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爱孩子,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常常与孩子一起学习,游玩,给孩子循循善诱的开导,小小的礼物,信任的微笑等,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但是爱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分宠爱,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比如吃零食,孩子并不能约束自己,我经常给他讲解利弊;孩子天性爱玩,现在上学,我就给他预定一些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就可以玩。再如孩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我有时会检查一下,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如果没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别人。再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们就各自看书看报或者做做家务,不打扰孩子做作业,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有时作业完成了,我帮助他检查对错,或者复习课本知识。最后期望值不能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我不会强迫他学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相信孩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在孩子家长会上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们:
很荣幸能作为家长代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发言,我是胡君卿的妈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向为培养教育孩子付出辛勤的劳动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实验小学的普通教师,从事教工作已10多年了,下面我结合着我在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家教育孩子,比较肤浅,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认为应该多向老师联系,多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经常同老师联系,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才能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跟老师联系,也能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这样学校、家庭双方都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对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我女儿在家看上去非常好动,课堂好做小动作,话也特多,也很活泼。如果不是跟老师联系,我是不知道她在上课经常走神,她表面上看上去象在认真听讲,有时脑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多亏陈老师明察秋毫,发现了她这种不良习惯,及时和我沟通交流,及时给孩子纠正,孩子现在的听课状态比以前大有好转。在陈老师和各位任课教师的关心和鼓励下,孩子的学习习惯慢慢在好转,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越来越自信了。当然,老师们工作都比较忙,直接跟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比较困难,所以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遇到老师,我就主动问问孩子的情况,跟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应该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多抽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做家长的首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她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之情。这是我从我接触的学生中得到的启发,当然,现在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都会非常关心孩子的。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只是为了检验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是否真的掌握了,因此我女儿每次考完试以后,我一般是先看看她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找出出错的原因,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和她一起做做。
尊敬的老师们,孩子有了今天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都是你们辛勤培育的结果。在此,让我再一次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尊敬的家长们,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它是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于一体的工程。在学校,老师们为了孩子倾注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予大量、积极的配合,其实只要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了解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方法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就一定会获得教育的成功。最后祝老师们、家长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家长代表
第三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命中最早的教育者。做父母的只要有爱心、做人、做事为孩子做出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关于怎样教育、辅导孩子我们并没有特殊的方法,总的来说我们是这样教育女儿的:
一、在善待孩子时,先是宽容,我们认为宽容是一种智慧,它可以给孩子带来温馨和快乐。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听她说话,让她感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树立起来。她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会起到良好的帮助。我们没有打骂过孩子,以引导、说服教育为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生活中先是教育孩子养成自立的生活习惯,教会孩子生活,帮助她养成必要的生活习惯,获得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本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我们都在上班,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孩子,从小教育孩子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
三、在辅导孩子的功课时,先是采取引导,督促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因为我们水平有限,采取开导的方式,让孩子发挥她的幼小机灵心。
四、在教育孩子方面,首先是要孩子有自信、诚实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鼓励。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她自己发挥优势和潜能。在教育孩子做人时要学会诚实做人、尊老爱幼,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帮互爱,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帮助、引导,帮助孩子逐步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并引导她一步步扎实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篇: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文档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汇集数十位顶尖名人的教子启示录,启发千万父母教育观念的经典智慧书。
李开复、李嘉诚、张朝阳、潘石屹、刘永行、郑渊洁、刘墉、白岩松……身为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当他们将自己出类拔萃的智慧和超强能力运用到教育子女上,那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教子故事,为万千父母指出前进的方向。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是一部专门献给中国父母的读物。轻松耐读的“名人教子故事”大餐,再缀以深入浅出的“慧文点心”佐餐,最后又为您端上“点评小语”和“教育名言”的甜点。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尽享教育饕餮。
名人育儿观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潘石屹:生活,需要你不断地汲取教训或者总结经验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对孩子,这一点更重要!
池莉: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杨澜: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杨澜很忙,可谓一个空中飞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真让人惊讶。如今的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
李开复:换个角度,用孩子的视线看成长的需求
我有两个女儿,十六岁的大女儿李德宁擅长文学诗歌,十二岁的小女儿李德亭自信活泼、擅长创作。她们都是我的骄傲。我常对她们说的是,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我不认为孩子只是乖、听话就是好事。
宋丹丹:顺势而为,畅游在幸福深处
巴图在六岁之前,生活在和睦温馨的家庭中,爷爷英若诚,父亲英达,母亲宋丹丹都是被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他经常跟父母一起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个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孩子。
六岁生日之后,宋丹丹与英达婚姻解体,巴图先随父,后跟母,父亲再娶……
刘墉对一双儿女的别样教育
刘墉给儿子制订了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刘轩在母亲身边娇生惯养,突然被父亲强权管制,自然很不习惯,但刘墉并不因儿子的泪水而软化,坚决将强权式教育进行到底。
白岩松给儿子的人生邮件
我的儿子饱餐一顿后,安静地睡着了,那种照看新生儿的奇妙感受充满我心。我知道,在我们彼此的生命历程中将相互温暖与扶持。做了父亲,我不该两手空空迎接他的到来,但孩子那稚嫩的小手还举不起任何可称为礼物的东西,那就让我将祝愿当成礼物……
池莉: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在家庭的磕磕碰碰中,我很快就发现了小亦池的一个性格弱点:她胆小,怕人,隐忍,死活都憋屈自己。一旦家里风吹草动,小亦池就会立刻躲避到角落里去,要么默默流泪,要么神情阴郁死死沉默。她是那么畏惧大人和蛮横者。
陈道明:不改造、不强加,霸气父爱也睿智
格格十岁那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陈道明、杜宪约了一些朋友出去吃饭。那天下午,陈道明和女儿一直谈笑风生,玩得很开心,陈道明原先是不打算带格格去吃饭,但朋友们都说这大过年的,也该带孩子出去玩玩,别整天让孩子闷在家里。
潘石屹:寻找教育最佳平衡点
潘石屹干脆买来《三字经》和《千字文》,强行让儿子阅读背诵。孩子太小,许多字根本就不认识,拿着书来问潘石屹,可潘石屹也傻眼了,因为他也不认识。潘石屹忽然发觉,对于孩子的家教方式有些矫枉过正了!可最佳的平衡点又是怎样的呢?
蔡笑晚:做父亲是我一生的事业
蔡笑晚在孩子三岁以前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依靠数字,这与很多人主张的语言教育有所不同。儿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划一下,嘴里念“一”,或是拍着他的小手有节奏地数数。八个多月时,老大天文就能按顺序念出一至五……
刘永行:做一个简朴的“有心人”
刘永行是福布斯中国百富之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足和事业的通达而纵容自己的孩子,而是为孩子选择了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方式。他始终认为,应首先要求孩子成为一个简朴、不畏艰难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
鞠萍姐姐的育子魔法棒
因为职业的关系,鞠萍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很懂孩子,但是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才发现:原来当“鞠萍姐姐”和当妈妈并不一样,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小翼遥生性好动,小的时候身体很不好,因此照顾起来很辛苦。鞠萍每天在电视台忙得不可开交……
潘长江:矮个子父亲的大智慧
潘长江不许女儿在家唱歌跳舞。他替女儿报了许多的学习班,有绘画班,有英语班,有跆拳道班,甚至连武术班都有,但就是不让女儿朝文艺方面发展。可女儿偏偏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无意中在电视里听来的歌随意哼哼两下就记住了,而且越唱越好……
李嘉诚:狠心的“小气爸爸”,磨砺儿子处世哲学
不要以为富豪的儿子就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享受荣华富贵,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吴京:经验对孩子未来不定管用 我的三个儿子从小成长在美国。他们放学回来,我从不督促他们做作业,我只和他们说:“嘿,我们去打球吧!”他们说:“爸爸,等我把功课做完了,再去玩好不好?”中国家长太紧张。总想着要孩子进一所好学校,进了好小学,又想进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
徐静蕾父亲的素质教育
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她没完成,便狠心地罚她重写两遍。可是这种惩罚的办法并不起多大作用。小静蕾总是能想出“绝招”来对付爸爸。比如,把前几天写的字拿出来骗爸爸说是刚写的。忙碌了一天的徐子健不可能记住女儿所有写过的字……
立威廉妈妈:洒满心灵的阳光,胜于魔法的力量
威廉当上明星,其实是妈妈的功劳。威廉从小是个话很少的小孩,甚至迷路了都不问,情愿自己一遍遍地找。渐渐的妈妈为此担心起来。有时妈妈会特意让他去自己公司玩,威廉会很礼貌地和她的同事打招呼,但问过“阿姨叔叔好”之后,就一直微笑着保持沉默。
第五篇: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犹太民族中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犹太人是最多的。为什么犹太人会有这么多杰出人物呢?为什么犹太人如此出色?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们结合几位伟人的故事,来看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兴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在谈到自己民族的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是的,戈迪默说得没错,在对待孩子的选择上,犹太人是比较民主、开明的,尤其是对待孩子的兴趣上。来看看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讨厌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枯燥的东西,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老师的挂钟,盼望那该死的指针能走快一些。
“先生,我要上厕所。”
“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讲课的老师不耐烦,“去吧!去吧!”毕加索走出教室,东瞅瞅西看看,实在无处可去,便又走回了教室,但没过一会,他又坐不住了。“先生,我能为你画像吗?”他脱口而出。“什么?你给我画像!”老师气坏了,瞪着他说:“去吧,去吧,上厕所去吧。”
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孩子,你真的想画像?”毕加索说:“是的,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父亲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其它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学习。”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看到孩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父亲便决定让毕加索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他只想旷课的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是一种天性,说明孩子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如果孩子的兴趣在音乐上,你强迫孩子去学法律;孩子喜欢画画,你却认为学计算机有前途……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会怎样呢?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没心情学,学不好,而孩子自身的潜力也被埋没了。我们缺少的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毕加索的父母。
二、独立精神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
犹太人比较推崇个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独立精神是一个人拥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所以,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是重中之重。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尽管如此,巴拉尼的父母并没有对巴拉尼多一份“疼爱”。只要是巴拉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只是偶尔说上一句表扬的话而已。在巴拉尼15岁生日那天,在吃生日蛋糕之前,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看待,我们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
爱你的。”巴拉尼将父亲的这一番话永远记在了心里,虽然他只有15岁,但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已经能够理解。从18岁起,巴拉尼的父母就在经济上和巴拉尼断了联系,让巴拉尼真正独立起来,他们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巴拉尼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从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他立志学医,在探索的道路上遭遇无数次失败,但是,巴拉尼从没有灰心。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拉尼父母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的。在犹太人看来,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注重自理意识的培养。犹太人中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我们中国的父母现在虽然多数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是错误的,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上还差得远呢。
三、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
犹太人重视教育,把投资教育看成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教育中,决不是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其实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有这样一句获奖感言: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愿望进行自己的研究的,尤其是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弗莱明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希望是孩子的人格先完善起来。他曾经在送给弗莱明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在犹太人的家庭中,没有父母会逼着孩子去走“上大学”这条路,他们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远远比学校学得的丰富,对人格的完善也更有用。在犹太人中,很少有那种我们称之为“高分低能”的人,这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把人格完善放在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一心一意“望子成龙”的心态恰恰相反。想一想,如果孩子的人格不完善,学识再丰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因为眼界的狭窄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失误呢?会不会因为今天的失误而使孩子输掉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