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课题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4: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课题方案》。

第一篇:安全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实 验 方 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着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对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重大。在当前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学校安全工作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作为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李岚清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都把学校安全工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部更是多次发文要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要把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认识不深、意识不强。部分学校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安全意识仍较为淡薄。受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利益驱使,仍有部分学校把升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忽视了安全工作。个别领导和部分老师对学校安全工作存有侥幸麻痹心理,被“教育质量说明一切”的思想左右,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只停留在口头上,平时在开会布置安全工作掷地有声,落实起来却大打折扣,工作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才匆忙“亡羊补牢”。

3、制度不健全,督查不到位。有部分学校至今仍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力,平时缺少督查。据部分家长或学生反映,有部分学校午间没有安排教师值班或值班教师疏于职守,出现学生打架斗殴、甚至出现校外青少年到学校打架闹事的现象。另外,部分学校学生人数多,每逢集会、出操进退场时没有列队并安排老师跟队组织,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拥挤踩踏事故)。

4、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下,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全国每天有44个学生死亡,特别是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学生死亡人数达14866人。其中小学生占45%,并且发生在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事故比城市高2倍多。目前中 1

小学安全工作存在问题的重点在小学,难点在农村。一年中三分之二的事故发生在小学,其中多数在农村,原因是小学人数多,并且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受到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信息手段、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安全工作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次5.12汶川大地震,虽然是不可抗拒的特大自然灾害,但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否落实,对造成事故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如绵羊的枣桑中学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注重紧急疏散的安全演练,全校900多名师生在1分多中内安全撤离教学楼,无1人伤亡。而有的学校伤亡90%以上。

5、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县发生的与学生有关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九龙镇中、坛同镇中的学生抢劫、杀人案件;丰禾中学3名学生骑摩托车被撞死事件;子中中心校3名学生、以及我校2名学生溺水死亡事件。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诱因固然很多,有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但究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学校安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安全教育未能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造成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自护自救能力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我们提出《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实践意义。

探索学校安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策略、途径、方式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安全教育深入到学生心中,从而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素养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研究现状。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专项课题,此规划性课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安全的重视,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师生生命的关心。虽然各个学校都在抓安全教育,也形成了相关制度和一些比较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也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如2007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介绍了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雯撰写的安全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等内容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撑。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没有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研究成果。我校借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东风,乘举国上下重视安全之势。在外部条件优越、内部条件过硬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理论学习,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个案分析,综合各地的个案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模式:增强意识——建立机制——开发资源——研究方法——强化训练。研究如何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开发安全资源,渗透安全教育,强化行为训练,从而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的素养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2、分年段编写学校安全教育读本,小学1—3年级为低段,4—6年级为高段。

3、努力转变师生观念,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抓安全就是抓质量,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素质教育。”

4、探究安全教育在班队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参观、演练等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地方)课中的渗透原则、方法(注重兴趣性、活动性、主体性、可操作性、避免空洞说教)。

5、情景模拟教育:(1)现场教育:带领学生到发生安全事故地点感受、体验失去亲人的悲惨场面。(2)利用多媒体模拟情景进行安全教育。

6、演练: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防洪疏散演习等安全演练。

7、探索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8、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四、研究目标:

1、编写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2、完善安全教育的各项制度。

3、构建安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4、探究出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活动,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素养和技能的规律。

5、构建切实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6、形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影像资料、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教案集。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以查、看、问、谈等为主要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安全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指导安全教育实践的方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通过发放安全问题试卷让研究对象书面回答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而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学生的安全动态、安全言行进行系统的观察所取得的研究资料的方法。

个案分析法: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安全教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安全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本项目参研人员既有学校领导和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又有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所有教师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有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20多年,具有较丰富的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少研究人员从事过课题研究,有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现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安全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县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再加上有市、县领导、专家的指导,有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利用3年的时间,一定能够完成实验目标。研究计划围绕哪些问题查找哪些

六、研究计划

1、重要的文献资料。围绕建立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查找并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围绕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查找并组织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围绕学生应急逃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查找并组织学习安全教育读本《学生应急逃生手册》围绕学校安全管理,查找并组织学习《邻水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围绕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查找并组织学习《邻水县中小学安全教育口诀手册》。围绕交通安全知识,查找并组织学习《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

2、实施范围及布点,或调查研究范围及样本选择以中心校为基地,向村小学辐射,实验重点:中心校,布点二年级1班,三年级1班,五年级2班。

3、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6月——8月),(1)、编制《小学生安全知识现状调查问卷》,并予以调查撰写出调查报告,制定出研究方案。成果形式《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2008年7月,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

(1)2008年9月举行开题报告,落实研究人员职责、任务。

(2)、2008年10月—12月完善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拟定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2009年1月---3月、编写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初稿)。

(4)、2009年4月---组织教师学习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5)、2009年5月—2010年4月,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6)、2010年5月—2010年9月、修改完善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并继续深化开展实验活动。

(7)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形成研究阶段报告。成果形式: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制度,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阶段研究计划,阶段工作总结,撰写和发表一定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收集安全教育优质教案,形成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第三阶段(2011年1月至6月)结题,推广实验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总结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成果报告。形成推广实验成果的若干佐证材料

4、调研、测查项目及学术活动

(1)、问卷调查安全教育现状,测查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情况。100人,2008年6月

(2)、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30人,2008年9月

(3)、组织参加市、县、学校安全工作培训会。20人,2008年10月

(4)、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座谈会、研讨会:怎样编写安全教育知识读本。20人,2009年3月

(5)安全教育优质课比赛20人,2009年10月

(6)、学校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20人,2010年3月

(7)、安全教育优质教案、优秀论文展评活动。20人,2010年12月

(8)、测查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进步状况。100人,2011年12月

(9)、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30人,2011年6月

七、课题组研究人员职责及分工

张大成:负责开题、结题、资金等工作,参与实验全过程,组织协调小组工作。

蒋清凡:负责课题日常事务,课题设计、规划、构建理论框架。宣传发动、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参与实验全过程,负责撰写实验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廖建平:负责组织制订安全教育制度,组织召开讨论交流会和安全教育及演练,参与课题论证、实验设计,收集实验对比数据、论文、教案、图片、音像等资料。

刘达文、谭钦明、覃正平:负责编写小学4—6年级学校安全教育读本,撰

写阶段工作计划、总结,负责课题的实施,参加课题论证、实验设计、宣传推广课题成果。

周琼辉、谭显琼、何章容、唐富容:负责编写小学1—3年级学校安全教育读本。负责课题的实施,参加课题论证、实验设计全过程,提供相关课题信息

八、预计实验经费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 20000元,全部用于本课题实验。用于课题实施(包括书籍、资料的购买,材料的打印等)约15000元,用于课题开题、结题约5000元。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低的校正策略》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交流的语言基本上为本地方言,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环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加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重视不够,朗读时间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只要求学生朗读,但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朗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对农村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研究课题为《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低的校正策略》。

朗读教学: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教学就是通过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有:

1.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如:在读中注重语音、语气、语调和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文本的朗读方法。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对话式教学,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特色课堂。

3.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如: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测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朗读训练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4.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编并整理好各学段朗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三、研究假设

如果通过对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调查了解,采用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将能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求得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而服务于农村语文教学,为其他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四、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化为人的脑

髓。”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标志之一是语言。语文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而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朗读和交际来体现的。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素养,影响到他日后的交际水平。

2.心理学依据

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3.语言学的依据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并不要求儿童实际去学习语言(不要求“儿童实际做什么事情”),只要能让儿童置身于“某种适宜的环境”就可自动获得语言能力——就像身体在适当营养条件下的自动生长、发育一样。两岁至12岁之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4.教学论的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的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首要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加强语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良好的眼动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语言准确;在朗读中能正确运用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语调的高低平缓;基本做到态势语的同步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课改方向,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做到发音正确,变调、轻声、儿化正确,无方言现象;朗读流畅,声音比较清脆、响亮,吐字清晰,无破句和断读现象,停顿都恰当,重音明确;做到语速恰当、语调适中,能准确的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

1.研究内容:

(1)调查学生朗读兴趣和水平实际。(2)调查学生是否爱朗读、乐于朗读;(3)研究出能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措施;(4)调查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析学生朗读存在问题的原因;(6)针对问题及原因拟订训练方案。

2.以朗读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教学,提倡对话式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1)开发朗读资源。

(2)诵读课文、诵读经典美文;(3)教师提供朗读资料;

(4)引导学生搜集、自创朗读资料。4.举办各种活动展示。(1)从书籍推广朗读;

(2)举办朗读展示专题活动,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朗诵、演讲),展示朗读训练成果。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朗读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能力训练研究打好基础。

2.文献法:对小学语文郎读教学学生朗读训练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3.个案分析法: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4.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参加总课题组培训,确定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构思、规划、制订课题方案,部署研究内容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课题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2月):学生朗读现状调查和朗读能力测量。了解小学全体学生阅读课上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所在的班级进行师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问题存在的成因。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成因探讨研究对策方案。实施训练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体系并进行推广。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八、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教师研究论文集; 3.撰写调研报告; 4.编写朗读资料集;

第三篇:课题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单位: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姓名:杨道军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杨道军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近几年国家把教育的发展重心以及新增财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有专家指出,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仍然是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热也就接踵而来。

二、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加上国家“两免一补”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他们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一种追求,把教育的投入作为家庭的第一投入,将子女的成长寄托于优质教育,彻底抛弃了过去那种“教好教坏无所谓”、“上学交费,不包分配”的思想观念,舍近求远,千方百计为其子女挑最好的学校、最优秀的教师,使其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因此,在农村也掀起了择校热,并愈演愈烈。就皋兰县黑石川乡而言,2010年全 乡共有总人口21655人,其中小学初中适龄生2439人,而在本乡就读的学生仅有1338人,而在县城择校就读的学生高达1161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种现象的发生,针对我乡择校热的实际情况,我选定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热的成因,分析寻找控制学生择校的有效途径,缓解城市大班额教学的压力,不断实现义务教育公平,使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起到保护作用,也为更多的教育弱势群体提供平等接收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在当前条件下,解决择校问题要把需要与可能、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缓解乃至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

四、研究的基本问题:

1、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盲目择校、思想解放、“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二是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教育制度是择校的必然产物、教育资源配臵不均衡导致择校、学校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择校。

2、通过调查研究,寻找控制择校生的有效方法,总结经验,努力实现人人都享受高质量教育这一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目标。

五、要就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对前来办理转学手续的皋兰县黑石川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转学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了解学生择校的原因,确定课题,并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上报皋兰县教育局教研室。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不同的择校原因进行分析,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4、行动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寻找解决问题好办法的宗旨,大胆探索控制择校问题的策略。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人担任皋兰县黑石川学区教研室主任,主要负责全乡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主管教研教改、中小学招生、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校外教育、指导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改革与校本培训、组织教学新秀及优质课评选。为了便于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也就确定为本乡范围内的部分择校生。

七、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本课题的研究,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比较分析,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对我乡前来转学的学生或家长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他们择校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同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实施阶段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重点对已经择校或准备择校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择校的原因,对择校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解决择校问题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成功经验,深入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展示研究成果,最好完成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的案例。

2、论文:从择校现象看农村义务教育

3、结题报告: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第四篇:课题方案

《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低年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汉语教师,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汉语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虽然汉语作为非母语教学,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实践环境与土壤。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算学习“汉语”,其实,广阔的生活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课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本课题主题注重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教学,从而论证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等理念的可行性与可信性。为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

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二年二班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12年9月到2014年7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第三阶 :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九、课题负责人:高晓辉 成员:永胜、哈斯巴根、王桂芝

王淑英、韩明亮、甄风云

王淑珍、王双月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确定了小学汉语组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已经有全面深刻地研究体会。有长期从事低段汉语教学的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第五篇:课题方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平昌县云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知识的高速增长,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基础教育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研究,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适应现代教育变革有着现实意义,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多数学校停留在信息技术技能力的培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认识肤浅,其培训几乎是空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制约和影 1

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一些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老师。由此可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这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除了要达到上述目的以外,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所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提

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则是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基于此,我们所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充分整合学校现代信息资源环境、学科资源、教师人才资源,搭建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研究内容

1、探索并提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该部分内容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2、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3、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促进作用。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1、以教育的内涵特征为价值标准,建设学校教育资源网络,并将其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

2、积累教育素材,形成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操作规范,降低一线教师自主开发的难度,使其能将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指导以及对指导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上。

3、探索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学校管理范式,形成相关经验。

4、探索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中,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课题研究初期,通过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逐步形成并奠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

在中期,主要通过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理论加以实践,总结归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的策略,以及对教学方式影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一般规律,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与教师个体、群体,与学生个体、群体,与教学的一系列关系。

在课题研究后期,分类汇总研究成果,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成果专集。

2、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专著、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的科学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和原则,对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建设,开发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创新而生成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模式。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做法,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改进做法,并由此不断建构教师专业新的发展点。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了解开发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具体应用,了解学生对怎样的教育资源感兴趣,了解教育资源的创新建设所带来的“动态建构”思想及由此对教师、学生创造性人格养成和塑造的影响。同时,在课题研究进程中经常进行调查分析,便于我们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六、实验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1、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学校实验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3、收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4、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

1、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工作。

2、收集研究资料,对过程、方法及问题进行研讨。

3、修改并完善实验方案。

4、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4年7月)

1、收集、分析、整理实验研究报告和实验资料。

2、总结实验工作,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3、请有关专家评审、鉴定、全面结题。

七、主要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把握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由下列人员组成:

王守雄:平昌县云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琼: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

刘晓梅:平昌县云台小学女工主任、青年骨干教师。

夏宏达:平昌县云台小学办公室主任,青年骨干教师。

孙宇: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

李超: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

谢家政:平昌县云台小学会计、青年骨干教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主研人员如下: 杨琼: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刘晓梅:平昌县云台小学女工主任、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夏宏达: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孙宇: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李超: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杨希斌:平昌县云台小学会计、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苟兴平:平昌县云台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负责人,小学科学组负责人。向贤福: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二级教师,语文组年级负责人。刘华平: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一级教师,文科组年级负责人。孙雪梅: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一级教师,小学文科组年级负责人。王从兴: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二级教师,青年骨干教师。

邓红艳:平昌县云台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3、聘请县电化教育馆领导、教研室相关人员成立顾问小组,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4、与相关部门联系,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得到大力支持。

5、组织主研人员认真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逐步形成并奠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提高主研人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保证课题研究的有章、有序、有效进行。

6、进一步加大教育技术硬件设备配备工作,推动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7、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经费,使实验活动得到有力保障。

平昌县云台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下载安全课题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课题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 高年级科普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相对于其他文体......

    课题方案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课题的主要思路:本课题是李强省长主持的课题《进一步激发浙江民间活力的思路和对策》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的主要目标,着重对我......

    安全课题

    东南镇中心小学“师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课题报告 〔主题词〕:构建 校园 精神文化 安全意识 培养 〔研究的前提〕:我校的教研课题《小学师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是学校结......

    课题调研方案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课题调研方案根据《关于自治州2012年度党建理论调研课题立项的通知》(巴党祖发电(2012)95号)的相关要求,*****单位申报的调研课题是《发展壮大......

    课题调研方案(★)

    XXXXXX县服务业发展规划调研方案 为深入了解XXXXXX县服务业发展情况,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为本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做好第一手资料准备,特制订本调研方案。 一、本次调查的......

    课题修改方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项目负责人:文芳 申请单位:贵州省凯里市第九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比较多。......

    课题实验方案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

    体育课题方案

    《有效提高城镇初中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竟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