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宅基地问题
《物权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土地管理法》第6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使用的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国家及集体所有的土地是可以依法确定由个人使用的,即公民对宅基地有依法使用的权利。遗产必须是公民合法拥有的财产,所以,公民是不能将宅基地作为遗产继承的,而只享有使用权。宅基地为居民、村民各户使用,包括屋基地和院落地,长期不变。宅基地的所有权和公民私房的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私房的所有权属于私房产权人。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公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随着房屋而转移给新的所有人,这也只是具体执行国家的行政法规,而不是继承的结果。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1997〕11号)中规定:“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房产是可以继承的,也是可以过户的,费用也不高,但前提必须是宅基地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要办理下来。
关于收费,不论是土地发证还是房产发证,都是以件为单位来收费的,而不是已面积等来收费的,国家规定的标准都不高,你可以到当地县国土部门及房管部门去咨询一下。
【案情】1985年2月,王某的父亲以一家四口人(王某父母、王某与其妹)名义,向当地村委会申请宅基地建房。1992年王某高中毕业,考上省城的一所大学,户口随之迁出,后分配到距离家乡不远的一座城市里的机关工作,婚后在市里居住。1996年6月,王某的妹妹出嫁,户口也随之迁出,老家的住宅一直由王某的父母居住。此后,王某的父母先后去世,老宅已无人居住。2003年8月,当地村委会通知王某,因其父母已经过世,村里按规定将其老宅的宅基地使用权收回,要求王某在规定时间里将宅基地上的附着物拆除清理,或者按规定将该处住宅卖给本村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但遭到王某的拒绝。王某认为其父母的房屋连同土地应作为遗产由其继承。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村委会将王某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王某将该宅基地使用权返还给村委会。
【评析】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为建设自住房屋使用的土地。在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实行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使用制度。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一部分,归当地的农村经济组织(村委会)所有,但公民可以依法取得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同时,我国农村宅基地还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农民一般无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享有长期占有、使用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一是用途限制。对已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如需变更土地用途,必须依法经过批准。二是面积限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三是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受法律限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农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基于身份关系,无偿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应作为一种特殊物权。因此,农村宅基地不能作为一般“财产”进行继承。另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个人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紧密相关,必须因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本案中,随着王某户口的迁出,其宅基地使用权资格就随之丧失,而其父母的土地使用权也因他们的死亡而丧失。因此,无论是王某还是其父母,都不再是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王某只能将房屋拆除,将宅基地使用权返还给村委会。
弋阳县王先生来电咨询:我一位亲戚去世后留下四间宅基地,现在,其子女为争抢宅基地闹出矛盾。请问:宅基地可以继承分割吗?
弋阳县法院答复:《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经人民政府批准取得土地建房,对该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出卖、出租,即使在原宅基地建房,也得重新获得批准。因此,你亲戚的子女不能对其父亲留下的宅基地进行继承分割。(赖海鹰 周军)
第二篇:浅谈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法学091 陶淑俊 200950725110
从1994年开始,有多名画家购买宋庄农民的住房,目前画家村居住有近1500名艺术家,其中有200多人购买了农民的住房。由于北京房价的不断上涨,“画家村”住房的价格也一路攀升。最初上百平方米农家住宅不过一两万元,而现在需要要二三十万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农民在出售住房后反悔,向法院起诉要求宣告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马海涛诉李玉兰案就是著名的一件案件.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成员为建造自住房屋及其他附着物而占有和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不仅是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同时也是农民的生存保障权.它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地,承载着农民的最低生存保障.此案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归农民集体成员所有,所以李玉兰本身就没有拥有农家住宅的权利.开始的住宅买卖就是不合法的.一般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多数买房人是善意购买的,主观过错很小,与作为买房人的农民相比,明知农村宅基地住房不允许买卖,却为了经济利益将住房卖给城市居民,占有主要过错.出卖多年后又以违法出售房屋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故出卖人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责任.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就会助长农民见利忘义.当初农民卖房子时都是闲置房,看着房价涨了就想将房子要回去.然后又拿出去卖.这样有损买房人的利益.所以我认为,如果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能够稍有规章变动,使得农民能够自己自主经营自己的财产,出售、出租闲置私房,使有限的宅基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就能减少很多关于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问题的争论,而且能够保证多方面的公民权利,将利益最大化.
第三篇:宅基地流转问题
姓名云剑升龙
人文学院
关于宅基地流转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研究农村宅基地问题,可以发现宅基地流转中的得失与利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国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2010年8月,我就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走访了附近的几个行政村,向当地的村干部与村民询问了宅基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在我走访的村子里,以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马店新村最具代表性。马店新村有村民539户,共计1407个人口,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村。该村耕地面积达941亩,其中水田828亩,地势比较平坦。马店新村以轻纺业为主,共有剑杆布机600多台,袜机300余台,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该村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转让宅基地或空余房屋,扩大家庭手工业的规模,大大促进了马店新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剩余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在这次的走访调查中,我对马店新村的宅基地流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1.处于不断扩张势态的家庭手工业需要房屋空间的支撑,连续的房屋有利
于家庭作坊的扩大与发展,马店新村存在着宅基地的转让买卖事件。
2.马店新村是由拆迁在后形成的新农村,因而存在着大量的宅基地,这是
宅基地流转的基础。
3.由于宅基地申请要求严格,程序复杂,以及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宅
基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从几年前的3万元一间涨到现在的10万元一间,还是有价无市。
4.马店新村的宅基地转让基本上是同村之间的转让,很少出售给不是本村的村民。
5.从该村来看,宅基地买卖正规化,转让合同越发正式且合理合法,法律
意识比较强,因而宅基地转让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很少。
宅基地流转问题其实是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四大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l.依法取得。农村村民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必须履行完备的申请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取得。
2.永久使用。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公民,使用权没有期限,由公民长期使用,长期不变。可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厕所等建筑物,并享有所有权;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发展庭院经济,并对其收益享有所有权。
3.随房屋转移。宅基地的使用权依房屋的合法存在而存在,并随房屋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房屋因继承、赠与、买卖等方式转让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在买卖房屋时,宅基地使用权须经过申请批准后方可随房屋转
移。
4.受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否则,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占有、赔偿损失。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宅基地流转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出村进城,外出务工人员大都定居城镇,于是农村就出现了许多废弃的房屋。据一个房产机构称,经济发达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6%,中等发达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4%,一般乡镇的农村可利用住房闲置率为1.5%。由此可见,农村宅基地资源,各种建筑资源浪费严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宅基地的流转可以节约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其次,农村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这在东部尤为明显。而其生产扩大往往受到机器安放与产品堆积空间太小的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使家庭作坊有机会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和社会就业压力。
此外,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后,各地农村将“包装”村民房屋,改善村容村貌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而新农村中往往存在长期无人居住的空房或危房(这些可视为新的宅基地),对这部分房屋的修缮,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若对之弃之不理,则又是影响整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使这部分无用之地真正成为有价值的土地,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然,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地,体现了“居者有其地”的理念。如今城乡贫富差距并不小,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丧失居住地,导致农民流离失所,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宅基地作为产权,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因而宅基地市场化将不可避免的掀起新一轮的炒地热,哄抬宅基地价格,将有限的宅基地资源集中到少数强势群体手中,为强势群体乘人之危提供便利,成为强势群体手中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样无限制的流转,必然是强势群体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导致农民阶级权益的流失。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草率地决定宅基地流转与否,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实事求是得说,在现今这种风气下,完全无限制的宅基地流转,很有可能会给大部分农民造成悲剧,影响社会稳定。若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则又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应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应在小范围内流转,即只允许在农村人口之间转让,非农村户口的人不得买卖宅基地。这样既能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能活跃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减少一些矛盾的产生。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国家也应加强监控力度,使之合法合理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该如何流转》 陈建明 陈忠浩
2.《浅谈农村宅基地流转》 冯一飞 杨鸿鸣 许鹏
3.《禁止宅基地转让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孟勤国
4.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马店新村档案,
第四篇:宅基地继承问题
宅基地继承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是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
《物权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土地管理法》第6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使用的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国家及集体所有的土地是可以依法确定由个人使用的,即公民对宅基地有依法使用的权利。遗产必须是公民合法拥有的财产,所以,公民是不能将宅基地作为遗产继承的,而只享有使用权。宅基地为居民、村民各户使用,包括屋基地和院落地,长期不变。宅基地的所有权和公民私房的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私房的所有权属于私房产权人。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公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随着房屋而转移给新的所有人,这也只是具体执行国家的行政法规,而不是继承的结果。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1997〕11号)中规定:“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房产是可以继承的,也是可以过户的,费用也不高,但前提必须是宅基地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要办理下来。
关于收费,不论是土地发证还是房产发证,都是以件为单位来收费的,而不是已面积等来收费的,国家规定的标准都不高,你可以到当地县国土部门及房管部门去咨询一下。
你好!在处理继承案件时,经常会遇到城镇居民继承农村私有房屋遗产时,能否继承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不享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资格,集体土地非经征用程序不得向城镇居民转让,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城镇居民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理由是继承房屋就当然的取得房屋的土地使用权。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同时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其理由是:
一、继承法把公民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私有财产划归可以继承的遗产,并没有将农村宅基地上的私有住宅排除在外,也没有将城镇居民的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按照“地跟房走”的房地一体的原则,继承人也就当然的取得了其宅基地使用权。
二、从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禁止城镇居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管理法》也只是做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的规定。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在承包期内,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生前承包的林地,既然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可以继承,宅基地继承就更不应该有什么法律障碍了。
继承人继承农村房屋后享有那些权利呢?产权人可以自己使用、出租、翻建、改建,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可以获得拆迁补偿的权利;可以进行转让,但转让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能转让给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个体经营者,如果转让给城镇居民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方可以转让。
容先生:我父亲是农村户口,在村子里有座房子,我自己现在已经是城镇户口,并在城里买了房子。如果我父亲去世后,我可不可以继承父亲的宅基地和房子?
衡森飚: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
所以,容先生不能单独继承其父亲的宅基地,但可以继承其父亲的房屋并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这是容先生继承其父亲房屋的结果,而不是说能单独继承父亲的宅基地。若将来继承的房屋灭失后,容先生就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了。
第五篇: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活动空前活跃,由此引发了诸如交易纠纷、“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正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sing right of rural homestead circulation flourished, resulting in such as transaction disputes, “hollow village”, more than one house and so on a series of questions.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rural homestead reality, innov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in-depth stud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system.Keywords: land use right, usufructuary right
中图分类号:D92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村民住宅的流转活动也空前活跃。然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事实上已无法有效管理一些地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变更。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建房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许多城市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均宅基地普遍存在利用粗放、严重超标和过剩闲置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利润的驱动,出现了集体和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以地生财”的隐形交易,形成了地下宅基地市场。由此就引发了诸如交易纠纷、“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
一、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继承法》也有规定,继承人对房屋等遗产有继承权。但是对房屋以下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以及使用年限,现行法律法规均无规定和正式说明。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明确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但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用途,不得流转作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随后,国土资源部根据该决定精神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4号)再次强调要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这一具体规定,强调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进一步限制,即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流转。
而在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在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方面,虽依然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但是体现了农民对宅基地房屋的用益物权,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预留了空间。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现代物权发展的必然体现。
现代物权法由过去单纯的强调归属转向对利用价值的追求。只有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将资源流向有效的利用主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农民住宅一旦建成以后,房屋、宅基地和房屋所有者之间就形成了无期限、无流动、无价格的固定占有、使用关系。如果房屋所有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原房主不想再占有这处宅基地,他只能选择无偿将宅基地让出,放弃作为农村集体中的一员该得到的福利,而不能将该福利转化为经济收益。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城市住宅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让农户做出这样的选择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民移居后,空置的房屋不能转让、出租,现成的财产变不成钱,对经济状况本就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是很痛心的。没有移居的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从事一些经营活动融资或者得重病花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钱救治,却不能用房屋抵押获得贷款,将花费在房屋上的死钱用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物不能尽其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充分利用,除有明确的归属外,流转是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盘活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的要求。
20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使流出地的宅基地长期闲置;有的家庭父母有宅基地,子女也有宅基地,而实际却生活在一起,空闲了宅基地;有的在城里购买了房产居住,而户口依旧在农村,同样出现了空置的宅基地。因此在这些地区大量出现“空心村”。随着我国城市化措施的出台,尤其是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和深入推进,农村空闲宅基地将变为潜在的市场供给。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53m2计算,每年将均有18.36万 hm2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城市居民到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或退休返乡生活等,既可以为农村带来急需的资金、技术,还可以引入先进的知识、观念,对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有的农村已把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因此,完全阻止其购买宅基地,不尽合理。而一旦国家政策有条件地允许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则不仅促进宅基地的流转,也会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分析
(一)目前宅基地使用权自主流转的方式、途径
1、出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农村耕地逐步减少,加之农地的收益甚微,许多农民将自己住房的一部分用来出租以获取租金,承租人将其作为住宅、办公、仓库或其它经营服务场所。这样,农民在出租房屋的同时也出租了宅基地使用权,承租人在居住的同时也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目前,除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外,此类流转形式几乎遍及城乡结合部、都市村庄、县城和中心集镇等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区,租金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出租房屋已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流转方式。
2、买卖。近年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在城市购买商品房而将原农村住宅连同宅基地出售给他人居住;农民“农转非”后留下的房屋和因婚丧嫁娶一户有多处而又长期闲置的房屋等都会进行买卖。即让渡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根据“房地一致”的原则,由于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也因此而转移。此外,在城市新区建设热浪的冲击下,一些有远见的农民或经营者在城市近郊可能发展为新区的地段买下部分宅基地,而在新区建成后将其高价出售也成为宅基地使用权买卖的一种新走势。
若允许农村宅基地和住房流转,对于留在本地务农的农民,通过出租多余住房,可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对于异地承包、规模经营的农民,可通过购买或租赁当地农房,降低生产成本。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一方面可通过出售或出租住房,增加一条融资渠道,所获得的宅基地收益可以成为农民进城的资本,也使这种转移更为彻底,加速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在城郊结合部租赁廉价的农民房屋,打工的农民可以降低城市务工生活成本。
(二)流转现状引发的实际问题
1、尽管国家对宅基地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但在宅基地的审批过程中,擅自多批宅基地给村民的现象严重,政府无法宏观调控,导致宅基地的管理严重失衡。许多地方一户多宅、超面积住房、违法占地建房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干扰了国家对宅基地的正常管理,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2、长时间私自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存在社会隐患,造成管理混乱。由于暗箱转让,购买农民宅基地的居民与出让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之间往往仅凭一纸转让协议就决定了宅基地的转让,而相关部门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止,只能听之任之。其结果,一是村集体组织无法知道本村宅基地的实际使用人是谁,造成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是无偿的,相对价格低廉,有较大的市场价值空间,再加上转让是暗箱进行的,无须进行登记,无须交纳相关费用,给炒作宅基地使用权的人以可乘之机。三是农村集体组织的宅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使用权实际已经流失,而与法律规定相悖的这一社会事实,将长时间存在。
3、由于缺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法律规范,尤其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制度,实践中转让方与受让方的权利义务不清,导致流转的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不断,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民在出让宅基地使用权后,遇到征地、拆迁等情况,想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但购买方已付清钱款,且投入相当资金重修或建房,拒绝接受,于是引发纠纷,甚至打官司;有些卖掉自己宅基地上房屋的农民在城里生活困难,闹回村里要求重新批地;还有些势力强大的村强行收回已被村民卖掉的宅基地,买方财地两空。此类强制腾退、返还财产的执行案件,由于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且往往数额较大,法院在执行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的案子反反复复执行了几年,还是执行不了,消耗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合法化的对策及建议 就目前不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来看,为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宅基地的配置效率和集约利用程度,就必须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有偿流转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农民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思想认识 如今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在进行其房产交易的同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宅基地也随着在交易,只认为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是因为农民是典型的“经济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其行为方式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也是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如此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农民对集体土地流转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深刻认识到“房地一体主义”这一基本原则以及其他土地(流转)常识。(二)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无偿、无期限使用制度日益暴露出弊端。如果再贯彻无偿、无期限制度势必影响宅基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宅基地资源的紧张,进而占用耕地。所以 ,应参照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农村居民取得宅基地象征性的收取费用,对宅基地的闲置和浪费,收取较高费用。另外,他物权的存在都是有期限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照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期限为70年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也应规定为70年 ,自农民申请宅基地获得批准之日起算,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三)尽快着手和加强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晰宅基地产权
产权明晰是流转的前提。应加强宅基地的登记工作,依法确定宅基地的权属范围,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的产权主体,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做好流转的管理,不断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我国《物权法 》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实行的是登记生效主义,并且未区分城市和农村,应是城乡一体化登记制度。所以,应当加强登记的规范化建设。对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在规定标准以内的予以登记发证,对超标准部分,要求缴纳资源占用费,采取限期拆除等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