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书《孩子学琴那些事儿》后感
育儿网上前段时间有个活动,免费派送一些《孩子学琴那些事儿》,发现的时候有点晚了,当时也要求写读后感,看书《孩子学琴那些事儿》后感。我那几天正忙,虽然已经把彤彤学琴提上日程,但毕竟心里没底儿,怕自己写不出什么感想,辜负了作者和育儿网的一番好意,就没有参与。等彤彤学琴之后,对这件事的感受更深了。家里没有人可以让我交流,于是想到了这本书。卓越上买来,几天就急切地看完了,坦白地说,收获很大。
对我这种乐盲来说,对考级、机构、乐器等等很多内容都是很需要的。读后,我总结,自己在对待孩子学琴的态度和目标上,心态是正确的,但我缺乏的正是过来人、专家这种平和的督导。时刻督促我抚平焦躁的情绪,用快乐的心情陪孩子学琴。
这本书我将放在书架显眼的位置,希望自己能在日后因为孩子练琴不如意而焦躁的时候,静下心来重温一遍。其中有几句话,我摘录如下,用以警醒日后的我:
--学琴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思维功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磨掉孩子的许多坏脾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打造孩子的合作意识,帮助孩子以后更强的竞争实力参与升学考试,还可以拓宽就业之路,读后感《看书《孩子学琴那些事儿》后感》。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一件可以让精神得到寄托的东西,可以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每学会一首乐曲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音乐的美,孩子终会感悟。
发布于2012年03月21日 15:07 | 评论数(0)阅读数(10)
第二篇: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阿狸·梦之城堡献》hans 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宫西达也 文/图杨文 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06月
《正义联盟》吕新 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男孩的冒险书》(英)康恩·伊古尔登哈尔·伊古尔登 著孙崭 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登登的一天》马怡 翱子 著翱子 绘接力出版社
有人曾经这样说,儿童没有阅读,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有欠缺,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无疑,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视,现在正是遍布全世界的一种潮流。让孩子日益感受阅读对于成长的意义,从这个六一,开始。
本报记者 刘静
在每个城市的每个书城,我们总能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父母带着孩子在书架前细细浏览。在每个城市的每个夜晚,我们总是和孩子一起依在一起合看一本书。“亲子阅读”的盛行,对儿童阅读是一种保障,也是温馨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儿童读物不仅仅是属于孩子的,它对于离开童年很久的我们来说,可以焕发一种久逝的天真烂漫,重温童话里的想像力和美妙,走近和认识儿童;它使得在人世间奔波已久、变得世俗的我们的生命,回到童年的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选择读什么?我们的孩子能够读什么?谁能对他们的阅读负责?谁能在孩子们有限而宝贵的成长岁月里,为他们奉献滋养而美味的精神食量?
亲子阅读第一选择:
绘图类读物
某出版商认为,亲子阅读的风行将使童书阅读人群扩大N倍。近几年,针对学前儿童的亲子共读氛围非常浓厚,这就意味着父母或者祖辈都可能是儿童书籍阅读人群,这其中,独领亲子阅读风骚的是绘本类图书。
绘本类图书在儿童阅读生活中大行其道是现今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标识。众所周知这个年龄段儿童阅读首先追求的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而对于知识和文字表达的兴趣则较为次要。因此,他们对于图画书、漫画有一种天然的爱好。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图画阅读,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很难提高,也很难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字阅读。
适龄儿童:3岁-6岁
推荐范本:绘本《阿狸·梦之城堡献》是比几米还几米,爱和感动的梦幻童话。阿狸童话绘本为纯手绘创作,画风成熟稳定,颜色精美靓丽,文字脚本立足于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围绕亲情、爱情、友情主题,风格温暖,有发人深省的力量。《阿狸·梦之城堡献》结合了优雅如童话的文字,精美如幻境的图片,可以带给人愉悦的阅读感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多的是读完后淡淡的回味和思考。
《登登在哪里》和《登登的一天》是中国第一本立体地图认知图画书。《登登在哪里》是一本好玩有趣、可以翻来翻去的书。在翻来翻去之中,世界的宏观、微观层次分明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站在哪里。让他们很轻松就掌握了认知世界和自我定位的方法。《登登的一天》这本图画书里,作者萧翱子还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小细节。比如登登起床后只穿了一只袜子,而在接下来的一幅画上,我们看到老鼠一家正盖着那只丢失的袜子,甜甜地睡呢;而每隔几页,就会在角落里出现的小闹钟,也在增添阅读趣味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帮小读者梳理了一下时间的概念。这些小细节上的添加,使得这本书的阅读层次非常丰富,既有趣又实用,还可以作为小朋友入园前的准备书。
相关推荐:《三字经(幼儿版)》、《看图编故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亲子阅读第二选择:
科普科幻知识类读物
孩子的阅读经历和知识结构的搭建尤其重要。这时,科普读物的艺术优势就极为有效地凸显出来。众多科普读物以温和而中性的语言为孩子建立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文字空间,并使这个空间不失童心的魅力。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而且科普读物的教育内涵和趣味性的结合更是儿童小说、童话无法做到的。事实上科普读物在对少儿的知识熏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但竺可桢、茅以升、严济慈、梁思成、裴文中、华罗庚、贾祖璋等许多科学家的作品成了几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而且高士其、董纯才、郑公盾、温济泽、叶至善、王国忠、章道义等许多科普作家的作品还是今天的文学经典。而且郑文光、童恩正、萧建亨、刘兴诗、叶永烈、金涛等科幻作家之所以今天还受到尊敬并被列为科幻文学的经典作家,也是因为他们的科幻作品具有科普价值。因此,让少儿阅读科普读物,实际上是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接受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适龄儿童:6岁-10岁
推荐范本:科幻小说《正义联盟》。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勇敢、探险与生存、正义与梦想的故事。作者吕新是一个有着8年情景喜剧、3年电视剧创作经验的编剧。出版人沈浩波说他看完小说很激动,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规模宏大,情节细腻,而且把握少儿心理把握得特别好的少儿科幻冒险小说。“真的有点J.k.罗琳的意思”,作者吕新介绍说,因为在写小说的过程中就考虑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因素,所以《正义联盟》故事性、情节感特别强。而且为了区别开那些动辄打打杀杀的奇幻剧,《正义联盟》走的基本上是科幻路线。《正义联盟》第一季将推出5本,分别为《正义联盟1——地球毁灭之后》、《正义联盟2——古墓壁画》、《正义联盟3——奇怪的飞船》、《正义联盟4——改造机器人》和《正义联盟5——科学怪人来了》。
《不可不懂的中华五千年》打破了市场上同类“中华五千年”图书的简单模式,精选了小读者们感兴趣的诸多新的中华五千年趣闻趣事,设置了“锦囊”、“放大镜”等趣味栏目,内容覆盖了自然及人文科学领域,孩子能够在阅读中产生科学兴趣,培养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
相关推荐:《皮皮鲁总动员》、《80天环游地球》、《鲁宾逊漂流记》《顽皮故事集》《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女生日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亲子阅读第三选择:
国外获奖类读物
对儿童阅读的引导要多元化发展:不仅要有文学,也要有科普,不仅要有本土原创作品。更要有西方经典。孩子的阅读,不仅需要有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本土作品来滋养,读外国儿童作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据了解,海外一些地区出版的优秀儿童读物,大都附有编辑反复推敲的导读,并提示家长可以结合什么样的游戏让孩子加深理解。
适龄儿童:10岁-14岁
推荐范本:精美双语插图本《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一个孩子的特别成长经历》被称为美国版窗边的小豆豆,现在是最受中小学生喜欢的夏令营必读书,在国内热销,荣获“青少年成长教育优秀读本”,全书英文朗读MP3随书附赠,中英对照,原汁原味学英语!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700个思维游戏》(全本珍藏)精心搜集了全世界孩子所钟爱的700余则思维游戏。这些思维游戏形式多样,趣味无穷,难易结合,寓教于乐。通过解答这些思维谜题,让孩子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全面提升观察力、分析力、注意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记忆力、反应力、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变通与组合等各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左右两边大脑的潜能,全面提高大脑反应能力。
《柑橘与柠檬啊》是一本献给所有人看的童书,一首治愈内心忧伤的神奇之歌。生活在英国小镇的小托,跟妈妈、两个哥哥,还有心生好感的姑娘莫莉,一起过着宁静、明亮、芬芳的生活。生活中也有悲伤、愁苦、失落,和看似解决不了的困境,每每这时,他们就唱起一首名叫《柑橘与柠檬啊》的歌。小说结构精巧,由时间和回忆组成,这是一个孩子如何在困境和希望中长大的故事,而我们——经过了无数欢乐、哀愁、恩怨、挫折、沮丧、寂寞、谎言、猜疑的大人们,也在这里,看到始终存在于自己内心的——那个儿童。
相关推荐:《男孩的冒险书》、《油爆老妈2宝贝上学去》。
第三篇:《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
电影《孩子那些事儿》讲的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林冬青和他带的“问题班”的学生们的故事。
电影里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同学,在别人和他开玩笑的时候,他拉到裤子里了。林冬青老师给他洗了裤子和上衣,还买了新衣服让他换上,同学们都说林老师真好啊。我也被林老师深深地感动了。
汤恩伯的爸爸在当官期间犯法了,被抓了起来,正好被汤恩伯看见了,给汤恩伯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从此汤恩伯就开始了幻想。林冬青老师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治好了汤恩伯。连心理老师都说林老师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他老师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爱偷东西,因为她总想得到礼物。林老师带她看了心理老师,还教她用各种形状的树叶做彩色的书签,来满足她总想得到礼物的愿望。她好了以后还用好多树叶做了个本子送给同学呢。
我觉得林老师真是一位充满了爱心、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啊!
三
(七)班
陈小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儿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明朝那些事儿》,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二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寅(即唐伯虎)考到第一名(解元)。在考试前,他和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吃饭,同时口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过几天,全省统考(乡试),给他说中了——解
元。当时是全省应考的人一起考,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可以超过省内其余人,说明这个人强到邪乎。次年,他去考进士(会试,全国统考,即总决赛)。唐寅又犯了口出狂言的老毛病,在考试后的宴会上,他说:“我必是今科会元!”完了,由于宴会上那些人不是他很要好的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结果被他们告了黑状。后果是——贬为小史,不得为官。由于当时进士录取率极低,本来你即使很聪明也不敢保证考得上——结果你竟然打包票说肯定考第一——那你不是作弊谁作弊?口出狂言,毁掉了他的一生:终身不得为官——学优登仕,当官就是古代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官当不了,寒窗十年有什么意义!他绝望了,从此堕落。无论何时、何地,祸从口出!管好你的嘴!还有,无论情况多么恶劣,都不要放弃希望,尤其是不能绝望。比如像许三多他爸,“没了想”,结果酗酒把胃给喝坏了。虽然你可以找到一些东西来麻醉你自己,但是终究你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有些事情你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还不如解决掉它。
以前,我读过一本好书,书名是《明朝那些事》(贰),内容自永乐皇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记叙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的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皇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代。死太监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很早就知道有《明朝那些事》这本书。而且知道这本书先是一本网络作品,由于广大网友们的追捧,好评如潮,作者当年明月把博客里的连载送进了印刷厂,一口气出版了5本,更多的人看了后还是好评如潮。我还知道当年明月的这套书之
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他把枯燥的正史写得生动、风趣,看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喜欢读这本书的,我还知道但年明月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才27岁!当然佩服之至啊!就想弄一套读读。正好一个好朋友购买了这套书,就讨来一睹为快。读了几个星期了,还没有读完,但是收获已经很多了。不仅仅是补习了明朝的那段历史,还领悟到了历史之外的道理,但是最大的收获是庆幸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一个简单的人,而且性情有点直率,没有什么城府,一点儿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读了这套书,我不禁被书中表现的“厚黑学”惊呆了!这些忠臣、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感悟一:改变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的状况的不满意。朱大皇上小的时候没有宏图大志,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够吃饱饭,娶上个媳妇。一不留神被安排当了个皇上,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从这里看出,朱皇上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起码他的理想不如我远大。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要从小立志,看来,立不立志也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朱皇上从小没有立下雄心壮志,也并不妨碍他最终做了皇上。是他父亲的死,是他的饥饿,是他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使他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其实人生的未来,好多时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预知的,想得过多,往往会束缚了我们自己,真实感受和体验人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感悟二:成功者不是常胜将军。
朱皇上无疑是个成功者,但他却不是个常胜将军。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因此,要获得最后的成功,不是经历失败,而是经历失败后,继续奋斗的勇气。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质区别。
感悟三:飞蛾扑火。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们现在要幸福多了。起码没有那么多的杀身的危险了。莘莘学子,苦读八年,通过科举,混上了一官半职。不知道哪一天,赶上皇上不高兴,不知什么原因,脑袋就搬家了。小时候在农村,到了夏天的时候,外面的火堆旁,会有大批的飞蛾绕着火堆飞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飞蛾前仆后继扑进火堆燃烧了自己。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价,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哪个人不是,象飞蛾一样地向前冲呢?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说,感谢思想家们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活在现在,活好每一天。要不然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第五篇:如何引导孩子喜欢看书
如何引导孩子喜欢看书
喜欢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们不免认为看电视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一个字“爽”啊!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书中文字的美,享受不到文字中细致、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导自己的孩子喜欢看看书吧!
中国孩子的阅读量确实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少得多,有很多原因,但与家长本身的引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首要的是家长要能以身作则。如果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父母从来都不读书,又怎么要求孩子来读书呢?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家长本人就应该有对书的热爱,一个本身就鄙视阅读、厌恶阅读的人,很难想像他的家里会有阅读的氛围。没有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就不可能爱上阅读,即使孩子勉强读了,也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发自内心喜欢阅读,和被迫坐在书桌前阅读,效果是差别很大的。家长爱书,喜欢读书,创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会有积极的影响。如果家长实在不喜欢读书,起码每天可以看看报纸,给孩子一种最直接的感知:从文字里可以获取信息和快乐!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会缠着父母讲故事,讲完一个还要讲一个,讲完一遍还要讲一遍。听故事、看图画、讲故事就是阅读的最佳开端,如果父母能经常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孩子听,日久天长,孩子各方面都会受益,最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紫琳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每晚睡前给她念书,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了,无论多晚睡觉总忘不了找本书看。家长应该每天或至少每周数次念书给孩子听,养成习惯。念书时家长应倾注感情,切忌漫不经心,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画面,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不要只顾平淡地念文字。阅读过程中要随时鼓励孩子用情感、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引导孩子主动参加到阅读的过程中,而不要把家长的感受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基础上,对家长按文字讲解的内容产生共鸣。当孩子对阅读过的故事熟悉以后,鼓励孩子根据文字和图画中描绘的事物,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或续编故事,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家长给予适当的夸奖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还会为了不断有新故事而主动地去阅读新的图书。家长可以用“这本书那么有趣吗”、“哇!这本书里还有这样的内容啊”之类的响应来回答孩子的感想,孩子对读书的兴趣由此会变得更浓厚。最好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后再一起分享感想。对孩子来说,这种方式的分享会成为一种莫大的乐趣。如果孩子要求的话,可以重复阅读某些书;一本他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也不要停止读书给他听。与家长一起度过这段亲密时光,他仍然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建议给孩子设专门的书架或者书橱,把书放在孩子最容易拿到的地方,这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而点燃读书的热情。
三、常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选择书的权利
“人是环境之子。”对于孩子来讲,书店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好地方。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因为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孩子到这样的环境中逛逛,自然而然地加固了他看书的习惯。
对于孩子选择的书籍,给予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诸如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往往与家长们的愿望很大程度上是合不上拍的。现在经常在网上和书上看到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开出的必读书目。许多家长就照着这些“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去给孩子们买书。还有的家长更厉害,要求孩子必须看作文书,买教辅书,而孩子们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和家长在不知道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给孩子开出书目,使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殊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或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四、为孩子设计读书表,激励孩子多读书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可以专门为孩子设计一张读书表,孩子每看完一本课外书,把书名填在表上。每看完15本课外书,就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然后是30本、45本、60本、80本、最后是100本,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梯的小目标,都很高兴。当然精神方面的奖励更多,我经常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扬孩子爱看书,孩子心里就更高兴了,看书更有劲头了。
五、把书当作送给孩子的礼物、奖品
每逢孩子过生日、取得好成绩、参加活动获奖等,家长可以买书送给孩子作为礼物或奖品。家长到外地出差回来,可以买书送给孩子当见面礼。孩子对家长送的礼物往往特别珍惜,也可以促进孩子读书。
六、孩子的兴趣由看电视转移到看图书
我们这些家长都已经人到中年,工作压力重,下了班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做家务等,没有时间一直陪着孩子,可能有些家长就让孩子看看电视,家长腾出时间做做家务。电视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好看的画面,没有孩子不喜欢看电视的,但看电视只是被动接受,不象读书有主动思考,有人说看电视越看越傻,过分沉迷于电视肯定有害无益。我觉得对于那些这种孩子,只宜疏不宜堵,家长要善于引导,可以由孩子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买来相同内容的书和孩子一起读,或者边看电视边对照书本内容读书。只要家长引导巧妙,一定能把孩子的兴趣点逐渐从电视转移到看书上来。
总之,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后劲不足,这应该得到家长和政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