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教论文,个人总结学习所用真爱-教育的秘诀
家教论文
真爱——教育的秘诀
闫
晓
鸽
河南省巩义市康店第一初级中学
真爱——教育的秘诀
真爱,就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以孩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不是让孩子拿高分数和高名次来交换的爱。
真爱,就是把孩子当做真正对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科学的爱。
爱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曲。
冰心老人在走完她壮美人生的时候,用慈祥的笑容重申了自己对教育、对人生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家长会上有位家长困惑的向我询问:“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爱,我很爱他,可是我生病的时候他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表示都没有,哪怕是一句问候„„”其实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错了?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现在的子女来说,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这种爱具有多少实际效用呢?在这里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词,那就是“真爱”。说到爱,家长的脑海里出现的,总是那种要啥有啥、样样迁就的溺爱;管头管脚、包办控制的占有式的爱;或以满足物质需要为主要内容的物化的爱。其实,爱既需要慈,更需要严,它是严慈统一的爱。如果对孩子不讲原则,没有严格要求,只能培养任性、自私、骄横的人。这样的公民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也没有能力服务社会,这是不正确的爱,这样的爱将贻误孩子的终生。
人们可以通过物质表达爱意,但华服、美食、豪宅、香车绝对不能和真爱划等号。真爱给人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感觉,被关注,被支持,被肯定,被接纳的温暖感觉。
一、什么是真爱
读完井上美智代的《母爱是什么》一书,我的心灵被震撼的久久难以平静。作者的文笔不优美,写作技巧不高超,但是这是一部用血和泪谱写的生命之歌。看看井上美智代怎样做又怎样说。
女儿井上美由纪是个出生时仅有500克的在产盲女,为了照顾女儿,井上美智代忍痛放弃成功经营的餐馆,但是她什么事情都让女儿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帮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盲女儿骑自行车她不去扶,看到女儿膝盖和手肘都跌破也狠心忍着泪不去帮她。后来,女儿克服重重困难,写出《在黑暗中拥抱希望》一书,成为日本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1、爱是关心。心中装着他人和集体,时刻感受到他人的困难和需要,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去帮助别人。爱,有时并不要发很多时间,只要你时刻关注着他人的需要,就能及时的为他人做心灵的向导。
2、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独立存在,尊重他的独立个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长规律,平等与之相处,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家长和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因而加深了代沟,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不也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吗?
3、爱是理解。讲心比心的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能容纳人、宽容人、与人相融。
4、爱是责任。以孩子的成长、幸福,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旺为己任。对集体的事业有一种承诺感、义务感,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
二、以真爱为目标,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爱
现在的子女们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他们只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冷暖,自己的饥饱,却不知道别人的需要、冷暖;他们只是知道父母是万能的依靠,却不理会父母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痛哭和悲伤;他们只是知道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不在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是否会伤害别人。
“爱”其实又分为两个方面,它是爱和被爱的和谐统一。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被爱,尤其是孩子们,总是等待大人了关爱、贺护自己,甚至一些年龄超过18岁的大学生还习惯于向父母伸手,向学校贺社会伸手。贫困生接受了社会的帮助,不知感激,不思图报,还以为是理所
当然。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让他们认识和体验:不但接受爱是人的需要,付出爱也是必不可少。如果只有爱而不会主动爱别人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爱的本质是主动的给予和奉献,而不是被动和接受。爱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对自我生命活力的胜利的欢呼,一种自身价值得以成功实现的满足,而不是一种痛苦和牺牲,如能在奉献之后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那将是更幸福的。怎样做到这些呢?这就需要家长的示范、引导。父母不爱孩子的爷爷、奶奶,想要孩子爱父母,简直是天方夜谈;家长对需要帮助的人漠不关心,想要孩子有爱心,那是不可能。
三、真爱的体验可以唤醒获得成功的力量
过去我们习惯于用说教加奖惩的方法去进行教育,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认知不一定导致行动。这是因为知、行之间缺少一个环节——情感。情感在心理结构中属于动力系统,与认知结合的高级情感,可以产生高尚的动机,情感是要通过体验得到的。我们还发现,一个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并非靠讲大道理就能成功,更多的依赖其自身经历和内心的体验。每个班里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障碍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缺乏的其实不是督促和批评,他们真好缺乏激励和真正的爱。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接的一年级刚开学就发现一个孩子特别费劲,上课小动作不断,简直无视老师的存在,时不时还要打扰其他同学,在寝室孔武好斗,经常欺负别的同学。经过多方面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父亲早亡,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是个屠户性格暴躁,经常对他拳打脚踢。了解到这些之后,我不断的私下找他推心置腹地谈话,在生活上格外留意关心他。这个小孩终于慢慢能够坚持半节、一节、半天、一天认真听讲。在我们学校发现一位白血病同学后,他毅然把自己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捐了出去。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热泪盈眶,人格上的进步代表着他成功的脚步慢慢接近。
第二篇:《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
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感
邓关小学张丽
假期里,我读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它让我受益匪浅。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反思: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十几年来,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论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一直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其实这些都不是真爱。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书中,孙云晓教育专家宣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学生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的101条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令教育者读后不禁自问,在学生心中播种真爱的种子,我们准备好了吗?为此,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发自内心地每个学生
“教育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教育专著,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
二、给孩子一个不同的空间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深刻反省的。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更何况是孩子?现在,我们的教育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喜欢存异。许多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之处,往往被视为缺点,须知那可能正是特点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点,看到不同之处,而不是将其磨光、磨平。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的教师和合格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
三、给孩子一个服务岗位
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和服务意识以及对待事情的责任心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事情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事情就不再允许插手。根据这些情况,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长辈们的娇惯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像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服务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四、教孩子学会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多,独生子女一味地索取,可他们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慢慢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们总会“制造”出惹人生气的事。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说教,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对孩子宽容有时候会比惩罚更有力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下。孙云晓认为首先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反复性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另外,我相信孩子也会理解你的宽容,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所期望的吗?
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们大人要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家长、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孩子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第三篇:《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央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枝叶长成心形,为小树苗遮光挡雨;树下的树苗要么矮小,要么扭曲。这幅漫画的标题就叫“爱与碍”。这幅漫画告诉人们——不恰当的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读了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后,我感受良多,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是啊,爱心能创造世界,不恰当的爱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那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是什么?孙云晓在书中说:“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才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才是教育所必需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就是希望教育者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倾注真爱,而不是溺爱偏爱。只有对孩子真正的、适当的爱才能使孩子们发挥长处,健康成长,享受成功,体验快乐。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是爱的事业,也是爱的艺术。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教学实践,现将自己的心得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环境
我们几乎都曾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反之,学生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连同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更何况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们多了一些理智罢了。由此可见,关系的和谐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和谐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首先要了解孩子,不能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其次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否则连谈话也难进行下去;再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意识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第四,要让孩子们知道家长也很辛苦,也需要关心和帮助;另外,还要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培养健康人格
孙云晓说 :“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有这种自觉性,教孩子学习重要,教孩子做人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平时教学工作中,我牢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我常对学生讲:要成才,先成人!教孩子做人,讲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着成年人的背影长大的,不光老师是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所有的成人都应该做好孩子们的表率。成人身上的品质,无论优劣,都会影响孩子。因此,我要更加牢记另一四字真言——为人师表!我要用我的高尚的品德和规范的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
我特别欣赏孙云晓对成功的阐述,他说:“成功是发展,是选择,是和谐;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成功者,并具有惊人的发展潜能;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而幸福是一种人人可以获得的独自体验。”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不把上大学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一定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多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快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前言中说,读这本书时,要“用心与作者进行交流”,“要将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请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也就是说,通过“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把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读完这本书,在与作者用心沟通后,书中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一些可行的建议,让我倍感精神。既然我已选择了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那就让我永远保有一颗真诚的、博大的爱心吧!因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第四篇: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
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育专著有感
马兰庄镇后裴庄中心完全小学 张中凤
读书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充实自己,最近,我认真阅读了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作品《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感受颇多。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提出“真爱”的核心概念,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学建议,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真爱,蕴藏于每一位父母和教师的心底,孙云晓先生对教育精髓的理解,更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教育之中要有真爱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要抓住其本质,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然而,最深入人心的教育就是对学生付出真爱,没有尊重,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我们教师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最终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二、每个学生都需要用爱去关注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专著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爱。
三、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劳动岗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目前中国大都数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其他事情都由父母代为包办,以至于出现一些“成绩优等生”,生活能力却“弱智”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连最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自理,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使孩子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下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活能力、情感认识都会有缺陷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要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增强孩子自理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德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比如,一堂成功的心理课比老师苦口婆心地叮咛省时省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思考、发泄、醒悟,引起心灵的震撼。老师细心地倾听、指引能使一部分学生少走弯路。而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更能引起师生间心灵碰撞,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内心由衷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我想,我们的一言一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所感悟,有所感动,从而以一颗善感、善良的心去面对世界,面对社会。
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1、首先要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父母们不能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因此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
2、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他的选择。在父母的眼里,即使兴趣爱好也应该是具有功利色彩的,要对将来的工作有好处才算是值得的、应该提倡的爱好。
3、对孩子的天性给予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自己的了解会越来越多,他开始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时,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选择得到父母的认同,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获得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一个屈从于父母压力的孩子,一个违心地要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样的人的孩子,他的内心是不快乐的,不自信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当然十分不利。
4、承认差别的存在。许多父母愿意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总觉得人家的孩子喜欢学习,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喜欢﹖人家的孩子数学好,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数学差﹖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而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只有先承认了差异,才能按照孩子的不同天性培养孩子。
既然选择了这一充满爱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用心培养学生,用爱沟通,用情教育,真正负起教师的光荣职责,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温暖的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我们才会有自己的魅力,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希望之花的灿烂绽放,为了培养学生无怨无悔。
第五篇:《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笔记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笔记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写的一本书。本书清晰地阐述了真爱标准。所谓的真爱,就是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而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衡量一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心与心灵的沟通,是父母教师共同学习的宝贵知识读本。
一、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此处讲述的是一位上作文课迟到,迟到后的他竟然理直气壮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孩子这位语文老师压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让他回到座位,继续上课。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学生原以为老师会劈头盖脸训他一顿。结果,老师没有这么做,而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最终了解他迟到的原因。原来是:他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丢下和弟弟又娶了另外女人,对他们不闻不问。老师通过倾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尽量给他更多的的帮助,使他慢慢转变的成功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这一点。而作为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出现书上所述的案例一样,有时学生犯错误了,迟到、早退了,很多老师的做法都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把学生狠狠的批一顿,很少有老师会考虑学生是什么原因迟到、早退,给孩子倾诉的机会。那么,这样会导致学生会对你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你产生抵触情绪。而书中所描述的内容是老师给了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因而与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方式处理,让他把心理压抑的烦恼说出来,是成功的,值得学习的。
二、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更何况是孩子?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存异。许多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之处,往往被视为缺点,须知那可能正是特点所在。孩子们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作为教育者和父母,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应给予尊重。只有当你以欣喜的心情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时,教育才能真正变成载歌载舞的水。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
三、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张某是北京某中学初二学生,于2008年8月1日向北京市朝阳人民法院状告其班主任。原因是该班班主任因其和同班一位男生关系较好,于是多次在课堂上指责、谩骂她,并且翻阅她日记和信件。致使学生离家出。张某家长认为老师严重危害了张某的身心健康,间接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案例,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自己的作法是对的,但往往
收到的效果不好。导致孩子抵触情绪的真正的原因是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四、打孩子是愚蠢的文章中讲述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作业没完成中午被老师留下做作业,让其他同学通知他妈妈送饭,结果,孩子还怕妈妈知道后对他的惩罚,于是没让妈妈来,只好饿着肚子。但这事还是让妈妈知道。回家后,被妈妈打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差点丧失生命。这个故事给我触动很大,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打孩子的老师、家长大有人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都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但是从教育的观点来说,打孩子是愚蠢的、最无能的教育方法。一个改正错误,大多不是因为对方的强迫,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真正受到了冲击,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改变孩子。
五、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们总会“制造”出惹人生气的事。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说教,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又有台阶下。并且孙云晓认为首先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反复性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另外,我相信孩子也会理解你的宽容,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用一颗宽心的心去对待别人,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家长、老师所期望的吗?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让我们懂得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亲爱的家长和老师们,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