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4:1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

第一篇: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

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

吴江市土地学会诸镇康

摘要: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

主题词:宅基地 管理制度 改革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中国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村镇建设的迅速扩张,农民宅基地法律关系不完善、不明确的问题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问题有:

一是缺少专门的宅基地法律法规。宪法是根本法,对宅基地只具有原则意义。1998年《土地管理法》虽经重大修改,涉及宅基地规定,但毕竟不是专门为宅基地而立的法律,对宅基地作用有限。一些法律法规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规定的不够明确具体,使得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如宅基地面积大小、宅基地转让与否、宅基地违法强制拆除、宅基地超占处理等,至今仍是困扰土地管理部门的难题。

二是法规层次偏低,政策代替文件突出。《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4》等层次太低;《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1990》等文件代替有关法律法规比较突出。

三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归因于现行农村产权制度的制约。对宅基地,没有产权;甚至对宅基地上的住房,尽管住房时自己花钱盖的,但由于对宅基地没有产权,由于农民对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房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所以他们既无法出售,也不能抵押,从而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这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

通过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制订《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耕地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由此该条例应有国务院负责制定。

一,规范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主要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相邻权等。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人的义务:一是不得改变宅基地的用途,二是要保护和合理利用宅基地,三是不得妨害相邻权,四是不得妨害公共利益。“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申请条件应当包括两个条件,一是分户条件,一是宅基地面积及其可建筑容积率与人口住房满足的标准。面积标准应当以现有宅基地上房屋的建筑容积率和人口的住房面积计算。严格的标准化分配宅基地就可以避免少批多占。不得通过收取对价让其合法化,更不得以此为由实行宅基地的有偿取得。多户共用一处宅基地的农村村民户或者符合分户条件的农村村民户,因继承取得本集体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同时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不具有分户条件的农户继承农村房屋占有两处宅基地的,所在集体组织有权收回其宅基地,但应当对其地上建筑物给予适当补偿。集体不行使其收回权的,房屋所有人对宅基地享有临时宅基地使用权。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可以将合法建造的住宅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农户;住宅转让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现行《土地管理法》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对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是否开禁必须从国家基本土地政策和土地制度的维护考虑,集体成员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所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正是为了满足集体成员和农村村民基本的生活居住的需要,经国家批准由集体无偿分配集体成员的土地利用的权利,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性质。其分配的前提是集体土地公有制。分配的依据是集体成员的资格或者身份。分配性质具有无偿性、无对价性和福利性。因此,它也是无期限的,集体成员可以无期限的长期使用。集体成员不需要在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生活居住时,应当将宅基地交回集体或者由集体收回,也可以随房屋所有权转让给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集体的其他成员。集体收回的宅基地符合复垦条件的,应当恢复为耕地;不能复垦的可以用于集体建设用地,或者分配

给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成员。这才体现了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是为了集体成员的生活居住需要在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上为集体成员设定的他物权,集体成员不得将自己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本集体以外的成员。对于农民宅基地的流转仍然应当坚持从严限制的政策,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和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合法建造的住宅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农户;住宅转让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三、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不同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无期限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宅基地使用权的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以户为单位享有,只要农民家庭成员延续作为集体成员,即使该户只剩一个人是集体成员该户就是存在的,户就永久地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所谓宅基地收回是指对不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人使用的宅基地,经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集体收回的制度。可以收回宅基地包括

(一)集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进行宅基地规划整理,集体成员在取得新宅基地使用权后,对于其原来使用的宅基地应当交回;

(二)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绝户的;

(三)集体成员死亡后本户没有具有本集体成员资格的继承人;

(四)宅基地上的房屋已经灭失,原使用人不再具备使用条件,不得重建房屋的;

(五)宅基使用权人已经具有其他居住条件,将宅基地及其房屋弃用的;

(六)违法占用宅基地的(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私自扩占、一户多宅等);

(七)其他应当收回宅基地的情况。集体收回宅基地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对宅基地上的房屋的残存价值经评估后给予适当补偿。

四、对违反宅基地管理的法律责任。在农村存在的宅基违法占用、少批多占、一户多宅等问题,一方面是没有明确集体对违法占用宅基地的收回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法律责任不严格,执法力度不够。个别人给换了新宅基地,拒不腾退旧宅基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够,离开了公安机关的配合往往难以执法,不能有效地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土地管理法修改应当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一)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责任。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或者超过批准的面积,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国土资源行

政主管部门要按法严肃查处;

(二)拒不交回集体宅基地的责任.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将宅基地交回集体的,在集体依法行使收回权时,据不交回宅基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向集体交回宅基地,逾期不交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拆除地上建筑物,收回宅基地,并处以罚款。

(三)非法转让宅基地的责任.违反法律规定转让宅基地的,应当对转让人和受让人各处以转让金额一倍的罚款;转让人有居住条件的,由集体收回宅基地。

五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在对现有农村宅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权属纠纷基本解决,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全部发证到户。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落实“一户一宅”制度。要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管理走上合理化、规范化轨道。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计划控制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

(一)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计划控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省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并指导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结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组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村土地利用规划,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合理划定农民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摸清宅基地利用现状和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为控制,组织编制村庄宅基地现状图、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图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即“两图一表”),制定完善宅基地申请审批制度,张榜公布,指导农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规范有序进行。

(二)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市、县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结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保留、调整和重点发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生产用地需求,合理确定中心村和新村建设用地规模,指导农民住宅和村庄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

(三)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新增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各地在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应优先安排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农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落实占补平衡。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结合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用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控制自然村落无序扩张。

二、严格标准和规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四)严格宅基地面积标准。宅基地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户一宅”是指农村居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各地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确定宅基 1

地面积标准。要充分发挥村自治组织依法管理宅基地的职能。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申请利用的监管。农民新申请的宅基地面积,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

(五)合理分配宅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原则上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严格执行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的政策。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

(六)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各地要根据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规范农民建房用地的需要,按照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县(市)要统筹安排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已经编制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宅基地需求预测十年计划表的村庄,可适当简化审批手续。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的,由村申报、乡(镇)审核,批次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占用农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落实情况按向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宅基地审批应坚持实施“三到场”。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请后,乡(镇)国土资源所或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确建设时间并受理农民宅基地登记申请。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土地登记,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七)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的取得权。农民申请宅基地的,乡(镇)、村应及时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应及时按程序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对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批准,不得拖延和拒绝。各地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宅基地申报、审批操作规范,并根据本地区季节性特点和农民住宅建设实际,明确宅基地申请条件和各环节办理时限要求,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农民依法取得宅基地的正当权益。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妥善处理宅基地争议。要摸清宅基地底数,掌握宅基地使用现状,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宅基地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变更一宗,登记一宗。要积极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宅基地申请、审批、利用、查处信息上下连通、动态管理、公开查询。

三、探索宅基地管理的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九)严控总量盘活存量。要在保障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基础上,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鼓励通

过改造原有住宅,解决新增住房用地。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节约挖潜、盘活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

(十)逐步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量力而行、方便生产、改善生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整合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规划的居民点自愿、量力、有序的集中。对因撤并需新建或改扩建的小城镇和中心村,要加大用地计划、资金的支持。对近期规划撤并的村庄,不再批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十一)因地制宜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提高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指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开展“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治理改造中涉及宅基地重划的,要按照新的规划,统一宅基地面积标准。对村庄内现有各类建设用地进行调整置换的,应对土地、房屋价格进行评估,在现状建设用地边界范围内进行;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四、加强监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

(十二)建立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做到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是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动态巡查负直接责任。建立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度,对巡查工作不到位、报告不及时、制止不得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三)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市县、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市、县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自治组织建立依法管理宅基地的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共同遏制违法占地建住宅的行为。

(十四)依法查处乱占行为。各地要认真负责依法查处宅基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申请和批准或违反规划计划管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应当限期拆除、退还土地并恢复原状。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依法处置后,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予以登记的,村集体组织可对确认超占的面积实施有偿使用。对一户违法占有两处宅基地的,核实后应收回一处。

(十五)加强指导,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务必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抓紧落实通知要求的各项措施,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政策规定。同时要深入调研宅基地管理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并及时上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强对督察区域内农民宅基地审批与管理情况的监督,确保农民合法居住权益得到保障。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1]

第三篇:宅基地变更登记需要材料

更正登记(户主姓名错误)需提交的材料

1、本人申请

2、村委会证明

3、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

4、宅基地使用证原件

5、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材料

更正登记(四至、尺寸错误)需提交的材料

1、本人申请

2、村委会同意办理的证明(需要加盖村委、乡政府公章并签署情况属实意见)

3、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

4、宅基地使用证原件

5、相关利害人、权利人同意办理的证明及有关举证材料(原件)

6、利害关系人提出的需要提交土地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的证明和举证材料

7、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材料

备注:若对已登记的法律关系有异议的,不予受理,应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变更登记需提交的材料

1、本人申请

2、村委会同意办理的证明(需加盖村委会、乡政府公章并签署情况属实意见)

3、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

4、宅基地使用证原件

备注:继承、赠予的需到公证处进行公证后办理,因宅基地买卖需要办理的需提交符合“一户一宅”的证明材料。

补发宅基地使用证需要提交的材料

1、本人申请

2、村委会证明

3、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

4、媒体上刊登的证书灭失、遗失的声明材料(原件、复印件)

5、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材料

备注:需要在所在村委张贴补证公告,十五日后补发。

第四篇:[理论前沿]改革与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的思路

2007年杂志目录

财经政法资讯INFORMATION OF ECONOMICS AND LAW 2007.2.(双月刊)……………………………………………….目录

[理论前沿]

改革与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的思路

与若干对策建议„„„„„„„„„„„„„„„„„ 姜爱林陈海秋(3)

[专家视点]

公共利益与自由裁量„„„„„„„„„„„„„„„„„„„„ 乔新生(8)

[学术探讨]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 „„„„„„„„孔德刚(1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朱锡平陈英(20)创新地理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别业肪(32)社会保障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发展„„„„„„„„„„„„„„ 张瑞华(37)从美巴关系演变看中巴关系改善„„„„„„„„„„„„许红菊 操龙德(40)个体生涯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何凌峰 肖时音(45)

[观察与思考]

为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主审的死刑二审“第一案”亲历实录„„„„„„„„„ 吴金鹏(50)

[研究综述]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研究述评„„„„„„„„„„„„„„„ 周成刚(56)

[信息资讯]

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前提„„„„„„„„„„„„„„„„„„„„„„(6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露脸”„„„„„„„„„„„„„„„„„„(63)社会利益集团化影响政治生活„„„„„„„„„„„„„„„„„„„(64)银行改制问题何在„„„„„„„„„„„„„„„„„„„„„„„„(64)

[资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资料索引„„„„„„„„„„„„„„汪怡(66)

[转摘信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教师及学生论文

2006年被转摘篇目一览表(2)„„„„„„„„„„„„„本刊编辑部(72)

第五篇:浅谈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加强律师行业管理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浅谈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经济由此迈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律师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大律师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努力提供优质服务高效的法律服务,促进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律师行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律师一味地追逐经济效益,背弃了律师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操守,先后出现了诸如北京律师李庄“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重庆律师侯杰巨额行贿案等影响恶劣的案件,不仅严重破坏了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而且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律师的信任危机。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探索市场经济下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涉及到对我国律师的角色定位、律师工作的性质、律师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律师行业发展的整体思考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唯有从理论层面认真研究分析,厘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才能从实践层面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当前律师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律师行业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市场经济下律师的职能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来调整配臵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充 分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意志,严格遵循市场游戏规则的经济形态,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必须依靠法制的手段来保障,才能形成一种竞争、有序、公正、合理的经济市场。因此,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法治经济,一切市场运作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问题必须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当今,各行各业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士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执业律师是最佳人选。近年来,律师作为市场化的法律职业者,在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法律救济实现权利救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来保障,特别是当权利受到侵犯时需要律师提供法律帮助,通过法律的武器恢复和救济被侵害的权利。二是提供法律建议实现权利最大化。律师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律顾问,通过对经济行为进行法律论证,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事前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市场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合乎法律的要求从而获得最充分的权利,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三是通过法律调节维护市场秩序。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决定了市场秩序的随意性,律师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协调各方的合法权益,调节无序的市场状态,形成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律师的作用将日益明显,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也亟需律师法律服务的跟进和渗透。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律师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孕育和促进了律师行业的发展,广大 律师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办理各种诉讼与非诉的法律业务,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迎来了律师行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但是,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对法律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律师服务领域还要不断拓展深化、服务方式还要进一步健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市场经济下律师行业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服务保障护航,同时律师行业也需要市场经济这块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互促共赢、相得益彰。但是现实总是不完美的,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律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给律师制造了投机取巧追逐利益的机会和诱惑,滋生了律师行业的一些不良思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有些律师放松了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约束,背离了诚信执业的原则,甚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走上犯罪的道路。律师执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违反法律,伪造证据、妨害作证。以李庄为典型,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庄在代理我市龚刚模涉黑案件过程中,教唆被告人谎称被刑讯逼供,向法庭提供虚假供述,引诱证人作伪证,妨害了司法公正。二是违反规定会见办案人员,向司法人员行贿。如重庆玉鉴律师事务所主任侯杰巨额行贿 案,侯杰在代理一起涉黑刑事案件时,向警方办案的一位负责人奉上了巨额贿赂,以换得警方移交检察院时的“较轻犯罪情节”。三是违反合同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如重庆律师向某接受委托后杳无音讯、不见踪影。四是违反利益冲突原则违规代理,如重庆律师陶某同时为共同犯罪中两名同案犯担任辩护人。五是违反律师事务所统一收案收费规定,私自收案、私自收费。如重庆律师牟某接案后既不签委托合同,也不出具收费发票。六是通过虚假承诺、夸大宣传等手段不正当竞争。如重庆律师王某称自己与法院有很深、很硬的关系,对案子很有把握。此外,还有律师教唆当事人上访、闹事;违反规定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律师事务所管理混乱到处设点、乱打广告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重庆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被投诉的案件就有200多件,特别是近来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我市律师队伍中先后有2名律师因涉黑被判有罪,有4名律师被依法逮捕,还有4名律师涉嫌向法官行贿正在调查核实。

原因分析:

这些问题影响恶劣、危害极大,必须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根源,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律师自身的原因,少数律师政治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不高,法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丧失,缺乏正确的执业理念、诚信观念和道德水准。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应该是律师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很多律师从思想上背弃了这一根本,从行动上违背了执业操守,从 内心深处对律师行业没有心存敬畏,不惜采用各种违纪违规的手段达到目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最终不仅自毁前程,而且影响了整个律师行业的声誉。二是律师事务所的原因,有些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松散,规章制度不健全,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对律师执业活动放任自流,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三是律师行业协会的原因,行业协会不能对律师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没有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如律师考核评价制度、不良信息披露制度、警示教育制度等等,没有形成公平竞争、规范发展的行业规则,缺乏维护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四是管理部门的原因,尽管在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和律师工作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措施,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律师队伍的思想教育,规范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和整顿。五是执业环境的原因。我国司法体制还不健全,律师政治地位不高,律师执业环境不优,社会公众对律师评价较低,律师和司法人员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律师执业权利还要进一步落实。作为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要解决问题,提出完善的措施和对策,从而促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在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律师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三、我国现行律师管理体制

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确立应该是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起点较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1957年后由于政治运动律师制度建设被迫中断,直到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 国律师制度才得以真正恢复重建,1980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确立了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1996年5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将律师管理体制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向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2007年又修订了《律师法》,增加了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加强管理以及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等内容,为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完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客观全面地分析,现行律师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行政管理主导,行业管理疲软

尽管新修订的《律师法》进一步拓宽了律师协会行业的职权范围,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仍然占主导地位,行业管理形同虚设。根据《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司法行政机关除了对律师工作进行政策指导以外,还具体负责律师、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照变更、考核、执业监督、违纪处罚以及收费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而律师协会只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自律”的内容主要是业务培训、总结交流、权利保障等,缺乏对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直接有效管理的权利和手段。西方国家律师协会通常是一个自治的组织,与“自律”不同的是,“自治”的权限范围涵盖了律师法规的制订、职业准则的出台、律师资格的考试授予及注册、律师执业机构的设立与撤销以及律师的奖惩等等。总之,西方国家对律师的管理主要是行业自治管理,大多不具有行政色彩。客观地说,我国律师行政管理体制在律师制度恢复重建时期,对于促进和发展我国律师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律师行业发展的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工作管得过细、统得太死,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自主性,而且违背了律师执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制约了律师行业的科学发展。

二是管理思想严重,服务理念不强

在当前“两结合”的律师管理体制中,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行业管理,管理的思想都比较严重,服务的理念不强。行政管理自不必多言,本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就是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监管和宏观指导,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事律师行业,对律师业务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包括现在要求律师代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特别是涉黑案件,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参与案件的讨论、参加案件的庭审,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然而现实中管理人员不可能精通法律、熟悉案情,因此谈不上对案件提出分析指导意见,只能从政治的角度要求律师依法代理、规范执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进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日益增多,管理部门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以致管理方式简单,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再看律师协会,尽管律师协会是律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但律师协会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不是律师,执业律师虽然也可以进入律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但由于不是专职的协会工作人员,不具体负责律师的管理,当然也有个别专职律师进入律师协会管理层,但管理的理念比较突出,服务的举措不多。而且现实中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有交叉现象,特别是区县一级律协分会,纯粹就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就形成了“外行人管内行”的局面,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是一个精英的群体,特别是现在从事律师行业都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律师行业的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对律师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应地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懂得管理知识,还要懂得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熟悉律师执业的程序,思考律师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管理的同时体现服务,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现行律师管理体制主要还是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律师协会没有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而且在“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管理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方式简单,创新举措不多等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实行市场化的管理,律师业自然也不例外,我们要正确处理律师管理中行政化与市场化的矛盾,引进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适应律师行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四、发达国家律师管理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律师制度起步早,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在律师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将视野投向国际,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做法,以推动我国律师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促进我国律师业的发展和繁荣。

(一)英国的律师管理制度

英国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其律师制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对律师行业的管理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是律师协会是管理部门。英国没有专门管理律师的行政部门,而是由法院和律师协会共同管理,律师协会的地位很高,在律师监管中起核心作用。英国的律师协会按司法管理区域分为大律师公会、英格兰—威尔士律师公会、苏格兰律师公会和北爱尔兰律师公会。不同的律师协会管辖不同的律师,其中大律师公会是针对诉讼律师的自律组织。二是律师协会具有很大的权限。1.规则制订权。律师协会依法有权制定一系列的行业管理规则,如执业证的签发,执业证的内容限制,纪律处分等等。2.监督管理权。律师协会设立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律师执业行为进行规范,主要是监督律师是否严格遵守律师行业各种强制性规范和规则。同时对律师的一些非执业行为也要管,以维护律师行业的社会形象。律师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曾是资深职业律师,也包括专家学者。3.违纪处罚权。律师协会对律师违纪违规行为可以进行以下处罚:记录在案、罚款、有期限终止、无期限终止、开除。一旦开除就很难再恢复执业资格。律师对协会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法院上诉。

(二)美国的律师管理制度

美国的律师数量,不论是从人口比例还是律师总数,都是世界第一。美国虽然与英国同属英美法系,但美国的律师制度其自身的 特点。一是律师协会和法院共同管理律师。与英国相同的是美国行政权力(如司法部)无权直接参与律师管理,而是由律师协会和法院共同管理。律师协会分会全国性的美国律师协会和州律师协会,律师管理主要是以州律师协会为单位进行自治管理,美国律师协会没有具体的管理职责,只负责起草一些律师法律法规,负责全国范围内会员的一些日常事务。美国律师协会和州律师协会是平等关系而非领导关系,美国律师协会制订的规则要州律师协会通过后才有效。因此,州律师协会是律师管理的主体,但法院在律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法院有权对律师违规行为直接作出惩戒、停止执业或开除律师资格等处分,颁发律师从业执照,以及行使司法监督律师和律师协会等等。

二是律师行业准入和监管严格。美国很多州律师协会都规定,申请从事律师职业的人首先必须毕业于合格的法学院。所谓合格的法学院必须经美国律师协会教育委员会鉴定为合格,目前美国200多所法学院中还有50多所没有得到美国律师协会的承认。美国律师协会有权对法学院的课程设臵、图书设备、师资力量提出要求和标准,同时还负责对律师资格的考试、判卷、录取等一系列工作,严把律师行业准入关。美国律师协会通过制订和监督执行《律师守则》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同时高度重视律师再教育和职业培训,一般要求执业律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学时,三年必须接受36—45个学时的继续教育,并向州律师协会提交书面报告,否则不得继续执业。

(三)德国的律师管理制度

律师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而受罗马法影响最深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其典型代表就是德国、法国和日本。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可以通过分析德国的律师管理制度,从中加以学习借鉴。一是德国律师管理部门是司法行政机关、法院和律师协会。各自分工明确、监管严密。德国律师协会分为联邦最高律师协会和各州律师协会。州律师协会设在州高等法院,律师协会下设理事会负责对律师指导、监督和约束。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律师资格决定授予或撤销。对律师违法违纪的处罚由名誉法院负责。二是德国实行严格的律师管理制度。申请从事律师职业必须经过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在完成高等教育所要求的各项课程以后,考查学生是否达到预备法律工作者的资格考试。考试采取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只有口试合格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主要是考核这些“准法律职业者”是否具备律师执业所要求的综合知识、业务能力和个人品行。两次笔试和口试相继合格后才获得律师资格。但以向州司法行政机关申请为前提,司法行政机关授予律师资格证书后,还需得到一家法院的允许才可以执业。

(四)日本的律师管理制度

日本律师管理制度既有大陆法系的特点,又吸收了英美法系的特色,日本律师属于自由职业者,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是个人开设的。同时日本实行完全自律的律师管理体制。即律师完全由律师协会根据法律(如律师法)和协会章程进行管理。律师协会分为日本律师 联合会和地方律师协会,日本律师联合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律师资格、监督律师行为、惩戒违法律师,监督地方律师协会的工作,并对立法、司法的改善和人权保障进行调查。地方律师协会负责指导律师开展业务,并对律师活动进行直接监督。日本律师自律管理机制健全。律师资格的申请要经律师联合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并在律师簿上登记在册才成为日本律师。律师的惩戒是由律师联合会、律师协会、钢纪委员会和惩戒委员会形成一套严谨的惩戒运作体系,保障了律师管理的权能,提高了律师协会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纵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律师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其相通之处:一是律师行业准入要求严格。两大法系国家对对对律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道德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律师资格考试、申请、授予具有严格的程序要求,这对于保障律师队伍的素质,保持律师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律师管理都是以行业管理为主,律师协会具有很强的自治性质,对于律师培训、准入、指导、监督、惩戒、淘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而且律师管理人员大多是执业律师或法官,这种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少了行政命令的色彩,同时也避免了“外行管内行”的现象,正是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发达国家律师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五、市场经济下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革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律师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 要,必须反思和重构我国律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市场规则和行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各个层面进行革新。即管理理念上切实转变“三种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上构建“四级分层”的管理模式,管理措施上着重完善“五大工作机制”。

(一)转变三种思想观念

一是明确管理对象的性质,实现律师的角色定位由自由职业者向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转变。

在市场经济下加强和改进律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认识上重新定位管理对象的性质,在律师制度恢复初期,我国律师的定位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领取国家固定工资代表国家履行法律服务职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1条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律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且律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使命发生了深刻的冲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993年12月司法部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中提出:“律师是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法律工作者”。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也明确将律师界定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新修订的《律师法》重新将律师定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突出了律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律师业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职业律师逐渐走向市场,合伙所、个人所如雨后春笋填充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律师业务具有相对独立性,律师活动呈现相对分散性,加之律师思想的活跃性和多变性,容易受西方法治观念和自由思想的影响,社会公众将律师视为自由职业者。诚然,在西方国家,律师通常被定位为自由法律职业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规定:“律师是自由职业者。”法国《关于改革若干司法职业和法律职业的第71—1130号法律》第七条规定:“律师职业属于自由独立职业。”英国、美国等国家虽然没有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律师是自由职业者的性质,但从其规定律师的执业权利和职业范围来看,都赋予律师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不同国家的律师性质,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律师的性质也可能不同。笔者认为,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不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应该把律师和律师制度放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律师是介于政治国家和普通市民之间的群体,是代表一种团体或社会的力量,他们不以强权为后盾,不承担守护公共或国家利益的职责,因此律师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同时律师也不是自由职业者,虽然律师执业具有灵活自由、独立分散等特点,但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组成部分,律师工作的自由度除了受制于其工作宗旨的限定,还要受制于法律的规定,受制于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约束,律师的权利主要是基于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但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律师在为当事人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律师还要为经济发展服 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切实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决定了我国律师不是自由法律职业者,而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去年司法部在全国律师行业开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律师的角色定位,引导广大律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理念,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者、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的职责使命。

二是引进行业自治的理念,实现律师管理体制由“两结合”体制向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为主转变。

如上所述,我国律师管理体制虽然是“两结合”的模式,但实际上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大,行业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了现行律师管理仍然沿袭了行政管理主导的模式,必须扩大律师协会的管理权限,减少行政管理的色彩,实现律师行业的自治管理。为此,必须对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界定行政管理的职权和律师协会的职能。司法行政机关只负责对律师工作进行宏观的指导,律师协会负责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直接管理。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对律师协会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但不直接参与其中,同时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与律师协会的工作人员必须彻底分开。相应的,必须缩小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内容,扩大律师协会的职权范围,实现律师管理由行政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为主转变,使律师协会不仅是律师行业的自 律性组织,而且是自治组织,协会有权对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进行考核、监督、奖惩等等,并且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化管理方式,推动律师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是增强服务的理念,实现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必须弱化权力,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律师管理同样需要弱化行政管理色彩,增强服务意识,逐渐由以前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向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服务,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首先,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改善法律服务环境,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为律师行业的发展培育一个公正、合理、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其次,律师协会要加强对律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宣传交流,扩大律师的社会形象,拓展律师的业务领域,实现律师行业大融合,推动律师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

(二)建立“四级分层”管理模式

一是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如制定政策法规、行业竞争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布局,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指导;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定期沟通联系,培育法律服务共同体的观念,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加强与其他法律服务职业相互关系的协调,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培育规范的法律服务市场,实现公正、诚信、竞争、有序法律服务环境,要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向各级政府推广法律顾 问制度,促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法治,促进律师行业良性发展。

二是律师协会的自治管理。行业协会具体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律师行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是加强行业管理,如律师执业培训和行业准入考核、律师交流学习培训、律师权利保障,律师考核奖惩、投诉的查处等。其次是加强业务培训,培训除了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还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对律师培训内容进行延伸、扩展,提高律师业务技能,以适应新兴业务的需要。再次是完善行业准则,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制订行业准则,完善行业管理制度、投诉查处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实现依法管理、制度化管理、科学管理、人性管理。最后是提升行业社会形象。要积极推广、宣传法律服务,组织律师为社会各阶层、各部门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自律管理。一个律师事务所能否发展壮大,科学管理是关键。因此,律师事务所首先要按照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形成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竞争激励、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国外律师事务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实现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管理;其次是加强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大对青年律师的扶持和培养,完善律师劳动合同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和保障体系,解决律师的后顾之忧,增强律师事务所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一个律师精英团队,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综合竞争力。再次是找准在市场竞争中的准确定位,确立本所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模式,正确处理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关系,努力打造适合市场需要和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法律服务精品。

四是律师的自我管理。首先律师要加强自我约束,自觉践行“五者”要求,切实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如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社会形象,努力成为专业性、服务性人才,再次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长,确定服务对象、职业规划,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完善“五大”管理机制 一是严格律师执业准入制度。

律师协会要培训、考核,实习一年后经考核通过才能进入律师行业执业,确保人员素质过硬。包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等,以适应律师行业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建立律师诚信执业制度。

建立完善律师执业档案和信息公开制度,利用现代网络和传媒手段,便于公众监督,特别是诚信执业档案,对违纪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披露,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引导广大律师自觉维护律师行业的声誉。

三是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制度。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确保律师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通过党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要将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律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发展。

四是强化执业监管机制,培育规范的法律服务市场。完善监管的制度、措施和手段,创新执法监督的方式,采取定期监督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重点检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有没有违反法律规定、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有没有私自收案、私自收费;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培育规范的法律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法律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同时开辟国际法律服务市场。

五是建立重点工作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律师不仅要为当事人服务,还要为社会服务,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参与“五个重庆”建设,率领律师全面参与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打造律师文化制度,提高律师行业文明程度。

律师文化是律师行业形成一种大家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是根植于每一个职业律师内心的理念。律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建立在律师文化的认同,通过律师文化的构建可以培育律师群体的荣誉感、认同感,增强律师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激活律 师执业的热情和动力,使律师职业沿着自身发展的轨迹跨步前行,从而形成律师职业世代传承的动力和源泉。目前,从国际国内的大所、名所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都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律师文化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提高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强律师事务的内部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提升律师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弘扬律师文化承载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主法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律师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民主法治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我国律师制度虽然几经曲折,但总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市场经济为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措施,促进律师行业新发展。

下载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宅基地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完善(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宅基地动迁需要全家人签名吗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房屋土地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宅基地动迁需要全家人签名吗 宅基地动迁这种事有些人可能遇到过,特别是在农村......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2008年,宜春市制定下发了《宜春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市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公务卡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这项改革开展......

    完善和改革信访制度

    :完善和改革信访制度——从法院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为视角 发布日期:2012-06-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中国法学会 【摘要】目前,涉诉信访已成为各级法院的沉重压力和负担,法......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2010-06-04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 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28号)......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加强班组基础建设 对于一个基层班组,每个人做什么(职责),怎样做(做事的 规矩),以及人与人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的关系,是使一个班组能够正常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当......

    如何完善加班管理制度

    如何完善加班管理制度加班管理是员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容易令劳资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环节。今年7月,普华永道公司因为加班制度的不合理,爆发了一场长达两周的罢工事件,令业......

    农村申请宅基地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农村申请宅基地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向当地村委提出申请,同意后到国土局去办理宅基地登记手续。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 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农民建......

    完善管理制度促规范 改革课堂模式保质量

    完善管理制度促规范 改革课堂模式保质量 担山中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0人,教师37人,留守儿童320人,寄宿生400人。前些年,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学生的基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