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时间:2019-05-12 04:1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第一篇: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未来10年,必须立足宁夏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煤炭资源转化战略,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是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的大文章。煤炭是支撑宁夏经济快速发展最具优势的资源,也是支撑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宁夏煤炭远景储量2027亿吨,已探明储量334亿吨。宁夏含煤面积达17000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要做好煤炭的文章,就要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宁夏的煤炭资源优势。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区以组建成立宁夏煤业集团,开发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标志,拉开了实施资源开发与转化战略的帷幕。经过近8年来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宁夏能源化工产业迅猛发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也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成为宁夏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发展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区煤炭开发、煤炭转化和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煤炭资源优势初步实现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成为宁夏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

按照宁夏煤炭开发规划,本世纪前20年,是宁夏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期。“十二五”末产能将达到1.3亿吨,2020年之前达到1.5亿吨的顶峰水平。之后的较长时间内,宁夏煤炭产量将维持在1.5亿吨左右,全区煤炭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如何让珍贵的煤炭资源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将成为未来十年做大煤炭文章的核心问题。

未来10年,坚持走以煤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全面实施煤炭资源转化战略,推动煤炭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增值最大化,带动宁夏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做好煤炭文章的关键所在。

要适度发展煤转电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电基地和“西电东送”电源点。火力发电是宁夏传统的煤炭转化产业,但煤转电产业链比较短。结合火电产业特点、市场状况、节能减排要求和宁夏发展实际,今后应合理配置动力煤资源和区域环境容量,重点发展大型清洁、风冷、超临界机组火电项目。到2020年,全区宁夏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外送电1000万千瓦,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电基地和“西电东送”电源点,满足宁夏经济发展和国家“西电东送”的需要。

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打造宁夏经济强势增长极。煤化工具有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广阔、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的显著优势。着眼于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和日益突出的能源供给矛盾,充分发挥宁夏煤化工产业积聚的先发优势,以煤炭深度转化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聚集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大规模发展替代油气能源、石油化工的煤基能源、煤基化工,将是未来拉动宁夏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增长极。

大力发展煤基烯烃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煤制烯烃生产基地。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和神华宁煤集团50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的相继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MTO和MTP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在世界上率先开创了一条煤炭经甲醇生产高附加值低碳烯烃的全新技术路线,将带来烯烃产业的一次革命。煤基烯烃技术工业化成功应用的突破,为对比选择煤制烯烃工艺路线创造了条件,为宁夏规模化发展煤制烯烃产业发挥了示范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强势推进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设国家能源战略示范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给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实施煤变油替代石油能源战略,建设国家能源安全储备项目,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的要求更为迫切。宁夏是全国开展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较早的省区,在煤炭间接液化可行性方面做了扎实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宁煤集团开展前期工作的宁夏沙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家唯一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具备加快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扎实基础和优越条件,有望年底获得核准,明年开工建设,届时将成为宁夏“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投资项目。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投资大,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

高,经济效益好,是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加快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拓宽煤基能源发展空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制天然气耗水量较少,能源转化效率较高,环境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清洁燃料。随着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到位,国内价格与国际接轨,未来将有50%的涨价空间。以煤制天然气替代石油天然气,制取技术成熟,市场空间巨大,经济效益显著。“十二五”期间,依托宁东煤化工基地良好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拓展煤基能源发展空间,将建成宁夏第一个石油天然气替代项目—宁东基地40亿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加大太西无烟煤转化力度,打造国家级炭基材料基地。太西无烟煤具有“三低六高”的特性,是我国的稀有煤种,存量少,市场需求大,开发价值高。依托太西无烟煤的煤种优势和稀有特性,加大研发、转化力度,大力发展超低灰煤、活性炭、碳素制品等高端产品,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太西无烟煤由燃料到重要化工原料的就地转化增值,炭基材料向精细化工材料的转化增值。到2020年,活性炭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超低灰煤达到100万吨,炭素制品达到10万吨,建成重要的国家级炭基材料研发基地。

培育煤炭资源跨区域合作转化工程——“疆煤进宁”工程。随着宁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区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但“十三五”以后,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电力和区内其他相关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煤炭资源供给不足将成为制约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实施“疆煤进宁”工程,将新疆优质煤炭资源调入宁夏进行深度转化,无疑将是保持宁夏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抉择。

新疆煤炭资源丰厚,但新疆水资源相对匮乏,煤炭资源全部就地转化受到严重制约。按照新疆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到2013年“西煤东运”调出煤炭0.5亿吨,2015年1亿吨,2020年5亿吨,远期达到10亿吨。利用宁夏中卫市地处“西煤东运”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实施“疆煤进宁”工程,接力新疆煤炭“西煤东运”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实施“疆煤进宁”工程,接力新疆煤炭“西煤东运”,既能解决新疆煤炭长距离运输、竞争力减弱的问题,又能解决“十三五”以后宁夏经济长足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问题。

要利用中卫的水土资源优势、“西气东输”输油管线枢纽的特殊位势,依托宁夏建设和运营大型能源化工项目的经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利用调入宁夏的新疆煤炭,建设宁夏第二个“一号工程”——中卫能源化工基地,集约发展煤制油、煤转电产业。

经过未来10年煤炭资源转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到2020年,宁夏建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资源转化基地,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炭基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总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全区煤炭总产量达到1.5亿吨,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万千瓦,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区内煤炭转化13300万吨,直接和间接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带动沿黄城市带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吸纳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人口转移定居50。万人,促进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真正把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变成宁夏脱贫致富、强区富民的经济优势,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经过未来10年煤炭资源转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到2020年,宁夏建成国家重要的煤炭资源转化基地。全区煤炭总产量达到1.5亿吨,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煤炭就地转化13300亿吨,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炭基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宁夏煤炭资源开发、煤转电、煤化工总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直接和间接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促进宁东和沿黄城市带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吸纳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人口转移定居50万人,促进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真正把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变成宁夏脱贫致富、强区富民的经济优势,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篇: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

按照县委提出的实现“三大跨越”目标,特别是实现农业资源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跨越的要求,结合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现就如何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做以下肤浅思考和初步建议。

一、现状与优势

竹子是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一次栽培,年年采笋,岁岁产竹。竹笋被誉为山珍蔬菜,竹材系纤维工业的优质原料,营造竹林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竹林根系发达,四季常青,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竹子适应性强,生长快,效益高,风险小,既满足了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又符合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经过多年培育,我县竹林经济发展优势日益凸现:

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全县现有白夹竹、黄竹、慈竹、毛竹、斑竹、水竹、紫竹、刺竹、苦竹、芦竹、凤尾竹、三月竹、金竹、箸竹、观音竹、罗汉竹等24个品种,竹林面积近40万亩(天然竹林19.8万亩、人工竹林20万亩),总蓄积132万吨,年生长量26.4万吨,有“川东绿竹之乡”之美誉。全县可利用竹林面积达25万亩,蓄积120万吨,其中:白夹竹面积17.5万亩,蓄积65万吨,位居全省之首;慈竹17.2万亩,蓄积62万吨;楠竹5万亩,蓄积4.4万吨。

二是技术优势明显。经过1000多年的生产实践,竹乡人民 积累并总结的育竹、用竹、造竹经验,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白夹竹退笋综合控制技术,促进竹林年生长量亩平增加突破0.2吨。

三是品牌优势明显。我县土法生产的白纸、黄裱纸等在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和印度、缅甸等佛教胜地名声远扬。竹团扇、竹凉桌、凉椅等已具较大名气,尤其是二郎竹席,堪称一绝,年生产能力在10万床以上,最高达60万床。竹席上编织的各种花卉、虫鸟、景物等善变多姿、情态逼真、生趣盎然,曾在广交会上深得各国商贾赞许。蒲苞山竹农新开发的“玉竹笋”已走出竹乡闯进市场,竹提包、竹伞柄、竹玩具、竹纽扣等竹类工艺品,不断丰富竹业文化。此外,被称为“川东竹海”的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发展成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大支柱。

二、问题与瓶颈

近年来,我县在开发竹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严重阻碍了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快速转变。

(一)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竹林内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利益趋使,大量低龄幼竹遭到不合理采伐,高龄老竹比例逐年增加,低龄幼竹迅速减少,竹林发笋成竹能力逐年下降。二是品种培育方式单一。近几年,我县竹资源培育方面,以白夹竹为主,慈竹、楠竹等其他竹种培育较少,无论是竹林培育品种、还是竹林培育方式等各个方面,均显得比较单一,综合比较效益不明显。三是规模较小、蓄积不丰富。虽然全县竹林面积、总蓄积均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与江安、长宁、安吉、临安等省内外其 2 他竹产地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规模经营效益不十分明显。四是管理粗放、低效林较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积极推广实施白夹竹退笋综合控制技术,加强了白夹竹低产林分的改造,但“重利用、轻管理”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营粗放,林分老化,卫生状况恶化,竹林低产低效。五是单位面积蓄积较低。据测算,全县现有的20万亩白夹竹林,蓄积仅70万吨,亩平约3.5吨,竹林产量较低。

(二)开发利用十分滞后。一是缺乏加工龙头企业。原有的东风纸厂等几家竹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污染严重、能耗高,已经关闭,大型造纸厂却主要集中在川西、川南等地。一方面,川西、川南的造纸厂对竹材需求量很大,需要大量竹材生产纸浆或纸;另一方面,由于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县内的竹子无法按照较低价格销售给川西、川南的大型造纸厂。同时,我县现有的竹加工企业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开发利用效益十分低下。二是缺乏拳头品牌产品。我县竹加工虽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竹制品规模小、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低,仍主要以销售原竹为主。三是综合利用率较低。就我县而言,白夹竹主要利用竹秆,其余部分,如竹枝、竹叶、竹鞭等尚未利用,经济效益不高。四是竹景观旅游开发滞后。近几年以来,我县对五峰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游道、景点进行了开发与建设,但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旅游产品较少,游乐设施缺乏,来自旅游的收入较低。

(三)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一是我县竹材及竹产品销售区域还仅仅局限于本地,外贸销售渠道没有打通。二是信息不灵通,3 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质量要求如何,变化情况怎么样,不能及时掌握和应对。三是中介组织缺乏,竹农和市场的纽带没有真正形成,市场服务功能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竹基地,培育竹资源。以现有竹林资源为基础,发展优质、高效竹业,扩大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一是与天保公益林建设相结合。结合荒山造林的实施,凡适宜栽竹的地方,全部规划栽植竹子,扩大全县竹林规模。二是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将达渝高速公路大竹段、国道318沿线、省道218沿线两旁全部栽植竹子,增加竹资源面积,充分展示“竹多、竹大”的大竹形象。三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择自然条件适宜、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大的乡镇作为竹林基地建设重点区域,实行基地化建设。此外,加大对竹基地乡镇的扶持,积极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溪沟河边、荒山荒坡栽竹。四是与竹种选择与区域布局相结合。在竹种选择上:要坚持多样化,既发展大径竹,又要发展小径竹。要突出特色,新发展以楠竹为主,合理栽培笋用竹,兼顾改造现有白夹竹。在区域布局上:山区以发展楠竹为主,坝区以发展笋用竹和纸浆竹为主。

(二)打造竹品牌,振兴竹产业。综合利用竹类资源,多渠道开发竹制品,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商品优势,实现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引资开发。以竹为媒,以竹会友,依托竹资源优势,鼓励有资金、懂经营、善管理的外来业主投资兴办竹加工企业;或者,加大本地竹加工作坊的资源整合,进行强强联合,实现最佳生产组合,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二是引技开 4 发。要积极从浙江、福建等竹产业最发达地区引进最先进的竹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与本地实际和传统经验有机结合,生产出高质量的竹产品。要主动充当外资或合资企业配角,加强同市场的联系,吸取他们在开发产品、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求得共同发展。三是借文化开发。充分利用堪称一绝、享誉海外的“二郎竹席”所展现出的浓郁竹乡文化,提升传统竹工艺,扩大竹编产业规模,生产竹凉席、竹工艺品、竹家具,要着力提升档次,扩大外销,壮大品牌。四是借科研开发。主动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或建立经济共同体,聘请竹类专家当顾问,对竹资源进行综合研究,研制开发竹汁饮料、竹叶黄酮等大众消费品和医药高科技产品,增加竹加工附加值。五是借市场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中介流通组织,建立健全竹产品交易流通网络,开拓竹产品销售市场,把竹业建成财政增收、行业增效、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三)发展竹旅游,宣扬竹文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大力兴办旅游产业,深度开发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展示竹文化和竹乡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是明确“竹海公园”范围。将“川东竹海”规模确定为原广义的“竹海公园”范围。从狭义上讲,大竹“竹海公园”,指五峰山林场所辖区;从广义上讲,应包括铜锣山中段北起蒲苞乡,南到中和、团坝乡连绵近百里、浩如烟海、秀丽奇特近10万亩的竹山,产生规模效应。二是将青眼湖纳入“川东竹海”的开发范围。三是将县城建成“川东竹海”的竹窗口和宣传阵地。仅仅停留在一个“竹”字上搞旅游显然捉襟见肘,必须在“竹资源城市”里增加“竹大竹多”这 5 一内涵,才能使大竹由普通的“竹资源城市”过渡到“竹大竹多的竹资源城市”,使“大竹”的“个性”更鲜明、更突出、更具“魅力”。可以在县城的主要街道、游乐场所、广场、交通枢纽等地带广种竹子,并将街道、广场、公园、城市雕塑、标志性建筑灌以“竹”命名,强力体现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使具有“大竹”风格的城市形象更加具体、更加鲜明、更加丰满;既给“川东竹海”打了广告,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四是积极筹办“川东竹海”生态旅游文化节。大竹“川东竹海”旅游蓄势待发,但须精心打造、精心组织。为此,可以依托举办“竹海之光”旅游节和“绿竹之乡”生态旅游节等活动,大力弘扬川东竹文化,推动竹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五是培育竹旅游精品景点,提升竹旅游档次,增加竹旅游收入。

(四)创新竹机制,增添竹后劲。一是创新工作机制。要充分抓住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把我县纳入全省竹林基地和竹产业重点县,在资金、政策、项目、技术、信息、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要积极争取把白夹竹发展纳入生态环境专项工程建设,享受国家专项工程政策支持。要积极争取省、市帮助引进加工项目,建立大型竹类加工龙头企业,牵引全县竹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发展资金。首先,县财政每年可提取一定比例专项资金,建立竹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财政对竹资源培育、竹资源利用、竹旅游打造、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次,加大项目捆绑,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对竹林经济发展 6 的支持,尤其加大对国家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扶贫项目等工程资金的捆绑与整合,增加竹林经济发展后劲。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发展竹业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县建成竹林基地50万亩,引进并建成一批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形成较为完善、初具规模的竹加工工业和以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川东竹海”特色旅游圈,为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快速转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调研报告

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县城距省会贵阳193公里,距首府都匀66公里,距独山36公里,距罗甸122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35公里。**是一个欠开发的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大量的资源受历史、交通等的限制,没能得到及时开发。随着国家加大西

部大开发步伐,我县近年来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不断改善,特别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两高”公路和**至独山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贵阳、都匀、广西南宁、北海等城市的连接更加通畅快捷,**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成为开发条件较好的经济区域。

一、**现有资源优势

**资源丰富,主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以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为主的旅游资源等,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类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部分资源甚至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较好的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气候资源。**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为我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缔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423.7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4.21亩。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有可利用的土地253.35万亩,占总面积的59.8%。其中林地面积近70万亩,可开发荒山荒坡近100万亩,有效耕地面积55万亩。

(三)水能资源。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466.3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7公里。根据预测,水能可开发利用36万千瓦。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220.9公里。

(四)生物矿产。县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中有大鲵(娃娃鱼)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和天麻等200多种珍贵的野生中药材。**地下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已查明的有煤、大理石、硅石、电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贮量都不太大。其中花石原料储量约217万立方米,其石质细腻、天然图案千奇百怪,制成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五)旅游资源。**县风景区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也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国际大射电天文观测景观、自然风光旅游景观(含掌布河峡谷风景区、龙塘风景区、平舟河景区、甲茶风景区、甲青峡谷等)、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等。开发价值极高的自然人文景点,总体上分为5个景区,共130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六)交通发展。**处于贵州南缘中部,紧临“两广”,县城距省会贵阳193公里,距州府都匀66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墨冲匝道口35公里,距罗甸红水河航运码头122公里。“两高”建设给**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战略机遇,**与厦蓉高速、贵新高速、贵百高速等快速干道的直接连接正在变成现实,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解决,对外交通大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处于黔南州“贵广快速通道”经济带次级产业发展轴的重要位置上,是以都匀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圈的核心区域,都匀、独山进入罗甸红水河码头航运的必经之地,也是近距离承接贵阳、都匀城市经济辐射及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七)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县围绕全州经济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贵阳、都匀城市经济圈,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聚集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总体上看,土地、水能、旅游、交通、电力等资源条件,能满足**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但要加以合理利用,才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用。

二、资源转换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虽然我县现有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都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既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1.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国际间资本流量增加,世界范围内大跨度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快推进,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2.黔南州建设“贵广快速通道”经济

第四篇: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调研报告

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县城距省会贵阳193公里,距首府都匀66公里,距独山36公里,距罗甸122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35公里。xx是一个欠开发的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大量的资源受历史、交通等的限制,没能得到及时开发。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步伐,我县近年来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不断改善,特别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两高”公路和xx至独山高速公路的建设,xx与贵阳、都匀、广西南宁、北海等城市的连接更加通畅快捷,xx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成为开发条件较好的经济区域。

一、xx现有资源优势

xx资源丰富,主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以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为主的旅游资源等,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类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部分资源甚至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较好的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气候资源。xx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为我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缔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423.7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4.21亩。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有可利用的土地253.35万亩,占总面积的59.8%。其中林地面积近70万亩,可开发荒山荒坡近100万亩,有效耕地面积55万亩。

(三)水能资源。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466.3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7公里。根据预测,水能可开发利用36万千瓦。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220.9公里。

(四)生物矿产。县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中有大鲵(娃娃鱼)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和天麻等200多种珍贵的野生中药材。xx地下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已查明的有煤、大理石、硅石、电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贮量都不太大。其中花石原料储量约217万立方米,其石质细腻、天然图案千奇百怪,制成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五)旅游资源。xx县风景区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也是近年来xx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国际大射电天文观测景观、自然风光旅游景观(含掌布河峡谷风景区、龙塘风景区、平舟河景区、甲茶风景区、甲青峡谷等)、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等。开发价值极高的自然人文景点,总体上分为5个景区,共130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六)交通发展。xx处于贵州南缘中部,紧临“两广”,县城距省会贵阳193公里,距州府都匀66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墨冲匝道口35公里,距罗甸红水河航运码头122公里。“两高”建设给xx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战略机遇,xx与厦蓉高速、贵新高速、贵百高速等快速干道的直接连接正在变成现实,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解决,对外交通大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xx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xx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处于黔南州“贵广快速通道”经济带次级产业发展轴的重要位置上,是以都匀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圈的核心区域,都匀、独山进入罗甸红水河码头航运的必经之地,也是近距离承接贵阳、都匀城市经济辐射及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七)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xx县围绕全州经济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贵阳、都匀城市经济圈,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聚集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总体上看,土地、水能、旅游、交通、电力等资源条件,能满足xx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但要加以合理利用,才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为xx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用。

二、资源转换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虽然我县现有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都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将xx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既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1.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国际间资本流量增加,世界范围内大跨度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快推进,为xx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2.黔南州建设“贵广快速通道”经济带和构建“南北两个经济圈”、建设四条经济带战略,为xx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契机。

3.黔南州“两场、三港、四高”对外立体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xx与“南下快速通道”的横向连接正在变成现实,这为xx发展配置资源、聚集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两高”的建设,为xx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4.xx周边地区工业化呈加快发展态势,为xx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近年来,周边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逐渐加快,产业聚集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及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现代管理经验,这为xx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5.旅游资源的唯一性,为xx提升旅游品味、做大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6.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7.劳务输出培养造就了一批建设xx的后备大军,为xx充分借鉴外界先进经验、资金、技术和管理发展自我提供了基本保证。

8.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不利条件

1.交通条件不够理想。从xx现有的交通条件来看,道路等级低,路况较差,便捷通畅的交通枢纽在短时期内还没有形成。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短期内硬环境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会对xx的开发建设在进行资源整合、要素重组、产业转移衔接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2.xx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处于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缺乏支撑工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将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和约束。

3.xx县经济发展总体还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尤其是城市化水平更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建设经济将存在投资不足等困难。

4.基础设施比较薄弱。xx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缓慢。

5.现行的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xx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审批、征用等方面也会带来不小的难度。

6.xx在产业发展上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要素集聚方面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等。

三、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措施

加快推进xx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按照“加强政府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合理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走“提高、创新、整合、率先、带动”的发展路子。

(一)切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规划工作,要把规划作为推进xx经济开发建设的龙头,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好总体规划、分区发展规划、建设性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特别是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规划,旅游规划,城镇规划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规划,用科学规划指导全县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设。二是加强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重点是搞好xx发展规划与周边县市各项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的衔接,发挥规划在协调各种资源和关系的作用,为xx开发建设打开局面。三是切实抓好规划的实施,发挥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措施,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落实工作目标和项目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府资源整合,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挥规划对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重点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扎实推进xx的开发建设。四是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按照规划实施的要求,以监督执法部门为主,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土地转让、失地农民利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监督,为规划实施提供监督保障。五是建立规划实施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xx建设中的作用,聘请相关专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为xx规划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证。

(二)深化改革,加大招商力度,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试先行,不断增强xx发展的内在动力,搞好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市场对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改变完全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并具体承担建设及管理的开发模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由企业负责投资农产品、旅游景区景点等的开发,特别是具有独特性和可开发性的农品和旅游景点及旅游产品,提高农产品、旅游景点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以商引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改进招商引资手段,改变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主要靠发挥综合优势转变;采取走出去开展推介活动,加强与省州各厅局、企业及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联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建立xx招商引资网站,加强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对象资料库建设,为投资创业者和招商引资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努力实现招商工作网络化和信息化。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全面实现由单个项目招商向规划招商、集群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引进项目综合评价制度,建立以引资实际到位和投入产出效益为重点的考核机制,提高县项目的规模、质量与水平。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建立xx“一站式服务”机构,实行“权责统一”、“限时办理”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健全信访、仲裁、行政复议机制,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经费,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建立从地方税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对xx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有贡献的人员,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

(三)积极构建人才技术支撑平台

建立与完善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机制,积极吸纳各类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多民族聚居的xx尤是如此。随着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日益缩短,知识人才、知识产业、知识管理以至知识经济,成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科技的竞争。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县域经济要大有作为,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大批人才,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是要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投入;二是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同时,要用好县域科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是要建立知识资本机制,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人才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加快xx的开发建设,投资是关键。对此,要切实抓好政府引导资金的先期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州的城市建设重点开发项目落户于xx,促进xx的城市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国家及省的有关专项资金和项目适当向“xx”重点项目倾斜。多种形式吸收境内外客商到xx直接投资,参与xx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出租、转让等方式,参与xx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xx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通过融资开发,加快xx开发建设进度。要加强同银行部门的合作,制定xx信贷服务方案和服务的目标,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银企合作,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强xx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成立xx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着重帮助xx内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xx的开发建设要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增强活力,积极吸纳外国资本、国家资本、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共同投资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形成资金来源广泛、投融资方式多样、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开放型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五)加强区域联合与合作,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强化政府间的合作,建立xx与周边县市的利益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在黔南州政府的统领下,制定协作相关政策和中长期跨县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合作协调政策的实施;协调解决涉及省、州、县相关部门的有关问题,调解矛盾,增强互信,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协作长效机制。建立xx联动机制,协调好xx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特别是与周边区、县的产业发展关系,引导临近区、市、县积极参与xx的开发建设,允许区、市、县按照xx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加盟招商引资,对引进的企业实行产值、税收分成等政策,避免在招商引资项目中的恶性竞争,避免项目建设中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浪费,损坏区间整体形象。

加强与贵阳、都匀以及沿海发达经济区的广泛联系与协作,加快与贵阳城市经济圈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与xx的广泛联系,建立沟通机制,要通过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研发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协作,积极吸引发达地区的大公司、大企业到xx发展,并充分发挥“两高”“一空”的交通优势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机制作用,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着力培育种草养羊、家畜家禽养殖和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企业)向xx的转移,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xx产业发展。

(六)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

xx目前还处在待开发阶段,在前期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到具体实施的一些工作环节,仍然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对此,要积极争取省州扶持政策,对xx在产业政策、土地利用、金融信贷、项目资金投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重点扶持,才能实现xx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产业开发用地实行租赁制,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土地经营权人股的办法,提高土地利用调控机制;对项目实施中涉及土地的间题,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资金落实,具备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对进入xx的生产型企业和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征地成本价计算;投资强度大,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或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进入xx,土地价格可给予优惠;对生产性企业,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年租制有偿使用的方式,一次核定、分期付款;进入xx的非生产性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市场价格实行公开出让,公益性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征地成本价出让,其收益用于xx基础设施建设;对引进国家和省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原则可上无偿提供土地。

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财政和金融部门加大对进入xx投资开发的企业和项目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融资、筹资,支持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对县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企业和项目,要参照我省相关政策,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同的政策待遇;

在公用产品价格政策万面,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应尽量按照不高于本地区同行业价格执行;工业企业用水价格可按不高于本地区水价执行,用水大户水价应从优。进入xx的企业和项目,在办理建设手续时,建设行政规费为零,中介机构收费按最低收费标准的30%收取;电力、供水、有线电视等经营性单位收费,免收入户费,涉及材料费、安装费应按成本计价收费;除办理国土证、房产证、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收取工本费外,其余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办证工本费应一律免收。

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凡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xx投资兴办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民族自治地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总之,要推动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用足用活xx的资源,才能实现xx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五篇: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演讲稿

加快转变方式树立勤俭意识 建设节约友好型矿山企业

选矿一公司中心化验室

赵莉

尊重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朋友们你们好:

我叫赵莉,来自中心化验室。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的题目是“加快转变方式,树立勤俭意识,深化企业改革,创建节约友好型矿山企业”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

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

资源的竞争而引发的。就在本月21号美国的B2轰炸机和

俄罗斯的核潜艇以纷纷出现在了南级的空中和海底,更进一步加重了我国南海地区的火药味,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资源和能源争夺再一次被放大了。有社会学家曾断言人类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会是由能源和

竞争与机遇并存,做为一个占具全球重要钼资源而生存的企业来说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从698选厂,到选矿一公司、再到今天的股份集团化钼业集团,我们走出了一条坎坷而辉煌道路。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到今天的欧洲债务危机,我们的钼产品价格也一路像过山车一样从几百元一个品味到将近六千元再直到今天两千左右一个品位,我们的企业也从98年全体放假,到08年的面临放假,直到今天的成功上市与第三次跨越和

A股回归再次融资。每一危难与考验带给我们的都是更有力的发展和机遇。

而我们选矿一公司也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生产从三千吨

改造到今天的五千多吨再磨自动化处理;管理从四项检查到6S管理,从标准化作业到三标一审体系的建立与贯彻。

“强本而节用,天不能贫。”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勤俭建国,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

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

作为矿山型企业职工,做为一名洛钼人,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必须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以崇尚节俭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滴水可以成河,聚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建设节约型企业离不开我们每一位洛钼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深化6S管理条例,从一点一滴作起 为公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努为增加技术创新,在生产中多提金点子,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矿石回收率,为公司最大化的创造产值,亲爱的朋友们龙年的脚步声离我们更近了,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同志们的团结一致下,我们不但全年的生产任务会顺利拿下,而且各方面都会利用这条巨龙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飞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下载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宁夏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范文模版)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三个要点:一是由主要依赖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取得经济增长,转向主要由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由关注近......

    强力构筑环境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模版)

    文章标题:强力构筑环境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何故?盖因气候、土壤、条件、环境等因素差异所至。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汉语中的环境是指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洇溜镇副镇长崔彦海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总......

    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部经济是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低碳经济加快盘县煤炭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加快盘县煤炭产业转型 【摘要】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我国公布了自己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标志我......

    加快结构调整 推动跨越发展——宁夏贺兰县转变发展方式纪实

    加快结构调整 推动跨越发展——宁夏贺兰县转变发展方式纪实日期:2011-05-31蔬菜已经成为贺兰县的支柱产业。图为当地农民在采摘西红柿。 本报记者 许 凌摄编者按贺兰县是我国......

    实现劳务输出大县向劳务经济强县转变

    实现劳务输出大县向劳务经济强县转变蓬安县高度重视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坚持不懈地把发展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后勤保障等措施,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