁~12岁):不再以父母给予为主,接受社会环境。
d、青年期的亲子关系(12岁~20岁):重新省悟亲子关系之依附结构,改变依附表征,是能扩展爱他人能力的最佳阶段。
五、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1、教养态度:权威专制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权威型
2、学会沟通方法
3、掌握奖惩策略
六、亲子沟通的方法:
1、类型:权威式亲子沟通溺爱式亲子沟通和谐式亲子沟通:说服、资讯提供、谈心(宣泄作用)、谈天(常用)
2、亲子沟通需以爱为基础
3、如何营造亲子关系
(1)提供舒适的外在条件良好沟的环境
(2)提供能促进、培养和保持子女情绪平衡所需通的建议:
(3)帮助孩子发展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范并教导孩子做决定、选择、评判和解决问题的方
(5)以言教和身教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
(6)当孩子学着克服生活中的情绪难关时,给与绝对的支持
(7)协助孩子的群体适应、人际关系
(8)帮助孩子表达他内在的创造力,让他的潜能尽量发挥
4、鼓励幼儿的原则:
(1)多赞美鼓励,不要吝惜奖励孩子
(2)奖励的内容和其受奖励的行为相符
(3)奖励要在好行为发生后立即施行,才有效果
(4)奖励不要主太滥,要通过竞争才有意义
(5)多用精神或社会的的奖励,少用物质奖励
(6)口头赞美的语句要具体
(7)奖励要由外控逐渐引为内控,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8)不要错用奖励,要针对好的行为
5、惩罚的原则:
(1)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动手、凶狠表情另幼儿生畏,也容易让幼儿模仿,成为暴力型的孩子)
(2)要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实施
(3)惩罚的方式要公平,前后力求一致(同样的行为应有相同的后果)
(4)对幼儿的惩罚可以用取消某些他们视为重要东西的方式
(5)不要拿生命有关的事项来惩罚
(6)惩罚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你喜欢他,只是不喜欢他的不良行为,把人和事分开
(7)惩罚应配合口头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被罚的原因
(8)惩罚孩子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羞辱、贬损孩子,不要做超出其年龄的要求
七、正确经营亲子关系:
1、用心去探讨孩子的问题所在,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
2、父母或祖父母的教养态度要力求一致,不要让孩子无所适从
3、给孩子清楚的爱,明白的指示,不要吝惜给予奖励
4、教孩子包容,体谅之前,自己先要表现包容与体谅
5、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弹性空间,有弹性才能使亲子关系持久
6、教导孩子要“协助”,而不是“代替”或“抢功”
7、不要把孩子当作父母的"所有物,随意指挥
8、提供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9、与孩子共定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可遵循
10、做子女的良好模范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第三篇:如何做好父母---《父母规》学习心得
如何做好父母---《父母规》学习心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模仿和影响而成,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成功了,社会国家才能真正安定和谐。家庭教育应该是最直接的方面,而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因此,《父母规》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一、做好父母的原则
学会发现。发现孩子,发现自己。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有恐惧心理。恐惧孩子学习不好,恐惧自己的孩子交友不当,恐惧自己的孩子不跟父母说真话。因为恐惧和紧张,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中建立了一个错误的机制。在学习上,父母一般采取诱惑、恫吓和过分保护的策略,在孩子的交友上,父母们又采取堵塞跟踪、威胁看管的方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一搬不能接受。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很叛逆。徐老师奉劝父母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情。
学会播种。播种爱的种子。现在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度的关心和保护,致使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会,更别说去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由此造成很多孩子心理缺陷。其实,父母仅仅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这是对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的礼物。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会有责任感,就能够面 对挫折,就会有好奇心和同情心,懂得理解别人,懂得充满自信的生活。
学会和孩子交流。父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教会孩子将来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徐老师呼吁为人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目前比较落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抚摩孩子和注视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以他为骄傲。因为孩子的心不出问题,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问题。
二、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1.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也可鼓励他们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无法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终身受益。
2.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类父母一定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深知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帮助。
3.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挫折时,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
4.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锻炼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家长在家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 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平和的心态。5.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不应以“妨碍学业”,不让他去交往,更不要把孩子的同伴粗暴地赶走。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交,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达、书信通讯、运动旅游等途径,并培养诚信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
三、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既然是关键,父母的教育自然很重要,但教育也有多种形式,一种是正面教育,告诉孩子该怎样不该怎样,鼓励孩子做什麽,禁止孩子做什麽,限制孩子做什麽。没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局限,一个合格的父母不应该仅仅是要做到如何教,而是自身要避免自己什麽不能做。
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应避免做的事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慌,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2.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不要表示不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答复。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过错。
3.不要过分地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或打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讲他人的坏话。不可在孩子面前泄露别人的隐私。不可说孩子无法理解之事。不可谈论使孩子忧虑而又无能为力的话题,否则会变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
四、父母要鼓励、爱护、赏识你的孩子,对孩子有耐心。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 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最后一句“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五、合格的父母应该主要做的事情
1.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生受益。
2.给孩子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了解。
3.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买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尽量抽出和孩子把哪个地方找出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行”万里路,天天播放新闻,孩子就“阅”尽天下了。
4.让孩子做适合家务,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了他。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么会?
5.在孩子睡觉前跟他聊聊天,父母在孩子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这个时候是父母和孩子最佳的沟通时间,然后道声晚安。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家长的希望和寄托。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我们的心,涉及全家的幸福。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要为人师表。家长的表率作用与自身素质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 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
六、合格的父母要掌握的九个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处理。要求他自主地活动,提高独立行动能力。
方法二: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安排。要求他科学分配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三: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干。要求他主动实践,经受锻炼
方法四: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要求他独立思考,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方法五: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对待;要求他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起。
方法六: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已去抓住。要求他主动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获取成功。
方法七: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去合作。要求他正确对待,以正确思想战胜错误想法,以积极的态度克服消极心理
方法八: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使用。要求他合理运用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
方法九: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要求他开动脑筋,提出独特的想法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重视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将事半功倍,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只有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作为家长,能与孩子一同成长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增长了好多知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要为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努力!
本文作者为《父母规》学堂第二期讲师班学员
英华初中部刘丽英
第四篇:《怎样做好父母》读后感
《怎样做好父母》读后感
读《怎样做好父母》一书时,惊讶与欣喜之情一直伴随着我。初拿本书时,装帧没有丝毫噱头看点,出版日期也在五六年前,想必平淡无奇的外表下内容也不外乎因循守旧的吧。百无聊赖中随手翻阅,但是,看了几页之后我改观了,我惊讶于书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是过去我不曾思考过的问题,这显然与我对它的预期大相径庭。
首先激起我兴趣的是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发展如果能同社会的主流要求一致,家长就可以轻松一些。”既没为人父母,又一直作为被教育对象的我观念当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的求学模式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从没有思考过主流与分流的问题,也更没想过面对孩子“非主流”的发展愿望,作为一名家长的培养理念又该何去何从。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继续读下去。
书里讲了一个名叫秋儿的女孩的故事。一个有着强烈文艺天赋的女孩,因为无法被父母理解,长期以来压抑自己的理想与渴望,最后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本该鲜活的生命。故事的结局让我扼腕,与此同时,也让我思考教育的民主性。中国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文关怀,孩子的成长不该建立在泯灭天性的基础上。让拥有独特天赋的孩子回归社会主流的发展理念,无外乎解决的是家长的焦虑问题,家长不愿意作为社会的小众群体承担过多的焦虑,便把自己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强行灌输给孩子。一方面,因为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面对现行主流的应试教育,更多的家长拿不出第二套方案引导孩子走向心中的那个殿堂。而由家长的思想短板又折射出了中国目前教育的缺陷。想获得更好生存的唯一方式就是上大学,祖国的花朵和栋梁面对着千篇一律刻板的命运,想要抗争是不被允许的,通常以毁灭为代价——毁灭理想的同时也毁灭既定的人生、毁灭生命。那么,面对“特立独行”的孩子,家长可不可以独自承担起这份焦虑的痛苦,而不是使尽浑身解数将孩子与自己同化?或者说,更进一步的发现第二条或者第N条路径供孩子发展,而不仅仅使用一条万能的“默认路径”。尊重孩子,就是尊重人权、尊重爱,能够同时获得两代人幸福的人生和和谐美满的家庭。
同样,从秋儿的故事引发了我另一则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面对问题会采用如此极端手段?难道是中国惯有的简单粗暴式教育教会了孩子解决问题时也奉行非此即彼原则?难道除了死,没有第二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关怀又体现在哪里?中国父母的爱只倾注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学业上,就其根本是千年传承的奴化思想作祟而忽视了人的灵魂,还是因为迄今还行走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从苦日子里走来依然没改变重物质轻精神的习惯?“无效沟通”这样的字眼不绝于耳,中国家长的教育盲区不断被提出,但改观收效甚少。孩子们都丰盈了物质,枯萎了内心,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很寂寞,渴望被他们至爱的双亲尊重理解,可偏偏他们的双亲都是不解风情的人儿,他们辛苦的给予翻译到孩子的世界恰成为一种剥夺。
带着深切的惋惜与重重疑问继续我的阅读,“孩子学琴,三思后行”、“呼唤父教”、“请母亲远离焦虑”、“缺点是可以遗传的”这些章节理性又充满智慧的洞悉了现行教育的迷局与破解方式,看过后让我欣喜的感到我们中国的教育已经有如此完备的出路,只待我们传播、普及,孙云晓确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领袖,原来我的苦恼皆因我的孤陋寡闻。《怎样做好父母》也真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教心经。只怪与孙云晓相见恨晚。
第五篇:做好父母的十大原则(摘录)
成为优秀父母的十大原则
一、你如何做很重要
①父母的行为方式。身为父母你的行为非常关键,你能影响孩子的人格兴趣特点智力态度和价值观。
②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儿童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周围成人的行为……孩子从父母那里,通过观察学到的要比通过说教得到的多得多。
③如何控制同伴团体和大众传媒等家庭以外的影响。同伴团体方面,通过言语评价(以“观点+理由”的方式引导,如我希望你不要总和小明在一起,因为他在学校总是惹是生非)来影响和约束孩子对玩儿伴和大众传媒的选择;大众传媒方面,看电视和玩儿游戏的时间越长,孩子越富有攻击性;父母可以通过规定,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和内容。
④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儿童很少受单个决定或事件的影响,主要受持续条件和所处大氛围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犯了错误也不用过于担心,要及时总结教训,必要时像孩子道歉。
二、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太多
①不要用爱把孩子惯坏。所谓的溺爱实际上从来都不是因为对孩子表现出太多爱的结果,而往往是给孩子另外的东西替代爱的结果——比如宽容、放低了的期望或者物质奖励。不要把是否表现出对孩
子的爱,和如何表现对孩子的爱混为一谈。……慷慨的用身体语言向你的孩子表达出感情、夸奖、赞美、注意以及言语上的肯定,告诉她自己多么喜欢和他在一起。该孩子买玩具、零食都很好,但要做得适度,只要不把这些当作爱的替代品。
②用身体语言表达感情。0-4岁阶段,身体接触孩子对其心理健康和大脑发育大有益处,比如亲额头、拍宝宝入睡、给他盖被子、换衣服时骚咯吱窝等等,5岁以上孩子独立性增强,身体接触机会要减少,但可以通过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③如何表扬孩子的成就。表扬孩子的方式很重要,首先,只表扬孩子的具体成就,而不要把表扬与你对孩子的感情联系起来,如可以说“你做的很好”,而不是“你做的很好我好爱你”;其次,表扬的重点是你的孩子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做出了努力,而不是归因于天生或者运气等因素;第三,要表扬所获成绩的质量,而不是来自他人的等级或者评价,如“你拼写的那么好,我为你骄傲”要比“你拼写中拿了A,我为你骄傲好得多。”第四,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本身,而不是与别人作比较;第五,面临成绩失败不要虚假表扬,要跟孩子一起找原因。
④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情感需要做出针对性反应。婴儿期,以养成安全感为中心的情感需要;学步期,他的情感关注点从安全转向独立,想要有自我身体的控制力;儿童早期,开始关注探索家庭之外的世界,开始想象他们长大了;小学阶段,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青春期早期,智力和情感上追求独立;青春期晚期,自我认知需求和人
生价值观追寻。
⑤营造一种温馨、充满爱的成长氛围。除了确保自己与孩子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外,家庭整个情感氛围,比如家庭成员间特别是夫妻间的互动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十分有利。
三、参与你孩子的生活
①什么是优质时光。不是你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一起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②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感兴趣,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玩耍,必要时向孩子请教,只充当孩子的玩伴儿,不要扮演专家或导师的角色。
③参与孩子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参与学校生活是指一直保持对学校活动的高度参与,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要做只参与不干涉的父。儿童健康、快乐和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控制感和自我能力感的发展。
四、调整到合适孩子的家教方式
①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家教方式。天性和教养以期塑造儿童的个性,针对儿童存在的困难气质(比如胆小、好动),有效的方法是在相应的挑战性不大的情景下对其进行“练习”。
②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好的家教方式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规矩和约束,但是给孩子规定的具体规范则取决于
他的年龄、成长程度和个体特征。……当孩子质疑为什么兄弟姐妹会有不同的对待时,要告诉他们原因(比如你上学期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所以不能像哥哥或姐姐一样老是出去玩,只要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再恢复以前的规矩)。
③在阶段转型期要富有耐心,比如2-3岁、6岁、12岁和16岁左右,转型期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冲动、不守常规或者是疏远行为很正常,父母千万不能冲这孩子发泄,要尝试去理解孩子并灵活调整与其交流方式。
③不断变化的父母角色。在家长角色的转换中,有三个比较困难的特殊转换,第一个转换是随着子女逐渐长大,子女开始有了其它重要的人际关系,这时父母会从子女关注的绝对焦点变为儿童关心的众多人之一;第二个转换是从直接控制孩子的生活到帮助他学习如何自己控制生活,这其间要慢慢给孩子练习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比如生活中让孩子自己挑选用品和衣服);第三个父母角色的转换是从试图塑造你的孩子到让他成为他自己(如从帮着他、引导他到让他自己做决定)。
五、建立规矩,制定约束
①儿童需要从父母处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爱,其次是组织性,让儿童的生活有组织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儿童正确的行为加以赞许,对儿童不好的行为加以限制,儿童不是生来就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所有儿童,不管年龄多大,他们都需要规矩和约束。规矩和
约束之所以如此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是规定会帮助孩子发展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
②要严格,但是要公平。严格是指不要因为孩子的暂时生气而放弃执行规定,同时严格并不是呆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改变不再适用的规定;公平是指制定的规矩要合理,适合于孩子的年龄特征。
③监督的重要性,要知道孩子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以及现在在干什么等,从小时候就引导孩子养成出门汇报的习惯,如果孩子忘了,父母以提醒或询问(注意语气是关心的语气,而不是质问的态度)。
④解决好规矩之间的冲突,按照处理方式效果由小到大的排序为强制<妥协<折中<协同(如孩子不喜欢吃含有某种营养的蔬菜,那么可以罗列一些可替代的蔬菜清单,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
⑤随着儿童的成长放松约束。有效的管教方式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地放松约束,但前提是孩子到了可以负起更多责任的阶段。改变规则和约束就好比在冰面上开车:你不能突然加速、猛地刹车或者改变方向,关键是要小步慢走,当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变化,对她的约束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①如何保证有效地给予孩子自主空间,坚持五个要素:避轻就重(在一些诸如穿衣打扮等小事上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预先限制选择范围(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范围,让他在其中作出决定),对孩子的选择表示赞赏(赞赏孩子做出的正确决定,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与孩子共同作出决定而不要完全替他做主,让他从错误的决定中汲取教训。
②妥善应对抗拒和好争辩,带着好脾气和幽默感来面对。
③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起一种健康的独立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做出规范和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之间找到平衡,二是家长需要掌握好情感投入的分寸,不要让孩子有窒息的感觉(如摔倒了不要立刻抱起,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
④管教孩子,不能过分注重细节。比如吃饭时不要过分干涉孩子怎么吃,玩具上保证买的玩具是适合小孩儿玩的玩具即可,不要干预孩子选什么玩具玩、怎样玩,跟别的小孩儿在一起玩儿时站在旁边守护着即可,让孩子自己玩儿自己的。总之,一个原则便是在孩子需要帮助、建议和指导时,便去提供帮助,千万不要让孩子处于家长不断的指示、指导、提醒和指令中,否则只会把孩子变成一个神经过分紧张的人。
⑤必要的时候保护她,可以的时候允许他。对于孩子的请求,家长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决定如何做,先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孩子想做的事情危险吗?孩子想做的事情健康吗?孩子想做的事情合法、符合道德伦理吗?孩子想做的事情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孩子想做的事情如果发生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否很难甚至完全无法弥补?
七、对孩子的管教要保持一致性
①每天的要求都要一致,使孩子学会良好行为规范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这种行为成为他的习惯,要形成习惯就是要做到每天对孩子的要求一致。(比如每天游戏后收拾玩具的习惯,每天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长)。
②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固定的就寝时间、洗澡时间、就餐时间和学习时间,这些日常生活常规有助于亲子关系融洽。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常规时间,家长需告诉孩子理由。(需强调的是,调节孩子生物钟的关键在于规定他的起床时间而非就寝时间。)
③父母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6岁以前的孩子看世界都是两分的,不是这个就是那个,6-11岁之间,孩子以黑白二分的方式看世界的特点逐渐消失,因此在孩子11岁之前,父母双方的意见应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执行起来感到困惑。当然,现实是父母双方的意见有时候很难一致,那么在教养孩子方式不一致时最好在避开孩子的时候进行私下讨论,意见一致后再给孩子提要求、定规矩。
④始终如一,但不要毫无变通。毫无变通的家教方式十分愚蠢而且无效,高明的家长会扩大行为规范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实施。每个家长都不可避免的会制定出一些有错或者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不太适合的规定,而对这个规定进行修改就非常必要,这不会导致不一致。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处于一些原因会违规,因此涉及孩子行为举止问题时,不要只看行为本身就对孩子进行惩罚,而是先询问或考虑他们之随意这样做的原因动机(如跑得
太快打碎了家具),如果原因可以理解,恰当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这样才更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确定不可妥协的规定。要决定什么时候对孩子严格,是么时候可以灵活,首先要搞清楚不可妥协的规定是什么。当然家长的不可妥协规则不能太多,它应当包括那些特别必要的、会影响孩子安全和健康的规则,涉及某种非法行为或涉及家庭根深蒂固的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规范,这样的“大事”上要坚决,小事上可以商量。家长的威信越是建立在智慧而不是权力上,孩子就越不会对它产生质疑。
八、避免用严厉的管教手段
①孩子应该受到惩罚吗?我们往往会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具体情况及错事的性质灵活运用惩罚(做错事情采取)、奖励(对他正确行为的鼓励)和解释(告诉他他的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做是对的)三种方式。惩罚是家长最不愿采用的方式,但为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惩罚必不可少。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用惩罚、怎样用。惩罚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可总结为两个范畴,一是“权威宣言”类,比如罚他面壁思过(孩子的年龄多大就面壁几分钟)、拿走他心爱的玩具、不给他他喜欢的点心吃、冲他大吼大叫、打孩子屁股,前几种方式比较好、后两种方式不太好,这类惩罚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更适用;二是“亲情撤回”类,比如不跟孩子说话、对孩子不冷不热、告诉孩子他做的事让你心烦意乱或告诉孩子他让你很失望等,感到失
望或生气比较好,而对孩子感到可耻等侮辱性的方式不好,这类惩罚方式适用于少年阶段的孩子。惩罚有效无效的标准:一定要让孩子感到不快、感到难受,这样的惩罚才有效,千万不要不忍心看到孩子难受。影响惩罚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惩罚必须保持一致性,切忌断断续续地、时不时地;二是惩罚的时效性,孩子做错事后,越快对他进行惩罚越有效,因为错误行为与惩罚间隔太长的话,孩子会感到困惑,不明白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而受惩罚。
②绝对不要用体罚。打屁股、扇耳光等极端方式,这类体罚的主要副作用在于会造成孩子过分的攻击性。并不是说每个受过体罚的孩子都会发展出攻击性等反社会问题,但他们发展出这种行为的几率和机会比其孩子要显著高。
③不要对孩子进行言语侮辱。严格管教孩子并不意味着要对孩子非常刻薄,刻薄的方式比如“嘲弄”(怎么这么大了还像个孩子)“讽刺”(做错事后反讽孩子你真“棒”)“羞辱”(我怎么能养出你这样的孩子)和“指责”(你总能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等方式。之所以说侮辱性言语有害,主要原因一是用厌恶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指责他,孩子注意到的并不是你指责的实际内容而是你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这会破坏亲子关系,要避免严厉刻薄的言语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要保证你的评价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如“你的这种行为让我很难受”好过“你让我难以忍受”);二是针对当时具体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而不是进行笼统的指责,比如“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总是让人为你操心”“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等。
④控制你的愤怒。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最好不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会增加你采用体罚或辱骂的几率,实在特别生气时可以说“你做的这件事情让我很生气,气愤到我现在无法跟你认真讨论它,但是过一会儿我们需要好好谈谈”,但冷静之后一定要对这件事情采取行动(比如没收他爱不释手的某件东西,或者罚他做他特别不喜欢的家务劳动)。
⑤惩罚的正确方法。有效惩罚包括以下步骤:确认即明确指出孩子犯了什么错,影响即指出这个错误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有何影响,选择即告诉孩子在相同的情况下为了不犯错误,应该怎样做,惩罚即明确地表明孩子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期望即明确的向孩子说明下次遇到相似情景时,你希望他怎么做。比如3岁以上的孩子在沙发上乱涂乱画,你可以告诉他:我告诉过你不能在沙发上用你的记号笔画画(确认),它们会在沙发上留下印记,这些印记很难洗掉(影响)。你要画画就要到饭桌上去(选择),现在把你的笔给我,这一个星期你都不能用它们(惩罚)。我知道这次你可能正好忘记了,但是重要的是下次一定要记住(期望)。当然,让孩子自己做事情来挽回他的过错造成的后果,不失为一种惩罚的好办法(比如洒掉东西让他自己捡),这个任务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
九、说明你的规定和决定
①明确你的期望和要求。在给孩子说明要求、期望之前,家长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要求很清楚,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和期望也要很清楚,比如让几岁的孩子学会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你的要求就不能太笼统和模糊,你可以给孩子
一些细节的示范,如此几次孩子自然能达到要求。
②和孩子讲道理。家长应当跟孩子讲明白为什么要按照某个规定来做事,因为只有孩子认为必要、公平的那些规范,孩子才会更愿意主动地遵守。一般来说,家长的解释要跟孩子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例如:对6岁以下的孩子解释只需合乎情理,对6-11岁孩子的解释不仅要合乎情理,而且要合乎逻辑。对11岁以上的孩子解释不仅要合乎情理,逻辑,而且要和家长的其他言语行为一致。比如4、5岁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他必须得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你可以告诉他,因为你担心会有人过来踩到它们而摔倒,或者你害怕其中的玩具会弄丢,你也可以跟孩子说你很累,自己不想捡玩具,需要他来帮助。比如6-11岁的孩子虽然具有能力进行逻辑思维,但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抽象问题,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规则必须合理而具体,可以这样解释“每个人都必须主动地帮助做家务,因为只是我一个人来做的话,家务活儿就太多了”“在我们家都不能够说脏话,因为那很粗鲁”。
③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对孩子提出要求,而孩子问你为什么时,一定要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解释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千万不要因为不耐烦说: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④聆听孩子的意见。首先,询问孩子的意见实际上也是告诉孩子,家长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是讲理的人。而孩子如果认为某项规则有道理,他会更乐意主动遵守。其次,询问孩子的看法其实就是让他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再次,听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能帮助你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以及他想问题的方式。最后,关于规则的讨论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以磨炼他的推理能力和形成好论点的能力。
⑤勇于承认错误。如果你犯了错,请一定表现的像个成人,而不是完人,勇敢地向孩子承认错误。勇于承认过错或判断错误是成熟的标志,家长的以身示范,反而有利于孩子学习到这种品质,认识到人无完人,只要是人都会犯错。
十、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①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给予别人尊重。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否尊重的标准不在于这个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而是看这个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时会怎样对他。孩子反驳家长、质疑家长而与家长进行讨论时,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出于尊重”而闭嘴。孩子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尊重家长的。所谓的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做决策时让孩子与你平等,或者是将你们的关系变得像朋友一样,这两种都不利于你们关系的发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能太过亲密(至少得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这是因为父母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使用自己的家长权威,而这一点对一个感觉和自己平等的人是无法做到的。所谓的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是指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表现出什么样的礼貌,对孩子也应当有什么样的礼貌。比如跟他说话时客气些,尊重他的意见。他跟你说话时要专心听,对他和善些。这样既可以保持你的家长权威和尊严,也能与孩子友好相处。
②和孩子进行双向交流。现在很多亲子交流中,家长总是对孩子进行布道、质问,而不是同他们进行真正的双向交流。那么如何双向交流呢?首先,就是要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其次,主动询问孩子的观点。第三,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让孩子有机会说话。第四,不要打断孩子的谈话,让孩子有机会说完他想说的话。
③不要顶嘴。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一般都难以有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更不用说和他进行讨论。“不要顶嘴”这样的话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很空洞、笼统、没有说服力,而且让孩子觉得不可以与别人意见不一致,如果他有和别人不一致的意见并明确地表达出来,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④让孩子做她这个年龄应当做和能做的事情。家长要耐心的看着孩子经历他们正常的发展阶段,而不要急着帮助他强迫她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⑤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